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组织的生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853666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3.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组织的生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学校组织的生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学校组织的生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学校组织的生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学校组织的生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校组织的生存.docx

《学校组织的生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组织的生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校组织的生存.docx

学校组织的生存

第三章学校组织的生存、发展与变革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了解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理解学校生存与发展、稳定与变革的关系,学校文化冲突与组织变革的关系以及学习型组织与组织学习的相关知识;掌握学校发展战略规划的方法,提升学校效能、重建学校文化和建构学习型学校的策略;运用所学理论对学校进行组织文化分析并能提出改进策略。

学习重点:

  1.学校组织“稳定与变革”的平衡;

  2.学校发展的战略规划与学校效能的提升;

  3.学校组织文化分析与学校文化的重构;

  4.学习型组织的内涵及特点;

  5.学习型学校的特征;

  6.学习型学校的建构策略。

学习难点:

  1.学校发展的战略规划与学校效能的提升;

  2.学校组织文化分析;

  3.组织学习与学习型组织的关系。

学习内容:

  1.学校组织生存与发展的矛盾性

  学校组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是诸多矛盾的统一体,它是客观与主观交互作用、不断统一的过程。

第一,学校组织的生存与发展之间关系的困惑。

学校组织生存与发展二者之间存在着一个真实的悖论:

学校要生存就必须发展,而发展意味着对生存状态的变更与打破。

第二,学校组织生存与发展中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一方面,不同地区的不同学校在制度、教育理念、学校发展的方法、方式以及所受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外部环境的要求上,表现出趋同的趋势;另一方面,每个学校都是一个自我的社会。

学校要满足学校自我发展的需求,而这些又受到外在需求的影响,易造成内在需求与外在需求的冲突。

第三,学校组织在追求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可能抑制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即学校在生存与发展过程中可能成为异化自身的力量,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阻碍。

第四,学校组织的生存与发展的竞争性与合作性。

想获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与其他学校合作,在共同目标和利益的基础上相互指导、共享信息、共同发展。

但是,学校要形成自身优势,又要与其他学校展开竞争。

第五,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开放性与保守性。

学校组织只有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与传递才能维持和更新自身的结构,不断获得前进的动力。

然而,与经济和社会其他方面的发展相比,教育发展常常是滞后的,同时教育活动的变革常常是比较慎重、缓慢的。

  2.学校组织稳定与变革之间的关系

  学校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一定时期内具有相对稳定性。

但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组织与外部环境或者组织内部出现矛盾或互相不适应,这就急需变革。

稳定和变革互为前提、互为目的、相互促进。

组织稳定是变革的基础。

变革是组织进一步稳定的需要。

组织变革要采用新技术、适应新现实、与新要求一致,但同时其内在核心还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性。

学校组织需要在稳定中适度变革。

在稳定与变革之间保持平衡是组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3.学校发展的战略规划与学校效能的提升

  学校发展战略规划是指对学校所进行的远景规划、构想与创制发展方案,并确保这一方案产生效果的活动或过程。

与常规计划与管理相比,学校发展的战略规划有以下特征:

第一,学校发展战略规划是对学校传统规划的革新。

第二,学校发展战略规划为学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第三,学校发展发展战略规划是一种系统的学校管理方式。

第四,学校发展战略规划促进学校特色建设。

制定战略规划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去把握,运用SWOT分析法,学校的背景分析,外部分析采用PEST分析,内部分析运用7S理论模型,并注意学校办学目标的正确定位;学校发展战略规划的运作;学校发展战略规划实施的保障。

在实施学校规划过程中,要确定评价指标并坚持评价原则。

学校效能提升的现实策略主要包括:

树立面向未来的学校效能观;建立高效能的学校组织结构;以团队学习与合作的方式增进学校效能;发挥校长领导作用,自主办学;学校与社区、家长互动。

另外,学校效能的提高还有赖于一个良好的学校文化环境,要加强学校校风、学风、价值观念等文化系统的建设。

学 校 内 部

S优势:

