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865094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3.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参考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参考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参考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参考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参考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参考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题.docx

《参考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参考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参考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题.docx

参考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题

(参考)2019年高三语文12月第三次联考试题

 

高三年级语文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密封区内填写班级、学号和姓名;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光纤(xiān)攻讦(jié)潜规则(qiǎn)泥古不化(nì)

B.谄(chǎn)媚压轴(zhóu)一溜(liù)烟间不容发(fà)

C.复辟(bì)晕船(yùn)瞭望台(liào)  沆瀣一气(hàng)

D.木讷(nè)剽(piāo)悍引吭(hánɡ)高歌飞来横(hénɡ)祸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经过大动作的反赌扫黑行动,扭曲、丑恶的足坛歪风邪气被重拳击破,盘根错结的利益交换被连根拔起,足球回到健康发展的轨道。

B.经过几十年的历练、感悟,杨丽萍已把孔雀舞演绎得炉火纯青,但谈及最大的心愿时,眼神里闪烁出欢欣亮光的杨丽萍则梦想着“找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住下来,种种花草”。

C.汪国真的诗用明白畅晓的方式呈现了青年人的生活,更主要的是,传递了一种超然、豁达、飘逸、恬淡的人生态度。

这种人生态度,正是他的诗歌倍受年青读者欢迎的原因。

D.现代家居装饰,有越来越多的人重视自然与人文的互补,所以在当下,自然风格的家具备受青睐,它们简约凝练,摒弃了繁琐的流线形,也采用夸张的色彩,用料考究又不失天然本色。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有赖于各级政府和工作人员来完成,需要各级公务员用创新的精神,更加投入地把改革措施落实到位,反之容易走回头路。

B.美国周五公布的非农就业数据疲弱,增强了市场对美联储或将推迟加息的预期,欧美股市全面收涨,但是影响股市发展的因素很多,未来走势还很难琢磨。

C.这份调查报告对贫困农民的记录是如此具体而微,具体到每一个家庭,再拆取出每一个人物的一天、一年、一生,不惜笔墨,肌理寸寸分明。

D.面对混乱不堪、陷阱密布的市场,鱼目混珠、真假难辨的商品,眼花缭乱、机关算尽的营销,即使你是“久经沙场”的消费者,也难免在不知不觉中被坑蒙拐骗。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我们必须在全党深入开展围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

B.城镇建设要充分体现天人合一理念,提高优秀传统文化特色,构建生态与文化保护体系,实现城镇与自然和谐发展。

C.图书过度包装不仅让奢靡浪费之风入侵文化领域,将真正的爱书之人拒之门外,而且让普通消费者的图书购买力大大下降。

D.当很多人都不看好男足的时候,队员和教练在此次亚洲杯出征仪式上却流露出超强的自信心,这是他们为彻底改变男足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而表露的基本态度。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我国是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

这样才能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领域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增强消费安全感。

①强化执法措施,严惩违法犯罪分子

②食品产业涉及环节多,哪一环出现漏洞都会给食品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③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④坚决淘汰劣质企业,以震慑所有企业使之不敢越雷池半步

⑤保障食品安全需要生产经营者诚信自律,更需要严格的法律制度约束和有效监管

⑥因此,必须保持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态势,及时消除各环节的隐患

A.⑤②⑥③①④  B.⑤⑥②④③①C.②⑥①③④⑤  D.②⑤⑥①④③

6.阅读下面这则寓言,用一个精炼而深刻的语句概括其寓意。

(不超过20个字)(5分)

一番怒放之后,一朵朵洁白的梨花随风飘洒,坠落在地上。

蹁跹飞舞的蝴蝶看着这种情景黯然神伤,对梨树说:

“唉!

你为什么不留住那一朵朵美丽的花儿呢?

你真的不知道,没有了花,你就一点也不可爱了吗?

