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纲要期末复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760104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言学纲要期末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语言学纲要期末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语言学纲要期末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语言学纲要期末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语言学纲要期末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言学纲要期末复习.docx

《语言学纲要期末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言学纲要期末复习.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言学纲要期末复习.docx

语言学纲要期末复习

题型:

一、单项选择题二、填空题三、判断题

四、名词解释五、分析题六、简答题七、论述题

 

复习纲要

名词解释:

1、语言:

语言是一个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人类独有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时也是思维工具。

2、组合关系:

语言符号在线性序列中与相邻语言符号的横向序列关系

3、语流音变:

音位和音位组合的时候,或者由于受邻音的影响,或者由于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可能发生不同的变化。

这种变化,我们叫做语流音变。

常见的语流音变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四种。

4、洋泾浜:

是当地人在和外来的商人、水手、传教士等打交道的过程中学来的一种变了形的外语。

(“洋泾浜”的共同特点是:

语音经过当地语言音系的适当改造,语法规则减少到最低限度,词汇的项目比较少,往往要借助于迂回曲折的说法指称事物。

5、语言的接触:

6、音位:

音位是具体语言中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

7、形态:

是指同一个词在造句时因其句法位置的差异而发生的不同变化,它也叫词形变化。

8、语义场:

具有共同语义特征,在语义上处于互相联系和制约关系中的一群词的聚合。

9、语法形式:

相对于语法意义而言,是表达语法意义的外部标志,也就是说,语法意义在语言中的外部表现就是语法形式。

10、语言融合:

是随着不同民族的接触或融合而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指一种语言排挤和代替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的共同交际工具。

11.谱系分类:

根据语言的亲属关系对语言所作的分类。

12.亲属语言:

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的语言,彼此有同源关系,我们称它们为亲属语言。

13.互补关系:

指有些音素各有自己出现的语音环境,它们出现的语音环境是互相补足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是互补关系。

14.聚合关系:

在语言的链条上,每个环节上那些能够相互替换的语言单位有大致相同的语法作用,他们之间的关系叫做聚合关系。

15.社会方言:

是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和阶层等方面的人使用在语言上表现出来的变异,是言语社团的一种标志。

16.语法手段:

把具有共同特征的语法形式概括起来形成的类。

17.内部屈折:

在一个语素的内部变换音位来表达语法意义的手段.

18.变换:

句子根据不同格式之间表现出的规律变成另一种句子的方法

19.音位变体:

处于互补关系中的各个音素就被看成为同一个音位在不同位置上的代表,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所以我们把它们叫做音位变体

 

分析题:

1.指出汉语普通话/a/音位的几个条件变体,描述其出现条件。

2.运用变换分析法分化下列同形结构。

(至少两种方法)

他在晒太阳──

他在晒衣服──

他把衣服晒晒。

*他把太阳晒晒。

太阳晒着他。

*衣服晒着他。

从变换结果看,同样的变化,结果有的句子可以成立,有的不能成立,这说明这两个句子表面形式相同,深层的语义关系不同。

3.请分别写出下面句子的蕴含(至少2句)和预设(1句)

他终于在天黑之前找到了旅店。

蕴含:

他在寻找旅店。

蕴含:

他找到了旅店。

预设:

他不在家中。

4.请分别写出下面句子的蕴含(至少2句)和预设(1句)

今天,他参加生日晚会。

蕴含句,“今天,他有活动。

”或者“最近,他参加过生日晚会。

预设1句,“今天,有人举行生日晚会。

5.请分别写出下面句子的蕴含(至少2句)和预设(1句)

桌子上的杯子又不见了。

蕴含“桌子上放置的东西有的不见了。

”或者“桌子上的杯子现在不在了。

预设“桌子上的杯子以前曾经不见过。

6.请分别写出下面句子的蕴含(至少2句)和预设(1句)

明天他会参加生日聚会。

蕴含为“明天他参加聚会。

”或“明天他有社会活动。

预设“明天有人举行生日聚会。

7.请分别写出下面句子的蕴含(至少2句)和预设(1句)

今天,他哥哥参加了生日晚会。

蕴含为“今天他哥哥参加了聚会。

”或“明天他哥哥有社会活动。

预设“他有哥哥。

8.请分别写出下面句子的蕴含(至少2句)和预设(1句)

踢翻了木头椅子。

蕴含(各2分)如:

踢翻了东西。

踢翻了木头家具

预设(1分)如:

有一只椅子是木头做的。

9.运用恰当的手段分化下列歧义

①在飞机上写字

----把字写在飞机上,或者坐在飞机上写字。

②他要烙饼

----“他要吃烙饼。

”“他烙了一块饼。

③三个师范的学生

“来自三个师范的学生。

”“三个高年级的师范的学生。

④他要出租汽车。

他要了一辆出租汽车。

他要迅速出租汽车。

⑤全班同学都拿了这种花。

全班同学手里都拿了这种花。

”“全班同学每个人都拿走了这种花

10.请指出下列两个语言片段各有哪些不同的结构和意义,并从语音影响语法的角度分析说明。

我们三个人一组

1)有两种结构和意思:

A.“我们”是主语,“三个人一组”是谓语,意思是“我们有很多人,每三个人是一组”。

B.“我们三个人”是主语,“一组”是谓语,意思是“我们一共三个人,只有一个组”。

2)语音对这个语言片段的结构和意义的影响在于

A中在“我们”后停顿,

B中在“我们三个人”后停顿。

11.最近经常听到“酱油课”、“挂科”、“房奴”这些词,请从语言学的角度解释这些词的来源。

(从新词产生的原因、新词产生的途径、新词产生后受现有语言规则的影响等几个角度分析这个问题)

答:

①新词的产生从社会的发展演变、语言的交际空白以及人们心理求新、求异、追求经济方面回答;

②新词产生的途径从新词的来源、新词的造词法角度回答,

③新词产生受的制约从新造词的方法,已有的词语受现有规则制约的角度回答。

12.《淮南子》一书上写到:

“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问题?

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从文字的作用角度回答

13.分析“狼孩子”的故事说明了什么语言现象?

A.语言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B.离开人类社会就没有语言。

C.孩提时期是学会语言.掌握语言的一个重要的阶段。

如果错过了这个最好的时机,就很难学会一种语言。

14.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认为语言是人类先天就有的一种机制,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

为什么?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必须分清语言能力和语言的获得。

人类的语言能力指人类特有的抽象思维的能力和灵活的发音能力,这是先天具备的,与生俱来的。

而语言的获得是后天的。

离开社会就不可能学会语言。

乔姆斯基的说法仅仅指语言能力。

 

15.分析下列词位的构造

例词

词根

词缀

词尾

前缀

中缀

后缀

老虎

桌子

现代化

dislike

incorporations

答:

例词

词根

词缀

词尾

前缀

中缀

后缀

老虎

现代化

现代

dislike

like

dis

incorporations

corporate

in

tion

s

 

16.分析以下例词的语素构成。

例词

词根

词缀

词尾

前缀

中缀

后缀

老师

 

 

 

 

鸟儿

 

 

 儿

 

(英)reacts

 

 

 

 

(英)sleepless

 

 

 

 

答:

例词

词根

词缀

词尾

前缀

中缀

后缀

老师

鸟儿

(英)reacts

act

re

s

(英)sleepless

sleep

less

 

简答题:

1.什么是语法范畴,常见的语法范畴有哪些?

语法范畴就是语法意义的类

常见的语法范畴有性、数、格、时、体、态、人称等

性是某些语言里的名词的分类;数这个范畴一般包括单数和复数两种意义;格表示名词、代词在句中和其他词的关系;体表示行为动作进行的方式,是动词特有的语法范畴;时也是动词的语法范畴,表示行为动作发生的时间;人称不少语言的动词随着主语的人称不同而有不同的形式;态表示动作和主体的关系。

它是动词所具有的语法范畴,一般分为主动态和被动态两种。

2.什么是词类?

划分词类的标准主要有哪些?

哪种标准最适用汉语?

1)词类是指词的语法分类

2)划分词类的标准主要有三:

意义标准;形态标准;功能标准.

3)功能标准最适用于汉语

3.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有哪些不同?

1)地域方言是在某一地域内通行的语言,有自己的语言结构系统;社会方言没有自己特殊的语言结构系统。

2)社会方言可以演变为独立的语言;社会方言不能。

4.简述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

①书面语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是口语的加工形式。

②口语用词范围窄,句子短,结构简单。

③书面语扩大了用词范围,句子结构复杂,讲究篇章结构。

5.试论述文字与语言的关系。

文字和语言没有必然的联系

相同点:

1)、都是交际工具2)、没有阶级性

不同点:

1)、语言历史长,文字历史短。

2)、语言第一性,文字第二性。

3)、语言应用范围广,文字窄。

4)、语言永远是渐变的,文字有时可以突变。

6.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系语言有哪些不同?

A、有无声调B、有无形态C、有无量词

7.举例说明音位的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有什么不同?

