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2页 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8724382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120 大小:117.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2页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0页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2页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0页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2页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0页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2页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0页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2页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2页 2.docx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2页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2页 2.docx(1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2页 2.docx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2页2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准备课

第一课时:

数一数

教学内容:

p2~p5数一数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学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具、学具准备:

挂图

教学重难点:

指导观察方法,培养观察兴趣

教学方法:

探究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已经是小学生了。

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在学校里学习很多有用的知识。

这节课是数学课,我们要学习数学知识。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课:

数一数(板书课题)

二、新课

1、出示彩色挂图,教学数数。

(1)质疑:

教师:

“这幅图画画的是什么地方?

学校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

大家一起来看这幅图里都画了些什么?

(2)小组学习:

先让学生观察,在小组内和小朋友们说一说。

(3)汇报学习情况:

指名让学生说一说。

教师在学生随意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按数目从小到大的顺序数出图中的人或事物的个数

(如:

能用“1”表示的有:

一面国旗、一位教师;能用“2”表示的有:

两个同学向教师敬礼、两个同学浇花;3个同学在踢球;有4朵葵花;宣传栏上有5个大字;花坛里有6朵花;天空有7只鸟;楼边有8棵树;校园里有9个学生;10个人等)。

然后让同桌再互相说。

2.找一找,数一数:

我们也有一个美丽的校园,我们也可以数数在我们校园里,教室里看到的东西。

师:

谁能把你自己观察到的告诉大家?

(指名回答)

3.扩展训练:

(1)关于方位的认识:

提问学生,某某前边一列有几个同学?

后边一列有几个同学?

左边一行有几位同学?

右边一行有几位同学?

告诉你的同桌,你的左边一行有几个同学?

右边一行有几个同学?

前面一列有多少的同学?

后面一列有多少个同学?

(2)动脑动手:

1.你喜欢画什么,就在右面的空格里画什么,要画得和左边同样多.

2、练习2第一、二题

三、小结:

数学课有趣吗?

你们喜欢上数学课吗?

今天的数学课,同学们表现得很踊跃、很认真。

希望同学们以后也能像今天这样认真的学习数学知识。

四、课外观察作业

1、数一数在家里或在其他地方看到的东西,并记录下来,和同学们交流。

2、准备5个圆形、5个三角形、5个正方形。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比多少

教学内容:

p6-p7、练习一1-4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同样多”、“多些”、“少些”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渗透“对应”思想。

3.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的良好品质。

教具、学具准备:

圆形、三角形、正方形若干;学生准备5个圆形、5个三角形、5个正方形。

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从1数到10

二、导入:

昨天我们学习了数一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多少。

(板书:

三、新课

(一)同样多

1、看图说话:

教师贴出4个圆纸片,学生数一数有几个,再贴出4个三角形纸片,学生数一数有几个。

看着这图,你能说一句话吗?

那你是怎么知道它们同样多的呢?

一个圆纸片对着一个三角形纸片,所以我们就说,圆纸片和三角形纸片同样多。

2、手比一比:

在请伸出你的双手,我们用一个指头对着一个指头的方法来比较一下两只手上的手指头是否同样多”

(师生一起做,然后同桌互相做)。

3、动动手:

教师在黑板上贴3个○(学生跟着在台下摆),要求对着○摆□,□要和○同样多。

指名一人在黑板上摆,其余同学在下面摆,摆完后说说摆的方法。

4、同桌左边的同学摆任意个□,右边的同学摆△,使得□和△同样多。

说说摆的方法。

5、找一找:

在p6、p7的图中找出同样多的东西。

(二)多些、少些:

1、教师贴出4个三角形,学生说是几个,再贴出3个正方形,学生说有几个。

问:

三角形和正方形同样多吗?

你怎么看出来的?

(教师伺机连线)教师引导学生:

三角形有剩余,正方形没有剩余,我们就说正方形少些,三角形多些,也就是说三角形比正方形多。

(板书:

多些、少些)

2、教师在黑板上贴2个○和3个△。

提问:

怎样比较○和△谁多谁少?

