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习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814972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42.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习题.docx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习题.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习题.docx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习题

一、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习题

一、选择题

1.Na+-Ka+泵是镶嵌在细胞膜类脂双分子层中具有ATP酶活性的一种特异蛋白质,是()过程。

A.单纯扩散B.主动转运C.易化扩散D.胞吞胞吐

2.细胞的基本构造不包括()

A.核膜B.细胞膜C.细胞质D.细胞核

3.山羊有多少条染色体()

A.50条B.60条C.80条D.62条

4.膀胱上皮属于()上皮。

A.单层立方B.单层扁平C.变移上皮D.单层柱状上皮

5.支气管软骨属于()

A.透明软骨B.弹性软骨C.纤维软骨

二、填空题

1.细胞的形态虽然有所不同,但基本结构都是由、和三部分构成。

2.内质网分为和两种。

3.高尔基复合体由、和三部分组成。

4.各种家畜的染色体具有特定的数目和形态:

猪条,牛条,狗条,鸡条。

5.细胞间质中的纤维有三种,即、和。

6.基本组织包括、、和。

7.上皮组织可分为、和。

8.肌组织分为、和三类。

9.血细胞包括、和。

10.腺细胞的分泌方式包括、和。

11.软骨分为、和。

12.脂肪组织分为两种:

和。

三、判断题

1.所有组织都是由细胞和细胞间质组成的.()

2.所有的细胞均含有线粒体。

()

3.所有的细胞均含有细胞核。

()

4.所有的细胞器均具有生物膜。

()

5.甲状腺上皮属于单层扁平上皮()

6.骨骼肌属于横纹肌。

()

7.平滑肌主要分布于四肢骨骼。

()

四、简答题

1.阐述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

2.上皮组织有何特点?

3.结缔组织的特点和分类?

一、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习题答案

一、选择题

1.B2.A3.B4.C5.A

二、填空题

1.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2.粗面内质网和滑面内质网

3.扁囊、小泡和大泡

4.猪38条,牛60条,狗78条,鸡78条

5.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网状纤维

6.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7.被覆上皮、腺上皮和感觉上皮

8.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

9.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10.局部分泌、顶浆分泌和全浆分泌

11.透明钦骨、弹性软骨和纤维软骨

12.白色脂肪和褐色脂肪

三、判断题

1.√2.X3.X4.X5.X6.√4.X

四、简答题

1.答:

(1)细胞膜的结构,在电镜下,细胞膜可分为三层,即在膜的靠内、外两侧各有一层厚约2.5nm的电子致密带,中间夹有一层厚约2.5nm的透明带,总厚度约7.0-7.5nm左右。

具有这样三层结构图像的膜又称单位膜。

细胞膜都是由脂质、蛋门质和糖类分子组成的,三种成分的比例在不同的膜有很大变化。

例如,主要起绝缘作用的神经髓鞘膜上,75%为脂类,而主要参与能量转换的线粒体内膜上,75%为蛋白质。

对大多数细胞来说,脂类约占50%,蛋自质约占10%--50%,糖类约占1%-10%。

关于细胞膜的分子结构,目前为人们所接受的是1972年山Singer等提出的“液态镶嵌模型”。

即细胞膜的结构是在液态的双层脂质分子中镶嵌着可移动的球形蛋白质,其中每个脂质分子均由一个头部和两个尾部构成。

头部为亲水端,可溶于水,朝向膜的内、外表面;尾部为疏水端,伸入膜的中央。

膜中的球形蛋白质,按其功能分为受体蛋白和载体蛋白等;若按其分布可分为两类:

一类附着在脂质分子的内、外表面,称为表在蛋白;另一类镶嵌在脂质分子之间,称为嵌入蛋白。

部分暴露在细胞外表面的蛋白质或脂质分子,可以与糖分子结合成糖蛋白或糖脂,其糖链伸向细胞膜外,构成某些细胞表面的细胞衣。

②细胞膜的功能

(1)物质转运功能:

一个进行着新陈代谢的细胞,不断有各种各样的物质进出细胞,包括各种供能物质、合成细胞新物质的原料、中间代谢产物和终产物、维生素、氧和二氧化碳,以及Na+,K+,Ca2+离子等。

这些物质中除极少数能够直接通过脂质层进出细胞外,大多数物质分子或离子的跨膜转运,都与该嵌在膜上的各种特殊的蛋白质分子有关。

细胞膜对于物质的转运,并不是被动的结构性屏障.而是具有主动调控作用的功能系统,它不但对不同物质有不同的通透性,而且这种通透性能因条件变化而改变。

(2)保护功能:

细胞膜构成细胞结构上的界膜.能保持细胞形态.使细胞保持稳定的内环镜,对细胞有保护作用。

(3)细胞识别与细胞通讯:

细胞膜外表面有一些突出的特异蛋白或寡糖链连接于蛋自质或脂分子上,这些特异蛋白和寡糖链带有该细胞的特别信息,借助于此来对周围的环境发生应答反应而出现激素受体、抗原受体等。

2.答:

上皮组织的形态结构特点是:

①细胞紧密排列,形态较规则,细胞间质极少。

②细胞呈现明显的极性,朝向身体表面或管腔的一面,称游离面;与游离面相对的另一而朝向深部的结缔组织,称基底面。

基底面借助一层薄的基膜与结缔组织相连。

③上皮组织内没有血管,其营养主要依靠结缔组织中的血管通过基膜扩散而获得;但上皮组织有丰富的神经末梢。

④上皮组织相邻细胞问常形成特化的细胞连接结构。

⑤位于动物机体不同部位和不同器官的上皮,面临不同的环境,功能也不相同,细胞顶部常具有不同的结构,以适应各自的功能需要。

3.答:

结缔组织是由细胞和大量的细胞间质组成。

土要结构特点是:

细胞数量少而种类多,细胞形态多样,无极性,分散在细胞间质内:

细胞间质成分多,山基质和纤维组成。

基质为无定形物质,纤维是位于基质内的细丝状物质。

结缔组织分布广泛,具有支持、连接、营养、保护、防御和修复等多种功能。

根据其形态结构,可分为固有结缔组织、软骨组织、骨组织、血液和淋巴。

主要分为固有结缔组织、软骨组织、骨组织、血液和淋巴。

 

二、运动系统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骨骼属于扁骨的是()

A、指骨B、股骨C、肩脚骨D、膝盖骨

2.属于后肢骨的是()

A.肩万甲骨B.胧骨C.坐骨D.掌骨

3.冈上肌肉属于()

A.肩带肌B.肩部肌C.臂部肌D.前臂及前脚部肌

4.下列肌肉属于腹壁肌的是()。

A.腹横肌B.胸骨甲状舌骨肌C.腹内斜肌D.外斜肌

二、填空题

1.骨的形态有、、和4种类型。

2.家奋全身骨骼可分为、和。

3.椎骨包括、、、、。

4.骨连结可分为、和3种类型

5.头骨分和两部分

6.躯干骨包括、和。

7.前臂骨包括和。

8.髋骨是、和的合称

9.肌肉的辅助器官包括、、和。

10.腹壁肌共有4层,自浅至深分别为、、和。

三、判断题

1.骨髓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两种,前者是主要的造血器官。

()

2.牛的胸椎有13块。

()

3.牛的胸椎有18块。

()

4.马的胸椎有18块。

()

5.胸廓是由胸椎、肋和胸骨共同围成的,这些骨骼都属于躯干骨。

()

6.腓肠肌属于纺锤形肌。

()

7.腓肠肌属于多裂肌。

()

