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试地理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882130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81.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届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届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届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届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试地理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试地理试题.docx

《届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试地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试地理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试地理试题.docx

届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试地理试题

2014届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试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

(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1.据报道,欧洲已开始利用空间太阳能发电(即在太空建立太阳能发电站,所产生的电能将以微波或激光形式传输到地球),其效率是地面太阳能发电的3.5倍。

在太空发电效率高主要原因是

  A.激光能量集中          B.不受大气的影响

  C.距离太阳近             D.发电站规模不受空间束缚

2.云、桂、琼欲打造我国“冬季菜篮子”基地,其主导因素是

  A.热量         B.水分         C.技术          D.交通

  雅典当地时间(东二区)2008年3月24日11时44分24秒,阳光点燃了女祭司手中的火炬。

据此完成3--4题。

3.阳光点燃女祭司手中的火炬时,北京时间为

  A.23日5时44分24秒B.23日17时44分24秒

  C.24日5时44分24秒D.24日17时44分24秒

4.点燃火炬的时间选择在雅典当地时间12点左右的主要原因是

  A.气温高B.天气晴朗C.太阳高度角大D.风力小

  下图是不同地点6月22日的日出时刻与日照时数之间的关系。

读图,回答5--6题。

5.下列地点按纬度由低到高的正确排列是

  A.①③②④B.②①③④C.③④②①D.④③①②

6.造成①地日照时数少于②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因素B.大气环流C.地面起伏D.天气状况

 读图,回答7—8题。

7.若此图代表“三圈环流”中的低纬环流圈(甲乙为近地面,丙丁为高空),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处近地面为副热带高气压    B.③代表信风带

  C.甲处为少雨地带              D.乙处为热力原因形成的高气压带

8.若此图为太平洋某海域大洋环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该地为北太平洋中低纬海区B.②代表暖流

  C.④代表西风漂流           D.丙处有上升流作用形成的大渔场

  下图为近年来影响我国耕地减少的因素构成图。

读图,回答9--10题。

9.图中因素对农业用地造成实质性减少的有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下列地区中退耕因素与图中①对应不正确的是

  A.内蒙古高原退耕还草       B.松嫩平原退耕还湿

  C.云贵高原退耕还林         D.河西走廊退耕还湖

 下图为我国西南某区域地质剖面图,图6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甲、乙、丙、丁处,地质构造相同的是

  A.甲与乙    B.甲与丙     C.乙与丙    D.丙与丁

12.丙处岩石的成因与图6地壳物质循环图中数字代表的岩石相符的是

  A.①    B.②    C.③和④   D.④

13.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自丁地至丙地自然带呈现的变化最有可能的是

  A.垂直带谱更加复杂           B.垂直带谱变得简单

  C.同一自然带分布高度增加     D.同一自然带分布高度降低

14.有关山的形成,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岩层受侵蚀弯曲形成褶皱山          B.板块运动地块隆起形成向斜山

  C.岩层断裂错位上升形成断块山       D.岩浆侵入,冷却堆积形成火山

  2012年12月1日,哈大高铁正式开通营运。

它是我国在高寒地区修建的首条、也是世界上第一条新建高寒高速铁路,设计时速350公里每小时,沿途经过10个城市。

其设计施工难度巨大,沿线冬季极端最低温度零下40℃左右,最大积雪厚度30厘米,沿线土壤最大冻结深度达205厘米,右下图是哈大高速铁路示意图。

读图回答15--16题。

15.哈大高铁在建设过程中攻克的技术难题主要是:

  A.路基不稳  B.路基冻胀  C.地震频发  D.地势起伏

16.图中乙河与甲河相比

  A.结冰期长    B.流量更大     C.凌汛期长    D.含沙量大下面为欧洲某河流流域示意图(图中虚线为流域界线),该河流水量充沛,季节变化大,流域内出产质葡萄。

读图回答17--18题。

17.该河流径流量最小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18.该河流流域内出产质葡萄的气候资源势是

  A.夏季高温多雨B.全年降水丰富C.夏季光照充足D.冬季昼夜温差大

  根据下图信息,回答19--20题。

                                   

19.图中a的值可能为(     )°C

  A.18    B.20    C.22    D.24

20.R地的半球位置和地形可能是

  A.北半球山地       B.北半球盆地   C.南半球山地       D.南半球盆地

     读世界某区域略图,根据图中信息回答21--23题。

21.按照性质划分,图中洋流应为:

  A.风海流    B.补偿流   C.寒流  D.暖流

22.此季节图中F半岛盛行的风向是:

  A.西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东南风

23.关于E海域形成原因分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消亡边界的两个板块碰撞运动形成B.消亡边界的两个板块张裂运动形成