学校内部有助于实现办学目标

    并能获得竞争优势的因素

充足的经费来源

优良的学校传统

良好的社会声誉

W弱势:

学校内部对发展不利或造成障碍并

影响学校目标实现对因素

目标模糊不清(高分还是素质教育)

设备陈旧落后

师资力量薄弱

O机会:

学校外部有利于办学目标实现积极因素

出现新生源群体

学生就业渠道拓展

与大学建立联系(外部智力资源支持)

T威胁:

学校外部不利于实现既定目标对消极因素

新建校的生源竞争

政府出台不利政策

竞争对手成长壮大

SWOT分析法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

采用圆桌会议法、头脑风暴法,集合各方面的力量,列出影响学校组织发展的关键因素

第二步:

将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两两组合,分别寻求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第组织发展战略.

第三步:

整合、优化SO、WO、ST、WT战略,寻求学校组织发展第整体战略过程或过程战略,确立学校发展的基本框架.

案例分析:

(一师范学校)    

学 校 内 部

S生命科学、教育、历史等专业历史悠久,

师资力量强,优势明显,社会影响力大

W计算机、旅游管理、商务等非师范专业为新开专业

缺少办学经验,师资力量较弱    

O师范类、计算机、旅游管理等专业前景好

  生命、历史专业考研成功率高

T历史类专业就业前景不佳,非师范专业、综合性大

学实力比自己强,社会认同度较低.

                学 校 外 部

WO战略:

积极扶持计算机、旅游管理等专业

SO战略:

重点发展生命科学、教育、外语等专业(最好)

WT战略:

放弃转想计划经济、新闻等专业

ST战略:

重点保护历史学、理论物理等专业

专     业    实      力     强

 

 4.学校组织文化分析及优质学校的组织特征

学校组织文化的形成是适应外部环境和学校内部诸文化要素进行整合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存在不同文化冲突与整合。

冲突是学校组织文化活动中的一种基本的互动形态,它对组织变革既有促进作用,也有阻碍作用。

要辩证地对待学校组织文化冲突,认真分析冲突来源和性质,采取恰当措施进行调整、协调,最终变阻力为动力。

“四色蓝图”是用来分析教师眼中的学校文化现状和对学校文化的理想的工具。

要学会使用“四色蓝图”分析工具。

  优质学校的核心组织特征表现为:

参与型组织系统;独特的学校文化;优质的服务质量。

  5.现代学校文化的重构

  学校文化重建一般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方面的建设。

(1)改善校园环境,重建学校物质文化。

重建物质文化有三点值得注意。

第一,一个学校的物质文化上有什么。

首先需要一定数量的物质设施,包括一定的校园场地、建筑物、教学设备等,应本着量力原则;第二,这些物质文化如何布局、设计。

校园的布局应有益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第三,各种物质文化之间的关系。

校园环境的整体规划与建设、各种建筑物的命名、办公室、教室、走廊、宣传栏等布局要反映学校文化内涵。

(2)塑造管理者新形象,重构制度文化。

重建制度文化,首先要认识和分析现行教育制度文化,研究有形制度文化的不同方面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研究组织内制度文化与外部制度文化的关系,发现改革的突破点。

其次,要研究学校中不成文的、无形的学校传统、风气、行为形态等。

学校的制度文化建设一定要继承优良的传统、风气。

第三,制度文化要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和对师生员工的生命关怀,富有人文性、教育性和弹性。

第四,要获得广大教职员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并塑造专业领导形象。

(3)重建学校精神文化,统领学校发展前景。

学校精神文化建设包括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成员的价值观、世界观、教育教学观等意识领域的重构和思维方式、情感等方面的完善。

在建构学校精神文化层面上,学校办学理念和价值观的确立非常关键。

适应时代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学校文化建设要从考试文化转向个性全面发展文化上来。

  6.组织学习及其障碍和与学习型组织的关系

所谓组织学习,是指组织作为一种有机体,为了在变化的环境中求得生存和长期发展,对其基本信念、态度和行为、结构和方式等进行不断调整,从而获取一种面对各种问题持续改善的能力,是组织不断努力改变或重新设计自身以寻求组织与环境之间适应性和不断创新的过程。

