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复习重点之最.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892519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12.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课程复习重点之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幼儿园课程复习重点之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幼儿园课程复习重点之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幼儿园课程复习重点之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幼儿园课程复习重点之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园课程复习重点之最.docx

《幼儿园课程复习重点之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课程复习重点之最.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园课程复习重点之最.docx

幼儿园课程复习重点之最

九阴真经之课程篇

一、课程定义的几个维度:

课程就是学习的科目和教材

课程就是儿童在学校中获得的学习经验

课程就是学校组织的学习活动

课程就是教学计划

课程就是预期的学习结果或目标

二、课程教育的形态的分类:

1、以教育目标和教育容为标准,将课程分为德、智、体、美、劳等课程。

2、以教育容的性质和组织方式为标准,分为分科课程、综合课程、核心课程和活动课程等。

3、以学习经验的性质或对学生心理发展的指向为标准,分为认知性课程和情意课程。

4、以课程决策的层次为标准,分为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实行的课程和经验的课程。

5、以课程影响学生的方式为标准分为显形课程和隐性课程。

6、还有人提出悬置课程的概念。

三、理想课程:

四、幼儿园课程概述:

定义,形态与结构,性质与特点,要素:

定义:

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形态与结构:

基本以活动课程为主要形式,同时隐形课程特点十分突出。

性质与特点:

(一)幼儿园课程的性质

1、基础性

2、非义务性

3、适宜发展性

(二)幼儿园课程的主要特点

1、启蒙性

2、生活化

3、游戏性

4、生活性和直接经验型

5、潜在性

要素:

目标,容,实施,评价

课程理念:

儿童的自然发展←-----------→教师预定的教育任务 

儿童一般能力的获得←-----------→学业知识和技能的获得

课程目标:

过程取向←-----------→结果取向

课程容:

儿童经验←-----------→知识逻辑

课程实施:

教育方法:

启发、诱导←----------→传递、灌输

教育形式:

个别、小组←----------→小组、集体

课程评价:

过程评价←-----------→目标评

 

五、课程开发的两种模式:

(一)目标模式:

1、代表人物:

泰勒

2、涵义:

目标模式是以对社会有实用价值的目标作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和核心,并在此基础上选择、组织和评价学习经验的课程编制模式。

3、指导思想:

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思想。

4、对目标模式的评价

1、确定VS偶然

——怎样看待课堂生成的容?

2、分解VS整合

——怎样看待儿童的学习?

3、外显VS隐

——怎样评价儿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

5、目标模式对幼儿园课程开发的影响:

可取之处:

(1)课程设计条理清晰

(2)增强了教育者的目的性

(3)课程评价简单易行

(4)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幼儿园教育、教学过程的计划性、可控性和可操作性

缺陷:

(1)课程目标是由课程编制者确定的,往往难以与发展中的儿童相适应。

(2)容易忽略那些难以转化为行为的方面。

(3)课程目标强调细化,与学前儿童整体地学习知识、获得经验的学习方式之间存在距离。

(4)课程评价重结果,不重过程。

 

过程模式:

1、代表人物:

斯坦豪斯

2、涵义:

过程模式反对用预先确定的目标,尤其是行为目标来规定课程的进展和结果。

把课程设计看成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主关注具有在价值的课程容及儿童实际的活动过程。

3、过程模式的特点:

(1)课程设计看成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2)学习不是直线式的、被动的反应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和探究的过程,在探究的过程中实现儿童多方面的发展。

(3)教师应当是课程方案的设计者、研究者,在课程评价中,教师应是诊断者

(4)形成性评价是改进课程、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5)目标是重要的,课程应该确定的是“一般性的目标”或“总目的”。

4、过程模式对幼儿园课程开发的影响

可取之处:

(1)强调关注儿童活动的过程;

(2)淡化教师在教育活动组织中的计划性和控制性,强调根据儿童的兴趣和需要组织活动,尊重儿童的选择和创造;

(3)强调过程性评价,强调教师自我在教育评价中的作用。

缺陷:

(1)目标的作用相对被忽视。

(2)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极高,此往往会因为教师难以达到这样的境地而使该课程模式不易推广。

(3)容易造成完全否定教育工具价值的倾向

(4)可能会造成知识的工具价值不同程度地萎缩。

六、学科设计

诞生于二次大战后、20世纪60年代中期结构主义课程改革。

以容的在组织形式为依据

科目中心和学科中心的区别:

学科中心强调系统的、学术化的、结构化的知识。

科目中心的知识可能是事实知识、缺少在联系的知识为主,如家政、驾驶培训等领域,如强调各种生物事实的生物学等。

学习者中心取向

学习者中心设计,是以人为中心的哲学思想的产物,主以儿童的兴趣、动机和需要为中心设计课程。

比较学习者中心设计与学科中心设计

第一,它以个别学生而不是以容为其组织的线索。

第二,它不预先进行确定性规划,而是随教师和学生展开教育任务而变化。

问题中心取向

重点是关于个人和社会生存的问题,从社会问题及学生(幼儿)的需要、兴趣和能力出发,因此容经常是跨领域的。

一般包括:

(一)生活情境设计(P29)

(二)核心设计(P30)

七、课程容的构成

(1)客观世界的知识

(2)活动方式的经验

(3)创造性活动的经验

(4)对待世界和客体的情感/评价态度的经验

八、态度形成的途径

环境的同化作用:

周围人对某事的评价会不知不觉影响儿童,使他也持有同样的观点。

权威人物,如对儿童来说,家长和老师,进一步发展如同伴等,都会对儿童产生影响。

经验的情绪效应:

经验影响主体对客体本身的情感。

幼儿对使自己体验到愉快满意的事物会形成积极的态度,如喜爱;对使自己感到痛苦的事物则形成相反的态度,如厌恶。

理智分析:

当幼儿认识到并真正理解了某种事物或特定行为的实际含义时,会根据这种认识对他们形成好或恶的态度。

只要我们依靠研究所揭示的有关规律,选择适当的容,提供关键性的学习经验,幼儿的情感态度同样可以按照我们希望的那样培养出来。

九、课程决策:

定义:

课程决策的两个层次:

理论层次的决策:

课程决策从根本上来讲,是一个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问题,这一层次的决策常被称为“理论层次的决策”,是对课程的方向性问题进行把握。

如幼儿园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教育目标?

教什么?

怎样教?

怎样评价课程的效果及适宜程度?

技术层次的决策

在理论决策的指导下,对课程要素如目标、容、组织和实施以及评价等作一些技术性的处理,这一层次的决策被称为“技术层次的决策”。

幼儿园课程编制就是通过上述两种层次的决策来制定出课程方案和计划,并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地调整和修正,进行课程的“再设计”,最后使课程达到一种比较理想的状态。

十、幼儿园课程目标

幼儿园课程目标是幼教工作者对幼儿在一定学习期限的学习效果的预期。

它是幼儿园教育课目的的具体化。

十一、课程目标的来源和依据

儿童发展、社会要求以及人类知识是制定课程目标的依据,同时也是课程目标的“来源”。

因此,要科学地制定幼儿园的课程目标,就必须研究儿童发展、社会要求以及人类知识,从这三个方面的研究信息中寻求支持

十二、线”的评价之一——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就是对教育活动结果的预期。

标准:

1、容:

全面

2、具体:

达成或发展

3、难度:

适中

4、表述:

简明

十三、幼儿园课程评价的概念

幼儿园课程评价是对幼儿园课程进行考察和分析,以确定其价值和适宜性的过程。

课程评价在整个课程系统工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既是课程工作的“终点”,又是课程继续发展的“起点”,而且伴随着课程运作的全过程。

评价目的。

大体可以分为两类:

完善原有课程或者开发、发展新课程。

管理课程,包括选择、推广课程和幼儿园教育质量鉴定。

课程要素界定:

课程就是教学容——知识技能是要素,那么,课程组织就是把这些要素顺序化结构化。

课程是经验——幼儿(主体)、材料(客体)、活动方式、活动情景等都是课程的核心要素了。

那么,课程组织不仅要考虑知识和技能,更要考虑学习者的需求以及对学习情境的要求,以及课程在向学习者学习经验或经验转化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所有因素。