(同桌同学商量。

)指名说。

3、找一找:

在p6、p7的图中找出什么东西比什么东西多或少的。

4、学生动手操作:

①第一行摆3个○,在○下面摆△,△要比○多1个。

②第一行摆4个□,在□下面摆△,△要比□少2个。

③要使下图中第一排比第二排多2个圆,应该怎么办?

三、练习

1、p11、12练习一1-4题

2、找一找我们教室里有什么东西是同样多的,什么东西是多些,什么东西是少些的?

四、小结: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位置

课题一:

上、下、前、后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页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了解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使学生形成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了解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彩笔、纸

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

教学方法:

探究学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现在,我们就和聪聪、明明一起进入神奇的数学王国吧!

2、揭示课题

聪聪问我们:

“鼻子下面是什么?

嘴巴上面有什么?

同这们说得真好!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上、下。

(板书课题:

上、下)

二、探究新知

1、你能说一说我们生活中有关上、下的例子吗?

2、观察画面,体会上、下的含义

(1)你们听说过南京长江大桥吗?

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南京长江大桥是什么样子的?

下面我们就一起去南京长江大桥看一看,开开眼界,好不好?

(2)出示主题图课件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你发现了什么?

告诉大家好吗?

(3)大家发现了这么多东西,真了不起!

谁能说出:

汽车下面有什么?

你能像老师这样提出问题吗?

3、看书第1页,完成书上的填空。

指名口答订正。

三、活动

1、拍手游戏

(1)教师发口令,学生上下拍手

(2)听反语:

教师说“上”学生在下面拍手,教师说“下”学生在上面拍手。

2、小组活动

小组长发口令,其余的同学动手摆。

如,把本子书放在数学书上面,把文具盒放在书上面……

3、画一幅自己喜欢的能够表示上下关系的画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认识了谁?

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作业布置:

说说你前、后是谁呢?

 

课后小记:

 

课题二左、右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页内容、做一做第1题,练习二。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了解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左、右”的基本含义,了解它们的相对性,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

二者相比的相对性。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

录音机、磁带、课件等;学生:

学习用品。

教学时间:

第二课时

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平时走路靠那边走?

由此引出左右。

二、学习新知:

1、分辨自己身体的左右。

(1)你能指出你的左边、右边吗?

(2)其实我们身上有些部分也左右,你能找出来吗?

2、进一步认识左和右。

(1)你会用左和右说一句话吗?

(2)在日常生活中左手和右手可以做些什么事?

(3)说一说你现在坐的位置(左右、左边几个人),

3、左右的相对性。

(1)准备好你的各种学习用品。

同位两个合作,动手摆一摆。

(2)提出要求:

①把数学书放在课桌的中间。

②铅笔放在数学书的左边。

③尺子放在数学书的右边。

④橡皮放在数学书的左边、尺子的右边。

⑤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

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

(3)小组内打乱顺序摆一摆、说一说,看看自己发现了什么?

(我的左边有什么,你的左边有什么?

(4)师生共同活动:

我举右手,小朋友也举右手,发现了什么?

三、练习:

1、第10页做一做第2题。

你的前面是(),后面是(),

左边是(),右边是()。

从前往后数你是第(),

从左往右数你是第()。

2、完成练习二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作业布置:

说说你左、右是谁?

板书设计:

认识左、右

左右

右左

 

课后小记: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共10课时)

第一课时:

1-5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4~1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4.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

1~5基数含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初步学会写数字和建立数感。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1~5的数字卡片、点子图;学生准备1~5的数字卡片、5个小圆片、5根小棒。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探究学习

教学过程:

一、从现实中抽象出数。

1.谈话:

观察第14、15页主题图,你看到了什么?

数一数有几个?

2.跟周围的小伙伴交流,同时教师到各组共同交流并指导。

3.学生汇报。

4.教师根据汇报情况把卡片1~5贴在黑板上进行认读,同时让学生找出自己的数字卡片,并摆在桌子上。

二、反馈实践

1.老师说一个数字,你能用小棒表示出来吗?

你还能用其他方式表示吗?

2.老师拿出3个苹果,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和老师同样多的苹果数吗?

