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材料与成形工艺》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778569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55.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材料与成形工艺》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工程材料与成形工艺》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工程材料与成形工艺》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工程材料与成形工艺》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工程材料与成形工艺》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程材料与成形工艺》答案.docx

《《工程材料与成形工艺》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材料与成形工艺》答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程材料与成形工艺》答案.docx

《工程材料与成形工艺》答案

第1章

一、填空题

1.在应力—应变曲线中,当应力达到

后,试样开始发生局部收缩,称为缩颈。

此时,变形所需的载荷逐渐降低。

当变形达到k点时,试样在缩颈处断裂。

2.使用规定残余延伸强度

时,应附以下脚注说明所规定的百分率。

例如,

,表示规定残余延伸率为0.2%时的应力。

3.600HBW1/30/20表示用直径为1mm的硬质合金球在30kgf试验力下保持20s测定的布氏硬度值为600。

4.材料的冲击抗力取决于材料强度和塑性的综合性能,条件不同,强度和塑性的作用也不同。

大能量一次冲击时,其冲击抗力主要取决于塑性;而小能量多次冲击时,其多冲抗力主要取决于强度。

5.金属材料不可能作无数次交变载荷试验。

通常规定,钢铁材料的N取107次,有色金属的N取108次。

6.密度小于5g/cm3的金属称为轻金属;密度大于5g/cm3的金属称为重金属。

二、问答题

1.断后伸长率

断面收缩率

2.相同点:

都是用压入法测定。

不同点:

布氏硬度只有一个试验力,洛氏硬度有初试验力和主试验力两个试验力分两次施加;布氏硬度的压头为硬质合金球,洛氏硬度的压头为金刚石圆锥、钢球或硬质合金球;布氏硬度测量的是表面压痕的直径,洛氏硬度测量的是压痕的深度。

布氏硬度的测量稳定、准确,可用于测量铸铁、有色金属,以及退火、正火和调质处理后的钢材。

但因测量时压痕较大,故不适合测量成品零件和薄件。

洛氏硬度测定简单,方便快捷,压痕小,对工件表面损伤小,适宜大量生产中的成品件检验。

3.许多零件(如轴、齿轮、连杆及弹簧等)都是在交变应力(循环应力)作用下工作的。

在交变应力作用下,虽然零件所承受的最大应力通常都低于材料的屈服强度,但经过一定时间的工作后,零件会产生裂纹或突然发生完全断裂,这种现象称为疲劳断裂。

材料在循环应力作用下经受无数次循环而不断裂的最大应力值称为材料的疲劳极限或疲劳强度。

第2章

一、填空题

1.通常将结合键分为结合力较强的离子键、共价键及金属键和结合力较弱的分子键与氢键。

其中,金属材料的结合键主要是金属键。

2.在晶体中,不同晶面和晶向上原子排列的密度不同,它们之间的结合力大小也不相同,因此,金属晶体在不同方向上的性能也不同,这即为晶体的各向异性。

3.在点缺陷附近,由于原子间作用力的平衡遭到破坏,使其周围的其他原子发生靠拢或撑开的不规则排列,这种变化称为晶格畸变。

4.位错是指晶体中某处有一列或若干列原子发生了位置错动而形成的缺陷,它主要有两种不同形式:

刃型位错和螺型韧错。

5.金属的晶粒越细小,其强度和硬度越高。

6.固溶体是指合金组元通过溶解形成的一种成分和性能均匀且结构与组元之一相同的固相。

金属化合物是指合金组元相互作用形成的晶格结构和特性完全不同于任一组元的新相。

7.根据溶质原子在溶剂晶格中所占位置的不同,固溶体可分为间隙固溶体和置换固溶体两种。

8.按高分子链的几何形状不同,高分子链结构可分为线型、支链型和体型三种;按分子排列是否有序,高分子的聚集态结构可分为晶态和非晶态两种。

9.根据钢球模型图填下列表格。

钢球模型

晶格类型

面心立方晶格

密排六方晶格

体心立方晶格

晶胞实际原子数

4

6

2

致密度K

0.74

0.74

0.68

晶格常数

a

a,c

a

典型金属

γ-Fe,Al,Cu,Ni,Au,Ag

Mg,Zn,Be,Cd,α-Ti

α-Fe,Cr,V,Mo,W,Nb

二、问答题

1.晶体一般有规则的外形、固定的熔点,表现出各向异性;而非晶体没有规则的外形、固定的熔点,表现出各向同性。

2.晶体:

原子在三维空间有规则地周期性重复排列的物质;

晶格:

为了便于分析金属晶体中原子排列的几何规律,用一些假想的直线将各原子中心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空间格架;

晶胞:

晶格中的一个能够完全反映晶格特征的、最小的几何单元;

合金: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元素或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组元:

组成合金的最基本的、独立的物质;

合金系:

由给定组元按不同比例配制出的一系列成分不同的合金;

相:

在合金中具有相同的成分、晶体结构及性能,并以界面相互分开的均匀组成部分;

组织:

由一种或多种相以不同的形态、尺寸、数量和分布形式而组成的综合体,通常需要在金相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3.由于单晶体的原子在不同方向上排列不同,因而表现出各向异性。

而实际的金属即使在体积很小的情况下也包含有许多晶格位向彼此不同的晶粒,各方向的性能将取各个晶粒的平均值,因而一般情况表现为各向同性。

由于一般的金属都是多晶体结构,故通常测出的性能都是各个位向不同的晶粒的平均性能,结果就使金属显示出各向同性。

4.实际晶体中存在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

缺陷会使晶体的强度、硬度升高,塑性、韧性下降。

5.有固溶强化和第二相强化。

通过形成固溶体使金属强度、硬度提高的方法称为固溶强化。

以金属化合物作为强化相强化金属材料的方法称为第二相强化。

第3章

一、填空题

1.纯金属的实际结晶温度低于理论结晶温度的现象称为过冷。

理论结晶温度

与实际结晶温度

之差称为过度冷。

2.一般来说,晶粒越细小,金属的强度越高,塑性和韧性越好。

3.同一种金属在固态下随着温度的变化,由一种晶格类型转变为另一种晶格类型的现象称为同素异构转变。

4.相图是表示合金系在平衡条件下,在不同温度、成分下各相关系的图解,又称为平衡图或状态图。

5.合金的基本组织有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珠光体、莱氏体和变态莱氏体。

6.碳溶于γ-Fe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称为奥氏体,用符号A或γ表示。

7.按碳的质量分数和显微组织的不同,铁碳合金可以分为工业纯铁、亚共析钢、共析钢、过共析钢、亚共晶白口铸铁、共晶白口铸铁和过共晶白口铸铁七类。

8.建筑用钢和各种型材需要塑性、韧性好的材料,应选用低碳钢。

各种机械零件需要强度、塑性及韧性都较好的材料,应选用中碳钢。

各种工具需要硬度高、耐磨性好的材料,应选用高碳钢。

二、问答题

1.点C表示共晶点,液相在1148℃同时结晶出奥氏体和渗碳体,表达式为

;点E表示碳在γ-Fe中的最大溶解度;点P表示碳在α-Fe中的最大溶解度;点S表示共析点,奥氏体在727℃同时析出铁素体和渗碳体,表达式为

2.

700℃

900℃

=0.2%的亚共析钢

F+P

A

=0.77%的共析钢

P

A

=1.2%的过共析钢

P+

A

3.

=0.45%的铁碳合金的结晶过程:

当温度降到1点时,开始从液相中析出A,降到2点时液相全部结晶为A。

温度降至3点时,开始从A中析出F,称为先共析铁素体。

温度继续降低,F的量不断增加,F的成分沿GP线变化,A的成分沿GS线变化。

冷却至4点时,剩余A中碳的质量分数达到共析成分(

=0.77%),发生共析反应,A转变为P。

温度继续下降,由铁素体中将会析出极少量的三次渗碳体,可忽略不计。

因此,其室温组织为先共析F+P。

=3.0%的铁碳合金的结晶过程:

当温度降至1点时,开始结晶出A。

随着温度的继续降低,A不断增多,其成分沿AE线变化;液相不断减少,其成分沿AC线变化。

冷却至2点时,剩余液相成分达到共晶成分,发生共晶反应,生成莱氏体。

在2点到3点之间冷却时,A的成分沿ES线变化,并不断析出二次渗碳体。

冷却至3点温度时,A达到共析成分,发生共析反应,生成P。

因此,其室温组织为P+

+Ld′。

 

第4章

一、填空题

1.根据工艺方法不同,热处理工艺可分为整体热处理、表面热处理和其他热处理。

2.为与平衡条件下的相变线相区别,通常将加热时的相变线称为

线,将冷却时的相变线称为

线。

3.我们把在共析温度以下存在的奥氏体称为过冷奥氏体。

其冷却方式有两种:

等温冷却和连续冷却。

4.珠光体是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

转变温度越高,其片层间距越小。

按层间距不同,可进一步细分为珠光体(P)、索氏体(S)、屈氏体(T)。

5.贝氏体是过饱和铁素体和碳化物的两相混合物。

按转变温度和组织形态的不同,可将其可分为上贝氏体和下贝氏体两种。

6.马氏体的形态因其成分和形成条件而异,通常分为板条马氏体和片状马氏体两种。

7.将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一般为随炉冷却)的热处理工艺称为热处理工艺。

根据处理的目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完全退火、等温退火、球化退火、扩散退火、去应力退火和再结晶退火等。

8.常用的淬火方法有单介质淬火、双介质淬火、马氏体分级淬火和贝氏体等温淬火等。

9.一般规定,从工件表面向里至半马氏体组织的深度为钢的淬硬层深度。

在同样的淬火条件下,淬硬层深度越大,钢的淬透性越好。

10.淬火钢在某些温度区间回火或从回火温度缓慢冷却通过该温度区间时出现韧性下降的现象称为回火脆性。

根据其出现的范围,可分为不可逆回火脆性和可逆回火脆性。

11.按回火温度范围不同,回火可分为低温回火、中温回火和高温回火三种。

12.化学热处理的方法很多,包括渗碳、渗氮和碳氮共渗等。

但无论哪种方法,都是通过分解、吸收、扩散三个基本过程来完成的。

13.真空热处理是指在正常大气压以下的减压空间中进行加热的热处理工艺,包括真空淬火、真空退火、真空回火、真空化学热处理等。

14.整体淬火零件的加工路线一般为:

下料→锻造→退火或回火→粗加工、半精加工→淬火、回火(低、中温)→磨削。

二、问答题

1.简述奥氏体的形成过程。

①奥氏体晶核的形成。

奥氏体晶核优先在铁素体和渗碳体的两相界面上形成,这是因为相界面的成分和结构对形核有利。

②奥氏体晶核的长大。

随着相邻铁素体的晶格不断改组成奥氏体的晶格和相邻的渗碳体不断地分解溶入,奥氏体晶核向铁素体和渗碳体方向不断长大。

③残余渗碳体的溶解。

由于渗碳体的晶体结构和含碳量与奥氏体相差较大,所以,当铁素体全部消失后,仍有部分渗碳体尚未溶解,称为残余渗碳体。

残余渗碳体会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而不断溶解直至完全消失。

④奥氏体成分的均匀化。

由于渗碳体的含碳量高,所以,残余渗碳体溶解后所在区域的碳浓度高。

只有经过一段时间的保温,通过碳原子的扩散,才能使奥氏体的成分趋于均匀。

2.简述马氏体转变的特点。

马氏体转变在连续冷却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即在

以下,随着温度的冷却,转变了增加;当冷却中止时,转变随即停止。

3.试说明钢的退火、正火、淬火、回火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退火是指将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一般为随炉冷却)的热处理工艺;正火是指将钢加热到

以上30~50℃,保温适当时间后,在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淬火是指将钢加热到

以上某一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以适当的速度冷却获得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回火是指将淬火钢重新加热到

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正火与退火的主要区别是正火的冷却速度稍快,得到的组织较细小,强度和硬度也较高。

正火操作简便,生产周期短,成本较低,因此,在工业生产上应尽量用正火代替退火。

淬火需与适当的回火工艺相配合,才能使钢具有不同的力学性能,以满足各类零件或工、模具的使用要求。

4.试比较淬火冷却时水冷和油冷的优缺点。

在650℃~500℃范围内需要快冷时,水冷却速度相对较小;而在300~200℃范围内需要慢冷时,水冷却速度又相对较大。

但因水价廉且安全,故常用于形状简单、截面较大的碳钢件的淬火。

若在水中加入盐或碱形成盐或碱的水溶液,可增加650~500℃范围内的冷却速度,但基本上不改变300℃~200℃范围内的冷却速度。

在300℃~200℃范围内油的冷却速度很慢,有利于减少工件变形和开裂;但在650℃~500℃范围内的冷却速度也很慢,不利于过冷奥氏体稳定性差的非合金钢的淬硬。

因此,油一般作为合金钢的淬火冷却介质。

5.与普通淬火相比,感应加热表面淬火有哪些优缺点?

