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行业行业分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889179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4.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制药行业行业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制药行业行业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制药行业行业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制药行业行业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制药行业行业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制药行业行业分析.docx

《制药行业行业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药行业行业分析.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制药行业行业分析.docx

制药行业行业分析

制药行业行业分析

我国制药业行业分析

摘要:

由于我国制药行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不足,是我国在国际医药产业的分工中处于价值链的最底层。

加大国家投入、重点支持优秀企业,在产业链中找准优势环节开展分工合作、加大对实体企业的扶持是提升我国制药业创新能力的可行途径。

1 我国制药产业技术进步的背景及现状

  1.1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我国制药业面临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

  据估计,加入WTO之后,进口药物的关税将在3年~5年内从如今的20%降至6%左右,过去国内企业赖以生存的一些壁垒因素随之消失,这使得国外进口药物的竞争力逐渐凸显,国内市场的竞争态势较之国际市场将不会再有太大的差别。

这对于产业组织结构松散,既无成本优势又无产品优势的我国制药产业将是巨大的挑战。

  1.2 技术进步与创新是医药产业竞争力与利润的不竭源泉

  自从索罗将技术进步引入生产函数,用以解释生产函数的剩余以来,技术进步已经成为与资本及劳动并列的三大生产要素之一。

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同,对医药产业而言更是如此。

因为医药产业属于典型的技术创意性产业,由研发活动所引致的产品创新及工艺改进,对于医药产业竞争优势的形成和竞争力的提高都有显著的作用。

一种刚上市的新药在专利保护期内将会为专利的所有者带来巨额的投资回报,如雷尼替丁仅1996年1年的销售额就超过30亿美元。

从某种程度上说,NCE(NewChemicalEntity)是亿元投入分子,同时也可以称得上是亿元产出分子。

可见,强大的技术进步与创新能力对于医药产业而言就意味着强大的产业竞争力和高额的利润。

  ①索罗模型:

Y=A*F(K,L),K=SY-aK(a——折旧率),f(k)=C/L+k+nk其中,K——资本;L——劳动;A——技术发展水平;I——毛投资;S——储蓄;k——有效劳动投入之上的资本密度;s——边际储蓄率;n——人口增长率;g——技术进步率;——资本增长率;y——有效劳动投入之上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1.3 我国制药企业普遍缺乏技术创新能力,产业整体创新水平不高

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品很少,制剂企业主要生产仿制药,国内市场以仿制药为主。

出口的主要是原料药和低价低档仿制药,在国际市场中处于低端领域。

“仿创结合、以仿为主”是我国制药业目前主要的药品开发方式。

迄今为止,获得国际承认的创新药物只有青蒿素和二巯基丁二酸钠等。

我国制药企业创新投入不足。

国际制药巨头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一般为15%~20%左右。

2007年5~6月笔者对我国12家比较优秀的制药企业拜访发现,研发投入最高的企业也只为其销售收入的12%。

加上企业规模小,按绝对额估计,我国制药业的研发投入仅为美日等主要发达国家的0.2%左右。

  1.4 我国制药产业的独特性――中药具有巨大潜力

  我们应该认识到,相对于制药产业比较发达的国家而言,我国制药产业的竞争力处于弱势地位,但我国制药产业的情况与其它制药产业比较落后的国家又不完全相同,具有特殊性。

那就是,在化学制药产业方面,我国起步较晚,处于弱势地位但是在在中药产业方面,由于我国长期的沉淀和积累,拥有巨大的资源优势。

长期以来,我们在探讨产业技术进步战略时,往往是立足于整个产业层面,而忽略了中药企业的独特优势。

从现在来看,发展中药,积极推动中药现代化,提高国际对中药的认可度对于我国的制药行业有重大意义。

  综合看来,一方面,客观环境要求我们具有较强的技术进步与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技术进步与创新能力不足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客观现状。

这就要求我们充分认清形势,深入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提高产业的整体创新能力。

2 国际医药产业中的分工决定我国制药业的发展现状

从全球的制药产业格局来看,欧美和日本的大型原研药企处于产业链的最高端,全球性仿制药企业处于整个医药产业链的中段,而中国制药企业由于不足在全球分工中相对处于低端加工制造环节,向欧美、日本和印度制药企业提供原料药。

在生产关系包含的资本,劳动,土地,管理,技术等要素中我国制药业仅能提供劳动和土地这种低附加值的要素,因此我国制药业在国际制药产业的这块大蛋糕上只能分得小小的一份,而这一导致了我国没有综合实力强的大制药企业,如果制药企业没有足够的实力和一定的规模是没有能力进行技术能力的创新,管理制度的完善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只能在最底层举步维艰的生存。

同时,生产环节处于医药产业价值链利润率最低的环节,上游和下游环节都对生产环节的企业进行剥夺。

加大国家投入、重点支持优秀企业,在产业链中找准优势环节开展分工合作、加大对实体领域的扶持是提升我国制药业创新能力的可行途径。

医药产业的简单价值链符合Kaplinsky(2000)所提出的模型,如图所示。

 

3研发投入才是硬道理

制药业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行业,在新技术的研发期间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2011年10月24日,国际咨询公司Booz&Company发表了其每年进行一次的“全球研发投入最多的1000家公司调查”的结果。

