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特色团委创建工作总结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94096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四特色团委创建工作总结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五四特色团委创建工作总结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五四特色团委创建工作总结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五四特色团委创建工作总结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五四特色团委创建工作总结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四特色团委创建工作总结报告.docx

《五四特色团委创建工作总结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四特色团委创建工作总结报告.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四特色团委创建工作总结报告.docx

五四特色团委创建工作总结报告

“五四特色团委”创建工作总结报告

  共青团xx师范大学学社会发展学院委员会现有团支部6个,团员235名。

在学院党委和校团委的领导下,在纪念新中国成立六十六周年、建党九十六周年、“五四运动”九十六周年和xx解放六十六周年的大背景下,学院团委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团中央“立足基层、重在创建、加大力度、形成声势、务求实效”的工作原则,以团市委提出的“建设一个有强大凝聚力的共青团”为目标,秉承项目化、信息化、品牌化的工作目标和高效化、人性化的工作理念,充分发挥团组织“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年合法权益”的职能,拓展工作领域,增强服务意识,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努力打造科创品牌,创建特色团委,开创团学工作新局面。

  近年来,学院团委秉承“立足专业、指引团员青年、培养创新人才”的理念,依托各类活动,促进建立和完善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突出其“探索、实践、服务、创新”的功能,营造学院创新氛围;与此同时,对广大团员青年深入进行教育、指引,动员团员积极投身“后世博时代”志愿服务,从而更好地增强基层团组织的凝聚力与战斗力。

近两年来,我院团委在创新人才的培养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09级社会学和社会工作联合团支部荣获XX-XX年度xx市“五四红旗团支部”、校“先进团支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荣获XX年xx市“暑期实践优秀项目”以及xx师范大学“最佳项目奖”;连续在第xx届、第xx届、第xx届、第十八届xx师范大学“大夏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斩获一等奖,并代表xx师范大学连续参加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取得了全国特等奖一名、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一名、三等奖两名的好成绩;与此同时,先后涌现了xx市优秀学生、xx市优秀学生干部、xx世博会优秀志愿者、校“学生科技之星”、xx师范大学“校园十大歌手”冠军、xx师范大学“优秀共青团干部标兵”、校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xx师范大学建党90周年经典红歌会暨第26届“银杏杯”文艺竞赛三等奖等一批先进的个人和团队。

  为了从经验中获得更多的启示,对以后的工作起到指导作用,也为了使上级组织能够从全局了解我院团委创建工作的开展情况,特将我院团委创建工作总结如下:

  一、完善团组织基础工程,以团员青年成才为中心,着力加强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

  学院团委有委员8名,其中专职团干部2名,团委书记由专职教师担任,综合素质较高;学生委员品学兼优、工作积极,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学院每年召开一次团代会,班子成员通过团代会民主选举产生。

  学院团委以团员青年成才为中心,完善了学院团委的制度建设和组织建设,组建了一支具有凝聚力、创造力、执行力、战斗力的团学骨干队伍。

  

(一)规范团干部及团员思想建设,加强班子成员的思想政治教育

  班子成员加强政治理论学习,通过听讲座、小组研讨、时政沙龙等形式,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xx大精神,努力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增强团学班子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奋进意识、和谐意识,确保团学工作紧扣时代主旋律展开。

团学班子积极参加党建和思政研究,在研究中提高理论修养,保持班子成员思想的先进性。

  我院团委自启动创建xx市“五四特色团委”以来,班子成员多次成立课题组,申报相关课题。

课题组的《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社会支持系统研究》获优秀课题成果奖;《高校党组织群众工作方法创新研究——对xx部分高校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调查与思考》荣获xx市教卫党委系统XX年度党建研究课题成果二等奖,同时获得了XX年全国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专题征文活动一等奖。

  

(二)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团学工作运行机制

  自XX年社会发展学院第一届团委领导班子成立以来,在团组织的制度建设上,不但完善了团员教育评议制度、团员年度团籍注册制度、党(团)课制度、团员大会及支部委员会制度、还规范了团校学员的选拔、培养、考核机制等等。

