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805870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12.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宜春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江西省宜春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江西省宜春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江西省宜春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江西省宜春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宜春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docx

《江西省宜春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宜春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省宜春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docx

江西省宜春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

宜春市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统考

高三年级理综试卷(生物部分)

1.下图为植物光合作用同化物蔗糖在不同细胞间运输、转化过程的示意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蔗糖的水解不利于蔗糖运输

B.单糖顺浓度梯度转运至薄壁细胞

C.O2浓度会直接影响图中蔗糖的运输

D.蔗糖可通过单糖转运载体转运至薄壁细胞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图解:

图中伴胞细胞中蔗糖通过胞间连丝顺浓度梯度运进筛管细胞;而蔗糖要运进薄壁细胞需要将蔗糖水解成单糖并通过转运载体才能运输,并且也是顺浓度梯度进行运输。

【详解】分析图解,位于筛管分子的蔗糖水解后,使得此处的蔗糖浓度降低,有利于蔗糖顺浓度梯度从伴胞细胞运输进筛管细胞,A错误;图中显示,蔗糖需要水解成单糖才可以通过单糖转运载体顺浓度梯度转运至薄壁细胞,B正确;图中蔗糖通过胞间连丝顺浓度梯度运进筛管细胞,不需要消耗能量,故氧气浓度不会影响蔗糖的运输,C错误;蔗糖需水解成单糖才可通过单糖转运载体转运至薄壁细胞,D错误。

​故选B。

2.下列关于组成细胞的分子物质及细胞结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真核细胞中染色质的形态呈环状,主要由DNA和蛋白质构成

B.线粒体的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为葡萄糖的分解提供更多的场所

C.含有核酸的细胞器一定含有蛋白质,但含有蛋白质的细胞器不一定含有核酸

D.高尔基体参与细胞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其膜结构能与线粒体直接发生交换

【答案】C

【解析】

【分析】

原核细胞中的DNA为环状DNA,真核细胞中的DNA为线形DNA,葡萄糖不能在线粒体中直接分解,高尔基体膜可以和内质网膜、细胞膜通过囊泡进行交换。

【详解】真核细胞中染色质的形态呈细丝状,主要由DNA和蛋白质构成,A错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需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分解形成的丙酮酸才能进入线粒体继续分解,B错误;核酸分布在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和核糖体中,线粒体、叶绿体和核糖体均含蛋白质,但含蛋白质的细胞器不一定含核酸,如液泡、内质网等,C正确;高尔基体参与细胞生物膜系统的组成,但其膜结构不能与线粒体直接发生交换,D错误。

故选C。

3.下列关于生命活动的调节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某人因感染过某种病原体而患糖尿病,但其血浆中胰岛素含量正常,则患病原因可能是胰岛B细胞受损

B.正常人体内引起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信号分子仅仅是葡萄糖

C.赤霉菌产生的赤霉素会使水稻得恶苗病,体现了植物激素有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

D.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长素的产生

【答案】D

【解析】

【分析】

血糖调节为神经-体液调节,胰岛细胞的细胞膜上有葡萄糖受体,也有神经递质的受体;赤霉菌产生的赤霉素不属于植物激素;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生长素的本质为吲哚乙酸。

【详解】由于胰岛素水平正常,可说明胰岛B细胞功能正常,该类型的糖尿病可能是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降低所致,A错误;正常人体内,血糖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故引起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信号分子有葡萄糖、神经递质等,B错误;赤霉菌产生的赤霉素不属于植物产生的,不属于植物激素,C错误;生长素的合成从根本上是受基因的控制,但生长素的本质是吲哚乙酸,故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间接控制生长素的产生,D正确。

故选D。

4.下列有关高中生物实验中实验材料、试剂的使用及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视野中央有一个细胞,要将其移到视野的右上方,则玻片向左下方移动

B.常温条件下,脱氧核酸与甲基绿作用呈绿色,核糖核酸与吡罗红作用呈红色

C.在“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计算紫红色区域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能反映NaOH进入琼脂块的速率

