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第六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838257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第六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届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第六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届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第六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届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第六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届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第六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第六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届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第六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第六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第六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届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第六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第六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48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明矾净水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

B.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C.风化、石油分馏和碘的升华都是物理变化

D.为除去蛋白质溶液中少量的NaCl,可以利用渗析的方法

『答案』D

『详解』A.明矾净水原理是明矾中的铝离子先发生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胶体具有吸附作用,可用来净水。

明矾水解生成胶体过程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

B.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氧气和臭氧,故B错误;

C.风化是化学变化,故C错误;

D.蛋白质粒子直径在1nm~100nm之间,为中性胶体,粒子不带电荷,能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食盐溶液中钠离子和氯离子粒子直径小于1nm,能透过半透膜,可用渗析的方法分离,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2.雾霾、PM2.5已经成为公众耳熟能详的热词。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细小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雾霾有可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B.雾霾的形成与工业排放的烟气和汽车尾气有关系

C.“PM2.5”分散在大气中形成气溶胶,性质稳定,没有必要纳入空气质量评价指标

D.雾霾天气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答案』C

『详解』A.“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细小颗粒物,若直径在1~100nm之间也能形成胶体,产生丁达尔现象,故A正确;

B.工业排放的烟气是形成灰霾天气的最大元凶,故B正确;

C.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主要来自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化石燃料燃烧产生有害气体,能影响空气质量,要纳入空气质量评价指标,故C错误;

D.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主要来自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化石燃料燃烧产生有害气体,能影响空气质量,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3.已知氨气极易溶于水,而难溶于有机溶剂CCl4.下列装置中不适宜做氨气的尾气吸收的是()

A.

B.

C.

D.

『答案』D

『详解』A.水的密度比苯大,不能防止倒吸,故A符合;

B.使用倒置的漏斗,可以防止倒吸,可用于吸收氨气尾气,故B不符合;

C.水的密度比四氯化碳小,浮在四氯化碳的上面,四氯化碳不能和氨气反应,也不溶解氨气,该装置可以防止倒吸,可用于吸收氨气,故C不符合;

D.球形漏斗可以防止倒吸,可用于吸收氨气尾气,故D不符合;

故选A。

4.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mol水中含有NA个H2O分子B.1g氢气含有NA个H2分子

C.2mol钠与过量稀盐酸反应生成NA个H2分子D.16g氧气中含有NA个氧分子

『答案』C

『详解』A.2mol水中含有2NA个H2O分子,故A错误;

B.1g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5mol,含有0.5NA个H2分子,故B错误;

C.电子守恒分析计算生成氢气微粒数,2mol钠与过量稀盐酸反应,失去2mol电子,生成1mol氢气,生成NA个H2分子,故C正确;

D.16g氧气的物质的量=

=0.5mol,含有0.5NA个氧分子,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睛』顺利解答该类题目的关键是:

一方面要仔细审题,注意关键字词,熟悉常见的“陷阱”;另一方面是要把各种量转化为物质的量,以此为中心进行计算。

特别要注意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定律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

关于气体摩尔体积的使用注意:

①气体的摩尔体积适用的对象为气体,而标况下水、CCl4、HF等为液体,SO3为固体;②必须明确温度和压强是0℃,101kPa,只指明体积无法求算物质的量;③22.4L/mol是标准状态下或一定温度、一定压强下的气体摩尔体积。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下列离子:

H+、Cl-、Na+、Fe2+

B.能使石蕊变红的溶液中可能含有Cl-、K+、Na+、NO3-

C.取少量某溶液,向其中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通过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可证明该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

D.H++OH-=H2O可描述所有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

『答案』B

『详解』A、亚铁离子是有色离子,在无色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A错误;

B、使石蕊变红的溶液是酸性溶液,四种离子在酸性溶液中互不反应,能大量共存,B正确;

C、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产生的白色沉淀,可能为氯化银沉淀或硫酸钡沉淀,则无法确定是否含有硫酸根离子,C错误;

D、H++OH-=H2O只表示强酸、强碱生成可溶性盐和水的反应,不能表示所有的酸碱中和反应,D错误;

答案选B。

6.下列各组物质间的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离子反应的是( )

A.锌与稀硫酸B.盐酸与硝酸银溶液

C.氢气在氯气中燃烧D.氧化钠溶于水

『答案』A

『详解』A.Zn与稀H2SO4反应实质锌与氢离子反应生成锌离子和氢气,有元素化合价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也属于离子反应,故A符合题意;

B.盐酸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是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

C.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各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不是离子反应,故C不符合题意;

D.氧化钠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属于离子反应,反应中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A。

7.在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B.

