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沪教版全国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764646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化学沪教版全国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初三化学沪教版全国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初三化学沪教版全国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初三化学沪教版全国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初三化学沪教版全国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化学沪教版全国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解析.docx

《初三化学沪教版全国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沪教版全国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解析.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三化学沪教版全国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解析.docx

初三化学沪教版全国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解析

初三化学沪教版(全国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C:

12N:

14O:

16Na:

23Mg:

24Al:

27S:

32Cu:

64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矿石粉碎B.冰雪消融C.葡萄酿酒D.干冰升华

【答案】C

【解析】

A、矿石粉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冰雪消融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葡萄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干冰升华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点评】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下列饮料中,不属于溶液的是

A.可口可乐B.啤酒C.雪碧D.酸奶

【答案】D

【解析】

A、可口可乐中含有水和溶于水的碳酸等物质,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B、啤酒是酒精、麦芽糖、二氧化碳等物质溶于水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C、雪碧中含有水和溶于水的碳酸等物质,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D、酸奶中含有一些不溶于水的物质,不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属于溶液;故选D。

【点评】溶液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悬浊液和乳浊液都是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

3.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易发生变质的是

A.浓硫酸B.四氧化三铁C.氯化钠D.氢氧化钠

【答案】D

【解析】

A、由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因此溶液的质量会增加,且浓硫酸在吸水的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不会变质,故错误;

B、四氧化三铁与空气中成分不会发生化学反应,不会变质,故错误;

C、由于氯化钠固体与空气中成分不会发生化学反应,不会变质,故错误;

D、由于氢氧化钠固体在空气中易潮解并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变化生成碳酸钠而变质,故错误。

【点评】

1.浓盐酸和浓硫酸在空气中时,虽然溶质的质量分数都是变小,但是变小的原因却是不同的;

2.氢氧化钠固体和氢氧化钙溶液在空气中的变化,都与二氧化碳有关(即和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

4.下列各项比较中,正确的是

A.含碳量:

生铁>钢B.熔点:

铁<汞

C.氢氧化钙的溶解度:

80℃>20℃D.核外电子数:

钠原子<钠离子

【答案】A

【解析】

A、生铁与钢的主要成分相同,区别在于生铁的含碳量较大,正确;B、汞常温下呈液态,熔点比铁小,错误;C、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

80℃<20℃,错误;D、钠原子核外有11个电子,钠离子是钠原子失掉一个电子后形成的,核外有10个电子,错误。

故选A。

5.下列图示的基本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导管的一段进入水中,然后双手紧握试管外壁,若烧杯内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出现一段水柱,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正确;B、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错误;C、用胶头滴管向试管里添加药品时,胶头滴管要竖直于试管的正上方,正确;D、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要点是“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

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

二低:

过滤时滤纸的边缘应低于漏斗的边缘,漏斗内液体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

倾倒液体的烧杯嘴紧靠引流的玻璃棒,玻璃棒的末端轻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的下端紧靠接收的烧杯,正确。

故选B。

【点评】胶头滴管的使用口诀“竖直悬空正上方”。

6.下列物质俗称(或主要成分)与化学式相对应的是

A.水银—AgB.干冰—H2OC.生石灰—CaOD.烧碱—Na2CO3

【答案】C

【解析】

A、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其化学式为Hg,俗称与化学式不相符合;B、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的俗称,其化学式为CO2,俗称与化学式不相符合;C、生石灰的化学式为CaO,正确;D、烧碱的化学式为NaOH,Na2CO3是碳酸钠的化学式,俗称与化学式不相符合。

故选C。

7.下列食物的近似pH如下,属于碱性食物的是

A.柠檬汁2.2~2.4B.番茄汁4.0~4.4C.牛奶6.3~6.6D.鸡蛋清7.6~8.0

【答案】D

【解析】

溶液的pH小于7,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溶液的pH大于7,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pH等于7,溶液呈中性,属于碱性食物的是鸡蛋清,故选D

8.下列有关物质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火焰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答案】B

【解析】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是错误的叙述,红磷燃烧产生白烟;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是正确的叙述;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火焰,是错误的叙述,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没有火焰;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是错误的叙述,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故答案选择B

【考点】实验现象的描述

9.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氦气B.氧气C.氯化钠D.金刚石

【答案】B

【解析】

A、氦气是稀有气体,是由氖原子直接构成的,错误;B、氧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正确;C、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错误;D、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错误。

故选B。

10.在元素周期表中汞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汞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符号为Hg

