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770702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什么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什么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什么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什么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什么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什么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docx

《什么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什么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什么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docx

什么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

什么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

(一)从教学目标的实现看一堂好课

就课堂教学而言,教学目标的实现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全面体现育人价值教育的基本功能是育人。

正如叶澜教授所说:

“在教学中,教师实际上通过‘教书’实现‘育人’,为教好书需要知道育什么样的人。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中课堂教学的价值观需要从单一地传递教科书中呈现在现成知识,转为培养能在当代社会中实现主动、健康发展的一代新人。

我们认为,学科、书本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是‘育人’的资源与手段,服务于‘育人’这一根本目的。

”教学的育人价值首先表现在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从课堂教学的实际来看,主要是做好以下工作:

(1)揭示学习的意义

(2)渗透品行的教化(3)形成积极的态度

2、奠定智能发展基础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在讲到“深化教学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时特别指出:

“继续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并关注情感、态度的培养;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1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2发展学生的智慧和才能(3丰富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3、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21世纪的人才如果不能以高效的方式去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加工信息,那么将会被迅速发展的信息社会所淘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原总干事纳依曼特别阐述道:

“今天教育的内容百分之八十以上都应该是方法……方法比事实更重要。

”当代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已表明:

学习效果=50%的学习策略+40%的努力程度+10%的智商。

—1—

(1)展现认知过程:

 “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其旨意就是要在展示获取知识的认知过程中,学会怎样思考、求证和解决问题。

一堂好课如果不经过学生一系列的置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知活动,没有多种观点的碰撞、论争和比较,具有统一性的结果就难以获得,也难以真正理解和巩固。

更重要的是,没有以多样性、丰富性为前提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思维就不可能培养起来。

而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从适应性学习走向创新性学习,从接受和积累知识走向提出问题和主动获取新知,正是在展现知识获得的认知过程中实现的。

(2)掌握学习策略:

一堂好课对学生掌握学习策略主要表现在:

激活与保持良好的注意、情绪和动机状态,帮助学生分析学习情境、选择学习方法和制定学习计划,执行学习计划,运用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并根据实际情况对计划与方法进行评价和反馈调节。

(3)转变学习方式:

在一堂好课上,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科的具体内容的特点,引导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精心指导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要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在用中学,通过各种活动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2010年9月15日

(二)从教学活动的组织看一堂好课

一堂好课会表现出如下特征:

1、充分的交往互动

(1)平等的教学关系2)活跃的相互作用

(3)和谐的心理气氛2、有效的学习指导

(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的主导作用具体表现在教学中的角色意识和角色行为上。

●教师作为促进者的角色:

创设情境,激发动机,提供支持

●教师作为组织者的角色:

确定形式,有序展开,有效活动

●教师作为指导者的角色:

理解意义,把握内容,迁移应用

●教师作为合作者的角色:

经验共享,对话沟通,视界融合

(2)优化课堂学习环境:

一堂好课并不一定需要教师滔滔不绝地讲授,教师的主导作用还体现在他善于创造一定的学习环境来推动和维持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在适宜的环境中主动地建构意义和发展智慧。

对于一堂好课来说,学习环境的功能是为学习者完成学习行为提供资源、工具和人际方面的支持。

其中,学习资源包括各种所需的信息材料,帮助学生学习的认知和信息加工处理的工具,学生的学习空间,等等。

人际关系是指学生之间和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人际交往。

(3)搭建帮助学习的支架:

一堂好课所搭建的脚手架就是:

在学习者最近发展区中提供必要的经验或联系,以促成其形成适于问题解决的组织良好的经验结构。

从脚手架为学习者所提供支撑的功能出发,不同形式的脚手架可以分为五种类型:

信息铺垫式、概念式、元认知式、操作程序式和策略式。

3、共同的参与投入

(1)组织学生参与活动:

我们通常所说的活动教学,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教学观和教学形式。

(2)促进学生身心投入:

学生参与主要包括三个基本方面:

行为投入、认知投入和情感投入。

行为投入指学生在课堂中的行为表现,即学习行为是否积极;认知投入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水平和层次(这些层次是通过学习方法表现出来的);情感投入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3)增加学生践履机会:

一堂好课不仅要引导学生在做中学,而且要创造机会在用中学,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一种应用知识的情境,使学生有机会自己动手去解决实践中的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新课程提出的综合性学习、实践与综合应用、综合实践活动等的目的也在于此。

