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823010 上传时间:2023-07-20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7.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docx

《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学设计.docx

教学设计

个人初备案

二次备课

课题

1和0的乘法

课时

5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巩固所学内容,能根据图意列出连加的算式,说出是几个几相加。

2、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关系。

3、总结出1和0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总结出规律。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乘法的意义,能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2、有关0的乘法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填一填(投影出示)

3+3+3+3=()×()

7+7+7=()×()

5+5+5+5+5+5=()×()

6+6+6+6+6=()×()

2、写出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4×3=12

()()()

3、谈话:

神奇的魔术家今天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新的节目,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个魔术是怎样的?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魔术家的表演吧!

语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授。

出示挂图:

第一幅图

引导学生仔细看图,说说魔术师在变什么魔术?

通过看图你知道了什么?

谁能根据这幅图提几个数。

老师引导学生提问:

第一幅共有几顶帽子?

几只鸽子?

板书:

原来三顶帽子中一共有几只鸽子?

谁来解决他的问题?

(指定5名以上学生回答,老师在黑板上列式板书)。

提问:

谁能列出加法算式?

谁能列出乘法算式?

出示挂图:

第二幅图

思考:

魔术师现在在变什么新花样?

谁看懂了?

老师引导学生第二幅有几顶帽子?

几只鸽子?

老师想问问大家现在三顶帽子里一共有多少只鸽子

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回答出0只。

提问:

谁能列出加法算式?

谁能列出乘法算式?

(老师在黑板上列式板书)。

出示书中的思考题:

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1和0的乘法算式的得数分别有什么规律?

然后通过小组的合作,实践、体验,最后总结要点,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结论:

1和任何数相乘,得数就是这个数。

0和任何数相乘,得数都是0。

三、巩固练习。

1、提问:

(1)图中一共有几棵树?

你是怎么知道的?

谁能列出加法算式?

说的对吗?

为什么他说得对?

谁能列出乘法算式?

你为什么要这样列算式?

(学生说出乘法算式的意义)

(2)树上一共结了多少个果子?

你是用什么办法算出来的?

什么方法数得快、算得快?

请你在书上列出加法和乘法算式。

(让学生比较数数的方法、连加的方法、乘法哪种方法最快)

2、根据插图,按顺序回答。

(1)吊椅上现在坐了几个人?

指名上黑板列出加法和减法算式。

(学生说出乘法算式的意义)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只要学生的问题符合题目内容,都要给予肯定。

3、自主练习第4、5题。

4、自我检测:

我学会了吗?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

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作业布置

 提前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

1+1+1=31×3=30+0+0=00×3=0

教后反思

 

个人初备案

二次备课

课题

3和4的乘法口诀

课时

5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经历由加法推导乘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了解乘法口诀的产生。

2.通过实践熟悉、掌握3和4的乘法口诀。

教学重难点

通过实践熟悉、掌握3和4的乘法口诀。

经历由加法推导乘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了解3和4乘法口诀的产生过程。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手段

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艺术节的表演越来越精彩了。

小丑头顶小碗,手扔彩球,每个小丑头顶多少个小碗?

手里有几个小球?

有一位小朋友又编了一个顺口溜,一个小丑3个球,4个小碗顶在头;两个小丑6个球,8个小碗顶在头。

你能接着说下去吗?

二、新课

1、摆一摆

用你手里的小圆片来表示小球,用小棒来表示小碗。

先表示出一个小丑头上顶的小碗的数量和手里扔的小球的数量。

学生摆,教师巡视。

根据你刚才摆的,你能来说说没个小丑头上有几个小碗,手里扔着几个小球吗?

引导学生按照顺口溜的方式说一说。

2、现在咱们再来看看两个小丑几个小碗几个球。

A在你刚才摆好学具的旁边,用同样的方式再表示一个小丑。

B现在你摆了几个小丑了?

C那么两个小丑____个球,____个小碗顶在头?

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回答时老师板书加法算式

23+3=64+4=8

3、你能用同样的方式先摆一摆,再说一说3个小丑____个球,____个小碗顶在头?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指生答,并说说自己思考的过程。

4、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书上其他部分。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让学生在摆的同时理解相同

加数连加的过程,为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做准备

5、指生答:

你是怎样完成的?

指生板演。

这些加法算式我们可以用乘法来表示。

1、一个小丑3个球,就是1个3,那么可以用乘法算式1×3=3来表示。

指生说各部分的含义。

为了便于记忆,我们给他编了一个乘法口诀,就是一三得三。

2、你能用乘法算式表示2个小丑手里的球吗?

