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化学教学工作总结.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28868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7.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二化学教学工作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必修二化学教学工作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必修二化学教学工作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必修二化学教学工作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必修二化学教学工作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二化学教学工作总结.docx

《必修二化学教学工作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二化学教学工作总结.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必修二化学教学工作总结.docx

必修二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必修二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一:

必修二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20XX年上期高一化学(必修二)教学总结时光飞逝,这一学期就要结束了,本学期在校领导的领导下及备课组长杨德春老师的引

导下,我们高一化学组顺利地完成了教育教学工作,现就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在思想觉悟上:

1、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学习,做好笔记,写好心得。

维护社会稳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2、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教职工活动,每周按时参加升旗仪式,不缺勤,不早退。

服从安

排。

二、教育教学上:

1.、配合校领导的工作,虚心向老教师请教,积极地去听课,评课,不断完善自己的知

识体系,大量阅读教学理论书籍,研究新课程理念,明确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目标,研讨有

效实施策略,脚踏实地进行新课程改革,尽快从整体上把握新的课程结构,变“以教师为中

心”为“以学生及其活动为中心”。

2、积极参加教研活动,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出好每一节学案,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不同层次的学生,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

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

流和动手操作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激发对化学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学习

化学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享受学习。

3、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帮助学生树立学习化学的信心和恒心,经

常的反复的对学生的表现和进步给予不断的鼓励,在学习上给予有信心、有恒心、有耐心的

引导和帮助。

帮助学生树立学习化学的信心和恒心的前提是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无论所

(1207)班级还是(1210)班,抓基础知识就要抓好化学课本知识,力求每章、每节过关,

每个方程式过关,然后层层深入,尽量降低各层次学生之间的落差。

强抓了化学用语的使用

和实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逐渐探究。

4、授完每一节课后,都要认真反思,总结自己的成功之处与不足之处,争取较大进步。

总之,由于第一次接触新课改,虽然很努力地去工作,但仍有不足之处,授课中的一些

问题,本人还不能完解决,还需进一步的思考:

如何把握好“探究内容的难易程度,与落实

探究内容涉及的化学知识之间的平衡?

如何除了探究实验时间的掌控与教学进度之间的矛盾

等。

探究教学内容还没有完全摆脱以教师为轴心的车轮运转,学生的问题意识较淡薄,很多

问题都所教师提出的,一些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欠缺,表现出较强的依赖性,学生动手实验

的能力不强。

所以,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要加强问题情境的创设,积极营造以学生为中心

的探究式学习环境。

不断完善自己,真正掌握新课改的教学观念。

经过本学期的工作本学期

工作:

可取之处:

1.教材处理好,可顺利流畅讲完课。

并且重难点突出。

2.结合胡勇老师的同桌互助模式,进行了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

3.坚持督促学生完成每日一练。

不足之处:

1.在很多教学内容的教学中,在细节上感觉把握的不太好。

2.学生做了大量题,但没有覆盖所有题型。

3.对有些学案和试卷没有及时批改和评讲,拖得战线有点长。

改进之处:

2.多跟老师们探讨,掌握好讲课的分寸和细节。

3.鼓励学生多做综合性的题,多提问有价值的问题20XX年7月2日篇二:

高中(:

必修二化学教学工作总结)化学必修二教学反思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学反思

一、实际教学中的困惑

1、教材的问题:

①教材内容多而杂、教学要求浅而泛、知识主线散而空。

而各类评价

性考试内容实而精、试题难而全;②教材文字不多,有限的化学知识还零碎地淹没在花花绿

绿的画面、表格、实验步骤和大量的生活实例中,学生预习和复习的积极性不高;③课本习

题少而窄。

2、教学目标的问题:

①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课程目标。

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制约着这三维目标的全面落实,

我个人的教学水平也存在问题;②教学中要实现四种能力的培养:

化学实验探究的能力、独

立思考的能力、信息获取与加工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

有限的课时,有限的内容,有限

的机会达成这些能力的培养确实有限。

3、教学时间的问题:

课时每周3节较少,学生课外时间的利用极其有限。

习题课没法上,

综合训练难上加难。

4、学生的问题:

优生吃不饱,困难生还吃不了。

有一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5、评价的问题:

化学成绩的评价只停留在知识与技能的考核上,考核试题难而全。

过程

性评价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

6、成绩状况的问题:

考试平均分不高,两极分化严重。

二、新课标理念下应有的教学思考与要求

1、全面理解三维课程目标,科学制定课堂教学目标在实施中要注意全面理解三维目标的内涵要求以及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

“三维”目标

是从课程功能层面提出的,是整个课程实施后所要达到的目标,不能将其简单地分解到每节

课。

三维的教学目标中,知识与技能是载体,过程与方法是核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结果。

要在实施的过程中以基础知识为出发点,在过程与方法中寻求突破,精心设计展现知识形成

过程的探究活动。

在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获得知识、培养健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现

学习方式的转变。

因此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基础科学合理地制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

2、全面理解教材结构,准确把握必修模块的教学要求从课程设计来看,必修模块的目的是促进全体高中生形成最基本的科学素养,重视其基

础性;从编排体系来看,不再以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理论知识为出发点,采用推理、演

绎的方法学习化学,而改为以物质分类的思想来整合教学内容,通过提供实验事实、科学史

话等感性材料,采用分析、归纳的方法获得化学知识。

因此,同样的知识内容,在新、旧教

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其教学要求也不相同。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完全可以也应该在