 组织的发展越来越对知识和学习产生依存性是一个新发现的事实。

仅仅从1994年到1997年连续4年间世界500强企业的前10名中就可以看出这样的特点。

以组织学习为特征的企业前 三名利润总和为717.953亿美元,销售利润率为4.25%;而以等级权力控制为特征的企业前 三名则只有20.561亿美元的利润总额,销售利润率也只有0.11%,两者前后利润总相差35倍 ,销售利润率总相差达39倍之多。

可见学习型企业在现代经济领域中的位置。

 

  一般组织学习经常有七项障碍:

(1)局限思考;

(2)归罪于外;(3)缺乏主动积极的整体思考;(4)专注于个别事件;(5)难以觉察到较慢的变化;(6)从经验中学习的错觉;(7)管理团体的迷思。

组织学习与学习型组织之间有密切联系,但也有区别。

从内涵来看,学习是组织的一种职能。

学习型组织的概念比组织学习的概念更为广泛。

组织学习是个动词,是组织为着某个特定目标来完成“学习循环”的过程;学习型组织是个名词,是组织向往的完美境界和管理理念,是组织学习发展的一种结果。

组织学习有可能发展成为学习型组织,也可能不会。

学习型组织

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

第五阶段

组织学习纳入正常工作

第四阶段

组织员工开发学习项目

第三阶段

组织选派员工进修学习

第二阶段

自发的不正规学习

第一阶段

组织学习

  7.学习型组织的内涵及特征

  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不断改善自身收集、管理与运用知识的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化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

  学习型组织不同于一般的组织,表现出持续学习、不断创新、不断超越、不断发展的总体特征:

(1)组织成员拥有共同愿景。

(2)组织学习能力、变革能力强。

(3)组织结构趋于优化、扁平和有弹性。

(4)强调团队学习,主张个人学习与团体学习相结合。

(5)组织具有系统思考和应变能力。

(6)学习型组织也是一个开放性组织,协商和对话成为一种通行的社会基本准则。

  8.学习型学校的特征及建构策略

  学习型学校的具体特征包括:

学校领导者必须是学习者;学生不仅是受教育者更是自主学习者;教师相互学习,形成共赢的教学共同体;学校要为学生和教师的发展创造环境。

  学习型学校的建构策略是:

(1)构筑共同愿景;

(2)创设支持性组织环境;(3)建构学习共享系统,形成教学共同体;(4)建立组织学习保证与促进机制;(5)组织结构和教育制度改革。

 

课堂练习:

多项判断题和多项选择题

1.组织稳定是变革的基础。

 正确。

没有学校组织的稳定,变革就是没有地基的大厦,迟早会坍塌。

因此,积极的变革需要稳定作基础。

2.学校文化冲突有阻碍组织变革的一面。

 正确。

因为:

一方面,文化冲突,特别是消极的文化冲突本身有碍不同文化之间整合和遏止组织的创新与改革,特别当冲突和反抗扩大并形成群体势力时,往往会给组织变革带来极大的困难;另一方面,如果管理者对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没有很好的处理和调整,没有实现文化之间很好的整合也会变成组织变革的阻力。

3.学校的学习都是组织学习。

  错误。

学校虽然是学习机构,但却不一定是学习型组织。

只有学习型学校的学习才是组织学习、全员学习、全程学习、团队学习、校本学习、终身学习,而一般学校里的学习则是个体学习。

4.组织学习就是学习型组织。

错误。

两者之间有密切联系,学习是组织的一种职能。

但也有区别,组织学习是个动词,是组织为着某个特定目标来完成“学习循环”的过程;学习型组织是个名词,是组织向往的完美境界和管理理念,是组织学习发展的一种结果。

组织学习有可能发展成为学习型组织,也可能不会。

5.教育组织在变革中需要关注(A,B,C,D)