D.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酵母细胞呈球形或椭圆形,细胞核和线粒体的形态、数目清晰可见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甲基绿与吡罗红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DNA(脱氧核糖核酸)与甲基绿作用呈绿色,RNA(核糖核酸)与吡罗红作用呈红色。

在“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紫红色区域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能反映NaOH进入琼脂块的效率。

【详解】显微镜下呈的是倒像,要将视野中央的一个细胞移到视野的右上方,则玻片应向左下方移动,A正确;常温条件下,DNA(脱氧核糖核酸)与甲基绿作用呈绿色,RNA(核糖核酸)与吡罗红作用呈红色,B错误;NaOH扩散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比可表示细胞吸收物质的速率,并反映出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与细胞物质运输速率的关系,NaOH在体积不同的琼脂块内扩散的速率相同,C错误;光学显微镜下线粒体需染色后才能观察到清晰的形态,D错误。

故选A。

5.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捕鱼用的渔网网眼太大会导致估算出某池塘中鲫鱼的种群密度比实际结果偏大

B.“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驱秋蚊灭虫害,茱萸与秋蚊之间传递的是化学信息

C.修剪整齐的草坪内群落不存在水平分布差异和垂直分层现象

D.弃耕农田的初生演替过程中,群落的丰富度增加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生物群落的结构主要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1)垂直结构:

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

 

(2)水平结构:

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

2、“插茱萸,可驱秋蚊灭虫害”,说明茱萸与秋蚊之间通过化学信息来调节种间关系。

3、弃耕农田其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因此所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详解】若捕鱼用的渔网网眼太大,导致所捕鲫鱼为鱼塘中个体较大的鱼,而个体小的鲫鱼未能捕捉到,最终导致种群密度的估算值偏小,A错误;“插茱萸,可驱秋蚊灭虫害”,说明茱萸与秋蚊之间通过化学信息来调节种间关系,B正确;修整过的草坪也既有垂直结构,又有水平结构,C错误;弃耕农田的演替为次生演替,D错误。

故选B。

6.下图是HIV感染人体细胞过程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大多数艾滋病患者会出现记忆丧失等障碍时,说明HV已感染了大脑细胞

B.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比HIV的遗传物质更加稳定

C.②过程需要宿主细胞提供4种脱氧核苷酸,HIV病毒只依靠宿主细胞的酶就能完成该过程

D.①~⑧所示的过程中,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是②③⑤,参与翻译过程的细胞器不仅仅是核糖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

图示是HIV感染人体细胞过程的示意图,其中①表示HIV病毒进入人体T细胞;②表示以病毒的RNA为模板逆转录形成DNA;③表示DNA的合成过程;④表示逆转录形成的DNA进入宿主细胞核,与染色体DNA整合到一起;⑤表示转录过程;⑥表示翻译过程;⑦表示组装过程;⑧表示释放过程。

【详解】大多数艾滋病患者会出现记忆丧失等精神障碍,而记忆是大脑的高级功能,这说明此时HIV已感染了大脑,A正确;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为双链的DNA,HIV的遗传物质为单链的RNA,双链的DNA稳定性更强,不容易发生变异,B正确;②过程表示逆转录,需要病毒提供RNA做模板,宿主细胞提供4种脱氧核苷酸、酶、能量等来完成,C错误;根据分析可知,②表示以病毒的RNA为模板逆转录形成DNA;③表示DNA的合成过程,⑤表示转录过程;⑥表示翻译过程,以上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参与翻译过程的细胞器除了有核糖体,还有线粒体功能,D正确。

故选C。

7.下图甲为研究光照强度对某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实验示意图,图乙表示其细胞气体交换情况,图丙表示除光照强度外其他条件均适宜的环境,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图丁表示夏季晴朗的一天,某种绿色植物在24小时内O2吸收速率的变化示意图(单位:

mg/h)

(1)若将图甲中的植物密闭在无O2、但其他条件适宜的小室中,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发现植物的有氧呼吸增加,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中结构a上发生的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提高温度,图丙中曲线的变化是___________(填“上移”、“下移”、“不动”或“信息不足,无法确定”)

(4)图丁中测得该植物一昼夜的O2净释放量为312mg,假设该植物在24小时内呼吸速率不变,则该植物一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02总量是___________mg。