C.

D.

『答案』A

『分析』酸溶液中含大量的氢离子,根据离子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水等,不能相互促进水解,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等,则离子大量共存,以此来解答。

『详解』A.酸性溶液中,Al3+、Fe3+、Cl-、NO3-能大量存在,故A正确;B.Ba2+、SO42-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C.酸溶液中S2-和氢离子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D.酸溶液中Fe3+、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故答案为A。

『点睛』解离子共存审题时应注意题中给出的附加条件:

①酸性溶液(H+)、碱性溶液(OH-)、能在加入铝粉后放出可燃气体的溶液、由水电离出的H+或OH--=1×10-10mol/L的溶液等.②有色离子MnO4-,Fe3+,Fe2+,Cu2+,Fe(SCN)63-.③MnO4-,NO3-等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④S2O32-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S2O32-+2H+=S↓+SO2↑+H2O;⑤注意题目要求“大量共存”还是“不能大量共存”。

8.将5.4gAl投入到200mL2.0mol·L-1的某溶液中有氢气产生,充分反应后有金属剩余,该溶液可能为(  )

A.NaOH溶液B.Ba(OH)2溶液C.H2SO4溶液D.HCl溶液

『答案』D

『分析』200.0mL2.0mol/L的某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为0.2L×2.0mol/L=0.4mol,5.4gAl的物质的量为0.2mol。

『详解』A项、由反应2Al+2OH﹣+2H2O═2AlO2﹣+3H2↑可知,0.2molAl与0.4molNaOH溶液反应时,碱过量,没有金属剩余,故A错误;

B项、由反应2Al+2OH﹣+2H2O═2AlO2﹣+3H2↑可知,0.2molAl与0.4molBa(OH)2溶液反应时,碱过量,没有金属剩余,故B错误;

C项、由反应2Al+6H+=2Al3++3H2↑可知,0.2molAl与0.4molH2SO4溶液反应,硫酸过量,没有金属剩余,故C错误;

D项、由反应2Al+6H+=2Al3++3H2↑可知,0.2molAl与0.4molHCl溶液反应,Al过量,有金属剩余,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金属铝既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又能与碱反应生成氢气,注意利用已知量来判断过量问题是解答的关键。

9.下列实验及检验方法合理的是()

选项

实验

检验方法

A

向NaOH溶液中滴加饱和FeCl3溶液制备胶体

用可见光束照射

B

确认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CuSO4

将水加入到反应后溶液中

C

区分AgNO3溶液和Al2(SO4)3溶液

分别取少量溶液,滴加BaCl2溶液

D

证明氯水中起漂白作用的不是Cl2

用CCl4充分萃取,将红纸条分别浸入分层后的溶液中

『答案』D

『详解』A.向NaOH溶液中滴加饱和FeCl3溶液,生成氢氧化铁沉淀,不能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故A错误;

B.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含有浓度较大的硫酸,不能直接向其中加水,应该将混合物倒入水中,故B错误;

C.滴加BaCl2溶液后BaCl2分别和AgNO3和Al2(SO4)3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硫酸钡沉淀,现象基本相同,不能鉴别,故C错误;

D.经四氯化碳萃取后的氯水中不含有氯气,但仍能使干燥的红布条褪色,可证明起漂白作用的不是氯气,故D正确;

答案选D。

『点睛』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方式:

将饱和FeCl3溶液加入到沸水中加热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注意加碱会生成沉淀而不是胶体。

10.用下列装置不能达到有关实验目的的是()

A.用甲图装置证明ρ(煤油)<ρ(钠)<ρ(水)

B.用乙图装置制备Fe(OH)2

C.用丙图装置制取金属锰

D.用丁图装置比较NaHCO3和Na2CO3的热稳定性

『答案』D

『详解』A.钠块浮在水和煤油的界面,说明ρ(煤油)<ρ(钠)<ρ(水),A正确;

