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黄岐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生物模拟卷七附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856882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66.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佛山市黄岐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生物模拟卷七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广东省佛山市黄岐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生物模拟卷七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广东省佛山市黄岐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生物模拟卷七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广东省佛山市黄岐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生物模拟卷七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广东省佛山市黄岐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生物模拟卷七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佛山市黄岐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生物模拟卷七附答案.docx

《广东省佛山市黄岐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生物模拟卷七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佛山市黄岐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生物模拟卷七附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佛山市黄岐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生物模拟卷七附答案.docx

广东省佛山市黄岐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生物模拟卷七附答案

2010年广东省高中毕业学业水平测试生物模拟卷七

(满分100分,完成时间90分钟)

单项选择题I:

(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每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病毒属于无成形细胞核的原核生物

B.病毒是无细胞结构的生物

C.病毒寄生于活细胞的表面

D.只有在高倍显微镜下才可以看到病毒

1、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所有的病毒营寄生生活,离开宿主细胞,就难以长久生活和繁殖;由于病毒大小以纳米,只有借助于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

2、肝糖原经过酶的催化作用,最后水解成()

A、麦芽糖B、乳糖  C、葡萄糖 D、CO2和H2O

2、C肝糖原是动物体内储能的物质,属于多糖。

多糖在酶的作用下进行水解,形成的最后产物是单糖,由于构成糖原的单糖是葡萄糖,因此最后水解产生的是葡萄糖。

3、鉴定脱脂奶粉是否是假冒产品,需用的化学试剂为()

A.斐林试剂       

B.苏丹Ⅲ染液

C.双缩脲试剂      

D.红墨水

3、C脱脂奶粉是否是假冒产品,其标志是其中蛋白质含量的多少。

双缩脲试剂是用来鉴定蛋白质的试剂。

4.C、H、N三种化学元素在组成人体的化学成分中,质量分数共占73%左右,而这三种元素在组成岩石圈的化学成分中,质量分数还不到1000这一事实说明了(  )

  A.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相似性

  B.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C.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

  D.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元素组成是不同的

4、C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这个事实说明: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

5.下列细胞结构中,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分辨不出的是(  )

  A.染色体B.液泡

  C.核糖体D.叶绿体

5、C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的结构叫显微结构,如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染色体、液泡、线粒体等结构;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的结构叫亚显微结构,如核糖体只有在电镜下才能观察到。

6、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A.氨基酸B.核苷酸C.核糖核苷酸D.A或C

6、D绝大多数酶的成分是蛋白质,少数酶的成分是RNA。

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

7、血液凝固是一系列酶促反应的过程。

在下列哪种体外温度条件下,采集到的血液凝固最快?

()

A.0℃ B.15℃ C.25℃ D.35℃

7、D血液凝固的快慢取决于相关酶的催化活性的高低。

35℃最接近酶的最适温度,酶的催化活性最高。

8、下列哪项能量的转变,不可能在生物体内发生:

  A、光能到化学能          B、热能到化学能

  C、化学能到光能          D、化学能到热能

8、C在绿色植物体内,可通过光合作用完成从光能到化学能的转化;在生物体内可完成从化学能到光能的转化,如一些能发光的生物(某些浮游生物、萤火虫等);在生物体内可完成从化学能到热能的转化,如生物通过呼吸作用产生ATP(自由能)的过程中,葡萄糖中的化学能约有60%的能量转化为热能;在生物体内还可完成从化学能到电能的转化,如一些能产生高压电场的生物(电鳗、电鳐等);在生物体内是不能完成从热能到化学能的转化的,。

9、有氧呼吸全过程的3个阶段中,相同的产物是()

A.ATP                B.H2O和CO2

C.H2O和丙酮酸            D.乳酸和ATP

9、A有氧呼吸三个阶段都会释放能量,生成ATP。

10、下列哪种生物的细胞进行下列两个化学反应()

①C6H12O6→2C2H5OH(酒精)+2CO2+能量

②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A.硝化细菌             B.乳酸菌

C.绿藻               D.酵母菌

10、C绿藻是植物,可进行有氧呼吸和酒精发酵。

11、某同学观察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发现从细胞的两极逐渐发出纺锤丝,纵行排列于细胞的中央,形成纺锤体,而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细胞的中央,可推测他观察的是

A.植物细胞分裂前期

B.植物细胞分裂中期

C.动物细胞分裂前期

D.动物细胞分裂中期

11、A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细胞中央,说明是分裂前期;纺锤丝从两极发出,说明是植物细胞。

