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恩施市火车站片区安置房135#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79242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64.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恩施市火车站片区安置房135#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湖北省恩施市火车站片区安置房135#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湖北省恩施市火车站片区安置房135#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湖北省恩施市火车站片区安置房135#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湖北省恩施市火车站片区安置房135#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恩施市火车站片区安置房135#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湖北省恩施市火车站片区安置房135#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恩施市火车站片区安置房135#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恩施市火车站片区安置房135#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湖北省恩施市火车站片区安置房135#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5.13外墙保温工程……………………………………………………………….27

第一章编制说明

1、编制目的

本施工组织设计是为恩施市火车站片区安置房1、3、5#楼工程施工提供完整、详尽的指导文件,并为该工程的质量、安全、资源消耗提供一个定性定量的指标。

在编制本施工组织设计的时候,是以实事求是、科学管理的态度为指导思想的。

2、编制依据

本施工组织设计是以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文件及施工企业的生产能力为基础,以整个建设项目为对象编制的,是指导整个建设项目施工的技术文件。

其主要编制依据如下:

(1)国家现行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规程,湖北省建筑工程预算定额及相关法律法规。

(2)本工程的设计施工图。

(3)各级政府颁发的有关文明、安全施工以及环境保护的条例、规定。

(4)我项目部的施工技术水平、机械设备、管理水平及成功经验。

第二章工程概况及工程特点

2.1工程基本情况

2.1.1工程概况

火车站片区安置房1、3、5#楼工程由恩施市火车站片区建设指挥部兴建,湖北华疆城市建筑设计院设计,由江西启航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承建。

本工程为框架结构,总层数为6+1层,1、3#楼基础为独立柱基、5#楼基础为人工挖孔桩基础,高度为21.3米,建筑占地面积57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350平方米。

建筑分类和耐火等级为二类.二级,防水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安全等级为二级,使用年限为50年。

2.2工程现场条件

本工程前期准备工作已完全具备条件,主要表现为:

1、施工道路、施工用电、施工用水及场地平整已基本完成。

2、工程设计图纸已出。

3、工程现场较开阔,场地平坦,临时用地满足工程施工需要。

第三章施工进度计划

3.1编制原则

1、根据所提供的施工图纸、施工图纸及其它相关文件。

2、根据国家现行的各种建筑施工验收、规程和质量评定标准。

3、根据现行的建设工程技术规范、施工安全技术规范和安全技术标准。

3.2施工工期控制

总工期:

285个日历天。

其中:

施工准备及放线:

3天;

1、3、5#楼基础施工总工期:

47天;

1、3、5#楼主体结构施工总工期:

104天;

装饰及室外工程施工总工期:

131天;

合计:

285天。

3.3工程进度网络计划图和施工横道图

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我项目部将1、3、5#楼合理统筹安排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工作,抓住重点施工,组织合理的交叉流水作业,以加快工程施工进度。

为此,我们根据实际情况,特编制《火车站片区安置房1、3、5#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及《火车站片区安置房1、3、5#工程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附后。

第四章施工部署及主要施工方案

4.1总体施工部署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3#楼A×

轴布置1台QTZ40A(方钢式TC4807)型塔吊。

在场地的西北侧设置门卫室、材料库房、食堂、砼养护室、办公区及钢筋加工车间,在场地的北侧设置木工加工车间及木材堆场,在场地的东侧设置分配电房、砂石料堆场、砂浆搅拌站及生活区;建筑物及临时设施周边设置300×400的排水沟、在工地生活区设置沉淀池,接城市管网。

具体布置见《火车站片区安置房1、3、5#工程施工平面布置图》(附后)。

4.2主要施工方案

1、施工段的划分

本工程图纸在A—K×

轴之间设计一条伸缩缝,我项目部根据此特点将基础、主体、装饰装修施工划分为A—K×

(Ⅰ段)、A—K×

(Ⅱ段)两个施工段。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为了优质高速地完成本工程的施工任务,我们将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拟采用“先地下后地上,先主体结构后砌体粗装修,内外精装饰同步进行,以主体施工为先导,各分部分项工程紧随其后,平面分段、立面分层;局部视具体情况,可以将外部装修等先行插入,科学地组织交叉作业”的施工的组织原则。

2、施工流向

按照上述施工段划分,主体施工平面施工流向为:

Ⅰ段→Ⅱ段,空间上按楼层依次逐层施工:

1层→2层→3层→4层→5层→6层→屋顶结构。

装饰工程待结构工程完工分步验收通过之后,方可进行装修工作,装饰工程可以按空间分层,由上而下依次逐层施工,即屋顶→6层→5层→4层→3层→2层→1层。

3、施工顺序

在基础施工完成后,每一施工段按先下后上,先柱后梁板的顺序施工。

砌筑工程在主体结构施工至第四层时插入;屋面工程及室内精装修施工同步;安装工程预留、预埋随结构施工同步进行;内外装修在主体结构验收后进行;流水作业施工时做好协调配合工作。

第五章主要分部分项的施工方法

5.1施工流程

工程施工流程:

施工准备→测量放线→人工挖孔桩施工(独立柱基坑施工)→承台、地梁施工→一层柱绑扎→一层柱模板→一层柱砼→一层顶板模板→一层顶板钢筋→一层顶板砼→养护→进入下一个施工循环,结构完成四层后由下而上穿插砌体工程→结构封顶→水电安装→屋面防水→内外墙装饰→细部处理与扫尾→自查自纠→初验→室外工程→竣工交付。

水、电、卫管线预埋与土建施工密切配合,交叉施工。

5.2施工测量

1、测量依据

(1)本工程的定位图和施工图;

(2)建设单位提供的测量控制点(基准点);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2、定位放线

(1)、标高基准点

在场地西側、北側、东側土质比较坚硬且安全可靠的地方埋设三个标高基准点,具体埋设位置由现场施工人员会同建设,监理方踏勘选定,这三个标高基准点计划一点多用,既可用来控制楼层标高,又可作为沉降观测的水准点。

标高基准点埋设后,使用精度不低于S1型精密水准仪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从建设方指定的等级水准点上采取往返测量法将高程引测至标高基准点上。

(2)、施工平面控制

根据场地条件,建筑物平面形状和其主要点线分布情况,按便于观测,长期保留使用为原则,首先设计一个平面控制网,以网中确定的几条基本直线,作为施工放样的控制线,为便于进行检查复合。

(3)、平面位置放样

该建筑的平面位置放样以测定的平面控制网为施测依据,使用大地电子经纬仪。

先根据设计图所示关系尺寸及红线点测设出基础的主角点为A、K×

;主要轴线为A、K×

;A—K×

,然后将轴线引桩点引测到建筑物2M外。

(4)、楼层垂直度控制及平面位置放样

基础工程完成后,随着结构的不断升高,要逐层向上投测轴线,而轴线投测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结构的竖向偏差,由于该建筑平面是方形,加上施工场地条件所限,若使用常规的测量方法从外控点测设楼层面上轴线,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因此考虑到能投至最大高度,在楼板上预留孔洞(避开柱梁)使能在上、下贯通且互相通视的位置设置内控点,作为楼层平面放线和投测竖向轴线的依据。

内控点设置位置:

内控点以一块150mm×150mm×10mm的铁板作为标志,在浇筑一层楼面砼时埋设固定好,然后用经纬仪精确测定其位置并刻上十字丝表示点位,以后各层面预留200mm×200mm孔洞、随着结构每升高一层,将激光经纬仪架设在底层内控点上,经对中整平后打开电源开关,由望远镜向天顶垂直方向发出激光,对准一层铁板上的控制点,并通过在测量层楼板上事先预留好的孔洞投射到接收靶上(接收靶用半透明有机玻璃制成),由靶旁标点员用水笔或玻璃铅笔标出靶上的光斑中心。

(5)、楼层标高传递

楼层的标高传递采用沿结构外墙、边柱或电梯间向上竖直进行,为便于各层使用和相互校核,至少由三处向上传递标高。

先用水准仪根据统一的±0.000水平线在各向上传递处准确测出相同的起始标高线,然后用钢尺沿竖直方向向上量至施工层,并画出正米数的水平线,各层的标高线均由各处的起始标高线向上直接量取,高差超过一整钢尺时,在该层精确测定第二条起始标高线作为再向上传递的依据,最后将水准仪安置到施工层校测由下面传递上来的各水平线,误差控制在±3mm以内。

在各层抄平时以两条后视水平线作校核。

(6)、轴线的垂直传递

采用内控法和外控法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在首层的适当位置留设控制点,采用预埋铁板的方法,制点固定。

