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届新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语文三学生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839038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81.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高考届新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语文三学生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新高考届新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语文三学生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新高考届新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语文三学生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新高考届新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语文三学生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新高考届新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语文三学生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高考届新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语文三学生版.docx

《新高考届新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语文三学生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高考届新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语文三学生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高考届新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语文三学生版.docx

新高考届新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语文三学生版

2021届新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

语文(三)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

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诗的天空,群星灿烂,诗人们写出了诸多优美的作品。

作为读者,本当用心读去,致力于成为理想的读者。

但是有人在阅读之余,偏要选出桂冠之作,于是引起了不少纷争。

第一个从唐诗中选出独占鳌头之作的当数严羽,“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在严羽打开潘多拉盒子之后,唐诗桂冠便言人人殊,莫衷一是。

如明代许学夷认为崔颢的《雁门胡人歌》比《黄鹤楼》更合律,“实当为唐人七言律诗第一”。

何景明推举沈佺期的《独不见》为第一;陆时雍则以沈佺期《龙池篇》为第一。

李东阳认为唐人七言律诗非杜甫《登高》莫属;胡应麟则认为《登高》一诗“如海底珊瑚,瘦劲难名,沈深莫测,而精光万丈,力量万钧,通章章法、句法、字法,前无古人,后无来学”,推崇这首诗“自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

”清代李光地在《榕村语录》中则以张说《幽州新岁作》为第一。

在这些评价中,第一都是唯一的。

但对于唐诗的评价,也有多元第一的观点。

对于唐代律诗,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认为崔颢的《黄鹤楼》和沈佺期的《独不见》难分优劣,故而把两者并举,认为它们的差别主要体现在诗法上,“崔诗赋体多,沈诗比兴多。

”王世贞认为杜甫“‘风急天高’一章,结亦微弱;‘玉露凋伤’‘老去悲秋’,首尾匀称,而斤两不足。

”虽不尽善尽美,但也足以堪称第一。

明代周珽虽然承认“音响厚薄,气格高下,难有确论”,但还是热衷于标新立异,指出唐诗“冠冕壮丽,无如嘉州《早朝》;淡雅幽寂,莫过右丞《积雨》。

”即认为岑参《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和王维《积雨辋川庄作》乃是唐诗的桂冠。

以上被推举的作品固然各擅胜场,明代胡应麟却不认同永恒第一的观点,他又提出了分期的冠军之说。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第一不是恒定的,而是流动的。

清代文人吴乔在《围炉诗话》中指出:

“凡诗对境当情,即堪压卷。

”在他看来,没有固定的第一,只有流动的第一。

意指堪称第一的诗歌,乃是对境当情、情与境会的产物,评论者在不同时空中的境与情自是不同,因而认定为鳌头独占的诗歌作品也不相同。

无疑,要想成为一个时代的桂冠诗作,在艺术质量上无疑要求很高。

王世贞不认同取沈佺期《独不见》和崔颢《黄鹤楼》为第一,理由是“沈末句是齐梁乐府语,崔起法是盛唐歌行语。

如织官锦间一尺绣,锦则锦矣,如全幅何?

”即沈佺期《独不见》最后一句和崔颢《黄鹤楼》第一句都欠佳,正如锦中间绣,有损于全篇的整体美,所以不配取为第一。

今人孙绍振认为沈佺期《独不见》一诗,从主旨上考察,“完全是传统思妇母题的承继,并无独特情志的突破”,因而在“唐代律诗中无疑属于中下水平”。

崔颢《黄鹤楼》“比沈氏之作不只高了一个档次”,但是第二联“平仄对仗并不拘泥规范”。

也就是说这两首诗在艺术上都存在着缺点,被推为第一显得欠妥当。

其实,但凡好诗都可以予人以艺术的享受和启迪,所以我们在接受唐诗时,大可不必在意哪首诗堪称第一,哪首诗可谓压卷,能够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理想的读者便足够了。

(摘编自朱美禄《哪首诗是唐诗压卷之作》)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为第一人,严羽从唐诗中选出独占鳌头之作而引起了唐诗七律桂冠之作的纷争。

B.许学夷认为《雁门胡人歌》比《黄鹤楼》更合律,当为唐人七言律诗第一。

C.杨慎把《黄鹤楼》和《独不见》两者并举,认为它们尽管在诗法上有差别,但难分优劣。

D.哪首诗堪称第一,哪首诗可谓压卷,实无定论,只是读者按照自己的标准而认定。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提出阐述的话题,接着运用大量的事例进行逐层解析,同时进行分类阐释。