12.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的是(  )

ABCD

12、B基因分离规律的实质是:

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

13.老年人的皮肤上出现黄褐斑的原因是()。

A.细胞内酪氨酸酶的活性降低B.细胞的呼吸速率减慢

C.细胞内水分减少D.细胞内的色素逐渐积累

13、D衰老细胞内的色素会积累。

14.长期吸烟容易患肺癌的原因是()。

A.煤焦油黏着在肺泡壁上,使肺泡失去弹性

B.煤焦油能导致机体产生原癌基因

C.煤焦油能激活原癌基因,使之从抑制状态转变成激活状态,从而使正常细胞发生癌变

D.吸入的一氧化碳使肺泡变薄

14、C煤焦油是化学致癌因素。

15.控制蛇皮颜色的基因遗传遵循遗传的基本规律,现在进行下列杂交实验:

甲P黑斑蛇×黄斑蛇乙F1黑斑蛇×黑斑蛇

↓↓

F1黑斑蛇、黄斑蛇F2黑斑蛇、黄斑蛇

根据上述杂交实验,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所有黑斑蛇的亲体至少有一方是黑斑蛇

B.黄斑蛇是隐性性状

C.甲实验中,Fl黑斑蛇基因型与亲本黑斑蛇基因型相同

D.乙实验中,F2黑斑蛇基因型与亲本黑斑蛇基因型相同

15、D考查分离定律的应用。

由于乙实验中出现了性状分离,可推知黑斑(设基因为A)对黄斑(a)显性,乙实验为“杂合子自交”类型,甲实验为测交类型。

甲乙两杂交实验中各个体基因型为:

甲实验的黄斑蛇基因型都为aa,P黑斑蛇是Aa,F1黑斑蛇是Aa;乙实验的Fl黑斑蛇都是Aa,F2黑斑蛇是AA或Aa,黄斑蛇是aa。

16、观察四分体时期效果最好的材料是(  )

A.形成层B.幼嫩的柱头C.幼嫩的花药D.成熟的花药

16、C细胞在减数分裂时才会形成四分体,减数分裂发生在配子形成时,植物幼嫩的花药和胚囊、动物的睾丸和卵巢都最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部位。

17.决定人类性别的性染色体XY,不可能同时存在于下列哪些细胞中(  )

A.受精卵B.初级卵母细胞C.次级精母细胞D.精原细胞

17、B初级卵母细胞是女性细胞,应含有性染色体XX。

18.亲代通过生殖细胞传给下一代的是(  )

A.遗传物质B.生理特征C.形态特征D.本身性状

18、A亲代的遗传信息是通过遗传物质传递给子代的。

19.生化实验测定表明,DNA分子的碱基比率(A+T)/(G+C)的比值,及碱基序列存在着种间差异,这说明DNA的分子结构具有(  )

A.相对的稳定性B.可变性C.多样性D.特异性

19、CDNA的碱基有4种,但一个DNA分子有成千上万个碱基,因此碱基在DNA中的排列顺序是千变万化的,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特点。

20.从一株常绿植物母体上选取相似的四段枝条作处理后进行扦插(如下图),扦插后生长和管理条件相同。

从理论上分析下列枝条中最容易成活的是()

20、A扦插时应选用带芽、去掉叶的枝条。

这是因为:

一是芽能产生生长素,生长素具有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二是叶的蒸腾作用会散失大量水分,使枝条中缺水,不利于生根。

21、下列有关DNA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NA分子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水解成脱氧核苷酸

B.在复制过程中,复制和解旋是同时进行的

C.解旋后以一条母链为模板合成两条新的子链

D.两条新的子链通过氢键形成一个新的DNA分子

21、BDNA复制时先在解旋酶作用下使双链之间的氢键断裂,双链解开成单链,然后以解开的两条母链作模板合成新的子链,最后母链和子链分别重新形成双螺旋的DNA分子。

复制时是边解旋边复制的。

22、DNA上哪个的排列顺序不能表示DNA的遗传信息(  )

A.碱基B.碱基对C.脱氧核苷酸D.脱氧核糖

22、DDNA上碱基的排列顺序就代表了遗传信息,因碱基种类决定了脱氧核苷酸的种类,因此碱基排列顺序也可说是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23.某人的神经细胞核中,DNA的种类和个数分别为(  )

A.46种和46个B.46种和无数个

C.种类变化多端但只46个D.种类和数量均无数

23、A人的体细胞中一般有46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有一个互不相同的DNA。

24.分析图示,对生长素分布、运输、生理作用等不科学的解释是()