”“这个我完全知道,”梨树平静地回答,“不过,为了能满枝硕果,我宁可放弃现在的美丽可爱。

7.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日常交际中,注重礼貌用语、讲究措辞是我们的优良传统。

请依据语境提示,在下列空格处写出恰当而得体的词语。

(字数与空格数要保持一致)(4分)

示例:

拒绝别人的帮助请求,可以说“我实在爱莫能助”,也可以说“我实在无能为力”。

(1)祝福别人高考得胜,可以说“祝你□□□□”。

(2)请专家给自己的作品提意见。

可以说“请您□□”。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9分)

人生哲学是过程哲学

生命是一个自然过程,人生是一个历史过程。

这样说好像有点绕弯子,不如把话说得直接一些。

那就换个说法:

任何人都得经历从出生到死亡,一百岁如此,七十岁也如此,人如此,外国人也如此,终极结果都是一样的。

但谁都不会追求这个死亡的结果,反倒是特别希望延长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

由此可引申出一个判断,人生哲学不是重视结果的哲学,而是关注和充实过程的哲学。

过程对人生有无限的意义,终极结果对人生基本没有什么意义。

要想使自己的人生不空虚不白过,那就要把人生视作一个美好的过程,过好每一天,做好每件事,至于结果不必太在意。

不妨用比较的视角来看,我们会对人生哲学是过程哲学的说法更认可。

人生与无机物有个本质的区别,它是一个不可逆但可复制的主观生命过程,而没有生命的物质仅仅是客观存在,存在形态也是可逆的,打碎了的玻璃还可以再生,人则做不到这一点。

再深入一步分析,人生与其他动物生活也有很大的不同,人生是思维和劳动互相促进的社会活动,动物即便是高级动物,也无法进入这种状态。

作为整体人的进化,使社会越来越复杂,以致到了异化的程度。

愈加复杂的社会,又使个体的人不得不以复杂来适应,这反过来又增添了社会的复杂性。

照此一来,不少人都切身感到人生越活越累,有时真的觉得不如野生动物甚至不如家畜宠物过得幸福。

人生确实有点累,但是,着眼于结果的累和关注于过程的累,会生成两种截然不同的对待人生的态度,并会产生出不同的哲学理念,直到决定是重过程还是重结果的人生观。

假如一定要说人生是结果哲学,那它就是永远不能满足的遗憾哲学。

换另一个角度,把人生当成过程哲学,那它就会是体验和感悟这个美好世界的快乐哲学,每一个过程又都会有体现人生价值的升华。

当然,结果和过程有着很紧密的联系,不能人为地割裂开来。

过程是由一个又一个结果来连接的,结果不但是一个过程的结束,又是另一个过程的开始,过程之中蕴涵着无数个结果。

过程不是单一的、孤立的,过程是一个又一个结果连贯起来的,就像一串珍珠项链。

人是生活在过程之中,还是生活在结果之中呢?

就终极意义来说,人只有一瞬间是生活在结果之中,那就是生命终结的那一刻。

那么,忽略人生这个谁都不会情愿的结果,一辈子时时刻刻都生活在过程之中,不是很好吗?

所以,我不反对人生要确定一些阶段性目标,但也不赞成把人生牢牢地捆绑在这些目标上。

人生过程的充实和历练,往往比难以把握的结果更美好幸福快乐。

因为,人生有这样一个令人安慰的现实——我们在过程中得到的,总比在结果中获取的要多得多。

人生的过程哲学,是否值得欣赏和践行呢?