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是学院团委一直坚持的原则,通过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团学工作运行机制。

  (三)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团学联组织架构

  社会发展学院团委从大局出发,为了高效快捷的开展各项工作,与学生会联合成立了社会发展学院学院团学联,全方位、高效率开展团学工作。

我院以第一次团代会为契机,积极响应团中央的号召,引导学生投入到成才实践中来,在团委内部设立了组织部、社会实践部、宣传部、文体部、学习部和外联部;除此之外,青年调查协会、社会工作协会以及乡土建设协会也挂靠在我院团委,旨在加强青年团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经过民主选举和后期的培养的现有班子成员,各方面能力突出,较能贯彻学院党委和校团委的方针政策,是一支值得信任的团队。

  (四)坚持开展联合党校,加强对团员青年的教育

  自社会发展学院成立以来,院系党委一直坚持与xx区吴泾镇党委、哲学系党总支、法律系党总支、政治学系党总支开展联合党校,搭建了一个合作的、友好的、开放的平台,营造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良好氛围,培养经得起考验的有理想的青年,在宗旨不变的情况下,求形式之新、内容之变。

到目前为止,我院已经坚持开展了两次联合党校,不仅与共建单位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在形式上也更加多样化,不仅开展了丰富党团理论的知识讲座,还创新性地开展青年党员与青年团员的交流结对活动,切实帮助青年团员的成长。

  (五)以“一团一品”活动为契机,创新基层团建工作

  学院团委自启动创建xx市“五四特色团委”以来,以“一团一品”活动加强对基层团支部的指导和监管,并以基层团支部承办学院团学活动的形式,激发基层团支部的活力,取得明显效果。

  学院团委积极响应团市委的号召,启动学院的“一团一品”示范团支部建设工程。

学院团委加大对“一团一品”示范团支部的指导和扶持力度,由专门老师负责跟踪指导,为其培育特色、创造精品提供有利条件;通过宣传、观摩、结对等手段,发挥示范团支部的辐射效应,全面推进各基层团支部的内部建设。

  学院团委的上述举措取得了显著成绩,近一年来09级社会学和社会工作联合团支部在获得xx师范大学“先进团支部”的同时,获得了“xx市五四红旗团支部”。

目前,我院团委在基层支部的建设上继续摸索和创新:

10级社会学和社工联合团支部和09化学系团支部合作,以全新的支部项目运作形式,着眼于社会与民生,开展“爱满社会分享幸福”的活动。

这将充分结合两专业的特色,将活动范围扩大、活动形式丰富,收获意想不到的“碰撞”。

  近两年来,各基层团支部先后通过承办的形式组织了许多精品团日活动:

如09级1班团支部开展的世博知识竞赛、“小白菜”和“蓝精灵”经验分享会、09级2班开展的都江堰“爱心”筑守结对计划、10级团支部开展的“寻找大哥哥大姐姐”民工子弟结对活动等。

  二、依托专业背景,打造科创品牌,不断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寻找大哥哥大姐姐”民工子弟结对活动

  我院团学联活动的开展始终秉持服务广大团员青年的宗旨,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训练、素质拓展视作着力点,面向更广大的团员青年,力求全面提高同学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素质修养。

依托我院传统的专业优势,探索了一套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并在科研创新实践活动中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强化宣传,注重对青年团员创新项目的引导

  1、营造学术氛围:

我院团委定期举办高水平学术讲座,近年来,我院邀请到威斯康辛大学社会性别研究中心教授mahruqkhan、美国北卡莱罗纳州立大学社会工作学院郭申阳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唐峻研究员等国内外知名学者在我院开展讲座,动员广大青年团员参与讲座讨论,开阔了视野、培养了良好的专业学习氛围;除此之外,我院团委学习部积极开展学术沙龙,通过定期的读书交流活动活动来交流学习方法、互通有无、进行自由的发言和讨论来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2、倡导榜样力量:

鉴于我院拥有传统的专业优势和创新活动大赛获奖的经历,我院团委在创新项目的参与宣传上注重开展朋辈教育,每年将邀请历届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奖选手向其他青年团员传授经验。

