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册科学总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832100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77 大小:357.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册科学总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第二册科学总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第二册科学总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第二册科学总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第二册科学总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册科学总复习资料.docx

《第二册科学总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册科学总复习资料.docx(7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册科学总复习资料.docx

第二册科学总复习资料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册)总复习

第一章对环境的察觉

第一节感觉世界

1.人的感觉。

(1)人体具有多种感觉器官,可以感受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

如温度、气味、颜色、

声音,等等。

(2)人的感觉器官包括:

眼、耳、舌、鼻及皮肤等。

人类具有不同的感觉器官,所以可以感受外界环境的不同刺激,并产生不同的感觉。

各种生物也有自己的感觉器官,这对于生物的生存、繁衍具有重要的作用。

(3)生物的感觉器官能够感受不同刺激的原因在于:

感觉器官中有不同的感激的原因在于:

感觉器官中有不同的感受器。

2.皮肤的感觉功能。

(1)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它具有冷觉、热觉、触觉、痛觉等多种感觉功能。

(2)冷、热觉:

感觉环境温度的变化。

(3)触觉:

感觉外界物体与人体的触碰以及强弱程度。

(4)痛觉:

是触觉的过强反应,痛觉能感受对身体损伤性的刺激,它对人的健康生活有重要的积极意义;皮肤的各个部位对各种刺激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

3.嗅觉的形成过程。

环境中物质的气味刺激鼻腔中的嗅神经末梢(嗅觉感受器),嗅神经将物质的气

味刺激传到大脑皮层的嗅觉中枢,从而形成嗅觉。

嗅觉特点:

嗅疲劳;嗅适应;嗅觉敏感度因年龄、动物种类和气味种类等的不同而不

同。

4.舌和味觉。

(1)舌具有味觉功能,可以感知酸、甜、苦、咸等各种味道。

舌感觉的过程是:

舌乳

头一味蕾一味觉细胞。

(2)舌的不同部位对酸、甜、苦、咸等各种刺激的敏感程度不同:

对苦味最敏感的区

域是舌根,甜味是舌尖,酸味在舌两侧的中间部位,咸味则在舌两侧的前部。

(3)味觉感受器对液态物质的刺激特别敏感;麻、辣、涩等味觉是多种刺激综合后

产生的感觉;味觉、嗅觉等各种感觉密切相关。

第二节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1.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因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

传播需要介质:

固体、液体和气体。

传播形式:

声波。

传播速度: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温度、传播介质有关。

温度越高,声音的传播速度越

快;声音在固态物质中传播得最快,液态其次,气态最慢。

在空气中(150C),传播速度

为340m/s。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传播实质:

把声源的振动传播出去。

遇到障碍物,声波将发生反射,形成回声。

结构

功能

耳廓

收集声波

外耳道

声波进入外耳道后撞击鼓膜

结构

功能

鼓膜

产生振动

鼓室

与咽鼓管连通

听小骨

骨性传导、放大振动

耳蜗

内有听觉感受器,把振动转化为

声音信号

前庭

内有位觉感受器

半规管

内有位觉感受器

第三节耳和听觉

1.耳的结构和功能。

 

2.听觉的基本知识。

(1)听觉的形成:

声波通过耳廓一外耳道一鼓膜一听小骨一耳蜗一听神经一大脑皮层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2)听觉的减弱与丧失:

人的听觉与人的年龄有关,年龄越大,听觉能力越弱,直到丧失。

鼓膜、听小骨受到损伤或发生障碍会造成传导性耳聋;耳蜗、听觉中枢和与听觉有

关的神经损伤会造成神经性耳聋。

(3)人的听觉:

人类的听觉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可以听到频率在20赫到20000赫之间的声音。

据此,人们将低于20赫的声音称为次声,超过20000赫的声音称为超声。

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其单位为赫兹。

不同的动物,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不同。

3.声音的三个特性。

音调:

我们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响度:

人们主观上感觉到的声音强弱叫响度。

距离声源越近,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声音的响度用分贝来表示,分贝是声音大小的单位。

音色:

曾叫音品,是人们对声音质的感觉。

音色与发声体的性质、形状以及发声的方法等有关。

4.噪声。

狭义上讲凡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所发出的声音,均属于噪声;从声波对人的干扰讲,凡是环境中不需要的声音都可判定为噪声。

预防噪声:

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耳朵处减弱。

第四节光和颜色

1.光源。

正在发光的物体。

2.光传播的特点。

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固体、液体、气体)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传播速度:

在真空中最快,空气中次之,水中最慢;在真空中的速度为3×10’千米/秒。

3.光的色散。

白光是复色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多种单色光组成。

物体的颜色:

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透过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

(其他色光被吸收)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

(其他色光被吸收)

白色物体可反射所有颜色的光,黑色物体则能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4.光线。

在科学上,人们往往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传播的路线与方向,称为光线,其中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

第五节光的反射和折射

1.光的反射。

(1)定义:

光从一种均匀的物质射向另一种均匀的物质时,光会在两种物质的分界面上发生传播方向的改变,从而又返回到原先的物质中的现象。

(2)特点——光的反射定律。

光反射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分类:

根据反射面的情况不同,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漫反射使我们从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物体。

光在反射时光路可逆。

(4)应用——平面镜成像规律:

像和物等大,像和物的连线和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生活中的应用:

一是成像,二是改变光路。

2.光的折射。

(1)定义:

光从一种透明介质射向另一种透明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2)特点——折射定律: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透明物质时,折射光线、入射光

形状

作用

生活中的应用

凸透镜

中间厚,

边缘薄

对光线有

汇聚作用

老花镜

放大镜

凹透镜

中间薄,

边缘厚

对光线有

发散作用

近视镜

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当光从其他透明物质斜射人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当入射角增大或减小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或减小。

第六节眼和视觉

1.凸透镜和凹透镜。

2.焦点和焦距。

(1)主光轴:

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连线。

(2)光心:

位于透镜的中心,光通过它时传播方向不变。

(3)焦点:

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汇聚在一点,这个点叫焦点(F)。

凸透镜有2个焦点。

蜡烛到

凸透镜的距离

u>2f

f

u<_f

倒立或正立

倒立

倒立

正立

放大或缩小

缩小

放大

放大

实像或虚像

实像

实像

虚像

光屏到

凸透镜的距离

f

v>2f

应用

照相机

幻灯机

放大镜

(4)焦距:

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5)每个凸透镜的焦距是一定的。

4.眼的结构和功能。

3.凸透镜成像规律。

结构

功能

眼睑

随时闭合,保护眼睛

睫毛

遮挡雨水、灰尘

 

泪腺、鼻泪管

分泌泪液,润滑,除尘

杀菌;与鼻子相通

眼肌

使眼球灵活转动

角膜

和房水、晶状体、玻璃

体一起形成折光系统

巩膜

坚韧外壳,保护眼球

 

 

虹膜

中央是瞳孔,可根据光

线强弱调节瞳孔的大小

睫状体

睫状肌调节晶状体的

曲度,改变眼球的焦距

脉络膜

给眼球提供营养

内膜

视网膜

上有感光细胞,接受光

刺激,产生兴奋

房水、晶状

体、玻璃体

和角膜一起形成折光

系统

第七节信息的获取和利用

5.视觉的形成。

光线通过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在视网膜上成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光的刺激产生兴奋,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6.人类的视觉限制。

(1)近视:

视网膜距晶状体过远,或晶状体曲度过大,远处物体的光线经折光系统折射后成像于视网膜前,需佩戴凹透镜矫正。

(2)远视:

远处物体的光线经折光系统折射后成像于视网膜后,需佩戴凸透镜矫正。

(3)色盲:

人类不能辨别颜色的现象,它是由先天遗传决定的。

根据不能辨别的颜色种类,色盲可以分为红色盲、红绿色盲、黄蓝色盲和全色盲。

(4)保护眼睛:

近视大多数是因为长期用眼不科学造成的。

青少年正处于身体的发育期,应该养成正确的用眼习惯。

1.信息的含义与重要性。

信息反映的是事物的状态、特性和变化,人类总是根据所获得的信息来决定自己的行为及行为方式。

2.信息获取、利用的途径与技术。

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储存等都有许多办法。

通过人类的感觉器官可以直接获得信息,借助各种工具可以获得更加准确、全面的间接信息。

用于获取、传递、处理和利用信息的技术称为信息技术。

3.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电磁波。

电磁波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y射线等,除了在信息传播中广泛应用外,还有许多其他用途。

光也是电磁波中的一员。

第一章知识能力训练

1、耳的结构中,能使接收到的声波转化为振动的是()

A.耳廓B.鼓膜C.听小骨D.耳蜗

2、遇到巨大声响迅速张口的意义是………………………………()

