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综合开发草原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884922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52.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综合开发草原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农业综合开发草原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农业综合开发草原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农业综合开发草原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农业综合开发草原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业综合开发草原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农业综合开发草原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综合开发草原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业综合开发草原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农业综合开发草原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农业综合开发草原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项目概要1

1.1项目背景1

1.2项目的范围、规模、内容与工期2

1.3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3

1.4效益3

1.5组织领导与管理3

1.6项目评价4

第二章项目区概况4

2.1自然地理概况4

2.2社会经济状况6

2.3基础设施7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8

3.1项目区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8

3.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9

3.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0

第四章饲草料资源评价及草畜平衡分析12

4.1草场资源概况12

4.2计算依据和参数13

4.3草畜平衡现状分析13

4.4项目实施后草畜平衡分析14

4.5畜群结构调整16

第五章规划设计16

5.1项目建设指导思想16

5.2项目建设选项原则17

5.3项目建设标准及投资标准17

5.4建设规模18

5.5方案选定18

第六章项目建设内容及实施方案19

6.1草业措施19

6.2畜牧措施22

6.3科技措施23

第七章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24

7.1投资估算24

7.2资金筹措方案26

7.3投工投劳27

第八章综合效益分析27

8.1经济效益27

8.2社会效益31

8.3生态效益32

第九章组织实施和运行管护32

9.1组织机构设置32

9.2实施管理32

9.3竣工验收33

9.4运行管理与维护33

9.5主要保障措施34

第十章环境影响与评价34

10.1环境现状分析34

10.2项目实施对环境的影响35

10.3对策与措施36

第十一章结论与建议36

11.1结论36

11.2建议36

第十二章附录37

11.1附表37

11.2附图38

图1畜用暖棚立体图38

图2畜棚剖面设计图38

图3采光面示意图38

图4地基示意图38

图5畜棚门示意图38

图6XX县农业综合开发草原改良项目区位置图38

图7XX县农业综合开发草原改良项目区建设现状图38

图8XX县农业综合开发草原改良项目区项目建设布局图38

11.3附件38

1、关于呈报《XX县200x年农业综合开发草原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报告38

2、XX县200x年农业综合开发草原建设项目县级财政配套资金承诺报告38

第一章项目概要

1.1项目背景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治理草地生态环境的重大举措为XX县的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建设现代化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保护和提高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

党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继续把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经济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继续推进农业区域布局调整,大力发展畜牧业,切实抓好退耕还林草工程,积极发展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今后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

党的十七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A省果洛州及XX县“十一五”规划,《XX县全面实施小康社会规划》、《农牧业发展总体规划》及《XX县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建设五年规划》都提出,推动农牧业和农牧区经济结构调整,发挥农牧业区域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加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广适用新技术,提高农牧业综合效益,增加农牧民收入,加快农牧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XX县农业综合开发草原建设项目区位于青南高原腹地,是我省青南地区的一个纯牧业县,畜牧业是当地传统的主导产业。

项目区有辽阔的天然草场资源,有独具高原特色的牦牛和藏羊,是发展畜牧业的理想地方。

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和历史传统的影响及经济条件的制约,项目区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不能适应草地畜牧业经济发展新形势的需要。

畜牧业经济发展一靠正确的政策指导,二靠资金投入注入活力,三靠科学技术支撑。

申请实施农业综合开发草原建设项目,是加强草原畜牧业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对各生产要素进行合理配置与优化组合,可以集政策、投入与科技于一体,是摆脱畜牧业困境的重要出路,是促进畜牧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

基于上述背景,XX县200x年农业综合开发草原建设项目拟在天然草地资源丰富,水热交通条件较好的XX乡XX村56户牧民中实施。

通过项目的实施,基本解决当地发展畜牧业的障碍因素,优化农牧业结构,强化生产基础设施,保护草地生态环境,推进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增加牧民收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

1.2项目的范围、规模、内容与工期

1.2.1项目区范围

项目拟在XX县XX乡XX村实施。

项目区有总户数160户,762人。

拟扶持项目户56户,271人,占项目区户数的35%。

1.2.2项目规模与内容

项目拟进行草地建设1.792万亩,其中:

建设划区轮牧围栏草场1.232万亩(每户新建网围栏1900米),人工种草0.56万亩。

建设畜棚65幢,每幢100平方米,共5600平方米,配套建设羊圈56个,每个羊圈围墙长50米,围墙总长度2800米,配套建设看护房56间,每间20平方米,共1120平方米;购置兽医用器材2套,培训牧民100人次,修建招鹰架320架。

1.2.3项目建设工期

项目建设期为1年,即2007年立项,200x年5月正式启动,200x年10月全部完工。

1.3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估算315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财政资金175万元,省财政资金56万元,州、县财政资金14万元,群众自筹70万元(其中:

现金13万元,另外投工投劳9600个工日,折资24万元,牧民准备及采购物料33万元)。

1.4效益

项目建成后,畜牧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生产条件得到改善,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

项目建成达产年,新增牧草153.7万公斤。

每头母牦牛提高产奶量10公斤,项目区共可增产牛奶27.5吨,新增产值为8.25万元;新增产肉量39.2吨,新增产值为66.92万元;达产年项目区的羊毛产量可增加1080公斤,新增产值0.86万元;新增皮张1055张,可新增产值5.45万元;以上合计可新增产值81.49万元。

