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二轮复习文言语句翻译备课.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927016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61.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二轮复习文言语句翻译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三二轮复习文言语句翻译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三二轮复习文言语句翻译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三二轮复习文言语句翻译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三二轮复习文言语句翻译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二轮复习文言语句翻译备课.docx

《高三二轮复习文言语句翻译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二轮复习文言语句翻译备课.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二轮复习文言语句翻译备课.docx

高三二轮复习文言语句翻译备课

<<考纲>>要求

理解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文本内容(包括断句、翻译等) 

增分突破一 四类实词,字字对译

[考情快递]

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是理解文段的关键,也是高考文言文考查的热点,每年必考。

《考试说明》的表述是“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它包含两层意思:

一是要考查的实词,是教材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二是要弄清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也就是根据上下文确定该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既考查识记能力,又考查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找准文言文句子中的主要踩分点

    2、学会怎么样才能使句子的翻译更准确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如何达到古文翻译“信”的要求

2、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文实词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P19页

1.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把握不好。

翻译重在直译,字字落实,但不少学生在做题时仅凭主观臆断,不注意字字对译,这一点在训练中尤其要提醒学生注意。

2.不分单双。

在文言文中两个连用的单音词恰好与现代汉语的一个双音词相同,如果把它们误作为现代汉语的一个词,句子就解释不通,释义也必然错误。

3.弄错通假。

对古代汉语中部分实词的通假现象,考生如果不能洞察,就不能按它们所通之字去解释。

或按原字去解释,或将它作另外的字解释,都势必造成理解的错误。

4.不明活用。

词类活用是文言文常见的语法现象。

如果不明白这些词类活用现象,不按活用的类型解释词义,而仍按字面意思直接解释,就势必造成理解的错误。

5.不辨古今。

考生没有注意到词义的古今联系与区别,误将它们与现代汉语相应的词在词义上混为一谈,以今义去解释古义。

P20页

补充:

一、练习,翻译下面一段文字。

   余幼嗜学,四十余年未尝释卷,食以饴口,怠以为枕。

士大夫家有异书,借无不读,读无不终篇而后止。

常恨无资,不能尽传写,间作数十大册,择其可用者手抄之,名曰《海录》。

   译文:

我年轻时非常喜欢学习,四十多年,不曾放开书卷,拿着它吃东西嘴里觉得香甜,疲倦时用它当枕头。

士大夫家有与众不同的书,借来的没有不读的,读的没有读完全篇不会终止。

常常遗憾没有钱财,不能全部抄写。

在那么多书里,分出几十大册,选择其中有用的亲手抄下来,取名为《海录》。

   二、知识链接

   1、请看看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含义

   A组:

                            B组:

   

   行李之往来                        左右欲引相如去

   可怜体无比                        复夜引兵出门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相如引车避匿

   形容枯槁,颜色憔悴                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古今异义词)                      (一词多义)

   小结:

文言文词汇的重要特点就是以单音词为主,而现代汉语词汇中大多数是复音词,主要是双音词。

这是古今汉语的很大不同的地方。

在古代汉语中,连用两个单音词恰好与现代汉语的某个双音词一样,或者一个词具有多个义项,或者词的意义、色彩发生了变化,都是我们在古文翻译中必须注意的地方,这样,才能使句子的意思忠实于原文,不凭主观好恶随意增减意思。

实词是古文翻译时的一个重要踩分点,我们必须过好这一关。

 

   三、文言中意义变化的词

   1、注意古今词义、色彩的变化 

   同一个词,因为时代不同,词义也有不同的含义。

它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古今异义、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词语色彩的变化、一词多义等等。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曲,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色彩变化) 

   译:

先帝不因为我低贱鄙陋,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房中来看望我。

 

   ②璧有瑕,请指示王(单、双音节词的变化) 

   译:

璧上有斑点,请让我指出来给大王看。

 

   ③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词义变化) 

   译:

(我)派遣军队守住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变故。

   又如下列词语:

走 去 池 尝 亲戚 臭 江 河 好 涕 牺牲 烈士`爪牙 谤 卑鄙 

   2、注意词类活用现象 

   ①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名做状) 

   译:

一只狼径直地离开了,其中的(另一只)象狗一样坐在屠者的面前。

 

   ②君子死知已,提剑出燕京(为动) 

   译:

君子为知已而死,提着剑离开燕京。

 

   ③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中山狼传》)(使动) 

   译:

先生的大恩,是使死了的人复生,使白骨长肉啊!

