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学案专题二第1课进学解.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899514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20.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学案专题二第1课进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学案专题二第1课进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学案专题二第1课进学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学案专题二第1课进学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学案专题二第1课进学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学案专题二第1课进学解.docx

《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学案专题二第1课进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学案专题二第1课进学解.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学案专题二第1课进学解.docx

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学案专题二第1课进学解

[专题概说]

本专题共有三篇文章。

《进学解》是作者的感叹怀才不遇、自抒愤懑之作。

《名二子说》表达对爱子的劝诫与勉励。

《日喻》阐述了作者的内心感悟和思想感受。

《进学解》假托向学生训话,勉励他们在学业、德行方面取得进步,学生提出质问,先生解释,借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仕途坎坷的牢骚,字里行间饱含抑郁,也反映了对社会的批判。

文中不少成语、名句值得细细品味。

《名二子说》这篇文章苏洵通过对为二子命名的解说,说明了苏轼、苏辙两兄弟不同的性格特征,对他们的一生做了十分准确的预言,表现了对儿子的担心和希望。

《日喻》运用两个内容相近但又有连续性、发展性的寓言故事构成富有变化的结构,使寓言的主旨更趋深入,丝丝入扣,环环相接,体现了苏轼在散文创作方面的创新精神。

第1课 进学解

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进学解》

2.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进学解》

3.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山石》

4.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山石》

5.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

——《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一、字词积累

1.字音

爬罗剔(tī)抉(jué)  纂(zuǎn)言  继晷(ɡuǐ)

补苴(jū)罅(xià)漏幽眇(miǎo)

·(nónɡ)郁

佶(jí)屈聱(áo)牙正而葩(pā)闳(hónɡ)其中

跋(bá)前踬(zhì)后何裨(bì)侏(zhū)儒(rú)

岁靡(mí)廪(lǐn)粟纡(yū)余卓荦(luò)

玉札(zhá)崇庳(bēi)瑕疵(cī)

訾(zī)

2.通假字

①登崇畯良 畯,同“俊”,优秀

②校短量长 校,同“较”,比较

③冗不见治 见,同“现”,表现

④今先生学虽勤而不繇其统 繇,同“由”,遵循

⑤若夫商财贿之有亡 亡,同“无”,没有

⑥计班资之崇庳 庳,同“卑”,低下

3.一词多义

(1)具

(2)行

(3)披

(4)方

(5)竟

(6)要

(7)于

4.词类活用

①国子先生晨入太学 名词作状语,在早晨

②犹且月费俸钱,岁靡廪粟 名词作状语,每月

③补苴罅漏 名词活用作动词,填补

④踵常途之促促 名词活用作动词,走,跟随

⑤细大不捐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小的事物;大的事物

⑥拔去凶邪,登崇畯良 形容词作名词,凶险邪恶的人;

 优秀的人

⑦乘马从徒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跟从

⑧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

 ……止;使……回

⑨名一艺者无不庸 名词作动词,名一艺,指能治一种

 经书

5.古今异义

①作为文章

古义:

写作成。

今义:

当做。

②沉浸

·郁

古义:

深入探究。

今义:

处于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③三年博士

古义:

在教育机构教学的人。

今义:

学位的最高一级。

④言虽多而不要其中

古义:

儒家的要义。

今义:

那里面。

⑤窥陈编以盗窃

古义:

抄袭剽窃。

今义:

用不合法的手段秘密地取得。

⑥指前人之瑕疵

古义:

职位在自己之上的人。

今义:

古人,以前的人。

6.文言句式

(1)判断句

①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者,……也”表判断)

②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杙为楹,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其豨苓也(“……也”表判断)

(2)宾语前置句

惟器是适者(宾语“器”前置)

(3)状语后置句

有笑于列者曰(状语“于列”后置,应为“于列笑者”)

(4)被动句

①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录,被录用;庸,被任用)

②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获选,被选拔)

③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见……于……”表被动)

