镣铐下的扭曲论文概述.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868244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镣铐下的扭曲论文概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镣铐下的扭曲论文概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镣铐下的扭曲论文概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镣铐下的扭曲论文概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镣铐下的扭曲论文概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镣铐下的扭曲论文概述.docx

《镣铐下的扭曲论文概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镣铐下的扭曲论文概述.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镣铐下的扭曲论文概述.docx

镣铐下的扭曲论文概述

镣铐下的扭曲——我对《原野》中焦母的人物性格塑造

摘要

人物性格的塑造是演员创作人物的重点,剧目《原野》是讲述青年农民仇虎复仇与爱情的悲剧故事,该剧展现了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该剧与剧中人物性格的研究成为课题研究的切入点。

本课题以《原野》中焦母为例,阐述人物性格的分析与塑造过程,深入剖析角色塑造的方法与手段,总结塑造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旨在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与表演技能,以便在今后的舞台表演中,更深刻准确的把握角色,塑造出鲜活立体的人物形象。

关键词:

《原野》;焦母;人物性格;塑造

 

ABSTRACT

Characterofthemodelisthekeyoftheactorscreatecharacters,Play"wilderness"istellsthetragicstoryofyoungfarmersQiuHurevengeandlove,Theplayshowsthecharacterofcomplexinnerworld,Theplaywiththestudyofthecharacterspersonalitybecomethestartingpointofthethesis.Thistopicto"wilderness"dimother,forexample,Ontheanalysisofthecharacterandtheshapingprocess,Methodsandmeansofthecharacterswiththe,Summarizeexperiencesandlessonsintheprocessofshaping,Topromotetheirownartisticaccomplishmentandperformanceskills,Sothatinthefuturestageperformance,Deeperaccuratelygrasptherole,createavividstereoimages.

Keywords:

"wilderness";Themother;Character;shape

 

目录

绪论1

一、《原野》剧本分析与人物理解2

(一)《原野》剧本分析2

1.剧作家的创作意图2

2.话剧《原野》剧情介绍3

(二)《原野》人物理解3

1.焦母与金子是两个性格相反的人3

2.一种悲剧的美和一种心灵的震撼4

3.焦母是封建制度和封建社会的牺牲品4

二、对焦母的人物性格塑造过程4

(一)人物塑造的方法与手段4

1.细腻形象描写方法的运用4

2.比较分析方法的应用5

3.体验与交流方法的结合5

(二)人物塑造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6

1.初排阶段问题的处理6

2.细排阶段问题的处理6

(三)焦母人物内在性格和外在肢体塑造7

1.焦母人物内在性格塑造7

2.焦母人物外在肢体塑造7

结语7

参考文献9

致谢10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人物性格的塑造是演员创作人物的重点,也是四年表演学习的重要课题。

剧目《原野》是讲述青年农民仇虎复仇与爱情的悲剧故事,该剧展现了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野性、泼辣的妻子;凶狠的婆婆;懦弱但善良的丈夫;从狱中逃脱、充满杀气的仇虎。

这样一群具有复杂性格的人物,让一个看似老套的故事呈现出了丰富的可看性。

因此,对该剧与剧中人物性格的研究成为本课题研究的切入点。

2、研究意义

曹禺话剧《原野》描述人物心理的矛盾性和人物关系的复杂性,是一部比较难演绎的话剧作品。

本文对焦母人物性格的分析与角色塑造进行研究,《原野》剧中的焦母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角色,她疼爱儿子,甚至达到恋子情结;她同时还有着阴狠恶毒的一面,能够置人于死地;她的结局是凄惨的,又不得不令人同情。

作为《原野》剧中主要角色之一的焦母,其性格塑造对话剧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本人在角色表演中深深地体会到,要想将焦母角色淋漓尽致的塑造出来,不仅要有娴熟的表演技巧和功底,还要充分的了解和掌握角色的人物性格特点。