B.属于非金属元素

C.原子核内中子数为80

D.相对原子质量是200.6g

【答案】A

【解析】

汞是一种液态的金属单质,属金属元素,B错误;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质子数=原子序数,故该原子的中子数=200-80=120,C错误;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D错误。

故选A。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11.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微粒观:

一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B.能量观:

天然气燃烧放出大量的热

C.分类观:

纯碱和烧碱从组成上都属于碱

D.守恒观:

电解水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原子数目均不变

【答案】C

【解析】

C.纯碱是碳酸钠,碳酸钠属于盐类,故错误。

12.下表是市场上销售的一种加碘食盐包装袋上的部分文字说明。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食盐加碘可以预防甲状腺肿大

B.碘酸钾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C.碘酸钾是一种氧化物

D.KIO3中,碘元素化合价为+5价

【答案】C

【解析】

A、食盐加碘可以预防甲状腺肿大,正确;B、根据食用方法可知;碘酸钾不稳定、受热易分解,正确;C、碘酸钾是由碘、氧、钾三种元素组成纯净物,属于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错误;D、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KIO3中碘元素化合价为:

(+1)+x+(-2)×3=0,x=+5;正确。

故选C。

13.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来探究中和反应的规律时,其溶液的PH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溶质只有NaCl

B.b点滴加酚酞呈无色

C.c点表示恰好完全反应

D.d点溶液温度最高

【答案】C

【解析】

A、a点的pH大于7,溶液显碱性,氢氧化钠过量,溶液中的溶质是HCl和NaCl,错误;B、b点的pH大于7,溶液显碱性,滴加酚酞呈红色,错误;C、c点的pH等于7,溶液呈中性,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正确;D、d点的pH小于7,溶液显酸性,盐酸过量,中和反应时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温度最高,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结合图象考查了中和反应的过程,理解图象的含义、根据溶液的pH判定反应的进程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以甲为原料合成化工产品丁的微观过程如下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丁都是氧化物B.转化①中乙和丙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

1

C.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小于丁D.每个丁分子由6个原子构成

【答案】D

【解析】

由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甲烷为CH4、乙为CO、丙为H2、丁为CH3OH,反应①②的方程式分别为:

2CH4+O2

2CO+4H2、CO+2H2

CH3OH,因此:

A、乙为CO,属于氧化物,丁为CH3OH,不属于氧化物,错误;B、由上述方程式可知,转化①中乙和丙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

2,错误;C、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100%=25%,丁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100%≈12%,错误;D、每个丁分子由1个碳原子、1个氧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共6个原子构成,正确。

故选D。

【点评】解题的关键由分子微观示意图确定分子构成,利用分子构成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及化学方程式。

15.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的反应:

Al(OH)3+3HCl=AlCl3+3H2O,该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复分解反应D.置换反应

【答案】C

【解析】

复分解反应:

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故选C

【考点】基本反应类型的判断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把固体溶质粉碎、溶解过程中不断搅拌,能增大溶质的溶解度

B.铁制品锈蚀主要是铁与空气中氧气、水蒸气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

C.金刚石与石墨物理性质差异较大,是由于碳原子的结构不同

D.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需要经过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转移等步骤

【答案】BD

【解析】

A、把固体溶质粉碎、溶解过程中不断搅拌,能加速溶解的速度,不能增大溶质的溶解度,错误;B、铁制品锈蚀主要是铁与空气中氧气、水蒸气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正确;

C、金刚石与石墨物理性质差异较大,是由于碳原子的排列顺序不同,错误;D、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需要经过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转移等步骤,正确。

故选BD。

17.关于X+Y(化合物)→Z+H2O(未配平)的表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B.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C.若X为盐酸,则Y一定为氧化物D.若X为氧气,则Y中必含氢元素

【答案】D

【解析】

A、置换反应是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该反应中X、Z不一定是单质,错误;B、复分解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该反应中X、Z不一定是化合物,错误;C、若X为盐酸,则Y可能为氧化物或碱,不一定为氧化物,错误;D、若X为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水中氢元素必然来自Y,所以Y中必含氢元素,正确。

故选D

18.下列方案设计合理的是

序号

目的

方案

A

除去CO2中的少量CO

通过灼热的氧化铁

B

鉴别CO2和O2

取少量澄清石灰水倒入集气瓶中,振荡,比较现象

C

保护铝制文物

经常用钢丝球擦拭,使其光亮如新

D

验证锌的活动性比铁强

将等质量的锌片和铁粉分别加入到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比较反应的剧烈程度

A.AB.BC.CD.D

【答案】AB

【解析】

A、通过灼热的氧化铁能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能除去一氧化碳又不引入新的杂质,方案设计合理;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氧气不能,方案设计合理;

