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50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941104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65.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50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50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50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50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50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501.docx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50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501.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501.docx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501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50

(1)

一、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季布者楚人也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曰:

“汉购将军急,迹且至臣家,将军能听臣,臣敢献计;即不能,原先自刭。

”季布许之。

乃髡钳季布,衣褐衣,置广柳车中,并与其家僮数十人,之鲁朱家所卖之。

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买而置之田。

朱家乃乘轺车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曰:

“季布何大罪,而上求之急也?

”滕公曰:

“布数为项羽窘上,上怨之,故必欲得之。

”朱家曰:

“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

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

待间,果言如朱家指。

上乃赦季布,拜为郎中。

孝惠时,为中郎将。

单于尝为书嫚吕后,不逊,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

上将军樊哙曰:

“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

”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

季布曰:

“樊哙可斩也!

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

”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

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

至,留邸一月,见罢。

季布因进曰:

“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

”上默然惭。

布辞之官。

楚人曹丘生,与窦长君善,欲得书请季布。

窦长君曰:

“季将军不说足下,足下无往。

”固请书,遂行。

使人先发书,季布果大怒,待曹丘。

曹丘至,即揖季布曰:

“楚人谚曰‘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

仆游扬足下之名于天下,顾不重邪?

何足下距仆之深也!

”季布乃大说,引入,留数月,为上客,厚送之。

季布名所以益闻者,曹丘扬之也。

(节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季布者/楚人也/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

B.季布者/楚人也/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

C.季布者/楚人也/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

D.季布者/楚人也/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褐衣是用葛、兽毛等织就的粗布制成的衣物,是古时贫穷或地位低贱者的穿着。

B.单于本是匈奴人对其首领的专称,后来成为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首领的统称。

C.吕后名吕雉,汉高祖刘邦的皇后,惠帝时被尊为呈太后,在惠帝去世后临朝称制,

D.河东指现在的山西西南部,因在黄河以东而得名,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季布被人搭救,得到髙祖赦免。

汉高祖悬赏捉拿他,他先藏身于周氏,后被周氏扮作奴仆卖给朱家,经朱家劝说,汝阴侯滕公向卨祖进言赦免了他。

B.季布敢于直言,阻止用兵匈奴。

吕后受到单于的侮辱,樊哙要带兵讨伐,众将都赞同,只有季布以高祖当年平城被围的旧事表示反对,此事才作罢。

C.季布被召入京,终未获得提拔。

孝文帝听说他是贤人,便召他入京,欲任用他为御史大夫,后因他人之言而放弃,他乘机向皇帝进言,然后离开京城。

D.季布重诺之名,被曹丘生宣扬。

楚人有“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的谚语,季布重诺的名声之所以能得以传扬,是因为曹丘生出游时到处为他宣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豳译成现代汉语。

①滕公曰:

“布数为项羽窘上,上怨之,故必欲得之。

②窦长君曰:

“广李将军不说足下,足下无往。

”固请书,遂行。

【答案】

(1)C

(2)B

(3)D

(4)①滕公说:

“季布多次为了项羽使皇上陷入困境,皇上怨恨他,所以一定要抓到他。

”②窦长君说:

“季将军不喜欢您,您不要去。

”曹丘生坚决要求窦长君写信,便起程去了。

【解析】【分析】

(1)“兵”是“将”的宾语,应该是:

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译为:

项籍让他帅兵,他多次使皇上陷入困境,故排除BD,“高祖购求布千金敢舍匿”中,“千金”应放到前面,是高祖悬赏捉拿季布的赏金,译为:

高祖用千金的高价悬赏捉拿季布,谁敢窝藏他,排除A;故选C。

(2)B项,“单于后来成为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首领的统称”错误,因为后来还有可汗等称呼;故选B。

(3)D项,“季布重诺的名声之所以能得以传扬,是因为曹丘生出游时到处为他宣扬”错误,因为通过原文,“楚人谚曰‘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说明季布重诺的故事已经成为了楚人谚语,已经在楚地人尽皆知,曹丘生出游时到处为他宣扬只是“得以传扬”的一个原因,而不是所有原因。

故选D。

4)①注意:

数,多次;窘上,使皇上陷入困境;得,得到,抓到。

译为:

滕公说:

“季布多次为了项羽使皇上陷入困境,皇上怨恨他,所以一定要抓到他。

”②注意:

说,通“悦”,喜欢;足下,对对方的敬称,译为您;固,坚决;请书,请求(窦长君)写信。

译为:

窦长君说:

“季将军不喜欢您,您不要去。

”曹丘生坚决要求窦长君写信,便起程去了。

故答案为:

⑴C;⑵B;⑶D;

⑷①滕公说:

“季布多次为了项羽使皇上陷入困境,皇上怨恨他,所以一定要抓到他。

”②窦长君说:

“季将军不喜欢您,您不要去。

”曹丘生坚决要求窦长君写信,便起程去了。

【点评】

(1)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文言文断句是翻译的另一种形式,如果不能翻译则采用文字标志断句和语法断句。

一般来说名词代词常作主语或者宾语,因此出现名词或代词就在此前或后断句,还有就是出现的一些虚词,表示语气常句尾,可在此后断句,如果是发语词,常在句首,可在此前断句。

(2)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

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

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

(3)此题考查综合分析的能力。

综合分析题,需要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对选项逐一排查,设误常常有时间与发生的事与原文不同,人和事不同,地和事不同,学生在这些方面要注意;在选项中也可考查某些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参考译文】

季布是楚地人,为人好逞意气,爱打抱不平,在楚地很有名气。

项羽派他率领军队,曾屡次使汉王刘邦受到困窘。

等到项羽灭亡以后,汉高祖出千金悬赏捉拿季布,并下令有胆敢窝藏季布的论罪要灭三族。

季布躲藏在濮阳一个姓周的人家。

周家便把季布的头发剃掉,用铁箍束住他的脖子,穿上粗布衣服,出卖给鲁地的朱家。

朱家心里知道是季布,便乘坐轻便马车到洛阳去了,拜见了汝阴侯滕公,乘机对滕公说:

“做臣下的各受自己的主上差遣,季布受项羽差遣,这完全是职分内的事。

项羽的臣下难道可以全都杀死吗?

现在皇上刚刚夺得天下,仅仅凭着个人的怨恨去追捕一个人,为什么要向天下人显示自己器量狭小呢!

 您为什么不寻找机会向皇上说明呢?

”汝阴侯滕公知道朱家是位大侠客,猜想季布一定隐藏在他那里,便答应说:

“好。

”滕公等待机会,果真按照朱家的意思向皇上奏明。

皇上于是就赦免了季布,任命他做了郎中。

   汉惠帝的时候,季布担任中郎将。

匈奴王单于曾经写信侮辱吕后,而且出言不逊,吕后大为恼火,召集众位将领来商议这件事。

上将军樊哙说:

“我愿带领十万人马,横扫匈奴。

”各位将领都迎合吕后的心意,齐声说:

“好。

”季布说:

“樊哙这个人真该斩首啊!

当年,高皇帝率领四十万大军尚且被围困在平城,如今樊哙怎么能用十万人马就能横扫匈奴呢?

这是当面撒谎!

”在这个时候,殿上的将领都感到惊恐,吕后因此退朝,终于不再议论攻打匈奴的事了。

   季布做了河东郡守,汉文帝的时候,有人说他很有才能,汉文帝便召见他,打算任命他做御史大夫。

又有人说他很勇敢,但好发酒疯,难以接近。

季布来到京城长安,在客馆居留了一个月,皇帝召见之后就让他回原郡。

季布因此对皇上说:

“我没有什么功劳却受到了您的恩宠,在河东郡任职。

现在陛下无缘无故地召见我,这一定是有人妄誉我来欺骗陛下;现在我来到了京城,没有接受任何事情,就此作罢,遣回原郡,这一定是有人在您面前毁谤我。

陛下因为一个人赞誉我就召见,又因为一个人的毁谤而要我回去,我担心天下有见识的人听了这件事,就窥探出您为人处事的深浅了。

”皇上默然不作声,觉得很难为情。

楚地有个叫曹丘的先生,擅长辞令,能言善辩。

他曾经侍奉过赵同等贵人,与窦长君也有交情。

季布听到了这件事便寄了一封信劝窦长君说:

“我听说曹丘先生不是个德高望重的人,您不要和他来往。

”等到曹丘先生回乡,想要窦长君写封信介绍他去见季布,窦长君说:

“季将军不喜欢您,您不要去。

”曹丘坚决要求窦长君写介绍信,终于得到,便起程去了。

曹丘到了,就对季布作了个揖,说道:

“楚人有句谚语说:

’得到黄金百斤,比不上得到你季布的一句诺言。

’您怎么能在梁、楚一带获得这样的声誉呢?

况且我到处宣扬,您的名字天下人都知道。

您为什么这样坚决地拒绝我呢!

