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长城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91383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9长城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19长城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19长城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19长城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19长城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9长城教案.docx

《19长城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长城教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9长城教案.docx

19长城教案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

“万里长城永不倒”,自古以来长城一直都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一曲“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激起了无数仁人志士的雄心壮志;那么,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又如何正确地评价长城的历史与现实呢?

从鲍昌的《长城》一文中大家一定能找到满意的答案。

二、简要介绍作者

鲍昌(1930—1989),当代作家,辽宁沈阳人。

主要作品有长篇历史小说《庚子风云》一、二部,长篇小说《盲流》,中篇小说集《动人的沉思》、《神秘果》,文学研究专著《鲁迅年谱》、《风诗名篇新解》等。

短篇小说《芨芨草》获1982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三、生字词的音、形、义

1、嫣(yān)红:

鲜艳的红色。

2、伫(zhù)立:

长时间的站立。

3、筚篥(bìlì):

汉代从西域传入的一种管乐器。

4、蜿蜒(wānyán):

弯弯曲曲地延伸。

5、斥堠(hòu):

眺望敌情的土堡。

6、锁钥(yuè):

比喻军事要地。

7、蹙(cù)眉:

紧皱眉头。

四、课文内容分析

1、解题

万里长城像一条巨龙从我国东部的鸭绿江畔一直延伸到西部的茫茫沙漠。

古代长城具有防御外敌入侵,保卫国家安全的军事作用;现在的长城已成为世界人民参观游览的胜地。

它是我国古代文明和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本文作者对长城进行了中肯的评价,引发读者对改革开放、国家前途的思考,表达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信心的坚定信念。

文章的思路清晰,观点新颖别致,感情浓烈,语言清新,很值得我们品味。

2、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结构,概括各部分大意:

本文可以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交代登长城的时间,描写景物特点,以“归鸿”引出下文对长城的思考。

第二部分(2—7自然段):

对历史上的长城作出的评价。

第三部分(8—11自然段):

对现代长城作出的评价。

3、课文内容问题探究:

(1)第一自然段点明什么季节?

景物有什么特点?

明确:

“深秋”;“落日熔金”“猎猎西风”“野草枯黄”“酸枣变红”“归鸿”给人苍凉寂寥的印象。

(2)作者写“归鸿”有什么作用?

明确:

引出后文对长城的思考。

分析本文结构:

(3)第二部分是从哪几个方面对长城的历史作出了评价?

明确:

从三个方面

①从长城历经无数战争的角度评价长城是“一卷凄婉的历史”;

②从修筑长城的目的的角度评价长城是“民族封闭的象征”;

③从幻想与现状矛盾的角度评价长城是“一个文化愚钝的标志”。

(4)“曾几何时……‘春闺梦里人’了”。

描写了怎样的场面?

“春闺梦里人”是指谁?

明确:

分别描写了激烈的战斗场面和战后凄凉的景象;

“春闺梦里人”是指与恋人离别的阵亡士兵。

(5)第五自然段是怎样描述长城的?

她的作用与负面影响分别是什么?

明确:

“墙高六七米六千七百里。

”从高度、厚度、地势、里程等角度描述长城;

她的作用是“卡住咽喉古道,构成北门锁钥”;

负面影响是“使得互市的商旅,为之蹙眉”。

(6)第六自然段是怎样写幻想与现实的矛盾的?

明确:

统治者幻想通过长城来保天下太平,可事实是“几多……”、“几多……”、“蓟门……”这几句话反映了这样的历史事实:

①汉朝与匈奴战事仍频,只好采取“和亲政策”;②宋朝金兵多次南下,逼其南迁;③蒙古军队长驱直入,建大都于北京;④明末清军入关,统治天下。

(7)“幻想”与“理想”有何区别?

明确:

“理想”是指对未来事物的想象或希望,多是指有根据的合理的思维过程,跟空想、幻想不同;而“幻想”则是不切实际的空想,不可能实现。

统治者想凭借长城来固守天下,只是一种可笑的幻想,不能实现。

所以文中用“幻想”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愚蠢可笑行为的讽刺。

(8)第八自然段哪些词语表现了作者对现代长城的评价?