与普通淬火相比,感应加热表面淬火速度快,加热时间短;淬火质量好,表面硬度高,淬硬层深度易于控制;劳动条件好,生产率高,适于大批量生产。

但感应加热设备较昂贵,调整、维修比较困难,工件形状复杂时感应器制造困难,且不适合单件小批生产。

6.设计零件时,应从哪几个方面注意热处理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①避免尖角和棱角。

②避免截面厚薄悬殊,合理安排槽孔结构。

③尽量采用对称或封闭结构。

④尽量采用组合结构。

 

第5章

一、填空题

1.按化学成分不同,钢可分为非合金钢、低合金钢、合金钢。

2.碳素结构钢的牌号由“前缀符号

屈服强度值

质量等级符号

脱氧方式符号”四部分组成。

3.统一数字代号由固定的6位符号组成,左边第1位用大写拉丁字母作前缀(一般不使用“I”和“O”),后接5位阿拉伯数字。

4.锰和硅能溶于铁素体中产生固溶强化,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

锰具有一定的脱氧和脱硫能力,可减轻硫的有害影响,改善钢材的加工性能;硅能与钢液中的FeO生成炉渣,消除其对钢质量的影响。

5.含有较多W,Mo,V等碳化物形成元素的合金钢,在回火温度升高到500℃~600℃时,其硬度并不降低,反而升高,这种回火时硬度升高的现象称为二次硬化。

6.按钢中的含碳量不同,碳素钢可分为低碳钢(

)、中碳钢(

)、高碳钢(

)。

7.碳素工具钢使用前要进行热处理,预备热处理一般为球化退火,最终热处理为淬火加低温回火。

8.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是在非合金钢的基础上加入少量合金元素而形成的钢。

9.合金渗碳钢的热处理工艺一般都是渗碳后直接淬火,再低温回火。

10.铬轴承钢中常用的是GCr15,其使用量占轴承钢的绝大部分。

它多用于制造中、小型轴承,也常用来制造冷冲模、量具和丝锥等。

11.高速钢一般在二次硬化峰值温度或稍高一些的温度进行三次回火。

12.量具在使用过程中,要求测量精度高,其主要受摩擦、磨损,承受外力很小,因此,合金量具钢应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和良好的尺寸稳定性。

二、问答题

1.简述合金元素对钢回火转变的影响。

①提高回火稳定性。

钢在回火时抵抗软化的能力称为钢的回火稳定性或耐回火性。

大多数合金元素(尤其是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对原子扩散起阻碍作用,可延缓回火时的组织转变。

因此,在同一温度下回火时,合金钢的硬度和强度比非合金钢高;或在保证相同强度的条件下,合金钢可在更高的温度下回火,从而使韧性更好一些。

②产生二次硬化。

含有较多W,Mo,V等碳化物形成元素的合金钢,在回火温度升高到500~600℃时,其硬度并不降低,反而升高,这种回火时硬度升高的现象称为二次硬化。

这是因为在该温度下回火时,上述合金含量较多的合金钢,会从马氏体中析出特殊碳化物,如

,VC等。

这些碳化物硬度高,颗粒细小,数量多,分散均匀,起弥散强化作用,使钢的硬度升高。

2.简述合金渗碳钢的热处理工艺。

合金渗碳钢的热处理工艺一般都是渗碳后直接淬火,再低温回火。

对渗碳时容易过热的钢,如20Cr,20Mn2等,渗碳之后需先正火,以消除过热组织,然后再进行淬火、低温回火。

3.常用的合金调质钢可分为哪几种?

常用的合金调质钢可分为低淬透性调质钢、中淬透性调质钢和高淬透性调质钢三种。

4.弹簧钢的性能要求有哪些?

要求弹簧钢具有高的弹性极限,尤其是高的屈强比、疲劳强度及足够的塑性、韧性,同时还要具有良好的淬透性和表面质量。

在一些特殊条件下,还要求弹簧钢有一定的耐热性和耐蚀性等。

5.简述轴承钢的热处理工艺。

轴承钢的热处理工艺主要为球化退火、淬火和低温回火。

6.简述冷作模具钢的热处理方案。

冷作模具钢的热处理有一次硬化法和二次硬化法。

一次硬化法是在较低温度(950~1000℃)下淬火,然后低温(150~180℃)回火,可使钢的硬度达到61~64HRC,且具有较好的耐磨性和韧性,适用于重载模具。

二次硬化法是在较高温度(1100~1150℃)下淬火,然后于510~520℃多次回火(一般为三次),产生二次硬化,使硬度达60~62HRC,热硬性和耐磨性较高,但韧性较差,适用于在400~450℃下工作的模具。

回火后的组织为回火马氏体、碳化物和残余奥氏体。

7.耐热钢可分为哪几种?

