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唐宋送别诗词.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880215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8.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讲唐宋送别诗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第五讲唐宋送别诗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五讲唐宋送别诗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五讲唐宋送别诗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五讲唐宋送别诗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五讲唐宋送别诗词.docx

《第五讲唐宋送别诗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讲唐宋送别诗词.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五讲唐宋送别诗词.docx

第五讲唐宋送别诗词

第五讲:

唐宋送别诗词

一、古代送别诗的发展概况:

送别诗,是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诗歌,分离就是脱离原来生活着的朋友共同体,有人要离开共同体去别的地方,这必然意味着分离,所以送别的行动不可能不是在伤心、感情特别激动的时刻。

《诗经》、《楚辞》可以看做是送别诗的原型。

《诗经》里包括很多有关送别的作品。

如《燕燕》、《二子乘舟》、《皇者华》等,以送别为主题的作品不是很多,但已经出现了亲人之间的送别、官场送别、因战争的分别等,后世送别的基本情况都出现了。

跟《诗经》同样,最早的个人创作的作品《楚辞》里也有送别的色彩。

比如《九歌.河伯》:

“交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描写送别时的感情和情景。

俗话说:

“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每个人的人生历程亦是如此,有欢聚就有别离,正如苏东坡所说: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聚散离合,是人生中不可避免而却又无可奈何之事。

特别是在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的情况下,由于交通十分不发达,山川阻隔,道路坎坷,因此一旦别离之后,何时再见就成了一件不可预料之事。

也许是一年半载,也许是十年二十年,甚或是此别即诀别,终无再聚之机会,此即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之谓。

也正因为如此,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送别就成了历代文人吟咏不绝的千古话题。

从被王士祯称为“万古送别诗之祖”的《诗经·邶风·燕燕》,到被誉为“千秋绝调”的江淹之《别赋》;从屈原《九歌·河伯》中的“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到《古诗十九首》中的“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从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到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送别诗歌一直是古代文学这座缤纷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而后,到了晚唐五代时期,伴随着“诗余”——词的兴起,抒写离愁别恨的送别主题迅奄融入这种新兴文体并得到狂飙式发展,特别是在词的发展史上的巅峰时期宋代,一大批优秀的送别词作层出不穷,成为宋词中的一股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江淹《别赋》说: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柳永在《雨霖铃》中也写道“多情自古伤离别”,然而“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离别”也就自然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歌咏的重要内容。

从《诗经》到乐府,从唐代诗歌到宋元词曲以至明清的诗文,送别诗以它独特的魅力打动了无说的者的心,成为古典诗歌园中的一朵奇葩。

送别诗的内容一般以描写景物,来表达离愁别绪,在这浓浓的感伤之外,往往还有其他寄寓:

或者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或用于寄托诗人自己的理想抱负,或用以抒发友情,或者以上几个方面兼而有之。

二、送别诗词产生的原因:

其一:

“爱别离,怨憎会”,这是佛家所说的人生大苦之一,重团聚,轻别离,也就成为是中华民族的人伦中的一个传统心理;只要看看我们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重阳,就可以知道它们的核心是亲人的团聚。

其二:

古代由于山长水阔,交通和通讯不便,往往一别经年,甚至终生无法相见,因而人们看重离别。

其三:

由于中国古代社会治乱循环的历史怪圈,造成人们生活的不安定,“忧患意识”时常笼罩着文人们的心灵。

难免产生一种“风尘何处期”的悲观意绪;

其四:

隋唐以后,受科举制度的引诱,士人为得一官半职,常常宦游不归,终年行无定所,所以常常有“浮云”、“流水”之叹。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就是这种现实生活的写照。

因此,“离别”就成为人生中心碎感伤的事。

尤其在动乱的年代,动荡的旅途中,再加上流光易逝,使得缠绵的离情化成一首首别具一格的送别诗词。

三、唐代送别诗的基本类型:

其一、用以抒发离愁别绪的送别。

如王昌龄的《送窦七》:

“清江月色傍林秋,波上荧荧望一舟。

鄂渚轻帆须早发,江边明月为君留。

”前两句实笔绘景,渲染清明光洁,幽静深远的环境气氛。

皓月当空,银辉四射,秋深气爽,林木葱茏,清江荡漾,波光粼粼,呈现在诗人眼前的就是这样一个明净而静谧,清幽而空明的境界。

朋友窦七所乘的小船就在这时离去了,诗人一往深情地凝望着“渐行渐远”的小船。

离情别绪全在这深情一“望”当中展露无遗。

后两句虚笔联想,抒发难分难舍,相依相伴的深挚情怀。

说友人的轻舟必须尽早出发,不想分别却又不得不别,只有善解人意的明月能够理解我们留下不走,万里相照。

朋友走了,却留下了一轮相思明月;秋天凉了,却温暖了一颗赤诚之心。

全诗字里行间充溢着缕缕真诚朴实的离情别意。

其二、用以劝勉、安慰的送别。

如高适的《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首送别诗。

前两句写严酷的冬景。

黄云千里,大雪纷飞,雁声凄楚,北风呼啸的景象,烘托出董大所处环境之恶劣,也写出日暮天寒,游子何之的惆怅。

后两句以劝慰的语气,勉励他不要因为环境艰苦,旅途寂寞而悲愁,而要看到四海之内有知音。

表明了作者与董大友情之真挚。

再如王昌龄《送吴十九往沅陵》:

“沅江流水到辰阳,溪口逢君驿路长。

远谪谁知望雷雨,明年春水共还乡。

”这是诗人贬赴龙标途中,在辰阳送朋友去沅陵之作。

吴十九也是一个被贬谪的官吏,二人同病相怜。

辰阳位于沅江之滨,就在沅江渡口,他们相会而随即又分别,但诗人送别而不言伤离,反而安慰吴十九说:

远谪异地,唯有等候皇帝赦兔;待到明春,就一定能重返京城。

还有李商隐《杜工部蜀中离席》:

“人生何处不离存?

世路干戈惜暂分。

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胜殿前军。

座中醉宾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

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

”首联点出离席,反问有力除感叹外,还有安慰意,把别离悲伤抛开,以宽慰语作基点。

其三、用以明志的送别。

代表作是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同,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首诗是诗人贬官江宁期间,送别友人辛渐回洛阳时所写的。

前两句绘景点题。

寒雨连江,夜色苍茫,楚山独立,境界凄迷而开阔。

凄迷,烘托出离别的深情;开阔,显现作者豁达的胸襟。

后两句抒情言志,嘱托朋友,语重心长;回答亲友,肝胆相照。

两句的意思是,你回到洛阳以后,一定要见见我们的亲朋好友,如果他们问到我待罪之身的情况,那就请你告诉他们,我还是我,冰心玉洁,志趣不改,品节不移。

话语之间有志行高洁的傲岸不屈,有君子相交的坦荡无私。

一个“冰心玉壶”的比喻写尽了深挚不渝的友谊,写绝了光明磊落的人格操守。

其四、用以抒发友情的送别。

李白的《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前两句叙事,后两句抒情,以比物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

空灵而有余叹,自然而又情真。

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是王勃的一首赠别名作,它和一般送别诗充满伤感情调迥然不同,有一种奋发有为的精神,诗中第五六两句更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

总之,在漫漫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有很多的悲欢离合,离别之情,牵动了多少人的心弦,“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长短”。

但“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正如并非所有的聚会都令人欢欣一样,并非一切离别都让人伤怀。

有一些诗人对离别进行了全新的诠释,其清新乐观的精神境界会让人耳目一新,了解它们,才能更好地了解送别诗。

四、宋代送别词的类型

送别,首先我们要了解送别的主体。

一般来说,送别主体双方有以下几类:

亲人、朋友、恋人,因此根据送别对象的不同,宋代送别词可大致分为亲情别、友情别、爱情别三类。

其一、亲情别:

宋代送别词里描写亲情的词比较少,阅相关资料后,发现仅有一首辛弃疾的《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是兄弟送别,姑且将之归入此类。

绿树听鹈鴂,更娘臧、鹧鸪声住,杜鹃声切。

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

算未抵、人间离别。

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

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

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

正壮士、悲歌未彻。

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

谁共我,醉明月。

这首《贺新郎》是作者送别族辛弟茂嘉的,茂嘉也是志在抗金而重视忠义气节的人,当时他因事贬官桂林,在此情况下兄弟分手,其心情之苦闷沉痛非同一般。

整首词最突出的就是大量用典,尽集古人许多离别故事,却不显队砌板滞,上阕起首连写鹈鴂、鹧鸪、杜鹃三鸟啼鸣,皆是哀哀切切,令人断肠,借鸟鸣烘托离别之情,把离愁别绪渲染的淋漓尽致。

