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民办职教 全面助推职教大省建设.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875795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力发展民办职教 全面助推职教大省建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大力发展民办职教 全面助推职教大省建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大力发展民办职教 全面助推职教大省建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大力发展民办职教 全面助推职教大省建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大力发展民办职教 全面助推职教大省建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力发展民办职教 全面助推职教大省建设.docx

《大力发展民办职教 全面助推职教大省建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力发展民办职教 全面助推职教大省建设.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力发展民办职教 全面助推职教大省建设.docx

大力发展民办职教全面助推职教大省建设

大力发展民办职教全面助推职教大省建设

  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大力发展民办职业教育,充分发挥企业、行业和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教育的积极性。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也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民办职业教育,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把民办职业教育纳入职业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划。

加大对民办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制定和完善民办学校建设用地、资金筹集的相关政策和措施。

在师资队伍建设、招生和学生待遇等方面对民办职业院校与公办学校要一视同仁。

  民办中等职业教育在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在这个新的形势下,如何调整战略,为民办职业教育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实现民办职业教育的较大发展,是各级政府、教育部门以及民办职业学校所共同关注的新课题。

  值此安徽正在扎实开展职教大省建设之际,本刊特邀请安徽省部分民办职技院校的掌门人,听听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以及对于职业教育发展的困惑、思考和建议。

  

  要根据市场设置专业

  合肥当代职业学校校长颜景枝

  职业教育是一项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基础性工作,经济社会越发展,职业教育就越重要。

《安徽职业教育大省建设规划》实施期间,全省职业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进入职教的新阶段。

我校以1986年始创美容美发化妆摄影培训班为起点,根据市场不断扩大专业设置。

  黄炎培先生制订的“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的职业教育目标一直是我校办学的风向标。

高、初中阶段文化课程度较差的学生不能如愿升学,回乡就业的路子很窄,外出务工又无一技之长,大批知识青年求职若渴。

基于此,我校在美容美发培训班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汽修、数控、会计、服装、航空等十多个热门专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从而有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我省是农业和劳务输出大省,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农民文化程度较低,缺乏技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相对困难。

我校为这部分群体提供学习的机会,开设了农艺、园艺等涉农专业,此外还开设了以培养新农村建设急需农机专业人才为主的农机使用与维修专业和以培养新农村建设急需机电专业人才为主的农村电工专业。

  怎样使学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我校采取了“三像两为主”的策略,“三像”即学校像工厂(引入企业管理模式),老师像师傅(注重双师型队伍建设),学生像工人(学习期间完成学生向工人角色的转变);“两为主”即以专业技术课为主(增大专业课比重),以实训教学为主(强化技能训练),校企互动,学习实践相结合。

我校以就业为导向,坚持“全员关心,全程落实,全方位服务”的学生就业工作指导方针,校企互动,学生顶岗实习,学习实践相结合;教学课程设置合理,符合一线岗位的工作需求,避免传统教学与市场需求发生错位,培养真正的实用性、技能型人才。

  我校一直与合肥昌河汽车有限公司、海尔集团、南方航空公司、上海通用汽车公司、景之秀国际美容美发连锁机构、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宁波杉杉服装有限公司、新加坡卓锦旅游有限公司等二十多家百强企业合作办学,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我们还跟踪服务,调查他们的思想是否健康,技术是否过硬。

努力做到黄炎培先生所说的“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

  面对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大战略决策,安徽要实现奋力崛起,职业教育发展不可或缺,这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自身的客观要求,也是解决诸多问题的关键所在。

  突出职教特色,提高持续发展能力

  安徽兴鹏科技学校校长王宏翠

  《安徽省职业教育大省建设规划》要求全省职业院校办出特色,提高持续发展能力,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我认为,特色就是质量,特色就是生命,特色就是竞争力。

  从当前形势看,一方面企业出现“用工荒”,经济建设需要大批技能型劳动者,另一方面中职学校招生难,出现抢生源的态势。

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

一是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存在误区,其子女上职业学校是迫于无奈;二是由于高中发展较快,录取分数线降低,减少了中职的生源;三是职业学校本身缺乏特色,市场竞争力不强。

职业学校要同市场接轨,把战略目标转移到增强市场竞争力上来,在市场化运作中,要“办出特色、吸引企业,提高质量、适应企业,搞好就业、拉动企业。

  中职学校怎样克服存在的难题?