按组织不同,耐热钢可分为奥氏体型、铁素体型、马氏体型和沉淀硬化型四种。

 

第6章

一、填空题

1.根据碳在铸铁中存在的形式不同,铸铁可分为白口铸铁、灰铸铁、球墨铸铁、可锻铸铁、蠕墨铸铁、麻口铸铁。

2.根据基体组织不同,灰铸铁可分为铁素体灰铸铁、铁素体-珠光体灰铸铁和珠光体灰铸铁3种。

3.为提高灰铸铁的力学性能,生产中常采用孕育处理,即在浇注前向铁液中加入一定量的孕育剂(硅铁、硅钙合金),通过这些大量高度弥散的人工晶核,获得细珠光体基体和细小均匀分布的片状石墨组织。

4.将一定量的球化剂加入铁液中使石墨球化的过程称为球化处理。

常用的球化剂有镁、稀土和稀土镁合金。

5.蠕墨铸铁是在一定成分的铁水中加入适量的蠕化剂而炼成的,其铸造方法和工艺与球墨铸铁基本相同。

因其石墨形态类似蠕虫状,故称为蠕墨铸铁。

目前主要采用的蠕化剂有镁钛合金、稀土镁钛合金或稀土镁钙合金等。

6.常用的减摩铸铁有珠光体灰铸铁和高磷铸铁。

常用的抗磨铸铁有冷硬铸铁和抗磨白口铸铁等。

二、问答题

1.铸铁与钢相比,有哪些优缺点?

铸铁的抗拉强度较低,塑性和韧性较差,不能进行锻造,但它具有良好的铸造性和可加工性,抗压强度高,减振和减摩性能好,且制造容易,价格便宜,因而在工业上应用广泛,可以用来制造各种机器零件,如机床的床身、床头箱,发动机的气缸体、缸套、活塞环、曲轴、凸轮轴等。

2.灰铸铁热处理的目的是什么?

主要有哪几种处理方法?

由于热处理不能改变石墨的形态和分布,对提高灰铸铁的力学性能作用不大,因此,灰铸铁的热处理主要用来消除铸件内应力和白口组织,改善切削加工性能,提高表面硬度和耐磨性等。

灰铸铁的热处理主要有去应力退火、石墨化退火和表面淬火等。

3.球墨铸铁常用的热处理有哪几种?

其目的分别是什么?

几乎所有钢所采用的热处理方法都能用于球墨铸铁,但因其含碳、硅量较多,所以热处理需要较高的加热温度和较长的保温时间。

球墨铸铁的常用热处理有退火、正火、调质和等温淬火等。

退火的目的在于获得铁素体基体,并改善切削性能,消除铸造应力,

正火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基体中珠光体的数量(使其占基体组织的75%以上),并细化组织,提高球墨铸铁的强度和耐磨性。

调质的目的是获得回火索氏体基体组织。

等温淬火的目的是获得下贝氏体和球状石墨。

4.说明下列牌号所表示的铸铁及数字的含义。

①HT250②QT400-18R③KTH350-10④KTZ450-06⑤RuT340

①灰铸铁

250MPa

②球墨铸铁

400MPaA

18%

③黑心可锻铸铁

350MPaA

10%

④珠光体可锻铸铁

450MPaA

6%

⑤蠕墨铸铁

340MPa

 

