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线束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903632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24 大小:1.6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线束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4页
汽车线束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4页
汽车线束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4页
汽车线束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4页
汽车线束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汽车线束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docx

《汽车线束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线束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docx(1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汽车线束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docx

汽车线束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

Q/LT

零态电装(芜湖)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2010-12-31发布

Q/LT.04.030-2012

代替Q/LT.04.030-2010

汽车线束

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

零态电装(芜湖)有限公司发布

2012-01-15实施

前言

本规范是修改采用SAE/USCAR02PerformanceSpecificationforAutomotiveElectricalConnectorSystems标准。

以SAE/USCAR02为主,整合了Q/CDC102—2006汽车线束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第1版本的内容。

本标准于2006年1月第1次制订,于2006年7月第1次修订。

本规范由零态电装(芜湖)有限公司技术部提出;

本规范由零态电装(芜湖)有限公司技术副总批准;

本规范由零态电装(芜湖)有限公司技术部归口;

本规范起草单位:

零态电装(芜湖)有限公司技术部标准化组;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

本规范由零态电装(芜湖)有限公司技术部负责解释。

目次

前言V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3.1线束(Wireharness)1

3.2In-Line连接器(In-LineConnector)1

3.3Header连接器(HeaderConnector)1

3.4设备连接器(DeviceConnector)1

3.5阴连接器(FemaleConnector)1

3.6阳连接器(MaleConnector)1

3.7接触件(contact)1

3.8阳接触件(Malecontact)1

3.9阴接触件(Femalecontact)2

3.10CPA—连接器定位装置(ConnectorPositionAssurance)2

3.11PLR—接触件定位装置(PositivelatchReinforcement)2

3.12TPA—接触件定位结构(ContactPositionAssurance)2

3.13干电路(DryCircuit)2

3.14Edgeboard连接器(EdgeboardConnector)2

3.15ShortingBar2

3.16干线mainstem2

3.17支线lateral2

3.18分支点embranchmentpoint2

3.19接点juncture2

3.20干区desiccationbound2

3.21湿区dampbound2

3.22接触件-接触件插入力(EngagingForce)2

3.23接触件-接触件拔出力(SeparatingForce,DisengageForce)2

3.24接触件-连接器拔出力(ExtractionForce)2

3.25接触件-连接器固定力(RetentionForce)2

3.26接触件-连接器插入力(InsertionForce)2

3.27连接器-连接器装配力(MatingForce)3

3.28连接器-连接器拔出力3

3.29泄露电流(Leakage)3

3.30电源电路(PowerCircuit)3

3.31信号电路3

3.32稳定状态(SteadyState)3

3.33总连接电阻(TotalConnectionResistance)3

4一般要求3

4.1默认试验公差3

4.2默认试验条件3

4.3试验设备2

4.4测量精度要求2

5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2

5.1总则2

5.1.1尺寸特性[1、2、3]2

5.1.2物料特性3

5.1.3环境温度范围(分级)3

5.1.4线束的工作电压范围3

5.1.5接触件样品准备4

5.1.6预处理—连接器和/或接触件插拔循环4

5.1.7外观[3]4

