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开岭散文阅读《雪白》附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814239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开岭散文阅读《雪白》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王开岭散文阅读《雪白》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王开岭散文阅读《雪白》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王开岭散文阅读《雪白》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王开岭散文阅读《雪白》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王开岭散文阅读《雪白》附答案.docx

《王开岭散文阅读《雪白》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开岭散文阅读《雪白》附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王开岭散文阅读《雪白》附答案.docx

王开岭散文阅读《雪白》附答案

王开岭散文阅读《雪白》附答案

篇一:

2014连云港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2013~2014学年连云港市高三教学二模语文试题

(一)语文Ⅰ注意事项2014.3.19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共6页,满分为160分,时间为150分钟。

2.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A.耄耋钟灵毓秀德高望众筚路蓝缕B.朔源切磋琢磨平心而论金碧辉煌C.甄别蓬荜生辉喧宾夺主以逸代劳D.暮霭涸泽而渔韬光养晦急流勇退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这家公司的利润近三个季度来一直下滑,根本原因是公司经营理念落后,产品质量下降造成的。

B.大范围的雾霾使长三角地区变得“灰头土脸”,南京、无锡等地空气质量达重度污染程度。

C.虽然情感生活不是我们生命的全部,但谁又能否认它不是我们整个生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呢?

D.《时代周刊》认为曼德拉是这个世界最接近圣人、最具有宽恕美德,这种宽恕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极其珍贵。

3.钱钟书对翻译有如下形象的表述:

翻译的最高境界是让原作“投胎转世”,躯壳换了一个,而精神姿致依然故我。

请你将钱钟书的话用平实的语言重新表述。

(不超过30个字)(4分)4.仿照例句再写两个句子。

(5分)例句:

(1)尘土受到损辱,却以花朵来报答。

(2)白云谦逊地站在天之一隅,晨光给它带上霞彩。

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贺齐字公苗,会稽山阴人也。

少为郡吏,守剡长。

县吏斯从轻侠为奸,齐欲治之,主簿谏曰:

“从,县大族,山越所附,今日治之,明日寇至。

”齐闻大怒,立斩从。

从族党遂相纠合,众千余人,举兵攻县。

齐率吏民,开城门突击,大破之,威震山越。

后太末、丰浦民反,转守太末长,诛恶养善,期月尽平。

建安元年,孙策临郡,察齐孝廉。

时王朗奔东冶,候官长商升为朗起兵。

策遣永宁长韩晏领南部都尉,将兵讨升,以齐为永宁长。

晏为升所败,齐又代晏领都尉事。

升畏齐威名,遣使乞盟。

齐因告喻,为陈祸福,升遂送上印绶,出舍求降。

贼帅张雅、詹强等不愿升降,反共杀升。

贼盛兵少,未足以讨,齐住军息兵。

雅与女婿何雄争势两乖,齐令越人.因事交构,遂致疑隙,阻兵相图。

齐乃进讨,一战大破雅,强党震惧,率众出降。

十三年,迁威武中郎将,讨丹阳黟、歙。

而歙贼帅金奇万户①屯安勒山,毛甘万户屯乌聊山,黟帅陈仆、祖山等二万户屯林历山。

林历山四面壁立,高数十丈,径路危狭,不容刀盾,贼临高下石,不可得攻。

军住经日,将吏患之。

齐身出周行,观视形便。

阴募轻捷士,为作铁弋,密于隐险贼所不备处,以弋拓堑为缘道,夜令潜上,乃多县布以援下人,.得上百数人,四面流布,俱鸣鼓角,齐勒兵待之。

贼夜闻鼓声四合,谓大军悉已得上,惊.惧惑乱,不知所为,守路备险者,皆走还依众。

大军因是得上,大破仆等,其余皆降。

黄武初,魏使曹休来伐,齐以道远后至,因住新市为拒。

会诸军遭风流溺,所亡中分。

将士失色,赖齐未济,偏军独全,诸将倚以为势。

.齐性奢绮,尤好军事,兵甲器械极为精好,所乘船雕刻丹镂,青盖绛襜,干橹戈矛,葩瓜文画,弓弩矢箭,咸取上材,蒙冲斗舰之属,望之若山。

休等惮之,遂引军还。

迁后将军,假节领徐州牧。

(节选自《三国志〃吴书〃贺齐传》,有删改)【注】①万户:

一万人。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雅与女婿何雄争势两乖乖:

不和.B.乃多县布以援下人县:

悬挂.C.齐勒兵待之勒:

部署.D.将士失色,赖齐未济济:

救助.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贺齐为官刚毅果断,担任剡县长官时,不顾主簿劝阻斩杀了作奸犯科的县吏斯从。

B.商升畏惧贺齐的威名,派使者乞求结盟,贺齐晓以祸福,说动商升请求投降。

C.贺齐招募身手敏捷的士兵,夜登林历山,策动据守道路防备险要的敌人投降,大破敌军。

D.贺齐喜欢奢侈华丽,他乘坐的船装饰精美,连作战用的兵器都刻画花卉瓜果作装饰。

7.二、三两段中,贺齐面对不利形势采取什么计策获胜的,请概括说明。

(3分)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贼盛兵少,未足以讨,齐住军息兵。

(2)齐身出周行,观视形便。

(3)会诸军遭风流溺,所亡中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乡子陆游归梦寄吴樯,水驿江程去路长。

想见芳洲初系缆,斜阳,烟树参差认武昌。

愁鬓点新霜,曾是朝衣染御香。

重到故乡交旧少,凄凉,却恐他乡胜故乡。

【注】①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陆游自蜀东归。

这首词为临近武昌时舟中所作。

(1)简要说明“归梦寄吴樯,水驿江程去路长”在全词中的作用。

(3分)

(2)诗人在舟中主要想了哪些事情?

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3分)(3)“却恐他乡胜故乡”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请简要分析。

(4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

(《诗经·蒹葭》)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陶渊明《桃花源记》)(3)▲,官盛则近谀。

(韩愈《师说》)(4)▲,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5)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泣孤舟之嫠妇。

(苏轼《赤壁赋》)(6)▲,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7)防民之口,▲。

(《国语·周语上》)(8)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无欲则刚。

(林则徐)五、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猫婆冯骥才我那小阁楼的后墙外,居高临下是条又长又深的胡同,我称它为猫胡同。

每日夜半,这里是猫儿们无法无天的世界。

它们戏耍、求偶、追逐、打架,吵得人无法入睡。

为了逃避这群讨厌的家伙,我真想换房子。

奇怪,哪来这么多猫,为什么偏偏都跑到这儿来聚会闹事?

一天,我到一位朋友家去。

他视猫如命。

我说:

“我挺讨厌猫的。

”他将一个白色的东西放在我手上:

一只毛绒球大小雪白的小猫缩成团儿,小耳朵紧紧贴在脑袋上,一双纯蓝色亮亮的圆眼睛柔和又胆怯地望着我。

我情不自禁地对朋友说:

“太可爱了,把它送给我吧!

”蓝眼睛一入我家,便成了全家人的情感中心。

每当它闯祸,只要一瞅它那纯净光澈的①蓝眼睛,火气顿时全消,反而把它拥在怀里……我也是视猫如命了。

入秋,天一黑,不断有大野猫从猫胡同爬上我家的房顶来。

我关紧通向晾台的门,蓝眼睛便发疯似的抓门。

我知道它在发狂地爱,便打开门不再阻拦。

一天夜里,它再没回来。

家中每个人全空了。

我房前房后去找。

一个孩子告诉我,猫胡同顶里边一座楼的后门里住着一个老婆子,养了一二十只猫,人称猫婆,蓝眼睛多半是叫她的猫勾去的。

当夜,我钻进猫胡同,在黑暗里寻到猫婆家的门。

我冒冒失失地拍门,非要进去看个究竟不可。

门打开,一个高高的老婆子出现——这就是猫婆了。

我说我找猫,她立刻请我进屋去,是间阴冷的地下室。

一股噎人的猫味扑鼻而来。

屋顶很低,正中吊下一个很脏的灯泡,把屋内照得昏黄。

一个柜子,一座生铁炉子,一张大床,地上几只放猫食的破瓷碗,再没别的。

猫婆问我猫的样儿,我描述一遍,她立即叫道:

“见过见过,常找我们玩,多疼人的宝贝!

