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886409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4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docx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docx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1.温度计的秘密

教材简析:

温度计是学生生活中常用的一种测量仪器。

在前面的探究活动中学生已多次使用温度计,为了帮助学生认识温度计的工作原理,这一课意在以温度计内的液体热胀冷缩的现象为引子,借助对各种液体的探究,让学生认识液体在一般情况下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继续培养学生利用简单器材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探究的能力。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1、能够观察液体受热受冷时液面高度的升降变化,会提出有关液体性质所涵盖的科学奥秘的问题;

2、会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假设;会根据有结构的材料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会与他人合作探究;

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发现水受热时液面会升高,受冷则会降低的现象;

2、通过探究体验到液体一般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习惯与情感目标:

1、通过观察对探究液体的表面升高或者降低的现象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究欲;

2、初步了解生活中热胀冷缩原理的运用,从小养成认真观察,主动探究生活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怎样通过实验知道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准备:

1、装有酱油、酒精的模拟温度计各一支,水槽2个。

2、演示用温度计1支,每实验小组摄氏温度计1支。

 教学过程:

 一、呈现事实、提出问题

1、出示一只双黄连口服液,插管,谈话:

大家观察有什么现象?

学生观察,回答。

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哪?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温度计的科学。

二、提出假设、逻辑推理

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发现温度计的发现认识。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讨论,提出猜想假设。

教师出示实验材料,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制定探究方案。

结合探究选择合适的仪器进行小组实验学习活动。

三、设计实验、模拟验证

1、认识水和其它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提问:

出示模拟温度计与演示温度计,比较它们在构造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把它们分别放入热水、冷水中,液柱有什么变化?

(2)学生分组实验:

把模拟温度计分别放入装有热水和冷水的两个水槽中,观察液柱的变化。

(3)讨论:

瓶中的水既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液柱却上升或下降,这是怎么回事呢?

(4)学生讨论、汇报。

(5)小结:

水受热体积会膨胀,所以液柱上升;水受冷体积缩小,所以液柱下降了,水的这种性质,我们把它叫“水的热胀冷缩性质”

(6)提问:

其它的液体有没有这种性质呢?

同学们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

 (7)学生实验并讨论、汇报。

 (8)师生小结:

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温度计就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指导学生了解摄氏温度计的发明。

(1)学生看课本阅读部分。

(2)提问:

摄氏温度测量标准是谁制定的?

刻度标准是怎样规定的?

学生讨论、汇报。

四、对比辨析、总结提升

1、你还见过哪些温度计?

它们都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吗?

2.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

教材简析:

本课与《温度计的秘密》一课共同探究物体热胀冷缩的现象。

本课主要探究气体及固体热胀冷缩的现象。

教科书以自行车在夏天充足气后容易爆裂的生活经验为例子,导出气体热胀冷缩的研究,再拓展到研究固体热胀冷缩的现象,然后再用所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现了科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思想。

学习目标:

1、能针对生活中的现象提出问题,并设计简单的科学实验。

2、通过大量的气体与固体实验,获得科学结论,认识到科学实验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3、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热胀冷所冷缩现象。

学习重点:

学生了解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以使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变化,认识热胀冷缩现象。

学习难点:

   学生小组实验合作学习活动对实验现象的发现。

教学准备

气球、烧杯、水、固体热胀冷缩演示器等。

教学过程

一、呈现事实、提出问题

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那么,气体、固体有没有这个性质?

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

老师加以引导。

二、提出假设、逻辑推理

①探究气体受热受冷后的变化。

用什么容器装空气?

用什么方法使空气受热或受冷?

怎样观察空气体积的变化?

……

交流清楚,制定方案。

学生动手实验。

你怎么做的?

看到什么现象?

有什么发现?

教师针对上面的问题,让学生分组交流,然后汇报自己的体会。

②探究固体热涨冷缩的性质

你有什么办法让大家看到固体也会热胀冷缩?

