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道德品质的特点和重要性.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810820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道德品质的特点和重要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大学生道德品质的特点和重要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大学生道德品质的特点和重要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大学生道德品质的特点和重要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大学生道德品质的特点和重要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生道德品质的特点和重要性.docx

《大学生道德品质的特点和重要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道德品质的特点和重要性.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生道德品质的特点和重要性.docx

大学生道德品质的特点和重要性

大学生道德品质的特点和重要性

摘要:

现代大学生的思想多元化,自我意识加强,自我管理能力下降,渴望接触社会但适应力较差,竞争意识加强,集体意识下降、组织纪律性淡薄,知信行脱离是其死刑道德品质的主要特点。

加强大学生道德品质教育的重要性体现在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成才的基础,健康的社会环境有利于道德品质的形成,实践活动是提升道德品质的有效载体。

使学生在掌握医学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努力将自己塑造成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才,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

道德品质大学生特点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

G42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98X(2015)09(b)-0226-02

道德品质教育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施加一定的影响,促进其道德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发展的活动。

教育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

作为基础医学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道德品质特点,在教好基础医学课程的同时,发挥教书育人的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为此,笔者在阐述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基础上,分析大学生道德品质的特点和加强大学生道德品质培养的重要性。

1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道德品质是一种个体现象。

那么个人的道德品质是怎样形成的呢?

道德品质构成的要素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即知、情、意、行)等。

道德品质形成发展的过程,就是以上诸要素协调发展、相互作用的过程。

1.1道德认识

道德认识是个体对道德知识和行为准则及意义的了解、领会和认同。

认识是行为的先导。

道德认识的形成要经过感性认识(生活体验)和理性认识(运用道德概念和道德判断)两个阶段。

一般的知识不等于道德认识。

1.2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是一个人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要求产生的内在体验。

情感是行为的动力机制,有些学生可以把道德要求背得滚瓜烂熟或者说得头头是道,实际行动却是另一回事。

这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注重道德情感的培养。

1.3道德意志

道德意志为道德品质形成发展提供选择力、控制力和持续力。

这是连结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促使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关键。

1.4道德行为

道德行为即道德实践力,是人的道德品质优劣的尺度。

古人说“行为德之基”;评价一个人,要听其言,观其行;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现实生活中却有些“言语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这种人难成大事,而且是他人不敢信任的。

道德品质的4个要素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它们不是孤立存在的,更不是固定不变的4个阶段。

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性格不同,知、情、意、行各方面的发展状况也不一样。

所以提高道德品质要针对自己的需要,有所侧重。

2大学生道德品质的特点

2.1思想多元化和成熟化

当今社会更为复杂和丰富,特别在思想领域。

这使学生的思想结构较为复杂,社会上各种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学生都产生了直接的或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学生的思想中或多或少地有所反映。

在与学生的接触中,作者能明显感觉和体会到学生思想的复杂性,并不像过去那样单纯。

同时,在与学生接触过程中,学生的思想较过去更为成熟,能用自己的头脑客观分析各种社会现象,并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看法,这种见解和看法并不一定正确。

此外,学生能更为深刻地认识社会,特别是了解社会阴暗面,认识程度要比以前的学生更为深刻。

2.2自我意识加强

现在的学生自我意识明显增强,他们更喜欢用自己的眼睛来看问题,用自己的头脑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并不喜欢来自外界的灌输式的居高临下的教育,较为反感说教式教育。

对学生的引导,学生更为接受的是采用朋友间的探讨形式。

比如:

在学生遇到问题时,最好侧面帮助学生分析并协助解决问题,合理应用“你觉得呢?

”“你看是不是这样?

”等征询性的语言,而正面的越俎代庖往往效果不佳。

学生们渴望被理解,渴望自己被视为独立的完整的个体,这要求我们必须加强针对性个体化的学生工作要细化每项工作,达到教书育人之目的。

自我意识加强,表现为学生更加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重视个人成功。

大学生崇尚自我,将个人奋斗和自我设计目标作为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他们学习刻苦,但动力自来自于自我成功,而不是为祖国为社会做贡献。

所以,教师应合理引导学生从自我中摆脱出来,正确地对待贡献与索取,使其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取向,将自身价值的实现与投身现代化建设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2.3自我管理能力下降

现在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家中娇生惯养备受呵护,父母照顾其衣食住行可以说达到无微不至,学习上按照老师的安排进行,自我管理能力较差。

表现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差,自己不善于也不能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尤其是低年段学生,刚上大学学习劲头全无,认为可以放松,很容易在学习上摔跟头。

生活上,学生也不能很好地照顾自己,突出表现在寝室卫生,收管自己的物品,有的学生甚至连自己的袜子都没有洗过,所以,尽管学生的思想较为成熟化,但能力却呈现幼稚化,有愈来愈严重之趋势。

2.4渴望接触社会,但适应力较差

学生对社会的复杂性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对将来社会竞争程度的激烈也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十分渴望尽早接触社会,从一入学就高度关注就业问题,十分珍惜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机会。

学生从一个校门到另一个校门,一直在学校学习,受到学校和家长的全面照顾和呵护,从未接触到真正的社会,而社会越来越复杂,竞争越来越激烈,十分渴望有机会提前接触社会。

与这种渴望形成对比的是,学生摄影社会的能力在逐渐下降,有的学生连一点小的问题都不能独立解决,这样的学生很难说能适应将来的工作实践。

2.5竞争意识加强

现在的学生竞争意识一天天加强,他们敢于比贡献、比荣誉、比地位,过去我们面对荣誉、利益等都强调谦虚,而现在的学生认为,这是竞争关系,而单方面的谦让会导致不公平竞争。