在2010年度,全球研发投入最多的公司前3位均由制药企业独占,排名前5位的五家公司中有四家是制药企业。

第1位的罗氏2010年的研发投入为96.46亿美元,第2位的辉瑞为94.13亿美元,第3位的诺华为90.70亿美元,第5位的美国默沙东为85.91亿美元,排第10位的美国强生(68.44亿美元)、第13位的英国葛兰素史克(61.27亿美元)、16位的法国赛诺菲安万特(58.38亿美元)、18位的英国是阿斯利康(53.18亿元).1000名企业研发总投入中制药企业占22%之强,仅次于电脑和电子产品的研发投入。

另根据CMRInternational报道的数据2004年全球制药业R&D投入达到530亿美元,占销售额的平均比重为9.6%。

制药业是全球创新投入权重最高的制造业,在一些原创型的制药公司中,研发投入甚至占到公司销售额的20%以上。

图:

1990-2004年制药业R&D投入(单位:

百万欧元)在美欧日的分布及增长情况

药出口仍以原料药为主,处在全球医药价值链的低端。

中国药企在国际化运营、自主创新及企业管理水平等方面,与印度领先的制药企业相距甚远,那么印度制药业发展的模式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4.1借机调整产业结构  

对印度制药工业发展轨迹进行梳理后发现,其基本遵循了“大宗原料药中间体-特色原料药-专利仿制药(不规范市场)-通用名药物(规范市场)-创新药物”这样一条成长线路。

1970年,印度颁布的《专利法》对食品、药品等只授予工艺专利,不授予产品专利。

宽松的专利制度为印度仿制药提供了快速成长的沃土。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印度制药行业开始扭转贸易逆差形势,药品出口额大幅攀升。

一只药物通过美国FDA审批后仅3个月就能在印度看到其仿制品。

快速仿制出口为印度的仿制药业迅速崛起积累了原始资金,并赢得了绝佳的机遇。

随着1995年印度加入WTO,印度先后3次对《专利法》进行修改,明确了药品本身的“产品专利”,突出了保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性。

游戏规则变得愈加严格,专利制度以及美国对一些关键合成技术专利采取的约束措施成为印度药企需要攻克的难关。

再加上仿制药市场的竞争不断加剧,印度药企一度在国际市场上遭遇“滑铁卢”。

但在双重压力下,印度药企反而以此为契机,利用世界药品市场中的格局变化,逐步调整产业结构,成功实现了由仿制向创新的转型。

尤其是自2005年1月印度实行新《专利法》以来,越来越多的印度企业摆脱一味仿制的做法,加大产品的研发投入,开始走上新药研发和品牌建设的道路,实现了在产品价值链上的攀升。

而“这种产品结构的调整直接反映在印度制药行业整体盈利能力的不断变化上:

即由最初跨国制药企业在印度实现暴利和对本地企业的压制阶段,到本土企业逐步壮大并展开竞争而获取微利的阶段,再到凭借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国际化模式调整,印度制药企业在全球范围普遍提升盈利水平的阶段。

” 中国医保商会综合部主任许铭指出。

多年来,我国制药业同样以仿制为主。

与印度不同的是,到目前为止,中国的仿制药更多地表现为低水平改剂型产品,很少有创新。

印度制药企业对研发的投入已增至9%,比如南新,每年的研发投入达到其销售额的9%~15%,而我国的研发投入仍处在2%~5%的水平。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仿制药的利润空间和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小。

我国制药企业应该用两条腿走路,仿创结合,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为我所用,尽快完成从单纯仿制到“仿中有创,自主创新”的角色转变。

  

4.2深谙海外并购之道  

与中国药企的“窝里斗”不同,印度药企更热衷于征战国际市场,从国际市场上获利要比国内市场高得多。

印度制药企业的国际化程度也远远高于我国药企。

在开拓国际市场和资本动作方面,印度药企已形成成熟的模式。

综观印度药企的国际化路径,不难发现,其对于不同的规范市场而采取了不同的进入战略。

一是与目标市场的经销商组织以及非专利药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利用合作伙伴的销售渠道经销自己的产品;二是与跨国公司进行新药研发合作,并在海外建立研发机构,充分利用跨国公司的资源。

当然,大多数印度药企最钟爱的方式还是国际并购。

2006年,Wockhard公司并购了爱尔兰的Pinewood健康产品公司,成为爱尔兰仿制药市场的重要角色,并收购了法国Negma Laboratories公司。

为进军发达国家,印度一些有实力的药企主动收购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利用其成熟的品牌、对当地法规政策的熟悉程度、某些产品的特许经销权和本国销售渠道,整合并延长自己的产业链。

通过国际并购,印度药企还能获得新产品、cGMP水平的生产条件等,使自身的生产实力得到增强。

南新公司总结自身的海外并购成功之道为:

将自己的业务融入到对方的业务中去。

中国的药品也可销售到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主要是附加值较低的原料药;仿制药制剂能够打进国市市场上的少之又少。

在国际资本市场的运作上,中国也落后于印度,而且中国制药企业打入世界市场,往往采用传统的出口贸易方式。

随着越来越多的药企参与到国际竞争中,中国制药业需要确立适合企业的国际化战略,通过与最先进制药企业的合作与竞争,带动整个企业理念的发展、设备的更新以及产品结构的调整。

  

因此政府应该在政策上引导医药企业的着重点从追逐短期利润转变到培养企业的长期核心竞争力,不要仅仅把重心放在仿制药上,而是要仿制药与创新药研发并重。

政府在其中的作用应是奠定牢固的制度基础,保障有效的激励机制,建立完善的制度环境,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

另外政府应该继续加大对新药研发的投入,对重点优秀企业的扶持,从而实现企业对于技术的自主创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