C、铝具有耐腐蚀是因铝在常温下易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摸,能阻止内部进一步被氧化,经常用钢丝球洗刷铝锅会破坏保护膜,方案设计不合理;

D、锌片和铁粉的表面积不同,无法比较二者活动性的强弱,方案设计不合理。

故选AB。

【点评】除杂质的必需条件:

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9.下图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①等质量的木炭分别在足量的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

B.②铜片在空气中加热

C.③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D.④20℃时,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氯化钾溶液中加入氯化钾固体

【答案】D

【解析】

A、等质量的木炭分别在足量的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相同,但是在氧气中反应的快,用的时间少,故A错误;

B、铜片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铜,所以铜片的质量会增大,当反应完毕后铜片的质量不变,故B错误;

C、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的质量不断增大,当氯酸钾反应完毕后氧气的质量不再增大,为一定值,而不是一直增大,故C错误;

D、20℃时,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氯化钾溶液中加入氯化钾固体,氯化钾固体会溶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增大,当达到饱和后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D正确。

故选:

D。

20.我国早期纯碱生产的工艺流程可简要表示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沉淀池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NaCl+H2O+NH3+CO2==NaHCO3↓+NH4Cl

B.副产品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使用可提高肥效

C.实验中要向食盐水中先通入CO2再通入NH3

D.CO2和NH3等物质循环使用,降低生产成本

【答案】AD

【解析】

A、根据流程图可知沉淀池中参加反应物质是NaCl、H2O、NH3和CO2生成了NaHCO3、NH4Cl,正确;B、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能生成氨气,氯化铵与熟石灰混合使用降低肥效,错误;C、由于氨气极易溶于水,为使溶液呈碱性后吸收更多的气体,应向食盐水中先通入氨气再通入气体CO2,错误;D、根据流程图可知CO2和NH3等物质可循环使用,降低生产成本,正确。

故选AD。

【点评】在流程中某物质既是一个反应的生成物,又是另一个反应的反应物,则该物质可循环使用。

二、非选择题

21.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1)写出下列微粒的化学符号:

①5个硫酸根离子__________;②2个氮气分子_________;

③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_____;④3个锌原子____________。

(2)现有四种物质,选择相应物质的字母填空:

A.熟石灰B.生石灰C.焊锡D.碳酸氢钠

①________可用于焙制糕点的发酵粉②_________可用于焊接金属

③_________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④_______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回答有关问题:

①一氧化碳还原磁铁矿冶炼铁_______;该反应______(填“是”或“不是”)置换反应。

②将少量生铁和过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会发现有黑色残渣。

铁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该黑色残渣为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③乙炔(C2H2)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5SO

(2).2N2(3).Al(4).3Zn(5).D(6).C(7).A(8).B(9).4CO+Fe3O4

3Fe+4CO2(10).不是(11).Fe+2HCl===FeCl2+H2↑(12).C(13).2C2H2+5O2

4CO2+2H2O

【解析】

本题考查了常见化学用语的书写,常见物质的用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1)①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5个硫酸根离子可表示为:

5SO

;②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个氮气分子可表示为:

2N2;③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符号为:

Al;④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个锌原子表示为:

3Zn。

(2)①碳酸氢钠受热能分解释放出二氧化碳,可用于焙制糕点的发酵粉;②焊锡熔点较低,可用于焊接金属;③熟石灰呈碱性,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④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故答案为DCAB。

(3)①一氧化碳还原磁铁矿冶炼铁时生成了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CO+Fe3O4

3Fe+4CO2;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不是置换反应;

②将少量生铁和过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会发现有黑色残渣。

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生铁中含铁和碳,少量生铁和过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会发现有黑色残渣,该黑色残渣为碳(C)(填化学式);

③乙炔(C2H2)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2H2+5O2

4CO2+2H2O。

22.请用学过的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①用洗发水清洗头上油污的现象称为_________。

②着火点比较:

蜂窝煤________小木条(填“>”、“<”或“=”)

③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__________有关。

④己知Mg能在CO2中燃烧;Na能在Cl2中燃烧。

这2个事实说明燃烧_________需要有氧气(填“一定不”或“不一定”)。

【答案】

(1).乳化

(2).>(3).压强(4).不一定

【解析】

①用洗发水清洗头上油污的现象称为乳化;

②小木条比蜂窝煤容易点燃,着火点:

蜂窝煤>小木条;

