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农业大学植保期末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892851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农业大学植保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云南农业大学植保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云南农业大学植保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云南农业大学植保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云南农业大学植保期末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农业大学植保期末复习资料.docx

《云南农业大学植保期末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农业大学植保期末复习资料.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农业大学植保期末复习资料.docx

云南农业大学植保期末复习资料

名词:

1、经济损失允许水平(EIL):

由防治措施增加的产量与防治费用相等是的害虫密度。

2、经济阈值(ET):

指害虫的某一密度,在此密度下应采取控制措施,以防止害虫密度达到经济危害水平。

3、种群:

指在一定的生活环境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个体的总和。

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单位。

4、生物群落:

简称群落,是指一定时间内居住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生物种群的集合。

它包括多种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各物种的种群,共同组成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

5、农业生态系统:

指人类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下所形成的生态系统。

6、雌雄二型:

昆虫的雌雄个体之间除了内外生殖器官(第一性征)不同外,其个体大小、体型、体色、构造(第二性征)等也常有差异的现象。

7、多型现象:

是指同种昆虫在同一性别的个体中出现不同类型分化的现象。

如:

蚜虫、飞虱、蜜蜂、蚂蚁等。

8、世代:

昆虫的卵或若虫从离开母体发育到性成熟的成虫并产生后代为止的个体发育史,称为一个世代,简称一代或一化。

9、世代重叠:

多化性昆虫由于成虫发生期和产卵期长,或越冬虫态出蛰期不集中,造成前一世代与后一世代的同一虫态同时出现的现象,称为世代重叠。

10、变态:

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经过一系列外部形态、内部器官和生活习性的变化。

或从幼虫期状态转变为成虫期状态的现象,称为变态。

11、两性生殖:

只雌雄经过交配,雄性个体产生的精子与雌性个体产生的卵子结合(即受精)之后,才能正常发育成新个体。

12、孤雌生殖:

指卵不经过受精也能发育成正常的新个体。

13、胎生:

胚胎发育在母体内完成,直接产下幼虫或若虫的生殖方式。

14、初侵染:

越冬和越夏的病原物,在植物开始生长以后引起最初的侵染。

15、再侵染:

受到初侵染的植物发病后,病原物在植物体外或体内产生大量繁殖体,通过传播又可侵染更多的植物,这种重复侵染称为再侵染。

16、土壤寄居菌:

病原物只能在土壤中病残体上腐生或休眠过冬,当病株残体腐烂分解后,就不能在土壤中继续存活(不能单独存活)。

17、土壤习居菌:

此类病原菌在年土壤中的生存能力较强,在病组织腐烂分解后仍然能长期存活,能够在土壤有机质上繁殖。

18、生物防治:

是利用有益生物及其代谢产物防治有害生物的方法。

19、物理防治:

是指利用各种物理因子,人工或器械清除、抑制、钝化或杀死有害生物的方法。

20、农业防治:

是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利用和改进耕作栽培技术,调节有害生物、寄主及环境之间的关系,创造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虫、老鼠、草生长发展的环境条件,从而控制有害生物的发生和为害,保护农业生产。

它是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基础措施。

21、对内检疫:

也称国内检疫,是为了防止国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由于交换、调运种子、苗木及其他农产品而使危险性的病、虫、杂草等传播并扩大蔓延。

目的是将其封锁于一定范围内,加以彻底消灭。

22、对外检疫:

也称国际检疫。

是为了防止危险性病、虫、杂草传入国内或带出国外,由国家在沿海港口、国际机场以及国际交通要道等处,设置植物检疫或商品检查站等机构,对出入口岸及过境的农产品等进行检验和处理。

23、3R:

抗性(resistance)、再猖獗(resurgence)和残毒(residue)

24、物种:

种是能够相互配育的自然种群的类群,这些类群与其它近似类群有质的差别,并在生殖上相互隔离着,它是生物进化过程中连续性与间断性统一的基本简短形式。

病害部分:

1、何为植物病害?

如何理解植物病害的含义?

植物病害:

当植物遇到病原生物侵染或不良环境条件时,其正常的生理机能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一系列生理,组织和形态病变,引起植株局部或整体生长发育出现异常,甚至导致死亡的现象。

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含义。

首先,植物病害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病理程序,植物发病后,首先表现为新陈代谢作用的改变,即其生理的和生化的变化,随后进而发展到细胞和组织结构的变化,最后在植物的外部和内部表现出不正常的状态。

其次,认识病害,必须从经济观点和生产观点加以考虑,有些植物由于人为或外界因素的作用,可以发生某些变态或畸形。

植物的这些变化给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带来了好处,不称为病害或不作为病害来对待。

总之,病害一定要给农业带来损失,并且有一系列的病理变化过程。

2、什么是病害三角?