A.左侧生长素含量高,生长快

B.生长素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C.生长素浓度高低依次是D>C>B>A

D.根部生长也表现出顶端优势现象

24、C顶芽A处产生生长素向侧芽运输主要积累在侧芽B处,B处浓度最高,而D处生长素浓度较低,在单侧光照下生长素由向光一侧移向背光一侧,左侧生长素多,根部和地上部分是相互对应的。

25、“DNA指纹技术”在刑事侦破、亲子鉴定等方面作用巨大,这主要是根据DNA具有

A.稳定性B.特异性C.多样性D.可变性

25、B特定的DNA分子碱基排列顺序一般不会发生变化,即有特异性,即使复制传递给子代仍保留特异性,因此可用于刑事侦破、亲子鉴定。

26.在胰腺组织中,氧含量最高和最低处分别是()

A.胰腺组织液和动脉血浆B.淋巴液和胰腺细胞内液

C.动脉血浆和胰腺细胞内液D.胰腺组织液和淋巴液

26、C动脉血浆携带O2,通过自由扩散进入胰腺组织细胞,在线粒体中消耗并产生CO2。

27.当人体识别、消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的功能过低时,可能会导致()

A.药物及食物的过敏反应B.类风湿性关节炎

C.肝炎D.恶性肿瘤

27、D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病都是由免疫功能过高导致的,肝炎是由病毒引起的,不是自身细胞异常引起的,癌细胞是自身抗原,若体内对异常细胞的消除功能过低时,会导致恶性肿瘤。

28.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

A.影响因素不同B.起始条件不同

C.产生的植物种群不同D.产生的生物数量不同

28、B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两者起始条件不同。

29.科学家在一池塘里将两种鱼分别单独和混合饲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出四类食物在它们胃内所占的比例如下表:

饲养方式

植丛中的动物

底栖动物

浮游动物

其他

鱼种1

单养

0.42

0.12

0.01

0.45

混养

0.05

0.35

0.05

0.55

鱼种2

单养

0.43

0.23

0.01

0.33

混养

0.40

0.12

0.04

0.44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1单养时两种鱼多出没在植丛中②单养时鱼种2多出没在池底

③混养时两种鱼多出没在池底④混养时鱼种1多出没在池底,鱼种2多出没在植丛中⑤混合放养有利于对资源和空间的利用

A.①④⑤B.①③⑤C.②④⑤D.①③⑤

29、A表中所示在单养时两种鱼胃中植丛的动物所占比例大,说明在单养时它们多出没在植丛中;混养时鱼种1胃中底栖动物比例大、鱼种2胃中植丛动物比例大,说明混养时鱼种1多出没在池底,鱼种2多出没在植丛中;混合放养可以使池塘的空间和不同食物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所以①④⑤正确。

30.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关系最密切的两种细胞器是()

A.内质网和高尔基体B.叶绿体和线粒体

C.核糖体和叶绿体D.核糖体和高尔基体

30、B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利用CO2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使有机物在生物群落中传递,各营养级利用有机物进行细胞呼吸使碳以CO2的形式返回大气,完成碳循环。

 

单项选择题II:

(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31.下列有关下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中只有两条捕食链B.狐与鸟之间既捕食又竞争

C.细菌占有第二、三、四、五营养级D.体内含重金属最多的生物是草

31、A捕食食物链中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细菌,所以两条食物链为:

,其中狐与鸟为捕食关系,由于狐营养级最高在富集作用下重金属含量最大。

32、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

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温度、食物B、温度、光照C、湿度、温度D、光照、食物

32、D需要强光的植物分布在森林上层,需要光照较弱的植物分布在下层,所以植物的垂直分层主要是光照造成的;动物一般以植物为食物,植物的分层就导致了动物的分层。

33.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代谢的终产物尿素排出体外的途径是(D)

①体内细胞②细胞外液③血液④呼吸系统⑤泌尿系统

⑥消化系统⑦体外环境

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①③⑥⑤⑦

C.①③④⑤⑥⑦D.①②③⑤⑦

33、D在细胞内通过蛋白质的代谢产生的尿素,首先进入组织液,再回渗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将其运到肾脏,即通过泌尿系统将其排出体外。

34、有关高茎红花豌豆DDRR的说法正确的是()

A.D基因只存在于高茎细胞中,R基因只存在于红花细胞中

B.D与R基因同时存在于高茎和红花细胞中,同时复制、转录和翻译

C.在红花细胞中能找到与D(控制高茎)相对应的mRNA

D.D与R基因的复制与表达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34、D基因D与R同时存在于高茎红花豌豆的任何一个体细胞中,因为这些体细胞是由同一个受精卵分裂产生的。