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对教学提出高一些的要求,以更好地理解知识以及为后续学习预留空间,

但这种对教材内容的弹性增补,前提是首先要“保底”,而且增补不能搞“一步到位”,不能

增加学生负担。

值得注意的是,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是螺旋上升的,不是在知识首次出现时就要求学生

一下子全部达到的。

对于教学难度的把握,还可具体参考下列建议:

①比较现行的人教版、

山东科技版和江苏版高中新课标教材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适合本校实际的教学目

标与要求;②对于人教版教材中的资料卡片、科学视野和科学史话三个栏目的内容,是教学

上很好的素材,但可以不作为学分认定内容;③市教研室化学科组织编写必修模块各章节的

教学要求说明,可以作为教学的参考。

3、深入研究教材中知识呈现主线,合理重组教学内容教材采用了专题式的模块结构,一定程度影响了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

为了避免这类内

容学习中常见的“一听就会,一用就乱”,一定应该有化学基本理论作为主线贯穿进行学习。

本章的教材按照新课标要求,隐去了过去熟悉的线索,将大量的信息同时出现在学生面前,

若教师的指导稍不得法,就很容易感到知识凌乱,把握不住规律,从而走入“背化学”的死

胡同。

要求教学中要深入研究教材的编排主线,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合理地重组教学内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突出“分类”这个主线,使基础知识清晰。

在新课程中,教材仅是学习的一个范例和文本,教师要突破多年来“紧靠课本”“忠实教

材”的观念,教学中如何选取知识,知识如何呈现,都要靠教师进行二次创作,根据课程标

准和学生的学习需要,重新整合教学资源,灵活处理教材。

4、以科学探究作为突破口,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学生过于依靠接受式学习的学习方式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任务之

一。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科学探究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

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达到提高全体公民整体素质的目的。

在实施中,首先要对科学

探究或探究式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能科学、合理地运用于课堂教学。

在现代教育文献中“科学探究”、“探究式教学”、“探究式学习”都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

中模仿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来主动构建知识、形成科学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

的学习方式。

这种学习方式在学习内容上,不但包括事实、理论等陈述性知识,还包括科学

过程和方法等程序性知识;在教学策略上,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探究情景,让学生发现问题,

作出猜想与假设,并通过实验、调查、查阅文献等方式搜集与处理信息,对猜想与假设进行

论证,最后通过表达与交流活动对自己的探究过程进行反思与评价。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获得

知识与技能,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

科学探究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重要的学生学习方式,但是,科学探究并不是学生学习的

唯一方式。

接受学习、探究学习等都是人类常用的学习方式。

并没有绝对的优与劣,课堂教

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综合应用各种学习方式(包括接

受式)来积极、主动、高效地获取知识。

科学学习强调亲身体验、在“做中学”,但由于时间和学生知识基础的限制,只有选择那

些最有探究价值而且学生在现有的知识基础上能够探究的内容进行探究,这些内容应该是本

模块的主干知识。

探究活动应该围绕主要教学目标展开。

学生探究思考的时间要充分,交流

展示的范围要广。

5、充分发挥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多种功能化学实验既是课程目标,又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更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内容。

在化学教学中,通过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化学知识,学会实验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实

验创设生动的学习情景,达到激发兴趣、启迪思维,获得知识、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

目的。

实验教学中的启迪思维功能很容易被其获知功能掩盖,要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对实验

教学中的思维活动给予足够的重视。

若对实验的启思功能开发不够,只着重其在获取知识方

面的价值,就会陷入重“做”轻“思”的误区。

通过实验创设的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的欲望,依循科学的方法自主地进行探究,并在探

究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新问题,或通过实验去验证自己的理论假设,从中获取新知识,体验科

学的思维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研究习惯,培育出科学的精神和态度。

三、个人教学中的具体做法

第1节《元素周期表》教学主线及流程:

第一课时:

⑴、浏览课本尾页的元素周期表→寻找硅元素的位置→请说出硅元素在元

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引出元素周期表结构的学习→平面中点的位置的确定→学习周期、短周

期、族、主族等→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的正确表达与书写。

⑵、画出硅原子结构示意图→激发学生在硅原子结构与硅元素位置之间寻找数值上的关

联→用钠原子结构与钠元素位置的数值关系进行验证→得出“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主

族序数=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元素的最高正价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

外电子数”。

⑶、利用课本第5页、第7页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比较原子半径→原子得失电子的能力

→提炼、归纳“在同一主族中,从上到下,原子序数逐渐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失电子

能力逐渐增强,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第二课时:

⑴、回忆同一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性规律→用钾、钠的实验验证元素金属性

的相似性与递变性→用第8页的卤素单质与氢气反应的资料验证元素非金属性的相似性与

递变性→小结金属的金属性(还原性)强弱比较的实验方案设计→总结并板书“元素的

金属性(还原性)越强,其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生成氢气越容易;元素的金属性(还原性)越

强,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越强。

”⑵、借助第7、8页的碱金属单质和卤素单质的物理性质比较、归纳、概括同一主族元素

单质物理性质的递变性规律。

⑶、由学生中的双胞胎→引出并理解同位素→简介核素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⑷、抑扬顿挫地示范背诵1-20号元素→说明记忆的作用,指导背诵的方法→布置书面作

业和背熟1-20号元素的顺序。

个人的教学认识:

上述教学中,“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