然后用王昭君、陈皇后、庄姜之别离故事三个典故,下阕继续用苏武、李陵、荆轲一连串送别典故,借前人离别之事极力渲染自身离别之苦。

整首词感情复杂,既有兄弟相别的痛苦,又有壮志未酬的愤恨,更有对朝廷忠奸不辨、妥协投降的满腹牢骚,基调慷慨悲壮,感情浓烈。

其二、友情送别:

宋词中此类作品占有很大的比例,一般的词人都写过友情送别的词,佳作纷呈。

苏轼对朋友之间的情谊尤为重视。

比如他的《南乡子·送述古》: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

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

今夜残灯斜照处,莹莹,秋雨晴时泪不晴。

陈襄,是苏轼的同僚好友,情深意笃。

二人政见相同,遭遇亦相似,都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朝外任。

当时陈襄调任南都,苏轼追送至临平,在船上写下了这首情真意切的送别词。

上阕以“乱山横”的别后景色来表达自己别离时的萧瑟心情,好友走了,本来繁华的杭州城却因此别离而成了一座空城,“不见居人只见城”;又将“临平山上塔”这个无情之物注入自己的主观情感,化无情为有情,有情之人和无情之物一起“迎客西来送客行”,离别之情顿显深挚缠绵。

下阕写送别归来后孤单寂寞的感受,晚风轻拂,寒夜难眠,残灯斜照,秋雨绵绵,“秋雨晴时泪不晴”,就算是雨停了,可词人思念朋友的泪水也不会停的,对朋友的真挚情谊可见一斑。

这类直接抒写离愁别绪表达朋友间真挚情谊的送别词,在北宋是很普遍的。

如晏殊的“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踏莎行》),同是苏轼送别陈襄的“今日谩留君,明朝愁杀人”(《菩萨蛮》),苏轼送别诗僧参寥的“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八声甘州·送参寥子》),苏轼送别秦观的“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虞美人》),陈与义的“明朝酒醒大江流,满载一船离恨,过衡州”(《虞美人·大光祖席醉中赋长短句》)等,朋友间的深情厚意在送别时的离愁恨意中自然地流露出来。

伴随着时局的突变,宋词的发展也开始出现曲折渐变,“国家不幸诗家幸”。

“靖康之变”的悲剧造成了词坛的一片悲歌,面对山河破碎、国破家亡的事实宋室南渡之后,友情送别词的情感方向也发生了转变。

这时期的送别词由北宋词人的直接抒发离愁别绪渐变为在送别中寄予胸怀抱负,将友情和国事紧密联系起来,在词中流露出对外敌入侵和朝廷苟安的痛恨、对收复中原的渴望以及家国之思,并向朋友瞩以功业的期许和勉励;在妨上则摆脱北宋时哀婉缠绵的婉约词风,表现出激昂悲壮的豪放词风。

这类友情送别词首推张元干的《贺新郎·送胡帮衡侍制赴新州》:

梦绕神州路。

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

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

聚万落千村狐兔。

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肃。

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

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

万里江山知何处?

回对床夜语。

雁不到,书成谁与?

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

举大白,听金缕。

这是一首特殊的送别词,是时年76岁的张元干送给爱国志士胡铨的。

胡铨字帮衡,他一腔忠肝义胆,力主抗金,绍兴八年因反对议和而被贬至福州,后又遭秦桧迫害,被贬至广东新州。

胡铨离开福州前夕,张元干写了这首《贺新郎》为胡铨送行,对他奋不顾身的战斗精神表示支持和鼓励。

此词慷慨激愤,忠义之气溢于字里行间。

上阕述时事,词人魂牵梦绕着神州的巨变,故都的沦陷和生民的涂炭,他严词质问这场悲剧的根源:

是谁造成国家砥柱倾折,使敌人猖狂横行,民众罹难?

