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 20名句名篇默写二精品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868818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7.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复习 20名句名篇默写二精品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考语文复习 20名句名篇默写二精品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考语文复习 20名句名篇默写二精品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考语文复习 20名句名篇默写二精品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考语文复习 20名句名篇默写二精品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复习 20名句名篇默写二精品教案.docx

《高考语文复习 20名句名篇默写二精品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复习 20名句名篇默写二精品教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复习 20名句名篇默写二精品教案.docx

高考语文复习20名句名篇默写二精品教案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20、名句名篇默写

(二)精品教案

上一讲引用了国家考试中心张伟民先生这样的话:

“名句名篇默写首先要能默写课文要求背诵的篇目,在些基础上能够背诵一些课外的但常见常用的名句则更好。

”xx年的高考试题果真有课外的一小题。

这就是《论语·雍也》中的“子曰: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能默写出来的极少。

本讲专门选编课外(含初中学过的)名句名篇。

还要说明的一点是,备考不仅要注重背诵,还要注重“默写”,把句序写对,把字写正确。

从这两年高考情况看,有的考生虽然会背诵,但默写时常常写错字,尤其是《陈情表》中的那两句出现了几个莫名其妙的错字,因而不能得分,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历代散文中的名句名篇

补出下列文中空缺的部分。

1.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

是故

,。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

故曰:

(《礼记·学记》)

2.独学而无友,;燕朋逆其师;。

(同上)

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4.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

是以,故能成其大;

故能成其深;,故能明其德。

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

(李斯《谏逐客书》)

5.暮春三月,,,。

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忄良!

(丘迟《与陈伯之书》)

6.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

“,,

,毁于随。

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畯良……”(韩愈《进学解》)

7.呜呼!

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殡殓不得凭其棺,窆不得临其穴。

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

(韩愈《寄十二朗文》)

8.,;,。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刘禹锡《陋室铭》)

9.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事务;每读史书,多求理道,始知。

(白居易《与元九书》)

10.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何哉?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也?

其必曰“,”乎。

(范仲淹《岳阳楼记》)

11.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山间之四时也。

(欧阳修《醉翁停记》)

12.嗟乎!

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

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

,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王安石《读〈孟尝君传〉》)

13.故予与同社诸君子,,而为之记,亦以,

(张溥《五人墓碑记》)

14.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败者也。

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自力者也。

(彭端叔《为学一首示子侄》)

二、默写唐诗中的名篇

补写出下列诗中空缺的部分。

1.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送杜少府之蜀州》)

2.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

3.黄河远上白云间,。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4.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末还。

,。

(王昌龄《出塞》)

5.独在异乡为异客,。

,遍插茱萸少一个。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6.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

(王维《渭城曲》)

7.朝辞白帝彩云间,。

,。

(李白《朝发白帝城》)

8.故人西辞黄鹤楼,,,。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9.天门中断楚江开,,,。

(李白《望天门山》)

10.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流。

乃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11.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

(高适《别董大》)

12.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

(崔颢《黄鹤楼》)

13.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杜甫《前出塞》)

14.好雨知时节,当春及发生。

,。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杜甫《春夜喜雨》)

15.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月半入云。

,。

(杜甫《赠花卿》)

16.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17.月落乌啼霜满天,。

,。

(张继《枫桥夜泊》

18.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

(韦应物《滁州西涧》)

19.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孟郊《游子吟》

20.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

(刘禹锡《竹枝词》

21.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

,。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2.客舍并州已十霜,,无端更渡桑乾水,。

(贾岛《渡桑乾》)

23.远上寒山石径斜,。

,。

(杜牧《山行》)

24.长安回往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

(枚牧《过华清宫》)

25.千里莺啼绿映红,。

,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

26.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

(李商隐《夜雨寄北》)

27.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无题》)

三、默写唐宋词名篇

补写下列词中空缺的部分。

1.西塞山前白露飞,。

,,

(张志和《渔歌子》)

2.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

思悠悠,,,。

月明人倚楼。

(白居易《长相思》)

3.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浊酒一杯家万里,。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

4.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浣溪沙》

5.去年元夜时,。

月上柳梢头,。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

(欧阳修《生查子》)

6.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7.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此事古难全。

,。

(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8.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李清照《如梦令》

9.常记溪这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

,,。

(李清照《如梦令》

10.当年万里觅封侯,。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陆游《诉衷情》)

11.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

(陆游《卜算子·咏梅》)

12.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马作的卢飞快,。

,。

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1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夜半鸣蝉。