A.构筑信任,增强稳定感B.及时沟通

C.组织成员的参与D.构建组织变革的科学策略

6.学校发展战略的PEST分析是指(A,B)

A.学校所处的政治、经济、社会与技术因素的分析

B.学校外部背景的分析

C.学校内部背景的分析

D.学校内部系统、结构、战略、成员等分析

7.学校效能的内涵包括(A,B,C)

A.内部效能B.外部效能

C.面向未来的效能D.集体效能

8.学习型学校的特征是(B,C,D)

A.学校领导可以不是学习者B.学生是受教育者和自主学习者

C.学校为师生发展创造环境D.教师形成共赢的教学共同体

案例:

作者:

柯昌军、杨国祥时间:

2003-7-9

   校本文化:

持续发展之源

  我校(荆门市象山中学/荆门市外国语学校)创办于1984年,1998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评估授牌的“湖北省普通中学示范学校”。

现有60个教学班,在籍学生3600余人,教职工248人,外籍教师8人。

  省教育督导室的两次督导评估,促进了我校两次发展的飞跃。

1998年的省示范学校的评估验收,2000年的示范学校复查,使我校办学完成了由规范到示范的质的变化。

这几年来,学校进一步明确了“以人为本 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三个面向”,切实完成了由建设发展到内涵发展的转变,从单一办学到多元办学的转变,从教育本位到开放办学的转变。

教育教学质量连创新高,学生优秀率、合格率、巩固率、个性发展率等评估硬性指标均处于荆门领先地位,获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社《每日电讯》、中央电视台、《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等新闻媒体,多次对学校教育教学成果作过专题报道。

《中国教育电视台》在《教育制高点》栏目反复播出学校“开放课堂”的专题片,在教育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199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率“义务教育执法组”来校视察,成思危副委员长肯定学校“起点高、气象新、办学有特色、巩固普九办法好”,并欣然签名留念。

全国人大科教文卫副主任、原《人民日报》总编范敬宜也兴致勃勃命笔题词“唯楚有才,荆门为最,佼佼象中,出类拔萃”。

“把孩子送到象山中学接受教育”成了我市小学毕业生家长的一大心愿,有人问到这所省示范学校的秘密何在,校长、中学特级教师、市政协副主席柯昌军简明地予以了概括:

“以人为本 持续发展”。

这八个字衍生出的校园文化对师生的熏陶、浸润,培育了共同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内化为师生最稳定的人格特质,形成持久的内在动机,构成学校发展的强大动力——

  一、以学生发展为本:

快乐、创造、成才

  “一切为学生服务”“现在对未来负责”是学校一贯的育人理念,生本观念。

“为学生营造一个被接纳、被信任、被尊重及真诚对待的学习环境,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经受被肯定和欣赏”,“培养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是我校教师的孜孜以求,是我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

  1.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树立终身发展观

  构建砺志德育模式。

学校抓住“全面发展,学会做人“的关键,分年级制定德育目标、内容、途径、管理、评价五大系统。

广泛开展适合学生年龄特征,富有时代气息的形式新颖、目的明确的德育系列活动,彻底融合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螺旋上升,各有侧重,初一年级实施“认识自我”的“人品”教育;初二年级实施“超越自我”的“人格”教育;初三年级实施“奉献自我”的“人才”教育,在学生中开展我最喜爱的一本书、最喜欢的一句格言、最崇拜的一个人、最理想的一所大学、最热爱的一种职业的“五个一”活动,定期将活动情况反映在“文化长廊”的砺志排行榜,这种持续的教育是一种价值趋向,是学生行为的导向器、调控仪,使素质教育的内涵定位在“全面发展”上,“升学不全等于人才,成绩不全等于素质”,“使自己先天和后天的各种能力得到自由发展的一个人”(马克思语)成为我校教育理念的精髓。

  开展诚信教育。

诚信教育从小抓起,从小事抓起。

同时寻找好突破口,把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砺志教育同诚信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除了在课堂上向学生教授书本上有关诚信的内容之外,还把社会当作对学生进行诚实教育的大课堂,教育学生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社会上出现的诚信缺失现象,要用科学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去对待诚信缺失现象,让学生从小就诚实、讲信用。