A.使咽鼓管口闭合,鼓膜内外气压保持平衡

B.使咽鼓管口张开,鼓膜内外气压保持平衡

C.使外耳道内气压迅速下降

D.使鼓室内气压下降

3、在足够长的装满煤油的铁管一端敲击一次,在此铁管另一端听到响声次数是………………………………………………………()

A.1次B.2次C.3次D.4次

4、呼吸道感染时,还可能发生中耳炎,这是由于病菌可以通过…()

A.鼓膜进入中耳B.半规管进入中耳

C.前庭进入中耳D.咽鼓管进入中耳

5、某人失聪(没有听觉能力)后,经检查,医生认为耳的结构没有受损伤,那么可能发病的部位是()

A.听神经和听觉中枢B鼓膜C.中耳D.内耳

6、关于光的传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光在同一种物质里传播的路线是直的

B、光在空气中传播速度远远大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C.光从一种物质进入另一种物质,它的传播方向一定会改变

D.光射到任何表面上都会发生反射,从而改变了光的传播方向

7、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快些从一木梳上划过,再让它从同一木梳上慢一点划过,则两次所发出的声音主要是()

A.响度不同B音调不同C.音色不同D.前三者都不同

8、有经验的工人鉴别瓷瓶的好坏,只需轻轻用手指一弹,听声音即可判断,他的根据是声音的().

A.音调和音色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都不相同

9、离声源的距离变远,人听到声音的()

(A)响度变小,音调变低(B)响度不变,音调变低

(C)响度变小,音调不变(D)响度不变,音调不变

10、要使胡琴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变高,应采取的方法是()

A.拉紧弦线B.放松弦线

C.增加发声部分弦的长度D.用一根粗弦代替原来的弦

11、1964年,美国空军F104喷气式飞机做超音速飞行实验时,一个农场的10000只鸡中有6000只在飞机的轰鸣声中突然死亡。

造成这种危害的原因是()

A.飞机发出的超声波B.飞机发出的次声波

C.飞机发出的强烈的噪声D.喷气发动机产生的废气

12、在有些地方可以看到如右图的标志,它表示的意思是()

A.禁止鸣笛,保持安静B道路弯曲,行车注意安全

C.此地有乐队出租D.禁止停车

13、阅读下列表格:

物质

温度(℃)

速度(米/秒)

物质

温度(℃)

速度(米/秒)

一10

325

0

1450

0

331

0

4900

空气

20

44

0

3800

30

349

松木

0

3320

 

根据上表,你能从表中获得哪些信息(尽可能多):

(1);

(2)。

14、某一天发生了日偏食。

我们在大树下的地面上看到的阳光透过树叶间隙照在地上的光斑,其形状呈…………………………()

A、圆形B、树叶形状C、月牙形D、各种不同形状

15、某同学用焦距为15厘米的凸透镜来看清邮票上的画,则邮票与凸透镜的距离应该是……………………………………………()

A.大于15厘米B.大于30厘米C.小于15厘米D.在15~30厘米之间

 

16、如下图所示,将竹筷斜插在盛水的碗中,们看到的竹筷的形状是…………()

 

17、如右下图,一塑料薄膜棚顶下堆放着一堆干草,夏天的雨后,阳光穿过薄膜上的积水照射在干草上。

对于下列讨论,正确的说法是…………………()

A.薄膜上的积水形成一个大的平凸透镜,如果其焦点恰好在干草处,则干草可能燃烧

B.透镜都是固体物质组成的,液体不能起凸透镜作用

C.起凸透镜作用的应是塑料薄膜

D.水和塑料薄膜共同起凸透镜作用

18、物体在凸透镜前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条件是().

A.物距大于两倍的焦距B.物距等于1倍焦距

c.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D.像距大于两倍焦距.

19、放映幻灯时,在银幕上得到的像是幻灯片上的景物的().

A.正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倒立放大的虚像

20、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距凸透镜20cm处,调整光屏的位置,总能在光屏上得倒立、放大的像,由此可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10cmB、12cmC、20cmD、以上都不对

21、如下图所示是平面镜成像图,其中正确的是().

 

2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的眼睛是一个光源B.光在同一媒质里沿直线传播

C.阳光从房顶瓦缝射人,形成一狭窄笔直的亮光叫光线

D.射击瞄准运用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23、一束光自左边跟水平放置的平面镜成500角射人,现将平面镜顺时针方向转100角,则反射光线转动().

A.100B.200C.300D.400

24、如果一个物体对光线发生镜面反射,则().

