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二轮复习物理光学小测验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915374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6.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二轮复习物理光学小测验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考二轮复习物理光学小测验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考二轮复习物理光学小测验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考二轮复习物理光学小测验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考二轮复习物理光学小测验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二轮复习物理光学小测验含答案.docx

《中考二轮复习物理光学小测验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二轮复习物理光学小测验含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二轮复习物理光学小测验含答案.docx

中考二轮复习物理光学小测验含答案

光学小测验

一、单选题

1.要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对如图装置进行的操作是( )

A. 改变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B. 改变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C. 沿法线向后转动板E                                            

D. 沿法线向后转动板F

2.李白的诗句“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中的“三人”,除他自己外,一个是他的影子,一个是他在酒杯中的像,它们形成的原因分别是光的(  )

A. 折射、反射                  

B. 直线传播、反射                  

C. 反射、折射                  

D. 直线传播、折射

3.如图是一款人脸识别取款机,它通过摄像机的镜头成像,然后分析人脸的信息。

人站在ATM机前,看一眼摄像头,再输入手机号、取款金额、密码,自动吐钞,拿走现金。

下列与此摄像机成像的原理相同的是(  )

A. 穿衣镜的成像                   

B. 放大镜的成像                   

C. 电影机的成像                   

D. 人眼的成像

4.下列现象中,能利用光的折射原理来解释的现象是( )

A.

水中“错位”的渔夫B.

水中的倒影

C.

地面上的圆形光斑D.

波光粼粼的水面

5.下列是观察对岸的树木在水中倒影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6.如图是验证“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其中A为玻璃板前点燃的蜡烛,B为玻璃板后未点燃的蜡烛。

有关本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玻璃板应该与桌面垂直B. 实验宜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C. 眼睛应从B一侧观察成像情况D. 蜡烛燃烧较长时间后像物不再重合

7.(2017•衢州)下列现象由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是(  )

A. 

水中的鸡蛋变“大”     

B. 

鸟的倒影     

C. 

水中的鱼看起来变“浅”     

D. 

墙壁上出现手影

8.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移动物体到某位置时,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则下列能成立的是( )

①如果将物体靠近凸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必须远离凸透镜,且光屏移动距离先大于后小于物体移动距离;

②同时移动物体与光屏,且移动距离相同,有可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

③换用焦距较小的凸透镜后,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如果只移动光屏,光屏必须靠近凸透镜;

④保持物体和光屏位置不变,一定可以在光屏上的到另一个清晰的像.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9.某同学进入泳池前以为池水很浅,踩下去后却有一种“踏空”的感觉,则水的实际深度要比看上去的深一些,其原因是(  )

A. 光的直线传播                         

B. 光的反射                         

C. 光的折射                         

D. 光路可逆

10.如图所示,一束光斜射到平面镜上,其中反射角是(  )

 

A. ∠1                           

B. ∠2                                  

C. ∠3                              

D. ∠4

 

二、填空题

11.为了研究眼的成像原理,小科自主研制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用水透镜模拟眼的晶状体,通过注水或抽水可改变水透镜凸度大小。

光屏和水透镜固定在光具座如图所示的位置。

点燃蜡烛后.调节水透镜凸度,直至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________(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若将点燃的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要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应对水透镜________(填“注水”或“抽水”)。

12.(2017·宁波)小科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先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进行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缩小的实像。

接着他改用焦距为5cm的凸透镜继续进行实验,如果不改变光源和凸透镜的位置,此时像的性质是倒立、________的实像;若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该________(选填:

“向右移动”、“向左移动”或“保持不变”)。

三、解答题

13.(2014·杭州)右图为发光点S和竖直放置的平面镜的位置情况。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完成下列两小题:

     

(1)在图中用光路图作出发光点S的像点S'

(2)推导证明S'点和S点到平面镜距离相等

 

四、实验探究题

14.(2017•杭州)小金在实验室利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当小金将三个元件移动到图示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

请你根据此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光屏上像的性质为________,并推算出焦距为________厘米。

(2)保持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变,小金换了个凸透镜继续实验,并使透镜光心、蜡烛焰心和光屏中心三者高度相同,但在透镜右侧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无法在屏上成像(光具座足够长),请你帮助小金分析产生此现象的原因________。

15.(2015•杭州)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

(1)如图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  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2)在凸透镜成像实验测量物距和像距的过程中,  (选填“物距”或“像距”)的测量误差较大,原因是  。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D

