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上语文 导学案第三单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78238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58.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八上语文 导学案第三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部编人教版八上语文 导学案第三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部编人教版八上语文 导学案第三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部编人教版八上语文 导学案第三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部编人教版八上语文 导学案第三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八上语文 导学案第三单元.docx

《部编人教版八上语文 导学案第三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八上语文 导学案第三单元.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八上语文 导学案第三单元.docx

部编人教版八上语文导学案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整体学习

1.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把握它们的读音和意义;积累一定数量的常用虚词和句式,把握它们的用法。

2.反复诵读,在整体感知本单元课文的基础上品味诗文中的优美意境;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联系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美丽的山川景色,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自然,融入自然。

《三峡》               2课时

《短文二篇》2课时

《与朱元思书》1课时

《唐诗五首》2课时

1.主题延伸

本单元所选课文大都是以抒写自然景色为内容的古代诗文,因此宜充分寻找各课的教学资源,借助图片、音像等使学生对课文有直观认识,把书面语言形象化,便于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古诗文教学尤其重视诵读训练,因此本单元宜以训练学生学习诵读的基本技能为主,以读代讲,从而达到理解、品读、鉴赏的目的。

落实古诗文中的词句理解依然是学生学习古诗文的一个重难点,不能放松。

基于学生目前普遍对古诗文的释词译句感觉枯燥无味的情况,宜着重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大胆放手让他们借助工具书和课本注释自行翻译,教师无须逐字逐句讲解,避免一言堂的情况发生。

为了全面了解作家作品,自主地查阅搜集资料是必不可少的学习方法,这样可以使学生真正做到“立体的懂”,而不是“平面的懂”。

2.授课技巧

四篇课文的安排,应各有侧重点,《三峡》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水经注》中的名篇。

文章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了三峡的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欣赏之情。

这篇文章适合反复朗读,在读中感知、品味、体会。

学习字词时,注意文言知识的分类掌握,譬如:

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

《答谢中书书》是南朝齐梁时的思想家陶弘景的一封回信。

文章短小精悍,蕴涵的思想却比较深刻。

要让学生从作者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来领悟文章,对中学生来说显得过于苛刻,所以教学上可采用以读为方法,以品为重点,以练习为手段的形式指导学生学习,借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来完成教学任务。

《记承天寺夜游》是北宋大文学家苏轼的名篇。

全文通过对庭院的月光的描写,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与朱元思书》是一篇情辞并美的精悍之作,全文像一幅萧疏淡远的水墨画,文辞峻洁而又富于情思。

句式整齐、匀称,音节铿锵,有一种声律美。

这两篇课文适合结合文章体裁加强朗读,教师引导学生朗读时从情感上下功夫,不仅要注意语速,读出节奏,更要读出感情,读出景色的优美,读出作者对景色的喜爱之情。

《唐诗五首》在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可引导学生利用提纲背诵法快速背诵,在板书中教师最好给学生提供背诵提纲。

优秀的诗作都是在诗人被现实生活中激发起沸腾的感情时写就的。

教学古诗尤其应该创造气氛,展示场景,激发情感,巧妙点拨,启发想象,从而培养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提高能力。

因此,教法上以情景教学为主,辅以朗读、比较、画图、想象等方法。

要注意以形象入手,来体会诗的意境;要了解有关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与思想。

9 三 峡

知识与技能

1.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3.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2.学习古人写景的方法,体会其语言的精妙。

3.引导学生在想象中再现景物,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逐步提高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文章描写了长江三峡雄伟壮丽的奇景,通过教读本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教学难点

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一(文本导入):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丽,有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装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

我国北魏时期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为我们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

让我们一起走进那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三峡画卷中去吧。

导入二(问题导入):

长江,我国的第一大河,全长6300多千米。

它流经四川盆地东缘时冲开崇山峻岭,夺路奔流,形成了壮丽雄奇、举世无双的大峡谷——长江三峡。

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

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

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用自己的所见撩开了三峡神秘的面纱,今天,让我们跟随郦道元的脚步,一起来领略三峡美丽的风光吧!

导入三(故事导入):

著名学者余秋雨说过这么一件事,一位外国朋友曾经问他:

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

请只说一个。

余秋雨毫不犹豫地回答:

三峡。

有人说,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

今天,就让我与大家一起追随郦道元,走进1500多年前的三峡,去领略它的无限风光。

1.作者简介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北魏范阳涿(zhuō)县(今河北涿州)人,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曾任安南将军、御史中尉等职,执法严格,后为关右大使,被雍州刺史萧宝夤(yín)部将郭子恢杀害。

他好学博览,留心水道等地理现象,撰有地理巨著——《水经注》,为我国古代的地理科学作出了重大贡献。

2.交流背景

《三峡》是郦道元所著《水经注》中的一段。

《水经》是我国古代较完整的一部记载全国水系的地理著作,作者已不可考。

由于它记叙简略,郦道元旁征博引为之作注,使原著内容大为丰富,成了一部别开生面的著作,名《水经注》。

它不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地理著作,也是宝贵的文学珍品。

它与裴松之的《三国志注》、刘考标的《世说新语注》、李善的《文选注》齐名,史称“四大名注”。

《水经注》其书,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3.知识链接

题目解说

此文选自《水经注疏》,是一篇描写长江三峡壮丽景色的游记散文。

文句简洁,意境优美,是《水经注》中最具魅力的篇章之一。

题目是编者加的。

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全长约193千米。

因瞿塘峡挺拔险峻,巫峡幽深秀丽,西陵峡滩险湍急,故有“瞿塘雄,巫峡秀,西陵险”之说。

4.积累字词

注音

略无阙处(quē)   重岩叠嶂(zhàng)

