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考点整理汇编.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936096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328.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考点整理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考点整理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考点整理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考点整理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考点整理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考点整理汇编.docx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考点整理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考点整理汇编.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考点整理汇编.docx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考点整理汇编

2015年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生物知识点归纳(共100考点)

必修1

1、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B)

【元素组成】:

由C、H、O、N元素构成,有些含有P、S(R基中)

【基本单位】:

氨基酸  组成生物体的氨基酸约20种 (取决于R基)

 【结构特点】:

每种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连结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不同点:

R基不同)

【氨基酸通式】:

见右侧方框

【肽键】:

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NH-CO-  ,含4种元素

【有关计算】:

 脱水的个数 = 肽键个数 = 氨基酸个数 – 肽链数=水解时耗水数

          蛋白质分子量 = 氨基酸分子量 ×氨基酸个数 – 脱去水分子的个数 ×18

N肽含有N个氨基酸,含有N – 1个肽键

【蛋白质多样性原因】:

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构成蛋白质多肽链数目、空间结构不同。

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具有多样性,决定蛋白质的功能具有多样性。

 【功能】:

1、有些蛋白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   2、催化作用,即酶     

3、运输作用,如血红蛋白运输氧气 4、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

5、免疫作用,如免疫球蛋白(抗体)

【小结】:

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精瘦肉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

2、核酸的结构和功能(A)

【元素组成】:

C、H、O、N、P       

【基本单位】:

核苷酸(由1分子磷酸+1分子五碳糖+1分子含氮碱基组成)

1分子磷酸

脱氧核苷酸1分子脱氧核糖

(4种)1分子含氮碱基(A、T、G、C)

1分子磷酸

核糖核苷酸1分子核糖

(4种)1分子含氮碱基(A、U、G、C)

【功能】:

①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②在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极其重要的作用  

种类

英文缩写

基本组成单位

存在场所

脱氧核糖核酸

DNA

脱氧核苷酸(由碱基、磷酸和脱氧核糖组成)4种

主要在细胞核中,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有少量存在

核糖核酸

RNA

核糖核苷酸(由碱基、磷酸和核糖组成)4种

主要存在细胞质中,少数在细胞核,细胞质基质有mRNA和tRNA,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也含RNA

【小结】:

核酸只由C、H、O、N、P组成,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DNA和RNA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主要是五碳糖和含氮碱基不同,另外DNA主要是双链,RNA主要是单链(双链DNA比单链RNA稳定性高)

除了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DNA和RNA都能携带遗传信息)

3、糖类的种类与作用(B)  

【元素组成】:

 C、H、O

【主要功能】:

 构成生物体结构重要成分(植物细胞壁)、主要能源物质

【种类】①单糖:

葡萄糖(重要能源)、果糖、核糖(构成RNA)、脱氧核糖(构成DNA)、半乳糖

        ②二糖:

蔗糖(植物;果糖+葡萄糖)、麦芽糖(植物;2个葡萄糖);乳糖(动物;半乳糖+葡萄糖)

         ③多糖:

淀粉、纤维素(植物);  糖元(动物)

【四大能源物质】:

 ①生命的燃料:

葡萄糖  ②主要能源:

糖类 ③直接能源:

ATP  ④根本能源:

太阳能

【小结】:

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糖原是人和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

多糖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

所有二糖中都包含一分子葡萄糖。

二糖和多糖是单糖脱水缩合而形成。

细胞只能吸收利用单糖。

红糖、白糖、冰糖的主要成分都是单糖。

(另:

糖蛋白能参与细胞识别,细胞间物质运输和免疫功能的调节等生命活动。

4、脂质的种类与作用(A)

【元素组成】:

主要由C、H、O组成,有些还含N、P

【分类】:

脂肪、类脂(如磷脂)、固醇(如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等)

【共同特征】:

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

【功能】:

①脂肪:

储能、维持体温 、缓冲和减压的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

②磷脂:

构成膜(细胞膜、液泡膜、线粒体膜等)结构的重要成分

③固醇:

维持新陈代谢和生殖起重要调节作用;分为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

【小结】:

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等质量的脂肪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大约是糖类的2倍)

生物体内能源物质利用顺序:

糖类→脂肪→蛋白质

脂肪的元素组成是C、H、O;磷脂的元素组成是C、H、O、N、P

5、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B)

a、(B)组成生物体的主要化学元素种类及其作用

【主要化学元素种类】:

(1)、C是最基本的元素(因为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基本骨架)

(2)、细胞中干重含量最多的元素是C、O、N、H。

(3)、占细胞鲜重最多的元素是O(因为鲜重水最多);占细胞干重最多的元素是C

(4)、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与差异性

统一性:

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所特有的。

差异性:

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物体体内和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5)、常见种类有20多种;大量元素:

C、H、O、N、P、S、K、Ca、Mg等

微量元素:

Fe、Mn、Zn、Cu、B、Mo等

【常见化学元素作用】①缺钙动物会发生抽搐、佝偻病等②Mg是组成叶绿素的主要成分

③铁(Fe2+)是人体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④碘是组成甲状腺激素的元素

b、(A)碳链是生物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

所有生物体内的生物大分子都是以碳链为骨架的,每一个单体都是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

【小结】:

多糖、蛋白质、核酸都是生物大分子。

组成多糖的单体是葡萄糖;组成蛋白质的单体是氨基酸;组成核酸的单体是核苷酸;组成DNA的单体是脱氧核苷酸;组成RNA的单体是核糖核苷酸。

6、水和无机盐的作用(A)

A、水在细胞中存在的形式与作用 

  结合水:

与细胞内其它物质结合  生理功能:

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自由水:

(占大多数)以游离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

(幼嫩植物、代谢旺盛细胞含量高)

生理功能:

①良好的溶剂 ②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的废物

③参与许多生物化学反应④大多数细胞必须浸润在液体环境中。

B、【无机盐的存在形式】:

大多数是以离子形式存在的;少数以化合态存在(如牙齿和骨骼中的钙)

【无机盐的作用】:

a、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

如:

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

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

b、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细胞形态、渗透压)如血液钙含量低会抽搐。

c、维持细胞的酸碱度(例如:

血浆pH主要取决于HCO3-、HPO42-)

7、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A)

虎克(英国)既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细胞的命名者

活细胞的发现者是列文虎克(荷兰);“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是魏尔肖的名言。

 【细胞学说奠基人】:

德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

【内容】:

1.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产生

【意义】:

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8、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A)

(1)、【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内容】

膜的结构成分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生物膜是流动的脂质双分子层与镶嵌着的蛋白排列组成。

主要成分

(2)、【细胞膜的成分】磷脂:

磷脂双分子层(膜基本支架);

细胞膜组成蛋白质:

与细胞膜的功能有关

糖类:

与蛋白质分子共同构成糖蛋白(与细胞识别有关,在膜的外表面)

【细胞膜的功能】:

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③、进行细胞间的物质交流

(3)、【生物膜系统】:

在细胞中由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小结】①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没有细胞器,是制备细胞膜的最佳材料。

②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细胞膜的功能特点:

具有选择透过性。

其他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与细胞膜基本相同。

③细胞作为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它的边界就是细胞膜

④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⑤植物细胞最外面的细胞壁不具有选择透过性,是全透性结构。

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对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9、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A)

(B)【线粒体】:

有氧呼吸的场所主要场所

【叶绿体】:

光合作用的场所。

含少量的DNA、RNA。

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如植物的根部细胞、白化苗等

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也不一定有叶绿体,如原核生物蓝藻细胞

光合作用的色素位于类囊体【也可以说成“囊状结构薄膜”或‘基粒”】

【内质网】:

单层膜,是有机物的合成“车间”,蛋白质的运输通道;加工蛋白质。

参与糖类、脂质合成。

根据有无核糖体附着分为粗面内质网和光面内质网,前者有核糖体附着

【核糖体】:

无膜的结构,将氨基酸缩合成蛋白质。

蛋白质的“装配机器”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高尔基体】:

单层膜,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植物中与有丝分裂中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中心体】:

无膜结构,由垂直的两个中心粒构成,存在于动物和低等植物中,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液泡】:

单膜囊泡,成熟的植物有大液泡。

功能:

贮藏(营养、色素等)、保持细胞形态,调节渗透吸水。

【细胞质基质】:

化学组成呈胶质状态,由水、无机盐、脂质、糖类、氨基酸、核苷酸和多种酶等组成;主要功能是进行许多化学反应的主要场所,即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10、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A)

【功能】:

细胞核是细胞的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形态结构】:

①染色体:

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样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②核膜:

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③核仁:

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④核孔:

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是蛋白质进和RNA出通过的地方。

(DNA不可以通过)

1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A)

【最主要的区别】:

原核细胞没有由核膜包围的典型的细胞核。

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遗传物质呈环状,无染色体,如果有细胞壁他的成分是肽聚糖。

而真核细胞有由核膜包围的细胞核,有各种细胞器,有染色体,如果有细胞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共同点】:

它们都有细胞膜和细胞质。

它们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常考的真核生物】:

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及动、植物;

【常考的原核生物】:

蓝藻、细菌、放线菌、乳酸菌、硝化细菌、支原体。

(没有由核膜包围的典型细胞核)

【小结】:

病毒即不是真核也不是原核生物,原生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是真核生物

12、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B)

细胞具有严整的结构,完整的细胞结构是细胞完成正常生命活动的前提。

细胞核和细胞质只有相互作用,共同调节,才能维持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精子和哺乳动物的红细胞生命都很短暂便是很好的证明。

细胞完成正常生命活动的前提基础是必须保持细胞的完整性。

1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特点(小分子物质)(B)

比较项目

运输方向

是否要载体

是否消耗能量

代表例子

自由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不需要

不消耗

O2、CO2、H2O、乙醇、甘油

苯等

协助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需要

不消耗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等

主动运输

低浓度→高浓度

需要

消耗

氨基酸、各种离子、生长素、

葡萄糖等

大分子和颗粒物质进出细胞的主要方式是胞吞作用和胞吐作用。

胞吞和胞吐说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例如分泌蛋白的合成后释放、神经递质的释放等,这种过程消耗能量,但是不跨膜。

14、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B)

【选择透过性膜】细胞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因此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

磷脂双分子层和膜上的载体决定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结构特点】:

具有一定流动性

【功能特点】:

选择透过性

15、酶的本质、特性和作用(A)

【酶的本质】:

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

【酶的特性】:

1、酶具有高效性2、酶具有专一性3、酶的作用条件比较温和

【小结】验证酶的高效性一般用酶与无机催化剂进行比较;验证酶的专一性可采用“底物相同酶不同”或“酶相同底物不同”的思路进行。

16、影响酶活性的因素(B)

温度和PH值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值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

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能使蛋白质变性失活,不可恢复。

低温使酶活性降低,但酶的空间结构保持稳定,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酶的活性可以恢复。

酶的浓度和底物浓度也会影响化学反应速度,但是不影响酶的活性。

17、ATP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特点(A)

【元素组成】:

ATP由C、H、O、N、P五种元素组成

【结构特点】:

ATP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

水解时远离A的磷酸键线断裂 

ATP在细胞内含量很少,但在细胞内的转化速度很快。

18、ATP和ADP相互转化的过程和意义:

(B)

酶1

【转化】ATPADP+Pi+能量

酶2

(1)向右:

表示ATP水解,所释放的能量用于各种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

向左:

表示ATP合成,所需的能量来源于生物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

(在人和动物体内,来自细胞呼吸;绿色植物体内则来自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

(2)ATP能作为直接能源物质的原因是细胞中ATP与ADP循环转变,且十分迅速。

 【意义】:

能量通过ATP分子在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之间循环流通,ATP是细胞里能量流通的能量“通货”

19、光合作用的认识过程(B)

1948美国,梅尔文·卡尔文:

用标14C标记的CO2追踪了光合作用过程中碳元素的行踪,进一步了解到光合作用中复杂的化学反应。

20、光合作用的过程(自然界最本质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B)

大棚蔬菜最好使用无色(白色)薄膜或玻璃。

(白光中包含红光和蓝紫光)

夏季晴朗中午,植物气孔关闭的目的是减少蒸腾作用,但是光合作用会下降,因为缺少CO2

【概念】: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CO2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光能

【总方程式】:

CO2 + H20 (CH2O) + O2

叶绿体

【图解】

 

【表解】

项目

光反应

暗反应

区别

条件

需要叶绿体上色素、光、酶

不需要叶绿素和光,需要多种酶

场所

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上

叶绿体的基质中

物质变化

(1)水的光解2H2O4[H]+O2

(2)ATP的形成ADP+Pi+能量ATP

(1)CO2固定CO2+C52C3

(2)C3的还原2C3(CH2O)+C5

能量变化

叶绿素把光能转化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化成

(CH2O)中稳定的化学能

实质

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有机物,同时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联系

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ATP,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Pi,没有光反应,暗反应无法进行,没有暗反应,有机物无法合成。

21、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C)

(1)光照强度:

(2)CO2浓度:

(3)温度:

22、农业生产以及温室中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方法(B)

延长光照时间如:

补充人工光照、多季种植(轮作)

增加光照面积如:

合理密植、套种(间作)

光照强弱的控制:

阳生植物(强光),阴生植物(弱光)

增强光合作用效率适当提高CO2浓度:

施农家肥、使用CO2发生器

适当提高白天温度(降低夜间温度)

必需矿质元素的供应

23、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和异同(B)

【有氧呼吸过程】

过程:

第一阶段:

C6H12O6→2丙酮酸+2ATP+4[H](在细胞质中)

     第二阶段:

丙酮酸+6H2O→6CO2+20[H]+2ATP(线粒体基质中)

     第三阶段:

24[H]+6O2→12H2O+34ATP(线粒体内膜中)

【无氧呼吸过程】

①概念:

在指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细胞把糖类等有机物不彻底氧化分解,同时释放少量能量生成少量ATP的过程。

【呼吸作用的意义】:

①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②为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异同】:

 

项目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区别

进行部位

第一步在细胞质基质中,然后在线粒体

始终在细胞质基质中

是否需O2

需氧

不需氧

最终产物

CO2+H2O

不彻底氧化物酒精或乳酸(仍含有能量)

可利用能(储存ATP中)

1161KJ

61.08KJ

联系

第一步相同,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24、细胞呼吸的意义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C)

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大部分变成热能,少部分转化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有氧呼吸与燃烧的化学本质相同,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只是体内的呼吸作用比较温和,而体外燃烧较剧烈。

有氧呼吸不一定在线粒体内进行,比如好氧细菌;光合作用不一定在叶绿体进行,比如蓝藻

呼吸作用中有机物里稳定的化学能转化成了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和热能(热能生物不能利用)

25、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A)

【生物的生长】:

主要是是指细胞体积的增大和细胞数量的增加。

【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①细胞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体积越大,表面积与体积比值越小,物质运输效率降低)②细胞的核质比(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其控制的范围有限);

【细胞增殖的意义】:

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真核细胞分裂的方式】:

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细胞周期的概念和特点】:

细胞周期:

连续分裂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特点:

分裂间期历时长占细胞周期的90%--95%。

先有分裂间期,后有分裂期。

26、细胞的无丝分裂及其特点(A)

【无丝分裂】:

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叫做无丝分裂。

(也有DNA的复制和分离;并且细胞要增大)

