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KW4《曹冲称象》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742951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9.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KW4《曹冲称象》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KW4《曹冲称象》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KW4《曹冲称象》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KW4《曹冲称象》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KW4《曹冲称象》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KW4《曹冲称象》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docx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KW4《曹冲称象》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KW4《曹冲称象》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KW4《曹冲称象》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docx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KW4《曹冲称象》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与说课稿

(共5篇)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1

设计理念:

《曹冲称象》是一个民间方为流传的历史故事。

课文通过对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的介绍以及与大臣们方法的对比,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

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语言通俗易懂。

教学时,要避免分析,而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启发思考,鼓励学生创新,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低年级的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爱动手,好奇心强。

教学中,教师充分引导学生在掌握字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动手实践,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教学目标:

1、 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和其中蕴含的道理,知道要灵活运用知识,才会想出好办法。

2、学会15个生字,会写候、柱、底等9个字。

3、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能复述曹冲称象的具体步骤。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曹冲称象的办法以及他和官员称象的办法之间的联系。

2、难点:

曹冲想出称象办法的原因。

课前准备:

玻璃器皿装上水、木船、玩具象、天平、投影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1、放《三国演义》主题歌,你们看过(听说过)《三国演义》吗?

2、请学生自由回答。

3、你知道其中的哪些人物的名字?

你怎么知道的?

(随机表扬阅读面广的学生,告诉学生搜集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

一、导入

1、启发谈话:

曹操是三国时魏国的丞相,一次,有人送他一头大象,他很高兴,就带着儿子和官员们一同去看象。

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

那你们见过称大象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称象的故事。

(板书:

称象)适时认识生字“称”

2、 板题质疑:

板书课题,读课题,认识生字“称、象”围绕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谁称象?

为什么称象?

怎么称的?

(设计意图:

由课题的出示,引发学生思考质疑,。

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初读(自由读文,画出生字,了解内容。

1、提出自读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设计意图:

明确读的要求,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十分必要,这样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有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名读课文。

强调重点字的读音:

如“曹、称、秤、重”等字的读音。

(课件出示反馈时,学生会读哪个就读哪个,读对了的,其他学生跟着将这个字读3遍。

(设计意图:

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努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3、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识字办法学习生字、掌握读音。

(生自主识字,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只有持之以恒对学生进行方法渗透指导,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开放学习方式,尊重学生自我选择。

4、去掉拼音读生字:

(1)同桌比赛读;

(2)男女比赛读;

(3)全班齐读。

5、开火车认读生字。

(设计意图:

通过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练读,落实字音教学,又激发了兴趣,防止了重复和枯燥。

6、指名读文把生字放到课文中,读一读。

(提示读书姿势)读书时身体要站直或坐直,双手捧书,眼睛与书本保持一段距离,吸气定神再开口这是会读书的表现。

其他同学仔细听,评价。

(设计意图:

由字到词,由词到句,循序渐进,符合低年级认知规律。

三、讨论(交流读书体会,整体感知课文。

1、这篇课文共有多少个自然段。

(让学生用手势表示。

思考:

通过自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还有哪些问题?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

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师生、生生交流互动的过程,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应善于在这种交流中捕捉信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

四、朗读(在理解中感悟读文,提高学生朗读水平。

1、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段指读课文,组织学生评价朗读,相互促进,教师适时范读指导。

2、抓住“一边……一边……”的句子,认真体会,练习说话。

3、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组内的同学听。

(设计意图:

打破传统的“串讲”形式,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学生自己能读懂的教师就不再去讲,充分让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  

五、写字(针对学生实际,激发写字兴趣。

1、出示“我会写”中的“候、柱、底、杆”等字,组织学生认读观察,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字,先描红,再书写。

  

2、针对学生实际,对典型字进行重点指导。

如“秤”等。

3、学生自由练写,组织展示评价。

(设计意图:

写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也是中高年级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教学中教师应多渠道、多方式地引导学生写字、识字、学词,使识字、写字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有趣,进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因此在教学中,把学生牵引到学习状态以后,巧妙地过渡到写字教学中:

生字记得那么牢,肯定也能写得工整、端正,请你当当小老师,提醒提醒大家,怎样才能把字写得工整、端正?