5.1.8线路检测[1](QC/T29106)5

5.1.9电连续性监测(瞬断监测)5

5.2接触件—机械性能试验6

5.2.1接触件—接触件插入力/拔出力[1]6

5.2.2接触件抗弯性[2]7

5.2.3绝缘层压接部位的弯折试验[2](QC/T29106)8

5.2.4导线—接触件拉脱力[1](USCAR21)8

5.3接触件—电性能试验9

5.3.1接触电阻(干电路电阻)(总连接电阻)[2]9

5.3.2电压降[2]10

5.3.3最大电流能力[2]11

5.3.41008h电流循环[2]13

5.4线束—机械性能试验14

5.4.1接触件—连接器插入力/拔出力[1]14

5.4.2连接器—连接器插入力/拔出力(无机械辅助的连接器)[1]16

5.4.3连接器—连接器插入力/拔出力(带机械辅助的连接器)[1]18

5.4.4线束极性防错能力[1]18

5.4.5连接器其它零件如CPA、PLR、locatorclip的插入力/拔出力[1]19

5.4.6振动/机械冲击[2]20

5.4.7连接器—连接器装配时的喀哒声[2]22

5.4.8线束跌落试验[2]22

5.4.9连接器塑件(塑件(塑件(护套)))孔的易受损伤性[2]22

5.5线束—电性能试验23

5.5.1绝缘电阻[2]23

5.5.2耐压[2](ISO16750-2)24

5.6线束—环境试验24

5.6.1可焊性[2](QC/T29106)24

5.6.2耐焊接热[2](QC/T29106)24

5.6.3热冲击(温度循环)[2]25

5.6.4温度/湿度循环[2]25

5.6.5高温试验[2]27

5.6.6低温试验[2](QC/T29106)28

5.6.7耐工业溶剂[3]29

5.6.8浸渍试验[2]29

5.6.9压力/真空泄露[2]30

5.6.10盐雾[2](QC/T29106)32

5.7特殊试验32

5.7.1连接器安装结构的机械强度[2]32

5.8严酷环境试验33

5.8.1高压水喷射33

5.8.2严酷振动34

5.9试验顺序36

5.9.1说明36

5.10推荐的试验项目3

5.10.1新工具设计、工具更改或材料更改后推荐进行的试验3

5.10.2新/现有接触件或连接器设计后推荐进行的试验5

6质量评定程序7

6.1鉴定检验7

6.1.1抽样7

6.1.2程序7

6.1.3合格7

6.1.4样品处理7

6.2质量一致性检验7

6.2.1逐批检验7

6.2.2周期检验9

7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12

7.1标志12

7.2包装12

7.2.1检验:

12

7.3运输12

7.4储存12

附 录 A(规范性附录)加速老化试验13

A.1加速老化试验目的13

A.2试样样品的准备13

A.3初始检测13

A.4加速老化13

A.4.1老化方法1:

蒸汽老化试验(1小时或4小时)13

A.4.2老化方法2:

恒定湿热试验13

A.4.3老化方法3:

高温试验13

A.5后处理13

附 录 B(资料性附录)恒定湿热

B.1恒定湿热[2]14

B.1.1目的14

B.1.2设备14

B.1.3要求14

B.1.4试验方法14

附 录 C(资料性附录)温升

C.1温升[2]15

C.1.1目的15

C.1.2设备15

C.1.3要求15

C.1.4试验方法15

附 录 D(资料性附录)

表D1导线—接触件拉脱力16

汽车线束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汽车线束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储存。

本规范适用于标称电压低于20VDC(0VDC~20VDC)的汽车线束。

本规范不适用于以下产品:

标称电压高于20VDC/AC线束,eyelet接触件,edgeboard连接器。

如果实际产品的应用条件超过本规范的产品应用条件,则产品必须按照产品实际应用条件进行模拟试验。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QC/T238-1997汽车零部件的储存和保管

QC/T417.1~417.5-2001车用电线束连接器

QC/T29106-2004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

ISO16750-2-2003Roadvehicles-Environmentalconditionsandtestingforelectricalandelectronicequipment-Part2:

Electricalloads

SAE/USCAR02-2004PerformanceSpecificationforAutomativeElectricalConnectorSystems

术语和定义

线束(Wireharness)

由In-Line连接器和导线组成的组件。

In-Line连接器(In-LineConnector)

该对连接器的塑件(塑件(塑件(塑件(护套))))中分别装有阳接触件和阴接触件,通过阳接触件和阴接触件连接两根或两根以上的电线。

理解In-Line连接器和线束可以参考USCAR02中第5.4.8.1(connectordroptest/purpose)。

Header连接器(HeaderConnector)

塑件(塑件(塑件(塑件(护套))))中只装阳接触件(主要指固定的针,同时没有装阴接触件)的连接器。

连接器中不与阴接触件相配的阳接触件一端通常与PCB板焊接连接或直接与设备内部连接。

设备连接器(DeviceConnector)

直接和设备上的连接界面连接的连接器,如开关。

阴连接器(FemaleConnector)

装阴接触件的连接器。

阳连接器(MaleConnector)

装阳接触件的连接器。

接触件(contact)

阴接触件和阳接触件的统称。

阳接触件(Malecontact)

与阴接触件对配的插针和其它针(如方针,圆针)。

阴接触件(Femalecontact)

