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93164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1.docx

《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1.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1.docx

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1

岔河则中学中长期发展规划

岔河则中学是一所办学历史不算悠久,但是一所紧跟教育发展步伐的学校。

学校有一批淳朴乐学的学生和一支有一定专业水平敬业重教的教师队伍。

现在在全国教育现代化深入推进和榆阳区教育综合配套改革的背景下,特制定我校三年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为指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确立“以人为本、以德为先、质量第一、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

在学校管理中,实行民主管理,坚持以德治校和依法治校相结合,始终以人的需要和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激发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提高管理实效。

将“和谐发展”作为学校管理的价值追求,通过营建以和谐合作的教学文化、和谐共进的制度文化为主要特征的校园文化,促进学校的各项工作的和谐发展和师生的和谐发展。

具体来说要努力实现以下五方面的和谐发展:

1、教育环境的和谐发展

2、教育主体诸要素间的和谐发展

3、学科间的和谐发展

4、“五育”的和谐发展

5、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

二、基础与现状

(一)外部环境

l、学校基本状况

位于榆阳区岔河则乡的岔河则中学始建于1968年,属于义务教育初级寄宿制学校,现学校占地面积40亩,有8个教学班,学生268人,教职工32名。

2、教育发展背景

面对榆阳区创建“省级教育强区”的重大历史机遇,榆阳区教育局组织学习并着力推行《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纲要》,制定了《榆阳区2014年度工作要点》。

在我校三年发展规划的制定过程中,应充分立足于我区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之下,理性思考和设计如何在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过程中,整体提升我校教育质晕和办学品位。

另外,榆阳区教育局提出了“教育管理精细化”的工作目标,因此,我们在发展规划的制定中也应充分考虑教育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和实践途径,将

教育管理精细化的方向和内容融入我校的发展规划中。

3、社区状况

近年,在区教育局,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方而得到很大改善。

各级领导对学校发展高度关注,社区、家长对学校的期望值也很高,乡领导和教育局领导多次到校检查指导,关心学校教师、学生的工作生活以及学校教育教学环境的情况。

现存学校教学区、活动区、生活区总建筑而积24360平方米,拥有篮球场、标准停车棚等。

同时学校正在逐步配齐各类教学设备,现在教师的教

学环境和学生的学习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由于学校处在榆林市区北,是标准的沙漠草滩地区,乡镇所在地无工矿企业,现学校办学经费除财政拨款外,没有任何其他类收入,学校经费一直存在一定困难。

另学校所处地理位置南邻小纪汗乡北靠马合镇阻在小纪汗乡和马合镇偏东,生源极不稳定。

学校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农民家庭,部分家长素质较差,多次出现不能尊重家校协作教育的现象,学生在养成教育上存在较人困难。

(二)内部条件

1、教师结构状况

学校现有教职工29人(含保安1人、后勤专职1人、后勤员工3人)。

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26人,占在岗教师的93.3%;中学一级职称及以上教师3人,占在岗教师的16.7%;40岁以下的教师25人占在岗教师人数的83.3%,他们积累了定的教学经验,具有潜在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

学校通过乡种途径强化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结构得到改善。

目前,学校已基本形成了市、区、校三级骨干教师梯队,校级以上骨干教师有3名。

学校基础设施完善,教学、办公、学习、生活条件优越。

学生教室、学生灶房、教工住宅等设施功能齐全、结构合理、布局合理。

是校园文化建设榜样学校。

学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德为先、质量第一、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

与时俱进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走“特色立校、质量强校、科研兴校”之路。

近两年来。

学校确立了“适当巩固初中、大力发展高中”的发展方向,学校规模不断扩大,校风校纪日益优化。

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教学质量大幅提高。

2、办学优势

近年来我校办学水平不断提升,社会声誉不断提高,办学的主要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具有悠久的历史积淀下来的优良的校园文化。

师生遵守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训;形成了合作、探究、务实、拼搏的校风;严谨、敬业、博学、爱生的教风和勤思、善学、求是、笃行的学风。

(2)学校能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关心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教职工能敬业爱岗,团结协作,积极进取,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

(4)具有良好的德育传统。

学校一直把德育放在首位,遵循人的发展规律和品德形成规律,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并形成了优良的德育传统。

在学生自我教育、养成教育、法制教育等方面初步形成自己的特色。

(5)积累了较丰富的办学经验,具有较完善的学校管理规章制度。

3、主要问题

(1)学校办学的个性特征和办学特色不是很明显。

内部管理体制有待于进一步改革。

(2)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观念还需要进一步更新,还没有完全形成适应教育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

教师专业化发展不够快,学校名师和骨干教师不足。

(3)校本课程开发力度不够。

三、总体目标

1、全面启动“创建农村示范中学”工程,力争在2014年通过榆阳区教育部门的评估验收。

2、重点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科研,把学校办成优质高效、在榆阳区有一定影响的示范初中。

四、发展思路

1、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以“人”的培养为最终目标,坚持教育的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有机统一,实现学生的共性和个性的和谐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抓好教育信息化工程,适应时代发展和教育发展的要求,为学校教师的发展提供一个好的平台,努力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

3、进一步加大校本教研工作力度,力争教研工作取得实效,不断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4、抓好学校管理体制和机制的整体优化。

5、加强校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实行开放办学,借鉴和吸取其他学校的办学经验,不断提高学校办学水平。

