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776786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84 大小:2.2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春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春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春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春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春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docx

《春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docx(8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春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docx

春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大城小学五年级数学导学案

第一周

授课班级:

(五)年级()班课题:

小数除法课时:

5课时

主备人:

牛小梅初审人:

牛小梅复审人:

赵薇薇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折纸(2-3页的内容)

学习目标:

1、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2、让学生主动参与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数学知识的能力。

3、在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知识转化的数学思想。

4、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学习重点:

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转化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探索过程。

学法指导:

观察法,顺序法

教学具准备:

1、教具:

多媒体课件。

2、学具:

每人准备正方形纸片、彩色笔。

学习过程:

一、情境引入:

(出示主题图)小红要用一张正方形纸的1/2折小船,小明用它的1/4来折小鸟。

师: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学生相互提问并列出算式。

如:

他两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列式:

1/2+1/4

小红比小明多用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列式:

1/2–1/4

还剩下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列式:

1–(1/2+1/4)或1–1/2–1/4

师:

这些算式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分数加减法有什么不同?

师:

这节课就来探索分母不同的分数加减法。

(板书课题。

)?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索

1、动手操作。

请大家以1/2+1/4这个加法算式为例进行研究。

师:

谁能估算等于多少?

实际上又等于多少呢?

请同学们自己动脑先想想、算算。

然后小组合作交流。

出示操作要求:

请大家拿出一张正方形的纸,将这两个分数折出来并涂上颜色。

通过拼一拼,折一折尝试解决。

现在以四人为一个小组,开始研究。

2、小组合作,教师巡回指导。

3、小组汇报结果。

师:

哪个小组愿意将你们组的操作过程向大家介绍一下。

生1:

老师,我们发现“1/4+1/2”在图上可以看到,它的结果应该是3/4。

生2:

我发现1/4与1/2在图上是不能直接相加的,因为他们所代表的每一份都不同,只有每份都相同时,才可以相加。

生3:

我有一个补充,刚才这个同学说的每份不同,也就是他们的分数单位不同,所以,只有分数单位相同时,才可以相加。

师:

这个3/4怎样得出的呢?

生4:

把两个分数先通分,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再相加。

1/4+1/2=1/4+2/4=3/4

即1个1/4加上2个1/4是3个1/4

4、教师小结

三、深入探讨,总结方法

1、根据涂出的分数,你能解决刚才提出的那里两个问题吗?

1/2–1/4    1–(1/2+1/4)  1–1/2–1/4

师:

应该怎样计算呢?

生:

把这两个分数先通分,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再相减。

学生自己计算,并请同学上黑板板书。

2、试一试

9/10—1/6等于多少?

(9/10—1/6=27/30—5/30=22/30=11/15)

师:

你还发现什么?

生:

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3、归纳算法

指导学生讨论课本第66页“说一说”中的讨论题。

师:

通过刚才的讨论,谁能说一说:

怎样计算分母不同的分数加减法?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想法,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通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认识以下两点新课标第一网

(1)分母不同的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化成相同的分母,再加减。

(2)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四、尝试应用,巩固提高

1、练一练第1题,看图填一填。

2、计算2/3+3/4时,要先通分变成()/()+()/(),表示()个1/()加上()个1/(),一共是()个1/(),所以2/3+3/4的和是()/(),化成带分数是( )。

3、数学小医生。

3/4+1/6=4/10=2/5        4/9-2/5=2/4=1/2

五、总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2、你认为进行分母不同的分数(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六、作业: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折纸练习课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能力目标:

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情感目标:

通过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探究解决计算问题的办法,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结果不是最简分数的要进行约分。

学习难点:

把分母不同的分数通过通分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

学法指导:

自学,交流,讲解,训练

学习过程:

利用画图法来将分数单位不统一的两个分数统一分数单位。

再次强调分数单位不统一的两个分数不能直接相加减。

首先利用通分法统一分数单位,继续分数的性质进行计算。

计算方法与上题类似。

计算方法与上题一致。

分数方程的计算方法与整数方程的计算方法一致,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统一分数单位。

把全月总数看成单位“1”,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并进行计算。

估算结果,在计算本题时由于对此部分内容还不太熟悉,建议通过计算来选出正确答案。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学习内容:

星期日的安排(5页的内容)

学习目标:

1、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2、掌握从1里连续减去两个异分母分数的计算方法。

学习重点:

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学习难点:

掌握异分母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学法指导: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说一说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110+15-28     26-4+21    45-(18+7)

小结:

分数加减混和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和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二、新授

1、师;同学们,双休日你们都在干什么?