我认为答案是肯定的。

8.不属于作者得出“人生哲学应是过程哲学”这一结论的直接依据的一项是

A.人生的终极结果完全一样,但人生过程可以丰富多彩。

B.人生不仅是客观存在,更是一个可复制的主观生命过程。

C.人生是复杂的社会活动,与社会相互促成各自的复杂性。

D.人生活在过程中,将会体验和感悟这个世界更多的美好。

9.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者借“打碎了的玻璃还可以再生”之例说明无机物存在形态的可复制性。

B.人生的终极结果是死亡这一事实,使得不少人产生了人生越来越累的感觉。

C.一个人如果信奉结果哲学,其人生过程中将会体会到许多的美好和快乐。

D.人生确定的一些阶段性目标,可以成为人生过程的重要部分。

10.结合全文,请你谈谈对“人生是过程的哲学”这一观点的理解。

(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

(20分)

在沈从文先生墓前

龙良骅

①凤凰城的喧嚣留在了身后,沿着沱江边窄窄的石板路,按着路标的指引,我和妻子虔诚地前往听涛山寻找心中的圣地。

拜谒沈从文墓,这是萦绕在心中多年的愿望,现在终于有机会走近这位现代乡土文学大师灵魂栖息的地方了。

②听涛山既不高,也不陡,平平缓缓,多像沈从文先生平和的性格。

八十六级之字形的石级,湿漉漉的,象征先生走过的八十六个岁月。

路旁有一株红梅,正在寒风中悄然绽放,透露着春天的讯息。

而更多的树木,叶片凋谢,不免在料峭春寒中有一丝瑟缩。

但几丛翠竹挺拔着,几丛杂树斜生着,绿绿的枝叶,显示着盎然生机。

游人稀少,在我们的前面,只有一对年轻的情侣,手牵着手,静静地走着。

我们也尽量放轻脚步,怕打扰沈从文先生的安息。

③墓在山腰。

这应该是世界上最奇特的坟茔了吧?

坟是一座山,山是一座坟,沈从文先生的骨灰直接撒入山上的泥土中,这位自然之子最后彻底回归自然,与大自然完全融合在了一起。

就如石级边的一块石碑上写的:

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

这是沈从文的表侄,大画家黄永玉送给他的。

从凤凰出发,沿着沅水流域,然后、、昆明,复又回到,这是他的人生轨迹,现在他回家了。

听涛山是幸运的,它容纳了蜚声海内外的一位士兵,一位作家,一位学者,一位“乡下人”。

④墓碑也是奇特的,一块粗糙的五彩石,正面写着几行小字:

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

这应该是先生自拟的墓志铭吧?

墓碑顶上,放置着一个小小的花环,花瓣上凝着水珠,有一点儿落寞。

而墓碑下,插着三炷香,香早燃尽,剩着几截竹签和一点点灰烬。

传统的和新潮的祭奠方式就这么巧妙地汇聚在一起了。

碑的后面,刻着沈从文小姨子张充和题的一句话:

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算是对其姐夫最深刻的理解,最恰当的评价。

走在我们前面的那位女孩儿,低头读着碑上的文字,她忽然一回头,乌黑的眸子一闪一闪,我的思维触电似地拼接起一些记忆的碎片:

渡船上的翠翠,守着碾房的三三,做着“女学生梦”的萧萧,橘子园里的夭夭……

⑤水,是理解沈从文的最佳途径。

他自己就曾经说过:

“我感情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印象实在不少。

我幼小时较美丽的生活,大部分都同水不能分离。

我的学校可以说是在水边的。

我认识美,学会思索,水对我有极大的关系。

”沈从文是顽皮的逃学大王,枯燥的私塾和新式的学校都吸引不了他,他总是逃学去看河中的行船,船上的水手;看河岸的树木,林中的小鸟;看河边的小城,城中的针铺、伞铺、皮靴店、染坊、豆腐坊、冥器铺。

哪怕是因逃学而被罚在孔夫子牌位前跪着,他脑中呈现出的,仍是河中的鳜鱼被钓起、风筝飞满天、黄鹂在山中歌呼、树上果实累累的情形。

他就这样读着一本小书,同时读着一本大书。

十四岁多一点,他就到地方的部队里当兵,那是当地大多数青年人的首选出路。

辗转在沅水流域,又从水里认识了船家、水手、兵士、妓女、商人。

直至二十岁,才脱下军装上岸,背着一卷小小的行李,孤身一人出现在车站的站台上,来读那本永远也读不尽的大书。

现代文学从此多了难得的水的灵气。

水的滋润,让沈从文的作品永远水气盈盈,他笔下的人物永远都那么健康丰满,处处闪耀着人性的美丽光辉。

⑥听涛山没有涛声,就像寂寞一生的沈从文缄默着。

⑦想当年那些红极一时的作家都湮没在历史的风烟中,孤独的沈从文却成为了常青树,这莫非也是自然的法则?