丢几天了?

”我盯住她脸看,只有焦急,却无半点装假的神气。

我说:

“五六天了。

”她的脸顿时阴沉下来:

“您甭找了,回不来了!

”我很疑心她骗我,目光搜寻可能藏匿蓝眼睛的地方。

猫婆的手忽向横着的铁烟囱上一指:

“这都是叫人打残、摔坏的猫!

我把它们拾回来养活的。

您瞧那只小黄猫,孩子们想要烧死它,我一把抢出来的!

您那宝贝丢了这么多天,哪还有好?

现在乡下常来一伙人,下笼子逮猫吃,造孽呀!

”她说得脸抖,手也抖,点烟时,烟卷抖落在地。

烟囱上那小黄猫跳下来,叼起烟,仰起嘴递给她。

猫婆笑脸开花:

“瞧,这小东西多懂事!

”面对这受难猫儿们的救护神,告别出来时,不觉带着点惭愧和狼狈的感觉。

从此不知不觉我竟开始关切所有猫儿的命运。

猫胡同再吵再闹也不再打扰我的睡眠,猫叫成了我的安眠曲……转过一年,到了猫儿们求偶时节,猫胡同却忽然安静下来。

我妻子无意间听到一个不幸的消息:

猫婆死了。

同时才知道关于她的一点经历。

她本是先前一个开米铺老板的小婆,被大婆赶出家门,住在那座楼第一层的两间房子里,后又被当做资本家老婆轰到地下室。

她孑然一身,拾纸为生,以猫为伴。

曾有人为她找了个卖肉的老汉作伴儿。

老汉受不了猫闹、猫叫、猫味儿,就搬出去住。

而她坚持与这些猫共享着无人能解的快乐。

前两个月,猫婆急病猝死,老汉搬回来,第一件事便是把这些猫统统轰走。

被赶跑的猫儿每每回来,必遭老汉一顿死打。

一种伤感与忧虑从我心里漫无边际地散开,散出去,随后留下的是一片沉重的空茫。

入冬后,我听到一个令人战栗的故事——我家对面一座破楼修瓦顶。

白天换瓦时活没干完,留下个洞,一只猫钻进去御寒;第二天瓦盖上,这只猫无法出来,急得在里边叫。

住在这楼顶层的五六户人家谁也不肯将自家的顶棚捅坏,放它出来。

这猫叫了三整天,直至声音消失!

听到这故事,我彻夜难眠。

更深夜半,天降大雪,猫胡同里一片死寂。

忽然,后墙下传来一声猫叫,在胡同深处,猫婆故居墙头上,孤零零趴着一只猫影,蜷缩一团,凄婉哀叫。

不是那只小黄猫吗?

忙叫声:

“咪咪!

”谁知将它惊动,起身慌张跑掉。

猫胡同里便空无一物。

只剩下一片夜的漆黑和雪的惨白,还有奇冷的风在这又长又深的空间里呼啸。

(选自《灵魂的巢》,有删改)11.请具体说明第三段在文中的作用。

(4分)12.请简要概括文中猫婆的形象。

(4分)13.文中两处写到小黄猫,有何用意?

(6分)14.请探究“听到这故事,我彻夜难眠”这句话中蕴含着作者哪些情感。

(6分)六、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对悲剧的深沉纪念王开岭在对“悲剧”的日常感受上,除了重大轻小的不良嗜好,人们总惯于以整体印象代替个体的不幸——以集体的名义遮蔽最真实的生命单位。

数字仅仅描述体积,它往往巨大,但却被抽空了内涵和细节,它粗糙、笼统、简陋、轻率,缺乏细腻成分,无疼痛感,唤不起我们最深沉的人道主义的感受。

过多过久地停留在数字上,往往使我们养成一种粗鲁的记忆方式,一种遥远的旁观者态度,一种徘徊在悲剧之外的“客人”立场,不幸仅仅被视为他者的不幸,被视为一种隔岸的“彼在”。