(二)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学者对话剧《原野》综合研究的资料比较丰富,比如,周东华(2012)在《论曹禺剧作《原野》中的“象征主义”》一文中认为,曹禺的剧作《原野》表现出象征主义和现实主义两者之间的极强“亲和性”;郑巧群(2013)在《<原野>的环境与心理描写技巧》一文中从环境营造与心理描写两个层面,论述《原野》独特的悲剧艺术创造;魏庆培(2014)在《困境与开拓——曹禺剧作<原野>的思想蕴涵和艺术追求》一文中认为,《原野》中的“原野”已获得了整体性的象征意义,它不仅是现实中铁镣的对应物,成为压抑、禁锢人心灵的有形的樊笼,而且远远超出这有形的实体,像一层神秘的雾弥漫着整个剧本,深刻地暗示出人类面临不可挣脱的残酷生存困境这一哲学命题。

话剧《原野》对人物性格塑造的研究,多是对仇虎和金子的人物分析,但针对剧中人物焦母的研究比较少。

比如,吕晓明(2013)在《论<原野>中仇虎角色塑造》,王文(2014)在《歌剧《原野》中“金子”的角色塑造及主要唱段研究》等。

可见,对于话剧《原野》中焦母角色的人物性格塑造专题论述较少,在写作中可以参考的资料也不多,只能结合自己的表演实践经验,对剧中焦母人物性格进行剖析,希望能与同仁们达成共识。

(三)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研究内容

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讲述研究背景及意义、国内研究现状以及研究内容和方法;第二部分是《原野》剧本分析与人物理解,阐述《原野》剧本的四幕剧情内容,并对剧本几个重要的人物进行分析理解,尤其是对焦母这一人物性格的理解;第三部分是对焦母人物性格的塑造过程,从人物塑造的方法与手段、人物塑造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焦母人物内在性格塑造以及焦母人物外在肢体塑造等几个方面分析研究;第四部分是结语。

2、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的方法是文献法和体验法。

文献法主要是指阅读与《原野》居住相关的文献,把握焦母人物性格特点。

体验法主要是指在排练的过程中亲身感受焦母这一人物的性格,理解焦母这一角色的内心感受,进而将焦母形象逼真的展现在舞台上。

一、《原野》剧本分析与人物理解

(一)《原野》剧本分析

1.剧作家的创作意图

曹禺的剧作《原野》通过一个复仇的命运悲剧故事,深刻地展示出作家对“人生困境”的困惑以及对神秘宇宙的哲学思考。

另有重庆川剧院近年来重点打造的精品剧目之一《金子》,改编自曹禺先生著名剧作《原野》,在遵循原著精神的基础上作了必要的调整,以金子的情仇爱恨为主线,将原先的“复仇戏”改编成一部“内心戏”,突出了金子身处漩涡中复杂的内心冲突和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

话剧《原野》蕴含着巨大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历史感,封建社会扼杀了人类美好的情感,形成人性扭曲与野性反抗的强烈戏剧性对比。

话剧《原野》中人物性格塑造都是很极端的,极端的恨、极端的爱、极端的凶残、极端的软弱、极端的痴傻,所有人物的外貌也是与众不同的。

可见,剧作家在塑造人物形象的时候是满怀强烈感情的。

剧作家把自己的情感注入剧中人物,赋予他们各自的爱和恨,鲜明地表达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既有同情也有鞭挞。

2、话剧《原野》剧情介绍

话剧《原野》剧情发生在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北方,以焦家和仇家两代恩仇为主线展开悲剧剧情,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暴虐同时,讴歌社会底层人们纯真的爱和恨,以及对黑暗势力的抗争精神。