D与R基因在红花高茎豌豆的个体发育过程中是选择性表达的,即在红花细胞中R表达,D不表达,找不到与D相对应的mRNA。

在高茎细胞中,D表达,R不表达。

D与R基因的复制、转录、翻译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35.假如水稻高杆(D)对矮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稻瘟病(r)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

用一个纯合易感病的矮杆品种(抗倒伏)与一个纯合抗病高杆品种(易倒伏)杂交,F2代中出现既抗病又抗倒伏类型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  )

A.ddRR,1/8B.ddRR,1/16和ddRr,1/8

C.ddRr,1/16D.DDrr,1/16和DdRR,1/8

35、B两纯合体杂交得F1(DdRr),F1自交得F2。

F2中抗病又抗倒伏类型的基因型有ddRR和ddRr。

根据Dd×Dd→1/4DD、1/2Dd、1/4dd;Rr×Rr→1/4RR、1/2Rr、1/4rr,得F2中ddRR的个体有1/4×1/4=1/16、ddRr个体有1/4×1/2=1/8。

36.如图表示反射弧结构模式图。

如果在c点给予一定的刺激,则能测得产生动作电位的是(D)

A.只有a点B.a点和b点

C.b点和d点D.只有d点

36、D当刺激c点时兴奋双向传导,传导到左边突触时,由于细胞体为突触后膜不再向前传导,向右侧可通过突触到达d点。

37、某生物的细胞在细胞有丝分裂的后期有染色体16条,则该生物的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

A、32        B、16

C、8        D、4

37、D某动物细胞要细胞有丝分裂的后期的染色数为16,细胞有丝分裂的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因此,该生物的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数为8条,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卵细胞内的染色体数为4条

38、一个双链DNA分子为第一代,经过3次自我复制,在第四代DNA分子中,有几条第一代脱氧核苷酸的长链(  )

A.2B.4C.8D.16

38、A由于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最先DNA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无论复制多少次都不会消失,会一直保留下来。

39.一个DNA分子中有腺嘌呤1500个,腺嘌呤与鸟嘌呤之比是3﹕1,则这个DNA分子中含有脱氧核糖的数目为(  )

A.2000个B.3000个C.4000个D.8000个

39、C依题意A有1500个,则鸟嘌呤G有500个,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G=C,则全部碱基有:

A+T+G+C=1500+1500+500+500=4000个,碱基数等于脱氧核糖数。

40.植物体内合成生长素最活跃的部位是具有分生能力的组织。

下列结构中,不能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  )

A.成熟的果实B.幼嫩的种子C.根尖分生区D.形成层细胞

40、ABCD都属于分裂旺盛的分生组织,能产生生长素。

41.自然界中生物变异的最丰富来源是(  )

A.基因重组B.基因突变C.染色体变异D.环境影响

41、A基因重组是生物最丰富最常见的变异,只要是有性生殖都会发生基因重组,后代与亲代的差异及后代之间的差异主要是基因重组造成的,因而它是生物变异的极其丰富的来源。

基因突变发生的频率很低,不是变异的最丰富来源,但它能够产生新的等位基因,再通过基因重组就可产生大量的变异,因而是变异的根本来源。

42.下面所列材料中,最适合用于“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的是()

A.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B.洋葱鳞片叶叶肉细胞

C.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D.洋葱根尖成熟区细胞

42、C实验“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和“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用的材料都是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因为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旺盛。

用低温处理植物分生组织细胞,能够抑制纺锤体形成,细胞内染色体复制后不能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于是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

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叶肉细胞、成熟区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一般不能进行分裂。

43.小麦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病(T)对感病(t)为显性,两对基因可自由组合。

现用DDTT和ddtt两个品系作亲本,在F2中选育矮秆抗病类型,其中最理想的基因型在F2所占的比例为()

A.1/16B.2/16C.3/16D.4/16

43、A这是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育种工作中的应用,要选育矮秆抗病类型,即选基因型为ddTt和ddTT的个体,但最理想的基因型,必须是能够稳定遗传的纯合子,从而将题目转化为求ddTT个体在F2中所占的比例。

如下图:

44、某科研人员在作物品种研究中,偶然发现试验田中出现了一株抗旱、抗盐品质优秀的植株,在下列研究和应用的设想中,错误的是(  )