若叶绿体吸收的CO2全部转化为葡萄糖,当光合作用速率最高时,该植物每小时制造的葡萄糖的量是___________mg。

【答案】

(1).植物在光下光合作用释放的O2使密闭小室中O2增加,(而O2与有机物分解产生的NADH发生作用形成水是有氧呼吸的一个环节,所以)当O2增多时,有氧呼吸会增加

(2).光能转化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3).下移(4).600(5).52.5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

 

甲图:

表示藻类植物光下进行光合作用。

 

乙图:

a表示类囊体、b表示叶绿体基质、c表示线粒体,其中①表示叶绿体产生的氧气进入就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②表示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该图表示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

 

丙图:

A点表示只有呼吸作用;AB段表示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B点表示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相等的光照强度,即光补偿点;BC段表示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

 

丁图:

图丁表示夏季晴朗的一天,某种绿色植物在24小时内02吸收和释放速率的变化示意图(单位:

mg/h)。

A、B点对应时刻分别为6点和19点。

0-5只进行呼吸作用、5-6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6-19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19-20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和20-24(或20-5)只进行呼吸作用。

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是白天光合作用O2释放量。

【详解】

(1)由于植物在光下光合作用释放的O2使密闭小室中O2增加,进而促进了植物的有氧呼吸。

(2)图乙中a为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其上可进行光反应,发生的能量变化为:

光能转化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3)图丙表示除光照强度外其他条件均适宜的环境,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若提高温度,光合速率降低,曲线应下移。

(4)该植物一昼夜的O2净释放量为312mg=白天光合作用量-一昼夜呼吸作用量,该植物呼吸速率为12mg/h,故24小时呼吸量为288mg,实际光合量=净光合量+呼吸量=312+288=600mg。

光合作用速率最高时,产生氧气为44+12=56mg/h,据光合作用方程式:

6CO2+12H2O

C6H12O6+6O2+6H2O,每小时利用CO2的量是56×44×6÷(32×6)=77mg/h,形成葡萄糖的量为77×180÷(6×44)=52.5mg。

【点睛】本题以图为载体考查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综合应用及探究实验,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题图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8.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下图为抗利尿激素调节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水通透性变化示意图,图中A、B、C代表不同的结构或物质。

a、b代表含水通道蛋白囊泡的不同转运过程。

请据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肾小管上皮细胞之间通过结构A紧密连接而封闭了细胞间隙,能防止B___________(填名称)和原尿混合,维持二者的渗透梯度。

(2)机体内___________释放的抗利尿激素与肾小管上皮细胞膜上C___________(名称)结合后,启动___________(填“a"或“b”)过程,___________膜上的水通道蛋白数量,从而使细胞膜___________,导致尿量改变。

(3)某患者出现新陈代谢异常旺盛、情绪易激动等症状,医生判断为甲状腺功能异常,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丘脑和垂体病变会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说明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___________调节。

【答案】

(1).组织液

(2).垂体(3).(抗利尿激素)受体(4).a(5).增加(6).对水的通透性增强(增加)(7).甲状腺可以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8).分级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可知:

一次饮水较多,细胞外液渗透压或血浆渗透压下降,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管腔侧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在细胞膜的凹陷处集中,然后形成内陷囊泡,b过程增强,这样管腔侧细胞膜水通道蛋白数量减少,降低了管腔侧细胞膜对水的通透性,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下降,尿量增加。

【详解】

(1)据图分析,肾小管上皮细胞之间的封闭小带将肾小管上皮细胞之间间隙封闭了,这样使得肾小管壁外侧的组织液不能与管壁内的原尿混合。

(2)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据图可知抗利尿激素在发挥作用时需要与肾小管上皮细胞膜上的抗利尿激素受体结合后,启动a过程,使囊泡膜与管腔侧细胞膜融合,增加膜上的水通道蛋白数量,从而使细胞膜对水的通透性增强,增强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

(3)由于甲状腺可以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故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患者会出现新陈代谢异常旺盛、情绪易激动等症状。