(5)省略句

①招诸生立(于)馆下

②废死(于)兰陵

二、文学常识

1.走近作者

见“专题一《原毁》”

2.写作背景

《进学解》,作于唐宪宗元和八年(813),时韩愈四十六岁,在长安任国子学博士,教授生徒。

全文假托先生劝学、生徒质问、先生再予解答,故名《进学解》。

实际上是感叹怀才不遇、自抒愤懑之作。

《旧唐书·韩愈传》:

“复为国子博士,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

3.相关知识

(1)文体知识:

杂说是一种议论兼叙述的短小的古文形式,其源头可能是笔记小说。

早在先秦诸子中,就有所谓的“小说家”,先秦诸子中的寓言、战国纵横家的游说等都是杂说的先河。

杂说兼具寓言、小说和短论的特点,往往亦庄亦谐、能近取譬、言简意深、风趣警策,文学性和思想性得以完美地整合。

(2)六艺:

《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儒家经书。

还有一种意思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和学问。

(3)出自本课的成语:

细大不捐、焚膏继晷、含英咀华、佶屈聱牙、异曲同工、动辄得咎、兼收并蓄。

一、结构图解

二、内容研读

1.韩愈提出的“业”和“行”指什么?

[明确] “业”指学业,读书、作文都属于“业”。

“行”指为人行事,所谓“立言”即发表重要见解也属于“行”。

韩愈认为这二者是主观修养的重要方面。

2.生徒是从哪些方面质问先生的?

[明确] 生徒的质问大意是说先生的“业”“行”均很有成就,却遭际坎坷,则业精行成又有何用呢?

先说先生为学勤勉,六经诸子无不熟读精研,叙事之文必记其要略,论说之文必究其深义,夜以继日,孜孜不倦;次说先生批判佛老,力挽狂澜,大有功于儒道;再说先生博取先秦西汉诸家文字之长,写作古文已得心应手;最后说先生敢作敢为,通晓治道,为人处事,可谓有成。

这四个方面,一、三指“业”,二、四指“行”。

韩愈在这几方面确实都相当有成绩,可是其遭遇却非常不顺。

下文生徒所说“跋前踬后,动辄得咎”云云,就是概述其坎坷困窘之状。

“冗不见治”指出他不能施展政治才能,而落得仕途失意、体力衰退的下场。

其实,生徒质问的这一大段话,正是韩愈“不平而鸣”,借以一吐胸中块垒而已。

3.先生回答生徒的话该如何看待?

[明确] 这段回答先以工匠、医师为喻,说明“宰相之方”在于用人能兼收并蓄,量才录用。

次说孟轲、荀况乃圣人之徒,尚且不遇于世;则自己被投闲置散,也没有什么可抱怨的。

最后说若还不知足,不自量力,岂不等于是要求宰相以小材充大用吗?

这里说自己“学虽勤而不繇其统”云云,显然不是韩愈的由衷之言,实际上是反语泄愤。

“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是说自己动辄遭受诽谤,同时却名声益彰,这就更具讽刺意味了。

这里所谓“名”,主要是指写作和传授“古文”的名声。

韩愈说过,由于自己文章写得好,又好为人师(其实是宣传“古文”理论),因而招致怨恨。

至于说孟子、荀况不遇云云,看来是归之于命运,借以自慰;实际上也包含着对于古往今来此种不合理社会现象的愤慨。

他看到无论历史上还是现实生活中,贤者总是怀才不遇,甚至无以自存,不禁要发愤愤之问。

这正是封建时代比较正直的知识分子常有的感慨。

4.《进学解》阐述了人才的选用与发挥作用的问题,其中哪些见解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明确] 

(1)论怎样学习。

《进学解》一开始,就以精练明快的语句,说出“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这句话的意思是:

学业的精进在于勤奋,荒疏在于嬉戏,德行的成就在于深思,毁坏在于因循随俗。

这句话看来平常,却说出了学习成败的规律,现在已经成为大家熟悉的学习格言,不少人把它作为座右铭,激励自己前进。

所谓“勤”即:

“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这段话就是说要口勤、手勤、脑勤。

谈到“思”,他认为应该:

“抵排异端,攘斥佛老,补苴罅漏,张皇幽眇;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对于异端学说,佛道二教的邪说必须加以排斥和抨击,对于儒道缺漏的地方加以弥补,精微的地方加以发扬,对于儒道加以继承。

(2)指导学生学习儒家经典。

韩愈在《进学解》中用简明生动的语言,阐述《书》《春秋》《左氏》《易》《诗》等儒家主要经典,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以简明的方法来进行学习。

如他说“《周诰》《殷盘》,佶屈聱牙;《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诗》正而葩;下逮《庄》《骚》,太史所录;子云、相如,同工异曲”。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周诰》《殷盘》文字艰深,不易读懂,《春秋》的褒贬谨慎严正,《左传》释经,虚浮夸大,《易》的变化很奇,但是正当,都可以师法,《诗》的义理很正,词句华丽。

到了《庄子》《离骚》《史记》《汉书》所记,扬雄和司马相如的曲调虽然不同,但工力却是相等的。

如果能够掌握这些文章的特点,学习起来就比较容易了。

(3)论人才。

韩愈在《进学解》中还列举了不同木材有不同的用途,有良匠可以各尽其材。

不同的药材能治不同的疾病,良医可以用其特性治病,可以药尽其用。

接着列举了古代圣贤虽各有所长,但均未能见用。

说明不论什么样的人都有特长,但材有高低,术有短长,只要有识才之人,就可以用其所长,发挥作用,否则未能见用,不是人才不好,而是不遇明世。

说人才的使用,其意思是说掌权的人应该知人善任,否则天下人才虽多,亦不见用,反而说天下无才岂不荒谬。

他这种思想还是有积极意义的。

(4)鼓励学生努力进取。

《进学解》鼓励学生努力进取,不要过多地考虑政府是否公正,过多地考虑个人能否被录用,得到较好的地位。

所以他说:

“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意思是说重要的是诸生要考虑学业不能精进,而不要埋怨政府的不明察,不能录用自己,担心的是自己的德行不成,而不要害怕政府的不公正。

韩愈鼓励学生努力上进,不要过多地去考虑社会的不公,从学习的要求上看是积极的,有利于学生成材。

三、主旨归纳

《进学解》以自嘲为自夸,用反语讽刺当时社会的庸俗腐败,表现了一个有理想的士大夫在现实中不妥协的精神。

文中通过学生之口,形象地突出了自己学习、捍卫儒道以及从事文章写作的努力与成就,有力地衬托了遭遇的不平;而针锋相对的解释,表面心平气和,字里行间却充满了郁闷的感情,也反映了对社会的批判。

四、写法鉴赏

1.韩愈采用了设问设答的形式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作者没有直接用自己的议论去指责有司,而是借助师生之间的问答来说明道理,抒发自己的不平。

文章首先假设国子先生教训诸生引出全篇的议论:

当今尊崇俊良,有司明而公,业精行成,必能获选,学生们应努力进学。

紧接着又借学生之口,对他的不平遭遇提出质疑,以事实反驳先生的教训:

先生业精行成,却屡遭贬谪,处境狼狈。

有司如此不公不明,你的教训不是欺人之谈吗?