病害三角在病害研究中的意义?

植物病害形成的过程涉及植物、病原物、环境三方面,呈一种三角关系,即病害三角。

病三角在植物病理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在分析病因、侵染过程、流行以及制定防治对策时都离不开对病三角的分析。

3、如何理解病害的病状及病征?

病状及病症的类型分别有几种?

病状:

寄主植物本身的不正常表现,

病征:

病原物在植物病部的特征性表现。

病状类型:

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

病征类型:

霉状物、粉状物、点状物、颗粒状物、脓状物。

4、什么是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以及他们的特点?

非侵染性病害:

由非生物因素,即由于不适宜的环境条件而引起的植物病害。

特点:

病株发病较均匀,大片发病,无中心病株,无传染迹象,无病征,症状有变色、枯死、畸形、萎蔫等

侵染性病害:

由生物因素引起的植物病害。

特点:

植物表面或内部存在病原物,多有病征,有中心病株

5、什么是真菌?

广义的真菌包括哪些生物类群?

真菌:

是一类营养体通常为丝状体,具细胞壁,异养型,以吸收的方式从外界获取营养,通过产生孢子来进行繁殖的真核生物。

类群:

壶菌门、接合菌门、子囊菌门、担子菌门

6、真菌的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有什么特点?

它们产生的孢子类型有哪些?

无性繁殖:

是指真菌不经过性细胞或性器官的结合而从营养体上直接产生孢子的繁殖方式。

孢子类型:

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

有性繁殖:

真菌通过性细胞或性器官的结合而产生孢子的繁殖方式。

孢子类型:

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休眠孢子。

7、植物病原真菌的典型生活史包括哪几个阶段?

它们在植物病害发生流行中的作用是什么?

真菌的生活史是指真菌从一种孢子萌发开始,经过一定的营养生长和繁殖阶段,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过程。

包括无性和有性两个阶段。

无性阶段往往在1个生长季节可以连续循环多次,产生大量无性孢子,对病害的传播和流行起着重要作用。

真菌在有性阶段一般只产生1次有性孢子,其作用除了繁衍后代外,主要是渡过不良环境,并成为翌年病害初侵染的对象。

(8)、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有什么特点?

真菌所致的病害有其各自的症状特征,特别是受病部位所表现出的病征,是病害诊断的重要依据,在病征未出现时,可采用保湿培养的方法,一般24小时即可诱发产生病征。

在显微鉴定时应注意腐生菌的干扰,要完全鉴定,必须完成柯赫氏法。

凡属真菌性病害,无论发生在什么部位,症状表现如何,在潮湿的条件下都有菌丝、孢子产生。

9、植物病原原核生物有哪些特征?

主要包括哪些类型?

没有真正的细胞核、DNA游离于细胞质中,不具备核膜、核仁,没有单位膜隔开的细胞器,核糖体为70S型。

主要包括细菌、菌原体、螺原体、植原体、放线菌和耐极端环境的种类。

10、什么是革兰氏染色反应?

它有什么?

革兰氏染色反应是细菌分类和鉴定的重要性状,即对涂片固定的细菌先用结晶紫初染,在用碘液媒染,之后用乙醇冲洗脱色,最后用番红复染,若菌体呈紫色,则为革兰氏阳性反应;若为红色,则为革兰氏阴性反应。

革兰氏染色反应呈阳性或阴性于细菌细胞壁中的肽聚糖的含量有关。

作用是对细胞进行鉴定和分类。

11、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病害在症状上有哪些特点?

植物菌原体病害的症状类型主要是畸形和变色,包括黄化、矮化、矮缩、枝叶丛生、叶片变小和花变叶等。

细菌病害的症状主要有坏死、萎蔫、腐烂和畸形等,有的还有菌脓溢出。

在田间,细菌病害还有如下特点:

一是受害组织表面常为水渍状或油渍状;二是潮湿条件下,病部有黄褐或乳白色、胶粘、似水株状的菌脓;三是腐烂型病害往往有恶臭味。

12、病毒有什么特征?

个体微小,结构简单,主要由核酸及保护性衣壳组成。

病毒是严格寄生性的专性寄生物。

其核酸复制和蛋白质合成需要寄主提供原料和场所。

13(了解)、植物病原病毒有哪些理化特质?

它的侵入、繁殖和传播有什么特点?