你认为他和液体的热胀冷缩有没有不同之处?

学生交流自己的办法或者想象。

现在摆在你面前的是固体热胀冷缩演示器,猜猜烧热后,铜球还能出来吗?

三、设计实验、模拟验证

热涨冷缩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学生交流实验设想,器材,方法,注意事项。

制定好实验方案。

1、用相同的装置做实验:

一组用手握住烧瓶观察气体膨胀现象,一组把烧瓶放在开水里。

2、观察得出,温度越高,膨胀越明显。

提醒学生注意观察。

3、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得出结论,老师加以指导或延伸。

4、教师小结:

热涨冷缩的大小与物体温度有关:

温度升得越高,膨胀越明显;温度降得越低:

收缩越大。

质量越大热涨冷缩越明显。

四、对比辨析、总结提升

1、生活中看到过这种现象吗?

学生交流自己看到的类似现象

2、热胀冷缩的应用:

使瘪了的乒乓球变圆,温度计,热气球,汽艇。

3、防止热胀冷缩:

冬天、夏天电线的变化,铁轨间的缝隙,大面积水泥地上的夹缝,桥面上的缝隙。

3.认识岩石

教材简析

岩石是学生们司空见惯的自然事物,但要对研究岩石产生兴趣,能对岩石提出问题并从中发现问题,这就不容易了。

本课教科书的编写着力体现认识自然界事物的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初步观察岩石了,了解岩石的主要特征,知道对岩石进行研究的方法。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活动,学生能用简单工具对岩石进行较为细致的观察、研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能力,并学会能用图和文字表达,冰洁要求学会查阅有关岩石的资料。

   2.通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学生在探究中做到愿意合作交流,在欣赏美石中体验自然美。

   3.通过学习活动,学生能利用简单的观察仪器观察岩石的主要特征,知道岩石具有硬度、遇酸的反应、纹理、形态、结构等特征。

学习重点:

   学生利用简单的观察仪器对岩石观察认识的探究学习活动。

学习难点:

   学生按照顺序对岩石观察发现进而对岩石分类的学习活动指导。

教学准备:

各种石头、小刀、铜钥匙、锤子、稀释的盐酸、滴管、水槽、水、放大镜、石头分类资料卡、岩石录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石头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石头装点着美丽的大自然,下面我们来欣赏一段大自然中有关石头的录像资料。

请同学们仔细欣赏。

让学生谈感想。

老师引出:

我们一起来研究有趣的石头。

二、自主观察

(1)初步感知,说说石头。

学生自由发言。

(2)作出假设,研究石头。

师:

小组讨论,利用这些工具你们想怎样来研究石头。

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自己制定好实验方案

交流实验方案,然后改进实验方案。

师:

下面分好组选择你们喜欢的办法来动手研究,相信在研究的过程中,肯定会有更新奇的发现。

如果有什么困难,可以请教同学或者老师,实验过程中别忘了作好记录。

老师为学生准备好记录表。

学生分组探究。

学生表述自己的发现。

小结:

石头在颜色、形状、硬度、滴盐酸的变化等方面都不一样。

(3)   给石头分类。

根据颜色来分:

红的、白的、黄的、黑的。

根据滴盐酸的变化来分:

一类冒泡

一类不冒泡

根据硬度来分:

很硬、较硬、较软

三、交流总结

同学们利用外出活动或者旅游的机会,考察一下不同地区的岩石类别。

你们觉得怎么样?

四、应用创新

课堂测试:

1、放大镜是用来做什么的仪器?

2、你能用哪些方法观察岩石?