在施工上部结构层时,在控制点的施工层的相应位置留设孔洞,采用铅垂仪将控制点位置投影到各施工层。

同时采用激光经纬仪对各控制点的位置进行校核。

(7)、变形观测的基本措施

为了保证变形观测成果的精度,除按规定时间一次不漏的进行观测外,在观测中应采取“一稳定、四固定”的基本措施。

a、变形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变形观测点,其点位要稳定。

基准点是变形观测的基本依据,因此设三个稳固可靠的基准点,变形观测点应设在被观测物上最能反映变形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

b、变形观测所用仪器、设备要固定;观测人员要固定;观测的条件、环境基本相同;观测的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

(8)、沉降观测

a、所有沉降观察点设置在+0.5m标高处,为便于今后永久性沉降点的数据转换,测点布设以设计图纸为准。

b、观察数据的建立:

出±0.00线后在0.5m标高处设好测点,并测好上部结构的初始值;结构每完成一层测一次沉降,装饰施工每一月观测一次,竣工时观测一次。

工程竣工后交观测,完工当年每三个月测一次计四次,第二年六个月测一次,第三年起每年测一次直至稳定。

每次测得沉降数据均应按要求制表汇总,送交监理工程师审阅,发现沉降有突变应立即通报有关各方。

5.3基础分部工程施工

5.3.1人工挖孔桩施工

1、施工工序

施工工艺:

定桩位→挖第一节桩孔土方→护壁施工→二次投测标高及桩位十字轴线→安装活动井盖、设置垂直运输系统等→二节桩身挖土→清理校正→二次护壁施工→重复二节施工工序→到设计持力层后进行扩底→对桩孔全面验收→吊放钢筋笼→浇筑砼→养护。

2、成孔

挖土由人工从上到下逐层用镐、锹进行,挖土次序为先挖中间部分后挖周边,按设计桩径加2倍护壁厚度控制截面,允许尺寸误差3cm。

扩底部分采取先挖桩身圆柱体,再按扩底尺寸从上到下挖土修成扩底形。

测量控制:

桩位轴线采取在地面设十字控制网,基准点,将桩控制轴线高程测到第一节护壁上,每节以十字线对中,大线锤作中心控制,用尺杆找圆周,以基准点测量孔深,以保证桩位、孔深和截面尺寸的正确。

3、护壁施工

(1)第一节挖深1.0米,浇钢筋混凝土护筒,第二节挖深约1.0米,安装护壁模板,浇灌混凝土护壁。

往下施工时每一节作为一个施工循环。

(2)为保证桩的垂直度,要求每浇灌完三节护壁,须校桩中心位置垂直度一次。

4、钢筋笼的制作与安装

(1)纵向钢筋按图纸设计安装,纵向钢筋的接头采用焊接。

(2)钢筋笼外侧需设混凝土垫块,以确保钢筋保护层的厚度。

5、桩心混凝土浇筑

(1)桩孔挖至孔底设计标高或持力层时,通知建设单位会同勘察设计及相关单位的人员共同检查,认为符合设计要求后迅速扩大桩头,清理孔底,随即浇灌封底混凝土。

(2)浇灌封底混凝土后应尽快继续浇灌桩心混凝土,如因条件所限需要延迟时,应在以后浇灌前先抽清孔内积水,清理封底混凝土的表面,然后灌桩心砼。

(3)该桩芯砼为商品砼,其最后的砼浮浆较多,必须将碎石用水冲洗后撒在表面,振动棒进行微振。

5.3.2独立柱基基坑土方施工

1、土方开挖

工艺流程:

土方开挖→清底→勘察、设计、监理等部门验槽→基础及地梁垫层→基础地梁钢筋绑扎→柱插筋→浇基础混凝土→柱及地基梁钢筋绑扎→柱及地基梁混凝土。

a、为了确保施工工期的顺利完成,基础开挖采用机械开挖、人工修整边坡及底板的方法进行施工。

土方开挖时先挖E轴后挖A、K轴,从

轴向

轴依次开挖,放坡系数约为 1:

0.2,机械挖土时严禁扰动基地持力层土,挖至基坑底设计标高以上约30cm处,停止开挖,余下的土用人工配合挖至底标高,如有超挖现象,应保持原状,不得虚填,经验槽后合同设计单位进行处理,采用天然地基的基础,土方开挖完毕后经勘察、设计、建设方、监理、质检站、施工六方共同验槽,验槽时应检验核对基槽地质状况与勘察报告所提供的状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