3.同桌之间考一考。

三、感知数的顺序

1.逐次感知1~5的顺序。

学生先摆1个圆片,再摆1个是几?

这个2是怎么得来的?

(依次感知3、4、5的来源。

2.整体感知。

出示点子图,请学生给它们5个排排队。

四、开放性活动

1.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物能用1~5表示?

请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

(1)小组交流。

(2)汇报。

2.猜数游戏。

提问:

这个数比2大,可能是几?

这个数比4小,可能是几?

这个数比3大而且比5小,可能是几?

只有这一种可能吗?

3.用你们桌子上的圆片、小棒、卡片等摆出你喜欢的图形,并跟你的同伴说说分别用了几个学具。

小组活动。

五、练习写数:

1、这些数你会写吗,谁愿意上来写一写?

2、你认为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3、师示范,生学写。

六、小结:

你学到了什么本领?

板书设计:

12345

 

第二课时:

比多少

教学内容:

P17-P18;练习二5、6、7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观察,初步学会比较大小,使学生认识"<",">","="号。

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通过学生操作学会比较物体大小的一般方法。

3、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具、学具准备:

椅子若干张、圆形纸片和三角形纸片10组(每组四个人)、学生的全家福照片(没有的可自己画一张)

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一说:

指名读一读前面学的5个数字,说说我们教室里能用数字表示的事物。

2、动一动:

听老师说数字,小朋友用小棒摆出个图形,并在草稿本上写出你用几根棒摆的?

3、写一写:

指名小朋友上黑板写数字。

二、过渡:

小朋友们真能干!

不但能说出这些数字,而且还能把它们写出来,有的小朋友还写得很好看!

三、新授:

(一)比多少:

1、动一动:

小朋友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动手贴一贴,把三角形纸片贴在圆形纸片上,把纸片都贴完。

(教师有意给的圆形纸片和三角形纸片数量不同)

2、说一说:

小组汇报情况,说说通过动手贴纸片,你发现了什么?

或在这过程中有什么想法?

3、比一比:

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如圆形纸片(5个)比三角形多(4个),所以5大4小,(今天我们就来比较数的大小)板书:

比大小)

4、看图,和同桌或小组里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

想想他们在说些什么呢?

从图直接看出数字,说说哪种水果多,哪种最少。

教师伺机板书

4、认一认:

同时让学生认识比较数字的三种符号。

让学生自己说说如果是你,你会用什么来表示他们的关系,说一说

5、联系生活中的数学:

教室里什么东西有几个,那么是哪个大?

比一比(教师可适当板书)

6、做一做:

p18第1题让学生先观察图,在说一说,最后再填写。

(二)课中休息,玩游戏:

玩抢凳子的游戏,其实其中也渗透了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凳子少,人多,所以也有比大小的知识含于其中。

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知道。

(三)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呀?

或是你有什么想法呀?

(四)练习:

1、课本P17让学生自己动手填写。

2、P19第7题教师指导完成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练习三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8页练习三。

教学目标:

进一步理解比多少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理解加谁比谁“多”或“少”的含义。

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教师指导,学生练习。

 

第四课时:

第几

教学目标

1、具体的情境图中,让学生学会区分基数和序数的,理解几个和第几的不同,并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充分感知无论第几都只有一个,它表示事物的次序,而几个则表示事物的多少。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推理、判断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使学生感知与同伴合作学习和乐趣,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序数含义,会区分基数与序数,明确数的方向决定次序。

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生交流

星期日,科技展览馆有一个大型展示会,其中,有很多模型是中、小学生设计制作的,你们想去看吗?

(想)

2、出示排队买票图

吴老师带小朋友们到科技展览馆去,但是在进入科技展览馆之前,先得买票,你们看,展览馆一大早就有人来排队买票了。

[设计意图]教育学生在公共场合应该自觉排队,遵守公共秩序。

二、探求新知

1、初步感知

师:

(1)请大家猜一猜谁最先进去?

你是怎么知道的?

(2)那小朋友排在第几?

排在他前面的阿姨呢?

后面的两位叔叔呢?

(3)你是怎么知道阿姨排在第2的?

