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分类汇编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818595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分类汇编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全国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分类汇编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全国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分类汇编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全国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分类汇编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全国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分类汇编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分类汇编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docx

《全国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分类汇编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分类汇编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分类汇编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docx

全国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分类汇编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2017年全国名校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分类汇编(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一、选择题(共24小题)

1.(2017·安徽芜湖、马鞍山一模)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

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这说明了(  )

A.没有近代西方国家的侵略就没有新中国

B.战争是推进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C.战争改变了远东和世界格局

D.战争促使中华民族不断反思并最终走向胜利

解析从材料“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可知新中国产生是由于中国人的反抗,故A项错误;战争导致近代中国受到侵略,故救亡图存是推动近代中国学习西方,不断变革的主要动力,故B项错误;从“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可知是新中国改变了远东和世界格局,故C项错误;战争使中国人认识到了自身的落后,不断变革进步改变了中国落后挨打的境地,故D项正确。

答案D

2.(2017·广西桂林模拟)“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乃至远东近代历史上划时代的重要事件,不仅对中日两国产生了巨大的直接影响,而且使远东国际形势的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下面对该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  )

A.新兴的近代文明战胜了腐朽落后的封建文明

B.简单的学习西方的器物不足以挽救国家的危亡

C.甲午战争使东方开启了近代化时代

D.甲午战争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解析 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了近代西方文明之路,而中国尚处于落后的封建文明,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开始由学习西方器物向学习制度转变,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东方开始近代化之路,日本始于明治维新,中国始于洋务运动,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甲午战争后,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它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 C

3.(2017·湖南衡阳联考)1877-1882年,左宗棠连续五次上书清政府请求新疆建省。

他指出:

“伊古以来,中国边患西北恒剧于东南”“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

西北臂指相连,形势完整,自无隙可乘”。

由此可见,左宗棠认为(  )

A.西北稳定,为新疆建省提供有利条件B.新疆对于京师战略地位举足轻重

C.新疆应该与蒙古发展睦邻友好关系D.新疆建省令分裂势力无隙可乘

解析左宗棠认为新疆建省为西北稳定提供了有利条件,A项错误;“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新疆对于京师战略地位举足轻重,故B项正确;“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新疆对于蒙古安全至关重要,没有反映出新疆应该与蒙古发展睦邻友好关系,C项错误;“西北臂指相连,形势完整,自无隙可乘”,西北各省相互加强联系,令分裂势力无隙可乘,新疆建省只是其中措施之一,D项错误。

答案B

4.(2017·黑龙江大庆调研)“它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

狄世界,夷夏之大防因之而完全崩溃。

”这里的“它”应是指(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析 鸦片战争与材料中“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不符,故A项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进程与材料中“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相符,故B项正确;甲午中日战争与材料中“发端于广东一隅”“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不符,故C项错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材料中“发端于广东一隅”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B

5.(2017·宁夏银川调研)19世纪中期,英国人看穿了天国,认为其虚弱无力、不堪扶持,

所以《泰晤士报》严正表示,“叛军”已经成为“阻挡我们摘取金苹果的龙,最终英国政

府作出了‘选边’的决定”。

此处“选边”的含义是(  )

A.没有太大作用了,干脆淘汰B.保持中立,静观其发展

C.没有利用价值了,让其靠边站D.放弃中立,参与镇压“叛军”

解析 材料“叛军已经成为阻挡我们”“英国政府作出了‘选边’的决定”表明英国参与镇压,故D项正确。

答案 D

6.“太平天国的历史作用不在于‘运动’本身‘革命’,而在于引发了‘生死竞争’,迫使不同营垒中的开明之士顺应历史发展方向。

”该观点认为太平天国运动(  )

A.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统治B.不能承担民主革命重任

C.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趋势D.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解析题干的关键词“生死竞争”“开明之士”“顺应历史发展方向”,意思是太平天国运动唤醒了有识之士的危机感,出于为清政府的生死存亡考虑,他们开始探寻中国近代化的方向,故D项正确。

答案D

7.(2017·山东烟台一中模拟)某班小组讨论“为什么说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

”结果出现以下四种理由,你认为最恰当的理由是(  )

A.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B.规模大、时间长、影响深远

C.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D.担负起了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