③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有关;

④己知Mg能在CO2中燃烧;Na能在Cl2中燃烧。

这2个事实说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有氧气。

23.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水。

(1)自然界中的水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

长期饮用硬水可能会引起体内结石,生活中常用来_________区分软水与硬水,常用__________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在水的净化过程中,除去水中不溶性的固体杂质,其实验操作方法称为_________。

(2)水是常用的溶剂,配制下列溶液时,以水做溶剂的是______(填序号)。

A食盐B医用碘酒C高锰酸钾D植物油

(3)如图曲线A、B、C分别代表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

①对A物质来说,a点的意义是______。

②将t1℃140gA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可用图上的_______点表示。

③若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

④t1℃时,将30g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⑤如果要获得C的晶体,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填“升温”或“降温”)。

(4)世博园区内用“活性炭+超滤膜+紫外线”组合工艺获得直饮水。

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化合物X是一种新型的自来水消毒剂,工业上制取X的化学方程式为:

Cl2+2NaClO2=2NaCl+2X,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能够充分说明水的组成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答案】

(1)肥皂水,加热煮沸,过滤

(2)AC;(3)①t1℃时A的溶解度是40g②BC③B>C>A④28.6%⑤升温;(4)吸附ClO22H2O

2H2↑+O2↑或2H2+O2

2H2O

【解析】

本题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硬水与软水,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1)生活中常用来肥皂水区分软水与硬水,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搅拌,若泡沫较多,则是软水,若泡沫较少,则是软水;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在水的净化过程中,除去水中不溶性的固体杂质,其实验操作方法是过滤;

(2)水是常用的溶剂,配制下列溶液时,食盐用水做溶剂,医用碘酒用酒精做溶剂,高锰酸钾用水做溶剂,植物油不能溶于水,所以水做溶剂的是:

AC;

(3)①对A物质来说,a点的意义是t1℃时A的溶解度是40g;

②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将t1℃140gA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溶液变成了不饱和溶液,应处于溶解度曲线下方,可用图上的BC点表示。

③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AB的溶解度减小,析出溶质,溶液中溶质质量减小,溶剂质量不变,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C的溶解度变大,溶液中溶质、溶剂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与降温前相等;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即溶解度大的溶质质量分数大,t1℃时B的溶解度大于t2℃时C的溶解度大于t1℃时A的溶解度,故降温后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为:

B>C>A;

④t1℃时A的溶解度是4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40g的a,所以将30g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最多溶解20g,故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28.6%;

⑤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果要获得C的晶体,采用的方法是升温。

(4)根据制取X 的化学方程式为:

Cl2+2NaClO2═2NaCl+2X,反应物中有4个氯原子,2个钠原子,4个氧原子,生成物中有2个钠原子,2个氯原子,所以X的化学式为ClO2;水的通电分解生成氧气和氢气,氢气在氧气燃烧生成水,都能说明水的组成,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别为:

2H2O

2H2↑+O2↑、2H2+O2

2H2O。

24.实验室拟用下列装置来制取气体:

(1)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

a________。

(2)利用注射器可以检查装置B的气密性。

如图所示,在锥形瓶内装适量的水,使长颈漏斗末端浸没在_________以下,将活塞缓慢往外拉,若观察到_________,则装置不漏气。

(3)实验室用A、B装置都可以制取氧气,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若要得到较纯净的氧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

(4)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CO2,若用C装置(多孔隔板用来放块状固体)代替B装置作为制取的发生装置,优点是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5)化学兴趣小组欲采用图(Ⅰ)图(Ⅱ)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图(Ⅱ)装置中油层的作用是_________;为使反应前后油层上方气体压强和外界大气压相同,可以采取的操作方法为__________,此时读数的变化即为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

(6)Ⅰ某兴趣小组小组测定二氧化碳的体积明显偏高,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填序号)。

①盐酸浓度过高挥发出氯化氢气体②盐酸量不足③没有将发生装置内的二氧化碳完全排出

Ⅱ反应后滤液成分分析:

取反应后少量滤液滴加石蕊试液,发现溶液变红色,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1).锥形瓶

(2).液面(3).有气泡产生(4).2KMnO4

K2MnO4+MnO2+O2↑(5).F(6).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7).防止CO2溶于水(8).调节量气管高度,使反应前后两边液面相平(9).①(10).氯化钙和盐酸

【解析】

本题考查了常见气体的制取装置、收集方法、实验的步骤及注意事项等基础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关键是明确发生装置、收集方法选择的依据。

(1)a仪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