到目前为止,我们的经验分享会已经开展了4次,获奖选手分别从选题、研究方法、研究实践、报告撰写等方面进行介绍,活动的开展还吸引了很多其他兄弟院系的青年参与进来;分享会的影响还扩大到其他高校,我院获奖选手受到xx理工大学等兄弟院校的邀请前往进行经验分享,收到了显著的成效。

  3、依托学生社团:

目前挂靠在我院团委下有青年调查协会、社会工作协会、乡土建设协会;青年调查协会强调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包括问卷设计、抽样方法到、调查实践等一系列研究型创新实践能力的训练和拓展,青年会员通过一系列的调查实践不但主动走出校园,而且从接触社会各类群体的时候找到创新项目的新点子;社会工作协会以社会工作专业为依托,通过科学商店项目的申请,利用专业优势提供社区服务,打造门店服务品牌,由此产生的科学商店的商品——研究型报告,这也成为青年团员创新项目的雏形,为“大夏杯“、”挑战杯“等赛事的创新性科研项目提供了基础;乡土建设协会以支教活动为主,服务对象主要是各地民工子弟学校的流动及留守儿童,我院的专业优势在接触底层群体的过程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与这类群体进行沟通的过程中获得灵感,我院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参加全国挑战杯获奖的项目均与农民工和征地农民有关,无不得益于社团对青年团员走出校园、观察社会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来源地址:

/fanwen/wusiqingnianjie/15929XX5099268.htm

  4、鼓励跨专业、跨年级交流。

在创新项目的推进上,我院团委充分鼓励跨专业、跨年级的交流与合作,在第十届挑战杯的参与中,我院与法律系共同合作的《流动青少年管理模式新探索》获得xx市挑战杯二等奖、全国挑战杯三等奖的好成绩;在第十一届全国挑战杯比赛中,由我院05级和07级青年团员共同合作的《断裂与重塑:

“村改居”后城郊新市民群体的身份认同研究》获得全国一等奖;而在刚落幕的第十二届全国挑战杯竞赛中,曾经参加第十一届挑战杯的07级青年学生凭借也已获得的宝贵经验,携09级的学生一起,以创新项目《“村改居”后城郊新市民群体生活满意度研究》再次斩获xx赛区特等奖以及全国赛区三等奖的好成绩,充分发挥了高年级与低年级传承的优势和衔接,使得我院团委在创新项目的参与上能够厚积薄发,保证创新人才培养的连贯性和可持续性。

  

(二)主动出击,加强与各个职能部门的联系与合作

  1、统筹资源,加强与学校职能部门的联系

  针对当前很多高校院系团委在创新人才培养上出现的“单打独斗”的被动局面,我院团委积极加强共青团作为学校学生工作的主要资源统筹体系优势,积极加强与校学工部、校教务处以及校团委的沟通、交流和合作。

例如,xx师范大学教务处为鼓励大学生创新,特别设立了“大夏基金”、“xx市创新基金”、“国家创新基金”等基金支持大学生开展创新项目研究,我院团委通过与教务处进行及时的沟通,商讨创新项目的评价标准以及具体要求,并将这种要求及时在广大青年中进行宣传。

从社会发展学院成立至今,我院申报各类创新基金的数量和成功率获得了大幅度提升,今年,我院共有15个项目获得申请立项,在所有申报项目的院系中名列前茅;与此同时,我院项目结题的质量也在逐年提高,在今年的xx市本科生社科论坛中,在115篇作品中,我院学生在创新基金的资助下完成的研究项目在评出的5名一等奖中脱颖而出,斩获了其中四个一等奖,在各大参赛高校中位居首位。

  2、利用院务委员会的平台,发挥决策效应

  团委作为学生工作的主管单位,在创新人才的培养上一直处于建议、引导这样边缘的地位,用决策来影响创新人才的培养上有限。

我院团委在与院系领导取得共识的情况下,成立了院务委员会,委员由学院院长、分管教学的副院长、党委书记、党委副书记、青年教师代表以及团委书记共同组成。

委员会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就学生的教育成长及培养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