解析太平天国运动在反对封建统治的同时,也打击了列强的侵略,事实上已经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从而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故选D项。

答案D

8.(2017·山东省实验高中质检)史学家认为:

“洪仁玕的思想虽不够充分,但却十分可贵,朝这个方向走下去,一定能上道。

”据这种观点判断,太平天国运动“朝这个方向走下去”的表现是(  )

A.制定《天朝田亩制度》B.提出《资政新篇》

C.创立拜上帝教D.永安封王建制

解析洪仁玕根据其居留香港期间的观察写成了《资政新篇》,其成为最早在中国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的体现,故B项正确。

答案B

9.(2017·广东揭阳调研)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负责有关外交事宜的机构出现了从“理藩院”到“总理衙门”到“外务部”的演变。

这些变化(  )

A.说明原有的整个官僚体系遭到否定B.充满屈辱,严重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

C.是中国社会半封建化的表现D.反映了中国外交制度的近代化

解析 外交事宜的机构名称变化,不能体现整个官僚体系遭到否定,故A项错误;外交机构的变化单从名称本身并不能体现“屈辱”,故B项错误,“理藩院”到“总理衙门”到“外务部”的演变,本身不能体现半殖民地或是半封建社会,故C项错误;“理藩院”从称谓可以看出存在明显的华夷之辨,“外务部”采用当时国际通用名称,逐渐与国际接轨,体现了外交制度的近代化倾向,D项正确。

答案 D

10.一位西方观察家在1919年5月这样报道了当时的形势: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数百万农民、商人和工匠有史以来第一次谈论起国家和国际大事……不论你走到哪家饭馆,不论遇到哪一伙工人,你都能听到他们在谈论这些事情。

茶馆里‘莫谈国事’的招牌已经过时了。

”这说明当时(  )

A.近代中国民族意识开始觉醒B.揭开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序幕

C.近代民族民主思想开始传播D.各阶层民众广泛关注社会运动

解析据材料“数百万农民、商人和工匠有史以来第一次谈论起国家和国际大事”可知各阶层民众广泛关注社会运动,故D项正确。

答案D

11.(2017·安徽合肥一模)1905年,孙中山在东京留学生欢迎会上说:

“吾侪不可谓中国不能共和,如谓不能,是反夫进化之公理也,是不知文明之真价也。

且世界立宪,亦必以流血得之,方能称为真立宪。

同一流血,何不为直截了当之共和,而为此不完不备之立宪乎?

”这表明孙中山(  )

A.认为改革是当时中国最好的选择B.反对中国将来走共和之路

C.主张通过暴力革命建立共和政体D.借助进化论思想宣传革命

解析根据材料“且世界立宪,亦必以流血得之”可知其主张革命而非改革,故A项错误;孙中山主张实行民主共和制度,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其主张通过暴力革命、流血斗争来实现民主共和,故C项正确;材料中虽然提到了进化思想,但此处并不是进化论,故D项错误。

答案C

12.(2017·广西玉林、贵港、梧州调研)史学家左舜生认为“辛亥革命是合政治与种族的两个因素而形成的,其成功只限于种族的一面,政治则四十年来并没有表现什么显著的成绩。

”该观点(  )

A.肯定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B.承认政治民主化取得突破

C.认为辛亥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D.不满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解析 材料信息“其成功只限于种族的一面”肯定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故A项正确;材料信息“政治则四十年来并没有表现什么显著的成绩”,故B项错误;认为辛亥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不符合材料信息,也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辛亥革命后中国相继出现袁世凯北洋军阀和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在这两个时期内,政治都没有表现什么显著的成绩,故D项错误。

答案 A

13.(2017·河南新乡许昌平顶山一模)1912年颁布的《临时约法》是中国宪政史上的里程碑,但却为后人诟病。

“因人设法”的做法根本上违背了宪政本意,对此后北洋军阀视宪法为儿戏起到了不好的示例作用。

这种评价主要基于《临时约法》(  )

A.强烈的反清色彩B.缺乏明确反帝要求

C.明显的限袁倾向D.最终成为一纸空文

解析本题考查《临时约法》。

《临时约法》颁布时,清帝已经退位,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临时约法》中反帝评价,故B项错误;从材料“‘因人设法’的做法根本上违背了宪政本意”,结合《临时约法》直接目的是为限制袁世凯独裁,故C项正确;最终成为一纸空文是《临时约法》的结果,故D项错误。