全剧四幕分别为,第一幕讲仇虎逃出监狱,准备找焦阎王复仇,却发现焦阎王已经死了,焦阎王的老婆焦母眼睛瞎了。

仇人的儿子正是自己儿时的好友焦大星,并且焦大星已经娶了仇虎当年的未婚妻金子。

第二幕讲金子发现仇虎没死,希望与仇虎破镜重圆,并与之一起逃离坟墓般的焦家。

第三幕焦母发现金子与仇虎私通后,威逼儿子强迫金子说出情人到底是谁,了解了真相的焦大星哀求金子不要离开焦家。

仇虎在与金子、焦大星的矛盾冲突中,纠结于想报仇又不想杀人的内心冲突中。

最后,仇虎还是杀了焦大星,完成父债子还。

期间焦母原想杀掉仇虎却误杀了自己的孙子,变得一无所有。

第四幕讲仇虎对自己的杀人行为深感内疚,在抓捕人员包围圈内,放弃与金子逃生的唯一机会,奋力甩掉象征黑暗统治的铁镣,并用杀害焦大星的尖刀自杀,倒在荒凉的原野上。

(二)《原野》人物理解

1.焦母与金子是两个性格相反的人

焦母可以说是剧中唯一的一个反派角色。

焦母是个封建思想和封建意识的代言人,自己同样也是封建制度的受害者,她对金子的恨,源于对自己儿子大星的爱。

然而对大星的爱,却又是以一种扭曲的、变态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她的命运注定只能是悲剧。

所以,她与金子是两个性格相反的人,一个是充满生命力的,一个是充满晦涩的。

焦母她也是个人。

人都有七情六欲,是个正常人就有喜怒哀乐。

只是因为性格不同表现的方式不同罢了。

我理解的焦母对金子的态度不是辱骂就是尖刻的语言,其实不是嫉妒金子的美丽,而是出于对美丽的金子不放心,和一个母亲对儿子,孙子的保护。

加上眼瞎怕被别人欺负,所以脾气暴躁心理戒备森严,这是焦母性格形成的重要原因。

2.一种悲剧的美和一种心灵的震撼

在很多人认为这部作品不成功的同时,我却切切实实地从中感受到了一种悲剧的美和一种心灵的震撼。

《原野》中的仇虎和金子正是这样的人。

仇虎的复仇必有血腥的结果,即使有焦母的软硬兼施和金子的苦苦求情,即使知道牺牲品是无辜的,他也一定要把自己的意志进行到底。

金子追求真爱,追求自由,也可以说是不顾一切。

为了掩护仇虎,她甚至可以去媚惑拖着鼻涕、令人作呕的白傻子,当真相暴露在大星面前时,她又是那样理直气壮毫无畏惧,最后和仇虎在黑森林里面临着恐惧的折磨时,她也没有一丝的后悔。

他们相爱的方式也是这样奇特和强烈,没有柔情细语,甚至也没有大难后重逢的抱头痛哭,有的只是打、骂和烈火一样的爱,烧毁了自身也不后悔。

3.焦母是封建制度和封建社会的牺牲品

《原野》剧中对焦母形象描写比较细腻,字里行间可以看到一个丧夫、失明、苛刻的老妇人样子,这种形象是封建社会一类人的真实写照。

比如,她在剧里的台词,对自己的儿媳妇语气总是“暴雷一般”,形容自己的儿媳妇也都是“活妖精”,对焦母的动作描写常常是“抡起拐杖打向花氏所在方向”。

为了能更好的在舞台上表演焦母这一人物形象,本人认真的阅读《原野》著作,加深对焦母人物的理解,本人认为焦母这个反面人物是悲剧性的,她是封建制度和封建社会的牺牲品。

表面上焦母是面目可憎的瞎老太太,实际上又是一个极其悲惨的人物,她从来就没有得到过任何人的关爱,这是形成她猜疑、专横、霸道性格的原因所在。

同时,要想将焦母这一人物形象展现在舞台上,还要在对角色和剧本的理解基础上,对焦母角色进行形象的构思,就是在表演人物之前在心里产生焦母这一角色的形象。

二、对焦母的人物性格塑造过程

(一)人物塑造的方法与手段

1.细腻形象描写方法的运用

先从焦母的外在形体和眼睛说起,焦母是:

“一位嶙峋的老女人,一副峻峭严厉的轮廓,张大眼睛里面空空不是眸子,眼前似乎罩上一层白纱,直瞪瞪地望着前面,使人猜不透那一对失了眸子的眼里藏匿着什么神秘。

敏锐的耳朵四方八面地谛听着。

”一位嶙峋的老人,我首先把她理解成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

沧桑表现在她半白的头发上和那微微弯曲的腰身,右手杵着拐仗在身前左右探索着,左手习惯地伸向前面准备推开眼前的障碍。

这也是剧本当中对焦母这一角色的塑造方式。

“角色要根据演员的自身的条件“随弯就弯。

”这点我非常赞同,因本人自身的条件比较富态,有些面善,就根据自身的条件,没有完全地照本宣科,把焦母有些比较暴躁而尖刻的语言,采用了一些时而暴怒时而笑着蔫损的语气说出来,表现出焦母多变的心态。