用两个词概括其评价。

明确:

“敞开胸襟”“迎来游人”“充满自信”,这些词语表现了现代长城的改革开放和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坚定信念。

开放、自信

(9)“正因为如此吧,现在你敞开胸襟了”这句话在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10)第九自然段两个问句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明确:

万里长城能否有信心接受改革开放?

能否承受的了改革开放的冲击?

也表现了作者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11)第11自然段与第9自然段的关系是什么?

它的意思如何理解?

明确:

与其相照应,是对那两个问题的回答;显示出祖国的伟大、自豪与自信,指出中国人民有信心承受改革开放的冲荡。

(12)本文的主题探讨:

在文中长城象征什么?

作者写长城凄凉悲切的历史和开放自信的现实,目的何在?

明确:

长城象征中华民族。

写历史的凄凉悲切是为了正确全面地认识历史,总结历史教训,保持清醒头脑,鼓舞斗志,更好地指导现实斗争,推动社会进步;写现实体现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展现中华民族由封闭走向开放了,取得进步了。

附:

板书设计

长城          象征                    中华民族

深秋季节

落日熔金     ———— “归鸿” ————   现实

猎猎西风

                                                      

凄婉的历史

封闭的象征   ————长城(你)————   历史     开放进步

愚钝的标志                                             民族自豪感

 

敞开胸襟

迎来游人    ———— 开放、自信————   现实

充满自信

 

第二教时

 

一、复习上节课重点内容,比如对长城历史和现实的评价分别是什么?

二、好文章离不开作者好的表现手法。

试探讨本文的表现手法并体会其作用(以学生完成为主)。

明确:

1、呼告手法。

例子:

所以我说,你是一卷凄婉的历史,长城!

                        就是你呵,长城!

2、拟人手法。

(整个文章采用第二人称“你”)

采用呼告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使语言显得亲切、感人,增强文章的亲和力,充分体现作者对长城的深情和作为一个炎黄子孙对中华民族应有的自豪感。

3、善用典故。

如苏武牧羊,燕姬自刎,春归梦里人等。

作用:

使语言简洁,概括有力,同时增强文章的内蕴。

三、与《一段最古的长城》《长城远眺》比较阅读,完成下面的表格:

 

 

《一段最古的长城》

《长城远眺》

《长城》

体裁

游记散文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

内容

考察古迹,点评人物

远眺长城,揭示真理

评价古今长城

 

主旨

赞美赵武灵王和他的创新精神

点明“人心齐,就能创造伟业”、“不断攀登,就能直达顶端”的哲理。

古代长城是“凄婉的历史”、“民族封闭的象征”、“文化愚钝的标志”;现代长城是“开放自信”的。

语言风格

严谨

充满激情

平实、清新

表达方式

叙述、议论

抒情为主

抒情为主

 

 

 

五、完成课后练习。

 

 

《内蒙访古·一段最古的长城》课堂教学实录

执教者:

四川泸县一中何淑清

师:

同学们,坐航天飞机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在月球上能看见地球上的建筑物有两个,这两个建筑物是什么?

生一:

金字塔,长城。

生二:

长城,珠穆朗玛峰。

生三:

珠穆朗玛峰不是建筑物。

师:

对。

生四:

长城,荷兰围海大堤。

师:

对。

可见长城足以让中国人自豪。

千百年来,长城是中华民族团结的象征,力量的象征。

大家知道现在保存下来的长城是什么时候,什么人组织修建的?

生:

秦朝的秦始皇。

师:

是秦始皇新修建起来的吗?

生:

不是。

秦始皇只是连接赵、燕、秦三国已修筑的长城并加增补。

师:

可见,最古的长城是赵、燕、秦三国分别修建的。

我们今天学习现代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的《内蒙访古》,其第一部分“一段最古的长城”中的长城指的就是赵国修建的长城。

师:

今天我们只学习第一部分。

我们要通过第一部分的学习掌握一些方法,然后运用这些方法去学习第二部分。

请大家迅速阅读“预习提示”和“思考与练习”,思考:

本文的学习重点是什么?