答案C

14.(2017·广东肇庆三模)文学家沙汀在回忆故乡——川西北的绵阳在辛亥革命

后服装的变化时说:

“那时,大家把辛亥革命称为光复,意思是兴汉灭清。

的一般装束是用黑绫子、黑纱帕包头,后头吊半截,说是给崇祯皇帝(明朝末代

皇帝)戴孝。

”这反映(  )

A.辛亥革命推动移风易俗B.“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

C.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D.反封建、反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

解析 材料“男的一般装束是用黑绫子、黑纱帕包头”不能体现移风易俗,故A项错误;材料“那时,大家把辛亥革命称为光复,意思是兴汉灭清”得出反对满清统治,是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故B项正确;材料“说是给崇祯皇帝(明代末代皇帝)戴孝”与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不一致,故C项错误;辛亥革命没有明确反帝,材料也没有直接涉及到帝国主义,故D项错误。

答案 B

15.(2017·湖南长沙统测)五四运动之前,鼓吹新文化的报刊仅有《新青年》及发行才数月的《每周评论》、《新潮》、《国民》等。

五四运动之后,自1919年6月起,年余之间,新出的周刊、旬刊、半月刊、季刊,多达四百种左右,大都为大学、专门学校及中等学校学生所创办。

这说明(  )

A.五四运动的目标是宣传新文化B.《新青年》杂志领导了五四运动

C.五四运动促进了新文化的传播D.陈独秀成为五四运动总司令

解析 根据五四运动的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等口号可知主要目标是反帝反封建,故A项错误;五四运动的领导者是无产阶级,不是《新青年》杂志,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五四运动之后,自1919年6月起,年余之间,新出的周刊、旬刊、半月刊、季刊,多达四百种左右”可知五四运动推动了新思想文化的传播,故C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强调陈独秀的作用,故D项错误。

答案 C

16.(2017·四川德阳三模)陈独秀赞同欧洲马克思主义者重视工人及贬低农民的普遍看法,认为进步的城市力量应充当运动先锋,而落后的农民应顺服地跟从。

他的这一思路(  )

A.指出了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B.推动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C.脱离了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D.有利于正确认识革命的性质

解析 材料中陈独秀赞同欧洲马克思主义者重视工人及贬低农民的普遍看法,但并没有指出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故A项错误;革命统一战线应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陈独秀重视工人及贬低农民的看法不利于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故B项错误;中国的国情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农民占了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陈独秀的看法脱离了中国社会的实际,故C项正确;中国革命的性质是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革命的动力是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陈独秀重视工人及贬低农民的看法,不利于正确认识革命的性质,故D项错误。

答案 C

17.(2017·四川乐山三模)在中共的某文献中明确提出“中共愿为实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而奋斗;停止推翻国民党政权和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据此推知此时的中共(  )

A.以三民主义为行动指南B.坚持将民族利益置于首位

C.欲与政府实现联合执政D.革命的理论修养仍显不足

解析 材料“中共愿为实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而奋斗;停止推翻国民党政权和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说明在民族危亡之际,中共将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故B项正确。

答案 B

18.(2017·晋冀豫联考)毛泽东曾说:

“大革命失败以后,官逼民反,共产党被‘逼上梁山’,那个时期我们不大讲孙中山,不把孙中山丢开自己就站不起来,如同五四时期打倒孔家店一样。

”毛泽东的这段话反映了(  )

A.三民主义的内容存在局限性B.三民主义与中共的革命目标不符

C.国共两党的革命领导权之争D.中共更加重视对革命道路的探索

解析 把三民主义丢开说明中共走自己的革命道路,不是三民主义的内容存在局限性,故A项错误;三民主义与中共的革命目标在反帝反封建方面相一致,故B项错误;大革命失败以后,国共合作破裂,不存在革命领导权之争问题,故C项错误;把孙中山丢开,表明中共走自己的革命道路,故D项正确。

答案D

19.(2017·湖南益阳高三调研)1929年至1932年春,中央根据地流传一首民谣:

“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

日穿草鞋干革命,夜走山路访贫农。

”这首民谣体现了苏区干部(  )