  2.让学生体验被尊重的快乐

  赏心悦目的校园成为学生踏入校门的“第一位老师”。

近三年来,我校投入资金千万余元,将教学区与生活区隔离,兴建了体育看台、科技综合楼、校园主干道,兴修了8000余平方米的塑胶跑道、篮球场、网球场,空中绿化带,建造了容纳700余名学生的公寓,“天文馆”,高规格的“陈列室、荣誉室”,装修改造了北校教学楼、体育运动场……分明的层次、和谐的色彩、宁静的气氛着实成为学生心中最理想的学习场所。

  “名生路”成为学生眼里最亮的风景。

学校在主体教学楼前,兴建了“名生路”,“站立”在这条路上的留学博士、世界冠军等昔日的学生一个个成了在校学生心中不倒的偶像,坐在“偶像”曾经就读的座位,翻看“偶像”曾经圈点的书籍,聆听“偶像”当年老师的教诲,他们对“今日我以象中为荣,明日象中以我为荣”有了更真实更贴切的感悟,这种感悟是荡漾在心中的崇高感和自豪感。

  开展“以生为本,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主题月活动,明确以生为本的理念。

“学生个个是人才”的观点已经根植于我校教师的心田,为体现这一观点,我校扎实实施了分层教育,遵循“面向全体,抓住中间层,保住尖子层,温暖最下层”的原则,实行“分别要求,分层辅导,分类考评,分项达标”,采取“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的措施。

  人才的观念是着眼于未来,“死读书,读死书”是不受欢迎的。

学校因此出台了十项深得学生、家长欢迎的“减负”措施。

“五控”即控制学生在校时间,控制教辅资料,控制学生作业总量,控制考试次数,控制教学;“五禁”即禁止教师随意加开课程和增加授课内容,禁止教师节假日为学生集体补课和做有偿家教,禁止为学生、班级排名次,禁止教师擅自组织学生参加行业、部门举办的各类活动,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学生作业实行“五留五不留”。

“五留”即留适时适量作业,留自主性作业,留分层性作业,留实践性作业;“五不留”即不留超时超量作业,不留过量节假日作业,不留机构重复性作业,不留随意性作业,不留惩罚性作业。

对“四滥”(滥收费、滥补课、滥考试、滥订资料)行为,在评先、评优、晋级方面实行一票否决。

  3.建立牢固的制度观念。

  学校按照教育的培养目标和管理特点,在对学生的过程管理中实施了我校颇具特色的“素质星级管理评价”制度,一期两评,给学生评星、定级,开展五星级达标活动。

“星级管理”涵盖了学生学习生活的各项方面,调动了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积极性,使教育面向每一个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多层次、多规格的培养人才,形成了生动活泼、不断进取的局面。

通过落实制度、动态评价,充分体现了参与上的全员性,发展上的全面性,管理上的动态性,机制上的激励性,比较上的差异性,评价上的一贯性和形式上的创造性。

  4.打牢基础,培养创新意识

  全面育人,面向全体学生,打好牢固的基础知识根底,同时,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发展学生特长,为学生的未来着想,是我校素质教育的精髓。

学校进行了课程体系改革,构建了三维立体课堂体系。

  ①科教一体,优化学科课程。

课堂教学是学科课程的主战场,学校把科研视点转移到课堂教学上。

以“学会提问”这一全校性的实验课题为基础,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教育科研实现了三大转变:

从管理型课题到学科型课题的转变、从少数人主持到多数人参与的转变、从重课题结果到重课题过程的转变。

开展了与学科课程密切相关的《语文三多一主》、《物理STS》、《数学分层教育》、《地理多媒体教学》、《英语四位一体》等实验课题。

  ②强化活动课程。

活动课程适应现实生活的需要,在培养创造性个性品质方面有独特的功能。

除常规活动外,学校组建了学科类(奥队)、科技类(制作小组)、文体类和社会活动类等课外活动小组20个。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学生的才干。

