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小车的运动》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908761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小车的运动》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小车的运动》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小车的运动》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小车的运动》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小车的运动》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小车的运动》教学反思.docx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小车的运动》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小车的运动》教学反思.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小车的运动》教学反思.docx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小车的运动》教学反思

《小车的运动》教学反思

 今天我讲了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四课《小车的运动》。

在经历了“准备——上课——评课——反思”的整个过程之后,感到颇有收获,下面我就从上课的体会与反思入手,谈谈我的个人收获。

一、 体会和反思。

首先是选课的问题。

我选择《小车的运动》一课,原因如下:

(一)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些科学素养;

(二)四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三)四年级的学生情绪易于调动,上课气氛活跃;(四)《小车的运动》一课为实验课,教学目标明确,易出结论。

其次是确定上课环节。

原想着《小车的运动》一课已经多次有人上过,若能在教法上推陈出新,另辟蹊径,则能显山露水、大气有成。

可理想和现实总是有着太大的距离,在两次试讲之后,我终于放弃了让学生在路面、载重、拉力,甚至车轮等因素全面探究的设想。

讲课过程中总感觉英雄气短、左支右绌,毎个问题都讲不明白,每个实验也难讲透。

眼看着几天的时间已经悄然而逝,我一改最初的设想,调整课的设计,从目标入手,扎扎实实地走每一步。

本课的重点是按照“问题——假设——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进行探究。

是在建立假设后,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收集证据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一节课。

其中,还特别强调了注意引导学生学会控制变量,开展对比实验,从而达到收集证据的目的。

明确了目标,就如同船只行驶在黑暗的夜里,突然寻到了灯塔,使我有了前进的方向。

多个实验难讲明白,我就突破一个实验!

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拉力和载重的问题是学生最易进行的自主探究的因素。

应该选择哪个因素为突破口,才能使整节课显得自然流畅呢?

从导入开始,先是比较车速的快慢,从而引入动力这个因素,其次替换拉力的概念,提出研究的问题“拉力怎样影响车的运动快慢”,接着进行假设,再进行实验设计及验证,最后得出结论。

重难点解决了,一个实验讲透了,再设计其它实验,也变得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二、收获。

1、教师的规范的进行演示实验在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

演示实验的最终目的是为教学服务的,为的是在实验中发现规律,理解规律,从而掌握规律。

为实验而实验,没有目的性,只会使学生浮于实验过程与表面现象,不知道老师为什么做实验,不知道实验演示了什么规律,更谈不上自己去发现与探讨规律了。

对老师而言,这样的实验是"吃力不讨好"的事。

在磨课过程中,起先我认为实验很简单,只是让学生说了说实验注意事项,然后让学生自由实验,过程中才发现问题重重,学生不会填实验报告单,秒表不会用,不懂实验流程,合作不默契,致使浪费了很多时间,收获还很小。

课后我进行了反思,学生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是因为第一次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比较盲目,再加上平时实验机会少,对于实验器材很好奇,玩的意识大于探究。

于是,在讲课时,我先进行师生配合演示实验,让学生明确目标,了解方法,这样,学生在小组实验时目的性明确,思路清晰,环环紧扣,步步深入,从而轻松地掌握这节的内容。

2、科学教师语言要准确、简洁、严谨。

准确:

小学科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作为科学课堂的组织者,教师的语言首先必须是准确的。

在本课教学中,为突出实验的严谨性,要求每个实验要反复做,最少三次,求平均数,但时间的平均数怎么求呢?

