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4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2.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869279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314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1314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1314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1314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1314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314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2.docx

《1314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314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2.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314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2.docx

1314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2

小学数学科教学计划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年级六年级

老师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总教学目的要求

2014年2月

班级

班级人数

执教老师

 

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结合数学知识的学习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3、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4、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5、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3.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4.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5.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并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初步体会数据可能产生误导。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8.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重点:

①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反比例的意义。

②圆柱、圆锥的特征,圆柱的表面积及圆柱、圆锥的体积。

③整理和复习小学数学知识。

难点:

①比例的有关概念及应用。

②圆柱表面积、体积和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实际应用。

③小学数学有关知识体系的建构。

关键:

①运用知识迁移,采用对比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理解掌握比例、比例尺、正反比例的意义;解比例应用题,通过分析已学过的常见的数量关系,正确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判断成哪种比例关系,再列出方程解答。

②充分利用电教媒体,通过演示,学生实验,操作,揭示规律,从而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协作探究出多种方法来推导计算公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做好小学数学相关知识的归纳、整理工作,确实做到精讲多练,使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建构。

要贯彻新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

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教学要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复习时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注意知识间的联系。

同时注意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形成知识网络。

教师则加强反馈,注意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及时补缺补漏。

 

新民学区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2014年2月

单元内容

负数

总时数

4课时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教学重点:

会读写负数,比较负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比较负数的大小

通过气温(例1)、存折(例2)中蕴含的具有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来体会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初步理解负数的含义,接下来通过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

在此基础上,例3让学生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和负数,初步建立数轴的模型,形成数的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例4借助数轴对气温进行排序让学生初步辨别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本单元初步认识负数,丰富学生对数概念的认识,有利于中小学数学的衔接。

1、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负数的意义。

2、初步建立数轴的模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新民学区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2014年2月

单元内容

圆柱和圆锥

总时数

10课时

1、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2、使学生理解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会正确计算。

3、使学生理解求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容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圆柱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和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

本单元加强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加强了对图形特征、计算方法的探索;加强了在操作中对空间与图形问题的思考,使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过程中认识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以及体积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圆柱及圆锥的教学从直观入手,通过对常见实物观察,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形状,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几何图形,然后介绍圆柱各部分名称。

通过教师演示及学生实验来教学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及圆柱、圆锥的体积。

新民学区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2014年2月

单元内容

比例

总时数

15课时

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

2、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的实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4、了解比例尺,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5、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6、渗透函数思想,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反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

比例的有关概念及应用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比的有关知识并掌握了一些常见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学习比例的有关知识及其应用。

比例在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绘制地图需要应用比例尺的知识。

比例的知识还是进一步学习中学数学、物理、化学等知识的基础。

另外,通过对正比例与反比例知识的学习,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数量之间关系的认识,渗透函数思想,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比例这一单元先教学成正比例的量,接着教学成反比例的量,然后把这两者放在一起进行联系、对比,最后再教学正反比例的应用题,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正反比例的概念及判断,避免发生混淆;对于应用题,安排用不同的方法解一道题目,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比例的认识,又可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各种知识的解题能力。

新民学区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计划

2014年2月

单元内容

统计

总时数

2课时

1、会综合应用学过的统计知识,能从统计图表准确提取统计信息,正确解释统计结果。

2、能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作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的预测。

教学重点:

学会看统计图表

教学难点:

通过统计表回答问题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了解几种常见的统计图表的特点和作用,会从统计图表中提取有关信息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会根据分析结果做出简单判断或预测的基础上,通过简单事例使学生认识到统计图直观、形象的特点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正确分析、判断或预测。

本册教材主要是结合扇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帮助学生体会的。

让学生知道在表示有关数量之间的关系上,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加形象具体;然后依次说明三种不同类型的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最后在例题和练习中,让学生根据图表回答问题,使学生学会看统计图表、会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养成学生应用统计的思想分析思考问题的习惯。

新民学区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2014年2月

单元内容

数学广角

总时数

4课时

1、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抽屉原理”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

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教材通过几个直观的例子,借助实际操作,向学生介绍“抽屉原理”,使学生在理解“抽屉原理”这一数学方法的基础上,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会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

教学中用直观的方式,介绍了“抽屉原理”的两种形式。

使学生应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借助教具、事物操作和画草图方式进行“说理”,让学生初步经历“数学证明”的过程。

2、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

引导学生先判断某个问题是否属于用“抽屉原理”可以解决的范畴,再思考如何寻找隐藏在其背后的“抽屉问题”的一般模式。

新民学区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计划

2014年2月

单元内容

整理和复习

总时数

28课时

1、比较系统地掌握有关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负数、比和比例、方程的基础知识。

能比较熟练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混合运算,能进行整数、小数的估算,会使用简便方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会解学过的方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2、巩固常用计量单位的表象,掌握所学单位间的进率,能够进行简单的改写。

3、掌握所学几何图形的特征;能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并能应用;巩固所学的简单的画图、测量等技能;巩固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会画一个图形的对称轴,巩固图形的平移、旋转的认识;能用数对或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掌握有关比例尺的知识,并能应用。

4、掌握所学的统计初步知识,会看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能根据数据作出简单地判断和预测,会求一些简单事件的可能性,能够解决一些计算平均数的实际问题。

5、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掌握所学的常见数量关系和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能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梳理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教学难点:

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要贯彻新的课堂教学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使学生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好地培养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复习时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夯实基础,并注意知识间的联系。

同时注意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形成知识网络。

教师则加强反馈,注意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及时补缺补漏。

新民学区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进度表

2014年2月

周别

日期

教材内容

教时

备注

周别

日期

教材内容

教时

备注

1

2.17-2.21

预备课

负数

1

2

10

4.21-4.25

整理和复习

期中复习考试

1

3

2

2.24-2.28

负数

机动

圆柱的认识

2

1

2

11

4.28-5.2

数与代数

3

五一放假

3

3.3-3.7

圆柱的表面积

圆柱的体积

3

2

12

5.5-5.9

数与代数

5

4

3.10-3.14

圆锥的体积

整理和复习

3

2

13

5.12-5.16

空间与图形

5

5

3.17-3.21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解比例

机动

2

2

1

14

5.19-5.23

空间与图形

 

5

 

6

3.24-3.28

正、反比例

比例尺

3

2

15

5.26-5.30

统计与概率

综合应用

3

2

7

3.31-4.4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用比例解决问题

2

2

清明放假

16

6.2-6.6

综合复习

4

端午放假

8

4.7-4.11

用比例解决问题

整理和复习

自行车里的数学

统计

1

1

1

2

17

6.9-6.13

综合复习

5

9

4.14-4.18

数学广角

节约用水

整理和复习

3

1

1

18

6.16-6.20

综合复习

毕业考试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