4.做个岩石百宝箱

教材简析:

本课在学生对岩石有了初步感知的基础上,通过做岩石百宝箱的活动让学生继续体验岩石的搜集、整理和分类方法,从而进一步认识花岗岩吧、砂岩、石灰岩、页岩、大理岩等常见岩石的基本特征。

教科书编排的目的是通过活动引领学生利用感官、借助工具亲自动手实践、制作岩石百宝箱,使学生学习认识事物的一般方法,并且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以及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目标:

(1)在观察制作中进一步了解岩石的特征和种类;能用相关的分类标准给岩石分类。

(2)培养探究岩石的兴趣,并能初步利用岩石标本进行岩石探究;欣赏自然界岩石的美丽,产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3)学习制作岩石标本,在交流与制作中获取和了解岩石信息。

活动准备:

采集的各种岩石,岩石百宝箱制作工具——厚纸片、小刀、锤子、胶水、硬纸盒、棉花、布片,岩石标本,岩石资料。

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

1、播放录像资料,展示大自然的奇石和一些金属矿石以及一些岩石制作的标本。

2、提问:

看了录象,你有什么想法?

人们为什么要把岩石作成标本?

二、猜想假设

1谈话:

岩石制作成标本,既有利于人们辨认,又有收藏的意义,从岩石标本中人们能学到好多的知识。

2、提问:

今天同学们带来了很多的岩石,能向别人介绍一下你所带的岩石吗?

3、学生交流:

4、谈话:

看来有些小组采集的岩石种类和数量都很多,而有些小组采集的种类较少,你们觉得我们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

生:

把我们组多的一些岩石送给别的组没有的同学。

5各组交换岩石。

三、制定方案

1、谈话:

现在每个小组都有了很多种类的岩石,咱们做个岩石的百宝箱,怎么样?

你们小组研究一下要做岩石百宝箱应该注意那些问题?

2、学生讨论、交流

3谈话:

大家的想法很好,我这有一些岩石百宝箱的资料,请同学们参考一下。

(出示岩石百宝箱的课件,学生欣赏岩石百宝箱的图片,观看制作方法)

4、谈话:

现在你们小组再讨论一下,你们小组的岩石百宝箱准备怎么做?

研究一下你们小组的分工。

5、学生讨论交流

四、实施探究

下面你们每个小组开始制作一个岩石百宝箱吧。

小组成员团结协作,制作完后,参加我们班的岩石博览会,你们向其他小组展示介绍你们的作品。

学生小组合作,制作岩石百宝箱。

(教师进行巡视,提醒学生要注意贴上标签)

五、展示交流

1、同学们做出了这么漂亮的、内容这么丰富的岩石百宝箱,赶快把你的百宝箱展示出来,我们来开岩石博览会。

2学生进行展示。

(如我们的百宝箱里有什么,岩石的特征是什么,我是怎么做的。

3、师生小组互评:

大家感觉我们的岩石百宝箱做得怎样,在刚才的制作过程中你还发现了什么?

4、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及一些研究想法。

 

(汇报过程中,教师注意进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及评价)

六、拓展创新

 师: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你的制作如何?

你在搜集岩石信息方面的表现如何?

(学生回顾所学,并对自己在资料的准备、动手操作和表达与交流等方面的表现做出客观评价)

师:

岩石中有很多学问和信息,利用岩石标本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岩石研究,希望同学们继续搜集各种岩石,不断丰富岩石百宝箱,成为一名出色的小地质学家。

5.岩石的用途

教材简析:

本课是在前两课学生初步掌握了认识岩石的方法和认识了常见的岩石后,知道学生认识岩石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并引导学生对岩石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岩石中有价值的信息,了解人类与岩石资源息息相关,渗透对岩石矿产资源的保护意识。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学会搜集和处理信息,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方法查阅有关岩石的资料。

   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知道人类的岩石开采活动给保护资源和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理解保护岩石资源的重要性。

   3.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了解岩石的用途,认识到人类的生产生活与岩石资源的密切联系。

学习重点:

   学生了解岩石的用途,认识到人类的生产生活与岩石资源的密切联系的学习活动。

学习难点:

学生了解人类的生产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