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14单元 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892395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71 大小:564.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14单元 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14单元 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14单元 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14单元 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14单元 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14单元 教案.docx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14单元 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14单元 教案.docx(7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14单元 教案.docx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14单元教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1-4单元教案

备课时间:

2019年9月3日上课时间:

第一周星期二第1节

课 题:

《1大青树下的小学》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正确读写课文中的新词。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

1.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

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

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

大青树下的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

三、试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

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

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

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提示一下。

四、分组朗读,小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晨、绒、服、装、读、影”。

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晨”是上下结构,注意“辰”要拖着“日”,相互要结合紧凑。

“绒”是左右结构,由“纟”和“戎”组成,右边的“戎”共六笔,不要漏写。

“服”的“月”字旁要瘦一些。

“装”是上下结构,书写要紧凑。

“读”是左右结构,右边是“卖”,不是“买”。

“影”是左右结构,右边三撇,写得匀称。

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作业或活动设计

1、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

板书设计

1大青树的小学

晨绒球汉艳服装扮

读静停粗影

 

教学反思

开学初期,学生还没有完全收心,所以一开始课堂气氛不是很好,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备课时间:

2019年9月4日上课时间:

第一周星期三第1节

课 题:

《1大青树下的小学》

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大青树小学学生学习生活的幸福,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并体会其中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学重点

了解大青树小学学生学习生活的幸福,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并体会其中的含义。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

这一课我们要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通过朗读感悟民族小学的美。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完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学生读后交流。

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

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

d.配乐朗读这一段。

2.第二、三自然段。

a.“当,当当!

当,当当!

”大青树上的铜钟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

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况想象补充,譬如:

大家专心听讲,窗外有猴子蹦来跳去都不去张望;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手举得高高的;读书时整齐响亮,声音抑扬顿挫……

c.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

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

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

操场会是怎样的一幅情景?

想象描述。

朗读有关句子。

4.第四自然段。

a.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交流感受。

b.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

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c.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感情朗读,比赛背诵。

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

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四、抄写句子,加强积累。

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五、综合性学习。

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

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

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交流。

作业或活动设计

1.完成同步。

2.抄写词语

板书设计

  2.大青树下的小学 

上学路上和来到学校

课上和课下

       

 

教学反思

在这一节语文课的教学中,我感悟到指导朗读,除了可以创设一种情境,再现教材的有关形象,引导学生理解教材所描写的事物,激发学生和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能读出文章的意境外,还可以巧用学生的体验,进行移情朗读,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的乐趣,从而培养语文素养。

备课时间:

2019年9月5日上课时间:

第一周星期四第1节

课 题:

《2花的学校》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认识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

教师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年—1941年),印度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

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四个人》《家庭与世界》《园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诗篇》《戈拉》《文明的危机》等。

二、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1.读准下列字的字音。

荒 笛 罚 假 裳

2.交流、识记生字。

A.加偏旁记忆的字:

荒—谎

B.换偏旁记忆的字:

笛—油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湿润:

潮湿润泽。

荒野:

荒凉的原野。

狂欢:

纵情的欢乐。

急急忙忙:

心里着急,行动加快。

三、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同学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其他同学思考每一段讲了什么内容?

教师相机指导。

3.说说每段的内容。

第一段(第1自然段~第2自然段):

想象阵雨降落时,花儿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

第二段(第3自然段~第5自然段):

想象雨来时,关了门在做功课的花朵们便放假了。

第三段(第6自然段):

想象花孩子们在雨中穿着各色的衣裳,冲了出来。

第四段(第7自然段~第9自然段):

想象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他们对准妈妈扬起了双臂。

四、朗读课文,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

1.听教师朗读。

2.教师领读,学生齐读课文。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

4.同桌交流,说一说这些句子美在哪里?

5.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佳句。

6.让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大家共同欣赏。

作业或活动设计

1.朗读课文。

2.写生字。

板书设计

2花的学校

落荒笛舞狂罚假

所够猜扬臂互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选自泰戈尔的诗集《新月集》。

诗人生动地描绘了儿童们的游戏,巧妙地表现了孩子们的心理,以及他们活泼的想象。

所以课文的教学应该让孩子在读中感悟情感。

备课时间:

2019年9月6日上课时间:

第一周星期五第1节

课 题:

《2花的学校》

课时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读课文,展开想象,感受花孩子的活泼、调皮;想象花的学校的样子。

2.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美,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感受大自然的花富有灵性、童真童趣。

教学重点

通过读课文,展开想象,感受花孩子的活泼、调皮;想象花的学校的样子。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美,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感受大自然的花富有灵性、童真童趣。

教   学   过   程

 

一、复习。

1.开火车读课文,边听边思考:

每一段讲的是什么?

2.指名学生用简洁的话概括每一自然段的内容。

二、读中感悟,探究解疑。

1.学习第一段。

A.教师指名读。

B.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一句话,并说明喜欢它的原因。

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理解体会:

哪一个词语概括了东风的特点?

(湿润)从“走过”“吹着口笛”这两个词语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这句话该怎样理解?

读了这句话,你会想到怎样一幅画面?

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理解体会:

为什么是“一群一群的花”,而不是“一朵一朵的花”呢?

你认为花会从什么地方跑出来呢?

教师引导,启发想象。

你从“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这句话中感悟到了什么?

“狂欢”是什么意思?

你能想象出花儿在绿草地上跳舞的情景吗?

C.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学习第二段。

A.学生齐声朗读。

B.读中感悟,合作探究。

为什么“我”觉得“那群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你是怎么理解“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3.指导学习第三段。

A.教师范读。

B.合作探究。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说明了什么?

你是怎么理解“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一句的?

“雷云拍着大手”是什么意思?

你是怎么理解“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的?

你认为花孩子们冲了出来,要到哪里去?

为什么?

C.教师指导朗读。

D.学生自由朗读。

4.学习第四段。

A.学生齐声朗读。

B.指导学生理解、感悟、朗读。

小作者认为花孩子们的家在哪里?

“那儿”是指哪儿?

你能想象出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的情景吗?

在作者看来,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是为了什么?

C.学生自由感悟、想象。

5.小结。

三、拓展延伸。

说说你想象中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

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先在组内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

作业或活动设计

1.完成同步。

2.抄写词语。

板书设计

2花的学校

花在风雨中成长

花在学校里的故事

花去天上找妈妈

 

教学反思

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只有自己走进文本,被文本感染,才能够感动学生,带动学生。

所以课堂上,当要求孩子们把自己想象成一朵美丽的花,随着作者的语言嬉闹,生长。

这样才能让孩子能有更切身的感悟。

备课时间:

2019年9月9日上课时间:

第二周星期一第2节

课 题:

《3不懂就要问》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

2.朗读课文,学习孙中山的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学习孙中山的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难点

朗读课文,学习孙中山的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   学   过   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孙中山先生的画像)这位伟人,大家认识吗?

他就是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

2.师简介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