扣除新增成本35.27万元,预计新增牧业纯收入46.22万元,人均增收1705元,达到3165元。

项目区畜牧业可走上高产、优质、高效发展的道路,其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十分显著。

1.5组织领导与管理

为保证项目圆满完成,拟采取如下组织和管理措施:

一是加强县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和管理机构的领导、协调、管理力度,成立县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并负责项目领导与协调,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办公室具体负责项目建设管理。

项目乡成立项目实施小组,负责宣传发动群众、劳动力调配、自筹资金筹措等工作。

二是加强项目建设管理,严把质量关,实行全程质量监督,保质保量并按规定时间完成建设任务。

三是项目建设资金要开设专户、建立专账、专人管理、专款专用,杜绝浪费和挪用,保证发挥投资效益。

四是项目竣工后,按要求程序搞好自查验收以及省、州、县验收和国家验收。

五是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做好建成项目的运行管护工作,保证工程完好,长期发挥效益。

1.6项目评价

项目符合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政策,能够发挥区域优势,可以改善项目区草地生态和畜牧业生产条件,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牧民收入,同时也可以对周边地区起到示范作用。

第二章项目区概况

2.1自然地理概况

2.1.1地理位置及范围

XX县XX乡XX村项目区与二○○七年、二○○四年实施的项目区相连,形成一片,进行连片治理,合乎农业综合开发政策规定和格局部署。

平均海拔在4000米左右,沟谷地势较为开阔,高山地带为天然放牧夏秋草场,沟谷地带为冬春放牧草场。

2.1.2气候

项目区属高寒半湿润性气候,除冷暖两季外,没有明显的四季之分,冷季风大雪多,气候寒冷且持续时间长,达7-8个月,多有风雪灾害;暖季气候湿润,但持续时间短,只有4-5个月。

多年平均气温为-2.2℃,月平均最低气温(1月)-16.5℃,月平均最高气温(7月)7.6℃,年平均≥0℃的天数为170-190天,积温751.9-1190.9℃;年平均≥5℃的天数为120-140天,积温434.7-948.1℃;日平均≥10℃的天数为30-50天,积温250-460℃。

多年平均降水量556.8毫米,在牧草生长季5-8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5%,而且雨热同季,多夜雨,有利于作物生长。

平均年日照时数为2482小时,年蒸发量1023毫米,年有效辐射量127.7-132.3千卡/平方厘米。

2.1.3水资源

项目区地表径流水源有长江水系尼曲河,由西向东穿流通过项目区,河流长近40公里,流域面积40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2亿立方米,平均流量为8.25立方米/秒,水质良好,适宜于人畜饮用。

2.1.4土壤

土壤多发育在板岩、砂岩、变质岩的坡积、洪积、冲积、冰积物母质上。

由于地表平缓、相对高差小,植被退化,致使土壤类型发育单一,土体干燥是土壤的普遍特性。

同时,鼠害、水蚀、风蚀比较严重,土壤表层结构受严重破坏。

土壤质地粗劣,多为砾质轻壤—砾质中壤。

土层较薄,一般25~50cm,属粒状碎块结构。

滩地土层略厚,一般30~40cm,基本适应各类生物的生长。

土壤溶液呈中性—微酸性反应,PH值6.5~8.0。

土壤类型多样,可分为5个土类,10个亚类,7个土属和两个土种。

其5个土类分别为:

高山寒漠土、高山草甸土、高山草原土、草甸土和沼泽土。

项目地处高寒,属半湿润气候,因年积温少,蒸发量高于降水量,风大等,致使土壤中微生物活动微弱,矿化率极高,土壤粗骨性强,有机质分解缓慢,保水能力差,呈现土壤养分的供给极不协调。

钾在土壤中含量比较丰富,基本可以满足牧草的生长需要,氮素处于不足状态,磷则处于极度贫乏。

2.1.5草场类型、数量及开发潜力

草场主要是高寒草甸草场组成。

主要分布在3800-4550米的地带。

此类草场由莎草草地组、禾草草地组和杂类草草地组三个草场组组成,建群种牧草以莎草科的嵩草属和苔草属为优势种。

主要有高山嵩草、毛状叶嵩草、贝氏嵩草、禾叶嵩草、粗喙苔草和异针茅。

伴生种有洽草、垂穗披碱草,多种早熟禾、异叶米口袋、细叶蓼、多种凤毛菊、委陵菜等。

毒害草有棘豆、多种龙胆、银莲花、唐松草、大戟等,但数量不多,优势度4%以下。

草丛高度2-20厘米,平均亩产鲜草在180公斤左右,项目区可利用草场平均每亩产草量为170公斤。

项目区天然草地主要牧草营养成份为:

风干样干物质含量为91.19%,粗蛋白16.92%,粗脂肪2.58%,粗纤维23.46%,无氮浸出物42.42%。

2.1.6自然灾害

主要的自然灾害是周期性的雪灾,常发生在11月上旬至次年5月之间,特别是冬末春初的雪灾,这时正是牲畜经过漫长的冬季,体质弱,抵抗病灾能力差的时候,加上牲畜吃不上草,造成牲畜大量死亡。

2.2社会经济状况

2.2.1人口及劳力

项目区XX县XX乡XX村有4个牧业生产合作社组成,均为藏族聚居的纯牧业村。

共有牧户160户,762人,劳动力304人。

扶持项目户56户,271人,劳力158人。

2.2.2项目区草场利用现状

项目区项目户有草场总面积21.33万亩,可利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