  首先,要适时调整专业,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特色专业。

要加强市场调研,了解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情况,密切关注产业结构变化,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根据企业需要开设专业和设置课程,推进教产合作与校企一体化办学,对企业所需人才实行“订单式”培养。

  其次,要深化教学改革,逐渐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从中职生源的状况看,大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综合能力也很欠缺。

从高中、中职各自的培养目标看,高中是应试教育,主要是为高等院校输送潜在的高材生,而中职培养的是技能型劳动者。

从传统的职教模式看,还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弊病:

一是课程设置不合理,课本内容与企业需求脱节;二是重理论、轻实践,学生缺乏动手能力;三是培养方案单一,难以因材施教;四是教师队伍实践水平不高,“双师型”队伍严重缺乏。

因此要尽快构建适应市场需求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

  在教学改革中,应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在教学方法上要做到“三合一”,即“教、学、做”合一;教学内容要做到“四贴近”(贴近社会,贴近职业,贴近实践,贴近学生思想实际),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五动”能力,即:

动脑――学生的思考能力;动手――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动笔――学生的写作能力;动口――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动脚――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再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德育工作特色,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经常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职业道德、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我校非常重视学生的整体素质,把每一位学生培养成为“品德高尚、体魄健强、技能娴熟、专业精良”的高素质人才也是我校一贯的宗旨。

  上中专同样能圆大学之梦

  合肥飞跃职业技术学校校长李守泉

  很多人对于中专学校抱有一定的抵触情绪,对于民办中专学校更是颇有微词,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对民办中专学校是极不公平的。

民办中专学校作为公办中专学校的补充力量,在中职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也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

《安徽职教大省建设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加大对民办职业教育的政策支持,加强对民办中专学校的管理,使之享有和公办中专学校同等的办学政策和待遇。

这是上级领导给予我们民办学校的信任,也是我们奋勇拼搏的动力。

  我校的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学校的雏形是合肥飞跃无线电学校。

当时的合肥市流传着这么一句话:

要想学无线电,就去合肥飞跃。

受到了老百姓的交口称赞,这是民办学校的光荣。

那个年代的办学宗旨是以培养学员的动手能力为主,学员掌握了技术,能很快上岗操作,这一办学宗旨一直沿袭至今,成为我校培养大批优秀人才的座右铭。

通过长期办学,我校逐渐形成了质朴的办学特色: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成长的26年间,我们形成了以电子、数控、汽车为主的特色专业。

我校还创建了校办工厂,强化“产教结合”的办学思路。

在办学过程中,我们真正体会到了举办民办学校的艰辛。

  其实,从近期的就业率上看,高职和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高于普通本科学生。

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但实际上职业教育仍是整个教育中的软肋,受传统“学而优则仕”观念的影响,一些家长希望孩子通过上大学改变自身命运,所以不愿意让孩子报考职业学校,毕业生也不情愿报考职业学校,以此形成了意识上的恶性循环。

  实际上,这种“中专生不如普中生,不能上大学”观念是不对的。

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中专生在学好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能够通过学习文化课,顺利迈入大学校园。

由中专升入大学,这是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的升学模式,中专生在中专学校打好专业基础,进入大学后技能得以巩固,同时加强理论指导,能有效改善社会普遍存在的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

中专生以知识成才,以技能立身,犹如武装了双重护甲,从而保障了自身的就业与再就业,得到学历和技能的双赢。

  多年来,民办中职教育瞄准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培养一线紧缺实用人才,创造了辉煌的业绩。

无论城市、农村,无论农业、工业、服务业,大批高素质新增劳动者的涌现,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繁荣,为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这是民办学校无形的资产。

我们衷心希望社会、家长能摘掉有色眼镜,从客观出发,公平看待民办职业学校,我们坚信民办教育有其广阔的发展前景,并且呈现出其青春与活力。

  民办中职学校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

  阜阳工商贸易学校校长牛利民

  民办中职学校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宗旨,以“修成才之技能,修成人之素养”为教学使命,深化“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和“真办职教、办真职教”办学指导思想,从而保障民办中职学校持续稳定发展。

依据17年的办学经验,我对中职教育创新作如下探讨。

  紧跟政策,抢抓机遇。

以我校为例,在办学之初与阜阳化肥厂、公交公司对接,按企业需求培养学生。

2002年我校开始实施半工半读的模式,并于2005年在阜阳市率先投入300多万元,建实训车间,添置实训设备。

2005年至2008年在校生规模迅速扩大至6000人。

  引进企业模式,实施规范管理。

我校与管理班子签订了“年度办学目标”和“办学策略”,对组织机构设置、控制层次、权限分配、薪酬福利、绩效考评、岗位任职资格、教学模式设定、班子建设和干部培养等进行过程控制,坚持推行战略管理和规范管理,逐渐形成了工贸管理模式。

同时,注重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和中青年教师业务素质、政治素质的提高,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和教师教学技能的培训。

  改革教学模式,培养职业素养。

中职学校应以“修成才之技能,修成人之素养”为使命,按照“一专多能”及“双证制”的要求,保证学生毕业前取得两个以上技能资格证书;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目标,实施“订单”培养、“菜单”教学,积极稳妥地修订教学计划、自编实用性校本教材。