沈从文曾说,他和他的读者都将老去。

其实,沈从文的读者确实在一批批老去,但他的作品则永葆生命力,新的读者也在不断涌现。

我相信,刚才和我们同来的那对年轻的情侣也一定是沈从文的崇拜者。

因为,他的作品有丰沛的水,源头是鲜活的。

(选自《散文百家》)

11.文中第5段中加点的句子“他就这样读着一本小书,同时读着一本大书”中“小书”和“大书”的含义是什么?

(4分)

12.文中多次提到那对年轻的情侣,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分)

13.赏析文中画横线部分。

(4分)

14.综观全文,请简要概括沈从文先生的形象特点。

(4分)

15.沈从文曾说“他和他的读者都将老去”,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

请结合本文内容及你所了解的沈从文及其作品情况说说你的理由。

(5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卓茂字子康,南阳宛人也。

性宽仁恭爱。

乡党故旧,虽行能与茂不同,而皆爱慕欣欣焉。

初辟丞相府史,事孔光,光称为长者。

初辟丞相府史,事孔光,光称为长者。

时尝出行,有人认其马。

茂问曰:

“子亡马几何时?

”对曰:

“月余日矣。

”茂有马数年,心知其谬,默解与之,挽车而去,顾曰:

“若非公马,幸至丞相府归我。

”他日,马主别得亡者,乃诣府送马,叩头谢之。

后以儒术举为侍郎,迁密令。

劳心谆谆,视人如子,举善而教,口无恶言,吏人亲爱而不忍欺之。

人尝有言部亭长受其米肉遗者,茂辟左右问之曰:

“亭长为从汝求乎?

为汝有事嘱之而受乎?

将平居自以恩意遗之乎?

”人曰:

“往遗之耳。

”茂曰:

“遗之而受,何故言邪?

”人曰:

“窃闻贤明之君,使人不畏吏,吏不取人。

今我畏吏,是以遗之,吏既卒受,故来言耳。

”茂曰:

“汝为敝人矣。

凡人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仁爱,知相敬事也。

今邻里长老尚致馈遗,此乃人道所以相亲,况吏与民乎?

吏顾不当乘威力强请求耳。

凡人之生,群居杂处,故有经纪礼仪以相交接。

汝独不欲修之,宁能高飞远走,不在人间邪?

亭长素善吏,岁时遗之,礼也。

”人曰:

“苟如此,律何故禁之?

”茂笑曰:

“律设大法,礼顺人情。

今我以礼教汝,汝必无怨恶;以律治汝,汝何所措其手足乎?

一门之内,小者可论,大者可杀也。

且归念之!

”于是人纳其训,吏怀其恩。

初,茂到,有所废置,吏人笑之,邻城闻者皆蚩其不能。

河南郡为置守令,茂不为嫌,理事自若。

数年,教乃大行,道不拾遗。

是时王莽秉政,置大司农六部丞,劝课农桑,迁茂为京部丞,密人老少皆涕泣随送。

时光武初即位乃下诏曰前密令卓茂束身自修执节淳固诚能为人所不能为今以茂为太傅封曪德侯。

(摘自《后汉书·卓茂传》)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最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若非公马,幸至丞相府归我幸:

希望

B.汝独不欲修之修:

修订

C.汝为敝人矣敝:

见识浅陋

D.茂辟左右问之曰辟:

屏退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马主别得亡者,乃诣府送马,②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B.①苟如此,律何故禁之    ②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C.①今我以礼教汝     ②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D.①河南郡为置守令    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卓茂心地善良,有人把他的马认成了自己的马,卓茂明知对方认错了却不辩解,而是让那人把马牵走了。

后来那人找到了自己丢失的马,于是登府送马,并向卓茂诚恳道歉。

B.卓茂办案严谨,在处理亭长收受别人的米肉这件案子时,为了全面了解事情真相,他不仅与送米肉者详细交谈,还把身边的属员叫来仔细询问,从而做出了合乎情理的判断。

C.卓茂认为,讲求仁爱,懂得互相敬重,是人比禽兽尊贵的原因,在自愿的前提下,乡邻之间,吏民之间表达馈赠之礼是合乎礼仪的,不应随便把“受礼”提到“违法”的高度。

D.卓茂关于律法与人情的训导,合情合法,被密的吏民普遍接受。

在他的治理下,密社会风气正,治安好,卓茂因此受到朝廷嘉奖,皇帝赞扬他所做的事是别人做不到的。

19.请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3分)

时光武初即位乃下诏曰前密令卓茂束身自修执节淳固诚能为人所不能为今以茂为太傅封曪德侯

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7分)

(1)亭长为从汝求乎?

为汝有事嘱之而受乎?

将平居自以恩意遗之乎?

(4分)

(2)一门之内,小者可论,大者可杀也。

且归念之!

(3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

(7分)

渔家傲

[宋]朱服

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杨柳青烟里。

恋树湿花飞不起,愁无际,和春付与东流水。

九十光阴能有几?

金龟①解尽留无计。

寄语东阳沽酒市,拼一醉,而今乐事他年泪。

【注】:

①金龟,唐三品以上官佩金龟。

贺知章有金龟换酒之举。

21.词的上阕借用春雨中的杨柳和   ▲  意象,描绘暮春时节的景色,营造一种   ▲   的氛围。

(2分)

22.简析这首词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5分)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23——24题。

(5分)

景春曰: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①”

孟子曰: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子未学礼乎?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注】①熄:

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

23.补充画横线的句子。

,(2分)

24.结合文段分别概括景春和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观点。

(3分)

(四)古诗文默写。

(6分)

25.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1),!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2)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荀子·劝学》)

(3)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杜甫《登高》)

(4),乃赋《离骚》;左丘失明,。

(司马迁《报任安书》)

(5)渔舟唱晚,;雁阵惊寒,。

(王勃《滕王阁序》)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片荒无人烟的大漠中有一棵枯死的老树老树的枝头有一个简陋的鸟巢,鸟巢里有一只鸟儿终日忍饥挨饿,艰难度日。

一日,大漠刮起了沙暴,那棵枯树被连根拔起卷走了。

那只可怜的鸟儿为了寻找新的藏身之处,不得不长途飞行,终于,鸟儿发现了一片绿洲,绿洲上小河潺潺,绿树成荫,甜美的果实缀满枝头。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5学年第一学期第三次四校联考

高三年级语文答题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6.(5分)

7.(4分,每小题2分)

(1)

(2)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3分)

(4分)

(3分)

(4分)

(4分)

(5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9.(3分)

时光武初即位乃下诏曰前密令卓茂束身自修执节淳固诚能为人所不能为今以茂为太傅封曪德侯

20.(7分)

(1)

(4分)

(3分)

21.     ,      。

(2分)

22.

(5分)

23.,(2分)

24.

(3分)

25.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1),!

(2),。

(3),。

(4),。

(5);。

四、作文(60分)

26.请同学们认真地把作文誊写到作文纸上,否则无效!