2.比较分析方法的应用

在话剧焦母的演绎中本人经常采用比较分析方法,比如把话剧中焦母的表演风格和特点与歌剧中焦母的表演相比较,结合两种艺术风格来诠释焦母人物性格的特点。

因而,在话剧演出中,尽量将戏剧表演和话剧表演水乳交融,展现出话剧中角色的鲜明性格。

同时,从焦母角色角度出发分析人物的心态变化,加深对原著人物焦母的认识和理解。

在掌握焦母人物性格特点的基础上领悟角色的心理变化过程,并将焦母内心情感演变过程一一展现在话剧舞台上。

另外,本人为了了解自己在话剧演出中对角色的展示情况,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表演技能,经常分析比较排练过程中的演出录像,从一个观众的角度出发审视自己对角色的演绎情况。

3.体验与交流方法的结合

在话剧舞台上演绎酵母人物性格,就要调动起本人自身内在的经验,要了解话剧《原野》中的焦母是生活在封建专制的家庭里,她也有着对这一家庭的仇恨。

也就是说,要对焦母这一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生存环境以及背景资料有一定的了解,并能逐渐的把那些遥远的图片和文字转移到话剧舞台上,并以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展现出来。

这就需要在演焦母角色之前,就借助音像资料、文字图片并与编导进行沟通交流,在演员内心里营造角色的形象,这样才能在演出中准确、形象的演绎角色的性格特点。

同时,话剧演出中还需要不同角色演员之间的配合,不同角色之间要有磨合和沟通。

在焦母角色的表演实践中,深深地领悟到:

要掌握丰富的剧情内容,要体会扮演角色的真实内心想法,并通过自己的表演把焦母角色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

《原野》的排练和演出,给我最深的感受是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

准确的刻画人物性格不能只看剧本的台词,要研究台词以外的内容,同样的一句话,不同的心理、不同的语气会说出不同的含义。

因此,作为演员尤其是一个优秀演员,一定要寻找每一句台词的必然性,以及台词背后的潜台词,因为每一句台词,对演员来说,都会有若干个细微的感受,每一句台词都要有感而发,这样才有厚度。

(二)人物塑造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1.初排阶段问题的处理

在话剧最初排练阶段本人对焦母角色的演绎过程基本上是由对角色的自我感知到自我阐述过程,在焦母角色的扮演中不断的进行角色的动作设计和表情设计。

并在逐渐熟练的角色感基础上,逐渐自己与舞台角色融为一体。

记得第一次上场走戏的时候,手拿陌生的拐杖,把地板敲得山响,一段戏下来,几乎没怎么听清台词。

在后来的排练中,拐杖的利用可以说得心应手了。

需要时,充分地利用它来激化自己的情绪;不需要它时,它就默默地杵在我身边;当我行走时,用它当做盲杖,点拨着前方的路;当我坐下来时,它在我手里是个支撑点;当我从站着到坐下来时,我就用它探寻着座位的准确点。