2010年9月29日(三)从教学进程的调控看一堂好课

1、合理的激发和调节:

合理地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动机,维持和调节好内在动力的运行,就成为设计一堂好课的要求之一。

(1)适当动机水平

(2)完善的反馈强化(3)良好的课堂秩序。

2、有序的展开和推进。

教学要遵循的“序“无非是知识自身演进的”序“和学生认知发展的”序“。

从学生课堂学习的心理动力变化的实际来看。

”始动——发展——结束“是其基本的历程。

(1)重视启动和导入

(2)抓好展开和深化。

展开环节是上课的主体部分,要求学生对所学内容能有实质性的理解并能初步掌握。

展开环节教师要做的工作主要包括:

按照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好教材呈现的方式,提供必要的例证和经验使学生理解教材;指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内容进行编码和存贮;组织学生进行巩固练习和相应的作业;引导学生在应用中深化理解,真正掌握内容的实质;针对学生的各种反应做好教学调整、教学诊断和教学补救。

(3)注意总结和延伸:

一堂好课的结束应当注意以下三点:

●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加深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并使之系统化。

●促进知识的拓展、延伸和迁移,为新知识的学习作准备。

●激发并维持学生继续学习的动机,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创造能力。

3、科学的预设和生成:

(1)精心做好教学预设。

一堂好课要为促进学生的学习做好预先的构想和设计,在系统的筹划中对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程序、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评价等做好周密思考和精心安排。

(2)保证必要的弹性空间。

教学过程的设计重在如何开始、如何推进、如何转折等的全程关联式策划。

(3)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当前,照顾学生个别差异、促进全体学生发展的教学设计,除了“分层教学”、“多元智能开发教学”、“掌握学习”等模式以外,还有“自学辅导”、“个别化教学”、“灵活课程”等。

2010年10月13日

二、上好一堂课为什么需要精心设计

(一)课程改革的要求

1、教学是课程实施的重要途径

作为课程实施的重要途径,教学应当秉持怎样的基本理念来指导教学设计呢?

(1)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有一个很明确的价值追求,也就是促进每一名学生的发展,因此它“面向全体,发展个性:

(2)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是以课程目标为中心的设计,它的课程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方面。

(3)新课程的教学设计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重视培养学生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把教学过程视为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人过程。

(5)新课程的教学设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习得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2、新课程对教学设计的操作要求:

(1)辨证认识结构要素

(2)整体筹划教学活动(3)有机整合课程资源(4)精心创设教学情境(5)灵活处理操作预案

3、有效教学要由精心设计来保证。

教师至少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1充分了解学生发展人需要(2实现教师素质的现实性转化(3用教学理论改进教学的结果。

(二)教学设计的发展●教学设计的目的是要促进学生产生预期的变化;教学的目标应当体现为学生的发展而不是教师做了些什么。

●教学设计的重点是要对资源和程序作出有利于学生学习人安排。

●教学设计的操作是“设置教学事件”,以唤起、维持和推动学生学习。

●教学设计的成果是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处方,有效解决教与学中的问题。

(三)教学模式的创新:

1、“双基”教学的模式

(1)稳定的课堂教学结构

(2)有效的课堂教学控制(3)武士的课程价值追求

2、“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

杜威解释了“问题教学”的基本步骤:

暗示(情境)——问题——假设——推理——用行动检验。

2010年10月20日

三、设计一堂好课要把握好哪些重要环节

教学设计人前期分析主要是分析学习需要。

在教学设计中,学习需要是指学习者学习的目前状况与所期望达到的状况之间的差距,即学习者目前水平与期望学习者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

学习需要人分析就是找出差距的过程,它包括学习者人特征分析(学习者的兴趣、经验、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学习风格等)、内容分析(内容的类型、内外部条件等)以及教学任务分析。

1、课程内容分析

课程内容分析的主要任务是:

分析学习内容的类型,确定学习内容的结构、范围和深度;这与“教什么”、“学什么”有关;揭示学习内容中各项知识与技能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教学顺序人安排奠定基础,这与“如何教”、“如何学”、有关。