”季布于是非常高兴,请曹丘进来,把他作为最尊贵的客人。

季布的名声之所以远近闻名,这都是曹丘替他宣扬的结果啊!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舜禹之事

(唐)柳宗元

   魏公子丕,由其父得汉禅。

还自南郊,谓共人曰:

“舜、禹之事,吾知之矣。

”由丕以来皆笑之。

   柳先生曰:

丕之言若是可也。

吾见笑者之不知言,未见丕之可笑者也。

   凡易姓授位,公与私,仁与强,其道不同;而前者忘,后者系①,其事同。

使以尧之圣一日得舜而与之天下能乎吾见小争于朝大争于野共为乱尧无以已之。

何也?

尧未忘于人,舜未系于人也。

尧知其道不可,退而自忘;舜知尧之忘己而系舜于人也,进而自系。

舜举十六族,去四凶族,使天下咸得其人:

命二十二人,兴五教,立礼刑,使天下咸得其理;合时月,正历数,齐律、度、量、权衡,使天下咸得其用。

积十余年,人曰:

“明我者舜也,齐我者舜也,资我者舜也。

”天下之在位者,皆舜之人也。

而尧隤然,聋其聪,昏其明,愚其圣。

人曰:

“往之所谓尧者果乌在哉?

”或曰“耄矣”,曰“匿矣”。

又十余年,其思而问者加少矣。

至于尧死,天下曰:

“久矣,舜之君我也。

”夫然后能楫让受终于文祖。

舜之与禹也亦然,禹旁行天下,功系于人者多,而自忘也晚。

益之自系亦犹是也,而启贤闻于人,故不能。

夫其始系于人也厚,则其忘之也迟。

不然,反是。

   汉之失德久矣,其不系而忘也甚矣。

宦、董、袁、陶之贼生人盈矣,丕之父攘祸以立强,积三十余年,天下之主,曹氏而已,无汉之思也。

丕嗣而禅,天下得之以为晚,何以异夫舜、禹之事耶?

然则汉非能自忘也,其事自忘也;曾氏非能自系也,其事自系也。

公与私,仁与强,其道不同,其忘而系者,无以异也。

尧、舜之忘,不使如汉,不能授舜、禹;舜、禹之系,不使如曹氏,不能受之尧、舜。

然而世徒探其情而笑之,故曰:

笑其言者非也。

   问者曰:

“尧崩,天下若丧考妣,四海遏密八音三载。

子之言忘若甚然,是可不可欤?

”曰:

是舜归德于尧,史尊尧之德之辞者也。

尧之老更一世矣,德乎尧者,盖已死矣,幼而存者,尧不使之思也。

不若是,不能与人天下。

【注释】①忘:

遗忘:

系:

拥护。

(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明我者舜也    明:

引导                                      

B. 舜之君我也    君:

君主

C. 禹旁行天下    旁行:

走遍                                  

D. 丕嗣而禅      嗣:

继示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问的一组是()

A. 吾知之矣               俯察品类之盛                  

B. 夫其始系于人也厚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 然而世徒探其情而笑之   拔剑撞而破之         

D. 天下若丧考妣           若亡郑以为东道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曹丕受禅后,走下禅坛说“舜禹之事,吾知之矣”后世的人讥笑曹丕不懂舜禹之事,可柳宗元不这样认为,他说曹丕这样说是可以的。

B. 柳宗元认为在改朝换代的情况下禅让帝位,它所遵循的原则是不一样的,但面临前代帝王已被人们遗忘,维承的君王已被人们拥护的情况是相同的。

C. 汉朝的帝王不能像尧舜那样自愿让人们忘记,曹操父子也不能像尧舜那样使人们拥护自己,但曹氏父子因建立的功绩而获得了人们的拥护。

D. 本文不讲众所皆知的“退位让国”的缘由,而是别出心裁地陈述让位者和受禅者之间有计划的事先准备,夹叙夹议,将“禅让有理”论述得透彻明白。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使以尧之圣一日得舜而与之天下能乎吾见小争于朝大争于野其为乱尧无以已之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曰:

“往之所谓尧者果乌在哉?

”或曰“耄矣”,曰“匿矣”。

②不若是,不能与人天下。

【答案】

(1)B

(2)C

(3)A

(4)使以尧之圣/一日得舜而与之天下/能乎/吾见小争于朝/大争于野/其为乱/尧无以已之。

(5)①人们说:

“从前所说的那个尧究竟在哪里?