分级调节是指下丘脑通过垂体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下丘脑和垂体病变会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说明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

【点睛】本题考查水平衡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图能力、信息的提取与应用能力、通过比较与综合做出合理判断的能力。

9.下图一所示某农业生态系统局部的能量流动,图中字母代表相应的能量。

图二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其中甲、乙、丙、丁组成生物群落。

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一中的C可表示___________;如果C1表示蚕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则B1表示___________;D1/D可以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看,图二中乙名称为___________;从营养结构分析,图二中乙属于___________;图二中丁在碳循环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种间关系的调节还需要___________的作用

(4)无机环境中的CO2来自___________,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

(1).桑树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2).未被利用的能量(3).第二营养级流入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4).初级消费者(或消费者)(5).第二营养级(6).将有机碳(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转变为无机碳(无机物)(7).信息传递(8).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以及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9).(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

【解析】

【分析】

图一为农业生态系统局部的能量流动,A表示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B表示桑树呼吸作用所散失的热能;C表示净光合作用,是桑树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的所需的能量;B1+C1+D1属于蚕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A1属于蚕呼吸消耗散失的能量,D=A1+B1+C1+D1。

图二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部分示意图,根据图中箭头方向可以判断甲是生产者,丙和乙是消费者,丁是分解者。

【详解】

(1)桑树同化的能量A=桑树呼吸散失的能量B+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C,故图一中的C可表示桑树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蚕同化能量的去向包括蚕用于自身呼吸消耗的能量A1、流给下一营养级的能量D1、流向分解者的能量C1和未被利用的能量B1,故B1表示未被利用的能量。

D=A1+B1+C1+D1=蚕的同化量,D1表示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即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故D1/D可以表示第二营养级流入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

(2)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来看,图二中甲为生产者、乙为初级消费者、丙为次级消费者和丁为分解者;从营养结构分析,图二中甲属于第一营养级,乙属于第二营养级,丙属于第三营养级。

图二中丁为分解者,在碳循环中的作用是将有机碳(动植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转变为无机碳(无机物)。

(3)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故甲、乙种间关系的调节还需要信息传递的作用。

(4)无机环境中的CO2来自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以及化石燃料的燃烧,由于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大气中CO2含量过高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点睛】本题结合碳循环示意图、能量流动途径,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重点考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要求考生识记碳循环的过程及特点;识记能量流动的概念,掌握某一营养级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过程,并能根据能量传递效率进行相关计算。

10.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的常用材料。

果蝇的眼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与果蝇眼色有关色素的合成受基因A控制,基因B使眼色呈紫色,基因b使眼色呈红色,不产生色素的个体眼色为白色。

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如图所示。

(1)果蝇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的优点有___________(答出两点)。

等位基因A和a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F2中白眼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若F2中红眼果蝇随机交配,其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的XXY三体发育成男性,但果蝇的XXY三体发育成雌性,结合人和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产生的遗传效应可以判断,人和果蝇性别决定的差异在于___________。

若仅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d使隐性个体致死,则对于果蝇性别比例的影响是雌性个体比例将___________。

【答案】

(1).个体(体积)小,易饲养,繁殖快,染色体少易观察,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2).二者的碱基(或脱氧核苷酸,或碱基对)序列存在差异(不同)(3).aaXBXb、aaXbXb、aaXBY、aaXbY(4).红眼∶白眼=8∶1(5).人取决于是否含有Y染色体,果蝇取决于所含X染色体的数目(6).增大(增加)

【解析】

【分析】

亲本纯合的红色眼雌果蝇和白色眼雄果蝇杂交,F1代雌性为紫色眼,雄性为红色眼,F1代雌雄果蝇交配产生的F2代紫眼:

红眼:

白眼=3:

3:

2,根据F2分离比可知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根据F1表现型与性别有关,可知有一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再根据“与果蝇眼色有关色素的合成受基因A控制,基因B使眼色呈紫色,基因b使眼色呈红色,不产生色素的个体眼色为白色”可知亲本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F1代紫色眼雌性基因型为AaXBXb,红色眼雄性基因型为AaXbY。

