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专题训练及解析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与政治文明.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878632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8.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专题训练及解析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与政治文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考历史专题训练及解析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与政治文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考历史专题训练及解析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与政治文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考历史专题训练及解析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与政治文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考历史专题训练及解析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与政治文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专题训练及解析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与政治文明.docx

《高考历史专题训练及解析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与政治文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专题训练及解析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与政治文明.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专题训练及解析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与政治文明.docx

高考历史专题训练及解析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与政治文明

高考历史专题训练及解析: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与政治文明

考点1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知识主线

时期

核心考点

史料实证

复兴阶段

(14~16世纪)

文艺复兴——以人权反对神权

(1)背景:

①经济前提:

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经济繁荣。

②阶级方面:

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思想变革。

③文化底蕴:

保留了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大量遗存。

④社会现实:

中世纪天主教会神学世界观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2)核心思想:

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3)实质:

是借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之名兴起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4)代表:

但丁《神曲》,薄伽丘《十日谈》,彼特拉克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莎士比亚是英国典型代表。

(5)历程:

14世纪兴起于意大利,15世纪后期开始向西欧其他国家传播,16世纪达到高潮。

(6)影响:

解放了思想,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挑战;推动了文学、艺术和科学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的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推动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

1.意大利史学家布鲁尼(1369~1444年)认为:

历史是人自己的历史,人性和人的心理是历史发展的原因所在,必须排除上帝决定人类历史的观点。

这反映了当时历史学界出现了什么思潮?

答案 人文主义思潮。

2.“他呼吁世俗权力,要求国家驾驭宗教;他谴责教士不同于俗人是欺人之谈;他力劝人们在圣经中找寻真谛。

“他力劝人们在圣经中找寻真谛”实际上否定了谁的作用?

答案 教会和教皇。

3.欧洲的某个时期,产生了一个“充满思考与批判”的社会群体。

他们极力展望“新世界的政治蓝图”。

认为天主教会“应对人们盲目崇拜、不宽容以及加诸于人类社会的无数不幸负责”。

判断这个社会群体是哪个社会群体。

答案 启蒙思想家。

发展阶段

(16~17世纪)

宗教改革——“因信称义”“信仰得救”

(1)背景:

14~16世纪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人文主义的传播;“赎罪券”的兜售成为导火索。

(2)标志:

1517年《九十五条论纲》的发表。

(3)主张:

“因信称义”;可以通过《圣经》与上帝直接沟通;教会应从属于国家。

(4)新兴教派:

路德教派、加尔文教派、清教。

(5)性质:

宗教改革是早期资产阶级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一场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思想解放、政治改革运动(或早期资产阶级在宗教外衣下进行的反封建斗争)。

(6)意义

①欧洲的宗教改革是继文艺复兴之后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统治的支柱天主教会,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②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成熟阶段

(17~18

世纪)

启蒙运动——理想社会的政治设想

(1)指导思想:

理性主义。

(2)斗争矛头:

封建专制制度及其宗教思想体系。

(3)内容:

理性、民主、自由、平等、科学。

(4)性质:

资产阶级反封建专制统治的思想解放运动。

(5)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伏尔泰提倡天赋人权,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孟德斯鸠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三权分立”学说;卢梭主张社会契约论与人民主权说:

康德倡导人权、自由、平等。

(6)历史作用:

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和封建专制统治,解放了思想,发展了人文主义;主张变革社会制度,建立法制社会,为未来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蓝图。

归纳总结

 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演变经历了复兴与成熟两个阶段。

(1)复兴阶段:

文艺复兴时期,重新打出人文主义的旗号,恢复了人的尊严;宗教改革运动中,马丁·路德等人冲破天主教的神学统治,发展了基督教人文主义,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2)成熟阶段:

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以及德国思想家康德等人宣扬理性,反对神性,认为人之理性是衡量万物的标准,人之理性可以解决所有问题。

这些启蒙思想家的观点在社会上影响很大,人文精神从此在西方占据了主导地位。

                   

1.多元史观理解西方人文精神

(1)唯物史观: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与同期社会经济发展、政治民主变革结合起来,明确精神层面与经济、政治层面之间的辩证关系。

(2)文明史观、全球史观:

关注西方人文精神与中国古代儒家思想、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政治变革之间的比较、联系,形成对欧洲文化、世界文化的整体性认识,如:

①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

(严复翻译了许多西方名著,学习西方的“民权”思想,对维新运动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②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促进了辛亥革命的爆发。

(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大力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翻译了卢梭、孟德斯鸠的作品)③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新文化运动前期,陈独秀等人以民主、科学为指导思想)

(3)革命史观: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都没有否定宗教本身,也没有否定上帝的存在,他们只是主张把封建势力从宗教中驱赶出去,特别是力图通过宗教改革建立起符合资产阶级需要的宗教。

2.西方思想解放运动对人文精神的诠释

(1)文艺复兴:

肯定人的尊严和价值;强调追求现世幸福,追求个人自由和个性解放,昭示了一种全新的个人主义伦理观;对教会与贵族的虚伪和腐败进行猛烈批判,从侧面揭露禁欲主义与人性的冲突。

(2)宗教改革:

强调信仰即可得救,实际上否定了教皇的权威,使人民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3)启蒙运动:

由思想领域深入到政治领域,要求从根本上变革国家体制,实行民主政治制度;倡导经济自由、人身自由、政治平等、议会制民主、三权分立等。

3.启蒙运动对社会转型的推动作用

(1)对近代世界的影响:

“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论证了革命的合理性。

君主立宪制和“三权分立”学说不仅提供了依法治国的理论,还为资产阶级的政权组织形式设计了不同的方案。

启蒙思想对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的批判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进行,成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建设政权的强大思想武器。

(2)对各国政体的影响

①对英国:

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和责任内阁制,限制了王权,扩大了议会权力,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实践了启蒙思想家的分权思想和人民主权思想。

②对美国:

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制定了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体现了启蒙运动中的人民主权思想和三权分立思想。

③对法国:

在19世纪70年代制定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确立了共和政体,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启蒙思想。

例题 (2016·浙江文综·39,节选)近代平等思想发端于古希腊和罗马,而追求民权平等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矢志一生的奋斗目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人与人之间本来都是平等的……人类主要的天然禀赋,生命和自由……人人可以享受”;“自从人们觉察到一个人据有两个人食粮的好处的时候起,平等就消失了、私有制就出现了。

——摘自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2)概括材料二中卢梭的主要观点。

结合所学指出,为了维护和保障人类的“天然禀赋”,卢梭在政治理论层面又作了怎样的探索?

问题

诊断

本题有两小问,难度不大,但是要想得满分也不是太容易。

第一小问难在私有制和不平等的关系,是私有制导致了不平等,不是不平等导致私有制;第二小问难在回答不出“反对封建王权”。

方向

研判

对于概括类试题,根据题干材料分层概括,一个分号或一个句号力求归纳出一个要点;对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的试题,要想“结合准”,就必须审准设问。

答案 观点:

自由、平等是人的天性,是自然赋予人的权利;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

探索:

反对封建王权;“人民主权”说;“社会契约论”。

1.(立意:

宗教改革具体内容的综合考查)1517年马丁·路德在维登堡大教堂门口贴出《九十五条论纲》,标志着宗教改革的开始,下列内容不属于《九十五条论纲》内容的是(  )

A.没有教会的传统,上帝的话在世界上就不会有很大的力量

B.那些因购买赎罪券而确信自己得救的人,将同他们的教唆者一起受到永罚

C.基督徒须知,赒济穷人,或贷款给缺乏的人,比购买赎罪票好得多

D.教皇除凭自己的权柄或凭教条所刻的惩罚以外,既无意也无权免除任何惩罚

答案 A

解析 “没有教会的传统,上帝的话在世界上就不会有很大的力量”体现了教会的中介作用,与路德的思想相反,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B项、C项和D项反映了路德反对购买赎罪券和倡导因信称义的思想,故B、C、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2.(立意:

从法律角度看宗教改革)孟德斯鸠说:

“如果一国的法律认为应该容忍好几种宗教的话,那么法律也就必须要求这些宗教互相容忍。

一切受到压制的宗教,自己必将成为压制异教的宗教。

……因为当一种宗教侥幸而

脱离了压迫的时候,它就要立即攻击曾经压迫它的其他宗教。

”这段话(  )

A.论述宗教自由在法律上的必要性

B.探讨宗教信仰和法律的相互依存关系

C.论证宗教迫害存在的必然性

D.主张法律要为宗教服务

答案 A

解析 根据题目中“法律也就必须要求这些宗教互相容忍”可知,孟德斯鸠主张法治下的宗教自由,并不赋予任何一种宗教特权,故A项正确;孟德斯鸠探讨的是法治下不同宗教之间要相互容忍,故B项错误;宗教迫害可以通过宗教自由避免,故C项错误;孟德斯鸠主张法制,故D项错误。

3.(立意:

对启蒙运动观点的把握)按照卢梭的理论,“社会契约”由共同体各个成员之间加以确定,而不是在上者和下者之间的一种规定。

每个人都向全体奉献出自己的权利,全体人民通过订立“社会契约”构成一个“大我”。

这个“大我”是指(  )

A.民主自由B.法律至上

C.主权在民D.公共意志

答案 D

解析 “社会契约”是以契约建立的国家,任务是遵守自然法,保护公民的生命、财产和自由,因此这个“大我”是指公共意志,民主自由、法律至上、主权在民不能体现“大我”,选择D项符合题意。

考点2 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知识主线

时期

核心考点

史料实证

17世纪晚期至18世纪中期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发展

(1)光荣革命:

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政治前提。

(2)《权利法案》:

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国王逐渐“统而不治”,君主立宪制确立。

(3)责任内阁制确立:

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内阁逐渐成为英国现代政治权力的中心。

(4)1832年议会改革:

议会主导权由大资产阶级、新贵族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手中。

1.美国学者洛威尔谈到,英国1688年的政变使詹姆士二世失去了王位,议会逐渐把王权纳入自己囊中,可是并没有因此严重削弱国王在法律上的权力,所以国王在法律上仍旧具有他的前辈们所具有的权力。

以上材料反映了英国政治变革的什么特点?

答案 英国政治变革具有渐进特征。

2.美国1787年宪法第十款规定:

“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颁发捕获敌船许可状、铸造货币;发行纸币……”1792年第十条修正案规定:

“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利,由各州或其人民保留之。

以上材料反映了美国政治体制的什么特点?

答案 联邦政府和各州实行分权。

3.这一部宪法是在冷漠中通过的:

议员们既无热情,又无掌声。

在温和的君主立宪派眼里,这是他们无可奈何地接受的共和国;而在温和的共和派眼里,这是一个与其设想的宪政计划相去甚远的“妥协的共和国”。

这部宪法是哪一部宪法?

答案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4.《世界史纲》中说:

“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欧美各国的国会或议会都曾取得过“至高无上”的地位,拥有很大的权力。

不论是共和制还是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精髓都是使权力分散,以达到权力间互相制约的目的。

近代世界史上与材料中的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