 

   小结:

词语的活用主要有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数词的活用

   练习: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项伯杀人,臣活之

 

   君为我呼之,吾得兄事之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3、一词多义

   这类实词的含义丰富,义项众多,是学习的重点。

怎么掌握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为学生带来一定的困难。

如:

   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

   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            莫名其妙

   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            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小结:

要注意词的本义、牢记重点、上下文辨析、逐步积累。

   4、注意有修辞的语句翻译 

   ①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比喻) 

   译:

于是派蒙恬在北边修筑长城并守住边防 

   ②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借代) 

   译:

我认为老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更何况大的国家呢?

   ③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比喻) 

   译文:

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高洁的品德而使自己被流放呢?

 

   5、注意有委婉说法的语句的翻译 

   ①若有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译:

如果仰赖贵国国君的恩惠,我们国君赦免了我们,三年后我们将要兴师报仇。

 

   ②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陈情表》)。

 

译:

我生下来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离开我去世了;到了四岁,舅父强迫母亲改变守节的志愿,把她嫁给了别人。

 

复习巩固第一轮资料P129页——P131页“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词、词类活用”

知识清单六:

高考常考的120个文言实词集释P134—148

第二课时

定向规范 六种实词释义方法P20页

专项一 文言语句翻译P22页

增分突破二 虚词不虚,重在落实

[考情快递]

《考试说明》对文言虚词的要求是“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所谓常见文言虚词,具体是指《考试大纲》明确提出的18个文言虚词: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如能熟练掌握其用法,文言文阅读定可获得四两拨千斤之效。

其考查方式主要是选择题与文言翻译题两种形式。

教学目标:

  1、 集中认识常见的文言虚词18个,明确文言虚词在高考中的考查。

  2、 掌握18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重点:

分清虚实;辨明词义和用法;通晓古今,避免“以今释古”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P23页

1.课文中虚词意义落实不到位,比如“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中的“乃”,应是副词“竟然”的意思。

应以课文为根本,掌握虚词的不同意义和用法。

2.把虚词的连用与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混淆。

如“虽然”,在古汉语中有几种意思:

虽然这样、即使这样等。

3.用今义释古义。

如把“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的“既”解作连词“既然”,其实是副词“已经”的意思;把“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中的“无”解作“没有”,其实是“无论”的意思。

4.不能准确把握虚词在不同语境中的用法。

虚词的用法比较灵活,要确定一个虚词的用法就要联系语境作具体分析,做到“字不离句,句不离篇”。

虚词意义推断策略

1.进一步强化语境意识,联系语境判断其词性与含义。

2.准确把握和区分文言虚词的常见用法。

重点把握高频文言虚词,如“以、而、之、于、为、其”等虚词的用法。

3.完成后一定要注重检查。

判断是否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力争原句提供的字词一个不空,尤其是具有实在意义的虚词需特别注意。

复习记忆积累第一轮资料“知识清单七——考纲要求掌握的18个文言虚词”P149页

第二课时

现场阅卷——评阅试卷,明确得失P24页

定向规范 常见文言虚词释义的五种方法P25页

P25页专项一 文言语段翻译

增分突破三 特殊句式,特殊翻译

[考情快递]

《考试说明》要求: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

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和某些固定句式。

文言特殊句式的考查一般不会单独设置一个选择题,主要还是结合文言文翻译题来考查。

  教学目的:

   1、复习巩固文言的常见句式

    2、使学生在练习中掌握如何做到“达”的标准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如何判断文言句式的类型

2、掌握翻译的要求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P26页

易错剖析:

1.文言句式分类不清,做题时针对性不强。

文言句式,可明确地划分为五种:

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谓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和某些固定句式。

了解了这些种类,解题时就能目标明确。

2.对文言句式的一些基本规律不熟悉。

比如,判断句、被动句,大多数情况下是有标志词的。

“……者……也”“……者……”“……也”等等,都是判断句的标志词。

而“……为……所……”“……为……”“……于……”等等,是被动句的标志词。

再比如,提宾句、定语后置句也有标志词,“之”“者”等都可作其标志词。

3.不能准确把握整体语境。

句式的理解要在具体的语境中完成,而这一点要在积累与训练的基础上完成。

    在现代汉语里面,句子的成分相对来说有一定的规律,什么词一般作什么成分,什么成分一般放在什么位置,我们要心中有数。

那么把古代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也要遵循这样的规律,才符合现在的说法。

一般来说,关于句子成分及对应的词性如下:

   成分:

〔定〕   主  ﹙状﹚      谓    〈补〉 〔定〕    宾

   词类:

形容词  名词  副词     动词    形容词  形容词   名词

         数量词  代词           形容词   数量词   代词

                                            副 词  

   三、文言中常见的变式句

   1、请学生先看下句子,指出它各属于哪一种特殊的文言句式,并把它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省略句) 

   译:

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谁更厉害。

 

   ②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介词结构后置) 

   ③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主谓倒装) 

   译:

公子能急人之困的美德,表现在哪里呢?