让孩子们在评价中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六、拓展练习想一想,有没有更好的称象办法?

 

第二课时

(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感悟、指导背诵、积累词语、学写生字)

一、导入(复述故事,引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2、谁能把这个故事简单地给大家讲一讲。

(设计意图:

实现新旧过渡,促进学生表达。

二、讨论(读书讨论,比较称象方法,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1、 引导学生读1----3自然段。

思考:

曹操听了大臣们称象的方法为什么“直摇头”?

官员们是怎样说的呢?

学生汇报,师适时板书:

官员   造秤   宰象割块  

2、师引导:

那么当他这样说的时候其他人有什么意见呢?

曹操呢?

曹操听了为什么直摇头?

谁能边说边做动作给大家看。

(学着摇了一下头)这叫直摇头吗?

谁再做做看?

“直摇头”说是不住地摇头,表示很不同意。

曹操为什么不同意呢?

3、现在请大家试着学官员的口气读一读他们的话。

这里面有三个官员说话了,读谁愿意来当官员学着官员的口气读一读。

指名3个来读。

师:

其他同学想不想也来读一读,那么老师提议一、二、三小组分别读三个官员的话,第四小组的同学读旁白,同意吗?

(分小组读)

过渡:

七岁的曹冲,听了官员们的议论,边听边思考,灵机一动,计上心来,想出一个好办法。

曹冲又想出什么办法呢?

(设计意图:

围绕核心问题,读书讨论,避免了繁琐的分析理解,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语文思维,促进学生合作及表达能力的发展。

三、演示(演示称象过程,体会曹冲的聪慧。

1、引导学生读4、5自然段,请大家用“-------”画出表示曹冲做法的语句。

2、课文用几句话来讲曹冲的办法呢?

(四句)也就是四个步骤,现在我们把这四步总结出来:

板演:

赶象(上船)沿水(画线)象下(装石)称出(重量)  

师:

谁能 解释一下这四步的做法?

3、师:

曹冲的办法可真好,想不想当一回小曹冲?

老师这儿有一些东西,大家请看

(师出示教具)请大家前后桌的同学一起来读他的办法,合作讨论怎样来演示这个办法,等一下派代表来演示。

4、师生或生生合作,边叙述边利用投影片进行演示,曹冲称象的全过程,进而体会曹冲的聪慧。

(可以多组进行,进行比赛。

从语言表达,操作等方面进行评价。

5、师:

现在你们还有不懂的问题吗?

对学生提出的不懂问题展开讨论.

(可能有下列问题,请学生回答,师点拨) 

 

(1)大象上船后,船为什么下沉?

 

 

(2)象上船后,为什么沿着水面在船舷上面一条线. 

 (3)象上岸后,往船上装石头,为什么要装到画线的地方. 

 (4)再读这一段,说说曹冲想出的办法比官员们提办法好在哪儿?

(设计意图:

通过比较,体会曹冲正是从官员们的办法中得到启发).

6、师:

我们知道曹冲的办法是按四个步骤来的。

那么有谁能(师板书:

先……然后……再把……再……)来说一说?

师:

谁再来用其它的自己喜欢的词语来说一说曹冲的办法?

7、提问:

曹操认为曹冲的办法好不好?

从课文中哪句话看出来?

“果然”一词什么意思?

曹冲是怎样想出这个办法来的呢?

  

适时板书:

以船代秤 以石代象

8、指导朗读课文,抓住表示称象顺序的词语体会用词的准确。

(设计意图:

充分利用学生爱动手、爱观察、爱表现的特点,将演示与读文结合,培养合作能力,实践操作,语言表达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巩固学生的认识,从中受到启发,激起对曹冲的喜爱。

四、扩展(引发思考,拓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1、引导学生思考课后问题:

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称象呢?