A.一定能够看到该物体B.一定不能看到该物体.

c.可能看到该物体D.以上说法都不对

25、白天在教室里上课,我们看到室内光线充足明亮,但下课后在远处观看教室的窗户总是黑洞洞的,这是因为().

A.窗户玻璃的透明度较差的缘故B.窗户玻璃把入射光线反射出去的缘故

C.室内外的人对光的感受能力存在差异D.进入室内的光线经多次反射后很少从窗口射出

26、光线从玻璃斜到空气中,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相互垂直,关于入射角和折射角,下列几组中可能正确的是().

A.300.600B.600.300C.300.300D.600.600

27、某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缩小的像,然后他把燃烧的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这时光屏上()

(A)成倒立缩小的像(B)成倒立放大的像(c)成正立放大的像(D)不能成像

28、汽车驾驶室旁装的一块观后镜,它是()

(A)凸透镜,可以使成像清晰(B)凹透镜,可以使成像清晰

(c)凸面镜,可以增大观察范围(D)凹面镜,可以增大观察范围

29、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光在同一种物质里沿直线传播的知识来解释的是()

(A)阳光里树荫下有一些圆圆的光斑(B)河水看起来比实际浅

(c)小孔成像(D)阳光斜射到不透明的物质上形成影子

30、放映幻灯时,想在屏幕上出现“F”画面,则幻灯片的插法应该选取()

 

31、太阳、月亮、萤火虫,其中属于光源的是().

A.太阳、月亮、萤火虫B.只有太阳C.太阳和萤火虫D.只有太阳和月亮

32、雨后天晴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A.迎着月光走,地上发暗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

B.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发暗处是水

C.迎着月光走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发亮处是水

D:

迎着月光走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发暗处是水

33、让太阳光穿过一条狭缝,射到三棱镜上,从三棱镜另一侧的白纸上能看到一条七彩的光带,其原因是()

A、光的反射B、光的折射C、光的色散D、光的衍射

34、一人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以lm/s垂直镜面的速度离开镜面,若以此人在平面镜中的像为参照物,则人的速度大小().

A.2m/sB.1m/sC.0.5m/sD.无法确定

35、戴蓝色眼镜看白纸,白纸变成蓝色,这是因为().

A.白纸反射来的光通过眼镜,被眼镜染上了蓝色B.白纸只能反射蓝色光

C.眼镜挡住了白纸反射中的蓝色D.眼镜只能透过白纸反射光中的蓝色

36、凸透镜能成实像,若用硬纸板遮住一半透镜,则………………()

A.屏上不能成像B.能成像,像是原来的1/2

C.屏上仍成原来的像,但像比原来的暗

D.要将屏向前或向后移动到恰当位置,才能成清晰的像

37、从平面镜里观察到某标牌号的像为“011—810”,则标牌号是……()

A.110一018B.8lO—OllC.018一l10D.011—810

38、一条反射光线跟平面镜的夹角是120。

,则其入射光线的入射角是…()

A.300B.600C.900D.1200

39、眼球中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

A.角膜B.视网膜C.瞳孔D.晶状体

40、下列各组中均属于凸透镜的是……………………………………()

 

41、以下各项不属于电磁波的是()

A、微波B、可见光C、X射线D、水波

42、黑夜里,在桌面的白纸上放一块小平面镜,让手电筒正对平面镜照射,从侧面看去,白纸被照亮,而平面镜却比较暗是因为()

A、平面镜发生了镜面反射而白纸发生了漫反射

B、平面镜发生了漫反射而白纸发生了镜面反射

C、平面镜和白纸都发生了漫反射

D、平面镜和白纸都发生了镜面反射

43、光线从空气进入某种液体,它的传播速度()

A_增大B.减小C、保持不变D.可能减小,也可能增大

44、下列现象中:

①老人用放大镜看书②在岸上看水中的鱼③太阳灶烧水④水中的筷子变弯,其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45、如图所示为凸透镜成像一种情况,AB代表物体,A1,B1代表物体经凸透镜所成的像,这种情况()

A、可用于放大镜观察物体

B、可用于幻灯机放映幻灯片

C、可用于照相机拍摄照片

D、可同时用于照相和放映幻灯片

46、雨过天晴,有时天空中会出现美丽的彩虹,彩虹是由于光的而形成的。

16.一日气温在某温度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一射击运动员在野外射击,8秒钟后才听到射击时所发出的声音的回声,障碍物到射击运动员之间的距离为。

47、如用蓝光照射红色物体时,我们会看到物体的颜色是黑色的,这是由于蓝光被红色物体所的缘故。

48、简单的潜望镜是用两块摆成与水平面成角做成的,两镜面是放置的.