 

   ④人谁又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定语后置、省略) 

   译文:

人们又有谁愿意让自己的洁白之身受脏物的污染呢?

 

   ⑤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无标志的被动句) 

   译:

我被拘留不能回来,国家的事情于是无法收

   2、小结常见的文言句式

   A、被动句:

    有些有语言标志的,如“于、被、见、为、受”等词或其搭配的句式可以看出,翻译时可译成“被……怎么样”。

有些是不含表示被动的标志,意念上表示被动的句子。

   如:

故内惑于郑袖,外惑于张仪。

   B、倒装句:

   即改变了现代汉语的正常语序,其中的有些句子成分被调动了位置,不在原来的位置上,翻译的时候我们要把这些变换了位置的成分放回到它原来所在的地方去。

   

(1)宾语前置句:

包括

    a、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有“不、未、莫”等否定词,代词放在否定词后动词之前。

如:

“三岁 汝,莫我肯顾”

    b、疑问代词中代词宾语前置,文言中“谁、何、奚、安”等疑问代词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

如“大王来何操?

    c、介词宾语前置。

介词宾语用来修饰谓语动词时,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现象。

如:

“微斯人吾谁与归?

    d、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突出强调宾语。

如“何陋之有?

   状语后置:

修饰限定谓语动词的介宾短语,通过介词放在了动词后面。

如:

“覆之以掌”

  

(2)定语后置:

一些修饰性的定语放在中心词的后面。

如:

“蚓无爪牙之利”。

  (3)主谓倒置:

为了表达强烈的感叹语气疑问句中,为了突出谓语,或者谓语具有祈求或命令的意义,会把谓语调到主语的前面。

如:

“甚矣,汝之不惠!

”、“谁与,哭者?

”(“与”通“欤”)、“勖哉,夫子!

”。

    另外,文言中也常碰到判断句、省略句。

判断句以“……者……也”形式为重点,还有一些变式,可译成“……是……”,对事物的关系、性质等作出判断,如: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刘备,枭雄也”。

省略句则要结合句子的上下文,把省略的部分补充完整。

如:

“死马且买之(以)五百金,况生马乎?

”、“权起更衣,肃追(之)于宇下”等。

   三、强化训练

   判断下列句子各属于哪种特殊句式,并翻译这些句子。

   1、吾属今为之虏矣。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3、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6、欲与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7、沛公安在?

   8、时人莫之许也

   9、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10、宜乎,百姓之谓我所爱也!

   11、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12、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13、邻之厚,君之薄也。

特殊句式翻译策略

1.联系教材内容,进一步复习常见的几种特殊句式。

梳理一轮复习中易错题型,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2.明确解题方法技巧,尤其对句式方面的翻译作进一步巩固。

翻译时具体分析该句子,到底是属于哪一种文言句式,逐个排查、核对。

确定某种文言句式,把意思翻译出后,再回到原文去检验,看是否正确。

3.归纳各类句式解题的细节技巧和方法。

复习积累第一轮资料“知识清单八——文言的特殊句式详解”P160页

第二课时

P27页现场阅卷——评阅试卷,明确得失

P28页定向规范一 几种常见的倒装句式规律探究

 

P28页定向规范二 文言固定句式一览表

【演练提升】P29页

P29页句式演练

增分突破四 文意通顺,力争满分

[考情快递]

高考文言文翻译是对考生文言能力的一种综合考查,也是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

由于这类试题有沟通古今的作用,考生在翻译成现代汉语的过程中,既要顾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因此,它又是检查考生书面表达能力的一种好方式。

主要考查方式是主观题,一般是2~3句翻译,分值6~10分。

教学目标:

1、掌握翻译的一般目标及翻译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技巧

2、在学习中发现自己在翻译中碰到的困惑和不足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P30页

1.不用翻译的强行翻译。

对于古今词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语,需特别保留而不需强行翻译,如专名术语、人名地名、官号谥号、特殊称谓等。

2.以今义当作古义来翻译。

不少学生对古今异义词把握不好,以今义直接理解翻译,造成错译。

3.不知单音节词与双音节词之间的转换。

在翻译时其实有一些规律可循,其中一点就是将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然后放到文句中加以检验。