如此,我们并非在关怀生命、体验悲剧,相反,是在疏离和排斥它。

说到底,这是对生命的一种粗糙化、淡漠化的打量,我们把悲剧中的生命推得远远的,踢出了自己的生活视野和情感领地。

久之,对悲剧太多的轻描淡写和迎来送往,便会麻木人的心灵,情感会变得吝啬、迟钝,太多的狭隘和不仁便繁殖起来了,生命间的良好印象与同胞精神也会悄悄恶化。

感受悲剧最人道和理性的做法:

寻找“现场感”!

为不幸找到真实的个体归属,找到那“一个,又一个……”的载体。

世界上,没有谁和谁是可以随意叠加和整合的,任何生命都唯一、绝对,其尊严、价值、命运都不可替代。

生生死死只有落实在具体的“个”身上才有意义,整体淹没个体、羊群淹没羊的做法,实际上是对生命、对悲剧主体的粗暴和不敬,也是背叛与遗忘真善的开始。

同样,叙述灾难和悲剧,也必须降落到实体和细节上,才有丰满的血肉,才有惊心动魄的痛感和震撼,它方不失为一个真正的悲剧,悲剧的人性和价值才不致白白流失。

记得有个地方的“犹太人遇难者纪念馆”,在上就注重了“个”的清晰,它拒绝用抽象数字来控诉什么,而是费尽心机地搜录了大量个体遇难者的信息:

日记、照片、证件、信件、日用品、纪念物、甚至还有声音资料……当你对某一个名字感兴趣时(比如你可以选一个和自己容貌酷似或生日相同的人),便可启动某个按钮,进入到这个个体的生命故篇二:

2014连云港二模语文试卷及2013~2014学年度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

(一)语文I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A.耄耋钟灵毓秀德高望众筚路蓝缕B.朔源切磋琢磨平心而论金碧辉煌c.甄别蓬荜生辉喧宾夸主以逸代劳D.暮霭涸泽而渔韬光养晦急流勇退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句是(3分)A.这家公司的利润近三个季度来一直下滑,根本原因是公司经营理念落后,产品质量下降造成的。

B.大范同的雾霾使艮三角地区变得“灰头士脸”,南京、无锡等地空气质量达重度污染程度。

c.虽然情感生活不是我们生命的全部,但谁义能否认它不是我们整个生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呢?

D.《时代周刊》认为曼德拉是这个世界最接近圣人、最具有宽恕美德,这种宽恕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极其珍贵。

3.钱钟书对翻译有如下形象的表述:

翻译的最高境界是让原作‘投胎转世”,躯壳换了一个,而精神姿致依然故我。

请你将钱钟书的话用平实的语言重新表述。

(不超过30个字)(4分)4.仿照例句再写两个句子。

(5分)例句:

(1)尘土受到损辱,却以花朵来报答。

(2)白云谦逊地站在天之一隅,晨光给它带上霞彩。

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贺齐字公苗,会稽山阴人也。

少为郡吏,守剡长。

县吏斯从轻侠为奸,齐欲治之,主簿谏日:

“从,县大族,山越所附,今日治之,明日寇至。

’’齐闻大怒,立斩从。

从族党遂相纠合,众千余人,举兵攻县。

齐率吏民,开城门突击,大破之,威震山越。

后太末、丰浦民反,转守太末长,诛恶养善,期月尽平。

建安元年,孙策临郡,察齐孝廉。

时王朗奔东冶,候官长商升为朗起兵。

策遣永宁长韩晏领南部都尉,将兵讨升,以齐为永宁长。

晏为升所败,齐又代晏领都尉事。

升畏齐威名,遣使乞盟。

齐因告喻,为陈祸福,升遂送上印绶,出舍求降。

贼帅张雅、詹强等不愿升降,反共杀升。

贼盛兵少,未足以讨,齐住军息兵。

雅与女婿何雄争势两乖,齐令越人因事交构,遂致疑隙,阻兵相图。

齐乃进讨,一战大破雅,强党震惧,率众出降。

十三年,迁威武中郎将,讨丹阳黟、歙。

而歙贼帅金奇万户。

屯安勒山,毛甘万户屯乌聊山,黟帅陈仆、祖山等二万户屯林历山。

林历山四面壁立,高数十丈,径路危狭,不容刀盾,贼临高下石,不可得攻。

军住经日,将吏患之。

齐身出周行,观视形便。

阴募轻捷士,为作铁弋,密于隐险贼所不备处,以弋拓堑为缘道,夜令潜上,乃多县布以援下人,得上百数人,四面流布,俱呜鼓角,齐勒兵待之。

贼夜闻鼓声四合,谓大军悉已得上,惊惧惑乱,不知所为,守路备险者,皆走还依众。

大军因是得上,大破仆等,其余皆降。

黄武初,魏使曹休来伐,齐以道远后至,因住新市为拒。

会诸军遭风流溺,所亡中分。

将士失色,赖齐未济,偏军独全,诸将倚以为势。

齐性奢绮,尤好军事,兵甲器械极为精好,所乘船雕刻丹镂,青盖绛檐,干橹戈矛,葩瓜文画,弓弩矢箭,成取上材,蒙冲斗舰之属,望之若山。

休等惮之,遂引军还。

迁后将军,假节领徐州牧。

(节选自《三国志·吴书·贺齐传》,有删改)【注】①万户:

一万人。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雅与女婿何雄争势两乖乖:

不和B.乃多县布以援下人县:

悬挂C.齐勒兵待之勒:

部署D.将士失色,赖齐未济济:

救助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贺齐为官刚毅果断,担任剡县长官时,不顾主簿劝阻斩杀了作奸犯科的县吏斯从。

B.商升畏惧贺齐的威名,派使者乞求结盟,贺齐晓以祸福,说动商升请求投降。

C.贺齐招募身手敏捷的士兵,夜登林历山,策动据守道路防备险要的敌人投降,大破敌军。

D.贺齐喜欢奢侈华丽,他乘坐的船装饰精美,连作战用的兵器都刻画花卉瓜果作装饰。

7.二、三两段中,贺齐面对不利形势采取什么计策获胜的,请概括说明。

(3分)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贼盛兵少,未足以讨,齐住军息兵。

(2)齐身出周行,观视形便。

(3)会诸军遭风流溺,所亡中分。

三、古词鉴赏(10分)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同答问题。

南乡子陆游归梦寄吴樯,水驿江程去路长。

想见芳洲初系缆,斜阳,烟树参差认武昌。

愁鬓点新霜,曾是朝衣染御香。

重到故乡交旧少,凄凉,却恐他乡胜故乡。

【注】①南宋淳熙五年(1178年),陆游自蜀东归。

这首词为临近武昌时舟中所作。

(1)简要说明“归梦寄吴樯,水驿江程去路长”在全词中的作用。

(3分)

(2)诗人在舟中主要想了哪些事情?

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3分)(3)“却恐他乡胜故乡”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请简要分析。

(4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蒹葭凄凄,白露未唏。

所谓伊人,_________。

(《诗经·蒹葭》)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_________。

(陶渊明《桃花源记》)(3)_________,官盛则近谀。

(韩愈《师说》)(4)_________,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5)余音袅袅,小绝如缕。

_________,泣孤舟之嫠妇。

(苏轼《赤壁赋》)(6)_________,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7)防民之口,_________。

(《国语·周语上》)(8)海纳百川,有容乃大;_________,无欲则刚。

(林则徐)五、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猫婆冯骥才我那小阁楼的后墙外,居高临下是条又长又深的胡同,我祢它为猫胡同。

每日夜半,这里是猫儿们无法无天的世界。

它们戏耍、求偶、追逐、打架,吵得人无法入睡。

为了逃避这群讨厌的家伙,我真想换房子。

奇怪,哪来这么多猫,为什么偏偏都跑到这儿来聚会闹事?

