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性班级德育及措施.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28754371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主体性班级德育及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主体性班级德育及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主体性班级德育及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主体性班级德育及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主体性班级德育及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主体性班级德育及措施.docx

《主体性班级德育及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体性班级德育及措施.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主体性班级德育及措施.docx

主体性班级德育及措施

主体性班级德育及措施

  对教育活动主体性的强调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之一。

所谓主体性,是人作为社会活动主体的本质属性,是人在社会活动中所表现出来并发挥作用的人格品质。

主体性表现为主体精神的弘扬和主体能力的发挥,它是人得以全面、自主、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内在因素,也是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所必须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如果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不精心设计和有效组织有利于学生主体性健康发展的各种教育活动,学生的发展就会落空,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就只能是一个良好的愿望。

因此,学校要实施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就必须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培养。

本文仅就学生主体性如何体现在班级德育中进行一些阐述。

  一、主体性班级德育的基本内涵

  班级德育是学校教育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

从社会学角度看,班级是社会的缩影,要使班级这个微型社会真正成为学生实现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就必须注重学生在班级教育活动尤其是班级德育活动中的主体参与。

我们所要构建的主体性班级德育,以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为宗旨,以现代学生观、教育目的观、教育过程观为导向,改革传统班级德育中教师主宰、着重说教及靠外压式环境控制等弊端,通过优化的教育途径、策略及民主、开放、宽松的教育环境和强调激励、参与、内化的教育方式,激励和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作为班级德育活动主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积极参与班级德育活动中,由此强化主体意识,弘扬主体精神,实现道德内化,开发创造潜能,体验自我价值,实现价值共享,从而为日后道德品质的自主发展奠定基础。

  二、主体性班级德育的基本原则

  全员参与原则

  每个学生作为教育过程的主体,都有参与教育活动的权利,因此主体性班级德育必须坚持全员参与原则。

这个原则要求班级德育活动的参与者并非仅是教师及少数班队干部,而是全体学生,包括各层次学生。

只有坚持全员参与原则,让各层次学生都积极参与到班级德育活动中,去体验各种角色,发现自我价值,增强自理自治、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能力,才能体现现代德育的本质特征,才符合构建主体性班级德育的基本理念和基本要求。

  全方位激励原则

  期望学生追求并获得自主发展是现代教育最重要的一个价值取向,而只有通过全方位激励,把这一价值取向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和价值追求,使之主动参与班级教育活动并从中获得成功体验,才能最终转变为价值现实。

因此,主体性班级德育必须重视激励手段,通过期待激励、目标激励、赏识激励、表彰激励、物质激励等方式及他励、自励和互励等途径,激发学生参与班级各种德育活动的欲望及自信,使之奋发进取,自觉去实现道德内化,开发自我潜能,发展自身的道德素质和个性。

  双主体互动原则

  在班级德育活动中,师生都作为主体参与其中。

从“导”的角度看,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而从“学”的角度看,学生是主体,教师则是客体。

教师作为“导”一方的主体,理应调动自身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去发挥主导作用;而学生作为“学”的主体,也理应调动自身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投入到德育活动中。

师生之间并非相互排斥,此消彼长的对抗关系,而是处于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激励、相互促进、教学相长的互动关系。

因此,只有坚持双主体互动原则,才能营造一种有利于强化师生双方自主参与热情的氛围,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相长,从而提高班级德育的整体效益。

  人境交融原则

  实施主体性班级德育,还要创设一种能激发学生情感,激活其思维,激荡其心灵的活动情境,使学生身心融入其中,成为活动情境的一部分。

只有实现人境交融,才能使活动内容与活动参与者、师与生、学与用之间的距离大大缩短,才能激发起学生乐学心理和自主参与德育活动的内动力。

  三、主体性班级德育的操作策略

  主体性班级德育的操作策略涉及如何调动学生自主参与班级各种德育活动的途径和方式方法。

  让学生自主参与良好班风建设

  班风是经过全体师生努力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精神风貌。

让学生自主参与良好班风建设,是主体性班级德育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

它不仅有利于班集体形成自强进取、崇善求美、团结友爱的精神风貌,而且有利于学生的自我教育,自主发展。

  1.确定班风标准。

班风标准通常用几个至10多个字简要而明确地概括出来。

为使全班学生明确、认同班风标准,自觉遵循其要求,班风标准应由全班学生在班主任指导下参与研究确定。

班主任应联系本校的基本要求和本班现状,向学生提出制定班风标准的基本要求,让各小组学生据此研究有关班风标准的文字表达,然后向班委递交班风标准设计方案。

班主任与班委协同对各小组递交的班风标准设计方案进行比较、选择、修改或综合,最后概括成本班的班风标准。

班风标准确定下来后,以凸体字贴在黑板上方墙壁上,或以统一规格挂在教室门外的墙壁上,作为全班师生共同遵守的思想行为准则。

  2.制定个性化班规。

所谓个性化班规,即依据本班的班风特点,本班学生总体上的思想行为发展水平及其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反映多数学生思想行为的“最近发展区”及其对本班建设的价值要求的班级规则。

