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礼貌行为习惯的养成.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801678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89 大小:72.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明礼貌行为习惯的养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文明礼貌行为习惯的养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文明礼貌行为习惯的养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文明礼貌行为习惯的养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文明礼貌行为习惯的养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明礼貌行为习惯的养成.docx

《文明礼貌行为习惯的养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明礼貌行为习惯的养成.docx(8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明礼貌行为习惯的养成.docx

文明礼貌行为习惯的养成

文明礼貌行为习惯的养成”子课题研究计划

(2012年2月~2013年7月)

《农村初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研究》课题研究计划已经启动,为了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取得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特制定子课题研究计划。

一、子课题的提出与研究的意义

讲文明讲礼貌,是做人的起点。

每个人来到世上,学习做人就是从讲文明礼貌开始的。

在孩子咿呀学语期间,父母首先教其文明礼貌,进入学校,老师教其文明礼貌,到社会上,时时处处都要求人们讲文明礼貌。

文明礼貌不仅给他人、给社会带来愉快和谐,也能创造充满爱心的环境,给自己带来快乐,带来温馨。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在我们国家阔步走向世界的时候,文明礼貌已经成为投资环境、国家形象的一个组成部分。

讲文明讲礼貌,需要开展广泛持久的教育。

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自我教育应成为一个有机结合的系统,以强化人们讲文明礼貌的自觉意识、公德意识,培养和完善公民的道德人格,形成无论在家庭、学校、社会都能够自觉自愿地讲文明、讲礼貌的习惯。

讲文明讲礼貌,需要自觉行动。

一些人谈起不文明不礼貌的现象时忧心忡忡,轮到自己了照样不讲文明礼貌。

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每个人从一言一行开始,不能只说不做。

学校要从老师做起,给学生做出榜样。

家庭要从大人做起,为孩子做出榜样,孩子也要监督大人。

家长不能只盯着孩子的学习成绩,还要重视文明礼貌的教育,重视孩子的道德修养。

讲文明讲礼貌,需要加强管理。

文明礼貌既要靠自觉,也要靠规矩。

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应遵守规矩。

规矩不能有弹性,不能有特殊,不能有例外。

只有综合运用教育等手段,形成严格的监督机制,“讲文明讲礼貌”才能成为每个人的良好的习惯。

二、课题的概念界定

文明,一是指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方面,它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的基础上产生,并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发展的。

在人类文明史上,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都曾产生过与之相适应的文明。

在社会主义社会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人民群众为国家主人,因而能够创造有史以来最高类型的文明。

二是专指文明行为,如遵守公共秩序,遵守各种纪律,讲究礼貌,讲究卫生等,是精神文明的表现。

三是文明习惯的养成

一是敬人原则

二是自律原则。

三是适度原则。

四是真诚原则。

三、研究目标

研究制订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案和不良习惯的矫正方案,做到良好习惯的培养和不良习惯的矫正相结合,通过行为习惯培养教育,使学生逐步养成文明礼貌的好习惯。

四、研究内容

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是人的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而人的行为习惯是通过训练、强化形成的。

要通过示范法、实践法、榜样法对学生进行培养训练,做到“知、情、意、行”相统一。

1、见人就能行礼问好

2、尊重他人,对人有礼貌,能讲文明礼貌语言

3、上课专心听讲,能遵守课堂纪律

4、认真并能按时完成作业,书写工整,养成良好作业习惯。

5、能自觉讲究卫生,没有乱扔垃圾的习惯

6、遵守学校纪律,爱护学校公共材物

五、研究假设

本课题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坚持以先做人,后成才的思想为教育理念,注重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与矫正。

力求在初中时培养良好的习惯,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研究思路

问题调查—制定计划—实施干预—观察调整—评估总结

七、研究方法

1、调查法。

在该课题研究之初,对良好的行为习惯及不良行为习惯的状况进行问卷调查,从师生两方面进行。

以便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必要的依据。

2、文献法。

查阅行为习惯养成的相关理论,以正确的理论来指导实践,了解我国当前教育现状,吸纳成功的经验,为教师分期提供情报资料。

3、案例分析法。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把研究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形成有鲜明个性和共性意义的行为习惯养成案例。