不见曦月(xī)沿溯阻绝(sù)

素湍绿潭(tuān)绝

 多生怪柏(yǎn)

飞漱其间(shù)属引凄异(zhǔ)

(一)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或者听录音,初步感知三峡之美。

【交流点拨】强调朗读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停顿、节奏、轻重,还有语速、语调,还有感情……

全班齐读全文,注意所说的几个方面。

教师指导朗读如:

“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至于——夏水襄陵”“或——王命急宣”“有时——朝

发白帝”“虽——乘奔御风”“则——素湍绿潭”“每至——晴初霜旦”“故——渔者歌曰”

2.学生自主阅读,结合书下翻译理解课文意思,交流并讨论。

请根据景物的不同给每段总结段意。

设计意图:

整体感知文章大意,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交流点拨】第一段重点写山,突出峰峦重叠,雄峻险拔的山势。

二、三、四段写水,描绘不同季节三峡的不同景象。

第二段写夏季三峡情景。

第三段写三峡春冬之景。

第四段写三峡的秋景。

(二)深层探究

文章主要写了三峡的哪些景物?

突出了景物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

初步感知三峡的景物特点。

【交流点拨】

(1)先写山,后写水。

(2)写山:

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

写水:

夏天——春冬——秋天,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夏天:

突出水势,写出水的大、急、快。

气势磅礴,一泻千里。

突出“奔放美”。

春冬:

突出水色,写出水的清、绿。

清澈见底,奇异峻秀。

突出“清幽美”。

秋天:

水枯气寒,猿鸣凄凉。

突出“凄婉美”。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优美的古代散文,领略了三峡的秀美风光,品味了诗人精美的语言,那么就请大家高声朗读,试着把这篇短文背下来。

第二课时

1.检查背诵、检查翻译。

2.根据课文内容,想象三峡的景色,并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

选一个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三峡的奇景(教师提醒学生想象要扣紧山水、季节、景物特征,如:

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啼、悲凉的渔歌等)。

(一)深层探究

1.文章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顺序写景,而要先写夏景呢?

2.文章最后一句引用渔者歌,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

体会文章的写景方法。

【交流点拨】1.因为相比而言三峡夏季的水最有特色,要详写。

夏季江水暴涨,春冬风平浪静,秋天水枯谷空,承三峡水势涨落的特点安排夏、春冬、秋的顺序写景。

2.引用渔者的歌谣来说明三峡秋景的凄凉,以衬托游者哀愁的心情。

(二)品析语言

1.学生齐读下面这三个句子,感受其语言美的特质。

(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3)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设计意图:

品味作者独特的语言魅力。

【交流点拨】

(1)正面写山“连”的特点,粗笔勾勒,轮廓分明。

“隐天蔽日”,山隐于天空,遮住太阳,侧面烘托山“高”。

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写出了山高岭连的特点。

(2)既有俯察近物,又有仰观远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属俯视江中所见,动静相杂,色彩各异,相映成趣。

“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属仰观远景,以“绝”状山,以“怪”写柏,绘形写貌,形神兼备。

“怪柏”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给山水之间注入一股生命的活力,使人顿觉生意盎然。

(3)以“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渲染猿鸣幽凄、山谷空旷,即从正面摹声,又从侧面引用,以渔歌的凄凉来写猿鸣,手法多变,摇曳多姿。

2.品读赏析课文,深入情境,揣摩文章写景的妙处,赏析语言美、意境美,领略三峡的壮美雄奇。

设计意图:

感悟三峡之美。

【交流点拨】

(1)美在层次结构,先写山,后写水;先写夏水,再写春冬之水,再写秋水;先点时令,再写江水,再写山岩。

(2)美在动静结合,声色结合,正侧面结合。

(3)美在角度变化,先俯瞰再仰视,既写低处,又写高处。

(4)美在线条的组合,清流回旋、悬泉瀑布(曲线、弧线)。

(5)美在语言秀丽,素湍绿潭、悬泉瀑布、回清倒影。

(6)美在语言的凝练,清荣峻茂。

小结:

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却概括千余里,包容四季景,把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眼底。

郦道元真不愧为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散文家,他用地理学家丰富的游历和散文家丰厚的文学功底,把《水经》里的一条注释作得如此优美,真是慧眼独具、匠心独运。

一百五十余字的短文,却能囊括千里,包容四季,收纳山水草木,罗入古猿怪柏,其笔法确实精妙至极。

难怪余秋雨先生说郦道元《水经注》中的《三峡》,使后人再难调动描述的辞章了。

阅读李白的《朝发白帝城》一诗,请说出它和本文内容上的联系。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