第7章

一、填空题

1.纯铝的强度、硬度很低,但塑性很高。

通过冷变形强化可提高纯铝的强度,但塑性会有所降低。

2.固溶处理后得到的过饱和α固溶体组织是不稳定的,在室温下放置或低温加热时,第二相会从中析出,使合金的强度和硬度明显升高。

这种固溶处理后随时间延长而发生硬化的现象称为时效。

3.自然时效后的铝合金,在230~250℃短时间(几秒至几分钟)加热后,快速水冷至室温,合金会重新变软,恢复到时效以前的状态。

如再将其在室温中放置,仍能进行时效强化,这种现象称为回归。

4.根据主要性能的不同,变形铝合金可分为防锈铝合金、硬铝合金、超硬铝合金和锻铝合金四类。

5.工业纯铜中常含有质量分数为0.1%~0.5%的杂质。

杂质含量越高,其

越差,并易产生热脆和冷脆。

6.普通黄铜中,含锌量为

时,适于冷变形加工;含锌量为

时,可进行热变形加工。

7.常用轴承合金的组织主要有软基体上分布着硬质点和硬基体上分布着软质点两类。

二、问答题

1.简述含锌量与普通黄铜性能的关系。

在平衡状态下,当

时,锌全部溶于铜中,室温下形成单相α固溶体,其强度和塑性都随含锌量的增加而提高,适于冷变形加工。

时,其室温组织为α固溶体与少量硬而脆的β′相(以CuZn为基的固溶体)。

少量β′相对强度无影响,随含锌量的增加,强度继续增加,但塑性开始下降,不宜冷变形加工,因高温下塑性好,可进行热变形加工。

时,其组织全部为β′相,甚至会出现极脆的γ′相(以

为基的固溶体),强度和塑性急剧下降,脆性很大,在工业上无实用意义。

2.简述锡青铜的主要性能特点和应用。

锡青铜的耐磨性好,无磁性,无冷脆现象,在大气、海水、淡水及蒸汽中的抗蚀性比纯铜和黄铜好,但在酸和氨水中的抗蚀性较差。

锡青铜的铸造流动性差,易形成分散缩孔,使铸件的致密度降低,但其铸造收缩率小,适于铸造形状复杂、尺寸要求精确、但对致密度要求不高的零件。

为改善锡青铜的铸造性能和力学性能,常在合金中加入Pb,P,Zn等元素形成多元锡青铜。

加工锡青铜主要用于制造仪表上要求耐磨、耐蚀的零件,以及弹性和抗磁零件等。

3.轴承合金的性能要求有哪些?

轴承支承着轴,当轴旋转时,轴瓦和轴发生强烈的摩擦,并承受轴颈传来的周期性载荷。

因此,轴承合金应具有以下性能。

①足够的强度和硬度,以承受轴颈较大的压力。

②足够的塑性和韧性,高的疲劳强度,以承受轴颈的周期性载荷,并抵抗冲击和振动。

③良好的磨合性,使其与轴较快紧密配合。

④高的耐磨性和较小的摩擦系数,并能储存润滑油,以减轻磨损。

⑤良好的耐蚀性、导热性和较小的膨胀系数,以防咬合。

⑥良好的工艺性,容易制造,价格低廉。

 

第8章

一、填空题

1.稳定剂可增强塑料对光、热、氧等老化作用的抵抗力,延长寿命。

2.按树脂在加热和冷却时所表现的性质不同,塑料可分为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

3.塑料的主要成分是树脂,橡胶的主要成分是生胶。

4.按来源不同,橡胶可分为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

5.按用途不同,陶瓷可分为工业陶瓷和日用陶瓷。

6.按增强相的种类和形状不同,复合材料可分为纤维、层叠和颗粒增强等复合材料。

二、问答题

1.什么是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

他们各有什么优缺点?

热塑性塑料的分子结构为链状的线型结构,其特点是具有热塑性,即加热时软化,可塑造成型,冷却后变硬,且该过程可反复进行。

这类塑料有较高的力学性能,成型工艺简便,可直接经挤塑、注射、压延、吹塑成型,生产率高,但耐热性和刚性较差,使用温度不能超过120℃。

常用的热塑性塑料有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甲醛等。

热固性塑料的分子结构为体型结构,其特点是具有热固性,即初加热时软化,可塑造成型,但固化后再加热将不再软化,也不溶于溶剂。

这类塑料的抗蠕变性强,耐热性高,受压不易变形,但其强度低,成型工艺复杂,生产率低。

常用的热固性塑料有酚醛塑料、环氧塑料等。

2.通用橡胶主要有哪几类?

简述其主要性能及用途。

通用橡胶的分类、主要性能及用途如表8-1所示。

表8-1通用橡胶的主要性能和用途

类别

名称(代号)

主要性能

用途

天然橡胶

(NR)

弹性和力学性能较高,电绝缘性、耐碱性良好;但耐油、耐溶胶、耐臭氧老化性差,不耐高温及浓强酸

用于轮胎、胶带、胶管等

丁苯橡胶

(SBR)

耐磨性、耐热性、耐老化性较好,价格便宜,可代替天然橡胶或与天然橡胶共混后使用

用于汽车轮胎、胶带、胶管及各种生活用品等

顺丁橡胶

(BR)

弹性、耐磨性、耐热性、耐寒性均优于天然橡胶,但强度较低,加工性能差,抗撕裂性差

用于轮胎、胶带、弹簧、减振器、耐热胶管、电绝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