49、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镜面成900角,反射角是度;要使一支粉笔与其在平面镜中的像互相垂直,粉笔与镜面成度.

50、岸边的人看到清水盆中的小鱼所在位置比实际要些(填“深”或“浅”).大小跟实际相比要些.(填“大”、“小”或“相等”)

51、牛顿的光的色散实验证明:

太阳光是由七色光组成的复色光。

52、射击瞄准的口诀是“左眼闭,右眼睁,缺口对准星、准星对目标,三点线一条”。

这是根据的原理。

53、草坪是绿色的。

这是因为草坪能反射光的缘故。

54、李刚同学发觉自己眼力所及的范围越来越有限了,于是到医院进行了检查,医生为他配上了一副合适的眼镜,请你判断:

(1)李刚同学的眼睛已经成为了(填“远视眼”或“近视眼”)。

(2)医生为他配制的眼镜,应是(填“凹透镜”或“凸透镜”)。

此类眼镜可以对光线起作用。

55、在“研究凸透镜成像条件”的实验中,在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的像,如右下图示,

由此可以判断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所在的范围是,

该实验是的应用模型。

 

56、实验题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zf>u>f时,烛焰的像是()

A.放大正立的虚像B.放大倒立的虚像

c、放大正立的实像D、放大倒立的实像

在“观察凸透镜所成的像”的实验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如图所示,

同时调整光屏和蜡烛的位置,那么:

(1)把烛焰放在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小;

(2)把烛焰放在点,屏上不出现烛焰的像;

(3)若切去凸透镜的上半块,则当烛焰放在d点,光屏上所成的像为(填序号);

A.大小变成原来的一半B.大小不变但变暗的完整像

C.不能成像D.缩小倒立的实像

(4)若烛焰从a向d点移动,则光屏的大致方位和移动的方向是(填序号)。

A.在凸透镜左侧,向左移动B.在凸透镜右侧,向右移动

C.在凸透镜左侧,向右移动D.在凸透镜右侧,向左移动

57、图形中人眼内清晰的像成在视网膜后方,此人得的是——视眼。

请在他的眼球前面画出一块透镜,以帮助他矫正视力。

58、如下图所示,AB是由点光源s发出的一条入射光线,CD是由S发出的另一条入射光

反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点光源.s的位置.

 

59、由A点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过P点。

(至少1种方法)

 

60、试画出AB在平面镜中像的位置。

(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

 

61、如右上图所示,001是凸透镜的主光轴,A是点光源,A1是点光源的像,试用作图法求出透镜的光心和焦点的位置.

 

62、如下图所示,MN为平面镜,01B、O2C是点光源S经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光线,用作

图法确定点光源S的位置.

 

63、一列匀速行驶的火车,在距峭壁隧道口前532.5米处鸣笛,经过3秒钟司机听到回声,已知声音的速度为340米,秒,则火车的行驶速度为多少?

 

64、张先生的儿子正在上小学,很喜欢画画,张先生选了一张画压在自己办公桌上的绿色玻璃板下,却发现透过玻璃板看到的画跟直接看的时候不同。

(1)比如:

画上原本是红色的地方此时看起来是色的,而绿色的地方呈色,白色画纸的空白处呈色。

这初看起来有点怪,其实细想一下很正常,因为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决定的,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决定的。

再例如:

红笔画过处呈现红色是因为它,而压在绿色玻璃下,由于绿色玻璃,使该画中的颜色看起来跟原来有些不同了。

(2)不仅如此,张先生还觉得压在玻璃板底下的这张画不是紧紧地压在桌面上,而是稍微桌面。

其实这就是现象,也就是说从画上反射出来的光线从玻璃射入空气时,其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折射角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偏折。

例如某一束光线从玻璃里面以与水平面650的夹角射入空气中,入射角是,折射角入射角;若入射点不变,入射角逐渐增大,则折射角,因而使得玻璃底下的这张画看起来位置有些变化。

(3)按照

(2)中的道理,我们可以断定:

当用手电筒从右侧照射到一个脸盆中央并保持手电筒和脸盆不动的情况下,在向脸盆内灌水的过程中,原在脸盆底的光斑将向移动。

 

第二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