进而再设计了解嘲式的解答,对学生的质疑进行辩解:

我自己业未精、行未成,投闲置放,乃分之宜,非有司之不公不明也。

作者真心要吐露的所有的事实、道理与情感全是托他们之口说出来的。

正是由于在作者与读者之间置入了这一个第三者——学生,因而造成了一个缓冲地带,缓和了作者和读者之间的气氛,取得了委婉含蓄的效果。

2.文中,作者为了更充分地表明自己的观点,采用了“扬人抑己”的手法。

作者设问设答的辩解形式,本之于汉代东方朔的《答客难》、扬雄的《解嘲》以及班固的《答宾戏》。

但以上诸篇皆是扬己抑人,以别人之口极贬自己的无能,再以自己之口极夸自己的不凡。

此篇则扬人抑己,以别人之口极力褒扬自己,而以自己之口极力贬低自己。

善于翻用前人之法,别出心裁,不但使人耳目一新,而且取得了更为委婉含蓄的效果。

因为自夸自赞来抨击有司的不公与不明,便太直太露,往往会得罪当权者。

而此篇以怨怼激愤之词托之人,自咎自责之词托之己;胸中抑郁,全借他人之口说出,自己则心平气和,通情达理。

如此,则言之者无罪,闻之者知愧。

作者自贬自抑,姿态如此之高,有司之不公不明者,何以不自愧万分呢?

所以当时宰相读后,旋生悔心,让韩愈改任史馆修撰。

一、基础过关

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玉札(zhá)  纂言(zuǎn)  补苴罅漏(jūxià)

B.继晷(ɡuǐ)幽眇(miǎo)佶屈聱牙(jiéáo)

C.纡余(yū)瑕疵(cī)跋前踬后(bázhì)

D.崇庳(bēi)卓荦(luò)岁靡廪粟(mílǐn)

解析:

选B。

佶读jí。

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行成于思毁于随(因循随俗)

B.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行列)

C.辙环天下,卒老于行(走路)

D.记事者必提其要(重要的,纲领)

解析:

选C。

读hánɡ,道路。

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贪多务得

内立法度,务耕织

B.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C.长通于方,左右具宜

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

D.然而公不见信于人

宰臣不见斥

解析:

选B。

B.侍奉;A.追求/从事;C.礼法/治国方术;D.表被动/指对自己怎样。

4.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的情况与其他各句不一样的是(  )

A.月费俸钱,岁靡廪粟

B.补苴罅漏

C.名一艺者无不庸

D.踵常途之促促

解析:

选A。

A.“月”“岁”是名词作状语;B.苴;C.名;D.踵,都是名词作动词。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选段,完成问题。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

“先生欺余哉!

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

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先生之业,可谓勤矣。

抵排异端,攘斥佛老,补苴罅漏,张皇幽眇;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

沉浸

郁,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

上规姚、姒,浑浑无涯;《周诰》《殷盘》,佶屈聱牙;《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诗》正而葩;下逮《庄》《骚》,太史所录;子云、相如,同工异曲:

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

少始知学,勇于敢为;长通于方,左右具宜:

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

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

暂为御史,遂窜南夷;三年博士,冗不见治;命与仇谋,取败几时;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头童齿豁,竟死何裨!

不知虑此,而反教人为?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细大不捐____________

(2)攘斥佛老____________

(3)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____________

(4)竟死何裨____________

答案:

(1)舍弃 

(2)排除 (3)完美 (4)益,好处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沉浸

郁,含英咀华

B.冬暖而儿号寒

C.作为文章,其书满家

D.三年博士,冗不见治

解析:

选B。

A.沉浸,古义:

深入探究。

今义:

处于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C.作为,古义:

写作成。

今义:

当做。

D.博士,古义:

在教育机构教学的人。

今义:

学位名称。

7.翻译下列句子。

(1)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

译文:

                                    

                                    

(2)不知虑此,而反教人为?

译文:

                                    

                                    

答案:

(1)史书类典籍一定要总结掌握其纲要,论说类典籍一定要探索其深奥隐微之义。

(2)不知道考虑这里面的原因,反而教别人去做?

8.生徒质问先生时提到先生的成就,共有几方面?