”有人说:

“他老了。

”也有人说:

“隐居起来了。

②如果不这样做,尧就无法把天下禅让给别人。

【解析】【分析】

(1)B项,“君”,结合“舜”“我”分析,名词“君主”错误,动词,当君主、做君主。

句意:

舜当我们的君主已经很久了。

故选B。

(2)A项,代词,指舜禹接受禅让的事;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B项,助词,舒缓语气;用于句末,表判断。

C项,连词,表顺承关系。

D项,好像;如果。

故选C。

(3)A项,“后世的人讥笑曹丕不懂舜禹之事”错误。

“由丕以来皆笑之”,是从曹丕以来的人们都讥笑他。

故选A。

(4)“能乎”,可以吗,可以独立成句,前后应该断开;“吾”作为后面句子的主语,抓住“小争”“大争”分析,两句应该对称;“尧”作为“无以已之”的主语,前面应该断开。

结合句意内容分析断句。

句意:

即使像尧那样圣明,得到舜以后立即就把天下交给他,可以吗?

我可以预见那样就会发生动乱,小则在朝廷上引起激烈的辩论,大则在民间发生斗争,那样造成的混乱局面,尧也没有办法使之停止。

(5)①“往”,以前;“所谓”,所说的;“果”,结局,与“因”相对;“乌”,文言疑问词,哪、何;“或”,代词,有的人;“耄”,年老,八九十岁的年纪;“匿”,隐藏、躲藏、隐匿。

②“若”,像;“是”,代词,这样做;“不能”,没有办法,前面需要补充主语“尧”;“与”,禅让。

故答案为:

⑴B;⑵C;⑶A;

⑷使以尧之圣/一日得舜而与之天下/能乎/吾见小争于朝/大争于野/其为乱/尧无以已之。

⑸①人们说:

“从前所说的那个尧究竟在哪里?

”有人说:

“他老了。

”也有人说:

“隐居起来了。

”②如果不这样做,尧就无法把天下禅让给别人。

【点评】

(1)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能力。

文言实词的理解,重在平时积累,但也不能死记硬背,记忆时要结合句意,注意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

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

(2)此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与辨析能力。

这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注重识记,积累,掌握文言18个虚词的常规用法;当然也可以借助语境或利用教材所学作迁移联想等来推断词义。

(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4)此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

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

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常用虚词是标志。

(5)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

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

【参考译文】

   魏公子曹丕依靠他父亲曹操打下的基础得到汉朝的禅让。

他从南郊祭天回来,对他的群臣说:

“现在我完全了解舜禹接受禅让的事宜了。

”从曹丕以来人们都讥笑他。

   我柳先生说:

曹丕这样说是可以的。

我只看到讥笑者不懂得这句话的意思,看不出曹丕有什么可笑的地方。

   凡是在改朝换代的情况下禅让帝位,是出于公心还是出于私意,是凭借道德还是依靠强力,它所遵循的原则是不一样的;但前代的帝王已被人们遗忘了,继承的君主已为人们所拥护,这种情况是相同的。

即使像尧那样圣明,得到舜以后立即就把天下交给他,可以吗?

我可以预见那样就会发生动乱,小则在朝廷上引起激烈的辩论,大则在民间发生斗争,那样造成的混乱局面,尧也没有办法使之停止。

那是什么原因呢?

因为尧还没有被人们遗忘,舜还没有被人们拥护。

尧知道那样的办法行不通,就退居幕后让人们慢慢忘掉他;舜知道尧这样做是为了让人们忘掉他而拥护舜,于是舜就积极主动争取人民对自己的拥护。

舜选拔了十六个氏族首领,除掉了四个凶恶的氏族首领,使天下人都得到有才能的首领;他任命了二十二个大臣,鼓励五种道德规范,制定礼制刑法,很好地治理天下;正确划分四时月份,整理历法,统一乐律和度、量、权衡,使天下人都能正确地使用。

经过十多年后,人们都说:

“引导我的是舜,治理我的是舜,帮助我的是舜。

”天下那些做官的,全都是舜任用的人。

然而尧衰老了,他的耳朵聋了,眼花了,头脑也不清楚了。

人们说:

“从前所说的那个尧究竟在哪里?