A.廉洁奉公、密切联系群众B.惩治腐败、崇尚廉洁

C.艰苦奋斗、建立政权D.从严治党、加强监督

解析材料内容“自带公粮”“穿草鞋”均体现出了廉洁奉公,“夜走山路访贫农”则体现了密切联系群众,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惩治腐败,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建立政权,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加强监督,故D项错误。

答案A

20.(2017·广东梅州调研)“我建议我们的同志,改变对国民党的排斥态度并在国民党内部开展工作,因为通过国民党同南方的工人和士兵取得联系要容易得多。

”该言论是为了(  )

A.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B.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促成重庆谈判

解析 根据材料“在国民党内部开展工作”可以看出其应该是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是在土地革命时期,故A项错误;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是在国民革命时期,与题目吻合,故B项正确;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在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属于党外合作,故C项错误;重庆谈判是在1945年,根据材料“通过国民党同南方的工人和士兵取得联系要容易得多”可以看出该时期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故D项错误。

答案 B

21.(2017·湖南常德模拟)近代著名报纸《大公报》在《毛泽东先生来了》一文中写道:

“昨日下午三点多钟,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

毛泽东先生来了!

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

”这一报道反映出(  )

A.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人真诚地谋求和平

B.国共合作、和平建国成为中外共同的期盼

C.抗战胜利极大地提高了共产党的社会地位

D.大众传媒是影响当时形势政局的重要力量

解析 材料反映出人们对毛泽东来重庆的兴奋之情,并未强调共产党谋和平,故A项错;人们兴奋是因为抗战结束后国共合作、和平建国成为中外共同的期盼,毛泽东来重庆谈判使人们看到了和平建国的希望,故B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抗战提高共产党的社会地位,故C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大众传媒对时局的影响,故D项错误。

答案 B

22.(2017·云南检测)1945年抗战胜利后,重庆某大报副刊刊出一则谜语,谜面是日本投降,打一中国古代名人。

结果出现了不同的谜底:

屈原(原子弹)和苏武(苏联出兵),周恩来则认为是“共工氏”(传说中的水神),还有人认为谜底是华佗(拖,意为牵制)。

这些不同的谜底说明(  )

A.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的功绩被忽视B.国际援助是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C.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D.人们对抗战胜利不同的理解和认识

解析 “华佗(拖,意为牵制)”,意为中国有效牵制了日军的大部分兵力,其中包括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战,故A项错误;B项本身说法错误;材料不能体现中国共产党是抗战的中流砥柱,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谜底的不同可知,人们对抗战胜利的认识有所不同,故D项正确。

答案 D

23.(2016·江西上饶二模)1941年12月24日至1942年1月15日,中国军队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消灭日军数万人,取得大捷。

此次战役是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盟军与日军交战的首场战役胜利,引起了当时世界媒体的广泛关注,美国总统罗斯福也称:

“盟军的胜利,全赖华军长沙大捷。

”此次“长沙大捷”(  )

A.提高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影响B.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计划

C.表明中国战场是抗击日寇的主战场D.扭转了抗日战争的战局

解析依据材料“盟军的胜利,全赖华军长沙大捷”可知中国军队在盟军的胜利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提高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国际影响,故A项正确;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战略计划,故B项错误;中国是抗击日寇的主战场,但是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1941年12月24日至1942年1月15日”抗日战争依然处于相持阶段,所以并没有扭转战局,故D项错误。

答案A

24.国民党将领薛岳被誉为“百战名将”,抗战中中国军队大规模歼敌的战绩大部分是由他获得的。

可在后来的国共战争中,他却被解放军一败再败。

这说明了(  )

A.抗战中国民党军队的英勇B.民心所背的战争没有出路

C.内战中国民党军队的厌战D.解放军的战斗力空前强大

解析抗战时期,全民族统一抗日,国民党军队得到人民的支持,因此能大规模歼敌,但在国共战争中,人民支持的是中共的军队,国民党军队失去民心,因此一败再败,故B项正确。

答案B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

25.(2017·湖南长沙模拟)(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

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宫、拆孔庙、查禁孔孟“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孝弟忠信,尊孔孟之仁义道德”。

材料二 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太平军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

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国家获得了一种新的合法性和更广泛的权力。

然而甚至在最初那些有希望的年代中都有迹象表明,太平军制度不可能在长时期内制止私人财富的积累和特权的膨胀。

——摘编自《剑桥中国晚清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0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太平天国是怎样进行“社会革命”的?