B.该方案可行,煤油的作用是隔绝空气,防止生成Fe(OH)2被氧化,B正确;

C.该装置为铝热反应的装置,C正确;

D.比较NaHCO3和Na2CO3的热稳定性,应将NaHCO3置于小试管(内管、受热温度低)、将Na2CO3置于大试管(外管、受热温度高)中,D错误;

故合理选项为D。

11.某溶液中仅含有Na+、Mg2+、SO42-、Cl-四种离子,其物质的量浓度比为Na+:

Mg2+:

Cl-=3:

5:

5,若Na+浓度为3mol/L,则SO42-的浓度为()

A.2mol/LB.3mol/LC.4mol/LD.8mol/L

『答案』C

『分析』根据钠离子的浓度,由离子浓度比例关系计算镁离子、氯离子的浓度,根据溶液电荷守恒有c(Na+)+2c(Mg2+)=c(Cl-)+2c(SO42-),据此计算。

『详解』Na+浓度为3mol/L,由c(Na+):

c(Mg2+):

c(Cl-)=3:

5:

5,可得c(Mg2+)=5mol/L,c(Cl-)=5mol/L,根据溶液电荷守恒有c(Na+)+2c(Mg2+)=c(Cl-)+2c(SO42-),故:

3mol/L+2×5mol/L=5mol/L+2c(SO42-),解得:

c(SO42-)=4mol/L,故答案为C。

12.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

A.向偏铝酸钠溶液中滴加过量的碳酸氢钠溶液:

AlO2-+4H+=Al3++2H2O

B.用NaOH溶液吸收过量的硫化氢气体:

2OH-+H2S=S2-+2H2O

C.氯化银溶于浓氨水:

AgCl+2NH3·H2O=『Ag(NH3)2』++Cl-+2H2O

D.向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

Fe3++3H2O=Fe(OH)3↓+3H+

『答案』C

『详解』A.碳酸氢钠不能拆成Na+、H+和CO32-,离子方程式应为:

AlO2-+HCO3-+H2O=Al(OH)3↓+CO32-,故A不选;

B.硫化氢是过量的,和NaOH溶液反应时应生成酸式盐,故B不选;

C.氯化银溶于浓氨水,Ag+和NH3生成配离子,故C选;

D.向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得到的是Fe(OH)3胶体,不是Fe(OH)3沉淀,故D不选。

故选C。

13.标准状况下,一个装满氯气的容器的质量为74.6g,若装满氮气时总质量为66g,则此容器的容积(  )

A.22.4LB.44.8LC.11.2LD.4.48L

『答案』D

『详解』假设气体的物质的量为nmol,容器的质量为mg,则:

mg+nmol×71g/mol=74.6g,mg+nmol×28g/mol=66g,联立方程,解得n=0.2mol,气体的体积为V=0.2mol×22.4L/mol=4.48L,所以容器的容积为4.48L,故选D。

14.将盛有氮气和二氧化氮(无N2O4)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立于水中,经过足够长时间后,试管内气体的体积缩小为原来的一半,则原混合气体中氮气与二氧化氮的体积比是(  )

A.1∶1B.1∶2C.1∶3D.3∶1

『答案』C

『详解』设原混合气体中含有xmolN2,ymolNO2,盛有N2和NO2的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立于水中发生3NO2+H2O=2HNO3+NO,则:

3NO2+H2O=2HNO3+NO

3     1

y   

则(x+

):

(x+y)=1:

2,解得x:

y=1:

3,故答案为C。

15.某溶液中含有SO42-、SO32-、SiO32-、Br-、CO32-、Na+,向该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l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反应前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基本保持不变的有SO42-、Na+;②有胶状物质生成;③有气体产生;④溶液颜色发生变化;⑤共发生了2个氧化还原反应。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⑤D.②④⑤

『答案』A

『详解』向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l2,Cl2可以氧化SO32-成为SO42-,所以SO32-浓度降低,SO42-浓度增大,Cl2也可以和Br-发生置换反应,使Br-浓度降低,生成的溴溶于水中使溶液颜色发生变化,Cl2溶于水生成的盐酸还可以跟CO32-发生反应生成CO2,使CO32-浓度降低,和SiO32-生成H2SiO3白色胶状沉淀,使SiO32-浓度降低,所以离子浓度基本保持不变的只有Na+。