,。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4.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面战未体。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四、默写宋诗中的名篇

补写出下列诗中空缺的部分。

1.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

(王安石《泊船瓜洲》)

2.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一)

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苏轼《题西林壁》)

4.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柱杖天时夜扣门。

(陆游《游山西村》)

5.僵卧孤村不自哀,。

夜阑卧听风吹雨,。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6.应嫌屐齿印苍苔,十扣柴扉九不开。

,。

(叶绍翁《游小园不值》)

7.,石桥朱塔两依然。

,细雨垂杨系画船。

(范成大《横塘》)

8.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9.梅子黄时日日晴,。

绿阴不减来时路。

(曾几《三衢道中》)

10.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

(文天祥《过零丁洋》)

附:

答案

一、1.弗学不知其善也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教学相长也

2.则孤陋而寡闻燕辟废其学

3.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4.太山不让土壤河海不择细流王者不却庶众

5.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6.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

7.生不能相养以共居,殁不得抚汝以尽哀

8.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9.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10.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1.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12.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

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

13.哀斯墓之陡有石也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14.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

二、1.与君别离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3.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

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5.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6.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7.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8.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9.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0.山随平野阔,江入大荒流。

11.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2.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13.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14.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15.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16.正是江南风景好,落花时节又逢君。

17.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8.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9.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0.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情

21.几处早莺夺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2.归心日夜忆咸阳,却望并州是故乡

23.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4.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25.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26.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三、1.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2.吴山点点愁恨悠悠,恨到归时方使休

3.长烟落日孤城闭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5.花市灯如昼人约黄昏后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6.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7.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8.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9.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0.匹马戍梁州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11.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零落成泥碾作尘,惟有香如故。

12.沙声秋点兵弓如霹坜惊弦。

也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1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4.工尽长江滚滚流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四、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5.尚思为国戍轮台铁马冰河入梦来

6.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7.南浦春来绿一川年年送客横塘路

8.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9.小溪泛尽却山行添得黄鹂四五声

10.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21、古代文阅读·理解常见实词和虚词精品教案

“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是古代文阅读中每年必考的两个考点。

“常见”,这是规定的考查范围,实词规定为120个,虚词规定为18个;“在文中”,强调的是根据具体语境来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其含义或用法。

一、理解常见实词

(一)理解常见实词的方法

1.根据语句间比照、映衬关系来理解

例1:

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

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有偏宏者,虽然以厚之,更所以祸之。

在这段文字中,“顽鲁者亦当矜怜”与“贤俟者自可赏爱”两句构成反义相对关系,“顽鲁者”与“贤俊者”也是反义相对关系,“贤俊”是同义复词,意为“贤良聪明”,与之相反的“顽鲁”也当是同义复词,应该解释为“愚昧而蠢笨”,不能解释为“愚笨而鲁莽”或“顽皮而愚蠢”。

“自可赏爱”与“亦当矜怜”表述的是对两者应有的态度。

它们之间不是相反的关系,“赏爱”是两个词,意为“赞扬宠爱”,“矜悯”也是两个词,意为“同情怜悯”。

最后两句“虽欲厚之,更所以祸之”,一是说主观愿望,一是意想不到的后果,“厚”,厚待,看重,作动词用,“祸”也应是动词,即造成灾祸。

2.借助语法结构作推断

例2:

①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解先入关破泰

②视之,弄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

③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

④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本例四句皆来之课本,怎样理解其中的四个“意”呢?

句①的“意”作动词,后面带有宾词语,应解释为“料想”;句②的“意”作主语,为名词,句④的“意”用法与此相同,联系前文,可知应解释为“样子”;句③的“意”作“无”的宾语,自然也是名词,应解释为“意图”或“心意”。

3.根据前后述说的内容作推断

例:

①又以適去,意不自得

②(郭)永以书抵幕府

句①的“適”是什么意思,根据“意不自得”可以推知“適”同“谪”,“又

以適去”,是“又因为被贬而离开”。

句②的“抵”是多义词,这里是什么意思?