(学生快速阅读“预习提示”和“思考与练习”)

师:

现在同学们来归纳一下本文的学习重点,要说出依据来。

生一:

本文的主题思想是一个学习重点,“预习提示”第二段和“思考与练习”第一题都是讲本文的主题思想的。

师:

很好。

有理有据,表述清楚。

生二:

本文还有一个重点是夹叙夹议的表现手法。

师:

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二:

“预习提示”第三段和“思考与练习”第二题。

师:

很好。

本文还有其它学习的重点吗?

生三:

“思考与练习”第三题是关于“引用”的练习,“思考与练习”第四题是关于“语言”的练习,可见,“引用”和“语言”也该是本文的学习重点。

师:

不是“该是”,而是“就是”。

大家以后要注意了,学习重点的确定要根据“预习提示”和“思考与练习”。

主题不是空洞的,是通过一定的手段表现出来的。

学习了课文的表现手法,主题就迎刃而解。

“引用”在第二部分表现得更明显,留在第二部分学习。

这节课主要学习“夹叙夹议”与“语言”。

师:

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为每个段标上番号,看看哪个段才直接写到赵长城。

(学生快速阅读课文)

师:

哪个段才直接写到赵长城啦?

生:

第8、9段。

师:

你说说,第8段写的内容是什么?

生一:

写赵王修建长城的目的和赵长城的地理位置。

师:

答得好。

你说说第9段写的内容是什么?

生二:

写赵长城遗址的面貌。

师:

第10段写什么?

生三:

写赵长城的修建者赵武灵王。

师:

第10段的表达方式与第8、9段有什么不同?

生:

第10段是议论。

师:

我问的是有什么不同。

生:

第8、9段是记叙,第10段是议论。

师:

对啦,回答问题不能答非所问。

你能把第10段的中心句读给我听听吗?

生:

赵武灵王是无愧于英雄的称号的。

师:

声音大一点儿,好吗?

生:

赵武灵王是无愧于英雄的称号的。

师:

大家把这个句子齐读一遍,大声一点。

预备起!

生:

赵武灵王是无愧于英雄的称号的。

师:

读得有点儿英雄的气魄了。

(学生笑)为了证明赵武灵王是一个英雄,作者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学生说“对比”)有同学已迫不及待地回答了我的问题。

那么,现在我们来看一看具体是怎样对比的。

(教师出示挂图)我请一个同学上来填写这张表格,大家在下面填写。

(学生填写表格,教师巡视,轻声指点学生填写)

师:

通过对比,充分证明了赵武灵王是一个英雄。

为什么说赵武灵王是一个英雄?

我们一起来复述一下理由。

不要看书,看挂图。

师生:

秦始皇以全国的人力物力,只是连接和增补了原有的长城,就使得民怨沸腾;而赵武灵王凭借小小的赵国,修建了这么巨大的一个工程,却没有挨骂。

师:

第8、9、10段分别写了赵长城的修筑目的、赵长城的位置、赵长城遗址的面貌、赵长城的修建者。

表面看起来,只写这三段已经与本部分标题“一段最古的长城”相吻合。

那么,文章的前七段、后两段是否离开了中心?

我们先看看前七段写了些什么?

同学们,前七段写了哪些地方?

生一:

第1、2段写了塞外的风光,第3、4段写阴山的风光,第5、6、7段写阴山南麓的风光。

师:

请你再告诉我,“风光”是什么意思?

生一:

就是“风景”。

师:

第3段写的是风景吗?

生一:

不是,写的是阴山的地形特点。

师:

对啦!

注意概括时用词要准。

同理可证,第6、7段当然也不是描写风光,而是议论。

其实,我问的是什么?

你的牛头可是不对我的马嘴呢。

(学生笑)

生一:

(恍然大悟)写了三个地方,那就是塞外、阴山、阴山南麓。

师:

又对啦!

听别人的话也要听准确。

文中哪些词语能够概括“塞外”的特点?

生一:

广阔。

生二:

肥沃。

师:

为了把“广阔”和“肥沃”写得具体而生动,作者用了些什么方法?

生一:

写“广阔”用了一句话:

“一片用望远镜都看不到边际的原野。

生二:

写“肥沃”用了对比、点面结合的方法。

生三:

写“肥沃”还用了比较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