B.文章在评价杜甫《登高》一诗时,采用了引证的论证方法。

C.今人孙绍振评论《独不见》和《黄鹤楼》的艺术质量,是从反面进行论证和阐述。

D.文章从唯一、多元、非永恒等三个方面解析唐诗桂冠纷争,却没有得出结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对有人在阅读群星灿烂的唐诗之余,偏要选出桂冠之作的行为持否定态度。

B.作者认为周珽把《早朝》和《积雨》判定为唐诗桂冠,是周珽热衷于标新立异的行为。

C.王世贞和孙绍振都否定《独不见》《黄鹤楼》的艺术质量,但二人的理由各不相同。

D.一个时代的桂冠诗作至少应具备两个条件:

艺术质量需上乘;予人以艺术的享受和启迪。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3月18日,化湿败毒颗粒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复的首个治疗新冠肺炎的中药临床批件。

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璐琦说:

“与化生药物研发流程不同,化湿败毒颗粒直接来自临床,是‘边救治、边总结、边优化'逐步形成的。

化湿败毒颗粒能抗击病毒,消除炎症,在新冠病人救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全世界应对新冠肺炎重大事件的特殊时期,化湿败毒颗粒临床试验批件,传承与发扬中医药防治疫病经验理论,用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摘编自严玉洁《首个治疗新冠肺炎中药临床批件通过》,中国日报网2020年3月19日)

材料二:

知名健康节目《奥兹医生秀》的主持人奥兹说:

“中国为世界贡献了许多财富。

中医药是其中之一。

比如西医没有办法回答我们‘为什么人会感到疲倦”,中医可以给出一些答案。

中医讲究‘阴’‘阳’平衡,人体所感也与之有关。

奥兹认为,中医药应进一步重视药理研究。

揭开“神秘面纱”,让公众更好理解。

2019年5月,第七十二届世界卫生大会审议通过《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CD-11》,首次纳入起源于中医药的传统医学章节。

外感病、脏腑证等中医病证名称,成为国际疾病“通用语言”,这让奥兹也感到非常振奋。

他说:

“中医药已经迎来走向世界的最好时机。

(摘编自孙亚慧《“中医药迎来走向世界最好时机”》,《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年1月14日)

材料三:

第十六届世界中医药大会在布达佩斯举行,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800名代表齐聚一堂。

匈牙利国会副主席亨德·乔鲍表示,中医“治未病”的理念非常睿智,值得世界学习。

在产品展区,一批先进的中医脉诊仪、舌诊仪等信息化、智能化产品吸引了大批参观者。

而在大会的工作坊中,乏欧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秘书长马赞提正在演示针灸治疗。

“针灸是中国送给世界的神奇礼物,”马赞提一边讲解,一边分享自己在意大利的工作感受,30余年间,他接待了上万名患者,“针灸不仅减轻了疼痛,还有效避免了长期服用止痛药的副作用。

德国第一家中医院的负责人施道丁格尔对此深表认同。

“中西医结合的疗效一次次给我们惊喜,中西医可以相互配合,更好地造福人类。

“正确处理好守正与创新的关系,才能把中医药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秘书长桑滨生说,“中医药‘走出去’前景光明,但还存在文化、法规等多重困难。

实现中医药教学、诊疗等全流程的规范化,才能真正实现国际化。

到2020年,中医药“一带一路”全方位合作新格局将基本形成,中医药将为促进人类健康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摘编自于洋《造福人类,推进中医药国际化进程》,《人民日报》2019年11月19日)

材料四:

诞生于中华大地的中医药,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做出卓越贡献,它凝注在中华儿女的血液之中,成为跨地域、跨文化交流的载体,也为世界人民的健康和文明交往做出了重大贡献。

新时代,进一步对外阐释、传播好中医药文化,不但是中医药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华价值观、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着力点之一。

中医药文化强调“天人合一、阴阳平衡、悬壶济世”等理念,渗透着国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共处之道。

其“治未病”的医学思想,贯穿着中国人对于小到人体各脏器间、大到天地草木间的整体性思维,体现着以和为贵、顺应环境、协作共赢的精神禀赋。

中医药文化凝聚、反映着中华民族的宇宙观和生命观,是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抓手。

目前,许多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传染性疾病等依然存在,需要世界各国协力攻克,构建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

需要充分发挥中医药文化的纽带作用,如扩大和创新传播方式,借助携手培育中医药人才、开办中医学院、搭建体验平台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崇尚自然、崇和向善的文化理念以及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合作精神。