学生的这种观念与社会竞争加剧是相适应的。

所以,在公平的前提下,应在学生中提倡竞争意识。

2.6集体意识下降,组织纪律性淡薄

现在的学生集体意识下降,以自我为中心,认为机体是为个人服务的,强调在集体中发挥每个个体的个性,但却忽视了所有个体已经形成的机体的整体特性,因此表现为学生的机体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淡薄,根本不愿意也不可能为集体牺牲自己的个性和利益。

同时,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淡薄,自我约束能力较差。

2.7知信行脱离

大学生道德素质较差,是现在社会对大学生的一种评价。

通过与学生的接触,我们体会到,学生在道德认识和评价方面还是比较正确的,但是仅仅停留在道德认识的水平,真正代表学生道德素质和道德行为习惯,具体表现在文明礼貌、社会公德、劳动态度、对待公共财物等态度上,则不尽于人意。

3加强大学生道德品质教育的重要性

高职高专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场所,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用发展的眼光审视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

3.1良好的道德品质是成才的基础

现代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有知识,会做事,更要学会做人。

做人是做事的基础,教育必须以人为本,做人以德为先。

但丁指出:

“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

”做人首先要有道德,这是做人的最基本的标准和极为重要的信念。

道德不是外在于人、强加于人的东西,相反是内在于人,是人们自我肯定、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一种社会形势。

人类之所以需要道德,是因为道德具有帮助人们很好地认识社会现实,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群体之间的关系,激励人们不断向上,使之能够得到自由的、全面的、和谐发展等多种功能;是因为道德能够丰富、充实人的内心世界,是人性发扬光大、人格完善高尚,使人变得更美好、生活得更幸福。

道德在人生发展和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能动作用,道德品质就是人们在道德实践中不断追求而逐渐形成的,并通过自身的意识和行为方式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道德倾向和特征。

从大学生整体思想道德看,由于所生长的环境不同,道德水准差异大,存在着没有接受过系统教育和管理,对自己轻视道德修养,认为其是生活小事而无所谓等等表现。

针对种种道德失范的现状,有必要树立和加强大学生对道德的支援意识,积极引导和灌输崇高的道德品质不仅是高尚美好的,而且对人的一生是有用的德育教育机制,将知识传授和道德精神的熏陶有机结合起来,以促进大学生追求自我完善、获得整体全面的发展。

3.2健康的社会环境有利于道德品质的形成

思想道德品质是大学生人格的灵魂,构建良好的思想道德环境、营造健康的道德氛围是灵魂的支柱。

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长才干,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念形成和完善的时期,其特点表现在求真、求富和求乐,但学生的思想可塑性强、不够稳定,处于发展变化之中。

社会环境不仅直接影响大学生自身道德行为的发展方向,而且还影响学生的道德行为选择,因此,社会环境在塑造大学生思想道德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就大学生个体来说,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在学校教育中,将社会道德要求有计划地传授给学生,系统灌输和训练学生,是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必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而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是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良好土壤和沃土。

社会普遍认可志愿者活动,并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气,主要在于志愿精神来源于对他人的爱心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充分体现了人际间“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互助精神,培育了公益精神和奉献精神,重塑了新的社会精神价值和人际关系,有利于全面切实提高人的文明素质和发挥各方面的潜能。

正是由于志愿者活动植根于中华民族厚实的道德文明土壤,所以他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有效地成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

3.3实践活动是提升道德品质的有效载体

思想道德教育是外在的灌输和培育,大学生自身修养却是内在的锻炼和提升,但无论是思想道德教育还是修养,均离不开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

从教育学角度看,实践活动往往会有力地强化人们对观念的信奉和追求。

心理学实验证明,一旦人们采取了主动行动,那么他们对于行动有关的态度、观点的信奉程度就会比行动之前强得多。

可见,实践活动使书本上的知识立体化,是枯燥的理论形象化,成为被动教育向主动教育有效转化的桥梁。

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

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学会用辨证的、科学的方法分析和认识社会现状,不断地自觉提高自身的道德选择能力,提高践行能力,不断地更新自我,超越自我,完善自我,自身的道德品质受到了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和提升。

志愿活动将责任、奉献和价值变得更加立体化,志愿者活动将德育教育从封闭的校内教育延展到校外教育,学校与社会形成强大的合力,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了外延宽广的课堂。

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日积月累的漫长过程,既要通过社会、学校、家庭形成合力使之持续不断地得到教育和训练,又要创建有利新需要大学生个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不懈地进行自我锻炼和修养。

正如刘少奇指出的“一个人要求进步,就必须下苦功,郑重其事地进行自我修养。

”医学生应该结合书本知识,投身社会实践,建立道德信念,知信行统一,严于律己,以坚强的毅力排除来自内外的干扰,在实践中活得快乐,努力将自己塑造成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的栋梁之才,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宿富国.大学生道德品质自我提升的途径探析[J].学术论坛,2014,37(5):

172-175.

[2]魏英敏.试论道德行为与道德品质[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5):

42-45.

[3]王红晓.影响高职生网络道德品质的网络文化相关因素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23):

48-50.

[4]白长华.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的关系[J].经济研究导刊,2013(25):

63-64.

[5]邵晓芝.以高校团学工作的开展培养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J].华章,2013(18):

136.

[6]沈平利.浅析如何培养大学生道德品质养成教育[J].中文信息,2014

(2):

171-172.

[7]郑日晖.浅谈如何培养专科院校学生良好道德品质[J].华章,2013(33):

172.

[8]陈超.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道德品质培养[J].企业导报,2014(8):

182,184.

[9]汪饶智.在社会实践中内化学生的道德品质[J].华章,2013(35):

309.

[10]李弘国.论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与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J].教育探索,2007

(1):

96-98.

[11]傅敏.当代大学生道德品质及其培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