【例子】:

蛙的红细胞

27、动、植物有丝分裂过程及比较(B)

【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1)分裂间期:

主要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结果:

DNA分子加倍;染色体数不变(一条染色体含有2条姐妹染色单体)

(2)分裂期

前期:

①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②核膜解体、核仁逐渐消失;

中期:

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中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清晰)

后期: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并在纺锤体的牵引下分别向细胞两极移动。

末期:

①染色体、纺锤体消失②核膜、核仁重现(细胞膜内陷)

【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核DNA数目和姐妹染色单体的变化】(以二倍体生物为例):

 

 

28、细胞有丝分裂主要特征、意义(B)

特征:

染色体和纺锤体的出现,然后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意义:

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复制以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DNA,所以使前后代保持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29、真核细胞分裂的三种方式(B)     

【有丝分裂】:

绝大多数生物体细胞的分裂、受精卵的分裂。

 实质:

亲代细胞染色体经复制,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意义:

保持亲子代间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减数分裂】:

特殊的有丝分裂,形成有性生殖细胞。

实质:

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结果新细胞染色体数减半。

【无丝分裂】:

不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

例:

蛙的红细胞分裂

30、细胞分化的特点、意义以及实例(A)

【特点】:

持久的、稳定的、渐变的

【细胞分化的意义】:

一般多细胞生物体的发育起点是一个细胞(受精卵),细胞的分裂只能繁殖出许多相同的细胞,只有经过细胞分化才能形成胚胎、幼体,并发育成成体,细胞分化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

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实例】:

造血干细胞分化成红细胞、B细胞、T细胞等

31、细胞分化的过程和原因(B)

【定义】:

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需要基因经过转录和翻译等活动,主要发生在细胞间期。

【原因或本质】:

基因控制的细胞选择性表达的结果(遗传物质不变)

32、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和实例(B)

【概念】:

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实例】:

通过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快速繁殖植物。

(原理: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动物克隆(多莉的诞生)(原理:

已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是具有全能性的)。

【基础(原因)】:

细胞中具有该物种全部的遗传物质

【植物组织培养过程】:

33、细胞衰老的特征:

(A)

①细胞核膨大,核膜皱折,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

②线粒体变大且数目减少(呼吸速率减慢);

③细胞内酶的活性降低,代谢速度减慢,增殖能力减退;

④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⑤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

⑥细胞内色素沉积,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

34、细胞凋亡的含义(A)

【凋亡定义】:

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又称细胞编程性死亡,属正常死亡,是主动的。

【细胞坏死】:

是极端的物理、化学因素或严重的病理性刺激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是被动的。

【凋亡举例】:

胎儿手的发育、蝌蚪尾巴的消失、体内衰老细胞和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女性的月经

【凋亡的意义】:

对生物的个体发育、机体稳定状态的维持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35、细胞衰老和细胞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B)

细胞凋亡与疾病的关系——该“死”的细胞不死,不该“死”的细胞却死了,也就是说无论凋亡过度或凋亡不足都可以导致疾病的发生。

正常的细胞凋亡对人体是有益的,如手指的形成、蝌蚪尾的凋亡

36、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恶性肿瘤的防治(A)

【癌细胞的特征】:

①能无限增殖。

②具有浸润性和扩散性。

(原因是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的减少,使癌细胞间黏着性下降)③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必修2

37、减数分裂的概念(B)

【减数分裂】:

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的细胞的减少一半。

【实质】:

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结果新细胞染色体数减半。

38、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B)

 

 

39、精子与卵细胞形成过程及特征:

(B)【以二倍体2N为例】

 

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染色体

2n

2n

2n

n

n

n

2n

n

染色单体

4n

4n

4n

2n

2n

2n

0

0

核DNA数目

4n

4n

4n

2n

2n

2n

2n

n

每条染色体上DNA数目

2

2

2

2

2

2

1

1

染色体组数

2

2

2

2

1

1

2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