在多元文化交织共生的时代,文化有融合,也有冲突.但对话和交流无疑是最佳渠道。

特別是在应对疾病、获取健康这一人类共同课题前,弘扬中医药文化绝不是与西医对抗,而是以中医药文化为纽带。

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交流经验共享成就.让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更好地造福世界人民。

(摘编自秦毅《让中医药文化助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文化报》2019年11月1日)

4.下列关于“中医药文化”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的精神属性,依托于中医药并促进了中医药的发展。

B.中医药文化渗透着国人的和谐思想,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宇宙观与生命观。

C.中医药文化可以充分发挥纽带作用,从而构建世界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

D.中医药文化的阐释传播,既是发展中医药的需求,也是造福世界的举措。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化湿败毒颗粒在救治新冠病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中医药防疫经验理论的结晶,是可以助力于构建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智慧。

B.第七十二届世界卫生大会不仅纳入起源于中医药的传统医学章节,还采用外感病、脏腑证等中医名称,使之成为国际疾病“通用语言”。

C.西医并不能回答所有问题,比如它不能解释“人为什么会感到疲倦”,而中医可以;西医也不能消除所有病痛,而中医可以帮助缓解。

D.可以预见,随着中医药“一带一路”全方位合作新格局的逐步形成,中医和西医的交流会进一步深入,世界医学的发展会进一步提升。

6.请结合材料,谈一谈中医药走向世界如何“正确处理好守正与创新的关系”。

(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人兽不分,忙之罪也?

老舍

近来忙得出奇。

恍忽之间,仿佛看见一狗,一马,或一驴,其身段神情颇似我自己;人兽不分,忙之罪也!

每想随遇而安,贫而无谄,忙而不怨。

无谄已经做到;无论如何不能欢迎忙。

这并非想偷懒。

真理是这样:

凡真正工作,虽流汗如浆,亦不觉苦。

反之,凡自己不喜作,而不能不做,做了又没什么好处者,都使人觉得忙,且忙得头疼。

想当初,苏格拉底终日奔忙,而忙得从容,结果成了圣人;圣人为真理而忙,故不手慌脚乱。

即以我自己说,前年写《离婚》的时候,本想由六月初动笔,八月十五交卷。

及至拿起笔来,天气热得老在九十度(注:

约等于32℃)以上,心中暗说不好。

可是写成两段以后,虽腕下垫吃墨纸以吸汗珠,已不觉得怎样难受了。

“七”月十五日居然把十二万字写完!

因为我爱这种工作哟!

我非圣人,也知道真忙与瞎忙之别矣。

所谓真忙,如写情书,如种自己的地,如发现九尾彗星,如在灵感下写诗作画,虽废寝忘食,亦无所苦。

这是真正的工作,只有这种工作才能产生伟大的东西与文化。

人在这样忙的时候,把自己已忘掉,眼看的是工作,心想的是工作,做梦梦的是工作,便无暇计及利害金钱等等了;心被工作充满,同时也被工作洗净,于是手脚越忙,心中越安怡,不久即成圣人矣。

情书往往成为真正的文学,正在情理之中。

所谓瞎忙,表面上看来是热闹非常,其实呢,它使人麻木,使文化退落,因为忙得没意义,大家并不愿做那些事,而不敢不做;不做就没饭吃。

在这种忙乱情形中,人们像机器般的工作,忙完了一饱一睡,或且未必一饱一睡,而半饱半睡。

这里,只有奴隶,没有自由人;奴隶不会产生好的文化。

这种忙乱把人的心杀死,而身体也不见得能健美。

它使人恨工作,使人设尽方法去偷油儿。

我现在就是这样,一天到晚在那儿作事,全是我不爱作的。

我不能不去作,因为眼前有个饭碗;多咱我手脚不动,那个饭碗便拍的一声碎在地上!

我得努力呀,原来是为那个饭碗的完整,多么高伟的目标呀!

试观今日之世界,还不是个饭碗文明!

因此,我羡慕苏格拉底,而恨他的时代。

苏格拉底之所以能忙成个圣人,正因为他的社会里有许多奴隶。

奴隶们为苏格拉底作工,而苏格拉底们乃得忙其所乐意忙者。

这不公道!

在一个理想的文化中,必能人人工作,而且乐意工作,即便不能完全自由,至少他也不完全被责任压得翻不过身来,他能把眼睛从饭碗移开一会儿,而不至立刻拍的一声打个粉碎。

在这样的社会里,大家才会真忙,而忙得有趣,有成绩。

在这里,懒是一种惩罚;三天不做事会叫人疯了;想想看,灵感来了,诗已在肚中翻滚,而三天不准他写出来,或连哼哼都不许!