2.细排阶段问题的处理

在初排基础上把自己对焦母角色的体会和表现集中到其强烈有节奏的道具上,充分突出角色表达的狰狞表情和人格特点。

比如,焦母在金子与大星打情骂俏的时候出场,巧妙地运用拐杖捣地将大星从媳妇身边拉到自己身旁,表现出一个蛮横不讲理婆婆的形象。

在矛盾激化的时候,焦母利用自己的拐杖阻挡大星靠近金子,并拿着象征权利的拐杖迫使大星将妻子打走。

另外,此时还要在自我表演的时候把握好分寸和尺度,做好与其他演员的密切配合。

比如,焦母第五次出场是矛盾最激化的时候,焦母手中握着大棒、大星拿着鸡毛掸子,而仇虎和金子手里拿着花。

在混乱的场景带动下,仇虎与焦母的对决进入白热化。

焦母霸权的威胁使得仇虎无法实现报酬的目的,进而进攻焦母的软肋大星,最终实现父债子还的目的。

可见,剧情跌宕起伏、核心人物依次出现,在表演的时候不仅要以情带动剧情,还要分清主次,把握好分寸,才能真正的突出角色性格特点。

(三)焦母人物内在性格和外在肢体塑造

1.焦母人物内在性格塑造

本人在话剧《原野》中扮演焦母角色,在观众的眼中她是一个令人可怕可恶又可怜的瞎老太婆,她疑心重、狠毒、敏感。

比如,她有着失去瞳仁的猜疑、玲珑八面的耳朵。

因而,要塑造这一人物形象,就要从形似逐渐过渡到神似。

本人在表演焦母过程中,通过角色有关的生活体验和丰富的人物体会,逐步来实现对焦母内在性格的塑造。

比如,本人经常对老年人的举止进行观察和模仿,在生活中寻找老妇人的形象,在内心构思焦母的外在形象。

同时,在观看电视剧时关注狠毒老妇人的言行举止,尤其是其行为动作的表达。

另外,在表演焦母的时候,了解焦母与金子之间的婆媳关系,分析焦母刻薄对待金子的原因。

焦母是因为嫉妒金子的美貌,嫉恨金子抢走大星的爱。

这都是表面的现象,其实深层关系是金子与仇虎的私通给焦家带来了家族的奇耻大辱。

焦母要拿出封建家族家长的威严惩治金子和仇虎。

2.焦母人物外在肢体塑造

话剧在编排的过程中对肢体语言的创作很重视,进而增强话剧本身的表达能力。

因而,在塑造焦母人物形象的过程中,演员要对焦母内心情感和人物进行剖析,并且通过角色的肢体行动展现出来。

焦母的动作语言设计是慢中艮,这是依据焦母角色性格实际而设计的。

焦母是一个瞎了眼的老妇人,其动作一定是比较缓慢的。

同时,焦母性格又是恶毒蛮横的,充分体现了艮的性格特点。

尤其是焦母手中的拐杖,这是演员手中一个重要的道具。

表演时,焦母多次使用拐杖敲地面,不仅是焦母情绪变化的一个体现,更是焦母展示其威严的一个主要表现形式。

另外,在话剧《原野》表演中,焦母很多肢体语言的力量都是通过拐杖来做支点的。

也就是说,在焦母的人物角色塑造中,道具拐杖是其力量体现和运用的主要工具。

结语

本课题以《原野》中焦母为例,阐述人物性格的分析与塑造过程,深入剖析角色塑造的方法与手段,总结塑造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旨在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与表演技能,以便在今后的舞台表演中,更深刻准确的把握角色,塑造出鲜活立体的人物形象。

总之,扮演一个60来岁性格暴躁的瞎老婆子,我是第一次,这是在之前艺术学习和创作中从未触摸过的,因此她将是我的一次锻炼,一次挑战,也是一次检验。

在排演中,尊重对手的创作,积极配合,在演出中不断地丰富人物的内心世界,以饱满的激情演好每一场戏,通过一段时间的排演,我深深地爱上了焦母这个角色,她使我得到了一次很好的锻炼和提高,让我在艰辛之中享受了一份成功的喜悦,给观众带来了艺术的愉悦。

 

参考文献

[1]周东华,论曹禺剧作《原野》中的“象征主义”[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36-39

[2]郑巧群,《原野》的环境与心理描写技巧[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65-67

[3]魏庆培.困境与开拓——曹禺剧作《原野》的思想蕴涵和艺术追求[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27-31

[4]吕晓明,论<原野>中仇虎角色塑造[J],江汉大学学报,2013年09期:

18-21

[5]王文,歌剧《原野》中“金子”的角色塑造及主要唱段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23期:

47-50

[6]张清祥,曹禺《原野》的意象分析[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58-61

[7]彭梅,歌剧《原野》主要角色——人物形象塑造[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33-36

[8]徐安辉.曹禺《原野》重读[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02期:

42-45 

[9]陆炜.《原野》中的浪漫主义和自然主义——《原野》新释[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

02期:

58-62

[10]何思玉.原始的蛮力与阶级的对立——谈曹禺《原野》的遭际[J].四川戏剧,2003年01期:

36-3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