一天,我到一位朋友家去。

他视猫如命。

我说:

“我挺讨厌猫的。

”他将一个白色的东西放在我手上:

一只毛绒球大小雪白的小猫缩成团儿,小耳朵紧紧贴在脑袋上,一双纯蓝色亮亮的圆眼睛柔和又胆怯地望着我。

我情不自禁地对朋友说:

“太可爱了,把它送给我吧!

”蓝眼睛一入我家,便成了全家人的情感中心。

每当它闯祸,只要一瞅它那纯净光澈的蓝眼睛,火气顿时全消,反而把它拥在怀里?

?

我也是视猫如命了。

入秋,天一黑,不断有大野猫从猫胡同爬上我家的房顶来。

我关紧通向晾台的门,蓝眼睛便发疯似的抓门。

我知道它在发狂地爱,便打开门不再阻拦。

一天夜里,它再没回来。

家中每个人全空了。

我房前房后去找。

一个孩子告诉我,猫胡同顶里边一座楼的后门里住着一个老婆子,养了一二十只猫,人称猫婆,蓝眼睛多半是叫她的猫勾去的。

当夜,我钻进猫胡同,在黑暗里寻到猫婆家的门。

我冒冒失失地拍门,非要进去看个究竟不可。

门打开,一个高高的老婆子出现一一这就是猫婆了。

我说我找猫,她立刻请我进屋去,是问阴冷的地下室。

一股噎人的猫味扑鼻而来。

屋顶很低,正中吊下一个很脏的灯泡,把屋内照得昏黄。

一个柜子,一座生铁炉子,一张大床,地上几只放猫食的破瓷碗,再没别的。

猫婆问我猫的样儿,我描述一遍,她立即叫道:

“见过见过,常找我们玩,多疼人的宝贝!

丢几天了?

”我盯住她脸看,只有焦急,却无半点装假的神气。

我说:

“五六天了。

”她的脸顿时阴沉下来:

“您甭找了,回不来了!

”我很疑心她骗我,目光搜寻可能藏匿蓝眼睛的地方。

猫婆的手忽向横着的铁烟囱上一指:

“这都是叫人打残、摔坏的猫!

我把它们拾回来养活的。

您瞧那只小黄猫,孩子们想要烧死它,我一把抢出来的!

您那宝贝丢了这么多天,哪还有好?

现在乡下常来一伙人,下笼子逮猫吃,造孽呀!

”她说得脸抖,手也抖,点烟时,烟卷抖落在地。

烟囱上那小黄猫跳下来,叼起烟,仰起嘴递给她。

猫婆笑脸开花:

“瞧,这小东西多懂事!

”面对这受难猫儿们的救护神,告别出来时,不觉带着点惭愧和狼狈的感觉。

从此不知不觉我竟开始关切所有猫儿的命运。

猫胡同再吵再闹也不再打扰我的睡眠,猫叫成了我的安眠曲?

?

转过一年,到了猫儿们求偶时节,猫胡同却忽然安静下来。

我妻子无意间听到一个不幸的消息:

猫婆死了。

同时才知道关于她的一点经历。

她本是先前一个开米铺老板的小婆,被大婆赶出家门,住在那座楼第一层的两间房子里,后又被当做资本家老婆轰到地下室。

她孑然一身,拾纸为生,以猫为伴。

曾有人为她找了个卖肉的老汉作伴儿。

老汉受不了猫闹、猫叫、猫味儿,就搬出去住。

而她坚持与这些猫共享着无人能解的快乐。

前两个月,猫婆急病猝死,老汉搬回来,第一件事便是把这些猫统统轰走。

被赶跑的猫儿每每回来,必遭老汉一顿死打。

一种伤感与忧虑从我l心里漫无边际地散开,散出去,随后留下的是一片沉重的空茫。

入冬后,我听到一个令人战栗的故事一一我家对面一座破楼修瓦顶。

白天换瓦时活没干完,留下个洞,一只猫钻进去御寒;第二天瓦盖上,这只猫无法出来,急得在里边叫。

住在这楼顶层的五六户人家谁也不肯将自家的顶棚捅坏,放它出来。

这猫叫了三整天,直至声音消失!