(4)请你说一说:

两位叔叔排在第4和第5的理由。

2、初步感知基数与序数

(1)请大家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人在排队买票?

有谁能指一指排在第5的是谁?

(2)穿红衣服的阿姨买了票已经进去了,后面的人上前。

问:

有几个人在排队?

这时谁排3、小朋友排第几?

解放军叔叔呢?

4、进一步体会基数、序数的含义

(1)请几位同学上讲台

先请大家数一数共几人?

再说一说从左数第3人是谁?

××同学是从右数的第几?

他还可以排第几?

(2)分小组做排队游戏

说明:

排队的时候我们都从前面数起,在生活中有很多这样要数第几的时候。

[设计意图]紧密结合排队买票的情景,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到几和第几的不同,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5、过渡:

轻松一下,我们来玩“点灯笼”的游戏,试一试吧!

(1)老师点灯笼学生回答

问:

点的是第几个灯笼?

你是怎么数的?

那如果从右边开始数呢?

是第几个?

指出:

注意数的时候要说清楚是从左边数起还是从右边数起。

问:

现在点的是第几个灯笼?

问:

从右边看点了几个灯笼?

(2)老师提要求学生涂色。

叫一位学生上来涂色。

左边第3个,左边3个

右边第2个,右边2个

问:

这里的第2个和2个意思一样吗?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几和第几(板书)

“几”和“第几”是不一样的,“几”表示一共有多少个,“第几”只表示其中的某一个。

(板书)三、方法应用

1、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关于“第几”的例子

先4人小组互相说,然后向全班汇报。

2、投影出示:

5只小鸟

把左边的4只小鸟圈起来,给从左数的第4只小鸟涂上颜色。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检验前面对新知的感悟,还着重对几和第几的内容通过学生动手画一画帮助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五、课堂检测

(1)书第18页“做一做”的第2题

看图片可以说一说:

照片上共有几个人?

从右数,爷爷排第几?

奶奶和爸爸排第几等?

(2)投影出示水果课件

说:

告诉同学你喜欢吃的东西是第几个,让同学们猜猜你喜欢吃的是什么?

六、布置作业

数一数:

你家有几口人,你是第几个?

 

第五课时:

分与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4、5的分解与组成,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培养学生有序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3、渗透相对性的观点。

教学重点:

掌握4、5的分解与组成,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教学难点: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教学准备:

小圆片、小棒、幻灯机、纽扣

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一起做个游戏好吗?

老师手里有4颗纽扣,把4颗纽扣分成两份,猜一猜,左手里有几颗?

教师把右手放在身后。

学生猜,猜对的回答是根据什么猜的。

那么为什么猜不对呢?

(二)新授:

1、质疑:

那么有什么方法玩这个游戏才能正确知道答案一定是正确的呢?

(学生讨论,说自己的想法)

从而引入要把数分解。

2、动手分一分:

教师出示4个圆片,把4个圆片作为一个整体,把它分成两份,每份都有圆片,有哪些分法呢?

(学生动手分一分,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分法)

3、汇报学习情况:

指名学生上来摆一摆

学生边摆边说,4可以分成几和几

4、动动脑:

说说自己还有什么方法来分数(如用手势、用事物表示等)

5、引导学生将图片抽象成数字,4可以由几和几组成?

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6、再一次玩刚才的游戏,指名回答。

(答案有多种,体现学法多样化)

7、读一读:

4的分解式,边读边做手势

(想一想,如果先说部分,再说整体应该怎么说?

8、玩猜一猜游戏:

教师两只手分别拿纽扣,让学生看见其中一只手里的数目,并告诉学生总数,猜一猜另一只手里有几颗纽扣?

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9、自学5的分解式:

学生小组内合作学习,按照学习4的分解过程,可按照:

摆一摆,说一说,写一写,读一读的学习方法学习。

10、汇报学习情况:

要求每组都要说一说

(三)练习:

1、师生拍手说数的组成,同桌两人做这样的拍手练习

2、做课本做一做及的练习,再指名回答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五)作业

P17页第二题

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

加法

教学内容:

p23~24,练习五第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

2、通过实践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知道加法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小黑板、数字卡片、每个学生准备三个圆纸片和2个三角形,5根小棒

教学方法:

探究学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引导学生从1数到5,再从5倒数到1。

2、看图填数字:

3、出示数字卡片,读数(排火车读、个人读、小组读等形式)

4、按顺序填数:

1()3()5

二、新授

1、教师在黑板上先贴1张圆纸片,然后在贴2张圆纸片,指名上来在图下写数字,合起来是几?