四、简答题

1.阐述骨的类型。

2.前肢骨包括哪些。

3.关节的基本构造。

4.阐述肌肉的形态和分布。

5.肩带肌背侧肌群构造和分布。

二、运动系统习题答案

一、选择题

1.C2.C3.B4.B

二、填空题

1.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4种类型

2.中轴骨、四肢骨和内脏骨。

3.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尾椎

4.纤维连结、软骨连结和滑膜连结

5.颅骨和面骨两部分

6.椎骨、肋和胸骨。

7.桡骨和尺骨

8.骼骨、坐骨和耻骨的合称

三、判断题

1.√2.√3.×4.√5.√6.√7.X

四、简答题

1.答:

动物体全身骨按形态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四种类型。

(1)长骨:

呈长管状。

两端膨大称骺或骨端。

中部较细,称骨干或骨体,内有空腔称骨髓腔,容纳骨髓。

长骨多分布于四肢,如肱骨和股骨,,主要作用是支持体重和形成运动杠杆。

(2)短骨:

略呈立方形,多位于运动灵活和受压力较大的部位,如腕骨和跗骨,有支持、分散压力和缓冲震动的作用。

(3)扁骨:

呈板状,主要构成颅腔、胸腔和盆腔的壁,起保护作用,如肩胛骨、肋骨和多数头骨等。

(4)不规则骨:

形状不规则,功能多样,如蝶骨和椎骨等。

有些不规则骨内具有含气的腔,称为含气骨,如上颌骨。

2.答:

前肢骨包括肩胛骨、肱骨、前臂骨和前脚骨。

其中前臂骨包括桡骨和尺骨,前脚骨包括腕骨、掌骨、指骨和籽骨。

3.答:

关节的基本结构:

关节由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及血管和神经等构成。

有的关节还有韧带、关节盘和关节唇等辅助结构(图3.24)。

①.关节面。

是参与组成关节的各相关骨的接触面,骨质致密,相对关节面的形状互相吻合,多为一凹一凸。

关节面上被覆一层透明软骨称关节软骨,表面光滑且富有弹性,有减少摩擦和缓冲震动的作用。

②关节囊。

是围绕在关节周围的结缔组织囊,附着于关节面的周缘及其附近的骨面上,密闭关节腔。

囊壁分内、外两层。

外层为纤维层,由致密结缔姐织构成,含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

纤维层厚而坚韧,有保护作用,其厚度与关节的功能有关,负重大而活动性较小的关节。

纤维层厚而紧张;运动范围大的关节,纤维层薄而松弛。

内层为滑膜层,由薄而柔润的疏松结缔组织构成,衬贴于纤维层的内面,边缘附着于关节软骨的周缘,能分泌透明粘稠的滑液,有营养软骨和润滑关节的作用。

滑膜常形成绒毛和皱襞,突入关节腔内,以扩大分泌和吸收面积。

③关节腔。

为关节囊的滑膜层和关节软骨共同围城的密闭腔隙,腔内含有少量滑液,关节腔内呈负压,对维持关节的稳定具有一定的作用。

④关节的血管和神经。

动脉主要来自附近动脉的分支,在关节周围形成血管网,再分支到骨骺和关节囊。

神经亦来自附近神经的分支,分布于关节囊和韧带。

关节软骨无血管、神经分布。

4.答:

肌肉因所在位置和机能不同,而有不同的形态,一般可以分为板状肌、多裂肌、纺锤形肌和环形肌四种类型。

(1)板状肌:

呈薄板状,主要位于腹部和肩带部,有扇形(背阔肌)、锯齿状(腹侧锯肌)和带状(臂头肌)等。

板状肌可延续为腱膜,以增加肌肉的附着面和坚固性。

(2)多裂肌:

由许多短肌束组成,主要分布于脊柱的椎骨之间,具有明显的分节性,如背腰最长肌、髂肋肌等。

(3)纺锤形肌:

呈纺锤形,多分布于四肢。

中间膨大部分是肌腹,两端多为腱质,起端为肌头,止端为肌尾。

纺锤形肌收缩可产生大幅度的运动。

(4)环形肌:

肌纤维环行,位于自然孔周围,收缩时可缩小或关闭自然孔,如日轮匝肌、眼轮匝肌等。

5.答:

(1)背侧肌群:

包括斜方肌、菱形肌、肩胛横突肌、臂头肌和背阔肌。

①斜方肌。

呈扁平的三角肌,位于肩颈上半部的浅层,分为颈、胸两部,但界限不明显。

颈斜方肌起于第2颈椎至第1

(2)胸椎处的项韧带索状部,胸斜方肌起于第2一12个胸椎处的棘上韧带,二部均止于肩胛冈。

其作用是提举、摆动和固定肩胛骨。

②菱形肌。

位于斜方肌和肩胛软骨的深面,也分颈、胸两部。

颈菱形肌狭长,起于第2颈至第3胸椎处的项韧带索状部;胸菱形肌呈四边形,其余第1-5(6)胸椎处的棘上韧带,二部共同止于肩胛软骨俺的内面。

主要作用是向前上方提举肩胛骨,当前肢不动时,可伸头颈。

③肩牌横突肌。

呈薄带状,位于颈侧部.前部紧贴子臂头肌的深面,后部位于颈斜方肌和臂头肌之间。

起于寰椎翼和枢椎横突,止于肩胛冈和肩峰部的筋膜.马无此肌。

有牵引前肢向前和侧偏头颈的作用。

④.臂头肌。

呈长带状,前宽后窄,位于颈侧部浅层,构成颈颈静脉沟的上界。

可明显地分为上、下两部,上部称锁枕肌起于枕骨和项韧带;下部称锁乳突肌。

起于颞骨乳突和下颌骨。

二部会合止于肱骨嵴。

其作用为牵引前肢向前.伸肩关节;提举和侧偏头颈。

⑤.背阔肌.呈三角形,位于胸侧璧的上部。

起于腰背筋膜及第9-12肋骨、肋间外肌和腹外斜肌表面的筋膜.止于大圆肌健、臂三头肌长头腱膜和肱骨内侧结节。

主要作用是向后上方牵引肱骨,屈肩关节;当前肢踏地时.牵引躯干向前:

牛还可协助吸气。

 

三、消化系统习题

一、选择题

1.不含味治的舌乳头是()。

A菌状乳头B轮廓乳头C丝状乳头D叶状乳头

2.小肠包话()。

A空肠和回肠B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

C.空肠、回肠和盲肠D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盲肠

3.管状器官的结构不包括()。

A黏摸层B黏膜下层C肌层D腺体层

4.唾液腺主要不包括()。

A腮腺B舌下腺C下颌腺D舌上腺

二、填空题

1.内脏按其形状结果,可分为和。

2.管状器官管壁的组织结构,由内向外分别为:

、、和。

3.舌乳头可分为四种:

、、和。

4.咽可分为、和。

5.牛、羊的胃为多室胃,顺次为、、和。

6.齿可分为、和。

7.牛的升结肠分为、和。

三、判断题

1.牛、羊属于多室胃,包括:

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前三个无消化腺,第四个

胃有消化腺。

称真胃,又因其黏膜形成百余片大小宽窄不同的叶片,也称“百叶

肚”。

()

2消化管黏膜上皮均为单层柱状上皮。

()

3.进入肝的血管有门静脉和肝动脉。

()

4.猪的盲肠位于左髂部()

5.咽是消化和呼吸的共同通道()

6.胰管开口于十二指肠()

四、简答题

1.阐述消化系统的组成。

2.阐述腹腔分区。

3.阐述瘤胃的形状和位置。

4.阐述猪小肠的形态和位置。

三、消化系统习题答案

一、选择题

1.A2.B3.D4.D

二、填空题

1.中空性实质性

2.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外膜

3.丝状乳头、菌状乳头、轮廓乳头和叶状乳头。

4.鼻咽部、口咽部和喉咽部

5.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

6.切齿、犬齿和臼齿

7.初绊、旋绊和终绊

三、判断题

1.X2.X3.√4.√5.√6.√

四、简答题

1.答:

消伙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消化管为食物通过的管道,包拈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消化腺为分泌消化液的腺体,又分为壁内腺和壁外腺。

壁内腺广泛分布于消化管的管壁内,如胃腺、肠腺等;壁外腺位于消化管壁之外,形成独立的器官,以导管通入消化管的管腔内,如肝、胰和唾液腺等

2.答:

为准确地表明各器官的位置,可将腹腔划分为10个部分(图11.3)。

具体划分方法如下:

通过最后肋骨的最突出点和髋结节前缘各做一个横断面,将腹腔划分为腹前部、腹中部、

腹后部。

腹前部分三部分:

以肋弓为界,将上部称季肋部,下部称剑状软骨部:

上部又以正中矢状面为界分为左、右季肋部。

腹中部分为四部分:

沿腰椎横突两侧顶点各做一个侧矢状面,将腹中部分为左、右髂部和中间部;在中间部沿第1肋骨的中点做额面,使中间部分为背侧的腰部和腹侧的脐部。

腹后部分为三部分;把腹中部的两个侧矢状面平行后移,使腹后部分为左、右腹股沟部和中间的耻骨部。

3.答:

最大.成年牛约占4个胃总容积的80%,呈朋后稍长、左右略扁的椭回形,占据整个腹腔的左半部和右半部分一部分。

其前端与第7-8肋间隙相对,后端达青盆腔前口。

左面与脾、膈和腹壁相邻,称为壁面;右面与瓣胃、皱胃、肠、肝、胰等器官相邻,称为脏面。

瘤胃的前、后两端有较深的前沟和后沟,左、右侧面有较浅的左纵沟和右纵沟,两纵沟后端又向上、下分出背侧冠状沟和腹侧冠状沟,在与瘤胃各沟相对应的内侧面,有光滑的肉柱,沟和肉柱共同围成环状,将瘤胃分为背囊和腹囊。

在瘤胃背囊和腹囊的前、后两端,分别延续为前背盲囊(瘤胃房)、后背盲囊、前腹盲囊(瘤胃隐窝)和后腹盲囊。

瘤胃的前端以瘤网口与网胃相通;背侧形成一个弯窿,称为瘤胃前庭。

该处与食管相连的孔为喷门口。

瘤胃壁的黏膜呈棕黑色或棕黄色,无腺体,表面有密集的长约lcm的瘤胃乳头,内含丰富的血管。

但在肉柱和瘤胃前庭黏膜上无乳头。

4.答:

猪的小肠:

全长15-20M。

十二指肠长40-90cm,其位置、形态和行程与牛的相似。

起始部在肝的脏面形成:

“乙”状弯曲,然后沿右季肋部向上向后伸延至右肾后端,转而向左再向前伸延(与结肠末端接触),移行为空肠。

空肠长15-20m,形成许多肠圈,以较宽的空肠系膜与总肠系膜相连。

空肠大部分位于腹腔右半部,在结肠圆锥的右侧,小部分位于腹腔左侧后部.回肠短而直,开口于盲肠与结肠交界处的腹侧,开口处黏膜稍突入盲结肠内。

猪回肠固有层和黏膜下组织内的淋巴集结特别明显,呈长带状。

分布于肠系膜附着缘对侧的肠壁内。

 

四、呼吸系统习题

一、选择题

1.以下对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表述,哪一项不对?

()

A.吸气时能相对降低肺泡的回缩力B.能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C.由肺泡Ⅱ型细胞分泌D.主要成分为二软脂酰卵磷脂

2.肺通气的动力来自()

A.肺内压与胸内压之差B.胸内压的改变

C.肺的弹性D.呼吸肌的舒缩

3.胸内压=()

A.大气压-肺内压B.肺内压+肺回缩力

C.大气压+肺内压D.肺内压-肺回缩力

4.评价肺通气功能的指标,哪个较好?