〔p〕和〔b〕在普通话中是不是音位变体?

是什么变体?

A、条件变体是处于互补关系中的音位变体,如a音位的几个变体属条件变体

B、自由变体与条件变体不同,它是出现在同样的位置上可以任意替换但又不起区别意义作用的几个音素。

如吴方言平翘音、前后鼻音等。

C、[p]和[b]是音位变体,它们属于条件变体

8.举例说明词义演变的方式。

A、扩大B、缩小C、转移,恰当举例分析

“报复”原指报答恩和怨,现指报怨;(缩小)。

“脸”原指脸颊,现指整个面部;(扩大)“行李”原指行人、旅客,现指出门携带的包裹、箱子等物品。

(转移)  

9.简要说明语言发展的原因

1)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

社会发展是语言发展变化的首要原因。

首先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其发展变化必然要受到社会发展变化的影响。

其次,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社会成员之间相互联系的纽带和思维的工具,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新的交际需要,与社会的发展保持一致,社会的任何变化都会在语言中反映出来。

社会的分化、统一、接触直接影响语言

2)语言系统中各种因素的互相影响与语言的发展

一个系统,其内部各个要素之间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一种要素的变化,必然要影响到另一种要素的变化。

语言内部的各种因素处于对立统一的关系中,互相影响,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局部的变化往往会引起一系列连锁的反应。

作为一个系统,语言要素的这种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局,这同社会系统中的因素的相互影响变化没有什么两样。

10.语音的四要素是什么?

在语言中各有什么作用?

音高,区分音调

音长,区分长元音和短元音

音强,区分轻重音和语调

音色,区别语言的意义的最重要的因素

11.从那些途径我们可以了解语音的发展变化?

诗歌押韵、方言与亲属语言、形声字、借音、通假等

12.怎样理解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特点?

任意性和线条性是语言符号的两个最基本的特点。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是由社会约定的,用什么样的“音”去表达什么样的“义”人们说不出什么道理,完全由社会约定,这种音义关系又叫约定性;语言符号的线条性是指符号的使用只能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一个符号跟着一个符号依次出现。

这就是说,符号的线条性是由规则支配的,对社会成员具有强制性。

但是,语言又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具有可变性特点。

如一些新词的出现,一字词的新用法。

这种变化,又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特点,也即语言符号的音义联系是社会约定的,而不是天然的、本质的联系.

13.常见的语法范畴有哪些?

语法范畴与词的形态变化有密切的关系,是由词的语法形式所表示出来的语法意义的概括。

常见的语法范畴主要性、数、格、体、时、态、级等

14.举例说明语言演变的特点。

A、渐变性B、不平衡性(答题注意要举例说明)

15.举例说明语流音变的几种情况?

音位和音位组合的时候,或者由于受邻音的影响,或者由于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可能发生不同的变化。

这种变化,我们叫做语流音变。

主要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

(1)同化:

两个不同的音位,其中一个受另一个的影响,变成了跟它相同或相近的音位。

如英语中表示复数的s,在清辅音后念清音s,如books,在浊辅音后念z,如dogs。

同样的音位,就是受到前面的辅音的影响而念不同的音位,就是被前面的辅音同化了。

(2)异化:

两个相同相近的音位,其中一个由于某种原因变得跟它不同。

普通话中的变调是典型的异化现象。

比如上声,两个上声相连,前一个上声变成阳平,如“老虎、展览、打死、纸马、管理”;而上声在其它声调前一律念半上,即21调,如“马上、理由、揽车”。

“不”在去声前念阳平,在其它声调前念本音。

可见在普通话中非音质音位中的调位也有变体音位,比如上声实际上有214、35、21三个变体形式。

(3)弱化:

语流中,有些音位的发音变弱,不那么清晰,这种现象就是弱化。

普通话的轻声就是比较典型的弱化现象。

如头在“木头、念头、苦头”中变成了轻声,“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妹妹、天天、玫瑰、西瓜”等词语的第二个音节往往也念轻声。

(4)脱落:

弱化进一步强化,丢失了某些音位,或在快速发音的过程中省略了某些因为,这就形成脱落。

例如把“我们”、“你们”说成/wom/、/nimn/,把“豆腐”说成/touf/,把“不知道”说成//,英语中把“Iam”说成“I’m”,把“Ishall”说成“I’ll”,等等,都是脱略。

16..说明汉藏语系的主要特点。

A、有声调

B、单音节词根占多数(单音节语素)

C、词序和虚词是重要的语法手段

D、量词丰富

17.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及其产生的地方?

