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盛唐气象分层测评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882473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106.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盛唐气象分层测评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盛唐气象分层测评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盛唐气象分层测评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盛唐气象分层测评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盛唐气象分层测评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盛唐气象分层测评新人教版.docx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盛唐气象分层测评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盛唐气象分层测评新人教版.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盛唐气象分层测评新人教版.docx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盛唐气象分层测评新人教版

第3课 盛唐气象

1.右图所示为我国古代发明的一种工具,“形似纺车,四周缚以竹筒,靠水力旋转,转动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昼夜不息,并能把低地的水引到高地灌溉”。

它的主要用途是(  )

A.交通运输B

.纸张印刷

C.农业生产D.陶器制作

2.“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唐朝统治者的这种“抚九族以仁”的做法,说明当时(  )

A.统治者放弃了对边疆用兵

B.统治者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

C.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一直非常和睦

D.“和亲”是当时最有效的策略

3.北方各族尊奉唐太宗为“天可汗”,表明这一时期(  )

A.唐朝非常强大,北方各族与唐关系融洽

B.唐朝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了各少数民族的拥戴

C.唐太宗用武力征服了北方各族

D.唐朝时北方各族势力很弱,无法与唐朝抗衡

4.唐朝时期社会风气的特点是(  )

A.开放、兼容并包

B.封闭、保守

C.完全模仿北方少数民族

D.完全模仿周边国家

5.“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是韩愈赞美唐朝时期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两位诗人的一句诗。

这两位诗人是(  )

A.李白、杜甫

B.李白、杜牧

C.李贺、杜甫

D.李贺、杜牧

6.隋唐时期

的著名书法家有(  )

①颜真卿 ②欧阳询 ③王羲之 ④王献之

A.①②B.①②③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7.阎立本最擅长的是(  )

A.山水画B.花鸟画

C.人物画D.动物画

8.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1所示人物是谁?

他向唐朝求婚说明了什么?

 

(2)图2所示人物是谁?

她给远嫁的那个民族带去了什么?

她的出嫁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1.某同学举办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图片展览。

下列图片应该入选“盛唐篇”的是(  )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

★2.唐朝时期陶瓷业高度发达,其中右图所示器物因造型精美,色彩亮丽,被誉为世界陶瓷工艺的珍品,它是(  )

A.越

窑青瓷

B.邢窑白瓷

C.唐三彩

D.彩陶

3.右面《千年一叹》是为纪念青藏铁路建成通车而画的时政漫画。

图中的公主感慨道:

“想当年我来和亲,走了很长时间,如今的人们真是方便多了!

”仔细

观察漫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漫画中的公主是西汉人

B.“想当年”指的是唐朝

C.公主来和亲嫁给了赞普尺带珠丹

D.公主和亲加强了唐朝与天竺的联系

★4.唐《陇西行》写道:

“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这里的“胡”是指(  )

A.西夏B.辽

C.金D.吐蕃

5.“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

蒙昧黑暗之中

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

”英国学者威尔斯在《世界简史》中所说的中国人具体是指(  )

A.唐朝人B.汉朝人

C.秦朝人D.隋朝人

6.史学家吕思勉曾写道:

“进士科是始于隋的……其初尚系试策,不知什么时候,改试了诗赋……唐时,进士科虽亦兼试经义及策,然所重的是诗赋。

”这一变化导致了(  )

A.隋朝短命而亡B.唐诗繁盛辉煌

C.市民文化兴起D.科学技术发展

★7.学习书法,临摹古人优秀碑帖是通道。

如果你想临摹欧阳询的字,应选择下列作品中的(  )

8.大型电视连续剧《画圣吴道子》记录了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传奇的一生,在这部电视剧中你可能会看到他的代表作(  )

A.《雨中耕作图》B.《步辇图》

C.《弈棋仕女图》D.《送子天王图》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 641年

文成公主进藏,带去大量物品,有锦帛珠宝、生活用品、医疗器械、生产工具、蔬菜种子,还有经史、诗文、工艺、医药、历法等书籍。

材料三 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

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1)材料一出自哪位历史人物?

(2)文成公主嫁给了谁?