(可以启发他们从当时的情况和现代社会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2、组织学生讨论,发表各自见解,进行互相评价。

(设计意图:

这样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大胆想像,鼓励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3、小结:

现在看来,依靠科技无穷的力量,称象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可是在古时候要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就困难了。

曹冲才7岁就想出了科学的称象方法,是很了不起的。

同学们平时在生活中遇到问题就应该像曹冲一样,要多观察,多向别人学习,爱动脑筋,祝你们都成为聪明的孩子。

五、写字(加强写字指导,培养写字习惯。

1、出示“我会写”中的“候、然”,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字的特点。

2、指导书写,强调“四点底”书写时的注意事项。

3、自由练写,展示评价。

六、课外延伸

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七、板书设计:

 称      象

 ↙        ↘

官员们  曹冲

造秤   以船代秤

宰象割块 以石代象

赶象(上船),沿水(画线)象下(装石),称出(重量);

先……然后……再把……再……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讲的是曹操的儿子曹冲小时候称象的故事。

小小年纪的曹冲想出了用船代替大秤,用石块和大象的同等重量简单地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由此可见,曹冲善于观察,善于动脑,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年级的学生喜欢听故事,爱动手,好奇心强。

教学中我充分引导学生在掌握字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教学这一课时,我设计让学生读书提出问题,再沿着学生的问题来组织教学,学生先默读课文,问:

“你有什么总是吗?

”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提出了很多问题:

“曹操为什么要称象?

,官员们用什么办法来称象?

曹冲用的是什么办法?

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然后老师梳理学生的问题,调整自己的教法,循着学生的问题安排教学思路,逐个解答学生的问题。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

3、练习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4,通过读读比比,初步领会在句子中恰当地加上一些词语,可以把话说得更加具体、明确、有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教学难点:

通过读、思、述、议、演示、观察等学习活动,感悟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

【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模拟称象的演示道具,如装水的玻璃缸、塑料肥皂盒盖、玩具象(要有一定的重量)、小石块等。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课题,质疑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1、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

都用什么称呀?

(出示秤称实物画面)那,大家见过有人称大象吗?

(出示大象画面)是呀,大象又高又大,怎样称出它的重量呢?

今天我们学习一个古代故事《曹冲称象》(板书课题),看看人们是怎样称大象的。

2、围绕课题质疑

看到这个课题,大家想知道什么呢?

(学生可能会提出“曹冲为什么要称象”“曹冲想用什么方法称象”“大象到底有多重”等问题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在肯定之后,要告诉学生“曹冲中想用什么方法称象”是我们要读懂的重要问题)

二、自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3遍提醒学生把句子读通顺,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指名不同层次的学生朗读,检查自读效果如果有的学生还没有读顺,再提醒他们自读相应的句子、段落,力求大部分学生能把课文读通读顺。

3、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然后按“谁做了什么事”的思路口头填空:

课文讲了——的故事

(学生填“曹中称象”正确,填“曹中想出好办法称象”更好,应给予充分肯定)

三、自主识字,有针对性地指导

1、给课文中要求会认的11个生字画上圆圈,自己读读字音,想办法记忆字形;

2、学生交流记忆字形的方法;

3、在学生自主识字的基础上,教师作有针对性的指导;

4、教师出示生字组成词语的卡片,让学生认读词语,巩固识字;

5、学生再次自读课文,强化识字效果。

第二课时

一、分步细读,读懂各段意思,重点感悟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2、学习第二自然段,感悟大象“又高又大”。

(1)指名朗读;

(2)学生画出写大象又高又大的语句,互相交流再出示“这头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这个句子,指导朗读,体会大象“又高又大”;

(3)激发想象,发展思维和语言:

大象的身子像(—堵墙)

大象的身子还像()

腿像(四根柱子)

腿还像()

(4)指导朗读,提示学生读出惊奇、疑问的语气

3、学习第三自然段,了解官员们的称象办法

(1)四个同学一组,分角色练习朗读,再互换角色朗读

(2)思考、讨论:

官员们提出了什么称象办法?

他们的办法好吗?

为什么?

板书:

官员们

造大秤

宰大象

4、学习第四自然段,感悟曹中称象办法的巧妙

(1)自由朗读,要求读熟

(2)教师出示“先……再……然后……”等表示承接关系的词语,让同桌之间互相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再指名学生说,师生共同评价,看是否把曹冲称象的办法说清楚了。

(3)实验演示指名学生上讲台,一边说一边通过道具实验演示曹冲的称象办法教师提醒全班学生认真观察。

板书:

曹冲赶象上船画一条线

赶象上岸装上石头

称石头

(4)思考、讨论:

曹冲的称象办法好吗?