答:

                                    

                                    

                                    

                                    

答案:

共有四方面:

(1)为学勤勉,熟读经书;

(2)批判佛老,有功于儒道;(3)博取众家之长,写文章好;(4)通晓治道,为人处事可谓有成。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袁州州学记

李 觏

皇帝二十有三年,制诏州县立学。

惟时守令,有哲有愚。

有屈力殚虑,祗顺德意;有假官借师,苟具文书。

或连数城,亡诵弦声。

倡而不和,教尼不行。

三十有二年,范阳祖君无泽知袁州。

始至,进诸生,知学宫阙状。

大惧人材放失,儒效阔疏,亡以称上意旨。

通判颍川陈君侁,闻而是之,议以克合。

相旧夫子庙,狭隘不足改为,乃营治之东。

厥土燥刚,厥位面阳,厥材孔良。

殿堂门庑,黝垩丹漆,举以法。

故生师有舍,庖廪有次。

百尔器备,并手偕作。

工善吏勤,晨夜展力,越明年成。

舍菜且有日,旴江李觏谂于众曰:

“惟四代之学,考诸经可见已。

秦以山西鏖六国,欲帝万世,刘氏一呼,而关门不守,武夫健将,卖降恐后,何耶?

诗书之道废,人惟见利而不闻义焉耳。

孝武乘丰富,世祖出戎行,皆孳孳学术。

俗化之厚,延于灵、献。

草茅危言者,折首而不悔;功烈震主者,闻命而释兵;群雄相视,不敢去臣位,尚数十年。

教道之结人心如此。

今代遭圣神,尔袁得贤君,俾尔由庠序,践古人之迹。

天下治,则谭礼乐以陶吾民;一有不幸,尤当仗大节,为臣死忠,为子死孝。

使人有所赖,且有所法。

是惟朝家教学之意。

若其弄笔墨以徼利达而已,岂徒二三子之羞,抑亦为国者之忧。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有改动)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屈力殚虑,祗顺德意    屈:

竭尽

B.倡而不和,教尼不行和:

协调

C.儒效阔疏,亡以称上意旨称:

符合

D.是惟朝家教学之意家:

倡导

解析:

选B。

“和”此处应解释为“响应”。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语境意义古今运用相同的一项是(  )

A.相旧夫子庙,狭隘不足改为

B.晨夜展力,越明年成

C.孝武乘丰富,世祖出戎行

D.一有不幸,尤当仗大节

解析:

选A。

A.不宽广,不宏大;B.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C.古义“民富国强”,今义“种类多或数量大”;D.古义“特指重大的变故”,今义“不幸运或意外发生”。

11.以下六个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兴学”意义重大的一组是(  )

①有屈力殚虑,祗顺德意

②故生师有舍,庖廪有次

③使人有所赖,且有所法

④孝武乘丰富,世祖出戎行,皆孳孳学术

⑤草茅危言者,折首而不悔;功烈震主者,闻命而释兵

⑥一有不幸,尤当仗大节,为臣死忠,为子死孝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③④D.③⑤⑥

解析:

选D。

①句是县官对诏令的态度;②句是学堂建成后带来的变化;④句是阐述汉武帝即位于民国富强之际,光武帝出身于行伍之间,但都能极力推行儒学,这三句均与题干无关。

12.下列对文言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概述了各地方官在奉行朝廷兴办学馆的诏令时,迥然相异的两种做法,交代了袁州学堂修建的背景,为下文表现祖无泽致力于兴学的可贵精神做铺垫。

B.文章第二段详细地记叙了祖无泽积极营造袁州学堂的经过;第三段紧紧承接,从正反两方面对比阐述了作者对于兴学办教的看法。

叙议结合,有理有据。

C.作者不囿于一般学记歌功颂德的写法,从大处着眼,将兴办教育与振兴国运紧密联系,规劝众学子勤勉向学,真正实现朝廷办学的本意,显得立意高远,境界深邃。

D.全文风格庄重高古,凝重厚实;文笔生动活泼,犀利流畅;议论切中时弊,逻辑严密;结构上前后对比,形成映衬;说理诚挚恳切,谆谆教诲。

体现了作者严谨的思想风貌。

解析:

选D。

“文笔生动活泼,犀利流畅”,在文中无从落实,属无中生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