(3)材料三记载了8世纪初期发生的什么事件?

“舅宿亲”是什么意思?

(4)材料二、材料三说明文成公主、金城公主两位唐朝公主嫁给吐蕃赞普起到了什么作用?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材料二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材料三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

请分别写出它们对

应的三位诗人的名字。

(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三位诗人诗歌的特点。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而诗之盛者莫过于唐。

清代康熙年间编定的《全唐诗》收录的诗作就有48000多首。

唐诗内容既涉及政治、经济、宗教,又涉及亲情、友谊、怀古、山水、田园;作者中既有帝王将相,也有贩夫走卒……还有外国人。

——摘编自仪平策等著《中国审美文化史》

材料二 唐朝允许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参加科举考试和做官。

京城和各大城市居住着很多域外来的使节和留学生,有不少人与当地人通婚。

武则天下令组织编纂的《三教珠英》一书,儒、佛、道的内容都包括在其中。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分别概括唐诗、唐朝精神风貌的特点。

 

(2)上述特点形成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课后作业·测评

夯基达标

1.C 2.B 3.B 4.A 5.A 6.A 7.C

8.参考答案

(1)松赞干布。

松赞干布向唐朝求婚,说明了吐蕃对唐王朝的尊敬和对中原经济文化的仰慕。

(2)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蔬菜种子、茶叶、丝绸、工艺品以及佛经、医药、历法、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书籍。

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培优促能

1.D ①地动仪是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的;④耧车是西

汉时期发明的播种工具。

2.C 3.B

4.D 抓住题干中的“唐”“贵主和亲”等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汉藏两族之间的交流和友好关系。

5.A 盛唐时期,政局安定,经济发展。

盛唐从习俗风尚到思想文化都体现出开放、充满活力和兼容并蓄的特点,展示了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故选A项。

6.B 唐代科举取士重诗赋促进了唐诗的繁荣。

7.A A项为欧阳询的作品《九成宫醴泉铭碑》(局部);B项为颜真卿的《颜氏家庙碑》(局部

);C项为柳公权的《玄秘塔碑》;D项为王羲之的书法作品。

故选A项。

8.D 《送子天王图》是吴道子的作品,所以本题应选D项。

9.参考答案

(1)唐太宗。

(2)松赞干布。

(3)8世纪初,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

因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成亲,唐朝皇帝是尺带珠丹的舅家。

(4)促进了唐朝与吐蕃的经济文化交流;密切了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保持了和平环境,使人民生活安康。

10.参考答案

(1)李白;杜甫;白居易。

(2)李白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杜甫的诗风淳朴厚重,很多诗作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白居易的诗

平易近人,通俗易懂。

11.参考答案

(1)唐诗的特点:

艺术成就高;数量众多;题材丰富;作者广泛。

唐朝精神风貌的特点:

兼收并蓄;中西贯通;博大宏放;昂扬进取。

(2)原因:

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政策开明,对外交往频繁。

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安史之乱对唐朝的重大影响

A.从根本上动摇唐朝统治

B.唐朝由盛转衰

C.推翻唐朝统治

D.北方经济遭到破坏

2.907年,灭亡唐朝的是

A.安禄山

B.黄巢

C.朱温

D.宦官

3.与唐末农民起义原因无关

A.宦官专权

B.藩镇割据

C.统治腐朽

D.安史之乱

4.有关五代十国,叙述不正确的是

A.南方稳定,经济有一定的发展

B.开国皇帝都掌兵武将

C.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继续

D.黄河流域先后出现梁汉晋唐周

5.北宋的都城是

A.长安

B.开封

C.大都

D.临安

6.宋太祖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设置,用来制衡“知州”

A.节度使

B.转运使

C.通判

D.藩镇

7.关于北宋叙述错误的是

A.通过陈桥兵变建立

B.解除大将兵权

C.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D.完成统一

8.宋朝谚语:

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反映

A.军人渴望建功立业

B.重文轻武

C.杯酒释兵权

D.加强对地方控制

9.和辽保持友好关系的宋朝皇帝是

A.宋太祖

B.宋太宗

C.宋真宗

D.宋徽宗

10.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披野戴白之人,不识干戈”,反映澶渊之盟后

A.宋辽之间维持长久和平

B.北方经济出现繁荣

C.宋辽友好平等

D.北宋强盛

11.过着游牧和渔猎,居住在黑龙江和长白山的少数民族是

A.契丹

B.女真

C.党项

D.蒙古

12.跟莫须有有关的人物是

A.寇准

B.岳飞

C.文天祥

D.石守信

13.没有与两宋对峙

A.辽

B.夏

C.金

D.蒙古

14.蒙古统一是

A.铁木真

B.忽必烈

C.阿骨打

D.阿保机

15.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抗元将领是

A.寇准

B.岳飞

C.陆秀夫

D.文天祥

16.有关重文轻武叙述不正确是

A.宋太祖时文臣统兵的格局形成

B.造就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的文治局面

C.杜绝武将跋扈和兵变

D.莫须有

17.与模仿中原制度无关的少数民族人物

A.阿保机

B.阿骨打

C.元昊

D.成吉思汗

18.被蒙古先后消灭的政权是

A.辽、金、夏

B.金、夏

C.南宋、夏、金

D.夏、金

19.下列哪一幅是错误的

A.

B.

C.

D.

20.宋金对峙形成的标志是

A.南宋建立

B.岳飞抗金

C.岳飞被害

D.宋金和议

21.两宋与下列少数民族并立过程,没有送岁币的是

A.辽

B.西夏

C.金

D.蒙古

22.以下属于全国性的少数民族政权

A.辽

B.金

C.蒙古

D.元

23.元朝建立者是

A.阿骨打

B.元昊

C.铁木真

D.忽必烈

24.宋辽保持友好关系是在

A.宋太祖晚期

B.宋太宗

C.宋真宗

D.宋徽宗

25.宋辽、宋夏、宋金议和的不同点

A.宋王朝都交岁币

B.结束双方战争状态

C.时战时和

D.南北对峙形成

26.辽、宋、夏、金与历史上以下时期很相似

A.春秋战国

B.三国两晋南北朝

C.夏商周

D.五代十国

二、综合题

27.材料一(宋太祖)召赵普问曰:

自天下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何故也?

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

”普曰:

“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

材料二太祖太宗一平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

——《文献通考》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太祖是通过建立宋朝,又采用方针结束五代十国的局面。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北宋是如何夺藩镇之权。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北宋初期统治者集中军权措施。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初期采用什么治国方略?

并指出其利弊?

28.材料一宋辽关系紧张原因是由于辽太宗从北宋占领了幽云十六州,导致与中原冲突加剧。

材料二宋辽和议:

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银、绢等岁币给辽。

(1)材料一、二各有史实错误,请分别给予改正,宋军战斗力虚弱根源在宋朝采取什么政策?

(2)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建立辽的民族是什么民族,开始有了农耕和冶铁,什么时候谁开始建国?

(3)根据材料二,宋朝的主战大臣是谁?

这一战役后议和盟约是什么?

(4)对于宋朝给出岁币,请你给予简要评价。

参考答案

1.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选项B符合题意;而选项A从根本上动摇唐朝统治的是黄巢起义;选项C推翻唐朝统治的是朱温;选项D不准确,因为安史之乱使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因此选项ACD不符合题意。

所以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2.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标志唐朝灭亡,选项C符合题意;而选项A安禄山是发动“安史之乱”的人物;选项B黄巢领导唐末农民起义;选项D宦官不符合史实,因此选项ABD不符合题意。

所以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3.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唐末农民起义原因无关的是安史之乱,因为安史之乱对唐朝的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破坏,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选项D符合题意;由于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严重,而且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中央已无力控制藩镇,选项ABC是导致唐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

因此与唐末农民起义原因无关的是选项D,故选D。

4.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汉、后晋、后唐、后周五个政权,而不是梁汉晋唐周,所以有关五代十国,叙述不正确的是选项D;五代十国是唐末有俩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北方政权更迭,南方政局相对稳定,经济有一定的发展,因此选项ABC与五代十国叙述是正确的。

所以叙述不正确的是只有选项D,故选D。

5.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取代后周,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选项B符合题意;而选项A长安是唐朝都城;选项C大都是元朝的首都;选项D临安是南宋都城,不符合题意。