由于班规需要学生认同、接受并遵守,因此必须由学生自主参与制定。

班主任应向学生说明班规的基本内涵、作用及制定班规的基本要求,并指出学生参与班规制定的意义,然后让各小组学生分别联系本班现实情况进行研讨。

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班委依据各小组意见,逐项逐条研究制定出新的班规,上交给班主任。

班主任和班委把班规讨论稿再加以研究、整理、修改和综合,最后制定出更符合本班实际,更有可行性的班规。

  3.强化正确舆论导向。

正确舆论导向有利于将班内舆论主流引导到正确的思想轨道上来。

为此,教师应通过讲授、播放影视、录像、录音、讨论等形式,将有关规范要求深入浅出地教育学生;或从学生实际出发,对班内舆论冲突的焦点进行思想、理论上的疏导,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善恶、美丑,以有关规范要求为判断、评价的标准,努力形成健康的舆论主流,同时通过各种激励方式,激发学生崇善求美的热情及批评抵制歪风邪气的勇气。

  4.参与各级评价。

班主任应引导学生依据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班规及学校有关管理条例,参与到各级评价活动之中,以发展道德评判能力。

学生自主参与评价的途径有:

一是让学生个体、各小组、各班委成员对照有关规范要求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二是让学生对小组长、班委成员的表现和工作绩效作出客观评价;三是班委对各小组的表现作出客观评价;四是设置“老师,我对您说”专栏,让学生借此对教师某方面的工作或表现作出客观评价。

  让学生自主参与班级德育活动

  活动是外部道德规范要求转化为学生内在道德素质的中介。

教育学离开了活动问题,就不可能解决任何一项教育、教学、发展的任务。

因此,要促进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不能仅靠教师的说教灌输,而必须激励和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班级的各种德育活动中去,使之从中联系生活世界,加强实践体验,实现道德内化,开发主体潜能,体现自我价值。

主体性班级德育倡导让学生自主参与到以下几类班级德育活动中去。

  1.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①学校团委与少先队大队可协同组织以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报告会,让学生从中了解祖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成就,或学习英模人物为国为乡无私奉献的精神。

②让学生分别从报刊、画报、图书、网站搜集有关国情及祖国新貌的资料和图片,或自拍彩照,由班委、年级组或学校团委和少先队大队加以整理和剪辑,然后登载在校刊、墙报栏或宣传栏里,还可举办“祖国新貌图片展”。

③让学生参加并组织以歌颂祖国为主题的文艺晚会,以各种表演形式抒发爱国爱乡情怀。

④年级组与学校团委或少年队大队可协同组织并让班级学生参与策划旨在了解国情或考察祖国山河的考察性活动,以使学生增强爱国情怀、强国信念、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2.理想前途教育。

学校团委或少先队大队可与校方协同组织以理想前途教育为主题的报告会,或由年级组或班委组织以“如何走上学业成功之路”、“少年如何当自强”等为主题的讨论或辩论会;或由年级组与学校团体或少先队大队组织以“我的理想”之类为主题的演讲评比活动,授予优胜者“小演说家”的称号,旨在为学生抒情表志、表现自我提供舞台。

也可让学生自发组织采访一些失业或下岗工人,旨在使学生认识到:

少年期是否自强奋发,刻苦学习,关乎日后自己的前途甚至生存;或采访在学业或事业上的成功者,旨在使学生认识到:

无论学业还是事业的成功,既不是靠运气,也不是靠别人赐予,而是靠自己不懈的努力。

  3.文明规范养成教育。

除了引导学生参与“班风标准”、“个性化班规”的设计和制定及形成正确舆论主流的活动外,学校团委或少先队大队还可组织“文明规范之星”评比活动。

学校还可组织文明规范教育主题活动,如“礼仪大比武”、“看谁打扮美、雅、洁”、“角色体验”、“规范案例辩论会”等,旨在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明确要求,明辨是非,获得体验,从而实现自我教育。

  4.法纪教育。

学校可组织学生参与法制考察活动,到少管所、劳教所、劳改场、戒毒所参观,与犯人或被管教人员交谈,了解他们违法犯罪的思想根源及其思想转变过程,由此受到启迪;也可开展“法制教育知识问答”活动,让学生搜集有关资料,编成“法制教育知识问答系列”,然后在相关宣传栏上分期登载;还可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组织的“规范巡查队”,或在公安人员的指导下组织法纪巡查队,到街道进行法纪巡查。

这类活动旨在使学生在督查别人行为及维护校园和社会秩序的同时,也增强自律和自我教育能力。

  5.爱心教育。

这类教育活动主要是培养学生对弱者、弱势群体及自然界生命体的爱心,使他们自小培养关爱他人、助弱扶贫、热爱生命的美好心灵。

策略如下:

①组织学生到山、老、边、穷地区考察,了解和体验当地人民的艰苦生活,由此激发他们对穷苦民众的关爱之情。

②让学生自发或有组织地到老人院、残疾人员家里献爱心,或参与支援灾区,支持“希望工程”,关心困难或病危同学的献款献物活动,使之从中培养救灾扶贫、服务社会和关心他人的责任感。

主体性班级德育及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