词句间充满了对金兵入侵的仇恨和对南宋朝廷投降派的愤怒,沉痛悲凉。

下阕叙别情,在对胡铨无辜遭受迫害表示深切同情外,更是鼓励胡铨要像自古志士仁人一样不以个人恩怨和一时得失为念,且“举大白,听金缕”,高歌痛饮,昂首起程。

张元干后来因此词被秦桧抄家,逮捕入狱,削籍为民,付出了巨大代价,但他义无反顾,并不后悔

继张元干之后,南宋许多词人都把家仇国恨、家国之思以及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融入词的创作之中,加镪了词的时代感和现实感,这种时代感和现实感在友情送别词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辛弃疾的“一煸书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贤”(《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

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都曙晔望收复北方失地,对朋友瞩以功业相期许。

陈亮的“胡运何须有,赫日自当中”(《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则满怀信心的预言金人的命运必定会一天天衰落下去,而我宋朝中兴大业则必像灿烂的红日照耀朗朗乾坤,洋溢着打败敌人的必胜信心和镪烈的民族自豪感。

至宋亡时,文天祥的《酹江月·驿中言别友人》在家国亡破的血泪迸流之中,还不忘“睨柱吞嬴,回旗走懿”的悲情壮烈榜样,表现出作者至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创造出宋代友情送别词前所未有的境界。

其三、爱情别:

宋词中描写男女恋情的艳词可以说在宋词中占有很大的比重,特别是北宋,晏殊、欧阳修、柳永等词人以及后来的晏几道、秦观、周帮彦都写有大量描写男女爱情的艳词。

而在宋代的送别词中,描写男女爱情离愁别绪的亦不在少数。

宋初夏竦的《鹧鸪天》是比较有名的一首:

镇日无心扫黛眉,临行愁见理征衣。

尊前只恐伤郎意,阁泪汪汪不敢垂。

停宝马,捧瑶卮,相斟相劝忍分离。

不如饮待奴先醉,图得不知郎去时。

从词中可以看出,离别双方应该是夫妻关系,是妻子为她的丈夫送行。

上阕写丈夫离别前的情形。

离别前一天,就整日没有心绪去描眉画黛梳妆打扮;临行时,又“愁见理征衣”;到了为丈夫饯行时,却镪忍住泪水在眼里打转,不让它流出来,只因为“恐伤郎意”。

下阕极言离别的痛苦。

结句道出女主人公的内心独白:

不如让我先喝醉,那样你浪迹天涯走向何方,我就不知道了。

爱情之痴,分别之苦,都醉于酒中。

这首词妙在写出了女子离别时的心理过程:

离别之前,苦闷忧愁;离别之际,温柔多情;离别之后,相思无尽。

清代陈廷焯评此词说:

“语不深而情深,千古离别之词,以此为最。

”(陈廷焯《闲情集》)虽有过誉之嫌,但它确实是一首非常优秀的爱情送别词。

宋代直接写夫妻爱情的送别词是很少的,大多数描写男女爱情的送别词其送别主体是恋人和情人,一般发生在文人和歌妓之间,原因是文人都是兼有官人的身份,在古代礼法制度的背景下,婚姻内的爱情是不自由的,自由的爱情往往只能在婚姻之外寻找,这就是唐宋时代士大夫和青楼歌妓关系比较密切的根源。

词本来就以写艳情为本色行当的,所以宋词中写与歌妓离别的作品数量上特别多,艺术上也特别出色。

此类送别词,不得不提柳永的《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娘臧、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俍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此词为抒写离卿叙绪的千古名篇,是柳永离开都城汴京时与情人话别之作。

上阕写饯行时难舍难分的惜别场面。

首句“寒蝉凄切”即奠定了送别场景的凄凉调子;正在两情依依,难舍难分之际,客船却不断催促,欲饮无绪,欲留不得,可见留恋之情深;“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一对情人,紧紧握着手,泪眼相对,谁也说不出一句话来,把彼此悲痛、眷恋而又不得不别的心情写得淋漓尽致;接着一个“念”字,则上承“凝噎”而自然一转,下启“千里”以下而一气贯通,道尽了一对恋人难舍难分之情。

下阕写离别后的痛苦。

先是道出“伤离别”的古今普遍性,更何况又如今“清秋节’这凄凉的场景;接着用酒、杨柳、晓风、残月一连串意象,营造出一种凄楚惆怅、孤独忧伤的意境,真正做到了“景语即情语”,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最后想象别后情景,