Cl2溶于溶液中发生了3个氧化还原反应,其中2个是Cl2分别和SO32-、Br-发生的,另一个是Cl2和水的歧化反应,所以②③④是正确的,故选A。

『点睛』Cl2和SO3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SO32-浓度降低,还要考虑到生成了SO42-,使SO42-浓度增大,所以溶液中的SO32-、SO42-浓度都发生了变化。

在Cl2通入该溶液的反应中,除了Cl2和SO32-、Br-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外,不要忽略了还有Cl2和水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

16.如图是某学校实验室从化学试剂商店买回的硫酸试剂标签上的部分内容。

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9.2mol·L-1

B.该硫酸与等体积的水混合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49%

C.配制200mL4.6mol·L-1的稀硫酸需取该硫酸50.0mL

D.该硫酸50.0mL与足量的铜反应可得到标准状况下SO2气体10.304L

『答案』C

『详解』A.该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故A不选;

B.该硫酸密度大于水,该硫酸与水体积相等时,由于水的质量小于硫酸溶液的质量,所以该硫酸与等体积的水混合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49%,故B不选;

C.配制200mL4.6mol·L-1的稀硫酸需取该硫酸的体积为

,即50.0mL,故C选;

D.浓硫酸可以和铜反应,稀硫酸不和铜反应,铜是足量的,浓硫酸是一定量的,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的浓度降低,所以硫酸不能完全反应,所以不能得到10.304LSO2气体,故D不选。

故选C。

『点睛』对于大多数的密度大于水的溶液来说,当和等体积的水混合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原溶质质量分数的一半;若某溶液的密度小于水,如酒精溶液或氨水,当和等体积的水混合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原溶质质量分数的一半。

同样,如果溶液的密度大于水,当两种质量分数不同的溶液等体积混合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之和的一半;若某溶液的密度小于水,当两溶液等体积混合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之和的一半。

若两溶液等质量混合,不管溶液密度如何,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都是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之和的一半。

铜和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能发生反应,铜和稀硫酸不反应,和此相似的还有MnO2和浓盐酸能发生反应,和稀盐酸不反应。

如果是足量的锌和浓硫酸反应,开始时生成二氧化硫,当浓硫酸变为稀硫酸时,锌和稀硫酸会继续反应,但不生成二氧化硫而是生成氢气。

和此相似的还有铜和浓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氮,当浓硝酸变为稀硝酸时,生成一氧化氮。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52分)

17.离子反应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的反应类型。

回答下列问题:

(1)在发生离子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中,一定存在________。

①单质 ②氧化物 ③电解质 ④盐 ⑤化合物

(2)可用图示的方法表示不同反应类型之间的关系。

如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可表示为下图。

请在下面的方框中画出离子反应、置换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三者之间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

(3)离子方程式是中学生应熟练掌握的化学用语,请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向Ba(HCO3)2溶液中滴入NaHSO4溶液,至沉淀完全,反应

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上述溶液中继续滴入NaHSO4溶液,此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③⑤

(2).

(3).Ba2++HCO3-+H++SO42-=BaSO4

+CO2

+H2O、(4).HCO3-+H+=CO2

+H2O

『分析』

(1)离子反应为有离子参加或离子生成的化学反应;

(2)部分离子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且属于置换反应;而置换反应全部为氧化还原反应;

(3)向碳酸氢钡溶液中滴加硫酸氢钠溶液至完全沉淀时,只消耗一个碳酸氢根离子生成硫酸钡沉淀、二氧化碳气体和水;继续滴加则为氢离子与碳酸氢根离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详解』

(1)离子反应为有离子参加或离子生成的化学反应,则反应物或生成物中一定含有电解质或化合物,答案为③⑤;

(2)部分离子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且属于置换反应;而置换反应全部为氧化还原反应,则三者之间的关系为:

(3)向碳酸氢钡溶液中滴加硫酸氢钠溶液至完全沉淀时,只消耗一个碳酸氢根离子生成硫酸钡沉淀、二氧化碳气体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Ba2++HCO3-+H++SO42-=BaSO4