我校自办学以来坚持开展以“两操一课”为主体的全民健身运动和以校运会、球类、田径等比赛为重点的体育运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艰苦奋斗的理念,为其进入“职场”打下良好的职业道德基础。

  改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服务质量。

我校针对学生就业情况举办就业指导讲座,不断灌输“专业技能+职业道德+创业意识=金饭碗”的全新等式;在学生集中就业实习地设立服务点,并派驻点老师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工同酬,同时,对已进岗实习或就业的学生跟踪管理和全程服务,对有“质量问题”的实习生、毕业生采用“召回制”,重新培训安置。

  我校坚持以上发展策略与规划,现已发展为资产总量达4000多万元、占地128亩、每年招生超过1000人、在校生超3000人规模的一所中职学校。

被授予“安徽省示范中等职业学校”“阜阳工商贸易学校职业技能鉴定所”“安徽省交通安全优秀示范学校”等称号,实现了“三年打基础、八年上规模、十年成体系”的发展目标。

  相对于公办学校来说,民办中职学校在办学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如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经费投入等,故民办中职学校应结合实际,用足用好国家政策,为国家育人、为社会育才,彰显“给一丝阳光、还一片春色”的良好社会效益。

  以学生为重心,统筹职教良性发展

  蚌埠汽车工程学校校长焦福才

  蚌埠汽车工程学校是全省唯一专门从事汽车应用技术教育的普通中等职业学校。

我们将办学核心定位在汽车教育,培养汽车产业的技术工人。

原因有二:

第一,这个定位服务于我们国家的支柱产业;第二,基础人力的需求量比较多。

  安徽职教大省建设的架构是基于把农业大省变为农业强省、把安徽的人口大省变为人力资源强省的省情。

无论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还是产业结构的调整,职业教育在其中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职教大省建设来说,我们完全拥护和深深地体会、感受到这个决策的及时和正确。

  作为中职教育,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初中毕业之后基础文化课比较差的学生,这些学生虽然基本的综合素养和能力较差,但他们的可塑性依然很强。

对于他们来说,一生的职业影响甚至于人格塑造的重要意义绝不亚于掌握一些技术。

我们特别重视和强调学生的普通话和写字训练,邀请专门的老师给学生辅导,学生人人都要考取普通话等级证书,并将此作为毕业必备的一项技能。

其次是职业能力,职业教育的目标主要是培养技能型劳动者,培养能做好某一个岗位具体事情的人,这就意味着我们的培养过程是以实习实训、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最终的归结点,其中包括人格塑造,品德修养的形成,还有综合素质的提高等等。

  基于这样的背景,我们也在努力地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办学水平,完善教学条件。

一方面就社会需要而言,如果职业教育发展不下去,将严重制约和影响我们经济转型的步伐;另一方面就整个职教层面而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十分严峻,我们整体的职教水平与建设职教大省的需要和要求相距太大;第三,在职业教育过程中,从专业设置、教学条件、实训实习设备乃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诸多方面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仍有较大距离。

  由于人们对于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不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甚至是偏见,导致学校陷入招生难的困境,招生难是目前职业学校所面临的共性问题。

  不少普通家庭受经济条件所限,家长们考虑的问题就很直接:

让孩子上这样的学校是否划得来?

这是个关键性的问题。

这个问题产生的根源不在老百姓,也不在政府,而在于职教本身是否符合社会需要?

以我们学校为例,倘若学生进入我校学习,经过教育能够使其在胜任本专业的基础上当一个熟练的高级技工,企业自然就很欢迎,学生的工作也就有了保障,作为家长也就愿意把孩子送进来接受教育,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我们学校以后仍会坚持“只办一件事,办好一件事”的教学定位,基于“是否是社会需要”和“办这件事本身是否认真、负责任”这两个基本点,用心办学,力图在提高学生基本素养方面取得新突破。

  营造良好的职业教育发展环境

  蚌埠江淮应用技术学校校长张刚

  要办好中职教育,我认为首先要解决的便是生源问题,而解决生源问题的关键在于人的观念的转变。

人的观念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归根究底还是职业教育本身,营造良好的职业教育发展环境至关重要。

  不能再走独木桥。

近年来,职业教育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从整体上看,职业教育的发展仍然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

当今教育的高考“指挥棒”仍在运作,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从孩子上学伊始就灌输“上大学”的思想,初中、高中更是加大投入,并进行催化、助长等前期“望子成龙”的培养。

人们心中业已形成了惯常的思维定式:

“选择何种学历,选择何种类型的学习,就决定了学生将来的职业和命运”。

加之社会舆论宣传导向也存在倾斜和偏颇,如学生如何能成为高考状元、如何克服贫穷和困难自强不息上大学,如此等等,就业宣传也是把硕士、博士养猪,本科生种地、卖菜当作主流,很少宣传早期教育不好,后天通过职业教育成才的范例。

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多层次、多元化的人才需求缺口很大,学生没有必要再挤高考这座独木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