【详解】

(1)果蝇个体(体积)小,易饲养,繁殖快,染色体少易观察,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是遗传实验常选的实验材料。

等位基因A和a的本质区别是二者的碱基(或脱氧核苷酸,或碱基对)序列存在差异(不同)。

(2)根据子二代的3:

3:

2比例可知,两对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又由于子一代的表现型与性别相关联,说明有一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假设A、a位于X染色体上,则亲本基因型为bbXAXA、BBXaY,子一代无论雌雄均为紫眼,与题意不符,故可推断B、b位于X染色体上,A、a位于常染色体上。

亲本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F1代紫色眼雌性基因型为AaXBXb,红色眼雄性基因型为AaXbY,F2中白眼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Xb、aaXBY、aaXbY。

F2中红眼果蝇基因型及比例为AAXbXb:

AaXbXb:

AAXbY:

AaXbY=1:

2:

1:

2,若雌雄随机交配,单独分析A、a这对等位基因,雌配子A=2/3,a=1/3,雄配子A=2/3,a=1/3,故后代A-占8/9,aa占1/9,而另一对基因b由于均为隐性纯合,故后代为XbXb、XbY,综合分析,其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红眼∶白眼=8∶1。

(3)正常情况下XX发育成雌性,XY发育成雄性,人的XXY三体发育成男性,但果蝇的XXY三体发育成雌性,可说明人和果蝇性别决定的差异在于人取决于是否含有Y染色体,果蝇取决于所含X染色体的数目。

因雄性果蝇只要含有一个d基因即为纯合,而雌性果蝇需要含有两个d基因才为隐性纯合,所以若仅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d使隐性个体致死,则对于果蝇性别比例的影响是雌性个体比例将增加。

【点睛】本题考查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伴性遗传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根据题干信息确定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同时根据遗传图解确定基因的位置以及相关个体的基因型,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

11.如图为制作泡菜的流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腌制泡菜前,检查泡菜坛是否有裂纹或砂眼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作泡菜宜选用新鲜的蔬菜,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泡菜腌制过程中,坛口边缘的水槽中保持水分充足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泡菜的制作过程中,按照盐与清水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的比例配制盐水。

将配制的盐水煮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泡菜制作过程中影响亚硝酸盐含量的因素有___________和温度等。

在泡菜腌制的过程中,要定期测定亚硝酸盐含量,测定方法是___________法。

(5)同样的材料和腌制条件,不同坛中各时期测得的亚硝酸盐含量不同,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将坛口向上压入水中,观察坛内有无渗水现象

(2).新鲜蔬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低(3).提供发酵过程中所需的无氧环境(4).1∶4(5).杀灭杂菌并消除溶解氧(6).食盐用量和腌制时间(7).比色(8).各坛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解析】

【分析】

制作泡菜时所使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

泡菜中的亚硝酸盐的含量可以用比色法进行测定,原理是在盐酸酸化的条件下,亚硝酸盐和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的染料,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标准显色液目测比较,可以大致估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

【详解】

(1)由于乳酸菌为厌氧菌,为保证发酵环境为无氧环境,泡菜坛应密封效果好,不漏气,在腌制泡菜前,可将坛口向上压入水中,观察坛内有无渗水现象以检查泡菜坛是否有裂纹或砂眼。

(2)由于新鲜蔬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低,故制作泡菜一般选用新鲜的蔬菜。

在泡菜腌制过程中经常向坛口边缘的水槽中补充水分,目的是提供发酵过程中所需的无氧环境。

(3)泡菜制作需要加入盐水,其中清水与盐的比例应为4:

1。

将配制的盐水煮沸的目的是为了杀灭杂菌并消除溶解氧,为了避免高温杀死菌种,盐水需要煮沸并冷却后才可使用。

(4)泡菜制作过程中影响亚硝酸盐含量的因素有食盐用量、腌制时间和温度等。

在泡菜腌制的过程中,常用比色法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

(5)泡菜制作过程中使用的菌种为天然菌种,由于各坛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尽管不同坛中使用了同样的材料和腌制条件,但在各时期测得的亚硝酸盐含量仍会不同。

【点睛】本题考查泡菜制作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