”有人说:

“他老了。

”也有人说:

“隐居起来了。

”又过了十多年,那些问及思念他的人更加少了。

及至尧逝世时,天下的人说:

“舜当我们的君主已经很久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舜才在祖庙里接受尧的禅让,继承尧最终放弃了的帝位。

舜后来把帝位禅让给禹,也是这样的情况,禹治水走遍天下,人们怀念他的许多功绩,而他退居幕后很迟。

伯益也一直没有在人们中间树立威望,取得拥护,而人们又了解启的才能,所以禹最后没有能够把帝位禅让给伯益。

君主当初功绩大,对人们的影响深,那么人们不会很快忘记他。

不然的话,人们就会很快忘记他。

   汉朝的政治腐败已经很久了,它不受拥戴而被人们遗忘的情况十分严重。

宦官、董卓、袁氏兄弟、陶谦等人残害百姓,罪大恶极。

曹丕的父亲曹操平息祸乱,建立强大的权威,经过了三十多年,天下的统治者实际上是曹姓的人了,天下人已渐渐忘却汉朝。

曹丕继承曹操而受汉献帝的禅让,天下的人感到得到他为君已经晚了,这跟舜禹禅让的情况有什么区别呢?

然而汉朝的帝王并不能像尧舜那样自愿让人们忘记,而是他们所做的事不得人心才被人们遗忘的;曹氏父子也不能像舜禹那样使人们拥护自己,而是他们建立的功绩获得了人们的拥戴。

虽然其中或从公心出发,或由私心出发,或者凭借仁德,或者依仗强力,舜禹禅让和汉魏禅让所依据的原则是不同的,但他们中一方被遗忘,一方受拥护,这是相同的。

尧和舜如果不像汉末帝王一样被人们遗忘,就不可能把帝位传给舜和禹;舜和禹如果不像曹氏父子样受人们拥护,就不可能从尧和舜那里接受帝位。

但是社会上的一般人只是探究曹丕的思想动机就讥笑他。

所以我说:

讥笑他的言论的人是不对的。

   有人问:

“尧去世时,天下的人好像父母死了一样,全国三年不奏乐。

你说人们忘记了他,似乎说得言过其实了,这可不可以这样说呢?

”我回答说:

这是舜有意把功德归之于尧,以及历史上尊崇尧的德行的说法。

尧衰老退居幕后已经有三十年之久了,那些感激怀念尧的人,越来越多地死去了。

其中当时年幼而还活着的人,尧设法不让他们怀念拥戴自己。

如果不这样做,尧就无法把天下禅让给别人。

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

”项王曰:

“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不然,籍何以至此?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

“君王为人不忍。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庄则入为寿。

寿毕,曰:

“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项王曰:

“诺。

”项庄拔剑起舞。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从:

使……跟从

B.令将军与臣有郤                      郤:

隔阂

C.范增数目项王                        目:

使眼色

D.常以身翼蔽沛公                      翼:

翅膀

(2)对下列句子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省略句、倒装句)

B.亚父者,范增也                       (判断句)

C.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倒装句)

D.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被动句)

【答案】

(1)D

(2)A

【解析】【分析】

(1)D项中“翼”是名词作状语,译为像翅膀一样;句意:

常常张开双臂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用身体掩护刘邦。

故选D。

(2)A项“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省略介词“于”,补充后应为“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句意为:

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

故选A。

故答案为:

⑴D;⑵A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可以根据词语在文言语句中的位置,推断它的词性,根据词性结合语境进行推断。

有的词可分析结构辅助推断词义。

同时要考虑词类活用现象。

除了在平时学习中多积累之外,我们还要注意在具体环境中对实词的意义进行揣测。

本题要求选择“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⑵本题考查文言句式的辨析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会分析句子成分结构;然后熟知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掌握其语法特点;最后准确理解句意,结合语境进行判断。

本题要求选“对句子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参考译文】

   刘邦第二天早晨让一百多人骑着马跟从他来见项羽,到了鸿门,向项羽谢罪说:

“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但是我没有料到自己能先进入关中,灭掉秦朝,能够在这里又见到将军。

现在有小人的谣言,使您和我产生隔阂。

”项羽说:

“这是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

如果不是这样,我怎么会这样对你呢?

”项王当天就留下刘邦,和他饮酒。

项羽、项伯面朝东坐;亚父面朝南坐。

亚父,就是范增,刘邦面朝北坐,张良面朝西陪侍。

范增多次向项王使眼色,再三举起他佩戴的玉玦暗示项王,项王沉默着没有反应。

范增起身,出去,召来项庄,说:

“君王的为人(心肠太软),不忍下手。

你进去上前为他敬酒,敬完酒,请求舞剑助兴,趁机把刘邦击倒在座位上,杀掉他.否则,你们都将被他俘虏!

”项庄就进去敬酒。

敬完酒,说:

“君王和沛公饮酒,军营里没有什么可以用来作为娱乐的,请让我舞剑助兴吧。

”项羽说:

“好。

”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也拔剑起舞,常常张开双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