与阳接触件对配的接触件,如插簧。

CPA—连接器定位装置(ConnectorPositionAssurance)

CPA—连接器定位装置是一个连接器的锁定装置,通过它将两个连接器或一个连接器和设备连接起来而不分开。

它可以是连接器塑件(塑件(塑件(塑件(护套))))上的结构特征,也可以是连接器中的零件。

CPA是用于连接器定位的二级锁。

PLR—接触件定位装置(PositivelatchReinforcement)

当接触件装入塑件(塑件(塑件(塑件(护套))))后用接触件定位装置将接触件锁定在塑件(塑件(塑件(塑件(护套))))中。

PLR—接触件定位装置可以是接触件的定位结构(TPA),也可以是单独的零件,如楔、填充物等。

PLR可以增强接触件的锁钩(接触件一级锁)或可以单独作为1个锁。

PLR是用于接触件定位的二级锁。

TPA—接触件定位结构(ContactPositionAssurance)

TPA—接触件定位结构,见3.2项PLR。

干电路(DryCircuit)

开路电压不超过20mV,测试电流不超过100mA的电路。

Edgeboard连接器(EdgeboardConnector)

与PCB印制电路板板边缘连接的连接器。

ShortingBar

连接器内部的一种金属件。

当一个连接器没有和对配连接器插合时,可以用此零件将一个连接器内2或3条以上的电路连接器起来。

ShortingBar一方面可以去除静电,另一方面可以作为一种检测方式(当一个连接器没有和对配连接器插合时)。

干线mainstem

线束中两根或两根以上电线包扎在一起的部分(如图1所示)。

支线lateral

线束中电线的末端没有包扎的部分或单根电线(如图1所示)。

分支点embranchmentpoint

线束中干线与干线或干线与支线中心线的交点(如图1所示)。

接点juncture

电线与电线的连接点(如图1所示)。

干区desiccationbound

安装在驾驶室、乘员室、行李舱等部位的线束不需做特殊防水防护处理的区域。

湿区dampbound

除干区以外,线束需做特殊防水防护处理的区域。

接触件-接触件插入力(EngagingForce)

将两个相配接触件插合的力或将接触件与标准针插合的力。

接触件-接触件拔出力(SeparatingForce,DisengageForce)

将两个相配接触件拆开的力或将接触件与标准针拆开的力。

接触件-连接器拔出力(ExtractionForce)

将接触件完全从连接器型腔中拔出来的力。

接触件-连接器固定力(RetentionForce)

接触件能够保留在连接器中而不被拔出来的最大的力。

固定力有两个数值:

一个是接触件在定位装置没有破坏的情况下测试;一个是接触件在定位装置破坏之后进行测试。

接触件-连接器插入力(InsertionForce)

将接触件装入连接器型腔的力。

连接器-连接器装配力(MatingForce)

将阴连接器和阳连接器插合的力或将连接器与设备连接器(DeviceHeaderorReceptacle)完全插合的力。

连接器-连接器拔出力

将阴连接器和阳连接器拆开的力或将连接器与设备连接器(DeviceHeaderorReceptacle)拆开的力。

泄露电流(Leakage)

两支或两支以上线路通过绝缘介质而隔离。

当线路之间施加足够电压时会产生电流通路,即漏电流。

该潜在电压是500VDC或更大。

该电流是可测量的,即使是毫安培或微安培。

在未拆卸连接器分析接触件间隙或检测连接器受污染情况是很有帮助的。

电源电路(PowerCircuit)

任何电源电路都能够耐5A的电流,至少1分钟。

信号电路

在任何时间中,任何信号电路都能够耐5A或更小的电流。

稳定状态(SteadyState)

环境条件或电流在1min或更长时间内状态保持稳定。

总连接电阻(TotalConnectionResistance)

总连接电阻=“接触件-导线”压接电阻(Header连接器没有压接电阻)+“接触件-接触件”界面电阻。

Header连接器和其相连的连接器构成的连接端的总连接电阻只有1个压接电阻。

连接电阻中包括接触件材料材料本身的电阻。

接触件相当于以前规范中的端子;阳接触件相当于以前规范中的插针、针;阴接触件相当于以前规范中的插簧。

线束示意图

一般要求

默认试验公差

除非另外说明,默认公差用名义值%表示:

温度:

±3℃

电压:

±5%

电流:

±5%

电阻:

±5%

长度:

±5%

时间:

±5%

力:

±5%

频率:

±5%

流速:

±5%

相对湿度:

±5%

默认试验条件

除非另外说明,试验条件为:

室温:

(23±5)℃

相对湿度:

周围环境湿度

电压;14.0±0.1VDC

试验设备

以下表中所列的设备是具有特殊精度要求的设备,一些常用的设备可能在试验中也会用到。

设备

序号

名称

要求

1

直流电源(可调节)

0-20VDC

0-150A

2

微欧姆表

0-20mV

0-100mA

开路电压不超过20mV,测试电流不超过100mA。

微欧姆表具有偏移补偿或反向电流方法来测量电阻。

3

数显万用表(DMM)

全量程精度:

≤0.5%

0-50VDC

0-10MΩ

4

分流器(若需要)(并联电路)

±1%的精度,100mA或根据需要。

5

毫伏计

0-100mVDC,全量程精度:

0.5%

6

热电偶

“J”、“K”或“T”型,根据需要。

7

测力计

1.0%的精度,有峰值读取功能。

8

数据记录器

若需要

9

温度试验箱

-40℃~+175℃或根据需要,相对湿度:

0%~95%

10

振动控制器

若需要

11

振动工作台

2640N(600Lbs)正弦力

2200N(500Lbs)RMS力

12

真空容器

若需要

13

绝缘电阻测试仪

全量程精度:

<0.5%

14

高压水喷射设备

见5.8.1高压水喷射试验中的设备要求

15

分贝计

±1.5dB“C”精度

只要该设备量程满足试验要求,允许使用更小量程的设备。

也允许使用更大量程的设备,但其精度不能够降低。

测量精度要求

除非另外说明,测试设备的精度要求比基本数值高一个精度等级。

如:

样品孔尺寸0.1mm和0.10mm,前者采用精度0.01mm测径器测量,后者采用0.001mm的千分尺测量。

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总则

本规范描述试验时是一个一个单独描述的,然而在实际中经常需要按照顺序进行试验。

试验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常识判断整个试验过程是否有多余的操作步骤,如本规范描述的每一个单独试验中都有样品的准备步骤,而在实际试验过程中,可能在前面的试验中样品已经准备好了,在随后的几个试验中可能就不需要再进行样品准备了。

本规范中试验项目后面所列的[1]、[2]、[3]为试验重要性等级。

[1]为较重要特性,[2]为重要特性,[3]为一般特性。

尺寸特性[1、2、3]

目的

该测试的目的是验证产品的尺寸与产品图纸是否相符。

设备

符合测量精度的影像测量仪、三坐标测量仪、千分尺、游标卡尺、直尺、或卷尺

要求

线束的结构、外形及安装尺寸符合详细规范(或设计图样)要求。

除非顾客有特殊要求,线束尺寸应符合下述要求:

a)干线和保塑件(塑件(塑件(护套)))(塑件)管长度宜不小于100mm,并为5的倍数。

如100mm、105mm、110mm等;

b)支线长度宜不小于30mm;

c)接点之间,接点与分支点之间距离宜不小于20mm;

d)电线与接触件连接处需装绝缘套管(若有)时,绝缘套管(若有)长度不得小于20mm。

操作方法

用符合详细规范(或设计图样)精度要求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具体按照测量工具操作指导书进行操作。

物料特性

除非另外说明,物料(零件)的试验状态和物料(零件)的实际应用状态相同。

如在实际情况下,接触件从原材料到生产到装配整个过程中会混入模具润滑剂,则在做试验时,接触件也不能去除模具润滑剂。

零件所用的材料要符合相应的材料规范或物料特性表。

接触件材料硬度是指原材料(料带)的硬度,而不是最终产品的硬度,因为加工过程会影响该硬度值。

环境温度范围(分级)

待测试的零件必须根据零件实际应用环境从表2中温度范围。

“升高”定义为由于电流作用而引起的温度升高。

必须注意所选取的导线的导体(线芯)和绝缘体(线皮)耐温度范围(导线供应商推荐的温度范围)不能低于产品所需承受的温度范围(从表2中所选取的温度范围)。

线束环境温度范围(分级)