+CO2

+H2O,继续滴加则为氢离子与碳酸氢根离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离子方程式为:

HCO3-+H+=CO2

+H2O;

18.由几种离子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

K+、NH4+、Mg2+、Cu2+、Ba2+、C1-、SO42-、CO32-。

将该混合物溶于水后得无色澄清溶液,现分别取3份100mL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序号

实验内容

实验结果

a

加AgNO3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b

加足量NaOH溶液并加热

收集到气体1.12L(已折算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c

加足量BaC12溶液时,对所得沉淀进行洗涤、干燥、称量;再向沉淀中加足量稀盐酸,然后干燥、称量

第一次称量读数为6.27g,第二次

称量读数为2.33g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该混合物中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溶液中一定存在

阴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写出实验b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混合物中是否存在K+?

__________________(填“是”或“否”)。

『答案』

(1).Mg2+、Cu2+、Ba2+

(2).SO42-、CO32-(3).NH4++OH-=NH3↑+H2O(4).是

『分析』将该混合物溶于水后得无色澄清溶液判断溶液中一定不含Cu2+,Ba2+、Mg2+和SO42-、CO32-不能同时存在,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可能存在Cl-、SO42-、CO32-;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加热收集到气体说明一定为氨气,溶液中一定含有NH4+、一定不含Mg2+;加入足量氯化钡溶液得到彻底中加入盐酸沉淀部分溶解,说明沉淀为BaSO4、BaCO3,说明溶液中存在SO42-、CO32-,推断溶液中一定不含Ba2+,K+、是否存在依据离子物质的量结合溶液中电荷守恒分析计算进行判断。

『详解』将该混合物溶于水后得无色澄清溶液判断溶液中一定不含Cu2+,Ba2+、Mg2+和SO42-、CO32-不能同时存在,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可能存在Cl-、SO42-、CO32-;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加热收集到气体说明一定为氨气,溶液中一定含有NH4+、一定不含Mg2+;加入足量氯化钡溶液得到彻底中加入盐酸沉淀部分溶解,说明沉淀为BaSO4、BaCO3,说明溶液中存在SO42-、CO32-,推断溶液中一定不含Ba2+,K+、是否存在依据离子物质的量结合溶液中电荷守恒分析计算进行判断;

(1)上述分析可知,该混合物中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Mg2+、Cu2+、Ba2+;

(2)溶液中一定存在的阴离子是SO42-、CO32-;

(3)实验b发生反应是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氨气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为:

NH4++OH-=NH3↑+H2O;

(4)题干信息可知,NH4+物质的量0.05mol,SO42-物质的量为0.01mol,CO32-物质的量为0.02mol,由溶液中电荷守恒可知,假设溶液中一定含有K+,溶液中电荷守恒c(K+)+c(NH4+)=2c(SO42-)+2c((CO32-),c(K+)=0.2mol/L,溶液中可能存在Cl-,所以c(K+)≥0.2mol/L,即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K+。

『点睛』破解离子推断题的几种原则:

①肯定性原则:

根据实验现象推出溶液中肯定存在或肯定不存在的离子;(记住几种常见的有色离子:

Fe2+、Fe3+、Cu2+、MnO4-、CrO42-、Cr2O72-);②互斥性原则:

在肯定某些离子的同时,结合离子共存规律,否定一些离子的存在;③电中性原则:

溶液呈电中性,一定既有阳离子,又有阴离子,且溶液中正电荷总数与负电荷总数相等;(这一原则可帮助我们确定一些隐含的离子);④进出性原则:

通常是在实验过程中使用,是指在实验过程中反应生成的离子或引入的离子对后续实验的干扰。

19.已知有4种强电解质溶液,分别含有下列阴、阳离子中的各一种,并且互不重复:

Ba2+、H+、Na+、NH

、CO

、NO

、OH-、SO

,将这4种溶液分别标记为A、B、C、D并进行如下实验:

①在A或D中滴入C,均有沉淀生成;②A和B反应生成的气体能被D吸收;

③A和D反应生成的气体能被B吸收。

试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是________。

(2)写出其他几种物质的化学式:

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

(3)写出实验③中有关反应

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NH4)2CO3

(2).NaOH(3).Ba(NO3)2(4).H2SO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