(同样请小朋友上来也可以)

2、从图象抽象出数字,把1和2合起来,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表书,板书“”3、引导学生1+2是多少,用数字表示是多少?

边说边写“?

”4、我们把1和2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板书课题:

加法)

5、读一读加法算式(可跟教师读、小组内互相检查读、指名读等)

可边读边做手势。

6、教师引导学生,这幅图还可以怎么列式?

让学生看图说一句话,并列式。

7、再举个例子,学生自学

8、小组内学习,动手摆摆,边说边做手势,全组一起说等于几,并把式子写下来

(要求每人都摆一次:

1+2,2+1,1+3,3+1)

9、我当小老师:

举个例子,给大家出加法算式题。

三、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

认识了什么新朋友?

四、作业:

P25页1-3题

第七课时:

减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初步理解减法的意义,认识“-”号,会读减法算式。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思想目标:

培养学生团结友爱、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减法的意义,正确读减法算式。

教学难点:

利用数的分解组成,正确地计算5以内的减法。

教学具准备:

红花、小圆片、小棒、学具、

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探究学习

教学过程:

(1)复习:

1、每个小朋友拿出圆纸片摆一摆,说数的组成。

2玩拍手接力的游戏。

(如:

可小组之间玩,师生玩等形式)

3、复习加法,学生拿出铅笔,左手2只,右手3只,合起来是几只?

用算式表示。

(3)过渡:

逆向思维:

教师做动作,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老师所做,把5支铅笔拿走2支,还剩下3只,可以用什么数学知识表示?

(教师按照学生回答,伺机板书:

减法)

(4)新授:

1、教师一共有5支铅笔用5表示,拿走了2只铅笔用“-2”表示,3剩下3支铅笔用“=3”表示(引导学生说出来,并认识减号“-”)

2、说一说:

学生看老师动作,说一说老师做了什么?

能用什么方法计算?

并列出式子

3、小组内学习:

学生观察课本纸鹤图和气球图,小组内每个小朋友任选自己喜欢的一幅图来说说图的意思,并用算式表示出来。

互相检查列式真确了没有。

4、汇报学习情况:

每组请一个小朋友说图意和算式。

5、巩固练习:

贴红花图2,拿走1朵,列式计算;接着出示三朵,指名上来任拿红花,列式计算,接着下去贴四朵、五朵红花,说说有几种拿法和算法。

6、我当小老师:

小组内一人用自己喜欢的学具摆出用减法计算的图,考考大家,其它人说说图意,并列式计算。

(要求每人都要摆一次)

7、指名小组汇报学习情况

(5)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认识了什么新朋友?

(六)作业:

P27页1-3题

 

教学反思:

 

第八课时:

练习五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8页练习五。

教学目标:

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能熟练进行1-5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

教具准备:

13张口算卡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

1.复习加法的含义。

出示P27第1题第一幅图。

你知道图上说了什么吗?

(2个小朋友在玩球,又来了1个小朋友,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谁能列出算式呢?

2+1=3

你为什么用加法来表示呢?

出示第二幅图。

这副图你能向你的同桌介绍一下吗?

哪位小朋友愿意上来说给大家听?

2.复习减法的含义。

出示P27第5题第一幅图。

你知道图上说了什么吗?

(原来有3只小羊,后来有2只小羊回家了,还有几只小羊?

谁能列出算式呢?

3-2=1

你为什么用减法来表示呢?

出示第二幅图。

这副图你能向你的同桌介绍一下吗?

哪位小朋友愿意上来说给大家听?

小组合作说一说各图的意思,并列式计算。

全班汇报。

二.复习加.减法的计算。

1.出示1+3=5-2=

哪位小朋友会做啊?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完成3和7题,任选一题加法和一题减法说给组内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