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方案word文档良心出品.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824725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方案word文档良心出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方案word文档良心出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方案word文档良心出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方案word文档良心出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方案word文档良心出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方案word文档良心出品.docx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方案word文档良心出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方案word文档良心出品.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方案word文档良心出品.docx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方案word文档良心出品

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方案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05方案”以来,我校顺利完成了艰难的过渡任务,本科四门必修课都成为校级精品课程,“四进三联”教学改革思路两次得到省教育厅督察组的充分肯定。

但是,目前的教育教学及考核方式等仍存在许多问题,还不能充分满足学生的要求,与中央的要求还有差距,需要在新的形势下进一步深化改革,以切实提高教学实效。

一、深化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深化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紧密结合社会实际和学生思想实际,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培养具有生态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农林院校大学生。

深化教学改革的基本原则:

(1)坚持教书育人相结合。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位置。

(2)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既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既重视课堂教育,又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

(4)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既讲道理又办实事,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5)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

把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规范的教学管理结合起来,使自律与他律、激励与束约有机结合起来。

在继承历史传统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形式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努力体现时代性,把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时效性。

二、深化教学改革的背景条件和基本任务

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的背景条件:

新世纪、新阶段,世情、国情、党情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

“十二五”期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承担着新的历史使命和建设任务。

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和浙江农林大学中长期发展规划,对我校思政课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和目标,建设生态性创业型大学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支撑,需要思政课教学的改进。

我院思政课尽管顺利实现了由“98方案”向“05方案”的过渡,新方案实施以来,经过努力思政课教学效果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和提高。

但在学生、师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评价指标体系等方面仍然存在问题:

(1)学习主体学生存在的问题。

社会环境的变化和压力使学生的学习价值取向出现偏差。

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

这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创业意识,同时也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

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使学习主体对思政课的认识扭曲,在学习态度上出现问题,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主体性未能得到充分有效发挥。

(2)师资队伍素质和建设存在的问题。

思政课教师队伍的人员结构、知识结构和专业水平、能力素质在相当程度上与教学要求还不相适应,不能完全满足大学生的需要和思政课教学的要求。

有的思政课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教学指导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与思政课的教育目标也不完全相适应。

(3)教学理念、方法、手段存在的问题。

“05方案”实施以后,教学实践过程中还未能真正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

思政课教学总体来说还是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一言堂”。

有的教师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时,还不能处理好教学方法、手段与教学目标的关系,未能准确理解和运用实践教学环节,使之成为课堂传授的理论、思想、观点的体验、内化和践行过程,影响了思政课的教学效果(4)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

由于教学评价指标的非科学性和非合理性,影响了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开阔思路进行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对上述主要问题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多维度多视角进行思考和努力,采取必要的政策和措施进行改进、提升,以实现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根本改变。

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基本任务:

按照中共中央的要求,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

具体来说:

(1)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课堂教学具有凝聚力、感染力,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风气;

(2)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使教师更加关注教学,形成团结合作的优秀教学团队。

(3)切实改进对学生的考核方式方法,形成有利于学习和素质提高的考核办法。

(4)切实改进对教师的教学评价方法,形成真正推动教学进步的考核评价指标和方法体系。

三、深化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总体要求 

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需要在结合实际并总结前期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有一个基本的思路,提出总体的要求。

深化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遵循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规律,符合我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现实需要。

把转变教育教学理念、鼓励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作为深化教学改革的必要条件,把构建科学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作为深化教学改革的导向和动力,把建设一支最优的师资队伍作为思政课改革发展的关键,努力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效果。

积极创造条件,坚持开拓创新,有步骤、有重点、分阶段推进。

力争在1—2年内,使学校思政课教学状况有明显改善。

四门课程形成比较完善的教学体系,实现教学方式方法多样化、实践教学规范化和教学手段现代化。

进一步深化“经典原著进课堂”、“实践成果进课堂”、“专家学者进课堂”、“专题讲座进课堂”、和“讲课联系实际”、“科研联系教学”、“教师联系社团”的“四进三联”教学改革。

推进我院思政课全方位、整体性、多层面、系统化、有步骤、分阶段的教学改革,既体现当前学校教学改革的现实需要而赋予新的改革内容,同时又保持了思政课教学改革的连贯性和可持续性。

深化教学改革的总体要求:

建构具有我校特色的思政课教学模式。

在以实效性、实践性为导向的思政课教学改革理念指导下。

教学内容改革上,要实现以解决实践问题为中心,以解决学生思想实际问题和提高学生实际能力为中心;实践教学环节改革上,要实现把思政课课内实践教学与课外实践教学结合起来,把思政教育的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结合起来;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上,要实现以实践方式为主导,倡导学生参与互动的教育方式;考核方式改革上,要探索多元评价指标体系和形成性考核方式,实现由单一的闭卷考核向闭卷与开卷、笔试与口试、道德认知与实际行为、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考核方式的转型。

现行的闭卷考核方式仍可保持以教考分离为主,但考教分离方式也需要进一步深化,在考核目的、考核内容、考核题型、试题结构、出题审核、试卷批阅等方面要进行深化改革。

教师队伍建设上,要实现把专、兼职教师结合起来,达到专、兼职教师的整合与融合,要构建以提高教师科研水平促进教学改革的体制机制,形成科研与教学良性互动发展的良好局面。

四、深化教学改革的预期目标和主要内容

深化思政理课教学改革的预期目标:

提高我校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满意率,打造一门省级精品课程,形成十几项科研成果,建设一至二个实践教育教学基地,培养一至二名教学名师,获得一批优秀成果,从而增强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全省及至全国的影响力与竞争力,并以此促进学院研究生培养、学科建设以及社会服务等工作的全面进步。

我院目前开设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均已建设成校级精品课程,也均已达了到学校精品课程的验收标准,接下来应向省级精品课程努力,力争在2—3年内使其中一门课程成为省级精品课程;在1—2年内,围绕学校教学改革的需要,各门课程都要编写出具有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辅材料,公开出版2-3本以上教辅著作或教研专著;每位教师每年要发表一篇以上的教学科研论文;积极申报各类教改教研课题,确保2项以上校级课题,力争一项省部级及以上的教改课题。

在充分整合与利用学校已有的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的前提下,在1—2年内建设1—2个校内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

在1—2年内通过教育教学改革,争取有1人成为校级教学名师,力争一名教师成为省级教学名师。

在1—2年内获得不少于2次的校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励。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各方面密切配合,积极推进。

在争取学校及相关部门大力支持,及全院教师共同努力下,为实现上述预期目标,深化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1、实现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创新

以社会实践问题为中心创造性组织各门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创新,实现教材体系向具有特色的教学体系的转变,并进而实现由教学体系向学生的理想信念体系的转变,不断提升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回答和解决实际问题;以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为载体,创新实践教学方式方法。

各门课程教学内容应当突破教材章节的束缚,以不断变化的社会实际问题与学生思想实际问题为中心,兼顾理论内容的整体性架构需要,创造性组织和提炼各具特色的教学内容,不断活化和特色化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实践性更加突出,实效性更加明显。

并在此基础上将教学内容成果化,形成由专题讲授内容和实践课程方案组成的教辅材料。

2、实现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实现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的有机结合,建立“双实践”的教学模式。

即改变传统灌输式讲授课堂教学形式,创新各类课内参与式实践教学形式,适当增强课外实践教学方式。

课内实践教学就是需要形成以实践问题为导向的多样化的案例式、专题式、以及倡导体验式、探究式、参与式的课堂教学,实现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互动促进,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

课外实践教学就是将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专业课程学习、素质教育课程学习、党团培训课程学习等有机结合起来,与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以及丰富多彩的各类学生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与大学生心理咨询以及就业指导等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现有师资和办学条件下,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不断探索“小班授课”和“小班研讨”的教学模式,鼓励教师深入到学生日常各种学习与生活中去完成讨论课程。

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还需要根据课程的不同特点来进行,形成各具特色的教学亮点。

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如何“上好第一堂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如何把握“课前十分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如何利用网络实践教学;《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如何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等等。

3、实现考核方式的改革与创新

  建立多元评价指标体系,积极探索闭卷与开卷、笔试与口试、道德认知与实际行为、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日常思想状况与关键时期表现相结合的成绩评价指标,把考核重点从单纯考查学生知识储备情况转变为全面、客观考核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想道德品质。

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积极探索“形成性考核方式”。

所谓“形成性考核”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定期或不定期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状况进行考核和评价。

实行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全面全程的跟踪考核,改变以往主要以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方式,提高平时成绩所占的比重,把学生总成绩由平时成绩占30%与期末成绩占70%的组合,转变为平时成绩占40——50%与期末成绩占50——60%的组合,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考核。

把思政课考核成绩作为大学生德育评定的重要指标,纳入学生评优评奖和毕业鉴定的指标体系,发挥考试考核方式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导向作用。