老师通过一次调查了解到我们班同学星期日的活动安排。

2、出示课件(“星期日安排”情境图)

师: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你观察到了什么?

生:

(1)全班男生中有2/7的同学户外活动,3/7的同学参加少年宫活动,其余的同学留在家中。

留在家中的同学占全班男同学的几分之几?

(2)全班女生中有3/8的同学户外活动,1/6的同学参加少年宫活动,其余的同学留在家中。

留在家中的同学占全班女同学的几分之几?

3、引导参与,探究怎样解决问题。

师:

要计算留在家中的男同学占全班男同学的几分之几,怎样列式?

4、全班交流。

围绕把男生总数看成单位“1”明确算式的算理。

5、同理计算完成女生部分的问题。

6、教师归纳小结:

计算异分母分数混合运算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时将所有的分数进行通分,再进行计算,二是先根据需要进行部分通分。

根据算式特点来选择方法。

三、讨论

淘气和笑笑计算4/9+1/4+5/9时用了不同的方法,你能看懂吗?

尽管他们用的方法不同,但是计算的结果是一样的。

说明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

四、作业

课本P6页练一练1、2、3、4、5

五、板书设计:

星期日的安排

1-2/7-3/7         1-(2/7+3/7)

1-3/8-1/6     1-(3/8+1/6)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学习内容:

练习课(第6页练一练1、2、3、4)

学习目标:

1、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2、掌握从“1里连续减去两个异分母分数的计算方法。

学习重点:

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学习难点:

掌握异分母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知识链接:

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学法指导: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习过程:

将整条公路看成单位“1”根据题意列出算式进行计算。

将一天的时间看成单位“1,读懂题意并正确列出算式。

在计算过程中首先要看分数单位是否统一,如果不统一要首先通分统一分数单位。

首先利用通分法统一分数单位,继续进行计算。

将全程看成单位“1”首先要算出走完全程不要多长时间。

然后再算前45分钟占全程用时的几分之几。

最后计算5分钟占全程用时的几分之几

课后反思

 

第五课时

学习内容:

分数王国和小数王国(第7-8页)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小数化分数和分数化小数。

2、熟悉用渗透的思想来解决问题。

学习重点:

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学习难点:

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学习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主动探究法、讲授法

学习准备:

课件、卡纸

学习过程

一、复习准备

1、读出下面各小数。

0.30.250.141.344.060.08

2、求出下面各题的商

3÷415÷455÷109÷10

3、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会遇到一些比较分数、小数大小的实际问题和分数、小数的混合运算。

为了便于比较和计算,就需要把分数化成小数,或者小数化成分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二、新授课程

1、出示情境图,引出本课内容

引导学生根据情境图可以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1)主要是分数与小数比较大小。

(2)分数与小数比较大小,要统一数的表现形式。

2、比一比“小数王国”里的0.06与“分数王国”里的1/20那个数大?

(1)画图来比较

0.06表示为在含有100个方格的图形中,它占据6个格。

1/20表示为在含有100格方格的图形中,它占据5个格。

此时比较的结果显而易见了。

0.06>1/20

(2)把分数化成小数来比较

将分数1/20化成小数,回忆以前学过的分数转化为小数的方法,给出正确的结果,进而对两个小数再进行比较。

(3)把小数化成分数来比较

将小数0.06转化为分数,依然利用上学期学过的小数转化为分数的转化方法,得出正确的结果,进而对两个分数在进行比较。

如果在比较的过程中发现两个分数的分数单位不统一,首先要进行通分,统一分数单位,在继续进行比较。

3、“分数王国”和“小数王国”分别有不同的尺子,你能帮助“翻译”吗?