学校先后成功举办了首届科技节、首届美育节,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

  ③开发环境课程。

环境课程是指学校生活中那种隐含在各种人、事、物之中的潜移默化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

我校的“硬”环境课题是一年四季的花红草绿、整体和谐的建筑布局、文化长廊、名师路、名生路、空中绿化带、神秘的天文台、红的跑道、绿的球场……“软”环境课程是“追求卓越,敢为人先”,“干,就争第一”的象中人品质以及十余年的校园文化积累。

  5.注重学生学习体验,培养探索精神

  “学至于行之而止矣。

”教学过程中,仅使学生直接接受知识是不够的,只有让学生在学习中实际参与探讨,才能有效培养其认知兴趣。

我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求知过程的乐趣,进一步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求真”的科学探索精神,让知识“活化”为生活,形成强烈关照人本的文化情怀。

  1.节日文化。

  紧扣时代脉搏,利用重大节日和纪念日,对师生进行思想教育,创造积极健康,和谐有序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围绕五·四、七·一、十·一这条爱国线,劳动节、中秋节、教师节这条人文线,植树节、环保日这条发展线……以讲演、图片展、专栏、专刊、板报、看电视、读丛书等多种形式给“节日”以应有的气氛和特有的内涵,让师生在品味节日文化中,提升素养。

  2.科技制作。

科技节,在学生中大张旗鼓地开展“四小”(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小报)比赛,学校先后评出300多张一等奖小报,10几项小发明小制作,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创新科学”的欲望和热情。

成立航模飞行表演队,培养学生勇敢无畏的探险精神和科技创新品质,“人造雪景”、“滴水点灯”、“火山爆发”、“千人触电”科技趣味实验,既生动有趣,又异彩纷呈,拓展了学生科学想象思维的空间。

  3.“艺术”熏陶。

  作为省教育厅批准的艺术教育试点学校,成立了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数奥、微机以及英语、写作等近20个兴趣小组。

学生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各种能力素质不断得到锤炼。

参加湖北省第三、四、五届黄鹤美育节、市教师节文艺汇演、市中小学体操表演、群众赛歌会,捧回来的都是金灿灿的一等奖。

  4.耕耘“两刊一报”。

  《TQC杂志》办刊10年,记录了学校全面质量管理的艰辛跋涉历程。

红叶文学社社刊《红叶》杂志是“全国优秀校刊”,自1996年创刊以来,一直是一批又一批文学社员的良师益友,学生自己写稿,组稿编辑,考究的装祯、新颖的内容、活泼的形式、上乘的文章成了学生爱不释手,喜读不厌的精神食粮。

由清华紫光出资的《象山红叶报》也于2002年元旦面世。

  5.外域风采。

  外语教学上采取“情景教学”,从班牌、课表、板报到每个同学都有一个英文名字,外校生活学习的圈子里,能够用外文的决不用中文,在一定的活动区域,均用外语交流。

每年圣诞节、万圣节外国语学校都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这些活动最大的特点是师生与外教在一起,说的、唱的、念的都是外文。

外国节日,已经成为外校学生英语风采大展播的舞台。

除一年一次的非毕业班英语四项赛之外,学校还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参加英语作文比赛、英语专刊比赛等。

想方设法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掀起一浪高于一浪的热潮。

  6.改革评价方法,培养正确的成才观

  “以人为本,持续发展”体现了教育现代化的自由精神,体现了对人的个性的尊重,倡导了高素质、多层次的教育发展目标。

如何评价学生成了学校教育思想的“风向标”。

近几年,我校对学生的评价标准是以班主任综合评价为基础,科任教师、家长共同参与,每期结束,学生素质鉴定书不再是来自老师的“一个声音”,对于学生中极富“个性”的表现,如写作、科技、绘画、舞蹈、奥赛等竞赛中脱颖而出的学生,可以直接晋星,旗帜鲜明地张扬个性,用“人本位”的教育理念,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