4、经验总结法。

以课堂教学为载体,要求教师不断总结行为习惯养成的成功经验,反思行为习惯对教学影响的症结所在,形成本人的行为习惯培养的基本经验。

5、行动研究法。

教师通过对教育实例开展研究,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把行动与研究有机的结合起来,基于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形成经验论文。

八、研究步骤及措施

第一阶段:

研究实践(2012年2月—2013年2月)

1、问卷调查。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文明礼貌习惯的认识程度。

2、宣传动员。

通过下发宣传单等不同形式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并明确应该养成哪些好的文明礼貌习惯。

3、制定措施。

通过网络或书籍等手段查找资料,制定“培养学生预习习惯的具体措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习惯的具体措施”等等一系列具体可行的措施。

4、培养矫正。

根据制定的具体措施,能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与矫正。

例如通过课堂上对学生不良习惯的及时矫正,通过榜样法,树立良好学习习惯的典型人物,进行正面的培养。

通过个别谈话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表扬或批评指正。

通过讨论辩论形式深刻认识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4、经验总结。

认真记录学生行为习惯养成过程中的细微变化,经常反思与总结,并随时记录。

5、初步形成一套良好行为习惯矫正及养成的方法。

第二阶段:

总结推广(2013年2月—2013年7月)

(1)反思、交流、整理,行为习惯培养的进一步巩固。

(2)验证检测,总结规律,撰写论文和研究报告

九、最终研究成果

1、提交研究报告:

《文明礼貌行为习惯的养成》。

十、活动安排表

三月:

制定子课题研究计划,制定培养矫正具体措施,宣传动员。

四月:

严格执行升降国旗制度,精心设计“国旗下的讲话”。

五月:

扎实开展“争夺流动红旗”和“争创文明班”活动。

六月:

在学校内,开展“见面行礼问好,讲文明用语”的活动。

七月:

阶段总结

八月:

对学生进行重新动员

九月:

组织开展“星级队员”评比活动。

十月:

重点开展好主题班会活动,努力渗透德育教育。

十一月:

开展“文明礼貌”征文活动。

十二月:

各种行为习惯的巩固强化

一月:

阶段总结

德育课题《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结题报告

一、课题论证

1、选题意义

社会发展的需要:

2001年10月,中共中央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200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又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等。

十六大首次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这个课题非常重要。

学校发展的需要: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必然要求改进学生的道德教育,帮助广大中学生养成文明习惯,是中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目标和道德形成的重要标志,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

学生发展的需要: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为了使学生能够适合将来社会的发展,学会做文明人,做社会人,我们必须通过此课题的研究让学生养成文明习惯。

因此,本课题的研究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也是提高全民素质的需要。

2、理论依据:

2001年10月,中共中央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了我国新时期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方针、原则和主要内容等。

《纲要》指出,今后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001年9月天津市教育局出台了《天津市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

1995年3月颁布的《教育法》第四十三条“学生的应履行的义务”中指出:

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

十六大首次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等,都为这个课题提供了理论和政策法规依据,也为其指明了方向,即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要从娃娃抓起。

对“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的研究,有利于学生文明习惯养成,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

创新德育新形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进一步丰富国内关于养成教育的理论研究,为实施素质教育架起新的支点。

为学校德育以及家庭教育提供新观念和新思想,并在操作层面上,提供相应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

养成良好习惯,是学生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抓好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是从当前学生的实际出发而提出的,有利于增强德育的实效性,也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根本途经。

二、目标内容

学生文明行为习惯是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体现时代发展与个性特点要求,在生活和教育中形成的符合《中学生守则》、遵循代表社会和时代先进方向、社会公德的稳定而持久的行为。

1、研究的目标:

总目标:

以国家相关的政策法规为依据,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市内外、校内外智力资源为依托,以学校为主阵地,学生文明习惯的现状为出发点,使学生懂得基本的行为规范,最终实现“争做文明学生、争当文明班集体”,推动素质教育的目标的实现,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具体目标:

从培养文明习惯入手,研究和探讨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与诚信意识培养的关系,主要达到以下两个目的:

j.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

通过研究,提出学生文明习惯的培养方案和不良习惯的矫正方案,做到文明习惯的培养和不良习惯的矫正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k教师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探讨学生文明习惯的形成。

培养学生的卫生意识和卫生习惯,礼貌待人,言谈举止文明。

要实现以上目标,应注意以下三点:

首先,要体现时代要求和中学生教育特色,通过研究和实践,探索一套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文明习惯养成”的教育对策,以指导本校的工作。

其次,通过研究和实践,使学生通过真实的感受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通过深刻的理解掌握道德规范,并在实践中培养道德能力,最后形成并表现为文明习惯。

再次,通过研究和实践,提升教师德育工作水平,进一步推动学校德育工作。

2、研究的内容:

从社会公德、仪表仪态、礼貌待人等方面,研究中学生良好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

遵循学生身心成长规律,重视基础性文明习惯的养成,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

课题强调的核心理念是“举止文明”,体现为“尊敬师长、团结同学、遵规守纪、明礼诚信”。

三、研究原则

在本课题的研究探索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以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

坚持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科学性,遵循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一般规律,注意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接受能力。

2、主体性原则。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主体日常行为形成规律,着重培养中学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感和良好日常行为习惯。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坚持知行统一,重在实践、体验、互相监督。

4、有效性原则。

针对新时期中学生日常行为的不良习惯,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理制度。

5、创新性原则。

在实验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制定规范、日常行为标准,并监督执行在本班各小组之间进行评比。

6、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相结合原则。

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在校期间。

四、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的时间为两年,即从2008年6月至2010年3月,共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和开题阶段:

2008年6月至2008年9月。

1、组建课题组,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制定课题研究计划。

2、课题研究成员制定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

3、组织课题组全体成员检索国内外相关的研究资料,深入学习有关理论。

4、开题。

(二)研究实施阶段:

2008年9月至2009年9月

1、结合学校的班主任持证上岗,开展课题组成员系列培训活动。

2、利用学校网络平台组织课题组论坛、开展“问题研究”的主题沙龙活动、组织师德演讲活动、开展养成教育方略经验交流活动等等。

3、开展系列文明习惯为主题的教育活动。

通过活动教育学生具有尊老爱幼、尊敬师长、文明礼貌、诚实守信、乐于助人、爱护环境等良好的家庭伦理和社会公德,使他们懂得良好的品德是做人、交往的基础。

4、组织教师结合具体个案,进行案例研究,总结经验。

5、鼓励教师撰写论文,开展论文征集评选活动。

(三)总结提高阶段:

2009年9月至2009年12月阶段总结、经验交流和研讨等活动。

(四)总结推广阶段:

2009年12月至2010年3月

1、进行课题的结题工作。

2、对研究内容分专题进行总结,并撰写结题报告。

3、撰写结题报告,请总课题组进行鉴定。

4、编写论文集和案例集。

五、方法措施

课题组中绝大部分教师曾参与学校、区、市及国家级课题的研究,有一定的研究经验。

在课题实践中,他们多篇论文或案例获区、市、国家级奖励。

为培养青年教师,课题组吸收了年轻的骨干教师。

这些教师无论思想上和业务上都能胜任课题研究。

为保证课题研究的开展,我们具体采取了如下措施:

1、建立学校网站,开辟“教师论坛”和“课题研究”专栏,为教科研创建平台,引导教师们在这个平台上学习、合作、交流、探讨,使课题研究日常化。

2、学校每周组织课题组成员安排必要的研究时间,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3、每位课题组成员保证一台电脑,方便资料查询和网络学习。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4、学校投入一定经费、组织教师走出去,请进来,购买书籍、音像制品等便于老师的学习提高。

5、建立教科研管理制度,加强过程管理和成果转化的管理。

6、在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还采取了如下方法:

榜样示范法:

“以身作则”向来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在宣布本德育课题实施和意义时,就首先提出:

教师以身作则,在学习、安全、卫生、文明、生活等方面保持好习惯,严于律已。

已正方可正人。

在学生中间,选出“个人日常行为习惯优秀个人”,树立良好榜样,让其他学生可时常参照对比,时刻纠正自己的一言一行。

活动教育法:

组织学生观看文明行为的视频的活动。

枯燥空洞的理论说教往往缺乏说服力。

学生观看不文明行为时,常常会发出一片“哄笑”,在“哄笑”中,认识到不文明行为的“不良”之处;在观看文明行为时,常常会发出会心的微笑,潜意识中对文明行为有了认可,经过内心的一番比较、自省,真正懂得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在以后的行为中,有意识地矫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强化自己的文明行为。

交流评议法:

通过一段时间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依据《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出谋划策,讨论、交流,改善我校一系列德育治理规章制度。

如《坝头中学班级管理考核细则》,通过量化考核评比,鼓励先进,鞭策落后,使全校学生在试点班级榜样力量的影响下,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规范约束法:

对于《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守则》,学生是极其认识的,但日常言行违背的也是司空见惯的。

所以,我们让学生列举自己的日常言行中违背学校规定的方面,并简述违反的原因,以便从根本上更好的改正,并且进一步熟悉和牢记学校其他规章制度,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严于律已,为全校学生树立良好的形象,以便形成优良的校园文明风气。

个案分析法:

课题研究启动后,首先确定四个试点班级,再设计出关于文明行为养成行为教育的问卷分发到试点班级,对每一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通过对问卷进行分析,筛选出典型个案,进行重点指导,矫正不良行为。

这样的做法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典型性;既考虑到所有学生,又照顾到了特别学生。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试点班级的整体文明风气得到改善,典型案例的学生的进步更大。

当学生有不良言行时,我们还运用说服教育法,行为比较法,心理暗示法等。

六、课题成果

通过近两年课题组所有成员的艰辛努力,课题研究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课题研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

2009年9月,由XXX、XXX老师编辑了《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案例集》;2010年3月,由XXX、XXX、XXX老师主编了《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论文集》,共收录论文13篇,约计8万字;在2009年开展的全镇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论文评选活动中,XXX老师的论文《XXXXXX》荣获X等奖,XXX老师的论文《XXXXXXX》荣获X等奖,XXX老师的论文《XXXXXXXX》和XXX老师的论文《XXXXXXX》荣获一等奖。

更可喜的是,本课题研究促进了德育工作的提升,使教研成果转化为了实实在在的教学效果,学生养成了文明习惯,提升了综合素质。

1、通过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规范了学生的行为,有效制止了由社会、家庭等部分因素影响而产生的不良行为习惯。

尤其是试点班级的卫生习惯相比其他班级较优秀。

在每次的卫生纪律评比中,试点班级的成绩是最好,这为其他班级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校园环境有的空前的改善。

2、通过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学生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文明习惯、生活习惯等更趋于健康,试点班级已带动全校基本形成了文明、和谐的校风,进入校园没有一张纸片,没有一个包装,整齐干净,每天如此,为学生更好的学习创造了极佳的条件。

3、通过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校内说脏话,打架事件已明显减少,学生校外违法犯罪事件已经杜绝,我校两年来无一例违法犯罪事件和校外人员打架斗殴事件发生,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充分肯定。

4、试点班级的班主任管理经验已被其他班主任采纳,试点班级学生的一些日常行为已成为全校学生学习的榜样,为全校学生做了一个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

学校先后被评为县、乡文明单位,好的行为习惯又促进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在为四川地震灾区捐款活动中,我校学生积极踊跃,共捐款八千多元。

真正看到了我校学生的爱心和奉献精神,证实我校德育教育已深入人心。

七、问题对策

在课题研究中,发现学生德育方面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学生追求高消费和享受的现象日益严峻,把艰苦朴素和勤俭节约的美德置于脑后。

二是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差,一些日常习惯坚持不住,有人前人后两样的现象,不能尊重父母和他人的劳动成果。