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6.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太祖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防止知州的权力过大难以控制,在各州设置通判,用来制衡“知州”,选项C符合题意;而选项A节度使是地方军政长官;选项B转运使是为集中财权而设置的;选项D藩镇是指设立的军镇,因此选项ABD不符合题意。

所以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7.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与北宋并立的政权,北方有契丹族建立的辽,西北有党项族建立的西夏政权,没有完成统一,选项D关于北宋叙述是错误的;而选项A通过陈桥兵变建立,选项B解除大将兵权,选项C实行重文轻武政策,都符合北宋史实。

因此关于北宋叙述错误的只有选项D,故选D。

8.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这反映出人们不以从军为荣,其原因是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宋太祖有意重用文官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抑制武将,提升文官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选项B符合题意;而选项ACD与谚语内容不符。

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9.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太祖晚期,北宋与辽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通使节。

宋太宗即位后,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选项A符合题意;而选项B宋太宗、选项C宋真宗、选项D宋徽宗与辽都发生过战争,不符合题意。

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10.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生育蕃息,牛羊披野戴白之人,不识干戈”,这几句的意思是人们休养生息,牛羊遍布田野,白发老迈的人,都不认识打仗的武器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澶渊之盟后,宋辽之间维持长久和平,选项A符合题意;而选项BCD与材料内容不符。

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11.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女真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居住在黑龙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过着游牧和渔猎的生活,选项B符合题意;而选项A.契丹,是半农半牧生活;选项C党项族,生活在今青海省东南部黄河一带;选项D蒙古族生活在今天蒙古一带,因此选项ACD不符合题意。

所以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12.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初年,岳飞等抗金将领率军北伐,从金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

在有望收复中原之时,宋高宗和权臣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危及他们的统治,便向金求和,并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选项B符合题意;而选项ACD与“莫须有”无关。

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13.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北宋并立的政权,北方有契丹族建立的辽,西北有党项族建立的西夏政权;1125年金灭辽,1127年金灭北宋,北宋灭亡后,赵构建立南宋,与南宋并立的是西夏和金,因此与两宋对峙的是选项ABC;所以没有与两宋对峙只有选项D蒙古,故选D。

14.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铁木真完成蒙古统一大业,结束了蒙古草原长期混战的局面;1206年,蒙古贵族在斡难河源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蒙古族的最高首领,尊称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选项A符合题意;而选项B忽必烈建立元朝;选项C阿骨打建立金;选项D阿保机建立辽,不符合题意。

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15.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自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南宋灭亡后,南宋的文天祥继续抗元,写下《正气歌》《过零丁洋》等诗作,选项D符合题意;而诗句与选项ABC的人物无关。

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16.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官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抑制武将,提升文官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因此宋朝文臣统兵的格局形成是在宋太宗时期,而不是宋太祖时期,而选项BCD与重文轻武叙述相符合。

所以有关重文轻武叙述不正确是选项A,故选A。

17.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成吉思汗完成蒙古统一大业,结束了蒙古草原长期混战的局面,建立蒙古政权,没有模仿中原制度,选项D符合题意;而选项A.阿保机建立辽,选项B阿骨打建立金,选项C元昊建立西夏;辽、西夏、金三个少数民族政权都对中原制度进行过模仿。

因此与模仿中原制度无关的少数民族人物是成吉思汗,故选D。

18.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蒙古军队的进攻下,1227年西夏灭亡,蒙古和南宋结盟,南北夹击金朝,1234年,蒙古灭金,选项D符合题意;而选项ABC不符合题意,因为辽是被金灭亡的,南宋是被元朝灭亡的,蒙古是先灭夏,后灭金的。

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19.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辽与南宋不可能同时存在,因为1115年金建立,1125年灭辽;1127年北宋灭亡,南宋建立,辽还在北宋时期就被金灭亡了,辽与南宋不会并立,选项C是错误的;而与北宋并立的政权,北方有契丹族建立的辽,西北有党项族建立的西夏政权;1125年金灭辽,1127年金灭北宋,选项AB正确;北宋灭亡后,赵构建立南宋,与南宋并立的是西夏和金,选项D是正确的;因此错误的一幅是选项C,故选C。