指生答2×3=6

那么我们也可以给它编一个乘法口诀,就是二三_____

让个别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其他由几个算式编出的口诀

全班齐读算式和口诀。

指生答。

引导学生找到规律,发现其中的特点,从而进一步掌握乘法口诀。

三、巩固练习。

1、你能把学过的口诀说个你的同位听一听吗?

2、看口诀,说算式

自己完成书17页2的乘法口诀。

3、自己完成自主练习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

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作业布置

熟记3、4的乘法口诀

整理学过的乘法口诀

提前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

1个小丑3个球,___个小碗顶在头134

2个小丑6个球,___个小碗顶在头23+3=64+4=8

3个小丑9个球,___个小碗顶在头33+3+3=94+4+4=12

…………

教后反思

 

 

个人初备案

二次备课

课题

1---5的乘法口诀

课时

6

授课类型 

练习课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巩固1~5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能够运用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3、能够运用口诀解决乘法问题,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在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愉悦。

教学重难点

 1、在经历1~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及探索、寻找口诀记忆规律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抽象推理能力。

2、寻找口诀记忆规律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抽象推理能力。

教学方法

练习法、谈话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有关于1~5的乘法口诀,并用这些知识解决了很多的实际生活问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做一些综合练习。

二、自主进行综合练习:

1、兔妈妈给小兔子买耳环,看看小兔子,你发现了什么?

兔妈妈一共要买多少个小耳环呀?

请你把相应的算式填出来。

2、请你把答案填上,并且想一想,怎样可以做得又对又快,和同学交流一下。

3、这些加减法的计算你还会吗?

自己独立做一做。

(比一比看谁做的又快又对)

4、你能看着口诀写出算式吗?

再说几个乘法口诀考考你的同位。

5、小明遇到了一个难题,这里有一张写字台,请你仔细观察后,想一想,5张写字台,有多少个抽屉?

多少扇门?

多少条腿?

你能不能试着编个小儿歌接着说下去呢?

6、请你找一找图中的规律,然后算一算,涂一涂。

7、今天是周末,红红的爸爸、妈妈约了同事一起去旅游,请你思考一下,他们租这辆车行吗?

在小组中说明你的理由。

8、小猴子给我们带来了一道智力题,要把木料锯成4段,需要锯几次?

如果是5段呢?

10段呢?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老师拿一张纸条当木料“锯”给学生看让学生有直观的认识)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

作业布置

 提前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个人初备案

二次备课

课题

相关链接乘加乘减

课时

7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了解含有乘加或乘减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2.能够正确地进行乘加或乘减的运算,并通过计算帮助自己记忆乘法口诀。

教学重难点

掌握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熟练计算乘加乘减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看图你有怎样的发现?

提出什么问题?

可以横看、可以竖看、从个数上说一说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根据你提出的问题想一想如何解决?

又有哪些方法?

在右边的图上圈一圈?

根据的圈的列出算式

在一幅图上圈画出一种,可以圈一圈分组,也可以补上

三、巩固练习

1、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这道题?

把你的想法在图上圈出来。

2、完成课本13页自主练习1题,说说你先算了什么?

3.完成课本13页自主练习4,把你的口算方法告诉大家。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可以从知识、思想和方法、情感等方面说说,回顾。

作业布置

 自主练习1、2、3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个人初备案

二次备课

课题

综合练习

课时

8

授课类型 

练习课

教学目标

1、能将所学的乘法口诀运用到生活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

能够运用口诀解决乘法问题,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在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愉悦。

教学重难点

1、能够根据得数想口诀,也能够根据口决列算式,可以由算式想到乘法口诀。

2、运用所学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亮亮要帮奶奶找药,他可是个聪明的孩子,他发现了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让我们一起来解决它们吧!

学生完成问题的解决。

学生还能提出问题,让他们根据各自提出的问题列式

二、巩固练习。

学生完成基础训练

三、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

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作业布置

 提前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第三单元小制作

----------角的初步认识

主备人:

赵丽丽

主备时间:

2016、10

教学内容:

角的认识。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开始学习的,是进一步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

本单元是对角的初步认识(角的图形与各部分名称),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以及对直角、钝角和锐角的初步认识,较好的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材中选择了学生最熟悉的教室内的活动作为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同时教材又适时地将其中的数学信息抽取出来,让学生观察、分析,理解知识,努力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强调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抽象的内容变得直观,容易理解。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能借助三角尺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直角符号表示直角;会用简单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初步学会画角。

在认识角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观察、想象、动手操作和形象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借助生活经验,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角的直观认识,会用直角符号表示直角,注重学生的操作活动,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体会角的基本特征。