懒,在现在的社会里,是必然的结果,而且不比忙坏;忙出来的是什么?

那么,懒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世界上必有那么一天,人类把瞎忙从工作中赶出去,人人都晓得,都觉得,工作的快乐,而越忙越高兴;懒还不仅是一种羞耻,而是根本就受不了的。

自然,我是看不到那样的社会了;我只能在忙得——瞎忙——要哭的时候这么希望一下吧。

(载一九三五年六月三十日《益世报》“益世小品”第十五期)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点题,借助幽默的语言,既凸显了作者的忙碌,又可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无形中也流露出作者对瞎忙的厌恶之情。

B.文章运用对比的手法,在形象的叙述中让读者明白了“瞎忙”与“真忙”之别,暗示了作者渴望过越忙越幸福的生活。

C.“饭碗文明”时代,为了生存,人们只好强迫自己做那些自己不喜欢的事,在这种情况下,其忙碌大多就成了“瞎忙”。

D.文章似乎是即兴命篇,随意写成,但别有风味,其语言明白如话、清新质朴、典雅精致,确实是大家手笔,平而不凡。

8.请简要分析文章标题“人兽不分,忙之罪也?

”的作用。

(6分)

9.读了这篇文章,你对“忙”有怎样的理解和感悟?

请结合文本并联系现实简要阐述。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徐渭,字文长,越中山阴人。

十余岁仿扬雄《解嘲》作《释毁》,长师同里季本。

为诸生,有盛名。

文长为山阴秀才,大试辄不利,豪荡不羁。

总督胡宗宪公知之,聘为幕客。

文长与胡公约:

“若欲客某者,当具宾礼,非时辄得出入。

”胡公皆许之。

文长乃葛衣乌巾,长揖就坐,纵谈天下事,旁若无人。

胡公大喜。

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信心而行,了无忌惮。

会宗宪得白鹿将献诸朝属文长代作表并他客草寄所善学士择其尤上之。

学士以渭表进,世宗大悦,益宠异宗宪,宗宪以是益重渭。

一切疏记,皆出其手。

文长知兵,好奇计,谈兵多中,宗宪擒徐海,诱王直,皆密相议然后行。

尝饮一酒楼,有数健儿亦饮其下,不肯留钱。

文长密以数字驰公,公立命缚健儿至麾下,皆斩之,一军股栗。

有沙门负资而秽,酒间偶言于公,公后以他事杖杀之。

其信任多此类。

文长天才超轶,诗文绝出伦辈。

善草书,工写花草竹石。

尝自言:

“吾书第一,诗次之,文次之,画又次之。

”当嘉靖时,王世贞、李攀龙倡七子社,谢榛以布衣被摈。

渭愤其以轩冕压韦布,誓不入二人党。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糵,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

其所见山奔海立,沙起云行,风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

其胸中又有一段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

文长眼空千古,独立一时。

当时所谓达官贵人、骚士墨客,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不与交,故其名不出于越。

悲夫!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会宗宪得白鹿/将献诸朝/属文长代作表/并他客草寄所善学士/择其尤上之。

B.会宗宪得白鹿将献/诸朝属文长代作表/并他客草/寄所善学士/择其尤上之。

C.会宗宪得白鹿将献/诸朝属文长代作表/并他客草寄所善学士/择其尤上之。

D.会宗宪得白鹿/将献诸朝/属文长代作表/并他客草/寄所善学士/择其尤上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诸生,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统称诸生。

B.明清时代,秀才专指府(或直隶州)学、县学的生员,要取得这种资格,必须通过童子试。

C.世宗,文中的明世宗即明朝第十一位皇帝,也称嘉靖皇帝。

嘉靖是年号,世宗是帝号。

D.韦布,即韦带布衣。

古指未仕者或平民的寒素服装,文中借指寒素之士,平民。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徐渭,年少时就才华卓异,十多岁时就能模仿扬雄写文章,做学生时就有盛大名气,被总督胡宗宪征召到幕府里。

B.徐渭为宗宪拟写的奏章让世宗非常高兴,世宗越发地宠信宗宪,宗宪因此也更看重徐渭,后来一切奏疏、公文等都请他代作。

C.王世贞、李攀龙倡导成立七子社,谢榛因平民身份而被他们摈弃。

徐渭对王、李二人用达官贵人身份来欺压寒素之士的做法颇为愤恨。

D.徐渭本无为官之志,于是放浪形骸,肆意狂饮,纵情山水。

他游历了各地,他所见令人惊愕的自然和人文景观都一一化入了诗中。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信心而行,了无忌惮。