由’今宵’想到“经年”,由“千里烟波”想到“千种风情”,由“无语凝咽”想到“更与何人说”,酣畅淋漓地抒写了“相见时难别亦难”的无尽愁思。

宋代这类词人与歌妓之间的送别之作随处可见,连“不食人间烟火”的林逋也写过一首绝唱《长相思》(吴山青),以一位女子的口吻倾吐了她与恋人别离时难舍难分的缱绻情怀;其他的如毛滂的《惜分飞》(泪湿阑干花着露),将词人与歌妓琼芳这一对情侣面对别离不得不劳燕分飞的频劈情怀刻画地淋漓尽致;秦观的《满庭芳》(山抹微云),用“点染法”把词人与情人别时的伤感、往日的柔情、别后的思念层层铺叙开来,含蓄隽永却又不失清新淡雅;王之望的《念奴娇·别妓》,一句“聚调轻盈离调惨”可谓道尽了词人与歌妓相别时的真切感受。

正是这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歌妓,给予了宋代文人缱绻温柔的恋情,于是才有了无数令人销魂断肠的千古送别词作。

通过以上对宋代极具代表性的送别词的分析,基本上可以得出以下初步结论:

1.宋代送别词在描写方式上承袭了以往送别诗词中大量运用自然意象的手法,将离愁别绪融于自然意象之中,如杨柳、长亭、南浦、美酒、残灯、秋雨等,屡次在送别词中出现,成为离别的代名词。

2.宋代友情送别词与以往相比出现了较大变化,从一般的志趣相投和才情相惜,演变为政治上的志同道合,功业上的期许和勉励。

北宋的送别词还主要集中在一般的友谊层面,注重次的抒情功能;而南渡之后像张元干、辛弃疾、陈亮等一批爱国志士的送别词则将友情推至国事,上升到政治层面,突出了词的言志功能。

3.宋代男女爱情送别词也出现了转型,从夫妻之别或未婚恋人之别转变为婚外恋人(情人、歌妓)之别。

钱钟书《宋诗选注·序》说:

“据唐宋两代的诗词看来,也许可以说,爱情,尤其是在封建礼教眼开眼闭的监视之下那种公然走私的爱情,从古体诗里差不多全部撤退到近体诗里,又从近体诗里大部分迁移到词里。

”钱钟书所说的“公然走私的爱情”,也就是婚外恋。

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宋代歌妓制度的发展状况及文人与歌妓交往的风靡之势,而从根源上说,则是由于这些文人士大夫的婚姻是基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内无爱情可言,便只有在婚姻之外去做“爱情走私”,这样的爱情虽然不合符礼法,却是两厢情愿,少有功利性的纯真爱情,我看这也正是宋词中这类作品的真价值之所在。

五、经典唐宋送别诗词分析:

(一)、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此诗又题为《赠别》、《渭城曲》、《阳关曲》、《阳关三叠》。

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

元二,名不详。

安西,唐代设安西都护府,治所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内。

这是古代送别诗中的名作。

前二句起兴,于清晨景物中特拈出“青青柳色”,这是自《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以来,文学作品表现惜别之情时常用的意象。

以下两句将深切的惜别、关切、担忧等复杂的感情寄寓在"劝酒"这一举动之中。

“西出阳关无故人”,一言朋友所去之地陌生,二言那里人迹稀少;三言你我朋友自此一别,则知己难求。

如此,则对友情的珍惜,对离别的无奈,对朋友的关切,尽蕴于杯中矣。

所谓"惜别意悠长不露",情真意切而不说破也。

明李东阳《麓堂诗话》云:

“作诗不可以意徇辞,而须以辞达意。

辞能达意,可歌可咏,则可以传。

王摩诘'阳关无故人”之句,盛唐以前所未道。

此辞一出,一时传诵不足,至为三叠歌之。

后之咏别者,千言万语,殆不能出其意之外。

必如是方可谓之达耳。

"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

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

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

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

这一切,都仿佛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

“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

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尘土飞扬,而现在,朝雨乍停,天气清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

“浥轻尘”的“浥”字是湿润的意思,在这里用得很有分寸,显出这雨澄尘而不湿路,恰到好处,仿佛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