()

A.不吸气量B.机能余气量C.肺活量D.最大通气量

5.总容量=()

A.肺活量+潮气量B肺活量+机能余气量

C.肺活量+余气量D.潮气量+机能余气量

6.平静呼气之末肺内剩余的气量称为()

A.补呼气量B.机能余气量C.余气量D.肺活量

7.每分肺通气量与每分肺泡通气量之差为()

A.余气量×呼吸频率B.潮气量×呼吸频率

C.肺活量×呼吸频率D.无效腔容量×呼吸频率

8.以下关于肺活量的关系哪一项正确?

()

A.肺活量-潮气量=机能余气量B.肺活量-潮气量=余气量

C.肺活量+余气量=肺总容量

9.肺的回缩力=()

A.肺的弹性回缩力B.肺泡表面张力C.A+B

10.频浅呼吸的换气效率不及慢而深的呼吸,主要因为()

A.潮气量小B.无效腔的存在C.气体来不及交换

11.属于下呼吸道的是()

A鼻B咽C喉D支气管

12.属于上呼吸道的是()

A肺泡B肺泡C喉D支气管

二、填空题

1、喉软骨包括不成对的、、和成对。

2、是呼吸的基本中枢。

3、和是调节呼吸和循环的重要外周化学感受器。

4、呼吸的类型包括、、。

5、鼻旁窦有:

、、和四对。

6、呼吸系统由呼吸器官组成,包括、、、和。

7.血液对C02的运输方式可分为和。

8.呼吸过程包括、、三个环节

9.、、三者总和为肺活量。

三、判断题

1.左、右两肺部都有三个面(肋面、纵隔和隔面)和三个缘(背缘、后缘和腹缘)。

(√)

2.支气管可参与气体交换。

(×)

3.气体到达肺泡后一定可以进行交换。

(×)

4、肺泡细胞仅有1种。

(×)

5.喉软骨包括不成对的会厌软骨、甲状软骨、环状软骨和成对勺状软骨。

6.肺通气为肺泡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

()

7.呼吸频率为健康动物安静是每分钟的呼吸次数。

()

四、简答题

1.阐述肺的形态和位置。

2.叙述肺的组织结构。

3.阐述影响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

4.叙述低O2对呼吸的影响。

四、呼吸系统习题答案

一、选择题

1.A2.D3.D4.C5.C6.B7.D8.C9.A10.C

11.D12.C

二、填空题

1.会厌软骨、甲状软骨、环状软骨和成对勺状软骨。

2.延髓

3.颈动脉和主动脉体

4.呼吸的类型包括胸式呼吸、腹式呼吸、胸腹式呼吸。

5.额窦上颌窦、筛窦和蝶窦

6.鼻、喉、气管、支气管、肺

7.碳酸氢盐和氨基甲酸血红蛋白。

8.外呼吸、气体运输、内呼吸

9.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

三、判断题

1.√2.×3.×4.×5.√6.√7.√

四、简答题

1、答:

肺位于胸腔内纵膈两侧,左、右各一,右肺通常较大。

肺的表面覆有胸膜脏层,平滑、湿润、闪光健康家畜的肺为粉红色,呈海绵状,质轻柔软,富有弹性。

肺略呈椎体形,具有三个面和三个缘。

肋面凸与胸腔侧壁接触,固定标本上显有肋骨压痕。

底面凹与隔接触,又称隔面。

纵隔面与纵隔接触,并有心压迹以及食管和大血管的压迹。

在心压迹的后上力有肺门,为主支气管、肺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出入肺的地方。

上述这些结构被结缔组织包在一起,称为肺根。

牛、羊、猪的肺叶间裂较深,分叶都很明显,左肺分2叶,即前(尖)叶和后(隔)叶;右肺分叶,即前(尖)叶、中(心)叶、后(隔)叶和副叶。

马的右肺缺中叶,仅分3叶。

2.答:

肺表面覆盖光滑而湿润的浆膜(肺胸膜),浆膜下的结缔组织伸入肺内,构成肺的间质,其中有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等。

肺实质是肺内各级支气管和肺泡。

支气管经肺门入肺后,反复分支,呈树枝状,故称为支气管树。

支气管分支进入肺叶称叶支气管,叶支气管进而分支形成段支气管,段支气管以下的多级分支称小支气管。

小支气管分支管径在1MM以下时,称细支气管。

细支气管再分支,管径至0.-0.5MM时则称终末细支气管。

终末细支气管以上的各级支气管是空气进出的通道,称导气部。

终末细支气管继续分支为呼吸性细支气管,管壁上出现散在的肺泡。

呼吸性细支气管再分支为肺泡管,肺泡管再分支为肺泡囊。

肺泡管和肺泡囊壁上有更多的肺泡。

呼吸性细支气管以下的部分均有肺泡开口,可进行气体交换,称呼吸部。

3.答:

(1)影响肺换气的因素:

主要是呼吸膜的厚度、换气肺泡的数量和通气/血流量比值。

①呼吸膜的厚度。

呼吸膜的厚度不仅影响气体扩散的距离,也影响膜的通透性。

正常情况下,呼吸膜很薄,通透性大,而且红细胞与呼吸膜的距离很近,有利于气体交换,在病理情况下,如肺水肿、肺纤维化。

使呼吸膜的厚度增加.将导致气体扩散减少,直接影响换气功能

②换气肺泡的数量。

平静呼吸时,参与换气活动的肺泡约占总肺泡量的55%左右,剧烈运动时有更多储备状态的肺泡参与换气活动,增加了肺泡换气面积。

病理情况下,如肺部张、肺水肿、肺毛细血管闭塞等,呼吸膜换气面积大为缩小,气体扩散速率随之也降低。

③通气/血流量比值是指每分肺泡通气量(VA)和每分钟血流量(Q)之间的比值(VA/Q),健康动物VA/Q比值是相对恒定的.良好的肺换气需要肺泡的通气量(VA)与其血流量(Q)比例要恰当,否则就不能发挥血流或通气在肺换气中的作用。

如果比列增大,则表明部分肺泡不能与血液中气体充分交换,即增加了生理无效腔:

比值减小。

则表明通气不良,血流量过剩,部分血液流经通气不良的肺泡。

静脉血未能充分进行气体交换而混入动脉血中。

由此可见无论VA/Q增大,还是减小,两者都妨碍了有效气体交换;导致血液缺O2或C02储留,尤其是缺02。

(2)影响组织换气的因素:

影响血液与组织之间换气的因素除了基本上同影响肺换气的因素外,还受组织细胞代谢水平和组织血流量的影响。

当流量不变时,代谢增强,则组织液中P02降低,P02升高;如果代谢率不变,血流量增大,则组织液中的P02降低。

这些气体分压的变化将直接影响气体扩散速率和组织换气功能。

4.答:

吸入气P02降低时,肺泡气、动脉血PO2都随之降低,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增加,动脉血P02对正常呼吸的调节作用不大,仅在特殊情况下低氧刺激才有重要意义。

外周化学感受器对低氧刺激适应很慢,这时低氧对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刺激成为驱动呼吸的主要刺激。

低氧对呼吸的刺激作用完全是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实现的。

切断动物外周化学感受器的传人神经,急性低氧的刺激作用完全消失。

低氧对中枢的直接作用是抑制。

但是低氧可以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从而兴奋呼吸中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抵消低氧对中枢的直接抑制作用。

不过在严重低氧时,当外周化学感受性反射的作用不足以克服低氧对中枢的抑制作用时,终将导致呼吸障碍。

在低氧时如吸入纯氧,由于解除了对外周化学感受器的低氧刺激,会引起呼吸暂停,临床上给氧治疗时应予以注意。

 

五、泌尿系统习题

一、选择题

1.输尿管()

A起于肾盂B属腹膜内器官C腹盆部D开口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