2015学年第一学期第三次四校联考

高三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出卷:

四中林体羽628630.审核:

五中周小明655404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C【解析】A.潜规则qiánB压轴zhòuD飞来横祸hèng

2.B【解析】A.盘根错结—盘根错节,盘:

弯曲;错:

交错;节:

枝节。

树根盘绕,枝节交错。

比喻事情复杂,纠缠不清。

C.倍受--备受。

D.流线形一流线型

3.D【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来辨识,然后做出判断。

A应用“否则”。

否则:

假设不这样会产生不好结果,多贬义。

反之:

与之前所述完全相反,中性词。

B琢磨:

思索,考虑。

捉摸:

猜测,意料(多用于否定式)。

这里应用“捉摸”。

C具体而微:

指内容大体具备而形状或规模较小。

D正确。

鱼目混珠:

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

4.D【解析】A项句式杂糅,“围绕以……主要内容”杂糅B项搭配不当,“提高……特色”不当,改为“打造……特色”或“提高……水平”。

项语序不当,应把“创新思路谋投资”调至“必须”后面。

C项语序不当,将“让奢靡浪费之风入侵文化领域,将真正的爱书之人拒之门外”与“让普通消费者的图书购买力大大下降”位置互换。

(3分)

5.A【解析】从表意上说,⑤起领起作用,应位于开头;②⑥由“因此”连接;③①④是具体措施,先有机制,在执法,之后是淘汰、震慑,是后文“这样”指代的对象,应在最后。

这样前后的顺序就确定了,正确的排序应为:

⑤②⑥③①④。

故答案应为A。

6.(5分)示例:

舍弃表面的浮华,追求生活的真谛(人生的意义、生命的价值等)。

(解析:

领悟关键词语,联系生活实际,提升哲理内涵。

“花与果”是跟“表象与实质”相对应的。

意对即可,不超过20字)

7.参考答案:

(1)金榜题名,蟾宫折桂,独占鳌头等等

(2)赐教,斧正等等

(得分要求:

有古语特点,措辞得当,字数合理即可。

共4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8——10题。

(9分)

8.(3分)C(人生复杂会让人感到累,这种累会产生结果哲学和过程哲学两种结果。

参见4、5段。

9.(3分)D(A项应为说明存在形态的可逆性。

B项“产生人生越来越累感觉的原因”是社会的复杂性。

C项应为对人生结果而非对人生过程的遗憾)

10.(3分)示例:

我认为“人生是过程的哲学”这一观点的提出具有积极意义。

(1分)信奉和践行这一观点,可以有效减轻人们因死亡这一终极结果带来的负重,(1分),促使人们更加重视人生过程的充实,体悟世界的美好,进而升华人生的价值。

(1分)。

(只要紧扣文意,言之成理,都可以酌情给分。

(二)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1——15题(20分)

11、“小书”指在枯燥的私塾和新式的学校中所学的书本知识。

(2分)“大书”运用比喻手法,指的是丰富的大自然和复杂的社会生活。

(2分)

12、文中多次提到那对年轻情侣是为了说明虽然沈从文先生已经逝去,但年青的一代仍然对他及他的作品很推崇,表现了沈先生顽强的艺术生命力。

(跟“推崇”意思接近2分,提到“艺术生命力”这点给1分。

13、运用对比的手法,(1分)通过红梅、翠竹、杂树与其它树木的对比,突出了红梅、翠竹、杂树的顽强生命力。

(1分)也象征着沈从文顽强的艺术生命力,暗含着作者对沈从文的赞美之情。

(2分)

14、①平和谦卑②内敛刚强③文采斐然④热爱自然、热爱乡土、热爱家乡⑤孤独寂寞⑥追求真善美(每点1分,答出四点即可)

15、我不同意这观点。

(1分)因为①想当年那些红极一时的作家都淹没在历史的风烟中,孤独的沈从文却成为了常青树。

(1分)②沈从文确实离开了人世,但他的作品却在现代文学史上展现着独特的魅力,如《边城》内涵丰富,永葆生命力。

(2分)③他的读者确实在一批批老去,但新的读者也在不断涌现,一代又一代的人将追随着沈从文及其他的作品。

(1分)所以,“他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