在认识角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观察、想象、动手操作和形象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通过丰富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直角的正确表象。

与直角比大小是辨认锐角、钝角的基本方法。

 

个人初备案

二次备课

课题

认识角

课时

1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能借助三角尺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直角符号表示直角;

2、会用简单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初步学会画角。

在认识角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观察,想象动手操作和形象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认识角的大小、比较角的大小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看,他是谁。

学习小伙伴介绍自己,并介绍所带来的礼物——与角相关的实物图例。

教师出示三角尺,找一找角。

你能找找教室里的角吗?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观察了这么多的角,说明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角。

同学们摸摸三角尺的角,引导学生用顶点接触皮肤,用手试试角的两条边。

通过我们的观察、接触,谁能说说什么是角?

例如:

角是尖尖的,角有两条直边。

教师总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

用数学语言这样介绍角:

顶点、边。

课件出示。

角的尖尖的部分我们叫做顶点,两条直边我们叫做边。

学生说另一个角各部分的名称。

三、借助素材,总结概念

小灵通想带着大家去动物乐园参观,可是必须有开锁密码才能把门打开。

大家一起去帮帮他们吧!

课件出示练习题。

说说哪些是角?

哪些不是?

四、适当外延,深化概念

在大家的帮助下,我们顺利地来到了动物乐园。

你能从动物们的家中发现角吗?

大家仔细观察,这两个角有什么特点?

这就是直角,找找教室中的直角。

五、巩固拓展,应用概念

1、你能从这些广告上标志中找出直角吗?

课件出示。

2、回忆乘法口诀。

儿歌的形式,使学生起身活动一下。

完成角与乘法的练习。

3、一张正方形的纸,剪去一刀,还剩几个角?

引导学生明白,思考问题要考虑全面,把事物的各种可能性都考虑到。

当堂检测:

作业布置

自己制作一个角;找生活中的角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个人初备案

二次备课

课题

认识角

课时

2

授课类型 

练习课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能借助三角尺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会用直角符号表示直角;会用简单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初步学会画角。

2、在认识角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观察,想象动手操作和形象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认识角的特征与角各部分的名称。

运用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展开学习。

教学方法

谈话法、练习法

教学手段

课件、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回顾梳理

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观察到角了么?

谁能说说你在生活中哪些地方找到了角?

二、深化练习,巩固拓展

1.第一题是一道判断是否是角的题目

请学生独立作出选择,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

说一说为什么有的图形不是角。

2.第二题是一道找直角的题目

在找角时,有的图形包含多个直角。

请学生仔细观察,并借助三角板的直角来验证。

然后在相应的位置画上直角符号。

养成用符号表示直角的好习惯。

3.第三题:

小组讨论“你在生活中都见过哪些角?

它们和你学到的角一不一样?

4.第四题是一道画直角的题目,

先请学生在小组中讨论直角的画法。

并自己动手试着画一画。

然后请画的最好的同学上台展示,并请全班评议。

然后请同学自己动手用三角板来验证画的直角是否准确。

5.请同学上台来做一做:

▲▲▲▲■■■■■

1个▲有()个角1个■有()个角

4个▲有()个角5个■有()个角

□○□=□□○□=□

三、回归情境,总结提升

找一找生活中的角,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当堂检测:

作业布置

 提前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个人初备案

二次备课

课题

锐角和钝角的认识

课时

3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充分运用观察、比较和操作的方法自主学习。

2、通过剪一剪、摆一摆的活动充分感知角的形状、大小,建立角的空间概念。

3、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剪一剪、摆一摆的活动充分感知角的形状、大小,建立角的空间概念。

2、锐角和钝角的认识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用学具做一个角。

同位互相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那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比较角的大小。

我认为是两条木条的长短不一样。

我认为是角的大小不一样。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1、请大家量一量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2、你能不能证明一下自己的猜想

3.讨论一下:

怎样比较角的大小?

用三角板比一比,把两个角重叠下来,描一描,比一比。

折出一个角的大小,放到另一个上面比一比。

在学生探索的基础上,使学生体会角正确的方法:

先把两个教的顶点对齐,使一条边重合,然后看两条边落到什么位置。

4.谁愿意把自己的方法与大家分享?

5.请大家分一分不同的角。

三、借助素材,总结概念

像这样比直角小的角叫做锐角,比直角大的角叫做钝角。

小组同学互相比一比,你们组谁做的角最大,谁的最小。

四、适当外延,深化概念

锐角、钝角的导学通过与直角的对比引出来。

先出示直角,让学生辨认,再出示锐角和钝角,引发学生思考:

这两种角的大小和直角有什么不同呢?