为什么?

(通过讨论,使学生知道用船代替秤,解决了提不动的难题;用石头代替大象,解决不能把大象宰割成一块一块称的问题,从而认识到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

5、指导朗读最后一段,注意“微笑着”“果然”这两仑词的语气

二、升华认识,拓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1、一头大象,官员们想不出好办法称它的重量,小曹冲怎么会想出这么个好办法呢?

(绝大多数学生会说曹冲善于观察、肯动脑筋,这也正确深层次探究曹冲怎么会想出这么个好办法,则缘于他善于联想秤提不动大象,曹冲想到船载得起;宰大象秤重量肯定是不行的,那么,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大象呢?

曹冲又联想到石头,石头可以代替大象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曹冲善于联想的特点)

2、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司马光砸缸救小朋友的故事,今天又学了曹冲想出好办法称象的故事,有的同学还知道比利时的小英雄撒尿浇灭导火索的故事那么在生活中,你们遇到过什么难题,想了什么办法解决呢?

还有什么难题,现在没有想到解决的办法,说出来吧,大家帮你想办法,好吗?

三、完成课后第3题

1、自由朗读句子,再指名朗读,教师指导学生读出正确的语气

2、说说每组的后一个句子好在哪里

四、指导书写8个字

1、仔细观察要求会写的8个字看看左右结构的5个字、上下结构的2个字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想想“造”字怎样写才美观

2、学生在课本上描描写写,教师巡视指导

五、布置课外作业

1、把《曹冲称象》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2、阅读《语文同步读本》(二年级下册)中的《找骆驼》和《蜜蜂引路》

六、板书设计:

曹冲称象

大象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三种方法称象:

1、造一杆大秤称象(官员说)

2、宰大象割肉再称(官员说)

3、把大象赶上船来称(曹冲说)

曹冲说的第三种办法好:

曹冲聪明、善于观察事物、爱动脑筋。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3

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得”。

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重难点,关键:

1、识字、写字。

2、弄清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

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

都用什么称呀?

2、教师:

象有多重?

现在称象不是难事,可在古时候,这确实件很难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看看曹冲想出一个什么好办法称得大象的好办法。

二、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整体感知

1、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要求划出生字,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课文。

教师强调重点字的读音。

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情况。

4、学生再读课文思考: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指名反馈。

三、读文,体会称大象的难度

1、找出描写大象的语句。

2、指导感情朗读,体会大象的大和重。

3、教师:

见了这么大的象,这可怎么称呢?

我们先看看官员们是怎么说的。

四、了解官员的想法,衬托曹冲的聪明

1、读第三自然段,思考:

官员们想出哪几种方法?

2、学生交流,这些方法行吗?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当时的情景。

五、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6个生字。

2、朗读课文。

3、总结全文,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教学过程:

一、复述故事,引入新课。

1、出示生字卡片,大家一起读一读。

2、谁能把这个故事简单的说一说。

3、官员们都说了些什么方法?

4、可是这些方法都不好,这时候,曹冲想了一个好办法。

二、读文实验,了解称象的过程。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

曹冲所说的办法,要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干什么?

2、指名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

3、引导讨论:

(1)曹冲的办法好吗?

(2)如果现在让你们去称这头象的重量,你们有什么方法?

三、总结全文,启发学生。

1、读文后你觉得曹冲是个怎样的孩子?