(1)植物病毒理化特质:

①.热钝化温度:

恒温处理10分钟后,使病毒丧失活性的最低温度。

②.稀释终点:

病毒能保持侵染力的最高稀释浓度。

③.体外存活期:

病毒汁液在离体条件下,能保持其侵染力的时间。

(2)病毒的侵染、增殖和传播特点

①.侵入:

一般是被动的,只能通过传播介体和机械造成的微伤口侵入。

②.增殖

作为一种分子寄生物,其繁殖方式是复制繁殖。

在寄主细胞内分别合成核酸和蛋白质,再组装成子代粒体。

一般经过脱壳、核酸复制和基因表达、病毒粒体的组装和扩散移动等过程。

③传播

分为介体传播和非介体传播,植物病毒的近距离传播,主要靠活体接触摩擦引起,而远距离则依靠寄主繁殖材料和传播介体的传带。

介体传播是指病毒依附在其他生物上,借其活动进行传播。

非介体传播包括汁液摩擦传播、无性繁殖材料传播、嫁接传播、种子和花粉传播等。

14、植物病原病毒的命名?

(病害名译成汉语)

1、烟草花叶病毒TMV2、马铃薯Y病毒PVY

3、黄瓜花叶病毒CMV4、大麦黄矮病毒BYDV

5、小麦土传花叶病毒SBWMV6、水稻条纹病毒RSV

7、水稻矮缩病毒RDV8、玉米粗缩病毒MRDV

9、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Y10、玉米矮花叶病毒MDMV

11、大豆花叶病毒SMV12、芜菁花叶病毒TuMV

15、植物病原病毒主要有哪些属种?

植物病毒病害有哪些特点?

1、烟草花叶病毒属烟草花叶病毒

2、马铃薯Y病毒属马铃薯Y病毒玉米矮花叶病毒大豆花叶病毒芜菁花叶病毒

3、黄瓜花叶病毒属黄瓜花叶病毒

4、黄症病毒属大麦黄矮病毒

5、真菌传杆状病毒属小麦土传花叶病毒

6、植物呼肠孤病毒属水稻矮缩病毒

7、斐济病毒属玉米粗缩病毒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8、纤细病毒属水稻条纹病毒

植物病毒病害的特点:

病毒病害症状主要包括变色、坏死和畸形等。

病毒病害多为系统侵染,全株性发病。

1、病毒病害只有病状,始终不出现病征。

2、系统侵染病毒病的症状在新生幼叶上更重。

3、病毒病害有发病中心或中心病株,早期病株呈点片分布。

4、病毒病害植株上症状分布不均一,新叶、新梢的症状最明显。

5、病毒病害有传染性。

16、植物线虫在寄生性和致病性方面有何特点?

植物线虫都是专性寄生物,一般只能寄生于植物活的组织和细胞内,寄生方式分为:

内寄生和外寄生。

对寄主植物造成损害,抑制植物生长,甚至是植物死亡。

主要表现在对植物造成机械损伤、消耗植物养分、分泌物对植物在成毒害以及诱发其他病原物侵染植物。

其中最大的破坏作用是植物线虫食道腺分泌物对植物的毒害作用。

17、植物线虫所致病害有哪些特点?

•线虫以口针对寄主植物造成机械损伤外,主要是穿刺时分泌各种酶和毒素,引起植物的各种病变。

不同属的线虫引起的植物病害田间表现症状差别很大。

•主要症状有生长缓慢、衰弱、矮小、叶色失常、等类似营养不良现象;局部畸形,叶片干枯、扭曲、坏死,籽粒变成虫瘿等;根部出现根结、须根丛生、根部腐烂等。

•诊断和线虫病害和鉴定线虫时,一般可在植物受害部位,特别是根结、种瘿内分离出线虫,然后进行镜检。

18、植物线虫的生活史有哪些特点?

卵→幼虫→发育为成虫→两性交配后产卵,完成一个发育循环,即线虫的生活史。

包括6个发育时期:

卵期、4个幼虫期和成虫期。

在适宜的条件下,卵发育为1龄幼虫;1龄幼虫在卵壳内发育,并进行第一次蜕皮,然后从卵内孵出,成为2龄幼虫;2龄幼虫再经3次蜕皮,发育成成虫;雌成虫和雄成虫交配后产卵。

线虫生存离不开水,只有在土壤水中、土壤颗粒表面的水膜和寄主植物活细胞和组织内才能正常活动和生存。

线虫在其生活史中有一段时间生活在土壤中。

土壤是线虫最重要的生存环境。

19、什么是寄生性种子植物?

主要有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