A.通过杂交育种或单倍体育种的方式,把抗性性状转移到其它农作物

B.通过研究该植株细胞的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探索抗旱、抗盐机理

C.该抗性植株可能由基因突变引起,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其它抗性植物

D.可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大量生产该抗性作物的人工种子

44、A把一种生物优良的性状转移给另一种生物,通过杂交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不同种的生物是不能通过交配实现基因重组的。

只有通过基因工程把其中的优良基因转移给受体生物才能够实现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重组。

45.抗生素被国家药监局定为处方药,由于患者滥用抗生素,导致病菌对抗生素的抗性不断增强,下列最能科学地解释病菌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原因是

A.使用抗生素的剂量不断加大,诱导病菌向抗药能力增强方向变异

B.抗生素对病菌进行自然选择,导致生存下来的病菌个体都是抗药能力强的

C.大剂量的使用抗生素,把抗药性差的个体都淘汰掉了

D.长期使用抗生素,使得病菌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越来越高,不抗药的基因频率越来越低

45、D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的结果。

变异是不定向的,A项错;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B、C项错。

46.在下列关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能够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B.环境的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

C.变异和自然选择都是定向的D.变异是定向的,自然选择是不定向的

46、A生物适应环境不是因为环境使生物产生了适应性的变异,变异是不定向的,事实上大多数还是有害的。

生物的适应性应该是自然选择造成的,是环境定向选择适应环境的生物生存,淘汰不适应环境的生物,经长期的自然选择,生存下来的生物就都是适应环境的了。

不能遗传的变异性状会随个体死亡而消失,因而对生物的进化是无意义的,能够遗传的变异才是进化的基础。

47、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18%,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78%,aa的个体占4%,基因A和a的频率分别是 (  )

A.18%,82%   B.36%,64% C.57%,43%   D.92%,8%

47、C由于杂合子Aa中A基因和a基因各占一半,因此,在一对等位基因中的一个基因的频率=纯合子基因型频率+1/2杂合子基因型频率,所以,A基因的基因频率:

18%+1/2×78%=57%,a基因的基因频率:

4%+1/2×78%=43%。

48、生活在一个池塘内的藻类、水蚤、鱼虾及淤泥中的细菌和真菌等生物,共同构成

一个()

A、种群B、生物群落C、生态系统D、生物圈

48、B生活中一个池塘中的全部生物,共同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49.在由草、兔、狐组成的一条食物链中,兔经同化作用所获得的能量,其去向不应该包括(B)

A.通过兔子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B.通过兔子的粪便流人到分解者体内

C.兔子死后被分解者分解释放D.流入到狐体内

49、B每一个营养级中所同化的能量为本营养级的总能量,而兔子粪便中的能量,并不是兔子同化的能量。

兔子同化的能量的去向为自身呼吸消耗,被下一营养级狐狸利用,或者死后被分解者释放。

50、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角度看,人体内碳元素的根本来源是()

A、大气中CO2B、生产者C、分解者D、消费者

50、A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主要在两大环节中进行,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进行。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都属于生物群落中的组成成分,能进入生物群落的碳主要是大气中的CO2。

所以人体中的碳的根本来源是大气中的CO2。

多项选择题:

(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每小题中不止一个正确答案,全选对得3分,少选得1分,不选、错选得0分。

51.如图为动物的某组织,其中1—毛细血管壁、2—红细胞、3—血浆、4—细胞内液、5—组织液,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BCD)

A.过敏反应的抗体主要分布在3和5中,3和5的成分是有区别的

B.葡萄糖由3经1和5到达4的过程,依靠主动运输来完成

C.2所处的内环境是血浆

D.5处的氧气浓度高于4处,4处的二氧化碳浓度高于5处

51、BCD过敏反应的抗体主要分布在细胞表面,而释放组织胺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大,出现水肿,而3为血浆,故A选项错误。

葡萄糖被消化吸收进入血浆运送到身体的各处组织细胞,葡萄糖进出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组织细胞消耗氧气进行细胞呼吸产生凹z,故4处CO2浓度高,而O2浓度低。

52、下列生产或实验过程中可以使用吲哚乙酸的是()

A、处理扦插的枝条,加快生根

B、处理青色的生香蕉,加速转变为黄香蕉

C、处理去掉雄蕊的番茄花蕾,育出无籽果实

D、处理切除胚芽鞘尖端的燕麦幼苗,使其继续生长

52、ACD吲哚乙酸即生长素,与植物的生长、发芽、落花落果、生根、果实发育都有关。

53、演替过程中灌木逐渐取代了草本植物,其主要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反思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