将分数王国中的分数翻译成小数。

将小数王国的小数翻译成分数。

4、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或把分数化成小数。

对于分数与小数之间的互化,是我们上学期的内容。

要引导学生回忆出转化的方法。

三、练一练

在比较分数与小数时,要先统一他们的表现形式。

将分数转化为小数或者将小数转化为分数。

只有表现形式统一了,才有可能比较大小。

四、作业

课本P8页练一练2、3、4、5

五、板书设计

“小数王国”和“分数王国”

3÷415÷455÷109÷10

=3/4=15/45=5/10=9/10

=0.75=0.333=0.2=0.9

六、课后反思

大城小学五年级数学导学案

第二周

授课班级:

(五)年级()班课题:

小数除法课时:

5课时

主备人:

牛小梅初审人:

牛小梅复审人:

赵薇薇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教材第8页练一练2、3、4、5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小数化分数和分数化小数。

2、熟悉用渗透的思想来解决问题。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讲解引导

学习重点:

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学习难点:

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学习准备:

练习册

学习过程

小数与分数之间的互化。

首先要利用通分的方法来统一分数单位,只有分母统一了才能进行比较。

分数与小数之间的互化。

生活中处处都有用分数和小数来表示信息的,只要我们用心来观察就可以了。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教材第9-10页练一练1、2、3、4、5题。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小数化分数和分数化小数。

2、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的加减法。

3、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讲解引导

学习重点:

异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

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学习难点:

异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

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学习准备:

练习册

学习过程

异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首先要利用通分法来统一分数单位。

将全班人数的和看成单位“1”,根据题意列出算式。

学生在提数学问题时,由于个人情况的不同,及时对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给与补充。

题目中出现了分数和小数,需要将小数化成分数或者将分数化成小数。

题目中出现了分数和小数,需要将小数化成分数或者将分数化成小数。

将分数化成小数,再在尺子上标出各个数的大概位置。

此题也是一个分数与小数互化的问题。

分数的加减运算,首先要观察参与运算的分数的分数单位是否统一,如果不统一,要利用通分法来统一分数单位,接着进行分数加减运算。

 

第三课时

学习内容:

教材第10页练一练6、7、8、9、10题。

学习目标:

1、进一步掌握小数化分数和分数化小数。

2、进一步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的加减法。

3、进一步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讲解引导

学习重点:

异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

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学习难点:

异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

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学习准备:

练习册

学习过程

此题先要将3/5化成小数,进而确定答案。

将0.4化成分数,进而确定答案。

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和分数与小数之间的互化。

与整数方程的计算方法相同,其中涉及到分数加减的运算,首先呀考虑分数单位是否统一,如果不统一要先利用通分法来统一分数单位。

首先要分析题意,根据题意列出算式,进而进行计算。

首先用计算的方法来得出结果,然后观察结果的规律,进而总结出类似题目的规律。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学习内容:

长方体的认识(13—15页)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分类、操作、讨论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各部分名称。

2、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3、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学习重点:

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能运用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学习难点:

能运用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知识链接: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

学法指导:

先自学课本,经历自主探索总结的过程,并独立完成自主学习部分。

通过独立思考及小组合作,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并独立完成导学案习题,然后小组讨论交流,进行展示,小组间互相点评,对于有疑问的题目可以向老师提问。

一、问题指向,预习先行

1、说一说。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11页的情境图,辨认一下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以小组为单位再说说,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体

同桌讨论,集体讲评。

2、认一认。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认真阅读18页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几何形体,认识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顶点、面和棱。

二、呈现目标,任务导学

1、长方体、正方体各有几个面?

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

面与面之间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2、长方体、正方体各有几条棱?

棱与棱之间什么关系?

3、长方体、正方体各有几个顶点?

三、互动探究、合作求解

共同完成课本14页的表格。

1、P11页1题

以小组为单位:

订正,教师评价。

2、P11页2通过做第2题你有什么收获?

3、试一试

①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4厘米,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多少厘米?

②一个长方体的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高是2厘米,这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多少厘米?

四、强化训练,当堂完成

练习1、P12页1、2通过做第2题你有什么收获?

练习2、P12页3、

练习3、P12页4、这个题考察什么?

补充:

1、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96CM,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CM?

3、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96CM,这个长方体的长是宽的2倍,高与宽相等,长、宽和高分别多少CM?

五、课后反思

 

第五课时

学习内容:

长方体的认识练习课。

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通过题组训练,提高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知识链接: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怎么计算?

3、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怎么计算?

学法指导:

先自学课本,经历自主探索总结的过程,并独立完成自主学习部分。

通过独立思考及小组合作,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并独立完成导学案习题,然后小组讨论交流,进行展示,小组间互相点评,对于有疑问的题目可以向老师提问。

学习过程:

一、问题指向,预习先行

1、长方体有(    )个面,(   )条棱,(    )个顶点。

相对的棱的长度(      ),相对的面完全(     )。

2、一个长方体的长5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它的棱长总和是(     )厘米。

3、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a,棱长之和是(      )。

4、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72厘米,它的一条棱长是(    )厘米。

二、呈现目标,任务导学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长、顶点的特征。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怎么计算?