我反复查资料、推敲,毫秒和秒的进率,如何计算平均数,力求给学生一个准确的知识。

简洁:

教师的语言还要简洁,不拖泥带水,不重复罗嗦。

科学课不需要华丽的词语,优美的语句,精练是本学科教师的语言特点。

在课的引入部分,简洁,干脆,几句话就进入新课的探究活动,是最有实效的课。

应该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去探究,要尽快地让学生进入研究状态。

严谨:

科学教师的教学语言还要严谨,我们的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不断的丰富自己的发现,完善自己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很多的猜测和推测。

在没有实验或足够的证据证明以前,这些只是猜测和推测,我们描述时,一定要讲究语言的严谨,用上“我们猜测,我们推测,可能……”通过本课的实验探究,学生得出:

拉力大,小车运动快;拉力小,小车运动慢。

教师必须强调:

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条件下,体现实验的严谨性。

 

小学四年级(下)科学《小车的运动》教案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影响小车在斜面上、平面上的因素作出假设;

2、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3、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

4、能够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科学知识:

1、知道小车从斜坡上滑下,向前冲出去的距离于什么有关;

2、认识到“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反复试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

2、意识到科学技术在解决日常工作、生活问题中所起的作用。

二、教学准备:

小车、用来大斜坡的硬纸板、软尺、木块。

(每组一套)

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欣赏片断,谈话导入

1、欣赏一段运动中的汽车片断

2、谈话导入: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各种各样的汽车行驶在马路上,来来往往,络绎不绝,时而快,时而慢,在他们身上好象蕴藏着许许多多的秘密,你们想不想了解一些它们的小秘密?

3、揭示课题:

小车的运动

(二)引出问题,提出假设

1、小车的运动方式是什么?

2、过渡:

怎样是一辆小车跑得快些?

3、引出问题:

小车从斜坡上冲下来,向前冲出去的距离会与什么有关呢?

4、小车从斜坡上冲下来的场景

5、猜测与坡度会有怎样的关系?

6、提出假设:

与坡度有关。

坡度越大,冲出去的距离越远。

(三)设计计划,实验验证

1、我们的假设究竟成立不成立?

需要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这个假设。

小组讨论:

(1)在实验中,需要改变的条件是什么?

(2)保持不变的条件是什么?

(3)你们小组准备怎样进行实验,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的计划?

2、小组汇报,教师综合意见,分配实验任务

3、开始实验、汇报结果、及时点评

4、再次欣赏小车从斜坡上冲下来的场景

5、小结结论:

通过同学们的实验验证,我们得出了相同的结论,说明我们刚才提出的假设是成立的。

我觉得同学们在实验中都非常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钻研精神。

(四)运用方法,自主实验(结合多媒体音乐欣赏)

1、小车从斜坡上冲下来的距离我们已经知道与坡度有关以外,还可以研究与什么有关,请同学们选择一个条件讨论你们小组的实验计划。

2、汇报计划、领取材料进行实验

(五)总结方法,提出希望

同学们,科学需要我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研究小车运动过程中,我们是怎样来进行整个实验的?

(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研究科学要有一丝不苟的探索精神和实践创造能力,让我们学会科学地想事情,科学地去做事情。

同学们祖国的明天将属于你们!

反思: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科学知识不再以单一的文本形式来传递,而是融入了声音、图片、影像等多种媒体。

多媒体的开发和利用,是实现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科学教学中利用这种辅助手段,能促进课堂教学方法的多元化,教学内容的形象化,从而优化教学效果。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审美能力

多媒体能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融视、听、说于一体,把声、形、色、动态和静态安排在不同的界面上并进行组合流通。

这些形式多样的信息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尽快进入教师所创设的学习境界中,在其头脑中形成“为什么?

”“究竟是为什么?

”的疑问,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探究的欲望激发了。

实现了学生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的转换,引导他们在下一过程进行观察、实验和思考。

在这堂课教学中我首先向学生展示了课前做好的教学课件:

结合音乐欣赏一段运动中的汽车片断多媒体使图文、声像并茂,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高质量的教学课件精雕画面细琢声音,在很好地表现教学内容的同时,使人赏心悦目。

2、解放学生手、脑、口,重视实践性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

“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

”靠教师讲书本知识,让学生死记硬背那些知识和结论,决不是科学教育。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教会学生“如何去做”,在“做中学”,掌握研究科学的方法、步骤。

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得出科学结论,完全体现了科学知识在课堂上的再现,解放了学生的头脑、手、口,重视了学生的实践性的培养。

3、让学生主动去参与,重视自主性

本课按照“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方案—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科学认识程序,对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小车从斜坡上冲下来,向前冲出去的距离与什么有关?