课程内容分析是通过研究课程标准与教材来实现的,内容分析实际上也就是我们

—6—

在提及备课时所说的“备教材”或“钻研教材”。

(1)研究课程标准

(2)深入钻研教材

从步骤上看,可以分三步走。

第一步是通过读教科书,了解教材体系的安排,掌握教材的内在联系,研究它的科学性、思想性和系统性,以便向学生传授规律性的知识。

第二步是根据各部分教材的不同属性和特点,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初步排队,确定整个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第三步是通览课本的插图、例题、练习、实验,注解、附录和索引等,研究教材的深度和广度,明确哪些内容尚缺乏完整性,需要加以补充;哪些内容需要进一步拓展,需要强调其特殊性;哪些内容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加深认识;对学生进行怎样的思想教育和发展什么能力等。

从要求上看,钻研教材要达到懂、透、化。

一是“懂”。

就是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内容、基本概念以及每字每句都弄清楚,从教材的标题到思考题、练习作业,插图、注释以及附录、附表都不轻易放过,对每一道例题和习题、每一项实验都能解答和操作。

二是“透”。

就是对教材不仅要懂得,而且要很熟悉,能够融会贯通,运用自如。

三是“化”。

就是敬爱欧式的思想感情与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融合在一起。

(3)研究其他课利用的课程资源。

2、学习者分析:

为了更好地分析学习者的状况,可以采用以下一些了解学生的方法:

●自然观察法:

是指教师在自然状态下,通过对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和分析,从而了解学生基本情况的方法。

●书面材料分析法:

是指教师通过阅读、分析有关记载学生情况的书面材料(包括档案资料、班级记录资料和学生个人作品、作业等)来了解学生方法。

●调查研究法:

是指教师借助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学生进行有计划的全面系统考察,从而

了解学生,发现问题并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方法。

●谈话法:

是指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通过与学生口头交谈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内心活动。

3、教学任务分析:

任务分析也被称为“作业分析”,是一种教学设计的技术,指在开始教学活动之前,预先对教学目标中所规定的、需要学生习得的能力或倾向的构成成分及其层次关系详加分析,为学习顺序的安排和教学条件的创设提供心理学依据。

   教学任务分析是一项复杂的教学设计技术。

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操作:

1、首先确定具体清晰的终点目标。

2、接着提问:

“为了达成终点目标,必须先掌握哪一个过渡目标?

”3、在提问:

“为了掌握这一过渡目标,必须先制度什么或先会做什么?

”如此逐级推演,一直到找出全部过渡目标和先决条件为止。

4、按照“终点目标——过渡目标——先决条件”的层级进行排序。

5、考虑用什么样的方法和途径才能最有效地完成每一项学习任务。

6、根据学生的起点行为确定可能的教学起点。

2010年10月27日

(二)教学设计的系列策划

1、确定教学目标

(1)确定教学目标要求:

●正确认识并提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从整体出发,处理好上、下位目标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的确定还需要针对具体的内容或活动、课得到的资源以及目标所指向的学生进行研究与分析,以便于挖掘教学内容潜在的教育意义。

●要适应学生多方面的需要,使目标具有一定弹性。

●要清楚预设目标与生成目标的关系,把握教学效益的底线。

(2)掌握陈述教学目标的技术●分清两类陈述的方式。

一是采用结果性目标的方式,即明确告诉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什么,所采用的行为动词必须明确、可测量和可评价,这种方式指向可以是结果化的课程目标,主要应用于“知识于技能”领域。

二是采用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的方式,即描述学生自己的心理感受、体验,或安排学生以表现的机会,所采取的行为动词往往是体验性的和过程性的,这种方式指向无需结果化的或难以结果化的学习内容,主要应用于“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

●   明确目标行为的主体。

●   把握四个基本的要素:

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

●   选好刻画行为的动词。

●   说明结果产生的情形。

2、安排教学步骤:

(1)教学过程推进的基本框架:

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引导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第二,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第三,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实践作业第四,检查和巩固知识。

(2)学与教相互匹配的系列:

学习过程 :

1 注意:

警觉 2期望3 提取到工作记忆中  4择性知觉  5 语义编码:

进入长时记忆 6反应 7强化8线索性提取  。

教学事件:

  1、引起注意2.告知学习者目标:

激发动机3.刺激回忆先决条件4.呈现刺激材料5.提供学习指导 6.引发行为7.提供反馈8.评估行为 9.促进保持和迁移(记忆)

2010年11月3日

3、选择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的多种类型

——按教学方法的形态分,可以分为一语言传递为主的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方法(包括演示法、参观法等)、以欣赏为主的方法(包括体验法、鉴赏法等)、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包括尝试法、发现法、研究法等)。