4.无中生有添加内容。

这一点主要是因为学生在翻译时对直译注意不够,对于关键词语的翻译不能一一落实。

5.译句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

此项失误主要是学生生硬翻译、不注意检查造成的。

文言语句翻译策略

1.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

2.灵活掌握“留删换调补”的翻译方法。

3.注意整体语境把握,代入检测,理顺文句,从而做到文意通顺。

复习巩固第一轮资料P157页“得分策略”。

一、练习,翻译下面一段文字。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

教学相长也。

《礼记》

   翻译:

即使有精美的食物,不品尝也不会知道它的滋味;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也不知道它好在哪里。

因此说,认真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知识的不足;教别人的时候,才知道自己知识上还存在迷惑不解之处。

知道了自己知识的不足,然后才能反过来要求自己努力学习;在教学时发现了自己有迷惑不解的地方,然后才能进一步加强学识修养。

因此说:

敎和学是互相促进的啊。

   二、了解有关文言文翻译的常识

   1、标准

   简言之三个字:

信(准确)、达(通顺)、雅(有文采)。

高考中的翻译一般只涉及信和达。

  2、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就是严格按原文字句一一译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则是按原文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采用和原文不同的表达方法。

一般说来,应以“直译”为主,辅以“意译”。

高考文言文翻译也主要考“直译”。

   3、直译的方法——“对”、“换”、“留”、“删”、“补”、“调”六个字。

   ①对――对译。

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词译成以该词为词素的合成词。

   [例]天下事有难易乎?

(《为学》)――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

   ②换――替换。

  [例]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出师表》)――先帝不认为我地位低微,见识浅陋,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草庐来探望我。

   “卑鄙”一词古今汉语都常用,但词义已转移,所以译文用“地位低微、见识浅陋”来替换它。

“顾”今天不常用,译文用“探望”来替换。

   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要换成现代通俗的词语。

如:

 

   ①齐师伐我。

 

   这句中的“师”,要换成“军队”;“伐”,要换成“攻打”。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这句中的“吾”,要换成“我”;“尝”,要换成“曾经”;“终”,要换成“整”;“思”,要换成“想”;“须臾”,要换成“一会儿”。

 

   ③留――保留。

古文中的人名、地名、年号、国名、官职名、朝代名等,以及古今词义相同的词,如“山、水、中、笑、有”等,都按原文保留不译。

   [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郡太守。

   ④删――删略。

文言文中有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或表示停顿,或表凑足音节,或表发语,或起语助、连接等作用),翻译时应删除。

如:

 

   [例1]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作战,(是靠)勇气的。

(夫,句首发语词)

   [例2]战于长久,公将鼓之。

(《曹刿论战》)――长勺这个地方与齐军交战,鲁庄公将要击鼓(命令将士前进)。

(之,句末语气助词)

   例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这句中的“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中独立性,不译

   ⑤补――补充。

古书中的省略现象比较突出,为了完满的表达文章的内容,译文就应补出原文省略的而现代汉语又不能省略的某些词句。

   [例]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桃花源记》)――(桃花源里面的人)见了渔人,竟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

   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这句中省略的主语分别是“蛇”、“草木”、“蛇”、“人”。

 

   ②蔺相如固止之,曰: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曰:

“不若也。

” 

   这句中两个“曰”前分别省略了主语“蔺相如”和“舍人”。

“不若”句省略了主语“廉颇”,省略了宾语“秦王”。

 

  ⑥调――调整。

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翻译应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例]忌不自信。

(《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

   这是宾语前置句,译时要调为“动+宾”语序。

   ①大王来何操?

 

   这句是宾语前置句,“何操”应为“操何”。

 

   ②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这句中的“验之以事”,是宾短语后置,现代汉语句式为“以事验之”。

第二课时

P31页现场阅卷——评阅试卷,明确得失

定向规范 关注六个翻译采分点

1.句子大意。

要联系具体语境进行准确翻译,确保句子通顺完整。

2.关键实词。

对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多义词等句中的关键词语,翻译时要联系全文,结合上下文语境仔细推敲。

3.重要虚词。

只要该词有意义,那就要翻译出来;若没有实际意义,翻译时也要体现出用法特点。

4.词类活用。

通过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来确定活用词的词性及词义,要将活用的词准确地译出来。

5.固定结构。

古汉语中有些词经常连用形成一种比较固定的格式,翻译时要注意这些“习惯句式”。

6.特殊句式。

倒装句要将颠倒的语序理顺,被动句要译出被动的关系,省略句要将省略的内容补全。

【演练提升】P31页

P31页专项一 文言语段演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