  C.生长边界的两个板块碰撞运动形成D.生长边界的两个板块张裂运动形成

  下表是我国华北平原某城市2012年某月连续三天的天气与空气质量统计表,回答24--26题。

日期

天气状况

日平均气温

最大风力

空气首要污染物

13日

多云

11℃

北风4级

悬浮颗粒物

14日

阴雨

7℃

北风6级

悬浮颗粒物

15日

转晴

3℃

北风5级

氮氧化物

24.该城市最不可能出现此天气变化状况的月份是

  A.2月           B.4月           C.7月           D.12月

25.这三天中,从该城市过境的天气系统是

  A.反气旋         B.气旋          C.暖锋           D.冷锋

26.这三天气温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受云层厚薄变化影响                B.与气流方向和性质有关

  C.由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导致          D.与风力大小变化相关

  下表是世界四个地区人口相关数据,据表回答27--28题。

地区

总人口(万人)

出生率(%)

死亡率(%)

地区生产总值(亿美元)

130

1.78

0.62

160

820

0.55

0.60

908

1900

1.79

0.81

190

4800

1.24

0.64

 

1036

27.四个地区中,人口老龄化趋势最明显的是

 A.①地区     B.②地区     C.③地区     D.④地区

28.根据材料可知,④地区在四个地区中

 A.经济发展水平最低  B.国土面积最大C.人口年龄结构最年轻

 D.年净增人口最多

 读表,回答29--30题。

1949年到1998年我国部分地区水、旱灾害频次统计表

地区

旱灾频次

水灾频次

三江平原及长白山地

32

219

松辽平原

169

357

环渤海平原

415

799

黄淮平原

846

1407

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

949

 

2151 

29.我国水旱灾害

  ①水旱灾害频次由南向北递减     ②水旱灾害频次由南向北递增

  ③南北方水灾频次均多于旱灾     ④北方旱灾频次多于水灾频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0.减少江南丘陵地区水灾的措施

  A.加固堤防、疏通下游河道            B.退田还湖,增强调蓄能力

  C.加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        D.河流截弯取直,提高泄洪能力

  读“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回答31--32题。

31.图中反映我国

  A.60岁以上人口已高达30%   B.出生率呈上升趋势

  C.劳动人口比重将下降         D.2035年后退休人口多于劳动人口

32.分析我国人口结构数据,辅助规划城市服务设施,可以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R         B.P         C.PR          D.I

    读“海南年降水量分布(单位:

毫米)图”,回答33--34题。

33.海南年降水量总体分布特点是

  A.沿海多内陆少B.西北多东南少C.南部多北部少D.东部多西部少

34.海南省西部昌化拥有我国少有的热带滨海沙漠景观,其成因最可能是

  A.地处内陆,受大陆气团控制           B.终年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C.地处夏季风背风地带,降水少、蒸发强D.海水侵蚀形成

35.“P+R”(ParandRide)意思为“停车换乘”,通过兴建“P+R”停车场,将私家车和公共交通系统接驳。

右图为我国某大城市“P+R”交通模式示意图,关于该交通模式的有利影响,不包括

 

 A.减少能源消耗       B.减少大气污染

  C.缓解中心区交通压力D.缓解地铁客流量

   雾霾天气造成城市里大面积低能见度的情况。

在早上或夜间相对湿度较大的时候形成的是雾,在白天气温上升、湿度下降的时候逐渐转化成霾。

这种现象既有气象原因,也有污染排放原因。

读某城市一天中PM2.5变化图,回答36--37题。

36.下列有关上图中PM2.5出现两个峰值的主要原因最合理的是

  A.工业活动造成的污染     B.汽车尾气造成的污染

  C.城市外围的秸秆燃烧     D.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造成的扬尘

37.下列近地面天气系统中有利雾霾天气形成的天气系统是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下图为世界及四个大洲城市化发展统计图,回答38—39题。

38.该图反映  

  A.城市化水平与城市化速度成负相关        B.亚、非洲城市化速度较快

  C.亚、非洲总体处于城市化初级阶段        D.欧洲、北美呈现逆城市化

39.新兴国家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在城市中出现一些问题,下面描述与实际最不相符的

  A.无序扩张、环境质量下降      B.交通拥堵,住房紧张

  C.教育配套滞后,位不足      D.劳力紧缺,退休年龄推迟

近代,我国滇、藏、川之间的贸易是通过“茶马古道”进行的,它是以马帮(骡马)运输为基础,实现川、滇的茶叶和西藏马匹、药材的交易,故称“茶马古道”。

抗日战争中后期,“茶马古道”还曾成为大西南后方主要的国际商业通道。

读下图,完成40题。

                             

40.马帮运输是滇、藏、川之间一种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采用马帮运输的主要原因是

  A.当地畜牧业发达,骡马数量多

  B.当地经济落后,就业机会少,发展马帮运输可增加就业机会和运输收入

  C.可丰富旅游活动的内容,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D.骡马对自然条件的适应性强,可满足当地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对交通运输的需要

二、综合题。

(共56分)

41.(22分)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

每当你来到贺兰山下的银川,都会被那一片片迷人的湖泊湿地和悠闲的水乡风光所打动。

上世纪60年代和90年代,银川湿地的储水量一度大幅下降。

如今从黄河灌区逶迤而来的一条条水渠,将湖泊湿地重新连通,塞上湖城风采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