前文说,太原地方长官总是任用名望很高的人,每次宴请耗费千金,这些钱都是从各县搜刮来的,对大谷县征敛尤为紧迫,于是“永以书抵幕府”,意思是:

郭永写信送到太原帅幕府。

抵,送达。

理解文言实词的基本原则是依据语境,即上下文。

上列三点,,只是把这“语境”具体化。

(二)理解实词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词的古今义

文言实词,有的与现代汉语意义完全相同,有的完全不同。

这两类词都可以不去管它,重点应放在古今既有联系又有差别的实词上。

如“食已与与如也”的“已”今作“已经”,这里是“罢”“完”的意思;如“偷”,古义有苟且、马虎、刻薄等意,今为偷窃。

理解时不能不辨古今差别而随便地以今义释古义。

2.注意单音词和双音词

文言以单音词居多,汉语以双音词居多。

不要把两个连用的单音词误判白话文中的双音词,如“妻子”、“地方”、“指示”等。

3.注意通假现象

古代汉语常有通假字。

一是音同音近通假,如“蚤”通“早”,“要”通“邀”,“裁”能“才”,“禽”通“擒”,“卒”通“猝”;二是形近通假,如“说”能“悦”,“谕”通“喻“。

因此,理解时不要误把通假字作为本字。

如“以身徇国”,“乃是天子报尔先人之徇命也”中的“徇”通“殉”,看不出来,就会解错。

4.注意偏义复词现象

所谓偏义复词,京是由两个意思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的词,其中一个词素表示意义,另一个只作陪衬,如《孔雀东南飞》中“昼夜勤作息”、“便可白公姥”、“我有亲父兄这三句中,“作息”只有“作”的意义,“公姥”只有“姥”的意义,“父兄”只有“兄”的意义。

如果不解依据上下文看出它们是“偏义”,就会理解错误。

5.要注意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在文言中是常见的语言现象,应根据具体语境作辨别。

如“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中的“举”是“全”的意思(与“独”相对);“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中的“举”,根据前后文,应解释“攻取”。

二、理解常见虚词

(一)理解虚词用法的方法

1.全面复习,掌握常见用法

文言虚词,大多“身尊数职”,一词多用。

复习时应对使用频率高的虚词的常见用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譬如“以”,可以作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译为“拿”“凭借”“依据”“按照”。

如“余船以次进”中的“以”应译为“按照”;可以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译为“由于”“因”,如“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中的“以”;也可以表示行为动作的对象,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如“(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中的“以”。

“以”还可以用作连词,用法与“而”相近,只是不表示转折。

“以”作连词时,还可以表示目的关系,译为“来”“用来”“以致”等,如“作《师说》以贻之”中的“以”,译为“用来”;还可以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如“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中的“以”可译为“因为”。

只有通过全面复习,掌握其常见用法,考试时才能结合语境作辨别。

2.根据语境,辨明具体用法

掌握文言虚词的常见用法是基础,根据具体语境作辨别是能力。

根据语境,先要分析语境,分析具体的上下文,找出意义之间的关系,方能辨别其用法。

还是用“以”作例子来说明。

“不愈于养以遗患乎”一句中,“愈”通“逾”,超过,胜过,“养”养蝗虫,放纵蝗虫“遗患”表示结果,据此可知“以”是连词,当译为“以致”。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根据“以”前后的意义关系可以认定,句中的“以”是连词,可译为“用来”。

“孤违蹇叔,此辱二三子”,“辱二三子”的意思是:

使你们遭受羞辱,根据前后的意义关系,可以认定句中的“以”是连词,可译为“以致”、“因而”。

(二)理解虚词应注意的问题

1.分清虚实

文言中的“虚词”与今天所说虚词的概念是不完全相同的。

文言虚词多由实词转化或借用而来的,因此有的词既可作实词,也可作虚词,阅读时应加以辨别。

如“适”,在“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中,作动词,出嫁;在“余自齐安身行适临汝”中,作动词,往、到;而然“适大病,不解行”中,作副词,译为“恰好”。

2.辨明用法

所谓辨明用法,就是根据上下文。

从多种用法中认定其属何种用法。

如“执手相看泪眼”中的“相”,表示互相,而在“当以《晋书》相付”中的“相”就不是“互相”之意,而是作代词用,“相付”即“付之”。

又如“见”,在“君既若见录”中,是前置代词,“见录”就是记住我;在“徒见欺”中,则表示被动,“见欺”,即被欺。

3.分辨古今

有些虚词,古今用法是不同的,应注意辨别,如“所以”,今天是表示结果的连词,而在古代却用法多样,如在“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表示“…………方法”,可译为“依靠”;在“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一句中,则表示“……的原因”。

又如“溺者入水,拯之者亦入水。

入水相同,所以入水者则异”,句中的“所以”也是表演原因,后两句可译为:

他们同样是落入水中,但落入水中的原因却是不同的。

4.注意特殊

所谓特殊,一是指兼词,如“诸”,可以相当于“之乎”、“之于”,“焉”,可以相当于“于之”;“盍”,相当于“何不”,等。

二是虚词连用。

连用是为了加强语气,多用于句末,其重点总是在最后一个,如“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表达语气的重点在“矣”上。

虚词也有单音双音的问题。

如“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句中的“至于”是动词“至”与介词“于”的连用,不要把它混用于现代汉语表示轻微转折的连词“至于”。

三、典型题分析

1.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1)~(3)题

权善才,高宗朝为将军,中郎将范怀义宿卫昭陵,有飞骑犯法①,善才绳之。

飞骑因番请见,先涕泣不自胜,言善才等伐陵柏,大不敬。

高宗悲泣不自胜,命杀之。

大理丞狄仁杰断善才罪止免官。

高宗大怒,命促刑。

仁杰曰:

“法是陛下法,臣仅守之。

奈何以数株小柏而杀大臣?

请不奉诏。

”高宗涕泣曰:

“善才斫我父陵上柏,我为子不孝,以至是。

知卿好法官,善才等终须死。

”仁杰固谏,侍中张文以笏挥令出,仁杰乃引张释之高庙、辛毗牵裾之例②,曰:

“臣闻逆龙鳞,忤人主,自古人为难,臣以为不难。

居桀纣时则难,尧舜时则不难,臣今幸逢尧舜,不惧比干之诛。

陛下不纳臣言,臣瞑目之后,羞见释之、辛毗于地上。

”高宗曰:

“善才情不可容,法虽不死,朕之恨深矣,须法外杀之。

”仁杰曰:

“陛下作法,悬诸象魏③,徒流及死,具有等差,岂有罪非极刑,特令赐死?

法既无恒,万方何所措其手足?

陛下必欲变法,请今日为始。

”高宗意乃角解,曰:

“卿能守法,朕有法官。

”命编入史。

[注]①飞骑:

唐代皇帝的侍卫军士。

②张释之:

西汉人,以善谏闻名。

辛毗:

三国魏人,以力谏闻名。

③象魏:

宫廷外的阙门,古代张榜公布法令的地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善才绳之。

绳:

捆绑。

B.先涕泣不自胜。

胜:

控制。

C.朕之恨深矣。

恨:

遗憾D.请今日为始。

请:

请求。

(2)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飞骑因番请见。

仁杰乃引张释之高庙、辛毗牵裾之例。

大理丞狄仁杰断善才罪止免官。

法是陛下法,臣仅守之。

A.“因”和“乃”相同,“止”和“仅”不同

B.“因”和“乃”相同,“止”和“仅“也相同

C.“因”和“乃”不同,“止”和“仅”相同

D.“因”和“乃”不同,“止”和“仅”也不同

(3)“以至是”一句中“是”字指代的内容是(3分)

A.悲泣不自胜,命杀之B.大怒,命促刑

C.以数株小柏而杀大臣D.我为子不孝

这是一份高考全国卷,文言文阅读卷的前三题。

(1)题考查根据语境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答案是D。

A项的“绳”是名词用作动词,因为后面带有宾语。

其解释为“捆绑”虽然体现了这一用法特点,但根据“有飞骑犯法,善才绳之”的句意,这里应解释为“制裁”或惩治。

B项“胜”,根据文意应解释为“能承受”;C项的“恨”应解释为“怨恨”,因为解释为“遗憾”与上文“善才情不可容”的意思不合。

D项的“请”,孤立地看,可以理解为“请求”,也可理解为“请允许我”,但由于变法应由高守决定,因而“请求”是正确的。

(2)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答案是B。

句中的“因”和“乃”表示承接,意为“于是就”。

这里它们的基本用法之一,在给出的例句中表现得较为典型。

“仅”、“止”表示的意思极为常见,现代汉语还在用,都是表示“只是”的意思。

第(3)题考“是”的指代意义,属于现解实词的含义,答案是C。

“是”指代内容的核心是“杀”。

A、B、C三项均有此义,但由于这是在对话中的运用,因而应当指代C的内容。

2.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1)~(3)题。

李若水字清卿①,洺州曲周人。

靖康元年,为太学博士。

开府仪同三司高俅死,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

若水言:

“俅以幸臣躐跻显位②,败坏军政,金人长驱,其罪当与童贯等。

得全首领以没,尚当追削官秩,示与众弃;而有司循常习故,欲加缛礼,非所以靖公议也。

”章再上,乃止。

……二年,金人再邀帝出郊,帝殊有难色,若水以为无他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