启发学生把这两个角和三角板的直角比一比,知道比直角小的叫锐角,比直角大的叫钝角。

然后引导学生通过画一画、折一折、拼一拼的方法让学生进一步感知锐角、钝角,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表象。

当堂检测:

作业布置

 提前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个人初备案

二次备课

课题

锐角和钝角的认识

课时

4

授课类型 

练习课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充分运用观察、比较和操作的方法自主学习。

2、通过剪一剪、摆一摆的活动充分感知角的形状、大小,建立角的空间概念。

3、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剪一剪、摆一摆的活动充分感知角的形状、大小,建立角的空间概念。

2、建立角的空间概念。

教学方法

谈话法、练习法、讲授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回顾梳理

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手中的木条,在变化中分别是什么角?

二、深化练习,巩固拓展

比较两个角大小的题目。

可以让学生先估计,在实际操作,通过比较看看有什么发现。

准备两个长短不同的活动角,让学生们进行比较

说一说自己发现了什么?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让学生感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数角个数的题目对图形中的角,只要学生数出个数就可以,

不要过多扩展,增加人为难度。

按指定要求做出角的活动,利用图中呈现的方法,也可以用自己所喜欢的其他方法。

加深学生对各种角的认识,突出动手操作意图。

开放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寻求符合条件的多个答案。

三,回归情境,总结提升

“我学会了吗?

”呈现了一幅用各种图形拼成的风景图。

该图图文并茂,用小诗增加了题目的诗情画意。

练习时,可通过找一找,比一比,做一做等形式,引导学生用本单元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

完成练习后,组织好交流活动,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注意能力的培养和数学美的教育。

当堂检测: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第四单元:

凯蒂学艺----表内乘法

主备人:

丁坤堂

主备时间:

2016、10

一、教学目标:

1.经历编制7~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7~9乘法口诀的来源。

2.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记熟7~9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计算。

3.会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编制口诀,初步学会运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识。

二、单元分析:

学生已学习2~6乘法口诀,会利用学习2~6乘法口诀的思考方法和学习经验来学习7~9的乘法口诀。

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独立性,扩大学生思维的空间,在互相交流各自想法的基础上,自觉吸收自己喜欢的思路,学习口诀、记忆口诀。

重点:

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

难点:

1.记忆口诀;

2.在解决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

 

个人初备案

二次备课

课题

6---9的乘法口诀

课时

1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6的乘法口诀。

2、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3、在观察中学会思考问题。

教学重难点

1、理解6的乘法口诀,并会实际应用。

2、实际应用6的口诀。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练习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1、同学们你喜欢踢沙包吗?

今天我们来观察一下一个沙包用几块布做成的好吗?

2、请同学们看情境图,让学生观察情境图,根据我们找到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

预设:

一个沙包用多少块布?

茶几上放了多少个纸杯?

上面有几只仙鹤等。

二、算法交流,分析比较

1、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解决汇总问题。

做6个沙包用了多少块布?

2、师引导生从一个沙包几块布?

2个沙包几块布……一直编到6个沙包用了多少块布。

三、沟通优化,促进发展

1、编出6的乘法口诀,师引导生编,说算式,编口诀。

2、解决茶几上放了多少个纸杯,引导生写出乘法算式,说出用哪句口诀。

四、联系实际,灵活应用

1、自主练习第1题,让学生明白题意,解决问题。

2、把口诀填完整。

一六得()()六十八五()二十

()六十二四()二十四六六()

计算,应用口诀进行计算。

6×3=2×6=3×5=4×2=

5×6=1×6=6×6=6×4=

五、谈收获

让学生说一说本节课自己学会了哪些知识?

有什么收获?

当堂检测: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个人初备案

二次备课

课题

6的乘法口诀

课时

2

授课类型 

练习课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加深对6的乘法口诀的认识,巩固6的乘法口诀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应用6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2、应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回顾梳理

看彩图应用展台。

请同学讨论,提出问题。

然后我说你写。

四六二十四4×6=246×4=24

二六十二2×6=126×2=12……

二、深化练习,巩固拓展

自主练习第5题。

看彩图,提问题

预设:

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一共有多少个蓝气球?

一共有多少个红气球?

要求:

根据生提出的问题,师生一起解决,写出算式,并说出运用哪一句口诀。

自主练习第6题,看彩图,根据题中提出的问题你会列算式吗?

指生说一说,再解答。

三、回归情境,总结提升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说给同学听。

当堂检测: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个人初备案

二次备课

课题

7的乘法口诀

课时

3

授课类型 

新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