等级

环境温度范围

1

-40℃~+85℃

2

-40℃~+100℃

3

-40℃~+125℃

4

-40℃~+150℃

5

-40℃~+175℃

如果一个接触件在连接器中被周围的接触件包围,则该接触件的温升数值比单独接触件(该接触件在连接器中没有相邻的接触件)的温升数值要高。

因为在相同的电流下,周围的接触件也会散发热量,所以被包围的接触件散发热量就会更慢。

线束的工作电压范围

产品的标称电压为12VDC,其工作电压范围见表3。

线束的工作电压范围

标称电压UH

工作电压范围

适用范围

Umin

Umax

12

6.0

16

对于在发动机起动过程中应具有的功能的产品

9.0

对于在发动机停止工作期间应具有功能的产品

10.8

对于在发动机运行期间应具有功能的产品

因采用USCAR02标准,故不适用于24VDC的线束。

接触件样品准备

对于需要压接的接触件,用压接机器压接接触件和导线。

要求记录压接高度和压接宽度。

对于Header连接器,只需对阴连接器的接触件进行压接。

需要对样品进行标记。

压接的样品要求符合压接性能规范。

预处理—连接器和/或接触件插拔循环

目的

该程序是对连接器或接触件进行预处理:

循环插拔操作。

因为连接器在整个寿命期间,包括生产、使用和维护,都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

当作为一系列试验的一部分时完成该项程序。

设备

要求

操作方法

完全将连接器或接触件插入和拔出10次。

当只有接触件时,注意在插拔时要对正插拔,否则会引起接触件变形。

在最后一次拔出后(第10次)再重新将连接器或接触件对插好进行随后的试验。

外观[3]

目的

该测试目的在于记录样品的物理外观,试验可以由一个具有正常或校正视力和具备正常颜色辨别力的人来完成。

除了采用文件记录方式,鼓励使用照片和/或录像记录方式。

每组样品中必须保留一个样品以便试验前后的样品进行比较,并且对该样品进行标识。

设备

照相机和/或摄象机(如需要)、放大镜等放大设备(如需要)

要求

用10倍的放大镜,线束不能看到明显的退化、开裂、变形等缺陷。

这些缺陷会影响线束的功能或降低连接器的性能。

线束的锁定装置或结构特征不能被破坏。

线束的密封物(若有)不会被破坏。

a)塑件、接触件等零部件外观遵照相应规范执行;

b)接触件和导线压接后的外观(若有)遵照Q/HX3006-2004接触件压接技术管理规范执行;

c)线束包扎时,应紧密、均匀,不应松散。

采用保塑件(塑件(塑件(护套)))(塑件)管时,无位移和影响线束弯曲现象;

d)线束中电线与接触件连接处的绝缘套管(若有)(若有)应紧密套在连接部位上,无位移、脱开现象;

e)线束中电线及零部件应正确装配,不应有错位现象,接触件在塑件(塑件(塑件(护套)))(塑件)中不应脱出;

f)采用钎焊的方法时,不允许使用腐蚀性焊剂。

焊点应光滑,不允许存在漏焊、未焊透、焊剂夹杂等缺陷;

g)采用无焊料焊接方法时焊接处表面不允许出现氧化、断丝、缺损和绝缘层熔化现象。

如图2所示,焊接与未焊接的过渡部位a应呈圆弧状,且在b区可见未焊接的导体端部;

无焊料焊接的线束

h)干区和湿区接点表面绝缘应良好,绝缘材料应紧靠在接点部位上,无位移、脱开现象;

i)密封塞在压接时不应损伤。

电线与密封塞之间,密封塞与塑件(塑件(塑件(护套)))(塑件)之间不应有目视可见的间隙。

电线和密封塞与接触件压接后,如图3所示的a区内应可见密封塞和电线绝缘层的端部;

j)产品标识完整、正确。

电线和密封塞与接触件

试验方法

a)视力:

1.0以上;

b)照明:

200lx~300lx;

c)目测距离:

0.3m~0.5m。

在进行试验和/或处理前目视检查每一个样品,详细记录任何制造或材料缺陷,如开裂、印花、飞边等缺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