”进行研究。

从提出问题到作出假设,都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教师在示范、引导下解决第一个实验“研究与坡度有关”之后,让学生运用方法,自主实验,选择另一个变量进行研究,体现了教会学生研究科学的方法,并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科学问题。

4、给予学生合作交流思考的机会,重视启发性

叶圣陶先生说过:

“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

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

”本课给了学生充分的动脑、动手和动口的时间,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在学生的思考基础上,给予适当的引导、点拨、启发。

本节课在控制变量、作变量观察实验上,学生还是第一次,需要教师更多的引导、示范以及具体操作方法的指导。

只有方法指导到位,放开手让学生自己研究才有保证。

 

 

《小车的运动》说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小车的运动》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是青岛版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是学生对小车在平面上运动展开的具体探究活动。

教学中以学生喜爱的小车为话题,按照“激发兴趣——假设分析——实验验证——归纳概括――拓展提升”的认知程序,对小车的运动过程产生问题:

“怎样使小车运动起来?

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快慢有什么关系?

”围绕这些问题,提出各种假设,在假设的基础上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说教法

小车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许多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早就玩过小车。

在教学中通过教师的提问“你们有什么办法让小车运动吗?

”拉开活动的序幕,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与兴趣,从而引出需要探究的问题,明确探究的目标。

针对实验现象,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多种猜测,可能有的假设是正确的,有的假设是错误的,尊重学生的猜测。

引导学生分组探究任务,这样既保证了每组都有自己的实验设计,而且每个假设都有小组来进行探究。

通过交流、讨论等环节,让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探究与拉力的大小有关时,只能改变拉力的大小,而不能改变其它任何因素,研究其它因素与小车运动快慢的问题时,依此类推。

此时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设计科学的实验。

本实验的难点有:

确定起点和终点(即一定的路程)、控制变量、重复验证、分工合作,将科学探究的权利交给学生,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在实验中形成科学的实验能力。

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并让自己成为组内的一员,引导学生正确进行实验。

在学生开展探究活动之后,让学生交流汇报是不可少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代表所在小组进行汇报。

在交流中就自己小组的研究过程、结论等进行相关的阐述,提高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概括和表达的能力,并让学生学会尊重实验中的有关数据。

三、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的编写特点和学生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通过观察,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能利用器材做拉力大小与影响小车快慢的探究实验;

   2.引导学生认识到合作探究的意义,会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3.意识到科学技术在解决日常工作、生活问题中所起的作用;知道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常见的力。

   教学重点:

知道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常见的力。

   教学难点:

根据假设设计实验。

教具准备:

分组实验记录单、小车、绳子、垫圈若干、多媒体课件。

 

四、说教学过程

依据这节课的教材知识结构及小学生认知规律和发展水平,为优化教学过程,实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的课堂教学要求,这节课的教学安排为: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玩过哪些小车?

怎样玩的?

有哪些发现?

2.动手玩一玩准备的小车,想办法让小车运动。

(二)探究运动与力的关系

(三)实验探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

学生分组实验,并完成各自的实验记录单,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并进行指导。

(四)自由活动

设计搭不同坡度的实验让小车跑的又快又远,交流生活中哪些地方还用到了推力或拉力。

(五)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整堂课的设计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中学习知识,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全过程,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使学生从“我学会”变成“我会学”。

                                 《小车的运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通过观察,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能积极寻找证据,解释假设;能利用器材作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

   2.引导学生认识到合作探究的意义,会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3.意识到科学技术在解决日常工作、生活问题中所起的作用;知道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常见的力。

   二、教学重点:

知道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常见的力。

   三、教学难点:

根据假设设计实验。

四、教学前教具准备:

 

分组实验记录单、小车、绳子、垫圈若干、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激境导入

1.(出示小车)小车在桌子上的状态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学生回答。

2.你有什么办法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吗?