三是不良家庭因素的影响,父母对孩子的溺爱,过分放纵迁就,使孩子以自我为中央,我行我素。

还有单亲家庭,离异家庭,父母都外出打工的家庭等,都轻易使学生缺少管理和心理交流,形成不良的品质。

针对新时期中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存在的问题和影响中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形成的因素,实验教师提出相应对策:

1、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现状调查、心理分析,找准原因,增强针对性。

2、注意年龄段的心理特点分析,多交流沟通,增强互动性。

3、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激励自我完善。

总坚固验并制定一系列细致、有效的德育管理制度,增强实效性。

4、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献身教育的思想意识,增强保障性。

5、美化校园,形成和谐的校园文化特色,陶冶学生情操。

七、最后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网络的飞速发展,信息量的极大增加,纷繁复杂的多元文化,都在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弱化了学生在校受到的良好教育。

作为教师,学校德育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要转变观念,不断学习新的理论,吸取外校的先进经验,探索出具有本校特点的工作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参考资料:

中国小学教育网相关栏目资料;国内部分研究成果:

《杰出青年的童年与教育》、《培养独生子女的健康人格》、《走进学习时代》;国外的一些研究成果,为我们开展学生文明习惯养成的研究提供了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中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中期汇报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课题研究是国家教育改革的需要  

孔子认为“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叶圣陶先生说过:

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

“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指出:

“中小学德育工作重点之一是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把学生培养成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法制意识、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我们的课题研究是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特点构建一种现代教育模式,促进高中生的全面发展,其特点是创造条件进行实践,使日常工作、课程改革、教育科研同步运作,开发各种教育资源,优化学校教育,并不断反思调整研究过程,满足学生成长需求、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特色发展。

  

2、课题研究是学生素质提高的需要  

中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黄金时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逐步形成的阶段。

特别需要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尤其是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中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就是全面做人的基础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普通高中教育要培养高中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离不开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3、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

  

中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在于教师的发展。

教师是开展中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校本实践研究的基本的条件性资源,是校本实践研究活动的执行者。

学生的发展必须依靠训练有素的专业教师。

我校把创建学习型教师队伍作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把教师的学习当做常规工作来抓,师德培训常态化;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师队伍建设活动不断深入,通过课题研究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以形成“以学促研,以研促教”的局面,有效地促进新课程的实施,促进教师成长。

  

4、课题研究是学校全面发展的需要  

我们学校是一所有70多年历史的完中,地处城郊结合部,条件一般,生源较差,为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也为了践行学校“全面发展、做人第一”的办学理念,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学校积极实施教育改革,为此,我们根据学校教育和学生的实际确定探索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探索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农村高中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

  

2.立足于素质教育,通过研究探索形成一般普通高中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系统化思路,构建可操作性的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校本实践体系,并为同类学校提供可以借鉴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3.通过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校本实践研究从而促使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全面提高我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为将来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奠定基础。

  

4.通过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校本实践研究全面提高教师的德育理论水平,整体提升我校教师的德育工作水平,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发展,带动整体教育质量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普通高中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现状、文献及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状况研究。

  

采用调查、文献研究方法,了解普通高中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现状,对当前中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制定《新桥中学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准则》,探索农村中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特点,寻找适合农村高中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践策略。

  

2、普通高中文明行为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  

(1)校内、校外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中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研究  

(3)以中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主题,创新德育教育方式方法,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

  

3、开发适合本校的“中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德育校本课程。

  

针对学生的兴趣、需要和特长,充分利用学校和地区的资源,自主开发具有鲜明学校特色的中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

  

4、建立“中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评价体系。

  

构建中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教育管理体系,创建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中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成果进行全面考核评价,保证我校文明行为的养成。

  

四、课题研究的实施  

(一)、鼓励教师投入课题研究工作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召开课题动员会议分析学生行为习惯现状及困扰我校提高教育品质的原因:

学生普遍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做事习惯、做人习惯;宣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在学生人生成长中的重要性,让全体教师认同我校开展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势在必行。

  

2、加强管理,有序实施。

  

为了加强对课题研究的管理,保证课题研究的正常进行,按时结题,学校成立课题管理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小组,校领导既任领导组组长,又任课题组组长。

学校在时间、人力、物力和经费等方面对课题研究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