十四、课程组织的涵义

课程组织是指将构成课程的各要素科学地加以安排、联系和排列的方式

十五、幼儿园课程容的组织方法

1、论理组织法

2、心理组织法

十六、幼儿园课程组织的形式:

1、以学科为中心的组织形式

分科形式、广域形式、综合形式

2、以社会问题为中心的组织形式

核心课程较多地是以“问题”为中心来组织学习容的。

3、以儿童为中心的组织形式

十七、教育组织的4种途径:

1:

教师专门组织的教学活动

2:

游戏和其他自发的探究活

3:

日常生活和常规性活动

4:

环境-无言之师

18、课程实施;

教师教的方式和策略:

(一)直接教学:

教师直接明确地传递教育意图的教学方式,是一种明确、简捷、有序、迅速的教学方式。

(二)间接教学:

特点:

教师通过适当的中介(物质环境或人际环境),迂回地传递教育意图的教学方式。

幼儿在其中的学习以发现学习为主。

(三)支架式教学:

教师与儿童在儿童最近发展区进行有效的教学互动。

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儿童的“学”好像一个不断建构着的建筑,而教师的“教”则像一个必要的“脚手架”,支持儿童不断建构自己的心灵世界。

十九、活动的组织形式:

1、集体活动

2、小组活动

3、个别活动

二十、区域活动:

定义:

区域活动,也叫活动区活动,在当前的幼儿园,特别是在城市幼儿园中颇受重视。

它指的是这样一种活动形式:

教育者以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材料和活动类型为依据,将活动室的空间相对划分为不同区域,让他们自主选择活动区域,在其过与材料、环境、同伴的充分互动而获得学习与发埂

特点:

1、活动区的活动多为幼儿的自选活动,这样就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活动的机会,满足幼儿的个别化的需要。

2、活动区活动是幼儿的自主活动,他们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玩玩做做,生动、活泼、主动、愉快地学习。

3、活动区活动多为小组活动,这就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自由交往和自我表现的机会,增进同伴之间的相互理解,尤其是对同伴在集体活动中所不可能表现出来的才能和优点的了解。

4、活动区的教育价值主要是附着在区的操作材料、情境及相应的活动中的。

幼儿通过直接参与各种活动而获得多种直接、自然的经验。

区域活动的设计

1、拟订区域的种类:

这是设计活动区应首先考虑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具体的方面:

(1)幼儿的兴趣与发展需要决定了活动区的种类

(2)创设活动区的目的本就是为了给幼儿提供一个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因此,在创设时,就要考虑尽量满足幼儿认知、情感、社会性、语言、动作技能等多方面发展的需要。

(3)幼儿人数与活动室面积决定了活动区的数量和规模

一般来说,每个活动区的最佳容纳量是5—7人,因此在设计活动区时,必须考虑幼儿的人数及活动室可能提供的空间,不能过于拥挤。

2、选择适当的活动材料:

活动区的种类确定下来之后,教师就应去选择、收集适当的活动材料。

这是十分关键的一步。

材料的性质及其使用方式决定了幼儿能学到哪些方面的经验。

一般来说,各活动区都有一些基本的、相对稳定的材料。

例如:

积木区:

型号的积木。

需要的话,还可以有一些辅助性的材料,如易拉罐、各种小动物造型等。

角色扮演区:

各种可以根据需要而变化其用途的服装、道具、家具等。

科学区:

放大镜、天平、尺子等工具和各种适宜于幼儿探索的材料。

操作区:

桌面积木、积塑片等各种拼插玩具、串珠、七巧板等各种拼图等。

语言区:

图书、录放机、故事磁带等。

如有可能,也可准备一些小木偶、小幻灯机,另设一个小剧场。

美工区:

纸、笔、画架、橡皮泥、胶水、剪子、各种空纸盒等制作材料。

木工区:

锤子、钉子、锯子、各种木条、木块等。

但活动区材料的这种稳定性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往往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