客舍,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

选取这两件事物,自然有意关合送别。

它们通常总是和羁愁别恨联结在一起而呈现出黯然销魂的情调。

而今天,却因一场朝雨的洒洗而别具明朗清新的风貌——“客舍青青柳色新”。

平日路尘飞扬,路旁柳色不免笼罩着灰蒙蒙的尘雾,一场朝雨,才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色,所以说“新”,又因柳色之新,映照出客舍青青来。

总之,从清朗的天宇,到洁净的道路,从青青的客舍,到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这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

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但却不是黯然销魂的离别。

相反地,倒是透露出一种轻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调。

“轻尘”、“青青”、“新”等词语,声韵轻柔明快,加强了读者的这种感受。

(二)、柳永《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宋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是柳永逗留时间较长的地方。

《雨霖铃》就是他离开京城时所写。

柳永因作词忤仁宗遂“失意无俚,流连坊曲”为歌伶乐伎撰写曲子词。

此词为柳永从汴京南下时与一位恋人的惜别之作。

倾吐深深的离愁时,也抒发了对自己遭遇的感慨和受压抑的愤懑。

《雨霖铃》这首词以冷落秋景为衬托,淋漓渲染了惜别的场景,进而推测别后的铭心刻骨的思念。

层层铺叙,情景交融,委婉多致。

表现了柳词“细密而妥溜,明白而家常。

”(刘熙载《艺概》)但全词情调过于缠绵,低沉伤感,有消极影响。

词以“伤离别”为主线,目录清晰。

开首三句道出时间、地点、景物。

以凄清景色揭开了离别的序曲:

清秋节令的“寒蝉”,衬托着“凄切”悲凉秋景。

人将别、日已晚、雨乍停、蝉声切。

惜别的长亭,凄凉的深秋。

壮士分别尚且悲伤,更何况这对一别可能成永诀的恋人呢?

“都门”三句,写离别时的心情。

设宴帐中,本欲多“留恋”片刻,怎奈“兰舟催发”,这样的饯别酒,饮起来怎能不“无绪”?

欲留不得,欲饮无绪,矛盾之极。

“兰舟”,相传鲁班刻木兰树为舟(见〈〈述异记〉〉),后用兰舟作船的美称。

“执手”两句,将惜别推向高潮。

手拉着手面对依依惜别的恋人,泪眼对着泪眼,纵有千言万语,因悲痛气塞而一句也说不出来。

这是分别时的情景。

对照苏东坡的悼亡妻的《江城子》中“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我们能更好地理解。

以上三小节极尽了回环、顿挫、吞吐之能事。

“念去去”两句,则承上启下,笔随意转,有如浩瀚长江,一泻千里。

千里烟波,楚天空阔,设想到别后的道路遥远而漫长。

就此一别,人各东西,对情人的思念有如楚地沉沉烟波,伴随情人左右。

  下片以“多情自古伤离别”起承上下文。

人间最苦是情种,“离别”是导致“最苦”的直接原因。

“更那堪”在“冷落清秋节”之时。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酒入愁肠愁更愁,词人因“无绪”而饮的闷酒极易使人沉醉。

设想一下,词人追随载着情人的兰舟,沿着栽满杨柳的汴河岸,一直追下去,直到残月西沉,晓风渐起,才吹醒痴情的词人。

杨柳是古代最能代表惜别之物,故汴水两岸广栽杨柳。

“杨柳岸,晓风残月”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代表了柳词通俗,以白描见长的风格。

宋代俞文豹《吹剑录》载:

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歌,因问:

“我词何如柳七?

”对曰:

“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岁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学士词〈指苏东坡的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这段话说明柳词婉约缠绵,苏词豪放旷达两种词风。

“此去经年”由今夕推及经年,由眼前的“无语凝咽”设想到“暮蔼沉沉楚天阔”,更推及“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一波三叹,想象别后相思的苦况,更深一层。

“凄、苦、惨、悲、痛、恨、愁”贯穿始终,令人不忍再读。

这首词写来极有层次、曲折回环,以千种风情衬尽了羁旅愁苦,人间别恨。

真可谓想见难,别更难。

《雨霖铃》抒写柳永在汴京同恋人分手时的离愁别恨,艺术手法相当高。

概而言之有:

一托物言情、广用白描。

如“寒蝉凄切”“骤雨初歇”“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