【考点】光的反射定律

【解析】【分析】要探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分两步:

①当反射屏在同一平面上时,能够观察到入射光线,法线和反射光线;②将反射屏的反射光线一侧弯折,这时屏的两部分不在同一平面内,就不能再看到反射光线了,据此判断即可。

【解答】A.改变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只能研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不能探究是否在同一平面内的问题,故A不合题意;

B.改变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同理还是不能探究是否在同一平面内的问题,故B不合题意;

C.我们要探究的是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该保持反射光线不变,改变反射光线一侧的光屏,故C错误;

D.综上所述,沿法线向后转动板F,能够探究是否在同一平面内的问题,故D正确。

故选D。

2.【答案】B

【考点】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

【解析】【分析】

(1)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自然现象有:

影子,日食和月食,小孔成像等;

(2)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例如:

倒影。

【解答】李白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而他在酒杯中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正确。

故选B。

3.【答案】D

【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ATM取款机上的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人在它里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据此判断即可。

【解答】ATM取款机上的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人在它里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A.穿衣镜里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属于平面镜成像,故A不合题意;

B.放大镜成放大、正立的虚像,故B不合题意;

C.电影机成放大、倒立的实像,故C不合题意;

D.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物体在人眼里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答案】A

【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

【解析】【分析】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就会发生偏转,即光的折射现象,凸透镜成像就是具体应用。

【解答】A属于光的折射,BC属于光的反射,D属于光的直线传播。

​​​​​​​故答案为:

A

5.【答案】B

【考点】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

【解析】【分析】光在传播到不同物质时,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

光遇到水面、玻璃以及其他许多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

当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解答】ACD、树木在水中的倒影是虚像,光路图不能从水中进入空气;故ACD错误;

B、树木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正确;

故答案为:

B。

6.【答案】C

【考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原理和现象

【解析】【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实验要求和特点分析回答。

【解答】A、玻璃板应该与桌面垂直的目的是使成像能够与玻璃板后未点燃的蜡烛重合,故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在较暗的环境中像能够更加的清晰,故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平面镜所成的是虚像,在B一侧无法观察到,故C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蜡烛燃烧较长时间后像的长短发生改变,像的大小要明显小于物的大小,像物不再重合,故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7.【答案】D

【考点】光的直线传播及相关现象

【解析】【分析】光的直线传播是指光在同一种均匀的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应用有“小孔成像”、“射击”、“排队”、“影子形成”等

【解答】A、水中的鸡蛋变“大”,外凸的杯身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是光的折射,A错误;

B、鸟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光的反射,B错误;

C、水中的鱼看起来变“浅”,是光的折射,C错误;

D、墙壁上出现手影,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故D正确。

8.【答案】D

【考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解析】【分析】

(1)凸透镜成像规律,最重要两句话是:

①物距(u)减小,像距(v)增大,像变大(应用于实像),②物距(u)减小,像距(v)减小,像变小(应用于虚像).

(2)结合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表格:

        物距(u)

     成像特点

        像距(v)

       应用

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f<v<2f

照相机

u=2f

倒立 等大 实像

v=2f

测焦距

2f>u>f

倒立 放大 实像

v>2f

投影仪/幻灯机

u=f

不成像

u<f

正立 放大 虚像

放大镜

此题考查了物距、像距的变化,焦距改变成像特点,光路可逆等知识,是凸透镜成像的综合应用题.

【解答】解:

①物体靠近透镜即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光屏应远离透镜,当u>2f时光屏移动距离小于物体移动距离,当f<u<2f时光屏移动距离大于物体移动距离,所以光屏移动距离是先小于后大于物体移动距离,所以①错误.

②物体要成倒立、缩小、实像时物体移动距离应该大于光屏移动距离,所以②错误.

③换用焦距更小的透镜,像会更前面会聚所以光屏必须靠近凸透镜,所以③正确.

④根据光路可逆的保持物体和透镜位置不变,可以光屏上成一个倒立、放大、实像,同时物距刚好是原来的像距,像距刚好是原来物距,所以④正确.

故选D.