三、强化训练,当堂达标

1、一个长方体的长5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它的棱长总和是(     )厘米。

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a,棱长之和是(      )。

3、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72厘米,它的一条棱长是(    )厘米,一个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4、长方体的上面和(    ),前面和(     ),左面和(    ),都是相对的两个面,相对面的面积(      )。

5、一个正方体的底面周长是24,正方体的表面积是(    )。

6、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36厘米,它的表面积是(     )。

7、把棱长8厘米的正方体木块分割成棱长2厘米的小正方体木块,可以分割成(     )块。

8、需要(     )个棱长为3厘米的正方体,才能组成一个棱长为9厘米的正方体。

(二)、判断题

1、正方体的每一个面都有4条棱,正方体有6个面,所以正方体有24条棱。

                            (    )                               

2、如果长方体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那么其余的四个面的面积都相等。

                             (    )

3、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纸盒放在桌子上,纸盒所占桌面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

                         (    )

4、把一个长方体木料锯成两个长方体,一共增加了4个面。

四、课后反思

 

大城小学五年级数学导学案

第三周

授课班级:

(五)年级()班课题:

小数除法课时:

5课时

主备人:

李永宽初审人:

水清宏复审人:

赵薇薇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长方体的认识(13—15页)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分类、操作、讨论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各部分名称。

2、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3、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学习重点:

经历观察、操作和归纳过程,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能运用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学习难点:

能运用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知识链接: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

学法指导:

先自学课本,经历自主探索总结的过程,并独立完成自主学习部分。

通过独立思考及小组合作,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并独立完成导学案习题,然后小组讨论交流,进行展示,小组间互相点评,对于有疑问的题目可以向老师提问。

一、问题指向,预习先行

1、说一说。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11页的情境图,辨认一下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以小组为单位再说说,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体

同桌讨论,集体讲评。

2、认一认。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认真阅读18页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几何形体,认识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顶点、面和棱。

三、呈现目标,任务导学

1、长方体、正方体各有几个面?

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

面与面之间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2、长方体、正方体各有几条棱?

棱与棱之间什么关系?

3、长方体、正方体各有几个顶点?

三、互动探究、合作求解

共同完成课本14页的表格。

1、P11页1题

以小组为单位:

订正,教师评价。

2、P11页2通过做第2题你有什么收获?

3、试一试

①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4厘米,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多少厘米?

②一个长方体的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高是2厘米,这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多少厘米?

五、强化训练,当堂完成

练习1、P12页1、2通过做第2题你有什么收获?

练习2、P12页3、

练习3、P12页4、这个题考察什么?

补充:

1、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96CM,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CM?

3、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96CM,这个长方体的长是宽的2倍,高与宽相等,长、宽和高分别多少CM?

五、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长方体的认识练习课。

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通过题组训练,提高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正方体的特点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知识链接: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怎么计算?

3、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怎么计算?

学法指导:

先自学课本,经历自主探索总结的过程,并独立完成自主学习部分。

通过独立思考及小组合作,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并独立完成导学案习题,然后小组讨论交流,进行展示,小组间互相点评,对于有疑问的题目可以向老师提问。

学习过程:

一、问题指向,预习先行

1、长方体有(    )个面,(   )条棱,(    )个顶点。

相对的棱的长度(      ),相对的面完全(     )。

2、一个长方体的长5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它的棱长总和是(     )厘米。

3、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a,棱长之和是(      )。

4、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72厘米,它的一条棱长是(    )厘米。

二、呈现目标,任务导学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长、顶点的特征。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怎么计算?

三、强化训练,当堂达标

1、一个长方体的长5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它的棱长总和是(     )厘米。

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a,棱长之和是(      )。

3、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72厘米,它的一条棱长是(    )厘米,一个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4、长方体的上面和(    ),前面和(     ),左面和(    ),都是相对的两个面,相对面的面积(      )。

5、一个正方体的底面周长是24,正方体的表面积是(    )。

6、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36厘米,它的表面积是(     )。

7、把棱长8厘米的正方体木块分割成棱长2厘米的小正方体木块,可以分割成(     )块。

8、需要(     )个棱长为3厘米的正方体,才能组成一个棱长为9厘米的正方体。

(二)、判断题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