(2)当时所谓达官贵人、骚士墨客,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与之交,故其名不出于越。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

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

杨炎正①

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

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

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

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

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

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②,去作钓鱼翁。

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注】①杨炎正是一位力主抗金的志士,由于南宋统治者推行投降政策,他的才能、抱负得不到施展。

②五湖舟楫:

传说范蠡助越灭吴后,弃官归隐,泛舟于五湖之上。

14.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起首两句,轻描淡写愁态,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怀想,突发奇问。

斜日,实写景物,点明时间。

B.“胭脂”两句,以乐景衬哀情,写词人问西风:

为什么你把所有的胭脂都做了颜料去染秋荷了,染得它这样红?

以此反衬愁怀,颇为沉郁。

C.“天在阑干角”两句,写出了非醉非醒、似醉仍醒的状态,一边收束上片的离愁别绪,一边又开启下片的心理矛盾。

D.“尚想三径菊花丛”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诗意,也暗含诗人的软弱和对现实的逃避。

15.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

请结合诗句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写去近郊的人,可以只带当天吃的三餐粮食,回来时“_________________”;而到千里外的人,则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商隐的《锦瑟》中“_________________”,以声音表现内心的凄怨;而“______________

___”,以形象喻指内心的悲哀。

(3)《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以妻、妾对自己的态度影射齐王,说齐王目前的处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II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珠峰没有关门,游客尚可观赏。

关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许多人都梦想一窥她神秘的面纱,渴望离她再近一点,登山爱好者把登顶珠峰作为人生目标,的普通游客也想在珠峰大本营一睹珠峰的雄壮。

但对珠峰来说,或许“保护”比“征服”更有意义,更为迫切。

西藏自治区体育局局长尼玛次仁介绍,由于登山运动的普及和人类活动的增加,原本生态形势就的珠峰,环境承载力正逼近极限。

定日县珠峰管理局统计,2018年以来,自治区组织清理珠峰保护区海拔5200米以上的垃圾8.4吨。

极寒之地的环保难度,7000米以上清运垃圾,()。

一个随手丢弃的登山绳、饮料罐,工作人员可能都得冒着生命危险清理。

人的和自然的宽以待人让如今的珠峰陷入了垃圾处理的难题中。

官方的澄清声明向更多珠峰来访者透露出一个信息:

珠峰永远敞开大门迎接更多人,但每一个登山的人要带着垃圾离开。

虽说“珠峰无限期关闭”是误读,但也给所有向往珠峰的人提个醒:

除了脚印,什么都别留下。

这才是对自然最大的敬畏。

17.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关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许多人都梦想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B.对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许多人都梦想一窥她神秘的面纱

C.关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许多人都梦想一窥她神秘的面纱

D.对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许多人都梦想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熙熙攘攘岌岌可危显而易见为所欲为

B.纷至沓来岌岌可危不言而喻随心所欲

C.熙熙攘攘刻不容缓不言而喻为所欲为

D.纷至沓来刻不容缓显而易见随心所欲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不能依靠工作人员人力搬运,因为越往高处对人的体能考验越大

B.越往高处对人的体能考验越大,而且只能依靠工作人员人力搬运

C.只能依靠工作人员人力搬运,而且越往高处对人的体能考验越大

D.越往高处对人的体能考验越大,所以不能依靠工作人员人力搬运

20.下面是某单位采购员进行采购的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20个字。

(6分)

21.下面是一封邀请函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修改。

(5分)

第四届“挑战杯”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计划于2018年10月5日至7日在北京王府井大饭店召开。

会议期间,组委会将拨冗举办论坛,并邀请知名专家忝列现场,就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家长共同探讨。

诚邀您拜读此函,并携孩子报名参加大会。

我们将鼎力提供服务,期待您孩子的精彩表现能获得评委的垂爱。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前不久,微博被“炫富摔”刷屏,帖子内容通常为土豪主人公假装面朝下摔倒在地的照片,摔倒的地点通常是豪车、私人飞机、游艇,通常会散落出各种奢侈品。

随后,“炫富摔”被广大网友效仿,并衍生出了无数版本,其中最吸引人的,是属于普通人的“炫富”时刻,如摄影爱好者摔出了各色零件、消防员摔出了全套消防装备、研究生摔出了堆积如山的考研资料、全职妈妈摔出了全套母婴用品……

网友纷纷为这些普通人点赞,称他们赋予了“炫富摔”积极的意义。

“炫富摔”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结合以上材料发表你的观点和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语文(三)答案

1.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