学生回答各种办法。

3.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课题:

小车的运动

(二)探究运动与力的关系

1.学生在讲台上分别展示各种使小车运动起来的办法。

2.板书:

推、拉、吹、扇、搭斜面。

3.思考:

为什么用这些办法可以使小车运动起来呢?

4.根据学生回答总结并板书:

推或拉能产生力,推力和拉力都会使物体运动来,推力和拉力也有大小和方向。

(三)实验探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

1.学生猜测提出假设。

2.教师讲解实验需要的材料,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3.小组合作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实验结果:

小车的运动快慢与力的大小有关,推力或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就越快,推力或拉力越小,小车运动就越慢。

(四)自由活动

1.设计搭不同坡度的实验让小车跑的又快又远。

2.交流生活中哪些地方还用到了推力或拉力?

3.学生回顾生活中的开门、关门、开灯、拉车、推车等现象。

(五)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2.教师评价

 

《小车的运动》教学反思

我通过对本课教材多次的研读和上课后,感触较深。

一、激发学生兴趣 注重教师引导

兴趣是小学生学习的源动力,失去兴趣的学习是没有生机的。

为此《小车的运动》的设计在导入部分,首先让学生观察桌子上的小车是静止还是运动的状态,然后提出问题:

“你有什么办法使小车运动起来?

”引导学生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明白在力的作用下使小车运动起来的原理。

学生对探究产生兴趣后,教师应该要保护和利用学生的探究欲望。

教材中把“挂几个垫圈,刚好能使小车运动起来”与“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合在一起让学生进行研究,但在试教中,我发现学生在安装小车时就已经在研究小车的运动了,学生既然感兴趣,我就顺水推舟把“挂几个垫圈,刚好能使小车运动起来”与安装小车同时进行。

这样做既能保护学生的探究兴趣,又能分解“拉力与小车运动”的实验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认为教师在科学课教学中,恰当的、正确的引导作用仍然很重要,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如在让学生明白小车的安装注意点时,我问“要让小车开得又快又直,你有什么决窍?

”学生虽然知道绳子的长短与小车的运动距离有关,但是对绳子太长了也不行却缺少一些感性的认识,于是我就演示给学生看,通过演示实验学生马上明白了怎样做这个分组实验了。

二、课堂上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氛围 注重小组合作

通过《我们的小车》一课的教学,我深切地感受到,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不仅单纯是形式上、时间上的分配和简单的教学方式的变化,最根本的应是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

如果在课堂上把时间更多地给了学生,教师的讲解少了,学生的活动更多了。

这仅仅是形式上的变化,但这并不能说明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了,而应更多地关注教学中是否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

学生是否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是否主动参与了课堂的活动,是否把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关系处理得恰当。

我认为应以学生的思维作主体,教师要换位思考,关心学生想些什么,可能会有哪些问题,同时考虑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思考什么,获取什么,如何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而不是简单地凭经验来安排各环节学生去做些什么。

在学生制定实验计划时,要求学生分工明确,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完成计划,定出本小组实验的步骤;然后分组汇报,这里老师不用去评价其中的不足地方(如垫圈该怎样挂、如何分工等等),而是组织学生相互倾听,引导他们置疑和补充,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

学生在实验后的归纳总结汇报时,要求大家认真倾听,相互置疑补充,因为学生在表达时,往往是语言不规范、抓不住要点,对自己的发现和结论是心里明白,但说不清楚,不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这时教师尊重学生的看法,并将他们结论中的要点板书出来,最终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研究发现归纳完善。

最后孩子们轻松地得出了结论:

拉力可以使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地越快。

总之,我认为上好一堂科学课,除了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外,更应看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解决了问题,是我们小学科学课要追求的本质。

课堂时间是短暂的,课堂上我们不能只是追求一种形式上的东西,应该要重视学生的终身发展,引领我们的孩子走上正确的科学探究之路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