单就闭卷考试方式的改革与创新而言,试卷可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基础知识部分占20-25%,考核各门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观点;二是共同专题部分占40%,考核通过集体备课,统一讲授的专题内容;三是个人专题部分占40%,考核在教学大纲范围内,教师自主选择的个性化的教学内容。

同时,考核内容中要体现教学改革统一要求的内容,如原著阅读部分。

考试题型以考核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为主的材料分析、综合分析类为主,尽可能占到70—80%。

考试时间统一安排,但每位老师的考题是不一样,学科和教研室提出大体相同的评分标准和要求。

基础知识部分实行流水作业,其他部分可由任课教师根据教学要求自行批改。

平时成绩由任课教师自己掌握,也要体现考核与听课统一的原则。

考核的目的,一是知识能力考查,二是借助考试,将学生引导到课堂上来,教师讲的,就是教师考的,评分权利80%以上交给任课教师。

同时,教研室要加强集体备课,加强考核的指导和监督,按比例抽查评卷情况。

考题也要经教研室主任审核、认定,有权进行必要的调整。

4、实现以提高科研水平促进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科研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基础。

教师没有高水平的科学研究,难有高质量的教学内容。

思政课是一门理论课,重在理论,要“以理服人”。

青年学生对知识充满着渴望,对人生充满着憧憬,但他们又有着太多的迷茫与困惑,这就要求思政课不是单纯地告诉学生“是什么”,更要告诉学生“为什么”,这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要有较高业务水平的要求,必须坚持以科研深化思政课的教学内容。

为了实现以学科支撑课程建设的目标,国务院学位办调整了学科目录,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提升为一级学科,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下设6个二级学科,其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国近现代基本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四个二级学科直接对应着四门必修课。

这说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是加强和改进思政课的基础,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将为加强思政课课程建设提供有力的学科支撑,有利于强化思政课的学科基础,有利于提高思政课的说服力、感染力和影响力。

科研与教学二者之间,并不会自然而言地统一起来。

教师的科研内容应尽可能与自己所从事的教学内容有关联,联系的越紧越好,并让研究成果最大限度地反应到教学中来。

尽最大可能改变教学科研两条线甚至科研影响教学的状况,使科学研究能够真正对教学起到促进作用。

这就要求严格按照教师岗位聘任的任职目标和职责要求,大力开展科学研究。

通过建立若干教学和科研团队,加大科研资助奖励力度,增强思政课教师的科研意识。

以积极争取各级各类教改项目的立项为动力,大力开展围绕教改促进科研的数量和层次的提高,使教学与科研“齐头并进”,形成教学与科研良性互动发展的局面。

5、实现专、兼任教师资源的整合与融合

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要总体上按不低于师生1:

350—400的比例配备。

由于种种原因,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任思政课教师数量不足,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实现专、兼任教师资源的整合和融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思政课专任教师数量不足问题。

教师是搞好教学的根本保障。

思政课内涵丰富,涉及的理论和知识非常广泛,对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要求很高。

因此,对于兼任教师要实行资格准入制度,兼任教师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相应的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原则上应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具备相关专业硕士以上学位;讲师及以上职称;公开发表二篇以上教学科研论文;通过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的试讲和试教等环节并得到学校教学委员会的认定。

兼任教师的教学管理和教学考核和专职教师在原则上等同要求。

兼任教师的教学业绩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考核,教学考核不合格的兼任教师撤销其教学资格。

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有计划、分步骤地安排部分任课教师继续进修、深造,支持、鼓励年青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在2年内争取有2—3名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提高学院教师学位、学历层次。

积极吸纳优秀博士毕业生充实教学队伍,补充专任教师严重不足,完善师资年龄结构。

开展“精彩一堂课”活动,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

在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指导下,青年教师每人每学期精心制作45分钟的“精彩一堂课”,全员参加评比活动。

通过观摩借鉴和相互学习,提升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增强教学研究的意识。

制定听课制度、定期检查制度,每学期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对青年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定期检查,检查的内容包括课堂授课、教案讲稿、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使用、学生作业批改、课堂管理、师生关系等项内容,并听取学生对教师的意见和评价。

五、深化教学改革的具体办法和主要措施  

基于上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现实状况、总体思路和基本要求,结合本科四门课程各自的特点和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结合学校2011年教学改革研究重点委托项目指南,以及我院自“05方案”实施以来,进行“四进三联”教学改革所取得的部分成果,讨论采取如下一些具体办法和主要措施: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其内容包括:

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本课程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和分析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学生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自觉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学院从这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整体性出发,考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对学生进行基础理论知识教育的特点,本课程适宜于从教学内容改革做起,突出如何实现从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进而实现从教学体系转化为学生的思想观念体系。

同时,本课程的教学改革也适宜于重点实施“四进三联”教学改革之“经典原著进课堂”的改革内容。

教学利用原著,改变以往学了多门理论课,不识原著“真面目”的状况,让学生掌握原汁原味的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使学习的思想根基更牢固,理想信念更坚定,理论水平提高具有更加科学的基础。

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核心课程。

它是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为主线,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为主题,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问题和实现问题为重点,着重讲授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帮助大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经验,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由于中国共产党人在选择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时候,并不是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单纯的学理,而是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观察和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新工具。

由此,中国共产党人在选择和接受马克思主义以后,就开始将它与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以指导实践发展。

从这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系统性角度,考虑《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特点,本课程适宜于从实践教学改革入手,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作为把理论与实际、课堂与社会、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自主研究解决问题等培养学生的多种实践能力的总和,作为教学环节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和课堂理论教学的一个延伸,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应有之义。

由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比较强调问题意识,所以,本课程的教学改革也适宜于重点实施“四进三联”教学改革之“实践成果进课堂”的改革内容。

将社会实践的优秀成果和社会实践先进个人引入各门课程的课堂教学,使低年级的同学提前理解和感受社会实践的意义,改变以往社会实践与课堂教学互不相关,实践成果局限于评奖评优,只有少数学生受益的状况,增强理论学习的自觉性和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

这就需要学院认真组织思政课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在层次上可分为三部分,一是经过指导和培训的,分散进行社会实践的同学,要认真批改调研报告,公正评价实践成果;二是每个学员的普通小分队,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和实践内容,并切实加强指导,使之在思想认识上有显著的提高;三是组建重点特色小分队,形成优势和“品牌”。

在类别上,适当区分(有的是总体性的)出为针对哪一门课程的社会实践,在指导教师配备,时间地点选择上要有所考虑。

在主体上,既考虑学生的社会实践,更要考虑教师的社会实践,而且在一定意义上看,教师的社会实践更具有根本意义,每年要组织教师定期开展社会实践和参观考察活动。

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中的基础性课程,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原有历史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分析和认识历史现象和本质的能力,把握历史发展规律;使学生了解国史和国情,弄懂近代中国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选择了共产党、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使学生了解外国列强入侵中国和中国人民反侵略的历史,从而树立起爱国主义的精神,树立起报效祖国、振兴中华的伟大理想。

并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提供历史和理论立足点。

由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程的特殊性,有必要建立一套综合考核学生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和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的评价体系,考核对所学内容理解运用,以及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规律的能力。

学校2011年度教学改革项目立项指南明确提出“要推进考试方法改革,探索形成性考核方式”。

形成性考核是现代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强平时教学管理,确保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所以,依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特点和考虑教学改革的整体性,本课程适宜于进行考试方法改革,探索形成性考核方式,以及纸质试卷与“机考”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借助考核方式改革来促进《纲要》课的教学改革。

同时,针对《纲要》课程内容特点,本课程的教学改革也适宜于重点实施“四进三联”教学改革之“专题讲座进课堂”等的改革内容。

通过集体备课和科学研究,确定本课程重点讲授的专题及其主要内容,教师发挥各自优势,分工负责,写出重点专题讲稿,讨论修改后供大家教学参考使用,并逐步将思想理论内容完整,教学效果良好的专题编辑成册。

改变各自为政,重点分散,差别明显的状况,使教师之间能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保证教学质量。

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体系中德育的主渠道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

它是以大学生健康成长为主线、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遵循大学生思想道德变化、形成和发展的规律,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经常遇到的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问题,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其他多种学科的知识,旨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道德、法律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当前所教授的大学生大都已是90后,由于社会转型、家庭环境等原因,普遍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相比较之前的大学生少了一些思维上的顺从和性格上的内敛。

自主性需求增加了,时代不同了,要求《基础》课程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从整体性角度考虑思政课教学改革,本课程适宜于从教学方法改革为着眼点,通过教学方法的创新给学生自主学习、快乐学习的空间。

达到“还学与生”的改革目标,即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变过去的“要我学”为“我要学”。

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坚持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相统一。

把单向“注入式”教学引向师生双向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其它语言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