为什么“太平军制度不可能在长时期内制止私人财富的积累和特权的膨胀”?

(15分)

答案 

(1)拜上帝教在运动初期起了动员组织作用,但随着起义规模的扩大,其难以适应建设农民政权的需要,而农民阶级深受孔孟传统思想影响,运动后期洪秀全不得不借助尊孔方式维持政权。

(10分)

(2)说明:

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实行国库(圣库)制度,平均分配产品。

原因:

小农经济的存在。

(15分)

26.(2017·山西康杰中学二模)(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标志着中国国家地位变化的开始,同时也是中国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变化的起点。

也有学者认为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下,清政府看到了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优越和先进性,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运动。

当然也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应从1911年辛亥革命开始,是基于社会结构的转型这一角度的。

——彭南生《一样历史多样观——中国

近代史的开端及主线》

材料二我是这样一遍遍问自己下决心的:

我是不是有私心在里头?

我是不是为自己利益?

我是不是问心无愧?

我敢跟你说,我做那件事情(1936年兵谏蒋介石的西安事变)没有私人利益在里头,我牺牲我自己,为什么?

——摘自《张学良口述》

材料三 大体上自1938年10月到1940年10月,国民政府决定以争取美国为主的外交方针形成,国民政府多次向美国政府提出了援华要求,然而美国最高当局却没有很快作出对华贷款的决定……1940年4月罗斯福签署了专门命令,批准美国志愿航空队援华,同时又批准4500万美元军火器材援助中国。

7月日本占领印度支那后,美国退让已到了最后关头,决定采取不再退让的方针。

罗斯福随即宣布冻结日本在美国的全部存款,禁止所有石油运往日本。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美结盟共同打击日本。

——摘编自谢本书《二战时期的中美友谊》

(1)试从政治结构转型的角度,说明“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7分)

(2)概括材料二中影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相关因素。

(8分)

(3)依据材料三分析美国援华的原因。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中国局势的影响。

(10分)

解析 第

(1)问,运用辛亥革命的政治方面的影响回答。

(2)问,结合材料二图片信息,分析1935年的中日关系与中国民族危机、中共的努力与让步。

结合张学良口述的内容分析国民党爱国将领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中的作用。

第(3)问,第一小问,从中国方面看,是“国民政府多次向美国政府提出了援华要求”的结果,从美国方面看,是日本的扩张损害美国国家利益,争取中国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的需要;第二小问,从当时对华援助增强中国的实力和信心,加速抗战胜利的角度分析。

答案 

(1)说明: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7分)

(2)因素:

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共的抗日救亡政策;民众救亡运动的推动;国民党爱国将领的努力;传统文化“以天下为己任”思想的激励。

(8分)

(3)原因:

国民政府的外交努力;日本在亚太地区的侵略损害了美国的国家利益。

影响:

增强了中国抗战的实力和信心,中日的力量对比发生改变,加快了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进程。

(10分)

27.(2017·福建四地六校高三第三次联考)(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东北沦亡,时逾五载,国权凌夷,疆土日蹙,《淞沪协定》,屈辱于前;《塘沽协定》《何梅协定》,继之于后。

凡属国人,无不痛心。

近来国际形势骤变,日寇汉奸,相互勾结,以我国家民族为牺牲。

绥东战起,群情鼎沸,士气激昂,于此时机,我中枢领袖应如何激励军民,发动全国齐心抗战……乃前方之守土战士浴血杀敌,而后方之外交当局仍力谋妥协,自上海爱国冤狱爆发,世界震惊,举国痛心,爱国获罪,令人发指!

蒋委员长介公受群小包围,弃绝民众,误国咎深。

学良等涕泣进谏,屡遭重斥。

昨日西安学生举行救国运动,竞嗾使警察枪杀爱国幼童!

稍具人心,孰忍出此?

学良等多年袍泽,不忍坐视,因对介公作最后之诤谏,保其安全……

——摘编自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通电

围绕西安事变,出现了极其复杂的政治局面。

英、美、日等国势力、国民党内亲英美派、中国共产党及广大人民群众纷纷表态并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

请你指出其中一种势力或其他势力的态度并进行合理说明。

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解答时可以从西安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