五、年度目标

(一)2014、9至2015、2年度目标

1、完善办学条件,增强办学实力

(1)领导班子配备到位,逐步提高年轻干部的整体素质,为事业发展提供可靠保证。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根据目前学校学生数的教学需求及学校规模的逐步扩大,从数量上争取配齐、配足,特别音乐、艺术(美术)、微机,体育等学科老师。

教师学历合格。

制订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力争在本学年内培养骨干教师5名。

努力造就一支有一定教科研能力,能适应课程改革要求的教育骨干及学科学术带头人等教师队伍。

(3)实验室、仪器室、图书阅览室有进一步的充实完善,其他各专用教室及辅助用房要用足用好,发挥其功能和作用。

(4)进一步推进2+2素质教育提升工程,完善学校社团活动,坚持完善“亮点”工作。

(5)力争完善学生餐厅,修建教学楼项目。

2、强化教育管理,提升管理水平

(1)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

(2)保持和发扬优良的办学传统,要树立“我以岔河则中学为荣,岔河则中学以我为荣”的主人翁精神;加强学校文化环境育人的特色建设。

(3)探索推行科学管理。

目标管理要明确,民主管理要深入、制度管理要完善、体制管理要加强、管理手段有创新和突破。

(二)、2015、2至2016、1年度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行自觉养成。

每月星级评价形成常规,班级学生形成自主化管理模式,体现班内学生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2、班级管理模式特色明显,班级文化建设成效显著。

3、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在课题的引领下,教师大胆实践和探索,寻求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新模式。

4、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模式向家长开放,家校配合更具特色。

争取1—2名区级学科带头人。

(三)2016、2——2017、1年度目标

1、教师责任心明显增强,整体素质提升,全校形成良好的教风。

2、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在课题引领下,促进教师不断进步与发展。

3、学生良好习惯形成,尤其是讲文明守礼仪的行为蔚然成风。

4、校园文化氛围更加浓厚,和谐舒适的校园环境让教师工作得愉快,学生学得开心。

5、班级管理形成特色,班级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学生能充分享受班级的快乐,乐于参加班级活动,积极为班集体争光,具有集体观念和荣誉感。

六、主要工作和具体措施

(一)学校管理

1、主要工作

(1)进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明确每位中层干部的岗位职责。

进一步完善各部门管理制度。

完善课程管理有关制度,政教处和教务处制定新的德育工作人员和全体教师的激励制度。

(2)建立教师教育和教师评价体系,加强教师、教研组长和中层干部的考核评价,全面推行教师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办法和激励机制。

健全并完善学校管理的有效机制。

(3)进一步加强网络化管理,在学校教学、学生、财务、图书馆和行政档案等方面全面实行计算机网络化管理,通过校园网实行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特征的管理,让全体教职工能更广泛地参与学校管理。

2、具体措施

(1)实行目标管理,实现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柔性管理和刚性管理的有机结合。

(2)强化校长负责制、教职工聘任制、岗位责任制,积极推进人事制度的深层次改革。

(3)建立科学有效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4)建立并完善教师、家长和社区参与学校管理的有效机制

(二)教师队伍建设与教育科研

1、主要工作

(1)构建教师教育体系、教师激励机制和管理制度,落实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严格执行有关规章,搞好优秀教师的评选与表彰。

切实抓好校本培训,加强理论学习,总结现有经验,通过讲座、指导等形式普及电脑技术,使45岁以下的教师能较熟练地掌握多媒体技术等现代教学技能。

(2)坚持以人为本,为教职工身心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改善教师队伍结构,使高级教师的比重达到全体教师10℅以上。

完善教师学习制度和评价机制,健全公平合理的教师评价制度,保障教师专业化发展。

完善校本教研制度,全面推进校本培训,切实抓好校本教研,使80℅以上教师能结合学校课程实施计划开设一门以上选修课,形成“学校总课题、部门或教研组子课题、教师或同课题组子课题”的三级课题研究网络,用科学管理促使课题能正常地有效地开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使更多的中青年教师成长为市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3)继续抓好校本教研,重点抓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

使80℅以上的教师较熟悉现代教育理论,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

继续抓好校本培训,使80℅的教师能熟练制作开发课件,能使用网络辅助教学。

使一定数量的教师在本地区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在前阶段教育科研的基础上,选择重点课题进行突破,初步形成学校科研特色。

2、具体措施

(1)加强师德建设,促进教师师德修养和业务素质的同步提高。

对全体教师加强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的培养,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的和谐发展,以提高全校教科研的质量。

(2)建设学习型校园,构建并完善相关机制。

引导和组织教师积极参与,提倡并鼓励教师广泛开展读书、反思、讨论等科研活动,积极承办各类教学与科研活动,发挥我校的教育资源优势,积极为其他学校提供服务。

(3)制定并落实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抓好教育科研,特别是校本教研。

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加强“师徒结对”,搞好全校的学术讲座等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4)定期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的培训,积极构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多元化优质的课堂教学模式。

完善相应的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营建良好的校园文化。

(5)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一是正确引导,引导青年教师确立坚定的政治方向,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生;二是精心培养,以常规为基础,以实践为途径,及时总结典型,表彰先进;三是压担子,教学上严要求,科研上给课题,通过上汇报课,学术交流,竞赛辅导,进修学习等方式让青年教师早日成长;四是严格考核,强化激励机制,30岁以下的非师范专业毕业的青年教师要全部参加相应学科一年一度的解题比赛。

(6)由高级教师和学校名教师组成课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