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原理作业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82169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50.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原理作业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作业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作业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作业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马克思主义原理作业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原理作业1.docx

《马克思主义原理作业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原理作业1.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原理作业1.docx

马克思主义原理作业1

西北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方通学校教学站

2019级第一学期

马克思主义原理(第一次作业)

专业英语姓名陈晨层次本科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24分)

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

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B、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C、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2.哲学基本问题是:

(D)

A、意识问题                           B、物质问题

C、意识和物质问题                     D、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

3.荀子说: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句话要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A)

A、规律是客观的                       B、世界是物质的

C、世界是可知的                       D、世界是运动发展的

4.人们先设计图纸,然后根据图纸施工建成大楼,这说明:

(C)

A、意识决定物质                       B、意识创造物质

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D、意识依赖于物质

5.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在于:

(B)

A、感性认识包含错误,理性认识则完全正确

B、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则反映事物的本质

C、感性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理性认识则来源于抽象思维

D、感性认识产生于日常生活,理性认识则产生于科学实验

6.生产力诸要素中起主导作用的要素是:

(A)

A、劳动者                            B、劳动资料

C、劳动对象                          D、科学技术

7.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

(D)

A、只有直接经验来自实践             

B、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

C、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活动才能获得

D、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8.一切社会意识所共有的本质特征在于:

(B)

A、它们具有阶级性                   B、它们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C、它们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   D、它们一视同仁地为一切经济基础服务

9.生产关系诸多内容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C)

A、产品的分配关系                   B、商品的交换关系

C、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D、产品的消费关系

10.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表现为:

(A)

A、加速或延缓历史发展进程           B、改变历史发展的规律

C、决定历史时代的根本特点           D、决定历史发展的方向

11.商品是:

(B)

A、用于满足人们需要的劳动产品       

B、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的劳动产品

C、一切物品                        

D、一切有用的物品

12.资本积累是指:

(A)

A、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             B、物质财富的积累

C、资本的原始积累                   D、生产资料的积累

13.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是:

(D)

A、生产绝对剩余价值               B、生产相对剩余价值

C、降低劳动力价值                   D、获取超额剩余价值

14.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是社会主义发展的:

(B)

A、客观标准                         B、必然要求和最终结果

C、现实状况                         D、起点

15.商品的市场价格采取垄断价格的形式:

(B)

A、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               

B、是价值规律在垄断阶段的表现形式

C、表明商品价格已不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D、表明垄断组织凭借垄断地位可以任意规定商品的价格

1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

(C)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

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D、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制度状况的规律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马克思主义物质观(ABCD)

A、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B、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

C、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D、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2.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要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BC)

A、德国古典哲学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D、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理论

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表现在是否承认(BC)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B、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C、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            D、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4.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在经济、政治等诸多方面发生了许多新变化,其原因在于(ABCD)

A、当代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所产生的巨大推动作用

B、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力和利益斗争的作用

C、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资本主义产生了一定影响

D、改良主义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

5.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无产阶级执政党应(ABC)

A、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B、必须充分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

C、必须以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坚持“走自己的路”

D、对资本主义的东西应予坚决的排斥和抵制

三、辨析题(每小题7分,共21分)

1.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具有不确定性。

答:

这一命题是对的。

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即相对性,是指实践标准的具体性、历史性和条件性。

包括下列方面:

第一,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

任何实践都会受到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有其局限性;第二,实践具有社会性。

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是社会的、历史的、群众的实践;第三,实践和认识都是发展的,实对认识的检验是一个不断运动发展过程。

2.杰出人物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主要力量。

答:

这一命题不对。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可见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是人民群众而不是英维人物。

认为杰出人物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主要力量,从而夸大了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本质上是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

当然,杰出人物作为人民群众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比普遍个人大得多的作用,并使历史事件打上杰出人物的个人印记,但要看到,杰出人物活动的社会制约性,他们不能决定和改变历史发展的总进程和总方向。

人民群众才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决定力量。

3.没有劳动就不可能有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进行生产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

答:

前提是对的,推论是错误的。

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劳动是劳动力的使用。

人的劳动是任何社会进行生产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没有劳动就不可能有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

至于劳动力是否成为商品,并不是人类进行生产的必要条件。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在封建社会后期发生的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劳动力成为商品标志着简单商品生产发展到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新阶段。

四、材料分析题(1—2小题为12分,第3小题为16分,共40分)

1、大跃进时期,人们提出过许多口号: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胆量等于产量。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结果大跃进成了大衰退。

永动机的设想很好,但却没有人将它做出来。

根据以上材料试说明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6分),以及怎样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6分)

答: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第一,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认识和改造自然界,要尊重自然界的规律;认识和改造社会,要尊重社会规律。

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越深刻、越正确,就越能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不顾规律和违背规律,如材料中所述的不尊重自然界的规律,只能把事情办糟。

其次,在存重客观规律的基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是说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恰好相反,人们必须在尊重客现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主观能动性,オ能实现自己的目的,推动社会步。

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承认思想、理论的巨大力量是不科学的;但像材料中所描还的,夸大人的意识能动性同样是错误的和有害的。

那么怎样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呢?

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其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需要通过实践将观念的东西转化为客观的东西,使客观世界发生合乎目的的改变。

最后,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这要求人们选择合适的物质手段并创造条件。

此外,提高主体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是发挥主观能性的重要体现。

2、实践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分化和统一的基础,是人所独有的活动,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

根据以上材料试回答为什么说“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2分)

答: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是因为:

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产生的根源,实践首先是人在改造然界的活动中必然产生人与人的一定的联系和关系。

在人与人的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形成政治的、观念的等各种社会关系。

第2,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实践包括制造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创立和改造社会关系的实践以及创造精神文化的实践。

实践是人的活动的根本内容。

第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社会的发展是在实践的推动下发生的,特別是生产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生产力是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而生产力就是“人们的实践能力的结果。

3、旧中国经济文化远落后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但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决定了我国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这也使得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面临更多的困难,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

试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的根源。

(16分)

答:

我国作为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国内国际形势,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

其根源归结起来主要有:

第一,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

我国生产力水平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着较大差距,这就决定了我国必须把大力发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赶上和超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完成这一任务,无疑需要长期和艰苦的探索和奋斗。

第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

由于我国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先进文化,同样需要长期和艰苦的探案和奋斗。

第三,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

一方面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军事、政治压力、有限制的经济科技合作与援助、文化渗透等手段,阻挠和遏制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

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处于低潮,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面临更大挑战,使得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将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第四,我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认识的过程。

社会主义建设既是一个实践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认识发展的过程,我国建设社会主义,要想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必然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

西北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方通学校教学站

2019级第一学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业技术培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