9.【答案】C

【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应用

【解析】【分析】光从水中斜射到水面上时,会发生折射现象,折射光线将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解答】解:

河底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河底变浅了,所以水的实际深度要比看上去的深一些。

故答案为:

C

10.【答案】C

【考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

【解析】【分析】根据入射角是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来解答此题。

【解答】A、由图可知,∠1是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故A错误;

B、∠2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是入射角,故B错误;

C、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是∠3,则反射角是∠3,故C正确;

D、∠4是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故D错误。

故答案为:

C

二、填空题

11.【答案】缩小;抽水

【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

(1)根据图示中蜡烛、透镜、光屏的位置可判断出所成像的特点;

(2)在装置成清晰像后,将蜡烛向左移动,如果透镜不变的情况下需要将光屏靠近透镜。

现在不移动光屏的情况下要再次得到清晰的像需要增大像距,可增大水透镜的焦距。

【解答】图中蜡烛到透镜的距离是物距,光屏到透镜的距离是像距,由物距大于像距可知,物体成清晰、倒立、缩小的实像。

若将点燃的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要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应增大水透镜的焦距,所以应该抽水。

故答案为:

缩小;抽水

12.【答案】缩小;向左移动

【考点】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解析】【分析】首先根据题意“先用焦距为10cm的透镜甲进行实验,在屛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实像”可确定物距与焦距的关系,然后再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来确定调节光屏的方法.

【解答】解:

由“先用焦距为10cm的透镜甲进行实验,在屛上得到清晰缩小的实像”可知,此时u>2f;

当改用焦距为5cm的透镜乙继续实验,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则相当于增大了物距,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将靠近透镜移动,像变小,

故答案为:

缩小;向左移动.

三、解答题

13.【答案】

(1)

(2)如上图所示,NN′为法线,SO′为垂直于镜面的入射光线,OM为入射光线SO的反射光线,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得:

∠MON=∠SON,

又∵∠S′ON′=∠MON(对顶角相等),

∴∠S′ON′=∠SON,∵法线NN′与镜面垂直,

∴∠S′OO′=∠SOO′,

又∵OO′为△S′OO′和△SOO′的公共边,

∴Rt△S′OO′≌Rt△SOO′,

∴S′O′=SO′,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解析】

【分析】

(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出任意两条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将这两条反射光线反向延长,延长线的交点即为点光源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位置;

(2)根据光的反射规律和相关数学知识求证Rt△S′OO′≌Rt△SOO′即可解答。

【解答】从点光源S向镜面任意发出两条入射光线,其中一条垂直射向镜面,入射点分别是O2、O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这两条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将这两条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相交于点S′,点S′即为点光源S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如下图所示:

(2)如图所示,NN′为法线,SO′为垂直于镜面的入射光线,

OM为入射光线SO的反射光线,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得:

∠MON=∠SON,

又∵∠S′ON′=∠MON(对顶角相等),

∴∠S′ON′=∠SON,

∵法线NN′与镜面垂直,

∴∠S′OO′=∠SOO′,

又∵OO′为△S′OO′和△SOO′的公共边,

∴Rt△S′OO′≌Rt△SOO′,

∴S′O′=SO′。

四、实验探究题

14.【答案】

(1)倒立、等大、实像;20

(2)因为换的凸透镜焦距大于或等于40厘米,所以物距小于或等于焦距,得不到实像

【考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解析】【分析】

(1)当物距等于像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2)物距小于焦距,成了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

【解答】解:

(1)由图可知,此时的u=40.0cm=v,则u=2f,f=20.0cm;此时成的是倒立、等大的实像;

(2)透镜光心、蜡烛焰心和光屏中心三者高度相同,光具座也足够长,故光屏上不成像的原因是物距小于焦距,凸透镜成的是虚像,虚像不能被光屏承接。

故答案为:

(1)倒立、等大的实像;20.0;

(2)因为换的凸透镜焦距大于或等于40厘米,所以物距小于或等于焦距,得不到实像。

15.【答案】

(1)会聚;11.0

(2)像距    光屏上不是最清晰的像,像的位置确定不够准确

【考点】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解析】【分析】

(1)通过甲图所示的现象,结合凸透镜焦点的定义即可确定该凸透镜的焦距;

(2)根据物距、像距的确定方法进行分析。

【解答】解:

(1)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一点,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会聚的这一点就是焦点。

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焦距,根据图示中光屏在刻度尺上的位置,可以读出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1.0厘米。

(2)在测量过程中,要移动光屏位置,使上面的像最清晰时位置,可能在确定像的位置时会不太准确,造成误差较大。

故答案为:

(1)会聚   11.0

(2)像距;光屏上不是最清晰的像,像的位置确定不够准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