属于那种类型的文字

A、圣书字、产于古代埃及

B、楔形文字、产于美索不达米亚(两河流域)

C、汉字、产于中国

D、马雅文字、中美洲

这些古老文字都属于表意系统的文字。

 

论述题

1.从那些途径我们可以了解语音的发展变化?

诗歌押韵、方言与亲属语言、形声字、借音、通假等(理由叙述充分、恰当举例分析)

2.试述语言发展的两大特点。

(一)语言发展的渐变性:

渐变性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指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但语言不像社会变革那样产生突变,而是逐渐发展变化的,具有相对稳定性。

语言的发展变化,是由新质要素的长期积累和旧质要素的逐渐衰亡来实现的不会出现质的突变。

这是由语言的社会功能所决定的,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社会成员相互联系的纽带和桥梁,是人们日常生活根本离不开的,人们无时无刻不使用语言,语言同社会的关系是如此密切,因此不可能发生巨变、突变,只能逐渐变化,即使社会发生了剧烈变化,语言也不马上巨变,大有我自岿然不动之势。

(二)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

语言的发展变化不是均衡的,匀速的,而是不平衡的。

这种不平衡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

 

第一,语言系统的各子系统发展不平衡。

其中词汇变化最快,语音和语法发展比较慢。

语言各各子系统内部的发展变化也是不平衡的。

比如在词汇系统中,发展变化较快的是一般词汇,基本词汇却是相对稳定的。

第二,不同时期语言发展变化不平衡。

当社会变革或社会动荡较为剧烈、社会发展的步伐极为快捷、社会思维较为活跃、不同文化的交往较为频繁的时期,语言发展变化的速度就会快一些;反之,语言发展变化的速度就会慢一些。

第三,不同地域的语言发展变化不平衡。

同一种语言现象,在有的地区变化,在有的地区不发生变化,有的地区是另一种变化,其结果是形成了不同地域方言。

 

3.怎样理解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线条性特点?

任意性和线条性是语言符号的两个最基本的特点。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的音义关系是由社会约定的,用什么样的“音”去表达什么样的“义”人们说不出什么道理,完全由社会约定,这种音义关系又叫约定性;

语言符号的线条性是指符号的使用只能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一个符号跟着一个符号依次出现。

如以“小王打碎了杯子”为例,每个字只能顺着时间的先后一个跟着一个说出来,绝不能在同一时点同时蹦出两个字来。

依次出现的符号要遵守一定的规则,不能随意编排。

这就是说,符号的线条性是由规则支配的,对社会成员具有强制性。

如“我吃饭”不能说成“饭吃我”。

但是,语言又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具有可变性特点。

如一些新词的出现,一字词的新用法。

这种变化,又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特点,也即语言符号的音义联系是社会约定的,而不是天然的.本质的联系

 

4.简要说明语言发展的原因。

1)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

社会发展是语言发展变化的首要原因。

首先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其发展变化必然要受到社会发展变化的影响。

其次,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社会成员之间相互联系的纽带和思维的工具,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新的交际需要,与社会的发展保持一致,社会的任何变化都会在语言中反映出来。

社会的分化.统一.接触直接影响语言

2)语言系统中各种因素的互相影响与语言的发展

一个系统,其内部各个要素之间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一种要素的变化,必然要影响到另一种要素的变化。

语言内部的各种因素处于对立统一的关系中,互相影响,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局部的变化往往会引起一系列连锁的反应。

作为一个系统,语言要素的这种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局,这同社会系统中的因素的相互影响变化没有什么两样。

5.举例说明语言接触会造成哪些结果。

(1)语言接触会造成语言成分的借用和吸收。

语言成分的借用最常见的是词语借用。

借词是音和义都借自外语的词,例如,汉语中的“吉普”“沙发”就是从英语借入的借词。

语音方面的借用包括音位和音位组合形式的借用。

语法方面的借用报括词缀.虚词.语法规则的借用。

(2)语言接触会造成双语现象。

双语现象指某一言语社团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的现象。

例如,我国几乎所有的少数民族中都有一部分成员除了讲本民族的语言之外,还会讲汉语。

(3)语言接触会造成语言换用。

语言换用指一个民族的全体或部分成员放弃使用本民族语言而改用另一民族的语言。

例如,我国回族的先民放弃使用阿拉伯语.波斯语而改用汉语。

(4)语言接触会造成语言混合。

语言混合指来源于不同语言的成分混合在一起,从而产生一种与这些语言都不相同的新的交际工具。

语言混合的形式有“洋泾浜语”和“克里奥耳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