听到这故事,我彻夜难眠。

更深夜半,天降大雪,猫胡同里一片死寂。

忽然,后墙下传来一声猫叫,在胡同深处,猫婆故居墙头上,孤零零趴着一只猫影,蜷缩一团,凄婉哀叫。

不是那只小黄猫吗?

忙叫声:

“咪咪!

”谁知将它惊动,起身慌张跑掉。

猫胡同里便空无一物。

只剩下一片夜的漆黑和雪的惨白,还有奇冷的风在这又长又深的空间里呼啸。

(选自《灵魂的巢》,有删改)11.请具体说明第三段在文中的作用。

(4分)12.请简要概括文中猫婆的形象。

(4分)13.文中两处写到小黄猫,有何用意?

(6分)14.请探究“听到这故事,我彻夜难眠”这句话中蕴含着作者哪些情感。

(6分)六、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一17题。

对悲剧的深沉纪念王开岭在对“悲剧”的日常感受上,除了重大轻小的不良嗜好,人们总惯于以整体印象代替个体的不幸——以集体的名义遮蔽最真实的生命单位。

数字仅仅描述体积,它往往巨大,但却被抽空了内涵和细节,它粗糙、笼统、简陋、轻率,缺乏细腻成分,无疼痛感,唤不起我们最深沉的人道主义的感受。

过多过久地停留在数字土,往往使我们养成一种粗鲁的记忆方式,一种遥远的旁观者态度,一种徘徊在悲剧之外的“客人”立场,不幸仅仅被视为他者的不幸,被视为一种隔岸的“彼在”。

如此,我们并非在关怀生命、体验悲剧,相反,是在疏离和排斥它。

说到底,这是对生命的一种粗糙化、淡漠化的打量,我们把悲剧中的生命推得远远的,踢出了自己的生活视野和情感领地。

久之,对悲剧太多的轻描淡写和迎来送往,便会麻木人的l心灵,情感会变得吝啬、迟钝,太多的狭隘和不仁便繁殖起来了,生命间的良好印象与同胞精神也会悄悄恶化。

感受悲剧最人道和理性的做法:

寻找“现场感”!

为不幸找到真实的个体归属,找到那“一个,又一个?

?

”的载体。

世界上,没有谁和谁是可以随意叠加和整合的,任何生命都唯一、绝对,其尊严、价值、命运都不可替代。

生生死死只有落实在具体的“个”身上才有意义,整体淹没个体、羊群淹没羊的做法,实际上是对生命、对悲剧主体的粗暴和不敬,也是背叛与遗忘真善的开始。

同样,叙述灾难和悲剧,也必须降落到实体和细节上,才有丰满的血肉,才有惊心动魄的痛感和震撼,它方不失为一个真正的悲剧,悲剧的人性和价值才不致白白流失。

记得有个地方的“犹太人遇难者纪念馆”,在设计上就注重了“个”的清晰,它拒绝用抽象数字来控诉什么,而是费尽【心机地搜录了大量个体遇难者的信息:

日记、照片、证件、信件、日用品、纪念物、甚至还有声音资料?

?

当你对某一个名字感兴趣时(比如你可以选一个和自己容貌酷似或生日相同的人),便可启动某个按钮,进入到这个个体的生命故事中去,与其一道重返半个世纪前或晴朗或阴霾的日子,体验那些欢笑和泪水、安乐和恐怖,幸福和屈辱?

?

这样一来,你便完成了一次对他人的生命访问,一次珍贵的灵魂相遇。

记住了他,也就记住了恐怖和灾难,也就记住了历史、正义和真理。

与这位逝者的会晤,相信会对你今后的每一天、你的信仰和价值观,产生某种影响。

它会成为你生命中一个珍贵的密码——灵魂密码。

这座纪念馆贡献了真正的“悲剧”。

重视“小”,重视那些不幸人群中的“个”,爱护生也爱护死,严肃对待世上的每一份痛苦,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意义重大。

它教会我们一种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