——按教学活动的方式分,可以分为揭示型教学方法(包括示范、呈示、展示、口述等)、自主型学习方法、共同解决型教学方法(包括教学对话及课堂讨论等)。

——按照学习刺激的类型分,可以分为呈现法、实践法、发现法、强化法、激发学习和形成学习动机在方法、教学中检查和自我检查的方法。

(2)教学方法改革的趋势:

互动方式的多边性;学习情境的合作性;价值取向的个体性

目标达成的全面性;选择使用的综合性

(3)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教学方法的应用要注意以下几点:

●要发挥教学方法的整体功能。

●要坚持启发式教学指导思想。

●要坚持灵活性,渗透教育机智。

(4)教学组织形式的变化:

一般来说,以班级授课制为特征的为课堂集体教学仍然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但即使是课堂集体教学,其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例如,以教师解释说明为主来达到教学目的的讲解形式;以教师提出较多的适当的问题为主的问答形式;将班级划分为若干个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通过交谈来获取知识的小组互动合作形式;按课题呈现教材、组织讨论和得出结论,从而掌握知识的讨论形式。

4、运用教学媒体:

(1)教学媒体选择的基本原则:

●目标控制原则。

以外语教学为例,让学生掌握语法规则和要求学生能就某个情境进行会话是两种不同的教学目标。

前者往往通过文字讲解并辅以各种实例来帮助学生形成语法概念;后者则往往通过反映实际情境的动画和声音使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掌握正确的言语技;●内容适合原则。

以语文学科为例,散文和小说体裁的文章最好通过能提供活动影像的媒体,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以加深对人物、情节和主题思想的理解。

对于数理学科中的某些定理的法则,由于概念比较抽象,最好通过动画过程把事物的运动变化规律显现出来,或把微观的、不易观察的过程加以放大,以帮助学生对定理和规律人掌握。

●对象适应原则;一般来说,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各学科媒体设计的重点应放在如何实施形象化教学,以适应学生的直观、形象思维图式,应多采用图形、动画和音乐之类的媒体使图、文、声并茂;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则要把重点放在如何帮助学生完成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这一阶段的形象化教学可以适当减少。

(2)教学媒体选择的程序(3)现代教学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教学中常用的现代教学媒体。

现代教学媒体包括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媒体、交互媒体和多媒体系统。

视觉媒体的显著特点是它的直观性,包括投影、幻灯以及图片、印刷材料、模型、实物等教具。

听觉媒体是指承载并传递声音信息的物质工具,如教学中常用的录音机、唱机、语言实验室及相匹配的软件等。

视听媒体结合了视觉媒体和听觉媒体二者的特点,其主要运用形式有电视和录像、计算机辅助教学及多媒体系统。

●现代教学媒体的运用模式:

一是辅助式。

二是直接式。

三是循环式。

●遵循心理学原理用好教学媒体。

一是要遵循注意的规律。

二是要利用知觉的特征。

三是要促进学习者对教学信息的理解。

2010年11月17日

5、编制练习作业:

(1)练习作业的功能●练习作业要从只强调巩固知识、加深理解、形成熟练的作用,走向让学生在作业中获得经验和体验,习得策略和方法,自主建构知识的意义。

●练习作业要从只重视在教师指引下掌握和运用教材知识的基本能力。

●练习作业要从只注意课业任务的完成,走向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发展。

(2)设计练习作业的要求:

练习作业的设计一般要经历以下环节:

确定目标和内容——确定重点项目、难易程度——确定形式、种类和数量——具体编制——检验修订。

●目的性和针对性。

●系统性和层次性。

●全体性和适度性。

●启发性和多样性。

●诊断性和补救性。

(3)练习作业的设计

摸底型:

这是一类为了解学情而设计的诊断学生基本情况的作业。

尝试型:

可以说这是一种为学习提供准备的作业,有时也为学生进一步的自主学习和发现学习做好铺垫。

习得型:

这是基于教材,为使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习得方法而设计的基本练习作业。

分层型:

针对不同学习水平学生设计的分层次的练习作业题。

践履型:

主要是学生需要实践才能完成的作业。

综合型:

可以是单元内的小综合训练,也可以是学科或学科间的大综合训练。

研究型:

这是属于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的研究性作业。

 

—11—

2010年11月24日

(三)教学设计的后期工作1、调整预案

(1)对教学方案进行自我评价。

(2)评价方案的两条途径

一是在设计完成之后或神经实施之前,对自己的设计进行预测,这样能够帮助设计者在设计的实施过程中更好地应对各种突如其来的教学事件,更好地在教学活动中进行设计的二度创造。