2、应该学他什么?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指导书写。

1、出示要求书写的生字,指名读一读。

2、用生字组词。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强调双姿。

 

《曹冲称象》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

《曹冲称象》讲的是曹操的小儿子曹冲想出办法称象的故事,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特点,也说明了遇事动脑筋、想办法,就能解决难题曹冲的年纪与学生相仿,且这个故事趣味性强,学生必将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课文第四自然段是重点内容曹冲利用水的浮力,用将大象和石头等量代换的方法来称象,令人惊叹。

教学内容:

《曹冲称象》是一个民间方为流传的历史故事。

课文通过对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的介绍以及与大臣们方法的对比,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

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语言通俗易懂。

教学时,要避免分析,而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启发思考,鼓励学生创新,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低年级的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爱动手,好奇心强。

教学中,教师充分引导学生在掌握字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动手实践,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称、象”等11个生字,会写“再、象”等8个字,能用“一边……一边……”说话。

2、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对话表达的意思。

3、教师通过称象办法引导让学生喜爱曹冲这位爱动脑筋的想办法的小朋友,能从他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并想出其它巧妙的称象办法。

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愿意主动给家人讲《称象》的故事。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通过读、思、述、议、演示、观察等学习活动,感悟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教师引导让学生喜爱曹冲这位爱动脑筋的小朋友,能从他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并想出其它巧妙的称象办法。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模拟称象的道具:

如装水的玻璃缸、塑料肥皂盒盖、玩具象(要有一定的重量)、小石块等去体验称象过程。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课

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

都用什么称呀?

(出示秤称实物画面)那,大家见过有人称大象吗?

(出示大象画面)是呀,大象又高又大,怎样称出它的重量呢?

今天我们学习一个古代故事《曹冲称象》。

(教师出示第一张有课题的幻灯片)

(设计意图:

本课内容充满童趣,谈话直奔课文主旨,吸引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二、认读词语:

教师提出要求引导学生初读课文,然后温馨提示:

自由读文,画出生字,了解内容。

1、学生轻声自读课文,要求画出生字,读准字音,不丢字,不掉字。

2、指名读课文。

强调重点字的读音:

如“称、官、员、堵、议、杆、秤沿”等字的读音。

(教师出示第2-3张幻灯片,引导学生读准生字,重点指导“称、官、堵、沿”的写法)

3、利用生字课件(教师出示第4张幻灯片)同桌之间互相指认部分生字,适当用生字练习组词或说话,共同识记,然后在书中给生字注音。

4、小组同学合作,帮助认字有差距的同学学会生字。

(引导学生充分自学,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自学习惯。

三、整体感知:

1、教师引语:

“曹冲为什么要称象”、“曹冲想用什么方法称象”、“大象到底有多重”等问题是我们要读书弄懂的重要问题,下面请你们轻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先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然后一边读,一边想,课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

(教师出示第5张幻灯片引导学生学习)

(1)学生读书后知道本文讲的一件事情: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曹冲小时候想办法称象的故事。

(教师点播第5张幻灯片后面的部分出现故事内容)

(2)教师出示幻灯片第6张引导学生想一想:

课文中是怎样描写这头大象的呢?

用“~~~”画出文中的句子,并根据文中描写的内容画一画大象的样子。

2、教师引语:

刚才你们认真读书感悟了本文讲的故事,下面老师和你们一起分步细读,读懂各段意思,重点感悟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2)学习第二自然段,感悟大象“又高又大”。

(教师出示第7张幻灯片引导学生感悟大象的样子)

a.指名朗读

b.学生画出写大象又高又大的语句,互相交流再出示“这头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这个句子,指导朗读,体会大象“又高又大”。

c.教师引导学生说出“你是从哪些话中看出大象又高又大”?

教师激发学生想象,发展思维和语言,学生说出:

大象的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教师出示第8张幻灯片引导学生感受到大象的身子像墙,腿像柱子。

d.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句子,读出惊奇、疑问的语气。

e.教师引导:

“像……像……”这两个比喻句把大象的高大写得既生动又形象。

请你仿照这个句子说一说:

()像(),()像()。

(教师出示第9张幻灯片引导)

f.教师(教师出示第10张幻灯片引导)引导学生看图说话,启发学生的思维: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耳朵像,鼻子像,尾巴像。

3、教师引语:

听老师读第三自然段,一边听,一边想:

官员们都有哪些称象的办法?

(教师出示第11张幻灯片引导)学习第三自然段,了解官员们的称象办法:

(1)四个同学一组,分角色练习朗读,再互换角色朗读,(教师出示第11张后半部分幻灯片引导学生读句子)曹操问:

“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

”有的说:

“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

”有的说:

“有了大秤也不成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

”也有的说:

“办法倒有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