20.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三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正式形成,选项D符合题意;而选项ABC不符合题意。

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21.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234年蒙古灭金,南宋和蒙古直接对峙的局面形成,没有送岁币现象,选项D符合题意;而在北宋时期,辽与宋议和,宋朝给辽岁币;宋与西夏和谈,宋给西夏岁币;在南宋时期,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岁币;因此两宋与下列少数民族并立过程,没有送岁币的是蒙古。

所以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22.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元朝建立;1279年元灭南宋,完成了全国的统一,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少数民族政权,选项D符合题意;而选项ABC是区域性的少数民族政权,不符合题意。

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23.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元朝建立,选项D符合题意;而选项A阿骨打建立金;选项B元昊建立西夏;选项C铁木真建立蒙古政权,不符合题意。

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24.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太祖晚期,北宋与辽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通使节,选项A符合题意;而选项BCD不符合题意,因为宋太宗即位后,向辽发动数次战争,后来的宋真宗,宋徽宗与辽都发生过战争;因此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25.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北宋时期,辽与宋议和,宋朝给辽岁币,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宋与西夏和谈,宋给西夏岁币,宋夏边界贸易兴旺;在南宋时期,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三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南北对峙局面正式形成;因此宋辽、宋夏、宋金议和的不同点是宋金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选项D符合题意;而选项ABC不符合题意。

所以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26.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辽、宋、夏、金时期的时代特征是民族政权的并立和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时代特征也是民族政权的并立和民族融合,选项B符合题意;而选项A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动荡,大变革时期;选项C夏商周时期是早期国家的产生与发展;选项D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因此选项ACD不符合题意。

所以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27.

(1)陈桥兵变先南后北

(2)派文臣担任兵洲各州设通判以分知州权力

设转运使收地方财政

(3)解除禁军将领兵权控制军队调动经常更换将领兵不识将,将不知兵

(4)强干弱校(外轻内重)(加强中央集权)弊:

积贫积弱

利:

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地方割据)

【解析】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960年宋太祖赵匡胤是通过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又采用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结束五代十国的局面。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派文臣担任兵洲各州设通判以分知州权力,设转运使收地方财政等措施,夺藩镇之权。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初期统治者集中军权措施是解除禁军将领兵权,控制军队调动,经常更换将领,定期换防,使兵不识将,将不知兵。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初期采用加强中央集权的治国方略,皇权大大加强。

这些措施的利:

保持社会的安定,有利于经济发展;弊:

使得机构重叠,财政拮据,地方贫弱,导致对辽、西夏战争连连失利。

点睛:

抓住题眼“北宋初期采用的治国方略及其利弊”,是解题的关键;由于前代藩镇割据、地方势力过大,拥兵自重,割据混战;北宋初期要解决这一问题,主要是通过分散地方的权力来强化中央集权,防止内患。

宋初的采用强干弱枝之术,其措施主要有,第一,削夺其权;第二,制其钱谷;第三,收其精兵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大大加强了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有利于保持社会的安定,有利于经济发展,但是由于这些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政策和措施,转化成为它的对立面;“冗官”、“冗兵”和“冗费”与日俱增,使宋朝陷于积贫积弱的局势中。

28.

(1)➀938年,石敬瑭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辽;➁辽与宋议和后,辽军撤回;➂重文轻武。

(2)契丹10世纪初阿保机

(3)寇准澶渊之盟

(4)加重政府财政负担

【解析】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➀938年,石敬瑭按照辽的要求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辽,而北宋是960年由赵匡胤建立的;因此材料一“辽太宗从北宋占领了幽云十六州”是错误的。

➁辽与宋议和后,辽军撤回,北宋每年送银、绢等岁币给辽;因此材料二“宋辽和议:

双方撤军”是错误的。

➂宋军战斗力虚弱根源在宋朝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

(2)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立辽的民族是契丹族,开始有了农耕和冶铁,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开始建国。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真宗时期,辽军大举攻宋,宰相寇准主战,力劝皇帝亲征,打退辽军之后,辽与宋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