二是在教学活动之后进行的教学设计的评价,其目的在于通过实践检验设计的得与失。

2、理清主线: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般可以凭借三种提示性的工具:

一是勾画教学流程的框架图,把主要的教学事件框出来,然后将它们排成序列,以免教学时忘了主要操作环节。

二是凭借主板书的设计和顺序书写,形成教学不断推进的脉络

三是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展开的整个过程。

3、撰写文本。

教案撰写要体现系统化教学设计的理念,把主要精力放在教材把握、学情调研、教学改进、实践反思上,尽量减少费时低效、抄录应检的形式化做法,切实提升备课的质量。

教案的书写格式有多种,概括起来可分为文字式、表格式、程序式三大类。

文字式教案分详案和略案两种。

文字式教案一般由六部分组成:

课题名称;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直观教具;板书计划;课的过程。

课的过程包括每一节的时间估算,复习旧课(课题和方法),新课引入,传授新课的详细提纲(段落、内容和方法),巩固新教材(内容和方法),布置课外作业(内容和要求),测试(测试题)。

程序式教案是近年来开始推广使用的一种新的教案形式。

它具有两个明显的特点:

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统一的基础上,以教学方法记述为主,不重复教材内容,形式简明,对教学过程有及时准确的指导作用。

以学生活动情况决定教学进程的速度,通过教学反馈,随时调整教师的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010年12月1日四、怎样做好一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

(一)教材内容的处理:

1、教材内容的深度解读

(1)从不同角度认识教材●从编者的角度分析教材。

●从学生的角度分析教材。

●从作者的角度分析教材。

●从教者的角度分析教材。

(2)全方位把握教材内容的内在特征:

●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分析知识结构和特征。

●分析教学的具体要求。

(3)确定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突出重点●排除难点●抓住关键。

2、教材内容的灵活处理:

(1)教材内容的取舍。

教材内容的取舍应该注意以下方面:

●   内容质量●   内容深度●   内容广度

(2)教材内容的增补:

在通常情况下,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增添和补充的材料有以下几类:

●   背景性材料●   经验性材料●   活动性材料●   练习性材料●   扩展性材料

(3)教材内容的调整●   顺序的调整●   时间的调整●   方式的调整●   素材的调整

3、教材内容的合理组织

组织教学内容,从总体上说主要应完成两项工作,一是排“序”,二是定“点”

(1)排“序”

教学内容的组织应努力理顺以下两个“序”:

●教材本身的“序”●学生认识的“序”

(2)定“点”●抓住知识关键点●找准最佳结合点●确定教学起讫●考虑教学切入点

●把握课堂兴奋点●凸现教学着重点●突破学习疑难点●精心组织训练点●设计教学收束点

●预留课外延伸点

2010年12月8日

(二)教材内容的加工:

1、提高教材内容的可理解程度

(1)做好教材内容的预热

(2)提供进行预习的线索(3)定向积累相关的信息(4)引导学生尝试和探索

2、发掘教材内容的情感性因素

(1)激起情感共鸣

(2)揭示情感蕴含(3)重视“寓情于境”(4)诱导智力情绪。

3、强化教材内容的操作化设计

(1)“做中学”

(2)设计模拟活动

(3)联系生活实践4)强调亲历亲为(三)教材内容的呈现1、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2、引入先行组织者

(1)陈述性组织者

(2)比较性组织者

3)具体模型组织者。

3、设置问题4、整合课程资源5、采用标志技术

2010年12月15日五、如何调控一堂课的教学活动进程

(一)巧妙的启动在启动环节,应重视以下几点:

1、吸引学生的注意

(1)刺激的心理物理特征

(2)刺激的情绪特征3)刺激的强调特征(4)刺激的新异特征

2、激发内在的需求3、发挥目标的作用4、利用成功的推力建立自信心的途径有三条:

(1)期待成功

(2)挑战性情境(3)归因引导5、唤起参与的热忱

(二)自然的导入导入的主要功能在于使新旧学习任务之间能顺利地过渡衔接。

导入环节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任何新知识的学习都离不开同学生已有的相关经验直接发生作用,离不开学生依托旧经验来建构新任务的意义。

导入环节应当做好两方面的事情:

一是引起学生对课题的关注,传达教学的意图。

二是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做好学习的准备。

进入导入环节,可考虑采用以下措施:

1、通过预习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准备2、在复习中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

3、运用组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表格类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